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个人总结 - 昌平区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1-69862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7 06:56: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个人总结 - 昌平区

2008-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小汤山农业园 许晓英)

2008-2010年,我的工作主要分三部分:2008年至2009年底,在小汤山农业园科技合作科任职,主要负责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及相关管理工作;2009年12月至2010年4月被借调到昌平区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筹委会(以下简称“草莓办”),主要参与草莓大会前期筹备工作;2010年5月至11月,按照区委组织部的安排,赴北京市金融局参加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之后再次回到草莓办工作。

三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和同事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所在单位“既定工作目标及思路”,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要求,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圆满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近三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几年来,我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注重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读本及党的章程、十七大报告和胡锦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件,同时注重加强对时事政治的了解,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敏锐性,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坚持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把 1 握工作特点和规律,随政府团赴西班牙参加了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申办活动,参加了中英农村可持续发展适用科技研讨会(科技部主办),知识产权培训、良好农业规范等培训,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坚持加强党性原则和党性修养。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时刻以一名共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倡正气,禁邪气,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服从上级的安排部署,对各项工作尽职尽责,高标准、高质量去完成。四是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的好作风、好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自己,领导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一)农业园工作

1.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项目申报及验收工作 以国家、北京市和昌平区农业项目支持方向为指导,积极向各职能部门申报科技项目,为农业园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提供保障。三年来,向科技部、市科委、市发改委、区发改委、区农委、区财政等部门共申报项目30余个。主要立项项目有:奥运宾客接待项目设施改造及环境整治工程、百合种球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全国农科院名优新品种引进与示范、食用菊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生产示范、西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小汤山农业园西区都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有机食品产业园及牧草 2 产业化、温室设事改造、沼气开发利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专项及市区重点项目。

此外,完成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北京市级验收,完成了食用菊花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生产示范、小汤山农业园西区设施及品种试验示范项目、小汤山农业园西区景观水域污染治理、小汤山农业园生态卫生系统示范工程等多个项目验收。

2、加强公文写作,持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掌握并写好实用公文,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适应快速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三年来,编发公文数百件,主要包括:小汤山农业园科技工作概况及评析、农业园科技推广情况、园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汇报、科技年鉴、市发改委调研汇报提纲、科技部工作总结、“发挥园区科技引领服务作用、加速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园区科技带动农户汇报、小汤山农业园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小汤山农业园200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研讨会方案及各类请示等还参与昌平区申办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简要方案编写。

3、讲团结重配合,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2008年,参与了园区与区科委共同组织的北京小汤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研讨会,主要负责会议的组织和协调,从中深刻体会到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可尽快使双方在工作上形成共识,及注重在团结中推动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编制科技合作科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安排各项目任务分解时,主动与同事沟通、3 听取个人建议,尽量做到科学有效。此外,积极配合,全力做好公务接待等其他辅助性服务工作。

(二)草莓大会筹备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2009年底我借调到草莓办,参与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的筹备工作。完成了大会接待方案、草莓办2010年筹备工作总结、农口工作汇报提纲、“高标准筹办草莓大会、提升昌平都市型现代农业水平”调研材料、草莓大会专题约稿等文件材料的编写工作。完成了中国—西班牙企业交流座谈会的相关组织筹备工作。参加了总体方案策划,“一园两中心”场馆设计,外事手续报批,草莓大会宣传口号、会徽筛选、草莓大会专题会,大会宣传规划方案汇报等会议。协助完成区领导调研大会场馆建设情况接待工作;制定计划并协助完成草莓基地素材拍摄;设计定做大会宣传展板、工作名片等。

(三)金融局挂职工作

根据组织部安排,我于2010年5月5日至11月5日,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挂职锻炼,挂任保险与非银行服务处处长助理。

1.尽快熟悉工作程序,真正融入挂职单位

为尽快熟悉保险与非银行服务处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前两周我先认真学习了处室三定职责、保险处重点工作及工作计划、小汤山养老社区项目、保险资金运用暂行管理办法、会议纪要、人大政协办理提案等资料,4 并做好摘记;把每一次会议、每一项工作都当作学习的好机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新环境、新岗位;虚心向新同事请教,力求兼收并蓄,尽快熟悉业务,争取早日介入实质性工作。

