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_江西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试卷
202_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及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教育综合知识
一、选择题(1分1小题,共50题50分)
1.202_年10 月31日,习近平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只有________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A.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B.奋勇前进、勇往直前 C.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2.202_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中提出,要推行_________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A.教师考核管理
B.教师聘任管理
C.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D.师德考核负面清单
3.202_ 年11月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建中国制造________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对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A.202_
B.202_
C.202_ D.202_ 4.202_年12月6日,______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纷纷对此举表示反对,认为这将危及到该地区的稳定。
A.美国
B.欧盟
C.俄罗斯
D.法国 5.202_ 年1月9 日,朝韩高级别代表团如期在板门店“利平之家”举行会谈。双方就_______的相关事宣达成一致。
A.朝鲜参加平昌冬奥会
B.离散家属团聚 C.举行军事部门会谈
D.朝鲜半岛无核化
6.《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其教师资格将依法_____。
A.取消
B.注销
C.撤销 D.吊销 7.关于《教师法》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教师法》1994 年1月1日起实施
B.《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单行法规
C.《教师法》仅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
D.《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末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场所不包括_____。
A.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B.体育场馆
C.图书馆
D.儿童活动中心
第 1 页,共 7 页
9.“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这是_____时期的选官制度。
A.西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朝 10.近代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巴洛克“音乐之父”是______。
A.匈牙利的李斯特
B.德国的巴赫
C 奥地利的舒伯特
D.奥地利的贝多芬 11.202_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______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相当于
B.略高于
C.不低于
D.略低于 12.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结构中特别重要的“四心”是指_________。A.责任心、自信心、合群心、自尊心
B.责任心、自信心、宽容心、自尊心 C.责任心、自信心、宽容心、合群心
D.宽容心、自信心、合群心、自尊心 13.不同的焦虑水平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难度小的学习内容,______较好。
A.焦忠水平低
B.焦虑水平高
C.中等水平的焦虑
D.正常焦虑 14.“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情绪状态属于________。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5.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中,本我遵循________原则。
A.快乐
B.现实
C.良心
D.自我理想 16.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________。
A.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B.比纳一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D.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17.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被称为“曲圣”。其代表作是_______。
A.《墙头马上》
B.《待女离魂》 C.《汉宫秋》
D.《窦娥冤》 18.我国_______中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活动。
A.春节
B.端午节
C.元宵节
D.中秋节 19.由我国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撰写的世界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_______。该著作也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20.1764年,英国织布工_______发明了名为“珍妮”的手摇纺纱机。
A.哈格里夫斯
B.拉马克
C.史蒂芬森
D.珍妮
第 2 页,共 7 页
21.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A.苏霍姆林斯基
B.伏尔泰
C.卢梭
D.杜威 22.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_______”的好老师。
A.有文化、有纪律
B.有文化素养、有爱心耐心 C.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D.有知识、有爱心
23.202_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2_-202_年)》,提出要将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教师的股切希望和要求作为_______首要任务和重点内。
A.教师终身学习B.教师师德教育
C.教师专业发展 D.教师以德施教 24._______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A.布鲁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卢姆 2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___。
A.逻辑思维
B.发散思维
C.求新思维
D.形象思维
26.长期致力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停止思考几天之后,突然有了解决的办法。这属于_______。
A.知觉模式
B.功能固若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27.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重组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同化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28._______是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 加策略。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29.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开放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基于_______的典型教学模式。
A.建构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30小华为了得到妈的表扬和奖励,最近学习很刻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主要是受到了_______内驱力的影响。
A.附属
B.认知
C.自我提高
D.他律 3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________。
A.尝试一错误说B.认知一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一接受学习理论 32.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________。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第 3 页,共 7 页
33.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是________的社会活动。
A.创造物质财富
B.创造精神财富
C.培养人
D.培养年轻一代 34.教育与生产劳动由紧密结合走向分离是在___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5.关于孔子,论述正确的观点是________。
A.法家学派创始人
B.著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学记》 C.秦国时期最伟大的教育家 D.我国私人办学的创始人
36.关于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因,马克思的观点是_______。
