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九年级数学下册 小结与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1-102748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8 16:35: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九年级数学下册 小结与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

小结与复习1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通过复习找出平时的缺、漏,以便及时弥补.(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余角余函数关系、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查表等知识及简单应用.

2.难点:知识的应用.

3.疑点:学生对tgA·tg(90°-A)=1的应用易出错,原因是tgA·ctgA=1和tgA=ctg(90°-A)这一知识点不够熟练.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开门见山明确课题,引导学生加以总结.(二)整体感知

学生在直角三角形性质(两锐角互余,勾股定理)、全等判定、作图方法、相似判定、相似比等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又研究了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这样使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有一个更全面、完整的认识,使本章知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全章分两大节,第一大节锐角三角函数部分着重于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概念,这些概念是第二节解题的基础,而第二大节解直角三角形,又是在第一节基础上,对概念的加深认识,从而起到巩固的作用.

从以上分析可知,本节课在概括总结锐角三角函数概念后,应着重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课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1.结合图6-38,请学生回答:什么是∠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这四个概念是全章灵魂,因此要求全体学生掌握,这里不妨请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互余两角的正弦、余弦及正切、余切间具有什么关系?

这一知识点为了便于学生查表和以后解直角三角形,对学生来说,可能一部分学生易混淆,这里不妨先请中等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sinA=cos(90°-A),cosA=sin(90-A). tgA=ctg(90°-A),ctgA=tg(90-A). 然后教师可出示投影片:

(2)在△ABC中,∠A、∠B都是锐角,且sinA=cosB,那么△ABC一定是______三角形. 以上两个小题的配备,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余角余函数的关系的理解. 3.教师出示投影片,请学生填空:

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是否牢记这些函数值,起查缺补漏的作用,而且通过表格记忆,引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出示练习题(最好制作幻灯片)(1)tg30°+cos45°+tg60°-ctg30°;(2)tg30°·ctg60°+cos30°;

2以上小题的配置,使学生在计算含特殊角的函数值式子及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度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记忆.

4.本章用了一定篇幅,教学生利用中学《数学用表》中的“正弦和余弦表”、“正切和余切表”来求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其中,因为正弦、正切是增函数,而余弦、余切是减函数,这两种函数在查表求值时修正值的加与减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极易混淆.因此,本节课应针对这一点加以复习.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在0°~90°之间,正弦、余弦及正切、余切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在学生正确的回答后,教师可出示一组投影片: 练习:(1)不查表,比较大小: sin20°______sin20°15′,tg51°______tg51°2′,cos6°48′______cos78°12′,3 ctg79°8′______ctg18°2′,sin52°-sin23°______0,cos78°-sin45°______0,ctg20°-tg70°______.

此题中,前五小题判断的依据就是正弦、余弦及正切、余切的增减性,教师可找成绩较差学生回答,如果没有问题,可不多作说明,一旦回答中出现问题,可请其他学生讲评即可.后二小题实际是对余角余函数及锐角三角间函数增减性的综合运用,应请学生回答时说明其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cos21°30′=0.9304,且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

cos21°32′=______,cos21°29′=______.,则这一小题是学生在查表过程中极易出错之处,如果学生在这里回答的非常准确,说明其全部掌握,教师可不必再强调.否则,还应出示小题:查表得ctg59°54′=0.5015,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 =______.

(3)选择题

则ctg59°56′=______,ctg59°53′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

A.0°<∠A≤30°

B.30°<∠A≤45° C.45°<∠A≤60°

D.60°<∠A<90°

这两个小题对学生要求较高,课堂上不妨请学生充分讨论,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将知识学透、学活,分别请成绩较好的学生加以说明.通过这两小题的研究,不仅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思维更深刻,同时使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敏捷的思维后又条理清晰地讲解一番,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5.教材在P.19习题6.1B组第1题中出示黑体字sinA+cosA=1,2

2其中学生对tg18°tg72°=1这类问题极易出错,原因是易混淆tgA·ctgA=1和tgA=ctg(90°-A)两个知识点.本节课在复习之后,应该澄清这一问题,为此,可出示投影片:

练习:(1)tgα·ctg54°=1,则α=______度.(2)tg15°·tgβ=1,则β=______度.(3)tg18°·tg30°·tg72°=______.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布置课后思考题以加深sinA+cosA=1印象. 思考题:(1)计算sin35°+2tg60°·ctg60°+cos35°;