2.尽职尽责服从安排,不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挂职干部的身份和基本职责就是协助,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尽量做到尽责不越位、协助不惜力。来金融局挂职,既非本专业,和以前的工作领域也大不相同,行业跨度较大。工作初始,主要从查找资料、收发文件、打印、复印、会议筹备等简单工作做起,简单而繁琐,但是我也认真对待,做的津津有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新业务逐渐熟悉和了解,参与的工作随之增多并和金融紧密相连,这时从心底里觉得自己是金融局的一份子,不管是分内还是分外的工作,只要对工作有益的,尽最大努力去做好。

半年来,我参与和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建立金融机构联系人员数据库。收录国内外各类金融人员约1000余名,按照保险、证券、非银、政府、企业、学者等属性分类,设置姓名和单位两种排序法,极大地缩短了检索时间、便于工作沟通和交流;二是作为主讲人之一参与“创建城市养老新社区、拓宽保险服务新路子”的学习探讨。以小汤山养老社区项目为案例,查阅了大量养老保险资料,熟悉了解了主要龙头保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概况,探讨了保险公司投资养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所需的政策支持,为小汤山养老社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规范和整理处室2009和2010年档案。由于金融局属于 5 新成立的机构,档案工作尚未规范与启动,随着存档资料的增多,迫切需要一位专职人员来管理。根据职责安排,我负责此项工作。从处室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制作、参加档案知识培训到完成所有档案资料的重新归类、档案盒存档,按时、保质完成了该项工作。四是积极参加各类研讨会,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参加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征集建议座谈会、保险资金投资城市建设研讨会、消费金融课题座谈会,日本瑞穗公司来访等座谈会,对保险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有了一定了解。五是独立完成了部分保险类业务。在熟悉了解相关政策的情况下,为“北京市、承德市2010年重点合作领域和工作框架”、“科技金融和小额贷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请示”、科技金融发展等研提意见,增长了业务能力。六是勤学多练,提高公文写作能力。廉政建设主题党日活动讲话稿、会议座谈情况、处室周工作总结等文字材料。七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金融稳定及风险排查知识培训、昌平区2010年大学生“村官”金融知识培训、参与首都金融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和市直机关运动会等,学到了新知识、结交了新朋友。

三、存在缺点及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多年的磨练,我逐步成熟、逐渐成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所在单位党员、群众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政治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生活的实际知识需进一步掌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意识需继续强化,坚持不懈的学习6 态度还应继续保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使自己的工作水平再现质的提高,为农业园和昌平区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Ο一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昌平区

码 : KT0826 完成单位 : 京市昌平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研究人员 : 于泓、孙久文、刘敔、叶振宇、王玉兰、杨旭、邓慧慧、时晓栋、贾瑞敏、李昊、贝彦威、易姗 获奖情况 :

一、研究思路、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昌平区是首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第二大集中地,也是全国高校数量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改革三十年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入驻对当地各项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驻昌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于为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在“十一五”期间,昌平区委和区政府提出“强二兴三优一”的发展战略构想,体现出实现产业转型,保持发展势头是区政府和全体市民的共识。而实现发展战略构想的途径就是要推动科技发展和体制创新。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突破发展瓶颈,使昌平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入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昌平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最后,以制度创新为主导推进昌平的区域经济发展。制度创新是昌平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培育制度创新主体,构建一个良好、有序的制度创新环境。

课题组认为,首先,高校作为区域系统中的一部分,不断与周边区域经济活动发生投入产出关系;其次,随着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的积累,昌平区域经济增长的成本持续下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最后,从竞争优势来看,昌平区政府构筑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创新网络,能够为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优势。因此,昌平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要建立在如下基本理论之上:第一,投 入产出理论。它是根据各经济部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原理,运用线性代数的方法来分析一个经济结构中各部门的投入量与产出量及其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第二,内生增长理论。它强调的是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置于经济增长核心地位。如果一个区域由于技术研发投入增加使其技术知识达到了较高水准,那么这个区域就会继续生产更多的技术知识,从而经济增长会更加快速。第三,波特的钻石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优势产业的建立和创新,有六个方面要素对竞争优势产生深刻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和机会,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钻石体系。第四,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它是波特理论的进一步延伸,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关的主体因素(包括实施创新的机构或者组织)和非主体因素(包括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所构成的具有开放、多向、系统特征的网络体系。