A.人的身心发展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 B.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C.人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直接动因 D.环境因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7.关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略和措施,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提高认识是启动点
B.加大投入是物质保障 C.发展学生智力是核心内容
D.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关键 38.202_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_______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A.德智体
B.德智体美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劳 39.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不包括_______。
A.生理成熟期提前 B.自我意识减弱 C.学习目的实用化 D.心理问题增多 40.具有“表扬可能宠坏儿童,所以很少给予儿童表扬”典型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41.关于我国学制,表述正确的观点是_______。
A.我国古代学制萌芽于商朝
B.壬寅学制是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得到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C.壬戌学制规定课程无男女校的区别
D.1996年《中华年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专门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 42.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目标属于_______。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第 4 页,共 7 页
C.过程与方法目标 D.能力目标
43.属于相对评价的是______。
A.高中毕业会考
B.全省教师招聘考试 C.教师资格证考试
D.计算机等级考试
44.“教育目的应该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是_____观点。
A.洛克
B.孔德
C.柏拉图
D.涂尔干 45.关于德育工作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_____。
A.“学会学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B.班级教育活动属于德育途径中“实践育人途径”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D.“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是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基本要求 46.关于班集体形成与培养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_____。
A.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班主任要大胆使用积极分子并将其培养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
C.面对教育基础比较差的班级,班主任首要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D.所有的班级舆论都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47.李老师善于通过微信、QQ、博客等途径做学生班级工作。李老师扮演的角色是_____。A.班级管理的设计师
B.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C.优良班风的培养者
D.协调多方关系的艺术家 48.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不包括_____。
A.学制
B.课程理论
C.儿童观
D.课程传统 49.终身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是_____。
A.自我导向学习
B.家校合作学习
C.在职合作学习
D.传递接受学习50.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_____。
A.自我教育
B.师范教育
C.在职培训
D.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二、简答题
1.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按照现代德育要求,孔子在教育颜回的过程中遵循了哪条德育原则,贯彻该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创新教育核心,简述影响学生创造力因素。
第 5 页,共 7 页
三、辨析题(4分1小题,共3题12分)
1.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则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2.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这表明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反馈因素很重要。
3.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强化就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三、论述题(本题13分)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请结合实际,论述一条现代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四、案例分析(本题15分)【案例材料】
第 6 页,共 7 页
初二学生明明,父母在外打工,平常都是60多岁的爷爷照顾他和妹妹生活,明明性格内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差。最近一段时期,明明上班主任张老师的数学课时,经常迟到、打瞌睡、做小动作、课堂作业不会做。为此,张老师非常生气,在班上多次“爆粗口”,公开批评明明,并且迁怒其他同学。有一天,明明又迟到了,张老师不禁火冒三丈,揪着明明的耳朵,把他弄到教室讲台前,当着全班学生面,对其训斥道:“你就是个弱智、白痴,读书简直浪费时间和金钱,以后不会有啥出息,还不如早点退学回家”。听到这种伤人的话,明明哭了,就与张老师吵起来了,说张老师不尊重学生,是个不合格的老师。其他同学对张老师的骂人行为非常不满,私下给张老师起了个外号——变态老师。期末考试结束后,张老师在对明明的操行进行评定时写道:该生智商较低,学习不努力,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差,读书不会有出息,建议下学期不要来校读书。看到张老师的评语后,明明爸爸把明明打了一顿,并在过完年后,带着明明外出打工去了。【问题】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教师职业造德,分析张老师违反哪些教师职业行为规范?(4分)2.请价据教育学理论,阐述班主任进行操行评定时,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6分)3.请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阐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措施。(5分)
第 7 页,共 7 页
第二篇:202_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_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试卷及答案
客观题
一、选择题(共60题,1-20题 0.5分/题,21-60 1分/题)
1.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后均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主张,被称为()
A.白板说 B.从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论 D.综合论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6.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7.学生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指的是学生应享有()
A.名誉权 B.安全保障权 C.隐私权 D.受尊重权
8.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尔后又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9.选用某种测验时,必须首先考虑的质量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0.依法治教的前提和基础是()
A.教育规范 B.教育制度 C.教育立法 D.教育监督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前后一样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2.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对于难度适中的任务来说,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
A.最差 B.不明显 C.中等 D.最好
13.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学习理论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认识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1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15.班级日常管理有以下内容()
A.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B.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操心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 C.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个别教育 D.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
