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加快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11-920559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2 16:40: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加快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张梦楼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情况,五月初,县政协组成调查组,先后深入草碧镇、城关镇和县统筹办等8个相关部门,采取现场调研、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对我县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基本状况、举措落实、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认真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五化目标引领”、“五大改革突破”、“五大基地支撑”、“五大体系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试点先行,突破重点难点,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村设施环境和服务水平,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呈现出多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城镇建设快速推进。按照“一河两岸(南岸、北岸)、一城两区(城区、草水新区)”的发展格局,突出项目带动、功能提升、创建推动,促进了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编制完成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和重要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市载体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镇重点项目多点开花,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投资847万元,职教中心、市民中心相继建成投用,体育中心顺利完工。总投资4.86亿元的西新区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千和雅居和浙商·东海佳园两个商住小区先后动工建设,人民路即将建成投用,县城南环线正式通车,千陇南线改造工程加紧施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宝平路商贸一条街雏形显现,城市品味和宜居度明显提高。积极实施突破草碧战略和百镇建设项目,南寨、崔家头、张家塬等镇街巷道路、供排水等综合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中心镇。

二是产业基地规模逐步壮大。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围绕建设奶畜、蚕桑、核桃、蔬菜、鲜果五大产业基地,以示范园区为重要平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县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30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场3个,形成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千阳模式”在全省推广,为奶畜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子。建成南寨旱作农业“双万”田、千星现代农业、王家庄王牌有机菜等1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瓜菜轮作、粮畜结合等高效种植模式逐步形成。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86个,年带动合作社社员销售农副产品4048吨,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上半年,预计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达到3051元,同比增长43.1%。

三是农民居住小区启动实施。坚持把农民进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打破村组界限,农民居住小区试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关镇桥南社区计划投资1953万元,建设住宅楼2栋130套,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售价1200元,是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草碧镇农民进镇居住小区项目规划设计住宅楼8栋728套,一期投资1296万元,建设住宅楼2栋96户,已经破土动工;新兴村农民进社区居住小区完成规划设计、场地平整和招投标工作,计划建设住宅楼2栋96户,申报入住群众60户。在3个农民居住小区建设的带动影响下,冉家沟、仰塬、曹家塬等村群众进城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提出放弃单家独院,建设居住小区,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多层住宅楼房,农民建房向村外随意延伸的状况从此将得到彻底改变。截止目前,全县共办理进城居住和落户农民576户、202_人。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以创建全市首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县”为抓手,将全县98个村规划整合为40个农村中心社区,引导农民向中心社区集中居住,逐步消灭空心村、边缘村,草碧镇投资100万元的中心社区建设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和拆迁工作;以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改革为重点,建成63个农村日用品连锁超市,实现商品同质同价、统一配送;以创建全省交通运输示范县活动为契机,加快农村交通建设,全县通村公路实现无缝隙连接,8个乡镇建成11个五级客运站,实现了农村客运班车村村通;以提高农村居民社保水平为目标,加快实现农村社保全覆盖,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和90%以上。

五是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以全国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县为契机,全面实施草碧、南寨、沙家坳3个试点乡镇确权登记工作。围绕实施全国土地流转示范县项目,印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意见》,积极支持产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民营资本通过承包地互换、转包、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目前,全县土地流转农户2153户,流转面积1.5万亩。积极探索林权贷款、林地流转工作,推进林地林权交易,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7笔,涉及资金434万元,林地抵押面积1.6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二、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显著,但是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些困扰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一方面,农村与城区的差距依然较大。一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2_年,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669元,较202_年增加7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6元,比202_年增加22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额仅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9.3%。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差别明显。由于农村点多、线长、面广,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低于城镇。比如,自来水入户率城区为100%,农村85%;有线电视入户率城区为90%,而农村仅为36%;通信网络城区实现了全覆盖,而农村覆盖率仅为81%。三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突出表现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质量三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在城区“扎堆”,城区学校生源爆满,而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高水平的教师不多、生源锐减。四是城乡医疗资源配置悬殊。全县医技人员城区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93人,而11个乡镇卫生院仅有中级职称15人,占城区的11.7%。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严重不足,县级医疗机构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58台(件),乡镇仅为30台(件),城区拥有量是乡镇的5.3倍。五是城乡社会保障标准不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标准明显高于农村。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例,城市低保平均每人256元/月,农村则为103元/月,人均差距153元/月。