根据上述基本理论的原理,结合北京市的发展对昌平定位的要求,课题组认为,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扩大区域经济规模,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高校因为扩大办学空间而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更新,提高区域固定资产增量;高校对周边的商业、服务业、邮电以及交通运输业等都会有相应规模的需求,带动区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迅速增长;高校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稳定的来源,高校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第二,聚集高素质人才,积累区域发展的智力资源。高校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科学思想活跃的

科技队伍,是区域创新的核心载体。它面向全国招收高素质人才加以培养,这将为地方日后发展建设了一个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库。大学还可利用园区内师资和教育场所的共享优势,举办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如在职学位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这些教育活动有助于区域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第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高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或者管理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潜力。它表现为发挥科研优势,及时向企业转化应用研发成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此外,经历长期培育而形成的创新环境会通过人员交往或者业务往来等在区域内就近传播开来,塑造良好的区域创新文化氛围。第四,促进区域文化繁荣,营造良好城市形象。从教育功能看,高校可以传承区域优秀的文化,陶冶年轻人的情操,塑造识文化、懂文化、用文化的英才。从高校的研究功能看,高校文化研究机构等相关部门将承担着区域文化的整合、引导、创新等方面作用,这为区域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高校的产业功能看,高校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识别、推广起着重要的视觉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还有助于塑造城市的投资形象。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负面作用:高校建设带来大规模征地问题;高校管理对地方城市管理形成挑战;大量的人口集聚和土地开发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驻昌高校及科研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昌平凭借毗邻北京中心城区的优势和独特地理位置,早已成为首都第二大高等教育基地,跻身全国高校重镇之列。当地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与高校的入驻紧密相关,高校规模的扩大对加快昌平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空间扩展均产生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昌平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和规模都出现较快增长,初步形成具有圈层空间结构的高校聚集区。具有表现如下特征:第一,昌平高校学科设置体现办学特色。比如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科设置以石油勘探开发与加工为重点,中国政法大学则是中国法学学科最为齐全的大学之一,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华北电力则是全国电力领域的知名重点大学。第二,昌平高校发展层次和方向多元化。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石油大学、化工大学都属于研究-教学型大学,北京农学院则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全部民办高校属于教学型大学。第三,昌平高校分布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特征。昌平高校分布则显得相对分散,高校空间分布大体上构成了四大组团:昌平城区及科技园区高校组团、回龙观文化区高校组团、沙河高教园区组团和阳坊工业园区组团。第四,高校分散办学和产学分开的趋势明显。目前,多数高校仍然处于多地办学和多个校区共治的状态,这基本上是在传统计划体制和民办教育办学体制缺失等条件下所形成的产物,这种态势对昌平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五,民办高校属于职业应用型大学,片面追求规模扩张。民办高校在学科设置、招生办法、收费办法以及培养模式都有别于公立大学。他们在学科设置方面优先考虑与昌平的优势产业相结合,尽可能培养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高职人才;不过,还应该看到民办高校片面追求扩大招生规模和办学空间、设置专业存在高度雷同等问题。第六,军事院校嵌入式发展,对地方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军事院校可以利用自己优势向世界介绍昌平、推销昌平,扩大昌平的国际化影响力和提高国际美誉度。

公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昌平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其现状特征如下:首先,公立高校之间的科技创新基础差距大。中国石油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科研基础相对较强,北京农学院则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次,公立高校之间的科技创新投入体

现办学特色。受到学科设置的影响,理工科类大学的科研经费普遍高于文科类大学。

最后,高校招生专业设置与昌平产业发展方向对比也是课题组关心的内容。从公办高校看,它们开设的专业符合昌平区域产业方向的专业仅占25%左右。从民办高校看,它们在专业设置方面与昌平的产业方向具有显著的一致性,约占全部专业总数的32%。

三、昌平高校对昌平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课题组借助投入产出表、昌平历年统计数据、北京市历年统计数据等,采用投入产出分析、估算方法、回归分析等方法全面考察高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的效果。

