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教育扶贫脱贫工作汇报
XX年教育扶贫脱贫工作汇报
一年来,我局按照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资助惠民的作用,创新扶贫工作新机制,优化扶贫脱贫资源,奋力推进脱贫攻坚,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我县教育扶贫脱贫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XX年教育扶贫脱贫工作总结
教育资助政策宣传落实情况。1.召开推进会、班主任会、家长会,全面排查建档立卡学生受助是否落实,是否有遗漏,是否了解资助政策,是否领取学生补助金,对学校资助工作是否满意等。印发各种资助政策明白卡、宣传册20万册,张贴标语条幅800条,实现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2.出动资助政策宣传车73辆,成立政策宣讲组140余组,深入全县每个贫困村,不间断进行资助政策宣讲,形成了扶贫路上不停步,政策宣传不漏户的宣讲模式。3.指定专人分村进户送达学生资助情况温馨告知书,并与被告知人员一起合影拍照保存,另一份送交驻村第一书记留存,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惠民政策的知晓率、满意度。4.通过微信、校信通、短信等网络平台及时通知家长资助资金具体发放情况并要求家长回复,学校保留回复信息存档,做实做细去有影,发有据,案可查的宣传痕迹管理台账。
教育资助资金落实情况。XX年我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共资助47696人次,共发放资助资金3059.66万元,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同时教体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一年来,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共捐助159.9万元用于扶贫助学,赢得了学生满意、群众认可的良好口碑。
“全面改薄”项目工程推进落实情况。XX年学前教育投入资金169万元,完成6所幼儿园改造任务,工程已全部完工,支付率100%。义务教育投入340万元为65所学校配备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投入校舍维修改造资金1985.6万元,完成贫困地区农村7所中小学共1.6万平方米和抗震加固任务,投入全面改薄校舍类资金202_万元,新增校舍面积17808平方米,目前资金支付率100%。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力度,XX年我县新招高中教师42名,特岗教师260名,全科教师培养专科18名,本科9名。接受省市选派24名下乡支教教师,选派2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偏远乡村薄弱学校支教,形成帮扶结对教师44对。基本实现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上好学的教育诉求。另外,我县xx二中教师xxx因在新疆淖毛湖农场支教期间表现优秀,今年应农场领导要求继续支教。
教育扶贫脱贫培训落实情况。我局依托职业教育中心,制定扶贫脱贫技能培训方案,大力宣传技能富民政策,认真开展各项技能培训,XX年计划培训100人,实际培训超过310人,培训资金30万元,已全部支付。
六、贫困村健身器材安装情况。XX年投资243万元为81个贫困村安装健身器材,现已全部安装完成,243万元已全部支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扶贫信息库数据存在一定误差,在进行大数据比对时无法得到准确数据,造成部分人员无法精准上报。
由于扶贫办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每月都进行相应的人员增减,与资助政策每学年认定一次有所冲突,依据文件新增加人员当学期不能享受资助,顺延到下学期开始享受相关资助政策。
随着脱贫人口增加,目前教育资助面积过大,存在不稳定隐患,建议提高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标准,精准识别一般贫困学生,减少资助人数。
建议降低学生资助资金县级配套比例,提高中央资金配套比例。
我县经济条件较差,财政紧张,校舍改造资金缺口大。建议增加我县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学前教育改造资金。
建议增加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注重教师男女比例平衡,持续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切实形成“越往基层,待遇越 高”的激励机制。
制定技能培训政策要结合一线工作实际,对培训资金要制定详细的标准,便于操作,便于检查,切实提高资金实效性。
继续加大国家优惠政策倾斜农村教育发展力度,着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幸福感。
项目工程建议能出台相关措施、文件、制度等,规范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程序及要求资料清单,具体到经办人员,便于操作,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切实为扶贫工作服务。
建议学籍管理部门及时更新数据,新生及时建立学籍,外转人员做到籍随人走,确保学生和学籍一致,毕业学生及时做毕业处理,否则会直接影响资助工作评定的准确性和资金发放的及时性。
三、202_年教育脱贫攻坚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专项工作计划,扛牢扛实教育脱贫攻坚红旗,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显著优势,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步伐,为实现我县脱贫摘帽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 中教育的薄弱学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积极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构建到校、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相结合模式,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都能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重点任务
持续提高脱贫攻坚政治站位,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继续加强资助政策宣传期间的指导和监督,要求各单位提高扶贫脱贫工作思想站位,做到宣传有安排、实施有方案、工作有痕迹、活动有总结,将政策宣传成效纳入教体局考核内容;抓好扶贫常规动作,推进宣传自选动作,通过推进会、公开栏、宣传车等手段及时传达国家强农惠民各项政策,力促惠民政策落地生根,提升教育惠农政策普及率、理解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学生因贫失学。
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学生资助制度,完善各类教育资助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逐一全面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对扶贫对象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其获得有效资助,完成学业。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实现脱贫致富 的农村家庭要及时调整其上学子女的相关扶持政策;资助档案实行一学期一核对。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
202_年计划争取上级资金1亿元,用于教育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大力改造我县教育基础设施,争取在202_年底使全县学校消除危房、危墙、危厕,全部达到省20条办学条件底线要求,为202_年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奠定坚实基础。
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打造农村一线教育精兵。
我局以促进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贯彻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为突破口,实现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上好学的教育诉求,加大教师补充力度,积极向省市争取农村义务教育招聘特岗教师每年不少于200人,继续出资100万元为全县教师免费进行体检,努力打造一支引得来、留得住、能出彩的乡村教育精兵,进一步调动我县广大乡村教师不忘初心、扎根农村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进一步加大技能精准培训,确保小康路上无掉队。
