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国家示范校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国家示范校建设情况的报告
—— 示范校建设办公室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们:
截止202_年10月10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四个重点专业、特色项目、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团队的艰辛努力,全校十几个部门、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历时两年四个月,我校的示范校建设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基本完成。现将建设情况及后期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建设进展
示范校建设包括四个重点专业、特色项目、校园数字信息化等三大板块,其建设成果、建设过程资料、建设成果和建设资料的信息化平台展示等工作内容已经完成,第一阶段验收,即省专家的检查验收已经通过,省专家给予了基本的肯定。目前,整体结构性的文件已全部提交或上传教育部,正在迎接第二阶段,即教育部的检查验收。
任务完成量,包括《任务书》设定的内容以及学校整体提升、典型案例、贡献和示范、建设机制举措等各项建设成果,共计任务点验收点744个,完成建设资料文件数万个,系统归纳正式上报教育部1363个。这其中不包括:
1、不计其数的建设过程工作文件。
2、量大繁复的网络课程资源文件。
2、无法统计的示范校数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量。
二、近段时间的工作目标
继续按照专家指导的意见,对部分资料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最终是以迎接教育部的检查验收为终点标志,这将是一个最具根本性的关键阶段。从现在开始,面临教育部验收的严峻挑战,示范校建设的成否,在此一举,因此也特别地让人不踏实。这就是说,我们还有很大的工作空间,各计划项目责任人还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针对各自建设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完善充实,消除矛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教育部查验后,可能要求的项目整改、建设情况说明的思想准备,这种考验非同小可。
三、“后示范”建设的艰巨任务 完成基本任务,通过省专家、教育部检查验收以后,示范校建设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主要是:
(一)建设成果需要进一步完善。
1、课程体系改革只是个开局。我们的课程建设取得一定的结构性成果,按照《任务书》的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课程的系统性很缺乏,很不完整,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很不均衡,资源的形式不够丰富,数量也较匮乏。一个专业,建设3-5门课程存在这个问题,一门课程本身也存在这个问题。各专业应该继续组织教师,把《任务书》设定的课程体系建完整,把课程资源做丰富,从一门、两门课开始,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2、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需要加紧完善。各重点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还有相当部分没有全面完成,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条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增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支撑力。各专业要按照原定计划方案,敦促合作单位,尽快落实,并抓紧我们自己的配套建设。
3、校企合作项目有待深化。形式上的东西需要深化,需要进一步落实到内容上。目前,企业专家、技师深入学校不够,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不足的问题仍较为明显。需要结合《任务书》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如何丰富工学结合的形式和内涵,以促进课程的改革,促进师资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生产性实训。
(二)建设成果需要不断转化为建设成效。
建设成果不应用就失去了示范校建设的意义。要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内涵建设的实践能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教成效。
1、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在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构件,加快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管理、评价、考核机制,逐步在各专业、各学科中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深层次落实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举措。这里面有几个问题,要以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实施的措施、制度为杠杆,落实考核、保障待遇,推动教师提高认识、鼓励教师参与教改。多干多得、干好多得,把教师的心凝聚到教学改革和学校建设中来。
一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范围不大,部分教师的实施环节不到位,要从制度和考核层面加以解决。
二是要进一步淡化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师的身份和能力界限,理实一体要从人做起。要从体制上解决人的问题,从机制上解决由此带来的评价问题,从制度层面解决由此产生的待遇问题。
三是要把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推到前台,加强考核评定,落实待遇,带动引领。
四是教师入企实践锻炼,要落实相应的保障机制,包括经费保障等,强化考核,使入企锻炼出成果、见成效。
五是借示范校建设东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高教师是学校改革创新主体的认识,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落实好知识分子待遇,努力做到留得住教师的人、留得住教师的心。
3、全校一盘棋,增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相应建立了一部分适应提高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的管理制度,连同以前已经建立的包括学校行政、人事、教学、财务、学生、安全、后勤服务、资产等各项规章制度,此后一是梳理,二是完善,三是督导,四是落实,全校一盘棋,整体求提升。学校发了那么多文件,需要相关责任人研究它们的合理性,研究它们的执行问题。示范校建设为我们推动了一把,我们要考虑如何续这把力,以满足学校管理持续提升的客观需要。
(三)充分发挥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拉动作用。
示范校建设有一项基本要求,我们的建设成果和做法,要体现出对其它非重点建设专业的拉动,体现出对全校整体工作的拉动。在两年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拉动成果成效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课程建设的门类还很少,课程资源量少且没有系统整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大程度还在面上,参与改革创新的教师面还不够宽,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效能的作用只是初步体现,等等。今后应该继续利用示范校建设的思想认识和运作手段,建立“后示范”的相应机制,形成各专业、各部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改革创新的态势,让先建的专业带动没有参与建设的专业,让走在前面的教师引领其他的教师,让已经完成的课程示范尚未建设的课程,让文化建设更深入地覆盖全校各个层面,充分体现示范校的整体风貌。
(四)发扬科学、规范、严谨的建设作风,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多年来,各个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个困惑,不说顶层设计和思路,单就资料而言,一个资料无数次的被收集、被征询,找到的资料又零散无序,有些交汇处的事不知该找谁。为此我们的负责同志自己都烦了。这种情形影响的是工作的严谨性和效率,乃至影响工作态度。久而久之,养成的是不在乎规则、不在意效率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很难落到实处,推进内涵建设、打造第一品牌很可能就是一句口号了。实际上,要保住十堰市中职学校无可置疑的引领示范地位,面临的压力确实存在。
示范校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严格按规程办事的范本。示范校建设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设计的科学性、态度的严谨性、行为的规范性、资料的逻辑性办事,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示范校建设的作风发扬下去,在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重视顶层思考和计划性,注重工作程序和过程管理,建立逻辑性、统一性强的工作资料,善于总结,建立起责、权、利线条清晰的工作系统,我们的管理效能一定会大大提高。