第一,投入产出效应。就投入效应看,以沙河高教园区为例进行分析,沙河高教园区规划总面积为11995.8亩(含玫瑰园),规划建设面积11004.45亩。园区拟获准入住高校有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外交学院。调研资料表明,2008年计划投入资金约29.15亿元,直接创造税收将超过上亿元,加上周边配套的商业和住房投资,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35个亿,约占全区2008年全年GDP的40%以上。就产出效应分析,根据课题组对昌平高校在校师生的调查数据,昌平在高校师生全年共计消费总额达到12亿,扣除掉在区外消费,预计其中的8.4-9.6亿元的消费额直接在当地发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职工的消费支出比重最大的五个行业,包括餐饮与住宿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游业、交通仓储与邮政业、金融和保险业,它们分别占全区相应行业增加值总额的79.2%、34.7%、8.9%、77%和7.3%。

第二,收入、就业和带动效应。如果用高校组团所在的乡镇与其他地区的收入作对比分析的话,2006年高校组团所在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要比非高校组团所在乡镇高出1899元,可见,高校落户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作用不可忽视。如果采用高校供需的相关行业就业量作分析的话,建筑业、房地产、住宿和餐饮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人数均超过5000人,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教育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它们从侧面反映与高校紧密相关的行业正在成为本地区居民就业的重点领域。最后,考察高校对昌平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课题组使用OLS横截面回归分析方法考察高校对昌平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选取昌平地区经济规模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将高校在校生数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还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率、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等控制变量。OLS回归结果说明了高校学生数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带动昌平区域经济增长。同时,高校扩招引致第三产业就业增长,从而增加居民非农收入,最终给当地带来经济增长。

第三,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如果以北京市人均用水量和生活能源消费量为准,估算昌平高校师生全年共需自来水3560.38万立方米水和94393吨标准煤。如果考虑到污水和生活排放,高校园区每天共计7.8万立方米的污水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占全区污水处理能力的46.15%;每天高校将产生超过161吨生活垃圾,约占全区垃圾作业总量的17.65%。据此得出,区内的四大高校组团未来若干年内将成为资源环境承载力高压区。课题组做出的基本判断是在未来5-10年内沙河、回龙观、阳坊和昌平城区资源环境偏离理想状态的程度由高到低。

四、高校对昌平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高校对昌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不能忽视,但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入驻所产生的长期悬而未决的社会问题,以及校地管理分割、高校扩招、扩大办学空间等问题也势必对昌平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包括:

第一,校地互动机制建立问题。目前,校地之间已经开始接触协商,如科委主

办的“昌平区与驻昌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席会议”和最近刚成立的“高教办”,但是旨在消除校地体制障碍的互动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校地之间对双方合作利益点的认识还待于清晰,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研成果不得不向区外输出。对此提出的建议包括:整合各类资源,在现有“高教办”基础上设立更高级别的协调办公室。定期举办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席会议。建议北京市政府给予昌平区类似于海淀区的政策。建立若干个校地的利益共同体,鼓励当地企业承担高校部分产业活动,如食宿、餐饮、会议等。校地共建国家级、省部级的大学科技园。

第二,高校园区资源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的规划滞后,发展空间狭小;征地问题影响到高校建设和当地民生;高校大规模建设对当地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课题组建议:校地合作对高校园区或大学校园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征地长效补偿机制,实施“金包银”工程、培训再就业工程等,有效增加失地农民的收入;尽快启动高校对昌平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控制吸引高校入驻的数量和学生规模,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动态监测,防止人口过度膨胀、资源超常开采和污染物随意排放。

第三,校园及周边的公共管理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校园周边治安混乱问题突出;校园后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校地双方还没有将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上议程。鉴于此,课题组提出以下解决措施:校地双方签订协议,校园治安管理属地化;由高校后勤部门和昌平区国资局联合出资组建昌平高校后勤集团,集团按照市场化运营,规范管理,提供高质服务,集餐饮、商业、票务等行业,服务在校师生,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建议区政府领导每年定期到各高校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收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协调各职能机关现场办公,进行“一站式”流程服务,减少高校管理部门工作负担。增强高校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寻找双方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合作途径。

