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考研大纲解析(精选)
第一章 管理与组织导论 1.管理者与非管理人员的区别。
(1)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3)团队:是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甚至包括来自组织外部的人组成。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职责不同 2.三种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者。
管理层次也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位等级,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1)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2)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决策,特别关注日常的管理工作;(3)高层管理者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部责任的人,职责是制定组织总目标和战略等
3.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者履行的四项职能。
1)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的两大任务。
2)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进行的工作安排。
3)领导是指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完成目标,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等。
4)控制是指监控,比较,纠正。比较包括衡量和评估工作绩效,并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
5.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明茨伯格发展出了10种管理行为,并将其进一步组合为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人与人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挂名首脑:是象征性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领导者:负责激励下属,人员配备、培训以及有关的职责。
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信息和消息来源,从中得到帮助和信息。
2)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三种信息传递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内部和外部信息,以便透彻地理解组织与环境。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人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以及结果。
3)决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择的活动,包括四种决策制定角色,即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企业家: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混乱驾驭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纠正行动。
资源分配者: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制定和批准所有有关的组织决策。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6.卡茨所主张的管理者的三种基本技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尽管管理者未必是技术专家,但他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卓有成效地指导员工、组织任务、把工作小组的需要传达给其他小组以及解决问题。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
(3)概念技能: 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最重要,人际技能也非常有益,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7.系统观点与权变观点。
系统论将组织看作是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集合,管理者的工作是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我们指的系统是开放系统,即动态的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权变理论强调不存在简单的和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不同的和变化的情境要求管理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权变理论强调四个变量:①组织规模,②任务技术的例行程度,③环境的不确定性,④个体差异。权变理论可以描述为“如果……,那么……”,即如果处于什么情况下,那么这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因为组织甚至组织中的工作单元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多样化的,所以这是符合逻辑的。
8.组织的三个基本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的安排,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其基本特征为:(1)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通常以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来表达的,它反映了组织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2)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员组成的,独自一个人工作是不能构成组织的,组织借助人员来完成工作,这对于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3)所有的组织都发展出一些精细的结构,以便其中的人员能够从事他们的工作。
第二章 管理的情境:约束与挑战
1.四种主要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三种: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
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
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
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 b:选择好典型
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 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一般——个别
2.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亨利*甘特——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的因素成“甘特图” 代表作——《工业的领导》1916,《工作组织》1919 杰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两人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
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泰罗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泰罗制”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泰罗制”当时之所以遭到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代替单凭个人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由于采用了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的需要。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最大限度的压榨。
泰罗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缺陷: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3.泰罗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4.吉尔布雷思夫妇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弗兰克和吉尔布雷斯(时间和动作的研究):用动作摄影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 解释:在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前提下,进行最轻松最有效作业的方法 作用:
1、促进机器和设备的改良
2、通过标准时间和评测时间来比较测定工人的劳动效率
3、标准时间可以作为奖励工资的基础
4、作为制定标准、劳务费、各种计划的基础
5.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并将其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比较。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14条原则
(1)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2)权力和责任: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责权对等原则
(3)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A B C(5)统一领导: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从整体利益.前提:二者一致!(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要求:a.劳资双方满意 b.能激发热情 c.公平(8)集权: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9)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上级(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法约尔桥”).(10)秩序:“有其位,在其位”.(11)公平: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12)人员的稳定: 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
(13)首创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充满活力.(14)团结:交流有助于团结,禁止滥用书面联系的方式.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评价: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总的来说仍然是正确的,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6.韦伯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贡献贡献: 提出所谓"科层组织理论“
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1.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1)明确的分工,明确权利和责任。
2)清晰的等级,把各种职位按权力登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权责分明层层控制的等级制度。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
4)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 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