202_年教育脱贫技能培训计划培训300人,以胡辣汤熬制、电焊、家政服务等社会热门专业培训为主,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优势,认准胡辣汤熬制的培训方向,突出西华品牌,力争培训熟练工100人以上,继续加大种植、养殖专业培训,带动科技人员深入帮扶乡村培训点,把技术培训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实现全覆盖,确保小康路上无掉队。
夯实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扎紧扶贫资助资金流向笼子。
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多种渠道争取教育脱贫资金,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加强资金的管理力度,压实管理责任,实行教育资助资金专户存储、专项审批管理,杜绝资金挪用,保证每笔资金都用在实处,保障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实施。对虚报、挤占、挪用教育资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第二篇:XX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
XX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
202_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以精准扶贫统揽全村工作大局,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把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扶贫攻坚战略步伐,全力落实各项到村到户扶贫措施,保障全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推进。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中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260mm、平均气温11℃、无霜期295天,海拔1680米,有4个村民小组,397户1308人,耕地面积6751亩,其中水地3680亩,旱地3071亩。202_年顺利通过各级验收,实现整村脱贫,人均纯收入达5906元。202_年底建档立卡87户349人,当年农业人口397户1311人,贫困发生率为26.62%,202_年新识别1户1人,202_至202_年共脱贫87户336人,202_年底剩余未脱贫户7户21人,经动态调整后,202_年底建档立卡88户337人,202_年脱贫6户19人,剩余1户1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为0.08%。
二、主要工作成效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村实际,紧紧围绕7户21人脱贫任务目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指标,打造多元化特色产业,努力提升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构建扶贫对象增收长效机制,力争做好本脱贫目标任务,为与全县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02_年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降至0.08%。202_年达到脱贫标准6户19人,未脱贫人口1户1人,贫困发生率=未脱贫人口/农业人口=1/1308=0.08%。
(二)“两不愁、三保障”方面
1.收入情况。XX村的收入主要来源玉米种植和务工。202_年贫困户人均收入5650元,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全村397户1308人均不为吃穿发愁,家有余粮,家庭所有成员四季有衣换,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2.义务教育保障。全村适龄学生1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2人)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享受“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3.基本医疗保障。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参保费用个人缴费部分资助政策,参合率100%,全村参合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符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享受了相关特惠政策。
4.住房安全保障。全村通过自建、危旧房改造、购买商品房、租赁等方式,实现了农户安全住房全覆盖,人均住房面积均达到15平方米以上。202_年-202_年危旧房改造22户(其中建档立卡16户)。危房改造户均享受当年政府补助政策。
5.饮水安全保障。全村常住户194户(其中建档立卡户79户),全村饮用自来水和窖水,水量够用,经过行业部门检测,水质安全达标,取水点往返时间在20分钟内。
(三)产业发展
1、主导产业。围绕产业布局,依托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互助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贫困户都有致富产业。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气候等优势资源,切实发挥精准扶贫5万元专项贷款作用,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我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针对缺产业、技术致贫的贫困人口,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并在资金、技术、用地上给予大力扶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村推广订单农业玉米制种产业,全村种植制种玉米,面积达3500亩以上,农户参与280户。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22家,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纽带,通过“引、帮、扶、带、联”,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景泰县恒卫农牧专业合作社、景泰县金农养鸡场,带动贫困户88户,发展种养殖产业。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利用景泰县青羊埫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带动,与农户、村、合作社、乡政府签订四方协议,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万元,每户自筹500元,全部入股至景泰县青羊埫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总计入股资金12.3万元,年底分红3200元,涵盖XX村精准扶贫户6户;自主发展种养殖18户,每户安排自主发展资金1万元。扶持资金按照有产业基础、产业达标、产业巩固三个阶段,分阶段按3:4:3比例拨付(产业基础3000元、产业达标4000元、产业巩固3000元)。目前每户补助3000元;兜底贫困户光伏产业扶贫政策1户:目前每户每口人人均0.5万元,每户最高2万元补助。
3、集体经济。一是合理开发村内集体资源,发展多元化村集体经济。我村村内,沙土资源丰富,资源为全体村民共享,为保障村内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村民切身生态环境利益。我村委会准备集中管理沙场,以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最大化。目前,集体经济收取沙场管理费5400元。二是吸收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我村将所筹资金注入甘肃苗晖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每年依据养殖所得按比例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甘肃苗晖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2_年5月16日,该公司以羊的饲养与销售,经济林、农作物的种植与销售为主,202_年吸收我村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5万元,并与入会会员签订协议,以每年不低于投入资金的8%给村委会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2_年年收入4000元。三是发展村级合作组织,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适应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通过党群创业互助会带动“支部+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持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基础设施
