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关于大师的几个小故事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11-736929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8 01:50: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大师的几个小故事

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 大师:请讲!

来访: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大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 来访:是的。

大师:开车要系安全带。请问您是为自己系还是为警察系?如果是为自己系,有没有警察都要系。来访:喔,我明白了!

启示:好多人认为,没自律、没人督促就难以坚持而成功。看完这个故事,你应该懂得该怎么做了。

孩子怎么教?

听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大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听众:影印过。

大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大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启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自己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提高孩子。

五百元买汽车

一位佛友电话抱怨道: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是得不到?念经行善了但命运却不变? 大师:我给你寄五百块钱来好不好? 佛友:师父,你的钱我不敢要呢!大师:我是要你帮我办一件事。

佛友:师父,你说办什么,我绝对帮你办好!大师:帮我买一辆汽车。

佛友:(惊呀地)师父,五百块怎么能买到汽车呢?!

大师:你知道五百块买不到汽车!可是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在绞尽脑汁,想付出一点,就得到很多。

粪便臭不臭?

一位女士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大师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

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要三年!大师:那是什么时候的苦? 女士:前几年。大师:那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紧抓不放呢?(停了一下),又问:你拉出的粪便臭不臭? 女士:当然很臭啦!大师:现在粪便在哪里呢? 女士:拉完就冲掉了。

大师:为什么不把它包起来放在身上?见到人就拿出来告诉别人:我被这东西臭过?

女士:那多恶心!

大师:对呀!苦难也是一样,它已经过去了。回忆和诉苦就如同把粪便拿出来向人展示,既臭自己又臭别人!听懂了吗? 女士:听懂了!

大师:那以后你还要不要诉苦? 女士:不要了!

大师:记住:越诉苦越苦,越抱怨越怨。女士:嗯!…

启示:心理调节很重要,苦难的事已经过去,如果依然是以前的自己,那只会依旧苦难,心态决定你的成就。

如果世人都出家……

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女教师对大师说:如果世人像你一样都出家,人类还能延续吗? 好像没有听到这个问题,大师平和而关怀地问到:你的小孩多大了?男孩女孩? 教师:17岁了,女孩。大师:要准备高考了。教师:是的。正在加紧复习。大师:你一定希望她考个好大学吧?

教师:是的,要考就考北京的大学,其它的大学没什么意思。

大师: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一那样想,那还有人种田吗?其它省的大学不是只有都关门了? 教师:……

大师:你注意到没有,你已经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 教师(愕然):……!

心灵篮球

一位研究生来拜访大师,不理解地问:为什么好多人见到你都要磕头?这是不是有点迷信?我没有拜过任何人,我只拜我自己!大师:你一定打过篮球,或者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吧? 青年:是的,打过!

大师:打篮球干什么?不打篮球,篮球会难受吗?而且那么多人打一个球,是为了快点把篮打烂吗?

青年:不是,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娱乐。大师:不用篮球也可以像打篮球一样运动嘛!青年:那样多没意思。而且旁人看到还以为是神经病呢!

大师:说得好!篮球只是一个道具,一个锻炼和娱乐的道具。那么,身体需要锻炼,心灵就不需要锻炼吗?

青年:按理应该。可心灵怎么锻炼呢?

大师:人在崇拜的时候,五体投地,表现出谦卑、服从、忏悔、求助、感恩和接受,同时也是将自己的心灵融化,与被崇拜者在心灵上合一与连接。这就是心灵的锻炼。别人礼拜我,我也是一个道具,就像一个篮球,让人打来打去。只不过我不是真的篮球,是一个心灵篮球。同样,拜祖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孝心,用心灵承接祖宗累积的能量;拜土地是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们生长在大地,大地给我们很多的食物和物品,而我们回馈的都是垃圾;拜龙王是珍惜感恩水,因为人体有70-80%是由水组成……中国人拜的学问深了,里面有大智慧妙作用。虔诚礼拜的时候,拜和被拜是一个整体,哪有什么你我高低呢?有些人搞不懂就大加诽谤,是没有实践过和用心体验过。妄加诽谤就是痴狂!青年:太高深,太智慧了!请受我三拜!大师:感觉到心灵锻炼的美妙了吗? 青年:嗯!很伟大!…

第二篇:拜谒大师故事

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当时我还住在安徽合肥一栋简易宿舍楼里,一天深夜有人敲门,起床看时,竟是十几年前工作单位的一个很少交往的同事。走廊里还站着几个人。事隔这么多年,从大老远的家乡带着人找来省城,而且是深夜登门,无疑是有重要的事情。果然是有急事,对方说,半夜打搅,是想请我帮他们作引见,拜谒一位气功大师。