优点: 1)稳定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2.权力类型的划分:传统型,个人魅力型,法理型(是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7.数量方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对管理领域的贡献是什么。
定量方法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解决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定量技术改进决策制定。定量方法理论包括统计学应用,最优化配置,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特点:
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2、以经济效果为标准;
3、运用数学模型;
4、依靠计算机;
管理科学的贡献:
1、科学技术的引入和运用;
2、决策理论;
3、管理信息系统;
8.什么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理论研究职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组织行为是指组织中人的行为。组织行为理论的要点是: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组织行为理论以霍桑研究为代表。霍桑研究发现,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②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③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个体个人的产量;④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9.霍桑研究及其对管理实践的贡献。
(一)行为科学的由来
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而行为科学把人看成“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行为科学——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
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人群关系论观点: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作用:引起重视人的因素,人们开始积极的寻求提高工作满意和士气的途径
10.管理者应当关注创新和弹性。
对创新和弹性的需求
创新:新产品、新服务、做事的新方式
弹性:组织适应变化的环境
11.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戴明)含义:
(1)高度关注顾客(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所有利益相关方)(2)坚持持续改进
(3)关注过程(工作过程)
(4)改进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质量(5)精确的度量
(6)向雇员授权 管理者通过重设计工作和让工人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使质量、生产率和复员的责任感加强。(7)工作人员的两极化——从事低技能服务只能得最低工资,高技能服务得高工资。
12.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
(1)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发展持续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2)知识管理:包括培育一种学习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组织成员能够系统的收集知识和与其他组织成员共享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3)工作场所精神境界,它不是一种有组织的宗教活动,而是一种对生命内在意义的认识,这种认识培育了团体环境下工作的意义,同时也受到后者的滋养。雇员通过他们的工作和工作场所寻求他们存在的意义、目的和社会群体的归属感。
13.管理的万能论或象征论
对于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极端的认识,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管理万能论是认为组织成效由管理者负直接责任。管理象征论则认为组织成效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外部环境。
现实是上述两种观点的综合,即认为管理不仅受到如企业文化等为代表的内部约束力量的影响,也受到如组织环境为代表的外部约束力量的影响
①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它在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管理象征论:管理者对实质性的组织成果起着极为有限的作用,因为大量的因素是管理者所不能控制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象征性的效果。
③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部约束(组织环境),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管理者能对组织的绩效施加重大影响。
14.什么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综合。首先,文化是一种感知。其次,尽管个人具有不同的背景或处于不同等级,他们仍往往采用相似的术语来描述组织的文化。最后,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组织文化可以分为强文化和弱文化。其中,强文化是指企业强烈坚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
15.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
我们可以用七个维度的高低程度来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1)关注细节:即期望雇员表现出精确性、关注细节的程度;
2)成果导向:即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3)员工导向:即管理者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4)团队导向:即围绕团队而不是个人的程度;
5)进取性:即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6)稳定性:即组织决策的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7)创新与风险承受力:即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这七个特征都是从低到高连续变动的,应用这七个维度评价一个组织,可以综合描述该组织的文化。并且在许多组织中,其中的一个文化维度通常会高于其他维度,并从本质上塑造该组织的个性以及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
当前组织文化问题包括四个方面:创建道德的文化,创建创新的文化,创建回应顾客的文化(低正规化、授权、倾听、角色清晰)和培育工作场所精神境界(关注个体发展,信任与开放,授权,容忍员工表达自己)。
16.组织文化的来源是什么?
组织文化的来源:
(1)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
(2)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的东西
17.文化会如何影响管理者的行为?
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对计划的影响:包括计划的风险度、制定计划中个人的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关注程度。2)对组织的影响:对雇员的自主程度、强调个人还是团队、部门间的相互联系程度。3)对领导的影响:对雇员的工作满意度的关注程度、领导方式和对待冲突的处理方式。4)对控制的影响:对雇员的授权程度、对绩效的评价标准取向和对预算超支的反响。
18.组织具体环境的四个因素。
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者力量。应该说一切外部环境都会对组织活动带来影响。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有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区分为一般环境因素和具体环境因素,具体如下:
①一般环境是组织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等。
②具体环境是指组织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及压力集团。
19.组织一般环境的六个因素。20.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构成要素
变动程度:Ⅰ动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大幅度改变 ②Ⅱ稳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变化很小 复杂程度: 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稳定的和简单的环境是相当确定的,而越是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其不确定性越大
21.管理者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四种不同方法。
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这些相关群体和组织息息相关,或是组织行为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反过来,这些群体也可能影响组织。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和竞争者等。既有内部利益相关者也有外部利益相关者。
对于企业而言,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体现在:①重视利益相关者可以改善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能够带来更成功的创新,利益相关者信任度提高能够影响组织绩效;②利益相关者涉及到组织的投入与产出,管理者应考虑他们的利益。
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确定谁是利益相关者;②确定利益关系;③确定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关键程度;④确定用什么方式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选择用何种方式管理利益相关者时,还需考虑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按照利益相关者是否关键与不确定性程度的高低,可以得到四种组合,不同组合对应不同管理方式,具体如下:
1)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没有必要采取具体的行动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只要跟踪利益相关者的动向。
2)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前摄性的努力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此时,管理者可采用跨域管理,即更具体的方式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互动合作。
3)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管理者可以采用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如开展营销调研,鼓励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等。
4)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应当采用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即为追求共同目标而在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非正式协议。
第三章 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1.全球经济如何给管理者创造机会和挑战?