1、建制村级基础设施。通过“一事一议”、景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村道路硬化8.8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完成投资76.53万元;衬砌渠道11.34公里,完成投资37.91万元;修建广场1600㎡,完成投资52万元;新建文化活动室480㎡,完成投资75.1万元。
2、自然村通动力电。动力电全部接入到每一个自然村,覆盖率达100%。
3、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一是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以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全面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把义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相结合,建立植树造林队伍;二是对村内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除了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等问题。三是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等,达到了道路畅通、整洁、干净。四是结合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方案,成立义务监督员和义务保洁员,多次组织在全村集中开展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达到了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五是针对环境脏乱差的情况,积极入户做群众工作,三年共拆除空壳房、危旧房,残垣断壁58处。202_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XX中心街铺砌花砖4500㎡,树坑120个。202_年共发放垃圾桶360个,做到垃圾不出户。202_年修建卫生厕所98座,每户门前实行卫生三包,与每户签订协议。美化村级村貌,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三)基本公共服务
1、村卫生室。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设有“三室”,有诊断、治疗、和药房功能,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景泰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组成签约医生团队,贫困人口家庭医生(“一人一策”)签约率达100%。
2、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2_年建档立卡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253人,实参253人,参保率100%;202_年全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565人,实参543人,参保率96.11%。
3、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截止202_年3月低保22户68人(其中一、二类低保10户22人),特困供养户2户2人。
三、存在的问题
我村推进扶贫脱贫工作以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在主导产业方面比较传统单一,需要积极引进新型致富产业,切实提高群众收入;二是群众的自身发展劲头和动力不足,需要大力鼓励帮助引导,形成家家有产业,家家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村级基础设施有待提升,通过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提高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乡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要》,特别是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壮大村集体经济
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真脱贫,真致富。盘活村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利用集体土地征收费用,筹措集体经济流动资金;合理开发村内集体资源,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充分利用XX村村党群创业互助会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
(二)发展产业
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分类指导、长短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壤、水资源、气候等优势资源,继续大力发展玉米种植。其次,精确选择地方特色产业,XX村要依托资源禀赋,发挥资源优势,在现有300亩果树经济林片带的基础上,争取发展到500至800亩,依托黄河石林景区公路,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并鼓励帮助有能力和发展意愿的群众建设农家乐5至10家,改变单一传统种植模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三)巩固提升
进一步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确保惠民政策落实落地。继续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脱贫攻坚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进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扶贫等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帮助有需求的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帮助有子女上学的贫困户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患病的贫困人口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等。切实落实公益林补助、退耕还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武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11.17定稿)
武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落实省“1+17”精准扶贫政策方案为抓手,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紧盯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任务,真正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艰巨的使命、最重大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牢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意识,统筹推进“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坚持走好“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扶贫开发路子,定向发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成效突出。截至10月底,全市“1+17+2”精准扶贫规划方案任务落实到位项目资金26.3亿元,占计划投资34.59亿元的76.2%。预计年内可完成减贫9.25万人,凉州区整体脱贫。