16.不属于师德规范的是()
A.爱国守法 B.舍己救人 C.终身学习D.爱岗敬业
17.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A.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教育者
18.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19.建立家族QQ群是班主任实现()角色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20.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1.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A.“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成长” B.“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C.“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2.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B.是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D.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23.我国教育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从业人员 B.执业人员 C.专业人员 D.工作人员
24.教育优先发展又称教育先行或教育超前发展,其内涵主要是指:()。
A.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
B.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C.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投入;教育发展要先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发展。
D.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2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以上这段我国古代关于“教学相长”的论述出自()
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中庸》
26.——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革的决定》 27.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学者是法国教育家()。A.布鲁纳 B.全纳 C.朗格朗 D.赞科夫
28.某小学张老师利用晚上时间有偿辅导学生,该老师上班经常迟到、缺课,学校对其进行多次批评教育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张老师()的处理。
A.批评教育 B.经济处罚 C.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D.拘役
29.一个人认为自己考试失败是因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A.挫折感 B.耗竭感 C.去个性化 D.低个人成就感
31.针对课堂上开小差的同学,教师故意把讲课音量突然提高,这是为了引起他们的()。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32.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称为学习的()。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记忆策略
33.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34.“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奖惩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
35.某堂课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主要目的,应选择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参观法 C.练习法 D.陶冶法
36.14岁的张某就读于某寄宿制学校,某晚就寝时头朝无护栏的方向(床具等符合国家标准)。宿舍老师巡逻时多次口头提醒张某头应朝向有护栏的方向睡觉,无效。次日凌晨张某从上铺无护栏处摔下,造成左眼失明,此案中校方应()。
A.承担全部责任 B.无责任 C.承担次要责任 D.承担主要责任
37.“眼过千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原则的体现()。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启发性 D.最优化
3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D.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选修课程
39.为了给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工作是()。
A.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B.制定严格班规 C.培养班干部 D.了解学生
40.班主任按照《学生守则》对学生行为提出要求,并使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这属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中的()。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行为训练法 D.生活指导法
4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属于()。
A.心理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42、课外活动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B.教师的主导型 C.家长的配合程度 D.内容的合理性
43、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4.由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师内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而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行动研究法
45、微格教学示范是属于()。
A.综合媒体 B.视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交互媒体
46、微博QQ BBS E-Maill 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都可以作为()的工具
A.创设情境和自主探索 B.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 C.学习评价 D.获取知识信息 47、202_年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届的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题为题的()的重要讲话
A.《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 B.《团结合作,发展经济》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加强合作》 D.《亚太各个国家加强合作》
48、某位新教师非常关注知识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被学生喜欢,属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49、()是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A 教师威信 B教师效能感 C教学反思 D职业承诺
50、根据学习的定义,属于学习现象的是()。1膝跳反应 2谈梅生津 3蜘蛛织网 4儿童模仿成人 A.12 B.14 C.23 D.24
51两小无猜的时代,根据竹子、一张长凳就可以是一匹骏马,这是个体认知发展到()能做到的事情。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
1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一定很低 2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
3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4高智商可能有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A12
B34
C13
D24
53.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此成就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4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
A.陈述性知识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以题海战术时间战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学中的()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最优化 D.因材施教
56、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和参观法 B.演示法和讨论法 C.讲授法和讨论法 D.演示法和讲授法
57、高中毕业会考试一种达标属于()。
A.了定量评价 B.相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评价
58、当今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这是古代先贤()。行为在当代的延伸
A.诲人不倦 B.反躬自省 C.教学相长 D.为人师表
59、班主任与某个后进生共同商量惩罚方法,如果违规当天与老师共进“寂寞的晚餐”,不能与同学玩耍,这种做法遵循了班主任工作原则中的()。
A.学生主体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以身作则原则