民族中心论 多国中心论 全球中心论
取向 母国取向 东道国取向 全球取向
优点 Ø1 结构比较简单 Ø2 控制比较严密 Ø3 广泛的了解外国市场和工作环境 Ø4 东道国政府更多支持
Ø5 鼓舞当地管理者的士气 Ø6 熟悉全球事务的能力 Ø7 当地目标Ø8 和全球目标Ø9 的平衡
Ø10 选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最佳工作方式而Ø11 不Ø12 受国籍之限
缺点: Ø1 管理比较无效Ø2 缺乏灵活性Ø3 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强力反对 Ø13 重复Ø14 性工作Ø15 低效率Ø16 因过于关注当地传统而Ø17 难以维护全球目标Ø18
Ø19 很难实现Ø20 管理者必须同Ø21 时具备Ø22 当地知识和全球知识
民族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观念,认为母国的工作方式和惯例是最好的,他们不放心让外国雇员掌握关键的决策权和技术。
多国中心论认为东道国的管理人员知道经营业务的最佳工作方式和惯例,可能给与外国机构独立经营的权力,并由为外国雇员掌握决策权。
全球中心论:核心是在世界范围内选用最佳方式和最优秀的人才。
2.什么是狭隘主义?它是如何给管理者制造障碍的?
3.比较三种看待全球业务的不同观念。
4.三个重要的区域性贸易联盟,包括它们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区域性贸易联盟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5.比较多国公司、跨国公司和无国界组织。
不同类型的全球组织(1)多国公司:在多个国家拥有重要的运营单位但以母国为基地进行管理的组织。核心在于母国的控制,特征表现为民族中心论
(2)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拥有重要的运营单位,并在从事经营的所在国分散管理的公司。特征表现为多国中心论
(3)无国界组织:一种打破了人为地理界限的全球型组织
7.全球化经营的前两个阶段。
许可证贸易和特许经营:都是通过一次性支付或按销售提取一定费用,从而给与其他组织商标、技术或产品规范的使用权。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用于制造业组织,后者主要用于服务业组织。战略同盟:是一个组织与外国公司建立的伙伴关系,双方在开发新产品或组建生产机构时共享资源和知识,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合资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战略同盟,即双方为了某个企业目标,一致同意成立一个自主经营、独立的组织。外国子公司:外国直接投资,自主经营而又独立的生产机构或办事
8.全球化经营在第三阶段的各种方式。
9.在全球管理中,管理者需要了解的法律-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10.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远远大于组织文化的影响
11.霍夫斯泰德的四个民族文化的维度。
Ø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Ø 权力差距:用来衡量社会接受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的尺度。一个权力差距大的社会接受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距,员工对权威显示出极大尊敬。
Ø 不确定性规避:是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的程度的文化尺度。
Ø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生活数量表现为过分自信以及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生活质量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表现出对他人幸福的敏感和关心。
第四章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1、有关社会责任的两种相反的观点
古典的或纯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管理者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便是利润最大化
社会经济学的观点:主张管理当局的责任远不止于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2、赞成或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
赞成的观点: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有利的环境;减少政府管制;股东利益。反对的观点:淡化使命;成本;缺乏技能;缺乏明确的责任;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
二、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为什么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08论述)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有两种观点:古典观和社会经济学观点。
古典观认为:管理当局的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其代表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认为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股东的最佳利益出发来从事经营活动。他同时认为股东只关注一件事,即财务方面的回报。他还主张不管何时,当管理者自作主张将组织资源用于“社会利益”时,都是在增加经营成本,这些成本只能通过高价转嫁给消费者,或是降低股息回报由股东吸收。
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公司并非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还要对社会负责。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公司的建立,并且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公司提供支持。