第四,科研院所布局与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嵌入式布局,成果就地转化率低。孤岛式发展,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性弱。封闭式管理,对地方发展产生排斥作用。基于此,课题认为今后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解决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生活、卫生保健和子女教育问题,鼓励他们在昌平落户,从而减少每天往返的通勤成本;举办“驻昌平研究机构成果推介会”,吸引中关村昌平园和生命科学园企业参加,洽谈科技成果转让事宜,鼓励更多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建设“驻昌平科研院所成果孵化器”,对于符合本地区产业未来发展导向的成果,要给予重点支持,促进成果孵化成当地的支柱产业。

第五,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高校成果缺乏与当地企业合作的平台;高校研发获得地方的资助率不高;高校科研机构就地成果转化缺乏产业支撑。对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校地合作搭建一个稳定的科研创新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实验室,构筑“产-学-研”一体化的便捷通道;设立“昌平区科研资助与奖励基金”,对有前瞻性且符合本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一致的科技研发项目进行资助。

第六,昌平高校教职工的归属感问题。具体表现为:两栖式的布局模式的负面影响突出;区域文化缺少包容元素;各界对昌平城市形象没有形成共识。为此,课题组建议:改变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模式,当地政府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寻求高校入驻和教职工就地安置结合起来,围绕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大学社区和科技社区;出台鼓励教职员工和研究人员落户昌平的优惠政策,确实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里的差距;地方应大胆地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凭借当地特有的文化潜质,培育全新的城市文化,感化外地来昌平工作的人员,真正寻找到“家” 的归属感。

五、关于驻昌高校促进昌平区域发展的路径及建议

第一,协调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提升城市功能。课题组建议,在专业设置方面,结合高校专业特色,规划建设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依托专业优势,培育一批地方化专业人才;出台配套政策,留住高级人才服务昌平。在学科建设方面,设立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资助昌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发展;建立学科建设专家资源库,奠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智力基础。

第二,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发展城市创业型经济。课题组认为,首先,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设计城市创业型经济的方案。思路包括,根据创业方盒理论,建设政府、企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地方政府创造创业型经济的有利制度环境。其次,高校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据组成机构的分工定位,创建城市创业型经济的支持体系,重点考虑昌平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选择优质的创业型企业;营造高校创新氛围,培育城市的创业力;风险投资机构,设置高校创新奖励基金。

第三,构建高教园区辐射圈,带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昌平高教园区在空间层面形成一个辐射范围大、联系紧密的“人”字型空间结构,建议地方政府在高校聚集区内规划建设两条相间合理、交通便利,连接四大组团的高校发展轴,强调这两条发展主轴要承担着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创新的服务功能。具体思路包括:加快沙河高教园区建设,扩大对当地经济辐射范围。课题组的建议是:转变征地方式,改善当地搬迁农民的生活状况;成立高教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规划高教园区;大学城的建设与管理要为当地农户提供创造就业机会。开放高校教育基础设施,增强对当地社会事业带动能力。其思路包括:开放高教园区体育运动设施;开放高教园区的图书馆等馆藏资源;转变高教园区单一功能的设计理念。最后,发挥高校(园区)人口集中优势,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发展。具体思路是:发展校园周边商业,建设若干条可供大学生购物的商业街区;引导高校周边的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五,融合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提高区域竞争的软实力。课题组提出,培育大学校园文化,引领区域文化发展。具体思路是:培育地域性的特色校园文化;发展大学校园创意文化;实施高校文化传媒覆盖昌平工程;举办昌平大学生文化节。其次,传播高校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型文化社区。它的发展思路包括:邀请高校学者走进社区开设各类讲座;设立大学生义工岗位;成立大学社区学院。最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辟区域文化市场。思路是:挖掘昌平地域文化特色;发展高校出版业;挖掘高校大学生智慧资源,建立文化创意孵化器。

第六,建立校地交流通道,树立双赢合作典型。课题组建议:一方面,引导高校师资合理流动,实现校地人才合作。具体政策措施是鼓励高校中层领导到当地的各级政府挂职;鼓励高校教授担任政府的顾问团成员;建立面向高校教师共同参与的信息平台;举办“昌平科学发展论坛”;引导高校师资帮助当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发挥高校智囊功能,创办区域发展咨询机构。措施包括加大对全区政府决策咨询体系得建设;委托高校开辟致力于地方发展的社科研究基地。