一、1—10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全面完成建档立卡,精准确定和管理扶贫对象。将202_年底建档立卡确定的322个贫困村、6.63万贫困户、25.84万贫困人口(占全省417万人的6.2%)全部录入大数据管理平台。按照“853”挂图作业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全市完成挂图作业的村699个,填写贫困农户三本账6.72万户,基本做到了“户有账、村
有册、乡有档、县有库”,使档案资料真实反映工作情况。先后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和“853”挂图作业7轮次的自查核查和2次专项督查,全市共清理对象不精准的贫困对象8117户、3.5万人,全部进行整改落实,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确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近日,按照省上的安排部署,在全市范围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按照程序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1+17”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逐村逐户全面核查和整改落实。全市新增贫困人口448户1247人,数据清洗后全市贫困人口为3.6万户13.71万人,贫困发生率9.2%。加大检查督查力度,组织县区进行互查,建立问题台帐,限期整改。对照“853”挂图作业落实情况及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一致性四大类18个方面问题进行数据修定完善,全面完成数据清洗数据。把握时间节点,完成全市322个贫困村实际情况、大数据平台数据信息与国扶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核查对比和25.84万贫困对象的抽样核查对比;统筹安排部署202_建档立卡信息更新;会同双联办做好大数据管理工作平台帮扶结对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二是坚持产业先行,大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促增收。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户无棚、无林问题。贫困户累计发展设施
农牧业20.35万亩、特色林果29.71万亩,实现了户均2亩棚(天祝县户均3亩棚)、人均1亩经济林的目标(除天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60%以上来自主体生产模式。今年,贫困户已建成设施农牧业1.9万亩,推广甜高粱6.16万亩,种植中药材2.88万亩。贫困片区发展旱作马铃薯及旱作玉米73.15万亩,新建特色林果业1.24万亩。加快推进电商扶贫,民勤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已启动实施,开通了淘宝网店,并上线运营。12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9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全部建成投入运营,试点乡镇和试点村物流配送和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三是实施“下山入川”易地扶贫搬迁拔除穷根。202_年,市委决定实施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规划用5年时间,将居住在海拔2800米高深山区的7.2万名贫困农牧民全部移居川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市区机关农林场安置、劳务移民、教育移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移民等多种途径,以县区为主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生态功能补偿等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向移民安置区倾斜,同步规划和推进移民住宅建设与产业发展,促进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集中式居住,集约式发展。五年规划(202_—202_年)7.2万人目标超额完成。累计移民28919
户、110709人,长期祖辈生活在祁连山区海拔2800米左右的贫困农牧民移居川区,实现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共赢发展。今年计划移民搬迁63497人(包括古浪历年未完成任务13072人),目前已落实67322人,占计划的106%;完成主体46599人,占计划的73.4%;已交自筹款42964人,占计划的67.6%;已搬迁9522人,占14.5%。202_年全市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0425人,目前省上已下达两批易地扶贫搬迁规模321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276人,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3887人,共下达投资计划16.81亿元。截止10月底,已落实资金104124万元,占计划的61.96%。省级融资平台第一批安排资金76714万元,已全部安排到县级平台;第二批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和长期贴息贷款,共计63931万元,省级平台正在审核,尚未下拨。
四是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补短板。积极整合行业扶贫项目资源,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着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补短板。今年1—10月份,农村安全饮水已完成投资2631.52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供水管道200.5公里,入户工程3600户,占计划的100%(今、明两年的任务提前至202_年实施)。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畅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87亿元,已完成任务
591.3.9公里,占计划的100.07%。计划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00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47户,目前已竣工9712户,其中贫困户5247户。贫困片区完成人工造林3.44万亩,占计划的108.5%。计划改扩建贫困村校舍13所,已完工13所,占计划的100%。计划新改建幼儿园44所,已完工43所(古浪县绿洲小城镇幼儿园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装饰工程),占计划的97.7%。计划建设27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27所,占计划的100%。计划建设104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91个,古浪县13个原任务村计划整村搬迁,故不再单建。完成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占计划的100%。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完成了农村低保提标工作,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五是加大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撑,增强精准扶贫强大动力。今年两批共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8亿元,较上年增长66%。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照202_年原计划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1万人,人均补助1000元,全部用于设施农牧业定植进畜。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2.75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6.55万户。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有6家银行开展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投放贷款3.3亿元,受益农户2574户。