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示范校建设走到今天,确属不易,它是全校上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换来的,借此向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感谢大家对示范校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后示范”建设,仍要依靠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携手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名符其实的职教品牌,携手走向集团学校明天的辉煌。
第二篇:国家示范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中期报告
国家示范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中期报告
我校国家中职示范校批准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是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该专业建设任务计划主要是三大块: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二)师资队伍建设,(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建设开始截止目前已经开展实施工作12个月,在建设一年的时间里,在院领导统一部署下,信息工程系师生团结一心,奋发向上,围绕建设全国示范校这个核心,扎扎实实的工作,专业的建设工作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内的阶段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在逐步推进完成中,现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开展完成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企业调研机制,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积极参加省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协作组,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团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制定学习领域的一体化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编写本的学习领域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完善。1.加强常规教学监控,注重过程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及时监控,实行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促进了常规教学的落实。2.注重教学工作内涵,做好教学安排。
为本系教学工作做好服务,制订信息系课务安排表(包含全院计算机基础课程,需与其他各系进行协调处理)、机房课表、教师教学任务书、教师教材领用单等,并具体安排到位,与教务处协调机房、外聘教师课务安排、业余时间上课等特殊情况,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重视课堂教育教学,强调示范作用。
与项目处、教务处协调安排组织部门公开课情况(含市级、院级、系级),制定计划、组织教师听课、听课后进行评议及反馈、对市级和院级公开课进行报导。组织教师开展示范展示课程,以迎接部里、省里、市里及全国同类学校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
(1)积极申报院级、市级教研课题;
(2)组织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市级公开课、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院级公开课和系级公开课。
4.强化教育教研交流,提升教师能力。带领教师参加计算机省统考全市集体备课,并将备课精神和技术资料传达到全系所有任课老师及相关外聘老师,从而进一步保障计算机省统考通过率。带领本系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交流,了解相关专业及外围辐射专业前沿发展情况,以促进本系的教研教改等工作。安排教师进企业研修,与企业协调,跟踪教师进企业情况,提高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定期开展教师讲座,开阔专业课教师教学思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组织教师参加学习企业专家的专题技术讲座,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鼓励申报教研课题,提升师资水平。统计教学成果并申报,提升教师教学教研开发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综合能力。
5.做好师生技能考核,完成计算机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好计算机系统操作员中级、计算机系统操作员高级、网络技师、计算机省统考等技能鉴定及本系参加的计算机竞赛等相关工作,包含模拟题库建设,考试报名、通知协调、考务、补考安排、补课安排及跟踪监控等工作。做好系部职称申报工作,提升教师职称水平。
6.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形式。
响应学院对专业设置的创新改革模式,对我系新开专业进行研讨设计,制作配套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研究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新专业开发设计添砖加瓦。为重点专业五年一贯制申报工作提供申报材料,安排教学现场展示,迎接五年一贯制申报现场评估等工作。
7.严格课堂教学规范,重视考试考核。
要求教师做到课前有计划,课上有要求,课后有辅导,严格按教学规范要求开展教学工作,狠抓教学现场管理,随机听课抽查,安排人员进行教学现场巡视,及时通报巡视结果,并重视学生的考试考核工作。8.规范外聘教师管理,加强沟通交流。
规范对外聘教师的教学管理,包含统一教学要求,定期检查回馈,定期交流。
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以创建全国中等职业示范校为契机,以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引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按任务书要求逐项推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网络通信校内实训基地”按计划建设;
“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基地”的建设立足于接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引进世界著名公司的行业专业软件系统,构建专业建设优势平台。在基地建设上,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以此带动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基地的软件系统,计划引进世界知名品牌,营造优美、舒适的现场模拟工作环境。
2.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研讨;
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有效推进专业建设,制定出更科学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信息工程系召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专家访谈会。会议由十几家企业的20名专家和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组成员组成。整个会议通过分析企业岗位的人才类型需求;商讨学生培养方案和校内教学计划;拟定核心课程;讨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总体结构方案;探讨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及职业能力标准。会议中各位企业专家积极发言,从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企业的用人理念、用人要求等角度,对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基本技能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最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3.完成计算机网络专业“学习任务方案”;
4.编写教材、采购图书,进行“学习资源库”建设;
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创建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创建了学习资源库。该资源库涵盖1100本计算机网络、动漫等纸质专业书籍和庞大的数字资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视频教程、学习任务方案、习题库、练习操作平台等。资源库的成立,将有力推进我系下阶段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开展,同时也为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借鉴。
5.协作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按计划组织实施;
根据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改革方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同时,现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其中《网络操作教程》由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我院承担了《网络数据库》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共享了《信息网络布线》精品课程建设任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其他人员共同努力,现阶段工作任务已经按计划进行中。