六、国内外典型模式与成功经验

课题组总结了国内外科技园区和大学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很多地方值得昌平区今后发展借鉴。美国硅谷模式的成功经验是:政府扶持政策推动硅谷的成长;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紧密结合是硅谷发展的基石;宽容开放的硅谷文化形成区域创新的氛围;风险投资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富有弹性、创新的管理模

式是硅谷企业成功的法宝;各类商业协会扮演了联结各市场主体的纽带作用;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硅谷的企业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服务。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成功经验为:首先,政府规划先行,吸纳民间研究机构和企业参与。其次,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高校倡导学以致用的理念,主动跟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第三,构建技术研发的交流平台。比如成立“筑波研究支援中心”,增加研究院所和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最后,政府健全的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有力地保证科学城健康稳定发展。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做法值得借鉴之处:一是园区内功能划分合理。园区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各异的小区,满足园区企业的不同需求。二是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三是园区获得多项国家产业基地称号。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等。青岛软件园的成功经验在于:一是成立完善的园区公共服务机构。成立认证服务中心、海外服务中心、评测服务中心、培训服务中心,为软件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软环境和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撑。二是园区的发展定位高。园区要建成软件成果研发转化基地、软件生产加工基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软件产品出口基地。三是具备综合性服务功能。园区具备孵化、研发、培训、评测、服务、产业化基地、人文景观等七项功能。四是创造宽松的企业成长环境。政府对在青岛投资的软件企业,给予各种优惠措施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深圳大学城开发值得借鉴地方:首先,建设起点高,大学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内外名校入驻,重视理工科类研究生教育。其次,开放式办学,“产、学、研”一体化。大学城内的高校、校办研究机构、校办企业和其他企业形成了以科研和人才为纽带的要素流动网络,并且在政府、企业协会等推动下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价值成长链。最后,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学科设置符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第三篇:昌平区环保局

昌平区环保局 领导 职务

局长、党组

田国瑞

书记

协助田局长做好环保局日常管理

王启仓 党组副书记工作,负责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工作;负责办公室、法制宣教科工作。

协助田局长负责环保日常业务工

武宇吉调研员

作。

负责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综

党组成员、李学军

副局长

作。

党组成员、负责环境影响评价科、创建国家李万升

副局长 生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负责环境保护监察队、东小口监

察分队、城区直属监察分队、回龙观

党组成员、监察分队、沙河监察分队、南口监察孙云

副局长 分队、小汤山监察分队、辐射安全管

理科工作,代管机动车排放管理站工

作。69748006 69703476 69746076 69741629 职责分工 办公电话负责区环保局全面工作。69746293 合管理科、昌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工69741839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信访、议案、建议、提案、安全、保密、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接待联络等工作;承担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组织、人事、机构编制、离退休、财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承担重要事项的组织和督查工作;负责机关年鉴及大事记的撰写工作。

(二)法制宣传教育科。

负责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的有关协调工作;承担处罚案件的法律审核工作;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普及推广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新闻宣传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业培训;开展对外环境保护交流工作;参与昌平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环境影响评价科。

负责对辖区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负责权限内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负责防治污染设施的拆除或者闲置的审批;负责在砂石坑、窑坑、滩地等低洼地倾倒、存贮废弃物的审批。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

组织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负责环境保护统计、全区

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和削减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制和考核奖励制度;负责申请减排专项资金;负责本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参与促进清洁生产;负责拟订本区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做好监督检查、落实汇总工作。

(五)辐射安全管理科。

负责本区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区核技术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区内放射源、射线装置、放射性废物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调解因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扰民引起的环境信访投诉;负责突发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参与辐射应急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

(六)综合管理科(区创建国家生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拟订本区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参与制定并贯彻落实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本区环境功能区划;依法对本区噪声、固体废物、生态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组织拟订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计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阶段性目标和防治措施;参与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指导创建环境优美镇、生态文明村;负责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请和落实;组织实施市环保局建立的空气质量保障机制;监督指导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发放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证;组织建设和管理本区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承担区创建国家生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具体工