(四)总结与扩展

请学生结合板书,将知识加以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看教材P.1~P.32,培养看书习惯. 2.选作P.56中1、2、3、4

第二篇:新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祁永成一、学情、班情学生动态分析

九年级学生上学期成绩比较理想,但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习惯较差。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分析他们的知识漏洞及缺陷,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特别是多关心、鼓励他们,让这些基础过差的学生能努力掌握一部分简单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学习队伍,让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数学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二、学期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四、详细的教材分析

本册书的4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的内容,其中第26章“二次函数”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内容,都是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27章“相似”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其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核心,此外还包括了“位似”变换。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也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这一章是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它从“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个方面,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对于培养空间想象力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册书的第29章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来落实与本册内容关系密切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的要求。

五、学生所学知识及内容

第27章“相似”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第29章“投影与视图”

六、三维目标的突出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正多边形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七、课时安排

1、第1周至第2周,完成第27章“相似”。

2、第3周至第4周,完成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第29章“投影与视图”

3、第5周至第12周,第一轮总复习,综合练习,分层提高阶段,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4、第13周至第17周,第二轮总复习,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促师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5、第18周,考前方法与心理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升学考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八、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安排

本册共有4个单元,计划单元测试4次,期中考试一次,模拟考试6次。

九、培优扶中帮困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

8、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

9、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有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教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要把握好家学进度。

十、学科目标

争取在会考中进入全县前10名

十一、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十七章 相似27.1 相似形27.2 相似三角形

第二周:27.3

第三周:

第四周:28.2

第五周:28.3

第六周:

第七周:29.2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位似小复习单元测试及讲评 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28.2 解直角三角形 课题学习测量小复习单元测试及讲评 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11)29.1 三视图29.2 展开图 展开图 29.3 课题学习图纸与实物模型小复习单元测试及讲评 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综合复习一综合复习二 综合复习三 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

第三篇:九年级数学第二章 小结与复习专题

九年级数学第二章 小结与复习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 小结与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命题,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2.了解定义、公理、定理的概念以及公理与定理的区别,能举例将所学过的定理、公理进行说明,能较准确地表达学过的定义、定理等。

3.了解证明的必要性、公理的方法,综合证明的格式,理解推理中要步步有据,会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一个简单命题的证明。

4.通过举反例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能掌握用反证法证明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了解定义、命题的概念并会判断真假命题,理解本节所给出的公理及相关定理。2.教学难点:

对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要熟练掌握,并能较严密地写出证明过程。3.思想方法:

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时强调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转化的方式有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等。

三.主要内容: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定义 综合法 真 公理 推 出 命题 定理 依据 方法 分析法 反证法 证明 假 举反例

(二)基本内容

1.理解推理证明的必要性 2.定义:

对一个概念的特征本质的描述,称为它的定义。

3.命题:

(1)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2)结构: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命题一般可以写作“如果„„,那么„„”或“若„„,则„„”的形式。

(3)分类:命题包括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类。4.公理、定理、证明: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

通过推理论证、判断其为真命题,称为定理。

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5.命题与逆命题:

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任何一个命题都有其逆命题,但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所以,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其逆定理。6.证明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能正确画出图形。

(2)根据题意和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条理清晰地写出证明过程。

(4)检查表达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典型例题】

例1.请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直角都相等。

(2)如果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之和是正数。

(3)对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分析:写逆命题应先弄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解:(1)相等的角是直角。(假命题)

(2)如果两个数之和是正数,那么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正数。(真命题)

(3)矩形是对角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假命题)

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例2.有一次四人游泳比赛,比赛前,四名选手A、B、C、D进行预测性会谈,A说:“我肯定得第一名”,B说:“我绝对不会得最末名”,C说:“我不可能是第一名,也不会得最后一名”,D说:“那只有我是最末的!”。经过比赛成绩揭晓,发现他们之中只有一位预测错误,请指出是哪一位选手?