另一方面,农民进城的生活成本问题、住房保障问题和职能部门衔接问题,制约了身份转变。城市优越的公共服务资源,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就业等等是农民向往城市生活的根本,但是现实存在的很多因素阻碍了农民落户城市的进程。一是生活成本问题。多数农民认为城市虽好,但诸如水、电、暖、行、副食等日常开支过大,需要进城定居的生活成本太高,负担不起。二是住房保障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县商品房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已超过3000元,租房平均价每间约为200元,对于收入有限的农民来说,购、租房的高价格限制了他们进城落户的积极性。三是职能部门衔接问题。农民变市民,涉及土地、医疗、养老、就业、教育、户籍管理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进城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处置涉及国土资源、农业、物价、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进城后,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各项保障待遇接踵而至,相应涉及民政、卫生、房管、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诸多部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进城链条就会停顿,影响农民进城落户步伐。

三、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应加快推进“六个统筹”: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工业引领和产业聚集放在首位,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培育县域经济主导力量。坚持以建设工业强县为目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地价、供电等优势,精心谋划建设关天经济区宝鸡副中心半小时经济圈,加快规划建设打造县城至草碧千河工业走廊,积极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依托建陶产业园,做大做强十亿水泥、十亿陶瓷两大产业,推进工业经济向千河工业园区聚集,实现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建材、三产服务和物流集散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二要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的要求,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以奶畜、蚕桑、优质核桃、设施蔬菜、有机鲜果五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引进一批技术、资金和人才,促进园区发展和农民增收。三要高起点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发展三产服务业。坚持做靓“四大名片”,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游发展步伐,加速建设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倾力打造“宝鸡大城市后花园”,以乡村游带动和提升全县生态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坚持把第三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贸交通、物流配送、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千阳作为一个山区小县,统筹城乡发展,要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必须确立“小县建大城”的理念,规划好、建设好“大县城”。一要大手笔规划“大县城”。编制县城到草水新区区域内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发展目标、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功能定位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最终形成一套统一、明晰、有序的规划体系,在全县上下形成加快发展大县城的共识,让县城与草水新区之间的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出跨越发展的活力。二要高标准建设主城区。按照县城西扩南移北上的总体思路,以提质扩容为突破口,壮大产业支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拉开“大县城”建设的基本框架;尽快开发建设龟山公园,实施千河休闲园三期工程,在县城南区、北区、西新区,开发建设商品住宅小区、农民进城居住小区,在县城西区建设物流停车场、大型商场、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和进城农民创业园。三要合力突破“草水新区”。尽快成立草水经济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下设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确保新区建设顺利进行。以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县城副中心为目标,抓紧建设农民进镇居住小区,完善公共交通、供气供热、邮电通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突出抓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统筹城乡户籍制度,引导农民进城落户。打破城乡行政区域界限,引导农民进县城、进城镇、进社区居住落户,必须统筹城乡户籍制度,强化政策扶持。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本着“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的原则,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对我县户籍人口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一按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自由迁徙、双向流动的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民社会流动的制度障碍,使农民能够顺利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社会。二要强化政策扶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对农民转移中的建房、购房贷款、土地流转、林权抵押等给予多方面的帮助和扶持。要想方设法解决房价问题,抓住国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机遇,在县城和草水新区统筹规划配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使进城农民“买得起房”;结合“安居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在草碧、南寨等重点镇建设进城农民安置小区,统一纳入所在乡镇管理,对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实行“一费制”管理,简化建房手续,降低用地价格,使进城农民“建得起房”。三要放宽政策限制。按照宽严有度、有序推进的原则,适当放开县城,全面敞开乡镇落户条件,借鉴凤县对农民向新区居住实行“三个保留”(保留原有宅基住房、保留原有承包地、保留分包到户林地)的做法,把农民退出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暂不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过渡期可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延长,以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真正让进城农民“过得好、有业就、稳得住”,达到安居乐业。