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七)昌平区环境保护监察队

负责对本区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检查;负责对本区污染源单位和个人执行国家和本市、区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负责排污申报登记、收费的汇总和上报工作;负责环境信访案件受理、重点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包括来信来电来访、12369环保热线、区信访办、市长信箱及新闻媒体等各类反映形式)和人大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负责协调监察分队开展环境监察和环境信访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区的水源保护和生态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全区重点污染源单位和重点减排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统计全区污染源台帐工作;负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现场调查工作;负责具体实施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建立的空气质量保障机制;负责组织承办各类环境保护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出具环保守法证明;承办局内交办的其它事项。

(八)昌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执行市、区两级环保局下达的监测计划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考核监测计划,完成本区各环境要素的例行监测与城考监测任务;依管理需要对本区的污染源进行监督性检测;负责编写本区环境质量报告书及环境监测简报工作;根据本站监测能力,接受社会各界的委托,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负责本区环境信访监测工作;负责本区环境监测的业务组织和协调;负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工作;承办局内交办的其它事项。

(九)昌平区机动车排放管理站

负责对本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对道路行驶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进行检查和遥感监测;负责对在用机动车使用环保标志进行检查;负责对在用车的改造和净化装置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配合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入户抽查;负责对施工机械排放进行监管;负责监督检查本区机动车汽油质量;负责监督管理本区机动车检测场的环保检测规范性和核发环保标志情况;负责本区空气质量监测点周边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监管工作;负责对进京路口机动车进行检查;负责监督检查本区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运行情况;承办局内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四篇:昌平区教育委员会

社办 09 3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民办学校换发办学许可证实施方案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和换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文件的通知》(京教计办〔2008〕1号),教育部对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的内容和式样进行了修订,原2004年9月1日启用的办学许可证自2010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使用。为进一步规范我区的民办教育工作,提高我区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我委将以换证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将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工作推向深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使昌平区民办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成立换发办学许可证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生 副组长:黄友刚

成 员:柏连亮、兰永平、谷长志、李金亮、时小明、王久玉、于郡川、许国营、高连生、王素成、程德祥、路玉宝、张建飞

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小组,评估小组设在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柏连亮任组长,王蓉、张威及各业务科室相关人员为评估小组成员。

二、换发办学许可证标准

(一)办学手续健全,依法参加各行政主管部门的年检,并取得合格;

(二)举办者符合法定条件;

(三)在经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的办学地点办学,且办学场地面积不低于审批时的面积标准;使用办学场地相关手续合法、齐全;中小学、幼儿园要求提供办学场地土地证和房屋产权证;租用办学场地的使用期限中小学不低于6年,幼儿园不低于4年,培训机构不低于3年。

(四)不得有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对外投资行为;

(五)举办者依法履行出资义务,不得变相抽逃资金或挪用办学经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民办学校的资产;

(六)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且净资产不低于启动金或学校帐户货币资金不低于20万元,2007年9月以后审批的学校要求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现象,净资产不低于启动金且学校帐户货币资金不低于20万元;

(七)学校校长年龄不超过70岁;

(八)未经我委备案擅自设立教学点的暂不予以换证。

(九)未按照相关要求擅自提取合理回报的暂不予以换证,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十)2005年未换发证书,或连续3年未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单位将不再换发新的许可证书。

(十一)未经我委同意不在规定时间上报材料的,暂不予以换发证书,应提交书面说明,经评估小组同意后方可换发。

三、换证时间安排

本区民办学校换发办学许可证时间为:2009年11月—2010年4月。

四、换证程序

(一)提交申请

各民办学校按要求将换证材料准备齐全,于2009年12月1日—18日上报我委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

(二)检查审核。

区教委受理换证申请后,于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2月26日组织换发办学许可证评估小组对学校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审核意见。

(三)换发新证。

对符合要求的学校,于2010年3月1日至4月30日由区教委换发新证。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符合要求后,换发新证。对限期整改仍不符合要求,或存在严重违规、违法办学行为,或未申请换发办学许可证的,依据法定程序终止学校办学。

换发办学许可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教委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民办学校要认真对待,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有关材料,严肃、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办学许可证的换发工作。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