赞成社会经济学观点的人认为社会经济学观点符合公众期望,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良好的公众形象和更好的环境。
反对社会经济学观点的人认为社会经济学观点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淡化企业使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企业的权利过大,并且因为社会责任过于宽泛,企业缺乏明确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
企业应当承担多少以及何种类型的社会责任一直是个引起关注和争议的热点问题。所谓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之所以出现关于社会责任的争论,就是因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或者说是两种观点的对立。
2.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3.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要求企业探索基本道德真理,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强调管理者针对其从事的社会行动做出实际的决策。(企业对社会压力做出反应,用社会准则作为指导)
例:某公司宣称生产安全性的产品表明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 一旦发现不安全的产品就立刻从市场上召回,社会响应
如果召回10次,则表明该公司不具有社会责任感,仍有社会响应能能力 具有响应能力:指响应社会的要求,社会响应更具可行性
具有社会响应力的组织的管理者,不去琢磨长远来看什么对社会有益,而是去识别主流的社会准则并改变其社会参与方式,从而对变化的社会情况做出反应。
4.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是与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
5.共享价值观的作用。
共享价值观是指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它反应了组织赞同什么以及信奉什么,同时它构成了组织文化并影响着组织的运营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对于任何坚信并实施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的公司来说,共享价值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共享价值观指引管理者决策和行动; 2)共享价值观塑造员工行为;
3)共享价值观影响市场营销的成效;
4)共享价值观是建立团队精神的一种途径。建立公司的共享价值观的建议:鼓励公司全员参与,允许各部门或单位适当调整价值观,预期并接受员工的抵制,保持陈述简明扼要,不涉及宗教问题,提出质疑和身体力行
6.管理的绿色化
管理绿色化是指对组织决策和活动与组织对自然环境影响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的意识。组织在环境问题上可能采取的主要有四种方式:
1)法律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组织表现出极少的环境敏感性。他们愿意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2)市场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组织对顾客的环境偏好做出响应,顾客无论需求何种善待环境的产品,组织都会提供。比如杜邦公司。
3)利益相关者方式:组织选择对利益相关者的多种需求做出反应。在该种方式中,绿色组织的工作将会满足诸如雇员、供应商或社区等群体在环境方面的需求。
4)活动家方式:组织寻求尊重和保护地球及其自然资源的途径。活动家方式表现了最高的环境敏感度,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社会责任。
7.利益相关者在社会责任的四个阶段分别扮演的角色。
8.什么是道德?
9.比较经营道德的四种观点
10.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以及结构变量可能会如何影响一个管理者在道德和非道德行为之间进行决策。
11.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道德行为的。12.决定道德问题强度的因素。13.什么是道德准则。
14.独立的社会审计和正式的保护机制是如何鼓励道德行为的。
第五章 管理决策 1.决策的概念。2.决策制定过程
3.为什么管理者通常被描述为决策制定者?
4.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观点。5.承诺升级以及它对决策的影响。6.直觉在决策中的作用。
7.结构良好的决策问题以及程序化决策。8.程序、政策和规则的差别。
9.缺乏结构化的问题以及非程序化决策。
10.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的特征。11.四种决策风格。
12.什么因素影响决策制定? 第六章 计划的基础
1.计划工作定义。2.计划的作用。
3.计划与组织的绩效之间的关系。4.区分目标和计划。5.目标有哪些不同的类型。6.计划的类型。
7.传统的目标设定与目标管理。8.管理者应当怎样设立目标。9.权变因素怎么影响计划工作。10.对正式计划工作有哪些批评的意见? 11.在动态的环境下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计划? 第七章 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定义。2.战略管理的意义。3.战略管理过程。4.SWOT分析及用途。
5.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6.稳定性战略和紧缩战略。7.组织追求增长战略的不同方式。8.BCG矩阵。
9.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10.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11.什么是环境扫描。12.全球扫描。13.预测。
14.标杆比较过程。
15.为什么预算是一种很流行的资源分配工具? 16.甘特图和负荷图。17.PERT(计划评审技术)18.盈亏平衡分析
19.项目计划过程的基本步骤。第八章 组织结构与设计
1.组织工作为什么很重要? 2.工作专门化有什么优缺点?