六是加大科技扶贫和劳动力培训力度强素质。向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322名,实现全覆盖;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9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124户。组建县区级科技服务中心27个,建成乡镇科技服务队76个,建成村级科技服务站303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124户。举办各类培训班1676场(次),培训技术骨干202_人(次),培训贫困农牧民群众20.3万人(次);组织“下山入川”移民培训76场(次),培训17020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68多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22.3万份(册)。贫困县区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33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贫困劳动力培训2.38万人,占计划的128.9%。
七是着力抓基层强基础,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健全党建责任从严落实推进机制,实行市级党员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县级党员领导联系村(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市考核乡镇、县区考核村责任推进机制。创建“五好”村党支部105个,整顿转化11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和“大学生村官建功立业行动”,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调整大学生村官、下派干部、乡镇大学生干部530名,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部署开展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摸底研判和调整充实工作,调整退出不称职村干部32人。
八是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推进“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对市、县区两级单位和干部的联系村、户进行了调整,单位全部联系贫困村、干部全部联系贫困户,落实市级领导包乡镇、县级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制度,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规划和方案,将市一级的资源和力量全部集中到了贫困村、贫困户。组建由各联村单位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包(驻)村干部组成的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实现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贫困片区的乡镇全部建立了双联扶贫合一的工作站,配备了3—5名工作专干,专门负责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纵向到底的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对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调配优化,全市调整帮扶工作队人员596人,其中队长108人,队员488人;保持不变1010人,其中队长 214人,队员796人。全市工作队总数仍为322个,工作队员为1606人,目前已全部到岗到位开展工作。督促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助推落实“853”精准脱贫挂图作业,开展贫困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采集。截至10月底,各驻村帮扶工作队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048项,帮助化解纠纷矛盾3988件,解决急事难事4147件。各级联村单位帮助贫困村累计开展实施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项目251个,总投资7689.58万元;帮助解决急事难事4498件,化解纠纷矛盾4534件;帮助修建乡村道路218.43公里,改造危房441户1738间;累计开展义诊4169人次,劳务输出9.8万人;累计开展培训1621场次。扎实开展双联“大走访、回头看”活动,组织各级双联单位、双联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深入农村所有行政村和农户,全面走访群众,全面排查问题,全面整改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近期,各双联单位、双联干部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正在进行全面宣传。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动态考核机制,健全完善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市对县区的考核精准到乡镇,县区对乡镇的考核精准到村。完成了202_全市脱贫攻坚乡镇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组成4个考核组对全市58个脱贫攻坚乡镇进行考核,落实了奖优罚劣政策。
九是强化督查问责,落实主体责任。本着为贫困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扶贫资金是贫困老百姓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市范围开展扶贫和惠农资金专项检查、专项审计、专项巡察,结合落实扶贫领域开展“两查两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和加强扶贫领域预防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对发现的问题限期
督促整改,以“零容忍”态度严查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不断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建立和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监管长效机制。截至目前,专项检查发现33个问题,全部整改。市委、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区、各专项工作实施办公室签订了扶贫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脱贫责任。充分发挥大督查机制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紧扣时间节点,市委、市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深入督查,逐级传导压力,督办落实,跟踪问效,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体责任落实。
十是扎实组织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工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组织对202_年171个贫困村和民勤县整县退出进行了复核,市级复核与县区核查压茬进行、交替推进,并由县区根据核查情况,对本县区脱贫退出时序和贫困人口脱贫计划进行再次确认。经复核:171个贫困村的各项脱贫退出指标全部达标。对原确定的贫困县退出时序和贫困人口脱贫指导计划不作调整(民勤县202_年整体脱贫,凉州区202_年整体脱贫,天祝县202_年整体脱贫,古浪县202_年整体脱贫)。同时,按照省上的部署要求,对202_贫困退出验收工作进行了安排,印发了《202_年贫困退出市级验收工作方案》,11月16日开始市级验收,11月25日前完成市级验收并汇报市委、市政府,按时报省上备案。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已到“啃硬骨头”阶段,制约因素更加凸显,困难和问题仍很突出。
一是致贫因素复杂。贫困家庭因婚、因灾、因能力等致贫返贫问题突出,一部分贫困群众需要实施多轮、重复的扶贫、脱贫措施。市、县区财力不足与加大投入需求还有差距。
二是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与全面小康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多年努力,贫困村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以小康标准建设贫困区基础设施,稳定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村组内道路建设和农村住房等方面还需持续改善和巩固提高。