60.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师德修养的内容有()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温故而知新 C.见不贤而内自省 D.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必须推迟教学活动。
2、凡是课堂上发生的预设外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教师以民主而不是专制的方式管理学生,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主观题
三、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2、简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教学策略。
四、论述题(共13分)结合实际,论述在当前新形势下教师应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据《人民教育》(202_·3)报道,上海某学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近800名中小学生在《孝新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现场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但是,不少父母眼泪夺眶而出,一时间,大礼堂内充斥着抽泣声。之后,全体师生三次举臂向父母集体发誓:“从今日起,永远真心地孝顺爸爸妈妈!”„„师出教育
近年来,学校搞得孝敬父母的活动越来越多,动静越来越大,从给父母写一封信,直至上千学生汇聚操场给父母同时洗脚,现在又出现千人集体给父母三跪九叩齐齐发誓的场景,可以说是把这种“秀孝”的活动推到了极致。
[问题]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一下问题:
1、请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孝敬父母的这种态度的习得需经历哪儿个阶段:本案例中的学生处在哪个阶段?(4分)
2、本案例的“秀孝”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请结合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原理,说明理由并给出合理建议。(5分)
3、设计并组织班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请结合“感恩父母这个主题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BAC 6--10 BDABC
11—15 ADDBC 16—20 BADCA 21--25 DCCDB 26-30 BCCCC
31—35 BBBCA 36-40 CBBDC 41-45 DACDA 46-50 BABBD
51-55 BBCBB 56-60 BDBAC
二、判断分析题
1.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 必须推迟教学活动。
答:错误。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 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 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凡是课堂上预设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答:正确。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
课程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
源,凡是课堂上可预设的情况都可以加以合理利用将其转化为可预设的课程资源。
3.教师以民主而不是专制的方式管理学生,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 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答:正确。教师以民主型的方式管理学生以形成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以开
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 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应目标进行学习。这种
宽松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三、简答题
1.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2.答: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考虑学生场认知方式的差异,合理组织安排讲授内容的知 识结构,则能提高教学效率。依据场认知方式差异组织教学,应该注意两个方面:(1)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2)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也就是说,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没有很大必要去改变儿童的认知方式,但要根据儿童不同的学习方式,施以不同的教育。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差异的教学手段。
四、论述题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现代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结合实际,略。这里的五点都要结合实际)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案例分析
1.凯尔曼提出态度变化过程三阶段理论包括:依从、认同、内化 本案例中的学生处在依从阶段。该案例中的学生是按照社会要求和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 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千人祭祖大典中,三跪九叩并发誓作出的行为”。因此本案例中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认同或者内化,处于依从阶段。
2.本案例“秀孝”的活动不能取得实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以及互补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搞一刀切和一锅煮,要注意衔接和引渡。案例中安排中小学生都三跪九叩,并宣誓,并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学校德育培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 案例中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活动,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班级活动的原则包括:生命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生成性原则
(1)班级活动要坚持生命性原则。尊重并完善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在组 织感恩父母的班会中,要不危及学生的生命。
(2)班级活动要坚持个性化原则。每个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我们在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3)班级活动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组织班会时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4)班级活动要坚持生成性原则。班会在各方面很难进行统一的控制和限定,具有很强的灵活 性和生成性,所以我们在组织班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第三篇:202_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卷(定稿)
202_年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专家押题试卷
(二)(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
2.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B.师、生、课
C.师、生、时D.班、课、时
5.当面对挫折时,有的人奋发拼搏,而有的人一蹶不振,这是人格的()
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
6.“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7.学生入学后,教师会自然地成为他们亲近、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这说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B.依赖性C.向师性D.定向性
8.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9.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
10.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知策略D.精加工策略
1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3.把学习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
14.某校一名学生在跑八百米时突然死亡,后查明该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学生家长事先将此事告知过该生的班主任。该班主任的行为()
A.触犯了刑法B.属于不作为侵权
C.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D.没有违法
15.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B.社会C.学校D.人民政府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课程标准
2.班集体
3.先行组织者
4.程序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2.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有何不同?