(四)统筹城乡管理体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变革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村级事务管理服务职能与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的分离,实现城乡管理体制的统一。以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县为契机,精心做好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工作。一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各级配套奖补资金,设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和专项工作经费,形成规范化的财政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资金、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为主,企业投资、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捐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要整合涉农项目资源。按照“项目捆绑、资源整合、集中投放、整体配套”的建设思路,以县级为平台,整合村庄道路硬化、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移民搬迁、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涉农项目,按照项目建设总体规划,集中向农村社区投放,加强社区交通、通讯、水、电、气、暖、洗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区学校、幼儿园、超市、卫生室、警务室、文化站、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同时,控制和停止偏远村、移民搬迁村的宅基地审批、老庄基翻建和基础设施建设,把用地指标、项目投放和基础设施向社区倾斜。三要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理事会,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协调,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社区(村)服务中心理事会工作,形成社区(村)服务中心建设的骨干力量。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准职业化管理,加快农村社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让服务中心成为党组织活动的基地、农民致富的桥梁和繁荣农村文化的舞台。

(五)统筹城乡资源配置,推动土地合理流转。要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必须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的收益权。一要夯实农村产权交易的基础。尽快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用地使用权的确权颁证工作,落实农民对土地、房屋的财产权。根据发展的需要,在市民中心设立千阳县产权交易中心,在各乡镇设立农村“三资”管理中心,履行农村产权交易服务职能,搭建县乡两级信息互通、实时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促进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变。二要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办法。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试行意见》,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一次性补偿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示范园集中,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返乡创业人员、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投资建设农业产业园,培育土地流转主体。积极探索农地换社保、宅基地换城镇住房、集体建设用地换城镇门面房的有效实现形式,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

(六)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同等国民待遇。统筹城乡发展,最终要实现农民与市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共同过上小康生活。一要实现教育发展均衡化。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推行12年义务教育。加快实施西新区新建小学、幼儿园等工程,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学生增容压力。统筹教师资源,通过逐年招聘充实师资队伍,足额配备农村学校教师,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认真落实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相结合,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二要实现卫生事业公益化。每年有计划地招聘医技人员,进一步充实乡镇医疗队伍。实行县级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到县级医疗机构学习培训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水平,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就医报销同一标准。三要实现社会保障均等化。在“广覆盖、保基本、分层次、可持续”的基础上,结合耕地保护制度的建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参保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并对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予以优先优待;探索建立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城镇职工社会保障的衔接机制,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接轨。四要实现城乡就业平等化。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障碍,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增加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

作者系千阳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第二篇: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渭南市局于5月21日至25日参加了全市“如何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对全市十二县市区的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深入调查,我们认为渭南正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阶段。本文旨在对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渭南市城乡统筹发展做以分析思考,以更好地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一、全市基本情况

全市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下辖123镇13街道办6乡,3222个村委会,180个居委会,据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0.49万人,城镇化率33.12%。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致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居民增收,着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_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8.9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2.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1元,增长27.4%,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一)突出建设中心城市,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一是规划建设取得新成绩。渭南市以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先后编制了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渭北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八县两市、高新区、经开区、华管委、卤管委完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十县市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庄里、瓜坡、孙镇、龙门四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全面完成了总体规划等。同时,积极做好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的规划建设。202_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66.92亿元,同比增长171.0%,销售面积240.44万平方米,增长72.1%。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377975万元,其中廉租房43965万元,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254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23.08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67.26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12.07万平方米。二是中心城市建设获得新突破。渭南中心城市建设202_年完成投资6亿元,202_年完成投资44.7亿元,202_年完成投资58.4亿元,202_年完成投资67.8亿元。202_年计划完成投资1526219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4.7亿元,占计划的36%。同时,各县市区城市主干道建设里程和投资总量均为近年之最,初步形成了城市道路框架格局,城市公园、广场先后建成运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三是城市管理呈现新亮点。渭南中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0个县城全部晋升为省级卫生城市。