三是贫困村主导产业效益发挥不够。大部分贫困村现代农业主体生产模式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受群众文化素质低、技术服务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村与村、户与户之间效益差距大,群众增收基础还不牢固。
四是村容村貌整治有待加强。部分贫困村受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及居住分散等因素制约,村庄规划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总体水平不高,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五是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进度缓慢。大部分新建移民安置点尚未完成住宅主体建设任务,住宅主体建设任务完成率高的县区也只有87.5%,低的县区仅44.4%,封冻前完成80%的工程量存在一定压力。同时,部分已建成的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影响搬迁入住进度。
六是村级互助资金运行困难。根据互助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互助资金协会的会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股金,占用费按千分之六收取,贷款额度不超过5000元,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双联”惠农贷款、草食畜牧业及设施农业贴息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一般都是5万元以上的贴息贷款,且贷款时间较长,相比之下,农户参与村级互助金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给互助资金运行带来一定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通过严、细、深、实的工作,真正把军令状细化为作战图,把作战图转化为战果图,全力推动工作落实,确保202_年全市贫困区域整体脱贫,202_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完善建档立卡精准管理体系。建立精准扶贫台
账,夯实建档立卡基础,定期核查贫困户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对新增返贫人口纳入系统,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健全完善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功能,强化数据信息审核责任,及时开展数据分析和统计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真正把军令状细化为作战图,把作战图转化为战果图,切实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健全完善脱贫退出机制,严格“4342”脱贫验收责任,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和“数字脱贫”。
二是全面完成“下山入川”工程。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农牧民应搬尽搬。按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移民安置区,强化社会管理服务,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对留居山区的农户统一规划、收缩居住,加强迁出区生态修复建设。
三是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实现富民产业全覆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贫困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产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
四是持续改善基础条件。加快移民区和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实施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所有移民
区和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实现饮水安全。推动贫困片带光缆入乡、入村、入户,实现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农村危房精准到村到户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建任务。
五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贫困村延伸,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实现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
六是健全脱贫攻坚机制强保障。整合涉农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强化金融支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扶贫开发。完善帮扶常态化机制,强化乡村干部、联户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严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落实、资金使用的监管。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动态考核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完善考评体系,实现精准考评。深化拓展东西扶贫协作,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扶贫开发,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激励政策和机制。
第四篇:教育扶贫专项工作汇报材料
教育扶贫专项工作汇报材料
教科局 朱德贵
教育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安排部署下,我局精心组织,将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快速有效的推进。现将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扶贫专项项目推进情况
(一)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全面完成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县已建成村级幼教点214个,招聘幼教点辅导员688名,开设幼教班344个,在园幼儿达到10664人,全面实现我县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全覆盖计划。
(二)“一乡一所”工作情况
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今年将完成10个乡镇的10所幼儿园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完成10所幼儿园的选址、建设工程规划、建设用地审批等前期工作,落实了土地、摸清了 “三通一平”基本情况,地勘、地灾评估等已启动,待州国投公司进场后,启动“一乡一所”项目建设。
(三)“控辍保学”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控辍保学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建立完善“六长、双线”控辍保学工作体系,县政府、县教育局与各乡镇、各学校分层签订《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书》,把控辍保学任务及时分解到乡镇、到学校,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二是组织督查组赴全县28个乡镇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督促各乡镇认真落实控辍工作职责。