6.召开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委员会; 召开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专业教师就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及精品课程中遇到的困惑向专家进行咨询。与会委员在认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目前的建设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与会人员围绕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岗位技能、校企合作等内容,分别从企业、行业及学校角度,展开热烈讨论,对专业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的召开,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有了来自行业、企业的权威指导和支持,促进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标志着我院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建设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7.参加省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协作组会议:交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与凤凰集团签订“精品课程”建设合同; 8.校内实训基地按计划建设; 9.数字化校园按计划建设; 10.邀请兼职教师作讲座
三、技能竞赛情况
以举办、参加大赛为契机,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与水平
1.组织承办“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和网站设计与制作项目。
2.组织学生进行了选拔赛,并组织了参赛队员集训工作,信息网络布线获省赛第一名,网站设计与制作获省赛第二名的好成绩。信息网络布线组将代表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全国选拔赛。
四、师资队伍建设
招聘有企业经验的专业人才2名,培养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了专业骨干教师3名,负责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配套教材和教学软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容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选聘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能手参与核心课程建设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1.教师培训
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要求所有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方法进行培训,并引导教师研究、探讨,寻求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建立在职教师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专业教师进行技术水平、技能操作、德育工作的培训或进修,提高教师的技术业务水平、技能水平、思想水平等。同时,鼓励技能型教师专升本,鼓励教师攻读硕、博士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2.带头人的建设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并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赵淳教师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熟悉企业工作过程的教师专家,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团队,并承担学校教研教改课题。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确保专业可持续发展,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在学校打造“创新、效能、品牌”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骨干师资队伍的建设,将紧紧围绕着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使他们成为加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具有较高素质、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4.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推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学院出台了鼓励中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开展暑期实践锻炼的有关文件精神,我系选派青年教师到神州数码信息有限公司挂职锻炼。这既是学院推进省示范建设、落实工学结合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5.新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引进具有企业、行业实践背景的新教师1名,加强新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培养。
五、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学生实习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校外定岗实训基地,并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依托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积极进行社会培训和组织技能鉴定,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建立主要由企业技术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职业教育专家、部门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网络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与学校共同承担专业开发、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专业建设重大问题的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模式开展,我院与神州数码信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该企业成为我院“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2.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生产性实训
按照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与科达网络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计算机网络应用规划设计室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场所,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紧密型合作教育。
六、服务社会
依托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养技能人才,组织专业教师积极为政府人事、卫生人才、公安、建筑等单位部门提供技术服务。
七、示范校建设中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转变还需继续深化
示范校建设对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是一次极大的冲击,随着专业课程体系大幅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动,并触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个别教师明里反映出思想观念的不适应。
2.教师服务企业能力需要保持提高
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继续提高教师技术服务能力,力求与企业要求合拍,仍是专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既有教师的原有基础,能力和专业局限,也有思想,政策导向等因素,还有时间安排,个人意愿等实际。
3.示范校建设过程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进度不平衡,个体成效有差异的问题,个别辐射专业简单模拟重点建设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施方案,缺乏总体把握和深入研究,存在着随着走,跟着动,步子慢,程度浅。
我们相信,在院部和项目办的领导和支持下,项目组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为技工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示范校中期建设情况报告