(二)全力做大集镇,响应建设新社区和新农村。一是抢抓政策机遇和支持,推进集镇建设。渭南市先后有:韩城市龙门镇、合阳县路井镇、富平县庄里镇、华阴市敷水镇等13镇被列入全省107个省级重点镇,华县瓜坡镇、蒲城孙镇、富平县庄里、韩城龙门镇四个小城镇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镇,白水县林皋镇、大荔县朝邑镇两镇被列入省级文化旅游古镇,华阴市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区),富平县庄里镇、华县柳枝镇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目前,渭南市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庄里镇已完成投资2.8亿元,孙镇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伴随着中省加强城镇建设,全市逐步形成了“镇有常住民、民有不动产、草根经济兴、民富又强镇”的发展格局。二是按照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目标,积极启动新型社区建设。如:富平县在城关、淡村、庄里启动了4个新型社区建设,蒲城县已经在孙镇、高阳镇建设2个新型社区。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2_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4.26万人,参合率达97.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44.99万人。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平方米,增长3.9%。争取中省资金,开展新农村安全饮水、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高起点规划建设园区,快速带动城乡发展。一是科学定位,工业集中区规划布局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其中,韩城龙门工业集中区以煤及煤化工为主导产业,高新区、经开区以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全市形成了13个特色园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13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0亿元,基本满足了入园企业的需要。三是工业集中区规模大、企业多。目前全市13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已建成面积7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86户。其中已投产企业644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9亿元,上缴税金24亿元,安置就业11万人。202_年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助推城镇化发展。202_年,渭南市新建省级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2个,目前拥有省级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6个;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面积39.22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设施瓜类面积27.78万亩,占瓜类总面积53.8%。以澄城、大荔生猪,合阳、临渭奶牛,富平奶山羊,蒲城肉鸡为代表的优势畜禽生产基地逐步建成,202_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67.28亿元,增长10.5%。现代农业为发展注入活力,助推了城镇化发展。

(五)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渭南市实施了住房、创业、就业、保障四项工程。先后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3万套,建成安置房1.7万套。依托全市28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和39个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农民进驻创业。对进城农民实行免费培训,优先解决安置就业。此外,还围绕进城农民的就医、养老等需求,在全市扩建5个医院、18个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5个敬老院、26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183个社区服务站,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进城农民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讲,近年渭南市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整体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与省上要求和群众愿望有差距,还存在建设资金短缺、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等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统筹不够。202_年,全市城镇化率为33%,分别比全国、全省水平低18.27个百分点、14.3个百分点,在全省属较低水平。蒲城县、大荔县、富平县等70万人口大县,城镇化率分别为18.61%、21.17%、27.46%,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3.12%,临渭区人口90万左右,城镇化率在全省同级别区中位置也偏后。在建设上,重城市建设轻集镇建设、重新区开发轻老城改造、重开发建设轻产业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产

业上,绝大部分镇域缺乏工业支撑,特色产业覆盖面不广,批发零售、个体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层次低,农民进城进镇安居就业的渠道不广,城镇化进程速度不快,城镇发展统筹不够。