3.简述布置作业的原则。
4.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我们应树立什么教育理念。
五、材料分析题(14分)
某初中一女生把一男生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对于“早恋”思想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
(二)一、单项选择题
1—5CCBDD6—10CCCCD11—15BDBBD
二、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而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4.程序教学就是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简答题
1.(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
(2)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思想状 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3)设计教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 上,要选择并设计教法。
2.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3.(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作业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3)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选择性;(5)作业要求明确,规定完成时间;(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4.(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2)设置合适的目标。目标的设置要适当,若目标太高,通过努力实现不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若太低,即便成功了也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在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4)训练归因。不同的归因方式导致个体不同的认识、情感与行为反应。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努力归因和现实归因,以激发其学习动机。(5)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随时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6)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运用表扬。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表现出的期望行为,对适当行为进行强化。
四、论述题
1.(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直接影响学习结果。(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能动性相统一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如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和人格;其次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能得到保证;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主要由语文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等七种能力构成。这一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问题,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科学的智力观,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教育应鼓励不同的学生走
上不同的成才道路。
五、材料分析题
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案例中,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规律,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采取的是一种粗暴的、强制的手段,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学生休学。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案例中,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情书”事件体现了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是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粗暴地将学生的“情书”公之于众,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这对于学生的自尊是一种严重的打击,结果导致了学生的休学,这种德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四篇:202_江西教师招聘教育综合(主观题)
202_年江西教师招考
教育综合真题及标准答案(主观题部分)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请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答:
1.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
2.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生理、心理和认知等 4.依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5.依据教学的时间、设备和条件
2、结合“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请简述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答: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表现为:
(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生育观与受教育的水平成反比。随着我国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其生育意愿降低,导致人口出生率降低,为了提
高人口出生率,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会导致 人口数量的剧增,为了保证出生人口的质量,教育可以通过实施优生教育,提高
人口的素质。
(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全面“二孩”政策会 导致人口增加,人口的城乡结构更为失衡,为了使城乡结构合理化,通过教育可
以提升人口素质,特别是农村的人口的素质,从而有助于人口向城市流动。
二、判断分析题。
1、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规律,要求学校领导集中全校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用于教学活动。
1.答:错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也是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学校必须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作为学校领导要遵循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规律。但是,这并非意味学校必须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教学活动。学校除了教学活动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也是支持与配合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学校德育的性质。
2.答:错误。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学生的身心发展所处的阶段,它决定着学 校德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而决定学校德育性质的则是德育目标。3.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法包含参观,访问和调查等方式。(练习题)
答:正确。说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说服。这包含讲解、报告、谈话、讨论等;二是事实说服。这是通过接触实际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事实说服有
参观、访问和调查。
三、论述题。(本题12分)
某校王老师,202_年开始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得法,深得同事和学 生的好评。202_年由于工作需要,王老师开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由于教学对 象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王老师感觉自己的教学有点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王老师本人感到非常困惑。请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论述王老师产生教学困惑的原因及解决困惑的对策。
1.答:王老师产生教学困惑的原因是他没有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一)皮亚杰根据认知发展的标准提出认知发展理论,他将婴儿至青春期的认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二)初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超越对具体的可感觉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并具备以下思维能力:处理命题之间关系的能力;进行假设演绎的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接近成人水平;④具有系统思维,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很明显,王老师了解此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能够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来组织教学,所以教学得心应手。
(三)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具备抽象概 念,能够进行简单逻辑推理,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明显王老师并不了解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仍然用教中学生的方法来教小学生。
(四)解决困惑的对策: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考虑到每个阶段儿童的特殊 兴趣和需要,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要通过各科教学活动,让儿童掌握各种基本的科学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儿童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发展。