示范校中期建设情况报告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202_年7月25日,我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75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一年来,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制的落实,强力推进示范校建设;多次派人到江浙、上海地区10多所学校考察学习,借力推进示范校工作;强化学习和创新,巧力推进示范校建设。
(一)示范校运行机制建设
1.成立机构,加强示范校建设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学校其他领导为副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校企合作、资金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七个项目组,并成立了示范校创建办公室,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示范校建设局面。
2.完善制度,保证示范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学校制定了示范校建设推进方案、示范校建设考核及奖惩办法、教学指导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为示范校建设的推进及保证建设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3.明确责任,提高示范校建设成效
学校与七个示范校建设项目组的组长及四个重点专业的负责人签订了任务书,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建设成果的实现到人。
4.动态管理,促进示范校建设任务的落实 自示范校建设任务书批复之后,学校对建设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包括学期总结交流、重点专业重点项目会商、周工作安排、月工作结清等,从而保证了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点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的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包括物流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四个重点专业建设和办学体制改革一个特色项目。各项目建设任务进展顺利,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对照《任务书》学校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分解,分项实施,整体推进。
2.师资队伍建设
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二、项目建设成效
(一)建立了“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密结合市域经济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两个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三条渠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四位一体:责任、知识、技能、经验。
(教学指导方案图片)
(二).创新了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我校遵循“三为”办学理念,即“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学生提供最美好的前程”,深入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是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四个专业共建立了30多个集教学一体、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的模块化教室,把教室搬进实训室,搬进校内实训基地,搬进校外实训基地;大力开展了小组探究合作式教学。其次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四个重点专业在广泛开展项目教学、任务引领教学、情景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形象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采取由社区门店,到较大的美容美发厅,再到美容美发中心的阶梯式教学;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在同一块场地,安排多种实训内容、多机械共同训练的复式教学,以及创业教学;汽修专业把教学内容分为八个教学模块,利用模块化教室,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制冷专业将技能大赛的内容标准融于日常教学中,开展任务教学和以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学长制教学等。四个专业还开展了职场体验式教学。自202_年上半年开始,由学校联系企业,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带队,成建制到企业进行为期1-3个月的职场体验教学活动,参加职场体验的学生达到1000多人。此项创新得到市教育局的肯定,并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市推行。(教改图片、职场体验图片)
(三)构建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五)3.推进课程建设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群)的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重构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力度,确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责权利,整合课程建设力量;将课程建设成绩纳入人事制度考核,作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各系部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重奖课程建设成果,调动各方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开展课程开发建设的技术培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大大提高。
从202_年7月到202_年7月,学校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5 门、优质核心课程16门,编写校本教材20门,目前完成初稿,准备出版,制定课程标准37个,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图片及资料)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三进两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三进是指行业企业专家进学校,能工巧匠进课堂,学校教师进企业;两训是指聘请职教专家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外出培训。近一年,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两个月达27人次,11位教师参加了国外、境外培训,24位教师参加过教育部、教育厅及有关教研部门举办的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引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29人,聘请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8人,从企业聘请26位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国外学习、专业带头人、名师、大赛评委、教科研成果奖图片及资料)
三、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202_年以我校为龙头组建了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于6月份挂牌。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集职业人才开发、职业信息沟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一体,构建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链,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学校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使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最佳效益。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已达72家。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将企业引入学校、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
职教集团的建立,校企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实训、提供实训和就业岗位,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培训企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形成互惠双赢的良性机制。
通过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由原来的42个增加到54个,所有专业的教学均有企业参与,合作企业平均每年接受学生实训达1000人以上、接收就业学生平均每年500人以上,学校为合作企业职工培训每年达到1000人以上,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聘请专家名单专家名单列表职教集团图片)