主题词:民办

换发

许可证

方案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10月10日印发

共印30份

第五篇:昌平区关于开展2011

昌平区关于开展2011

国内引进人才专项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昌平创新创业,全面推进“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建设,根据北京市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将2011年国内引进人才专项工作计划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人才需求调查发布与人才引进工作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形成以集中发布招聘信息、统一测评选聘机制、重点产业单位广泛参与为特点的公开招聘新品牌,营造有利于用人单位广泛甄选人才的制度环境,逐步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竞争择优的引进人才新模式,吸引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创新人才来昌创新创业,使引进人才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

二、工作安排

(一)人才需求申报(3月8日前)

各相关单位登陆“人才引进专项计划信息系统”(网址:www.teniu.cc)。

联系人:彭振宇 联系电话:89741671 电子信箱:cpqdpk@163.com 密码:123456 附件:

1、引进人才专项计划重点产业领域

2、人才需求岗位信息样表

3、《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实行人才综合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4、《留学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昌平区高技能人才基本情况统计表》、《昌平区属地企业用工培训需求统计表》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引进人才专项计划重点产业领域

(一)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

(二)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企业;

(三)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等文化创意企业;

(四)机电产业、交通运输设备产业、医药产业等现代制造企业;

(五)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国有重点企业、各区县重点支持企业;

(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来京投资企业、驻京研发机构、在京产业技术联盟及重大投资建设项目;

(七)教育、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

人才需求岗位信息样表

关于在人才引进工作中

实行人才综合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加快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引领带动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增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我市引进人才政策,按照《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暂行办法》(京人发[1999]38号)的规定精神,现就引进人才综合评价问题通知如下:

一、引进人才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既要坚持职称、学历等通用人才评价标准,又要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充分体现重能力、重业绩、重品行、重贡献、重潜力的评价标准。

二、引进人才综合评价机制要遵循“分级分类、同构异量、综合加权、动态改进”的原则,既要坚持统一的人才标准,又要体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人才评价特点。

三、通过综合测评申请办理人才引进的范围是指不具备《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暂行办法》规定条件但能力业绩突出、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以及持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满3年且现工作单位聘用1年以上的人才。

四、初次申请引进人才的企业单位应进行企业资质测评,对于企业运营绩效、社会责任和注册资本等各项评价指标加权得 8

分达到60分以上的企业具备申报人才引进单位资格。

承担国家、本市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或本市以及区域重点发展领域的重点企业及教育、卫生、医疗、科研等事业单位可直接申报。

五、按照本市产业规划和人才队伍需求状况,根据职位工作性质特点,对引进人才分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文化创意、高技能、创业投资等5大类进行分类评价。其中经营管理人才分为高层管理和中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可分为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经济业务、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卫生技术人才等六类,文化创意类可分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博物、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旅游和体育人才等八类。

六、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创业投资类人才以及持居住证满三年的人才,分别从教育水平、年龄、工作时间、工作经历、专业成就、重要业绩、薪酬个税、受聘时间、个性品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测评得分在70分以上可直接引进。

七、对文化创意类人才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于经北京市文化创意人才认定委员会文学艺术分会、广播影视分会、新闻出版(版权)分会、文博分会、创意设计分会、广告会展分会、旅游分会、体育分会等各分会评审通过的可直接申报引进。

八、引进人才综合测评以属地化管理服务作为主渠道,申请单位原则上应向所在地区县人力社保局提出引进人才测评申请,经区县人力社保局审核后报市人力社保局;市属国有企业、9

事业单位等经上级主管单位审核后报市人力社保局审批。

九、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要加强对报送材料的审核,确保填报信息和提供材料真实有效。对于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的,取消申请人申报资格;对于个人提供虚假材料而单位审核失职的,暂停该单位申报资格。对于单位进行虚假申报的,取消单位申报资格。

十、区县人力社保部门要定期对通过综合评价已引进人才进行跟踪调研,对人才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市人力社保局根据引进人才综合评价机制运行情况,定期对评价指标及权重进行调整。

十一、本办法自发布之日30日后实施。

主题词:人才 引进 评价 通知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1年1月 日印发

个人总结 - 昌平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