2、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3、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建议措施只要言之有 理即可。)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6分)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伤害老师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 热议。202_年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区某重点中学某老师被异地求学的高三学生雷某杀害。案发前日,雷某课间玩手机时被该班主任强行收走,并要求雷某通知其家长来校。第二天,雷某进入该老师办公室将其割喉咙死。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雷某告诉民警,他跟该老师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就是适应不了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另据报道,202_年4月15日晚,安徽蒙城县某初中发生5名男学生群殴英语老师事件。现场视频显示,当晚,蒙城县某中学英语马老师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发生冲突,进而引发该班学生马某和其他四名同学对该老师拳打脚踢进行群殴,期间,无一学生上前劝阻,且有不少学生围观起哄。4月21日,涉事的5名学生向马老师当面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马老师也进行了自我检讨并向学生道歉,双方互相达成谅解。问题: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群殴、杀害教师的原因。(5分)
2.请根据班级管理理论,针对蒙城事件,提出避免类似事情发生的对策。(5分)
3.请根据教育学理论,分析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6分)
五、案例分析题 【问题】
1、请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群殴、杀害教师的原因。(5分)
答:两个案例中的学生分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它们的年龄处于12-18岁之 间。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在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着一个发展的危机,这种危机也中常性危机。个体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 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 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整个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①信任-不信任感阶 段;②自主—羞怯、怀疑;③主动—内疚;④勤奋—自卑;⑤勤奋—自卑;⑥ 亲密—孤独;⑦繁殖—停滞;⑧自我整合—绝望。
(2)埃里克森理论的教育意义主要表现为: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案例中的中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断乳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 人感,是一个暴风骤雨的时期,其主要发展任务在于形成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案例中的中学生对老师和家长的管制和约束极其反感,情感冲动,以及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同一性,造成殴打老师行为。
2、请依据班级管理理论,针对蒙城事件,请指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对策。(5分)
答:蒙城事件中的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着问题:一是专断,二是班级制度 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如该老师要收学生的试卷,他采取了武断的方式,强迫学生把试卷交给自己,没有尊重学生的意愿。为避免蒙城事件的发生,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这要做到:
(1)要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 到发展。
(2)要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主体性。如案例中的老师用右手拽住学生衣领,就未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3)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3、请依据教育学理论,分析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6分)的阶段。案例中的两位中学生之所以杀害老师,主要原因有: 答: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1)教师因素。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如案例中 的老师对学生只有严格要求,没有尊重信任,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2)学生因素。学生对自己义务的了解和履行情况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案例 中的学生上课玩手机、迟到、不主动交试卷等行为未能履行自己的学习义务,导
致老师的不满,从而出现师生关系的破裂。
(3)环境方面。主要有人际关系环境、课题组织环境以及社会尊师重道的环 境等都会影响师生关系。案例中的学校人际关系环境较差,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
第五篇:202_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202_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 共60分)
1、1879年,(A)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特曼
2、世界上第一位太空老师是(D)
A.克丽斯塔•麦考利夫
B.王亚平
C.阿尔文•德鲁
D.芭芭拉•摩根
3、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4、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D)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电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5、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A)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6、(A)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
D.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社会刻板效应即社会定型、社会印刻、社会成见。指人们对不同社会集团的人所持的固定划一的看法。它形成的前提是对人们的社会归属的划分。如按国籍来划分,可产生诸如中国人重传统,美国人讲实用等国民刻板印象;按职业划分,又可产生诸如警察严肃,演员浪漫的印象。这种划分并无充分根据,故有时会妨碍对他人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7、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B)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8、(A)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
A.保持
B.编码
C.提取
D.记忆
9、(D)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性记忆
D.语意记忆
10、艾宾浩斯在遗忘曲线显示,遗忘的进程是(B)
A.前后一致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高原现象
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11、(B)是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2、儿童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作“八口”,这说明儿童(A)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3、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由(D)于1922年首创。
A.斯金纳
B.桑代克
C.霍尔
D.赫尔
14、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D)
A.经验
B.问题表征
C.线索
D.功能固着
15、(A)是指接受、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6、用科学的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B)
A.西蒙
B.比奈
C.瑞文
D.斯坦福
17、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D)试图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解释智力行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A.瑟斯顿
B.斯皮尔曼
C.吉尔福特
D.斯滕伯格
18、进程民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6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1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例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20、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B)
A.埃里克森
B.卡特尔
C.皮亚杰
D.维果茨基
2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裴斯泰洛奇
2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
2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B)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2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杰出的贡献的学者是(A)
A.美国的舒尔茨
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中国的于光远
D.美国的凯恩斯
2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B)
A.定向作用
B.决定作用
C.影响作用
D.促进作用
26、青少年心理发展的(D)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7、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2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C)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认得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想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30、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除要求具有熟练的数字技巧、良好教学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3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B)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3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4、根据课程任务,可将其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B)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研究型课程