四、探索质量评价体系
以“贡献评学校,能力评学生”为出发点,学校吸收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质量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个阶段是以学校评价为主,企业行业参与评价为辅,学校结合企业用人要求,制定人才评价标准,通过学校理论考试、用人单位参与技能考核、学生职场体验企业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形式,评定学生的综合质量;第二阶段是以企业行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由用人单位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质量作出评价;第三个阶段过渡到完全由企业行业制定标准进行评价。目前,质量评价还处于第一个阶段。
五、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我校投资400万元,于202_年的6月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包括:学校门户网站、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管理系统、办公OA系统、教材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工学结合管理平台、校园一卡通等。其中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办公OA系统是主体。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正在完善之中。
四个重点专业还参与了教育部组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合同图片,)
六、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可概括为“4进5创”。“四进”是当地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是墨子文化和传统手工文化)、优秀国学文化进课堂、高雅文化进宿舍、校友文化进走廊;“5创”是:创建科研文化、创建金牌文化、创建外语文化、创建社团文化、创建校史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文化挂在墙上,说在口中,融于生活中,流淌在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血液中。
学校目前开展了《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早课诵读活动,建成了职业技能大赛国赛和省赛的金牌墙,创建了34个学生社团,20位名校友的事迹上墙,50位名校友录正在编辑出版,其他文化建设项目也正在实施之中。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幸福文化校园正在形成。(校园文化图片)
七、特色项目建设
我校的特色办学项目是办学机制改革。办学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同时又要调动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符合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在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三部委批准之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推进项目的开展。
1.学校起草了《潍坊商校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呈报市教育局。
2.成立了由潍坊商校、潍坊市旅游局、商务局、美容美发协会、旅游协会、烹饪协会、苏州在水一方大酒店、济南天外山庄特级酒店、富华大酒店、沙宣美发公司、哈佛美发公司、春秋旅行社等十多家机关、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董事会。
3.成立了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
在董事会领导下,下设餐饮专业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包含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评价、实习就业等。
4.制定了董事会章程、教师聘用制度、财务制度、办学机制改革内部运行方案等。
5.经董事会协商,办学机制改革方案自202_年1月起正式实施。(董事会名单,图片)
八、示范与辐射作用 领导参观照片
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观念转变、理念更新为先导,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核心,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校的管理体系建设,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大幅度提高,学校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得到了社会、政府、行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自202_年7月至今,我校共接待到校参观交流的省内外学校70多所,近千人次;学校牵头制定了4个专业的全省教学指导方案,参与学校达30多所;我校技能大赛的经验以及职场体验的做法在全市予以推广;于建平校长在美容美发行指委杭州会议、财指委烟台会议上,做了主题发言;潍坊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卫视等新闻媒体,对我校办学的经验做了6次的报道;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潍坊市市委书记到学校视察,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及取得的成绩给与了高度赞许和肯定。
一、资金到位及使用
我校示范校建设资金保障组根据示范校建设进程认真开展工作,积极争取示范校建设配套资金,制定了示范校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要求对示范校资金进行专户核算。
中央财政资金920万元全部到位。202_年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根据《潍财指【202_】465号》文件,潍坊市财政拨付示范校建设配套资金474万元。
示范校建设资金使用合计237.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7.4万元,地方财政资金79.8万元,自筹资金8.7万元。
重点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1.物流服务与管理27.3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12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4.6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0.7万元。
2.美发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45.5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27.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0.4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7.5万元。
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90.8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76.8万元,师资队伍建设5.3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8.7万元。
4.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64.1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61.1万元,师资队伍建设3万元。
5.学校其他项目建设10.2万元。说明: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建设项目,需待项目完成后再全部支付资金,现在资金实际支出部分显得较少。
二、今后的打算
今后,学校将继续贯彻示范校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大推进的力度,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确保示范校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示范校建设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四篇:国家中职示范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国家中职示范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朱珠 潘有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_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决定,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00亿,国家发改委每年投入10个亿,重点建设202_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而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内涵建设不但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而且是关键点。