3.管理者可用来对工作活动进行部门化的主要方式。4.指挥链:职权、职责,以及统一指挥。5.管理跨度及其影响因素。5.集权或分权的影响因素。
6.在组织结构中,正规化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7.机械式与有机式组织的差别。8.战略与结构关系。
9.组织的规模如何影响结构? 10.职能型和事业型组织。
11.传统的组织设计有什么优缺点? 12.基于团队的结构。
13.比较矩阵型结构和项目型结构的异同点。
14.在什么情况下组织可以按内部自治单位来设计结构? 15.无边界组织的概念。
16.说明在无边界组织中哪些组织边界被取消或减弱? 17.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战略重要性。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八步骤。
3.外部环境如何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4.人力资源规划概念。
5.职务分析对编写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的重要性。6.招聘渠道有哪些? 7.甄选活动的主要目的。8.各种甄选手段的优缺点。9.上岗引导的目标。
10.组织进行员工培训时要提高的三类技能。11.管理者如何评估员工的绩效?
12.组织制定一个有效的薪酬制度的重要性。13.影响员工收入的因素。
14.人们对待职业发展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15.什么是性骚扰。
16.组织如何能使其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和行动更好地与员工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需要相吻合。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创新管理
1.应对变革对管理者的重要性。2.导致组织变革的外部和内部力量。3.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4.卢因的三步骤变革过程。
5.管理者能够在组织中进行哪些类型的变革? 6.导致变革的阻力及减缓阻力的方法。7.哪些情景因素会促进组织的文化变革? 8.如何推行文化变革?
9.比较持续的质量改进与流程再造。10.压力的概念。
11.管理者可用来减少员工压力的措施。12.创造与创新的区别。
13.与创新有关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因素。第十一章 个体与群体行为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目的。3.态度的三种成分。4.工作态度的类型。5.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
6.个体如何协调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
7、认知失调理论。
8.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9.MBTI 10.大五人格模型。11.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12.马基雅维里主义。13.知觉的概念。14.凯利归因理论。
15.韦纳的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模型。16.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7.斯金纳学习理论。18.社会学习理论。
19.正式群体和那些非正式群体。20.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21.群体规范。22.群体规模。
23.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24.冲突管理对群体行为有何影响。25.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26.群体与团队的区别。
27.功能型、自我管理型、虚拟型和跨职能团队。28.高效工作团队的特点。第十二章 领导与领导理论
1.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2.领导特质?有关领导特质的研究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3.比较艾奥瓦大学的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和管理方格理论的研究。
4.费德勒权变模型。5.赫塞和布兰查德理论。6.领导者参与模型。7.路径-目标理论。
8.如何运用路径-目标理论解释领导? 9.事务型领导者与变革型领导者的差异。
10.领袖魅力的领导者与愿景规划的领导者的特点。11.团队领导者扮演的四种角色。12.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13.信任文化,领导者如何构建信任。14.授权与领导有什么关系。
15.性别、民族文化与领导风格之间的关系。第十三章 员工激励
1.动机的概念及过程。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4.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5.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6.目标设置理论。7.强化理论。
8.工作扩大化与工作丰富化。9.工作特征模型。10.亚当斯公平理论。1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在激励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方面有哪些做法? 第十四章 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1.沟通定义。
2.管理沟通包含哪些类别的沟通。3.沟通过程的七要素。
4.管理者可用来评价各种沟通方法的标准。5.比较各种沟通方法。6.非言语沟通。
7.人际间有效沟通的障碍。
8.解释管理者如何能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9.倾听。
10.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11.组织中沟通的四种方式。12.比较不同类型的沟通网络。
13.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沟通中的各种可能的应用。14.无线通信技术。
15.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第十五章 管理控制
1.管理中的控制的作用。
2.比较市场、官僚、小集团控制的不同。3.计划与控制的关系。4.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
5.列出管理者获取实际工作表现信息的四种方法。
6.比较采取管理行动中的改进实际工作和修订标准的不同。7.比较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的优点和缺点。8.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有的特征。9.工作场所隐私问题。
10.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控制员工偷窃。11.工作场所暴力。12.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概念。13.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14.管理者如何提高组织生产率。15.组织有效性的衡量。16.财务比率。17.预算。18.EVA和MVA。19.平衡记分卡。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名词解释(20分)判断题(20分)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15分)论述题(55分)
第二篇: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试题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应基于(C)。