我以为他们找错人了,因为我不懂气功,也不认识任何练气功的人。我耐心解释几句,建议他们不妨直接上门去找这位大师。对方为难地说,他们来省城好几天了,只因为那位大师修炼境界很高,不是谁想见就见的,他们几个从基层来的档次太低,几次求见,都不能如愿。后来偶然听说我跟大师在一个单位工作,转了好多宿舍区,直到半夜才找准地方。接着,他们说出了大师的名字。

我听了大为吃惊,他们说的这个人,确实是我的一位同事。说起来,我跟这位“大师”既生疏又熟悉。说生疏,他搞舞蹈,我搞创作每天在家,几乎从没在单位办公室里打过交道。说熟悉,这位“大师”就住在简易楼旁边的一座平房里,大家共用东南角的厕所,因此每天清晨都要碰面点头。回忆起来,在我的印象里,这位同事普普通通,并不像他们说的那般神秘莫测的样子。

既是碍不过情面,也是出于好奇,天刚亮我就领着家乡来人去了楼下平房。“大师”已经离婚,跟一个领养的十来岁的小孩,住在一间狭窄的屋里。敲开门一看,只有孩子在家,说“大师”出去了。

第二天,恰逢单位给全体职工体检,因头一天夜里的事,我特地留心问了问,这才发现,很多人不但知道“大师”修炼气功的事,还听说他已经能如何如何了。正说着,“大师”也赶来了,有人便不真不假地开玩笑,请“大师”帮着看看身体有无毛病,等一会儿体检过了,好作验证。“大师”微笑不语。又有人问“大师”,是否替自己透视过。“大师”肯定地点了点头,说,他本人没有任何疾患。

说嘴打嘴的事立刻发生了。本次体检,单位不少人患了胆石症,其中包括“大师”,片子出来,胆囊里的石头竟有鸽蛋大小。引来了一阵哄笑,说,你不是给自己透视过吗,怎么这么大的东西,也看不见呢?

我家乡来人也听说了这件事,面面相觑一会,收拾行装,回去了。

时隔不久,“大师”调离了我所在的单位,他离开了这座城市,去了北京。

第三篇:哲理教育小故事:大师的败笔

哲理教育小故事:大师的败笔

作者/西风字

大师最疼爱的小女倩倩突然患了急性白血病。医生说必须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否则性命难保。大师听罢,不由得心急如焚,他在为这一笔不菲的治疗费用发愁。

按理说凭着大师的声望和卓越的才华,这笔钱根本难不倒他,他可是画坛的巨匠啊!可是尽管大师佳作无数,但他却两袖清风,生活格外简朴,他家里的存折从来就没有超过6位数。虽然大师的画作多年来频频获奖,得到了许多高额奖金,但钱一到手,他就慷慨地捐献给慈善机构了。

大师在自己琳琅满目的画室里,叹息复叹息,徘徊复徘徊。为了保住倩倩的生命,他很想卖掉几幅多年珍藏的画。可是大师望着挂满四周墙壁的画,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怜惜之情。这些给大师带来巨大声誉的画作,可是他多年呕心沥血的得意之作呀!他舍不得,他不忍心。就这样,大师刚从墙上摘下一个画框,旋即又挂上去了……大师舍不得卖掉他数以千计画作中的一幅。

小女倩倩在医院里度日如年地接受痛苦的化疗,黝黑的头发竟然掉光了一半,整个人也憔悴了很多。医生说如果不及时进行骨髓移植,她就真的没救了。大师急得抓耳挠腮,就像一把大火点着了他家的房子。

恰在这时,机会来了。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走进了大师的家门。开发商爱好绘画收藏,曾多次向大师索画,都被大师当场拒绝了。开发商胖乎乎的脸上堆满了笑,“听说你闺女病了,急需大笔费用,这样吧,我选几幅画拿回去收藏,你闺女的治疗费用包在我身上!”大师坚定地摇了摇头,神色黯然地回答:“你不懂得艺术,再说我的画从不卖给他人。”开发商自知没趣,就悻悻地推开房门走了。

过了几日,开发商带着一个十分妖艳的年轻女子,再一次叩开了大师的家门。开发商满脸淫邪地说:“不瞒你说,这小妞是我包的二奶,只要你给她临摹一幅裸体画,你闺女所有的治疗费用我出了!当然画得越艳越好!我要把这幅画挂在卧室里。”(范文网 www.teniu.cc)大师怒不可遏,正想大骂一声滚出去,这时家里的电话丁零零地响了。大师拿起话筒,是倩倩的丈夫打来的,女婿说医院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单!大师脸色一片苍白,他哆嗦着手放下话筒,盯着开发商那张充满渴望丑陋的脸,沉吟了一会儿,无力的摆了摆手,痛苦地说:“让她跟我进来吧!”