关键词:示范校;内涵建设;思考。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国家预计“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而中等职业示范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当前阻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使得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内涵建设。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内涵建设不但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而且是关键点。内涵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评价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好顶层建设。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研究人才成长的条件,改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整体,需要做好顶层建设。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弄清楚理想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包括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而且要使之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所有要确立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导地位。以往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中,往往没有机会参与,而只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者。所以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时应该征求一线
教师的意见,加以提升形成较为合适的模式。
二、教学模式创新
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职业教育了。虽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使用挂图、模型、实物、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来辅助教学,但由于工科类专业课程的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中,需要有现场的感性认识,但在常规的理论教学模式下虽然讲了,但是学生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学习效果不好。所以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要和市场接轨。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工科职业教育特点不适应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教育教学行为开展的必备要素,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则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在示范校内涵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构建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企业实践为基本方式的培养思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水平,使每位专业教师都能拿到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通过在职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建立“校本+外出”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派专业教师赴企业、高等院校培训和锻炼。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对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培训的机会,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参加,提高技能水平。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出措施,重点培养,落实到人,专业学科带头人在本专业、学科中应有较高的造诣和声望,充分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专业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学校要制订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抓紧培育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还要引进新的人才,通
过从行业聘请企业一线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实训教师或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解决制约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师“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可以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架起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的桥梁。
四、学生评价机制创新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不仅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作为评价的内容,又要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实践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使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更突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有利于从多个侧面了解学生,发掘学生潜能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学校要吸收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参加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五、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学校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校企合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定单式培养
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学校按选修课要求组织学生报名和排课,企业派专家负责课堂教学。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
2、半工半读
一个学期安排两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去工厂中实习。学生不仅能完成自己的学
业,也能作为“准员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
3、校企互动式
也就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实习所需资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
4、举办企业家报告会
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老总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各专业各学科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并激励他们学好理论、练好本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总之加强内涵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有效途径。只有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202_年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情况总结汇报范文
庆阳市技工学校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情况总结
202_年6月4日,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正式批准我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及时启动,以四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突出三个服务,建设开始截止目前已经开展实施工作7个月,各项工作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内的阶段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紧锣密鼓,逐步推进,现将我校示范校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