A.个人崇拜式权威
B.传统式权威
C.理性-合法的权威
D.神授的权威
2.“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A)。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3.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B)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
A.权限、利益、能力
B.职责、权限、利益
C.权限、职责、能力
D.职责、能力、利益
4.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D)。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结构的变革
D.企业日常营销
5.“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管理中的哪项原理(C)。
A.责任原理
B.人本原理
C.系统原理
D.效益原理
6.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择风险程度()而利益()的行动方案。[A]
A.较高,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
D.不确定
7.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把计划分类为(C)。
A.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B.战略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8.扁平结构的组织不具有下面哪项优点?(B)
A.信息传递速度快
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C.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D.有利于下属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9.《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是指(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0.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8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件。
A.10000
B.20000
C.25000
D.40000
11.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没有促进作用的是(B)。
A.组织规模扩大
B.政策的统一性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12.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D)。
A.培训、提升和考核组织成员
B.选拔、培训和考核组织成员
C.选拔、培训、提升组织成员
D.选拔、培训、考核和提升组织成员
13.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你的态度是(D)。
A.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
B.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发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
C.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D.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小团体的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14.下列沟通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有利于分权?(A)
A.链式沟通
B.全通道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环式沟通
15.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C)。
A.需要
B.积极性
C.动机
D.行为
16.双因素理论指出:与工作环境、条件相关的是保健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其本身相关的是激励因素。前者会产生不满,后者会产生满意。根据该理论,下述哪一项不是保健因素?(A)
A.某工程师刻苦钻研技术获得尤里卡奖
B.一位MBA学员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新工作,单位分给他100平米的住房
C.某单位效益较好,全体员工年末人均奖金1万元
D.某公司为网罗人才决定把在异地的“电脑大王”小李及妻子调到大连,公司负责代他们交纳城市增容费
17.关于组织文化,正确的说法是(A)。
A.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B.变化较快,随时补充新的内容
C.变化较慢,但每年都会抛弃一些过时的内容
D.变化较快,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变更时
18.某人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奖金,这对他的同事来说是何种性质的强化?(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除
19.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B)
A.直线型
B.事业部型
C.直线-参谋型
D.直线-职能参谋型
20.某公司销售部经理被批评为“控制的太多,而领导的太少”,据此你认为该经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C)。
A.对下属销售人员的疾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
B.对销售任务的完成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
C.事无巨细,过分亲力亲为,没有做好授权工作
D.没有为下属销售人员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21、需求层次理论是由(C)提出的A.梅奥
B.赫茨伯格
C.马斯洛
D.泰罗
22、提出一般管理的理论是(A)。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韦伯、泰罗、法约尔
23、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是:B
A、职能式结构;
B、事业部结构;
C、矩阵式结构;
D、直线式结构。
24、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D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25、行为来之于动机,动机来自于需要,因此对员工进行激励时满足其需要,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这话的评述,最正确的说法应是:A
A、不完全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应满足员工的主要需求;
B、完全正确,本质上讲动机与行为来自于需求;
C、不对,不同的人其需求是不一样的;
D、不对,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
26、下面几种说法是对科学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积极影响的描述,你认为最好的表述是:
A、提高了企业管理和管理理论的科学性;
B、对企业生产作业提供了制定定额的依据;
C、提出了劳资双方协调的重要性及做好这项工作的方法;
D、理清了员工与管理人员的职责。
27、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C)
A.规划;
B.决策;
C.预测;
D.预算。