(二)三次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推进乏力。202_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8.97亿元,较上年增长15%。其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47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545.19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323.31亿元,增长10.9%。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5.6:53.0:31.4。人均生产总值19424元,比上年增长14.8%。尽管纵向同历史相比渭南市发展很快,但是横向与兄弟地市相比,渭南市二、三产业总量、三产增速、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相差较大,还不能对城镇化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三)建设用地指标少,城建资金短缺。对照城市规划,渭南市城镇化建设用地仍然存在着土地储备较少、征收任务艰巨、用地指标不足三大问题,城镇建设用地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资金缺口量大、融资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直接制约了各项建设的顺利实施,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和质量。

(四)城镇规划不超前,辐射带动不强。城市供水、电力、电信等地下设施和城市绿化、停车场等规划不到位,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各县市区的老城区村组统建的庄基量大面广,拆迁难度大,改造困难重重,建设进度缓慢。大部分镇由于没有政策支持,规划缺失、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支柱产业聚集较弱,信贷资金投入微乎其微,服务功能不足,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五)政策缺乏资金支持,措施还需完善落实。近年省市先后出台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有关政策制度,但是由于此项政策制度对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权益的资金补助来源没有明确,资金补助无法兑现,大部分农民对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还处于询问观望阶段。同时,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公安部门办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手续的农民及办理落户的外来人员还不多。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户数、人口数在公安部门和人社部门还有差异,还有待协调解决。随着城镇和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城乡划分范围已经很模糊,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很难划分,现在还没有部门适应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牵头界定划分。民政部门对各县市区的城中村、城边村、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中行政村组名称尚没有组织实施像西安城中村那样的改村组名称转为城镇社区名称的统一安排活动。

(六)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分散居住不适应形势。省政府研究室在202_年对关中地区和天水市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一是耕地流失,人均逼近红线。关天区受访农户宅基地平均占地0.5464亩,常住人口平均为3.25人,户均1.21处宅基地;近5年被调查村庄耕地每村平均减少283.87亩。农村人均耕地减少的原因中,39.2%是因宅基地增加所致。202_年关中地区人均耕地1.16亩。预计到202_年,这一数字将下降到0.627亩,低于联合国提出的0.7965亩的最低警戒线。二是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16-40岁的精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经商,80后、90后年轻人几乎不愿回乡务农。村庄的留守人口基本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最需要解决的是留守儿童教育、老年人养老医护及农村治安等问题,而集聚生

活或社区生活的服务社会化功能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问题。三是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村庄撤并集中居住的占19.7%,集中住在像城里人一样的楼房内的占19.7%,楼房现代设施齐全的占14.7%,社区内有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商业服务区的占38.9%。这些数字表明,农民总体上愿意集中居住并享受现代生活。

三、今后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不断克服和改进。

(一)发展第一,三化同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渭南市独有的“关中—天水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和“晋陕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个国家级经济区叠加地级市为契机,积极把握西安大都市规划圈和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政策机遇,认真实施《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优化人力和土地资源在城乡配置。树立城乡资源一盘棋观念,打破条条框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增加城镇人口,减少农村人口,调整人力资源在城乡分布,提高社会效率。整合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在城镇实施旧城老城改造,提高单位土地人口承载量;在农村,撤组并村,减村进镇,减少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农村耕地,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优化土地使用,提高利用效率。通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优化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商品资本在城乡配置,提高整体社会效率。