三是把控辍保学目标任务纳入各包村干部考核内容,各乡镇和各包片单位及时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大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与各种补助和优惠政策挂钩起来,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四是按照省领导蹲点督导调研反馈意见,及时召开整改工作会,重点安排部署了“控辍保学”工作,细化了202_年“控辍保学”方案,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每名教师、每个职工。建立辍学学生跟踪调查和登记造册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实效。
五是学校建立不定期家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动向,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确保贫困建卡户的子女入学率达到100%.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县小学入学率保持在99.18%以上、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7.14%以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75.18%以上,全部超过了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学校基本建设顺利推进
202_年中央、省、州下达了我县薄改、教师周转房、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振兴计划、校舍维修改造和行动计划项目共23个,总建筑面积16520㎡,计划投入资金3682万元。通过前期可研、地灾评估、立项、地勘、设计、审图、预算、财评、招标等程序,截止目前,开工建设的项目13个,完成前期投资1026万元,推进情况处于全州17县(市)的第9位。还未开工的10个项目,力争在10月中旬全部开工。
(五)综合高中顺利启动
成立了创建综合高中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甘洛县创建综合高中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单位职责和目标责任,排出了工作时间表。
州局下达的综合高中招生任务250人,实际到综合高中就读的学生达到695人,超额完成了州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
(六)十五年免费教育和助学贷款工作
202_年春季全县在园幼儿6265名,“一村一幼”在园幼儿园9112名,全部纳入享受了减免保教费政策,上半年共计发放减免保教费454.79万元。从202_年秋季学期起,“一村一幼”减免保教费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700元的标准。
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5600人,全部享受国家“三免一补”政策和学生营养午餐(其中:生均公用经费小学每生每年600元,县级配套20元,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县级配套40元;免费提供教科书,小学每生每年140元,初中每生每年280元;免除作业本费,小学每生每年30元,初中每生每年40元,寄宿制生活补助每生每年1700元,营养午餐每生每年800元)。实现了全覆盖,享受补助的人数达到100%.普高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每生每年450元,并免费提供350元的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享受每生每年202_元的生活补助。
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2_元,减免学费每生每年202_元。
按照党和政府“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宗旨和国家开发银行“应贷尽贷”的原则,202_年为647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到465.45万元。
按照省教育厅安排,9月1日启动了建档立卡家庭大学新生和中职新生资助工作,现正在组织学生在“四川学生资助网”上申报,此项工作预计在10月中旬结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村一幼”辅导员的文化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管理工作未同步跟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一乡一园”前期准备工作还需加快,以便国投公司顺利进场施工。
三是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的任务很艰巨。
四是教育基础工程建设进度还处于全州的中间水平,需要采取措施,加快进度,确保年内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对“一村一幼”的管理,按照州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教科局主要督促所在村、组制定出“一村一幼”的管理制度,对“一村一幼”进行规范管理,教科局在业务上给予指导。
二是强化“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六长”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对控辍保学的思想认识,把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安排专人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确保贫困建卡户子女全部入学接收义务教育。学校无条件接受劝返儿童,要安排教师定期不定期开展家访工作,与学生家长沟通,确保所有学龄儿童全部入学。
三是加快“一乡一所”前期准备工作,将建设用地落实、落细,完成地勘工作和“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为施工企业顺利进场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与州国投公司做好衔接工作,确保在州委、州政府完成招投标后,国投公司第一时间进场施工。
四是加快学校建设步伐,缩短前期准备时间,力争在10月中旬全部开工建设,对已开工的项目,要协同监理、设计和县质监站加强督促检查,与施工企业签倒排工期合同,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五是完成综合高中设备配备工作,做好课程设置、班级设置。努力把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一所环境优美、教师优秀、管理先进、质量优异的一所综合高中。
六是在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向省、州争取专项经费,切实保障贫困建卡户子女上学不花一分钱。
七是做好贫困大学新生资助工作,特别是贫困建卡户子女的资助工作,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第五篇: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一)
为掌握全县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扶贫实效,教育局积极开展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就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了思考。
体思路是:巩固扶贫助学成果,整合资源、集中相关扶贫助学资金,扩大扶贫助学范围,实行扶贫助学全覆盖,形成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对全县低保户对象、农村特殊困难对象家庭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通过民政临时困难救助、扶贫资金帮扶、共青团、妇联、县扶贫协会、县慈善总会资金资助以及社会各界的捐助等措施,着力解决低保户、特殊困难对象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并在全县中小学建立贫困学生辍学监测跟踪机制,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确保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
总体要求是: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由县扶贫办牵头搭建扶贫助学平台,整合资源,集中相关扶贫助学资金,对低保户、农村特殊贫困家庭学生开展扶贫助学工作,并在全县中小学建立贫困学生辍学监测跟踪机制,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工作。以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瞄准特殊困难对象实施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恩施州办发【202_】13号)、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2_】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县低保户和农村特殊困难对象的实际情况,按照恩施自治州财政局、恩施自治州教育局《关于印发<恩施州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暂行办法>的通知》(恩施州财规【202_】1号)要求,建立扶贫助学资金,开展扶贫助学工作,确保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并形成扶贫助学长效机制。