28、划分部门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为(C)
A.按产品划分;
B.按地区划分;
C.按职能划分;
D.按时间划分。
29、我国习惯上称之为“专家预测法”的是(C)
A.因果法;
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30、下面原理中强调上级主管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不能相互矛盾或抵触,更不能“朝令夕改”的是(B)
A.统一领导原理;B.命令一致原理;C.直接管理原理;D.直接控制原理。
3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B
A.赫伯特·西蒙
B.弗雷德里克·泰勒
C.彼德·德鲁克
D.亨利·法约尔
32、计划工作的核心是:D
A.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B.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C.确定目标;
D.作决策
33、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曾说“等到委员会讨论以后再射击,野鸡已经飞走了。”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D
A.委员会决策目标不明确
B.委员会决策的正确性较差
C.群体决策不能把握市场动向
D.群体决策往往不讲究时效性,只考虑做出合理的决策
34、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中,具有较高业务增长率和较低市场占有率的经营单位是(C)。
A.金牛
B.明星
C.问题
D.瘦狗
35、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的方法是:C
A.产品部门化
B.工艺部门化
C.职能部门化
D.顾客部门化
36、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D
A.管理过程学派;
B..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C.社会合作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37、一公司引进高科技型生产线,以生产某新产品。公司领导为使引进设备早日投产,决定从设备、生产、质量、销售等部门临时抽调人员,采用“大会战”的形式来进行设备的安装,据此推测该企业可能采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A.直线式
B.矩阵式
C.事业部制
D.直线职能式
38、作为公司的一把手领导人,下面所列出的几个事项中,其中哪一项是他最不应当做的:C
A.与公司的的几个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座谈,交流思想,取得相互信任与了解;
B.与下属讨论对公司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
C.与设备部门经理讨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
D.与各职能部门经理商讨落实公司计划指标的情况。
39、下面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级向上发展的;
B.人在某个阶段,通常有一个主导需要,可以针对这个主导需求对他进行激励
C.人的需要可分成五个层次;
D.人在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时才会关注更高一级的需要
40、下行沟通是指:A
A.组织中的上层领导从上而下的情报沟通
B.下级的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
C.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
D.信息沿组织层次逐层向上流动
41、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呈(B)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指数关系
D.无关系
42.某设备生产公司经理在与客户接触时发现当地一些化工企业厂房通风设施简陋,厂房内通风状况急待改善,于是亲自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质量也达到了先进水平,但一年多未能申请到专利,在向环保和工商等部门申请过程中不能达成一致,丧失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下面哪种说法可以概括这位经理的技能状况?B
A.技术技能,概念技强,人际技能都强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强,概念技能弱
C.技术技能,概念技能强,人际技能弱
D.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都弱
43、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各种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下列选项中的(C)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44.以下哪一条促使组织更多地进行集权而不是分权(B)。
A.培养后备管理人员
B.组织命令的统一性
C.决策信息的广泛性
D.企业规模的扩大
45.东方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投资管理机构。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投资管理部、财务部、公关部、人力资源部、审计部等部门,投资管理部下设置了地产事业部、生化事业部、粮油事业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请问,其整个公司和投资管理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用了何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B)
A.职能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
B.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
C.全部是职能部门化
D.全部为产品部门化
46、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C)。
A.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B.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C.战略的、非常规的、风险的D.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47、没有实行管理分工的组织结构是(A)。
A.直线型
B.矩阵型
C.职能型
D.事业部制
48、某销售经理安排一业务员代替其去按既定条件签署一项重要合约,结果由于市场条件变化,对方要求修改条款,业务员难以拍板,合约被另一家公司接走。经理认为业务员没有及时请示,拟严肃处罚。你认为该经理(D)。
A.违反了授权权责对等的原则
B.应对此次签约失败负责
C.没有错误
D.A和B49、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C)需要。
A.权力
B.社交
C.成就
D.安全
50、田力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下面是他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B)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1、(A)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52、领导者要想使自己有影响力,首先要使用的应是(AD)。
A.职位权力
B.惩罚权力
C.奖赏权力
D.个人权力
53、关于组织的概念和本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D)。