(三)完善政策,筹措资金,破解城镇化土地、资金困局。一是破解体制障碍,不断完善政策。以农民进城落户为核心,统筹出台土地增减挂钩、土地征收补偿、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操作办法,解决农民身份、居住地变更的体制性障碍。凡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本地农民及办理落户的外来人员,实行与城镇居民统一的就业、创业、养老、医疗、教育、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待遇,使他们能就业、有房住、有学上、有保障,真正融入城镇,变为城镇居民,不断解决农民进城落户和建设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宅基地置换新房,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转换思路,仿效城中村改造经验,将农村居民就地转移到中心城市、县城和镇驻地,农民原有住宅可折价置换社区新房,置换出来的村庄土地可以还耕,也可以经营开发。在宅基地置换新房时,要同步推动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努力取得耕地不减、农民负担不增加、乐业有保障的成效。同时,还要在土地流转、管理体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建设投融资方式、小城镇扶持政策等方面创新,有效破解土地、资金、出路等难题。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交易试点。向中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市县级农村土地交易试点,试点主要负责农村宅基地复垦农田,复垦农田指标转化为城镇建设指标,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转化指标,以拍卖指标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以拍卖所得资金补偿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在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中,实施土地部门核查农民退出土地、人社部门办理进城进镇手续、公安部门转办户籍、财政部门兑付补助、纪检部门监督检查等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创新思路,拓宽城乡统筹融资渠道。争取中省将渭南市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争取国家银行等贷款,引导社会资金向重点镇、小城镇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实施和公益事业。

(四)统一规划,重点布局,加强城乡一体化格局。统一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调控和集约开发城乡土地,重点抓好“131”城乡统筹示范工程,全力推动富平城乡统筹省级示范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渭南-华阴、富平-蒲城、韩城-合阳-澄城等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加大太华湖统筹城乡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一是抓好城镇总体规划、土地总体规划,加强城镇和土地总体规划的衔接,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镇、产业和土地布局,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一、二、三产业。二是科学编制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编制经济发展规划,统一安排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公共活动用地,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四是在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重点镇的基础上,再规划确定一批市级重点镇,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建制镇住房建设和农村宅基地停止审批出台具体意见,并予以统一规范指导。

(五)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做美中心城市。实施中心城市“东进北扩”、西渭一体化发展战略,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空间,促进融合发展。加快“一城三区五组团”建设和华县撤县设区步伐,强化公共设施对接共享,推进西(安)渭(南)城际轨道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组团路网通达水平。加大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大水、大绿、生态、宜居新城市。二是做强县城。率先发展韩城、华阴、富平、蒲城、大荔等次中心城市,持续提升澄城、合阳、潼关、白水等县域中心城市。完善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三是加快重点镇、重点示范镇建设。抢抓全省实施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机遇,市县联动,将重点镇、重点示范镇建设与移民搬迁、撤乡并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等工作有机结合,完善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特色产业和人口聚集,在交通干线节点、重要工矿区、旅游商贸集中区等,建成一批人口规模8-10万人、经济总量10-20亿元的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四是推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要求,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建设设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

(六)多措并举,减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继续撤乡并镇,开展撤组并村,减村进镇,减少乡镇村组数量,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城镇人口。二是改善城镇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吸引农民转化身份和职业,积极进城进镇。三是组织参照西咸新区模式,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对开发区、各类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乡镇实施托管,将其中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实现门口就业。四是建议住建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镇街道办乡等部门牵头界定划分城镇和农村范围,明确区别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民政部门根据划分将各县市区的城中村、城边村、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中行政村组名称调为城镇社区名称。公安部门根据划分和名称变动对户口簿登记记录进行调整,将有关农民转为城镇居

民。五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畜牧生产基地,加强农民培训,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

(七)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城乡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养老、家政、休闲娱乐、体育保健、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开拓新服务,适应新需求。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服务领域。二是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坚持把扩大就业创业放在优先位置,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培训、服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创业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保证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统筹教育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提高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的工作技能。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和分配,使之成为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第三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 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 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2_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_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 亿元~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和202_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

第四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202_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

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202_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2_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_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202_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202_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02_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亿元202_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2_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02_年和202_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202_年和202_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则是弥补市场失灵、体现公平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外界推动的作用。“两只手”缺一不可,“两只手”都要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宏观管理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编制和完善城乡规划。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从建设城市东部新区的全局以及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目前湖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八里店分区、织西分区、织东分区等分区规划,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要按照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湖州东部新区建设,加速织里与湖州中心城区的连接。要高度重视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推进行政村规模化设置调整,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使我区示范村的盆景越来越多,垃圾村越来越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树立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条件成熟的逐步撤村建居,努力使这些区域成为城乡融合的示范窗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八里店农民新社区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设施配套、居住集中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民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