C.单一型课程
D.综合型课程
3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C)手中
A.印度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36、(C)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A.夸美纽斯
B.伊斯兰教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37、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A)的影响最大
A.康德
B.歌德
C.费尔巴哈
D.黑格尔
3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D)
A.苏格拉底
B.希波克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D)中有充分的反应
A.《中庸》
B.《大学》
C.《孟子》
D.《论语》
4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B)的《大教学论》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41、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德国赫尔巴特的(A)作为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民本主义》
4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C)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宏观世界的认识
43、“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4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学生
B.组织的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45、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A)的《钦定学堂章程》(使称)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A.1902年
B.1924年
C.1912年
D.1904年
46.(B)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A.1902年
B.1904年
C.1912年
D.1922年
47.(B)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A.说理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48.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品德
D.政治道德
49.教育者施教传道、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C)
A.德育内容
B.德育活动
C.德育方法
D.德育过程
50.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家(A)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由加里宁提出来的,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人是教育的对象》为乌申斯基的代表作。
赞可夫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教学与发展》
51、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知道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老丁、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D)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52、班会的特点主要由集体性、针对性和(A)
A.自主性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53、我国实行(B)年义务教育
A.八
B.九
C.五
D.十
54、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于(A)实施
A.202_年
B.1995年
C.202_年
D.202_年
5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A)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56、(B)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A.教师良心
B.教师公正
C.教师义务
D.教师荣誉
57、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低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小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C)
A.人格尊严
B.隐私权
C.受教育权
D.身心健康权58、5月19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京联合发布202_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287个城市中,江西省有南昌、上饶、景德镇和九江四个城市入选(A)
A.202_年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前10名
B.202_年中国宜居城市竞争力前10名
C.202_年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前10名
D.202_年中国知识城市竞争力前10名59、202_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蛟龙在号再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到(C)米,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达到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A、7000
B.7020
C.7062
D.8000
60、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D)
A.詹姆士
B、苛勒
C.韦特海默
D华生
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科勒,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他的行为主义又被称作“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华生于1913年发表的论文《行为主义心目中的心理学》,被认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诞生的标志。
二、简答题(共15分)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8分)
答:
优越性: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局限性: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2.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7分)
答:通常公认的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论述题(10分)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书:P45
教师资格证知识点:
答: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三.案例分析题(共15分)
案例一
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7分)
答: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学,做“眼线”,容易培养学生阴暗的人格,这样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班主任的做法极为不妥。(2分)
2、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班主任)“无事不晓”是通过学生小明出卖同学而做到的,这不利于学生人生的发展。(2分)
3、新课程倡导“教师是一种灵魂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唤醒”,作为班主任如此要求小明做伤害同学的事,实则为一种畸形教育。(2分)
4、教师(班主任)此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丧失了教育学生的前提。因为信任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监视”实为一种不信任。(1分)
案例二
小伟上课经常找人说话,做小动作,干扰课堂,也不做作业。这天上班主任的课,老毛病又犯了,老师非常生气,厉声对小伟说:“你的课别上了,把家长叫来。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上课”。说完把他推出教室,关上了教室门。小伟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原由后,把小伟送回了教室。事后校长把老师找去办公室,提出了批评。
请你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法的理论知识作出分析:校长的处理对不对?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同学应该怎么做?(8分} 答:
第一问:
1.教育学:
(1)校长的做法是对的。青少年儿童享有合法权利。青少年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班主任将其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
(2)学生观倡导学生为完整的人,发展潜能的人,发展需要的人。班主任的做法例如“厉声”?“生气”,“推出教室,关上教室门”均违背了学生的受尊重权。
(3)教师是学生的交往者,合作者、朋友、知己,均表明教师的做法错误,校长的做法是对的。
2、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最需要的是爱和尊重。
3、义务教育法:P422,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义务教育的学生更多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学生外边站着属于变相体罚,不让学生上课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第二问:
1、教育学:(1)班主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小伟的人格,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联合其家长一起做工作,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还可以运用契约法或惩戒法,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校正
(2)班主任应该关注和爱护学生,一视同仁,与小伟好好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指导小伟积极归因
2、教育心理学:
(1)小伟应以学习为主要职责,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谦虚听取老师的意见,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之上。
(2)小伟同学:应该积极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果允许的话,可以采用行为控制法,一旦自己的不良行为想法出现时,可以事先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上小皮筋,实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