分析:我们先将四人谈话内容列出表格,再来讨论。A B C D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第三名 √ √ 第四名 √

解:从表中可看出D没有估计错误。

如果D预测错误,那么自然另有一个选手预测错了,否则就不会出现最末名;如果C预测错误,则他在这次比赛中应得第一名或第四名,但在此情况下,第一名和第四名已分别由A和D占据;如果B预测错误,则他只能是第四名,这里D也成了预测者,但按条件,预测错误的只有一人。

因此预测错误的只能是A,他应是第二名或第三名。

这样,名次可能是:

(1)第一名:B,第二名:A,第三名:C,第四名:D;

(2)第一名:B,第二名:C,第三名:A,第四名:D。

这类题型主要是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同学们看到逻辑推理在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体验到用逻辑思维方法成功的快乐。

例3.有一矩形钢板ABNM,现加工成零件形状,如图,按规定∠ADE、∠BCE应分别是45°和55°,检验工人量得∠DEC=95°,就非常肯定地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M N D F C E A B

分析:这也是一道训练逻辑思维的题目,零件是否合格、取决于角度之间是否相等。

即若∠ADE+∠BCE=∠DEC,则零件合格,否则零件不合格。

解:过E作EF∥AD ∴∠ADE=∠FED 又AM∥BN,∴EF∥BC ∴∠FEC=∠ECB ∴∠DEC∠ADE∠ECB55451009

5现量得∠DEC=95°

∴这个零件不合格

oooo

例4.如图,已知AB∥CD,EF交CD于H,交AB于I,EG⊥AB,垂足为G,若∠GHE=125°,求∠FEG的度数。

E A I G B C H D F

分析:略

解:∵AB∥CD,∠CHE=125°(已知)

∴∠AIE=∠CHE=120°

又EG⊥AB(已知)

∴∠EGI=90°(垂直定义)

又∠AIE是△EIG的一个外角

∴∠AIE=∠FEG+∠EGI ∴∠FEG∠AIE∠EGI1259035

例5.证明: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对角线AC⊥BD。

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D G C H F 1 2 A E B ooo

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先需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由于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易证EFGH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AC⊥BD去证明EFGH中有一个角为直角即可。

证明:∵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已知)

∴EF//11AC,HG//AC(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2 ∴EF//HG(等量代换)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又∵AC⊥BD,EF∥AC ∴∠1=90°

又EH∥BD(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1=180°

即∠2=90°

∴四边形EFGH是矩形

例6.先阅读第(1)问的题目及证明过程,然后完成(2)问的问题。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C,E为CD中点。

求证:AE⊥BE

A D F E B C

证明:过点E作EF∥BC交AB于F ∵E是CD的中点

∴F是AB的中点

∴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

∴EF1ADBC21

∵ABADBC

∴EF1AB22

∵EF是ABE的边AB上的中线 ∴ABE是直角三角形,从而AEBE3

4

(2)在第(1)题的证明过程中,第_________步(填写(1)题中证明步骤中的序号),我们用到了定理:“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现在请你证明这个定理(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解:本题(1)中第<4>步的理由是定理“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

已知:如图ABC中,CD是AB上的中线,且CD 求证:△ACB是直角三角形。

1AB。2 C 1 2 A B D

分析:略

证明:∵CD是AB边上的中线

∴ADBD ∵CD1AB 21AB,∴ADBDCD 2 ∴∠1∠A,∠2∠B

又∠1∠2∠A∠B180

∴∠1∠290

即∠ACB=90°

∴△ACB是直角三角形

说明:这类阅读理解题近年来越来越常见,主要考查同学们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70分钟)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语句:

(1)连结AB并延长到C;

(2)对顶角不相等;

(3)求线段AB的长度;

(4)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其中是命题的有()A.仅有(4)B.(2)(4)C.(2)(3)(4)D.(1)(2)(3)(4)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

B.两条直线或者相交,或者平行 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1)若a//b,b//c,则a//c; oo(2)若∠1=30°,∠2=30°,则∠1=∠2;

(3)若∠1∠390,∠2∠390,则∠1=∠2;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两直线相交成直角,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A.公理 B.定理 C.定义 D.命题 5.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若ab,则a2b2

D.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AB∥CD,则∠AEC的度数为()

A B E C D oo

A.70° B.80° C.180°

D.90° 7.正方形具有而菱形没有的性质有()A.对角线互相平分

B.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对角线相等 D.对边相等

8.已知:如图,∠ADB=∠ACB=90°,AD=BC,AC与BD交于O,有下列结论:

(1)AC=BD;(2)∠DBC=∠CAD;

(3)AO=BO;(4)AB∥CD。

其中正确的是()

D C O A B

A.(1)(2)(3)

B.(2)(3)(4)C.(1)(2)(4)

D.(1)(2)(3)(4)