总体目标是:按照“瞄准特困学生、确定资助措施、开展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工作思路,对全县识别认定的低保户家庭、特殊困难对象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实现扶贫助学全覆盖的奋斗目标。在全县16个扶贫攻坚片区、92个贫困村(社区)、14.02万贫困人口中,据统计有1932名特殊困难学生(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50139人的3.8%),其中:在校孤儿学生110名;建档立卡特殊困难家庭学生1822(其中:小学919人;初中425人;高中214人;职校111人;大学153人)。县民政、扶贫、教育、财政等相关县直部门要多方筹措扶贫助学资金,县扶贫协会、共青团、妇联、县慈善总会等社会团体要继续开展“扶贫助学、放飞梦想”等公益募捐活动,向社会各界募集扶贫助学资金,共同建立起资助特困学生的扶贫助学体系,形成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新模式,打造全省教育精准扶贫亮点县,形成全省乃至全国可借鉴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二)
为掌握全县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扶贫实效,教育局积极开展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就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办学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进行了思考。
一、教育扶贫所做主要工作
我县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人少、路远”,即教学点多,学校辐射面广,学生人数少,交通不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所,其中乡镇初中25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乡镇中心小学25所、村级小学(教学点)216所(个);全县在校学生****人,其中乡镇在校学生**人,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比例98.16%;现有农村幼儿园**所(公办5所),村小附设学前班145个,在园幼儿***人,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1.4%。
近年来,我县从着力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做好扶贫济困助学工作入手,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实施教育扶贫工作。
1.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202_年以来,我县先后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教育园区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公办学前教育和全国营养餐工程、农村薄弱学校食堂改造等5个试点县,争取到项目资金7个多亿,先后改扩建学校校舍5.1万平方米,装备学校图书7.3万册,实验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9.25万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先后有48所学校被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改建增设村小附属学前班89个;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2.着力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全县招聘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组织选派了近百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薄弱学校支教援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援助农村学校开展兼职授课和教学交流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和传、帮、带,有效提升农村教师师能素养。
3.全力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工作。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助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助等工作,仅202_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万元,受惠学生**多学生,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
4.努力倡导社会捐资助学。在认真实施好政府层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202_年来,先后接受社会各界义工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建校助学金930多万元,其中助学金260多万元,惠及学生近3000人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农村尤其是贫困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
1.部分村级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设备匮乏。①基础设施薄弱。全县农村小学有B、C级危房13万多平方米,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瓦房,建设标准低,属于C级危房;配套设施差,生活用房、运动场地等紧缺。如,江口优新小学和河坑小学教室、教工宿舍等均为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现仍在使用。②教学设施匮乏。对比省定标准,全县边远乡镇尤其是贫困村的学校教学设施缺口很大,其余5所学校教学仪器配备不完善,课堂教学基本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上。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许多家长不惜花重金将子女转入城镇学校寄宿或者租房陪读,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边远村群众的教育开支,教育成本的增加在一些贫困山村则直接造成了一些孩子的辍学。
2.村级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由于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村学校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较差,大部分年轻教师不愿意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现在主要是原来民办代课转正教师,或家在本地的中年教师在支撑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这部分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基本为初高中学历。同时,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问题突出,很多村小都没有专职英语教师,或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由中心小学派员走教。
3.扶贫助学政策针对不够强、缺乏精准。现有“一免一补”、困难寄宿生补助、学生营养餐等扶贫助学政策,带有“普惠性”,缺乏精准性,有“撒胡椒面”的现象,而且标准不高,如贫困寄宿生补助,受助率达30%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非属贫困学生或者说非属特别贫困学生;同时,因为受助面偏大,导致人均受助资金偏少,小学为500元/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