在琳琅满目的画室里,大师艰难地举起了沉重如山的画笔。那个妖艳无比的年轻女子早已脱光了身上的衣服,露出雪白的肌肤,正毫无羞涩地等待着他的临摹。面对眼前香艳年轻女子的肉体,大师并未意乱情迷,大师心如刀割,仿佛一件精美的瓷器掉在地上摔个粉碎……大师让艳女摆好了姿势,片刻工夫,就把一幅艳画搞定了。

大师和穿好衣服的艳女回到客厅,他冷冷地把那幅艳画丢在了茶几上。等得猴急的开发商飞快地拿起画,色眯眯地欣赏起来,他满脸的暖昧的奸笑,“好!妙!不愧是当代的大师!”开发商留下一张不菲的支票,带着画作拉着小蜜的手,哼着小调心满意足地走了。他们的身后,是大师一双痛苦不堪、泪流不止浑浊的眼睛。

经过骨髓移植手术,命悬一线的倩倩终于逃离了死神的魔掌。可是大师却病了,大师的病主要是心病,他一拿起那神圣的画笔来,手就止不住地颤抖,大师根本无法下笔。在亲人的劝说下,大师找到医生,医生说这是神经性痉挛,根本没办法治愈。就这样,大师只好无奈地金盆洗手,从此不再潜心作画。

lO年后,大师身心衰竭,病人膏肓。大师弥留之际,满眼的凄迷和忏悔的泪水,临终前连呼败笔败笔,旋即气绝,撒手人寰。大师所有的亲人们都目睹了他生命最后的那一刻,大师最疼爱的小女倩倩扑在他不再跳动的胸口上,哭得死去活来。但大师一睡不醒,他怀着一生的憾事走了,静静地踏上了天涯不归路。

依照大师生前的遗愿,他多年珍藏的画作都拍卖了,所得千余万元全部捐献给了慈善机构。拍卖会上,倩倩面对台下的观众声泪俱下,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家父的生平,讲述了父亲生前唯一一件违背良心的憾事……讲毕,台下一时鸦雀无声,然后肃穆的大厅里,响起经久不息雷鸣般地掌声。

第四篇:沉默大师哲理故事

有位和尚自称“沉默大师”,其实只是欺世盗名而已。

为了让人信服,他专门找了两名能说会道的侍僧。别人前来参问,都由这两位侍僧替他回答,而他自己则摆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摸样,一言不发,以表示他的“默照禅”不可以言说。

一天,正当他的两名侍僧因事外出之际,来了一位游方僧人。游方僧人恭问:“如何是佛?”

“沉默大师”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得东张西望。或许他在找那两位侍僧吧!

游方僧人点点头,又问:“如何是法?”

对于这个问题,“沉默大师”依然无法回答,他装模作样看看屋顶,继而又看看地下。

多么神奇的“默照禅”啊!游方僧人心中叹道,接着再问:“如何是僧?”

至此,这位“沉默大师”只好闭上眼睛,再也没有别的花招可耍了。

最后,那位游方僧人问道:“如何是福?”

“沉默大师”在无可奈何之下,不得已举起双手,向对方投降,心中暗想:“你饶了我吧!”

那位游方僧人对这次参访非常满意,他辞别“沉默大师”,又上旅途。

在路上,游方僧遇见了“沉默大师”的两位侍僧。谈起“沉默大师”,游方僧崇敬有加,赞不绝口:“我问他如何是佛,他立即向东看看,有朝西望望,表示众生总是到处求佛,不知佛既不在东方,也不再西方。

接着我问他如何是法,他以俯仰作答,表示佛法平等,无有高下。

他在回答如何是僧这个问题时,只是闭起眼睛,一言不发,这暗合了这样的名句:闭目云山深处卧,始知其人是高僧。

最后,我问他如何是福,他的答复是;伸开助人的双手,救渡众生。他真是一位大悟的禅师!他的禅道实在太高深了!”

两位侍僧互相看了一眼感到啼笑皆非,无言以对。

第五篇:大师的故事

【陈鲁民】大师上课的开场白 大师上课,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有的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搞活跃了,有的幽默地介绍自己,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还是有一点哦。”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

由此可见一斑。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情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不过,平心而论,虽然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喝堂彩。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也有人不仅文学成就大,课也讲得精彩,譬如大诗人闻一多。闻一多上课时,先抽上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

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 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他讲课时,每次都人满为患,外校也有不少人来“蹭课”,有的人甚至跑上几十里路来听他上课。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 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幽默。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果然名不虚传。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老头的学问也真

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听大师上课,如醍醐灌顶,是一种美妙享受;光是那一句非同凡响的开场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大师的几个小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