9.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E,给出三个论断:

(1)DE=EF;(2)AE=CE;(3)FC∥AB 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另两个论断为条件,可得出三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A D E F B C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P平分∠DAB,PB平分∠ABC,点P恰在DC上,下面的结论:(1)AP⊥BP;(2)PD=PC;(3)点P到直线AD、BC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D P B C

A.(1)(2)(3)

B.(1)(3)C.仅(1)

D.仅(3)

二.填空题。

1.把命题“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题“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出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ABC中,BE平分∠ABC,CE平分∠ACB,∠A=70°,则∠BEC=___________。

A E B C

5.如图,△ABC中,∠ACB=90°,ACE,则△CDE的周长为___________。

3,∠A30o,D为AB的中点,DE⊥AC于

B D C E A

6.已知正数a和b,有下列命题:

(1)若ab2,则ab1;

(2)如果ab3,则ab3; 2(3)如果ab6,则ab3。

根据以上三个命题所提供的规律写出一个命题:

若ab15,则ab___________,这个命题是_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三.解答题。

1.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两个无理数的和仍是无理数。

(2)互补的两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2.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的距离相等。

3.如图,在矩形ABCD中,F是BC边上一点,AF的延长线交DC延长线于G,DE⊥AG于E,且DE=DC,根据上述条件,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A D E B F C G

4.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5.A、B、C三人在一起争论一个问题时,A指责B说谎话,B指责C说谎话,C指责A和B都说谎话,现请你推测一下,到底谁说真话?谁说谎话?

6.用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ACD拼成菱形ABCD,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尺与菱形ABCD叠合,使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点A重合,两边分别与AB、AC重合,将三角尺绕点A逆时针旋转。

(1)当三角尺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相交于点E、F时[如图(1)],通过观察或测量BE、CF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A D F B E C 图(1)

(2)当三角尺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时[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简要说明理由。

F A D B C E 图(2)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

5.D 6.D 7.C

8.D

9.D

10.A 二.填空题。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条件: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它们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125° 5.33 2 6.15,真 2三.解答题。

1.(1)如:两个无理数分别为5和5,则550,是有理数。

(2)如:90o90o180o,但这两个角为直角。

2.已知:如图△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点O。

求证:OB=OC

A E D O B C 

提示:先证△BCE≌△CBD,得∠OBC=∠OCB即可。

3.提示:△ADE≌△FAB(DE=DC=AB,∠AED=∠B=90°,∠DAE=∠BFA,利用AD∥BC可得。)

4.已知:△ABC中

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直角

证明:假设△ABC中能有两个角是直角

不妨设∠A=∠B=90°,则∠A+∠B=180°

∴∠A+∠B+∠C>180°

这与“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相矛盾。

∴假设△ABC中能有两个角是直角不成立

∴△ABC中不能有两个直角 5.B说真话,A和C说谎话。6.(1)如图(1),BE=CF

提示:证△ABE≌△ACF(ASA)(2)如图(2),BE=CF 证明:∵△ABC、△ACD为等边三角形

∴AC=AD,∠ACB=∠ADC=60°

∴∠ACE=∠ADF=120°

又∠CAD=∠EAF=60°

∴∠CAE=∠DAF(等量减等量)

∴△ACE≌△ADF(ASA)

∴CE=DF ∴CE+BC=DF+CD 即BE=CF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新人教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彭海叶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三个班,其中180班基础较好,优生相对多些,而179班基础相对要差些,178班优生也比较少。总之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复习时常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等为骨架。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你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解,反复运用,个别督促,以加深理解。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3、学习是一个由高到低,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分散渗透。

4、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六、教学进度表

时间 教学内容

2.25-3.4 第十单元酸和碱新课程学习

3.14-3.21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新课程学习3.22-3.29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新课程学习3.30-4.30 第一轮复习5.2-5.10 第二轮复习5.11-2-5.20 第三轮复习

5.23-6.10 试卷练习与讲解

第五篇:新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_学年三(教 学 计 划

2)班数学上册

202_

202_-202_学年三(2)班数学上册

教 学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本期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8.28 ~ 09.10:二次根式

09.11 ~ 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01 ~ 10.26:旋转

10.27 ~ 11.27:圆

11.28 ~ 12.01:概率初步

12.02 ~ 12.30:第二十六章

12.03 ~ 01.25:第二十七章

九年级数学下册 小结与复习教案1 新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