2、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畅通。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要积极配合市抓好xx境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至安吉延伸段,104、318国道改造,长湖申航道改造、宣杭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市、区联动到202_年实现全区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逐步构建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网络,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要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服务设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分步分级实施的要求进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要按照功能定位,统盘考虑,统筹安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要探索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3、加快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要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城乡分割、关联性不强和结构趋同的产业体系,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到202_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40,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2_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专业化集聚。要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加快向杭宁高速公路沿线和南太湖沿岸集聚,形成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引导制造业向东部新区集聚,形成先进制造业专业区;引导物流业向东部新区公路干线集聚,形成现代物流业专业区;引导旅游业向太湖南岸、西山漾地区集聚,形成旅游度假专业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围绕“一园一区一带”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以西部生态区和环太湖蔬菜观光农业带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龟鳖、蔬菜、竹笋、花卉苗木、畜禽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温氏养鸡、中味酿造、上跃龟鳖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产比重。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以湖州市中心城区和织里工贸区为两翼,带动东部新区的发展,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推动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现代服务等行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三产占GDP的比重。以服务工业区建设,提高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率为目标,加快运输、邮政、仓储、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壮大现代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4、加快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发展差距最大的是社会发展领域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滞后于城市的状况,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深化教育创强成果,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享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乡镇都建有一所有较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5的学校达到“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逐步形成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布局;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结对帮扶制度。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立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防范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区城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要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切实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切实夯实农村文化体育基础。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重视城乡文化体育阵地建设。202_年完成20个中心村的中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到202_年40的乡镇成为乡镇基层资源共享工程二级中心。深入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加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一乡一艺活动,逐步形成乡乡有品牌,街街有特色的风格;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入,提升农村科技进步水平,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5、加快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是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要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消除城乡、身份等各种限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到202_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就业管理体系和公共职介服务体系,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到202_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体系,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统一的薪酬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加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的接轨。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积极推行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和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集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改革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和其他多种帮扶机制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

6、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生态xx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土、水利、农林、城建交通、环保等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每年确定和开展一批生态示范点、项目的建设和验收。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要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创建绿色企业。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列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村庄,优先予以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立项,其新增土地的有偿调剂资金的净收益部分,要专项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责任责任制。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积极恢复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要依托我区特有的生态资源,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场),同时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工作。

7、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三个文明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权利。要全面实施村(居)委会公推直选,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配套齐全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村级工作运行、干部群众行为和各项制度运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科学规范的村务运作体系。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全面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抓五强、创五好为重点,扎实开展先锋工程建设,切实把乡镇、村一级的班子建强建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领导,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措施,逐项突破,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1、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统筹”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来,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

2、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进行分课题研究,提出对策思路,逐个加以解决。特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制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包括户籍管理、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行政区划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项目审批体制改革等政策,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型。城乡差距的扩大、“三农”问题的形成,都与城乡分割体制和“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有很大关系。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二元结构,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是动力,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措施。今后我区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优势。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和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使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大致同步的状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城乡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实现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按照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按照城乡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全民的素质,按照统一的规划发展城乡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事业,按照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要求建立起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

4、增加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区、乡镇分级次合理负担的财政投入体制,依法安排落实好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逐步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水利、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山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山区奔小康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运用参与投资、专项补助、资金配套和贷款贴息等方法,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整合资源,形成统筹发展合力。统筹城乡事关全局,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立足大局,谋大事,管大局,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推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抓点带面。区里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一定按照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努力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工作要求和先进典型,为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志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只争朝夕而不等待观望,大胆创新而不因循守旧,知难而进而不是畏首畏尾,真抓实干而不是坐而论道,奋发有为而不安于现状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而奋斗!

第五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

202_年8月31日

同志们: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

加快推进我县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