为了加强示范校项目建设,校长亲自负责,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各重点专业、项目负责人组成的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同时,为了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周例会制。于每周星期四就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安排部署后期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重点专业建设有序推进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
1、建筑施工专业
(1)组织建筑专业专任教师深入市场、建筑施工一线调研论证,确立了面向施工一线,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操作技能突出、实际工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筑施工专业合理设置修行了《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计划,加大了实训课开出比例,将教学地点由原来的教室改到实训室、实训场、建筑工地上课,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实现与企业的近距离对接。
(3)根据建筑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引导202_年毕业的280名建筑专业毕业生参加了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资料员等建筑“五大员”的岗位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58%,(4)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5)制定并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6)正在完善建筑材料实验室和建筑工程软件实训室,扩充了测量实训仪器设备,增添了了全站仪20台、电子经纬仪
15、自动安平水准仪30台及配套设备50副等。
(7)在建筑教学中开始推广 “项目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等多种适应专业特色的教学方式。
(8)组织开展科测量技能竞赛、楼宇智能化技能竞赛、给排水技能竞赛、建筑CAD技能竞赛、工程算量知识竞赛。
2、会计电算化专业(1)调整修订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加大了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任务中得比例。
(2)加强与甘肃中信会计事务所、甘肃正行德公司、甘肃百佳商贸公司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了寒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3)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推行“三模块”(认知实习、岗位实习、预就业实习)分段教学模式。
(4)合理设计实训室环境,添置了最新版本的用友教学软件。
(5)组织了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
3、电子技术运用专业
(1)重新修订并落实了本专业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增加实训课比重,达到了48%。
(2)加强岗位资格考证工作,组织学生考取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级证、电子产品装配工、无线电装配等级证等岗位证书。双证率达到60%。
(3)完善了“厚基础、活模块、强实践”的课程体系。
(4)扩建了单片机实训室1个,新建了家用电器维修实训室1个。
(5)组织了电子技能竞赛、单片机控制装置与安装竞赛。
4、矿山机电专业
(1)修订了教学计划,增加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教学内容,弱化、删除旧内容,增加了实践性教学比重,(2)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3)制定了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校企校企评价、政府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4)建立了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顺序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5)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推广采用了“启发式-直观式-操作式”的教学方法。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制度建设
(1)制定并实施了《庆阳理工中专“名师塑造工程”实施方案》。
(2)各专业制定完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3)完善制定了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等。2.培训进修
(1)选派了8名教师“进院校、进企业”,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2)选派1名同志参加省人社厅、教育厅举办的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学习,(3)选派10名教师护送毕业生实习就业,并考察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4)鼓励2名教师在职进修硕士研究生学历,(5)选派2名教师赴北京参加建筑CAD培训学习。(6)组织296人参加了《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公修课)、多媒体教学设备规范使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与专业技能训练等为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
(7)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教活动、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竞赛活动、教研教改活动、教学观摩和集体评课活动、教学经验交流活动。
3.资料收集工作。
(1)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资料,参加培训资料,公开教学、听课和指导其他教师工作记录资料等进行了完整的归档。
(2)完成对聘请的兼职教师名单、个人资料收集,教学资料收集的归档。
三、校企合作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扩大校际合作范围。与甘肃煤炭工业学校联合开办煤炭(2+1学制)普通中专专业。并与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办学意向。
二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与广州LG公司、苏州科技园、金陵造船厂、昆山仁宝、北京名人酒店签订的5个冠名班,开始招生实施定向培养。与佳能(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园软件园培训中心有限公司、庆阳移动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洽谈,并达成了合作意向,拓宽了校企合作领域。
三是注重校际合作交流。组织有关教师和领导赴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福建、山东、厦门、西安、兰州等地相关院校考察学习精品课程建设、数字化校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工作。
四、特色项目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通过多方考察,专题调研,和庆阳电信、HBC、英福金银花、成都依能、北京锐捷5家IT企业达成了中职示范校数字校园合作共建意向。完成了全国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论证,制定了实施步骤和建设具体细则。完成数字化校园一期基础硬件升级安装论证调试及二期应用软件(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OA系统、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工学结合管理平台)安装调试论证。学校信息化、教学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学籍、教务、资产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硬件支撑基本完成。
二是按照优势互补、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争取加入了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共建、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计算机网络专业群落网站、建筑工程施工6个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协作组,加大参与研究和合作共享投入,提高合作共建力度,加快资源共建共享步伐。
四是完成了校园局域网升级改造,整修二级交换机站3个,完成了学校网站中文域名的申请和备案工作,完成了外网的升级改造提速维护工作。完成了校园网首页改版及信息发布更新,拟定了学校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暂行规定、校讯通信息发布暂行规定等网络信息管理制度,校园网站信息量达100G。收集、归类、整理并制作、刻录学校影像资料光盘100余片。
五、财务支出合理科学,监管严格 一是资产管理使用逐步规范。严格资产采购报批计划,使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报批—招标—验收—登记—信息采集录入—责任人签字领用一条龙管理工作流程,资产管理做到了“帐、卡、物”相符。
二是遵守财经纪律,规范办事程序,经费使用合理。往来账目报结、核算,数据清楚,账实相符,核算平衡,决算及资金使用科学、规范、合理。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