A.组织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组成的B.任何组织都有追求经济效益的获利性取向
C.存在不需要管理与领导的组织
D.没有共同目标的组织是不存在的54、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B)。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5、(A)指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56.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需要哪项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A)。
1就业保障。
2上司对自己工作的赞扬。
3工作的挑战性。
4同乡联谊会。
5满足标准热量摄入量的食品。
A.51423
B.54132
C.54123
D.51342
57.(B)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以上都不对
58.关于关键路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网络图中可能不止一条关键路线
B.非关键路线上的工序,可以适当删减
C.关键路线的路长决定了整个计划所需要的时间
D.关键路线上各工序的完工时间提前或推迟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能否按时完工
59、为了确保新产品开发工作及时完成,王总工程师将描图工作交给了李工,李工原来是负责新产品测试工作的,只因为这两天测试仪出现故障,设备处正在大力抢修。对于这项工作安排,李工自嘲为“杀鸡用牛刀”,因此一直提不起兴趣来。几天后,王总工程师发现李工描图的进度反而比不上原来描图员的速度。对于李工的态度,你的解释是?()
A.根据期望理论,王总在分配任务时,没有考虑激励与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
B.根据公平理论,李工花费的是工程师的脑力,却有可能仅获得描图员的报酬,因此不平衡
C.根据强化理论,王总分配给李工额外的描图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
D.根据激励理论,王总应当给李工额外的经济补偿以作为工程师描图的一种鼓励
60、某公司有基层员工85人,假设管理幅度为5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
A.21人,4层
B.21人,3层
C.22人,4层
D.22人,3层
61、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B)。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挂名首脑角色
D.联络者角色
62.(D)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创新
62.管理人员区别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特性是(B)。
A.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
B.需要同他人一起工作实现目标
C.能够自主决定工作的内容并实现目标
D.需要协调他人工作以实现目标
63.梅奥的霍桑试验表明(D)。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64.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属于(A)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程序化决策
65.法约尔的统一指挥原则认为(D)。
A.一个下属可以接受多个上级的命令
B.上级统一意见后再下命令
C.整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高级领导指挥
D.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66.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的划分标准是(D)。
A.时间长短
B.程序化程度
C.职能空间
D.综合性程度
68.()的计划是有效率的。
A.能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B.能以合理的代价实现目标
C.成本等于收益
D.详细
69.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70.下列属于例行活动的是(C)。
A.新产品的开发
B.工资制度的改革
C.召开周会
D.生产规模的扩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针对经济人假设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是(BCD):
A.参与管理
B.金钱刺激
C.严厉的惩罚
D.专制式的管理
E.加强沟通
2.沟通过程包括下面哪些因素(ABCDE)?
A.发送者
B.接受者
C.沟通准备
D.沟通渠道
E.体态语言
3.部门化的方法通常包括(ACE)。
A.职能部门化
B.直线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成本部门化
E.地区部门化
4.波特认为,一个产业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下面哪些因素(ABCDE)?
A.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B.供应商与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C.新进入者的威胁
D.国家政策
E.替代品的威胁
5.下列属于内部选拔政策的优点是
(ACD)。
A.有利于鼓舞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士气
B.有利于稳定队伍
C.误用人才的风险较小
D.任职者能够较快地展开工作
E.有利于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
6、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正确的说法是:ACD
A.与会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做评论;
B.所发表的建议必须深思熟虑;
C.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D.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7、以下哪些不属于法约尔的统一指挥原则:AD
A.一个下属可以接受多个上级的命令
B.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
C.整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高级领导指挥
D.上级统一意见后再下命令
8、责任原理要求()。
A.权力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力,以激发积极性
E.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9、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属于激励因素的有哪些(CE)。
A.与同事的关系
B.提升
C.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D.工资
E.受到重视
10、随着环境的改变,目前企业组织模式正由“金字塔”型开始向“扁平化”转变,你认为下列哪些活动能促进组织的扁平化?AD
A、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B、大量使用计算机;
C、严格规章制度;
D、管理者授予各级下属更大的权力
11、目标管理的特点体现在:ABD
A、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B、强调自我控制
C、有利于部门协调
D、注重结果分析
12、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较而言,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B)。
A.群体决策中责任模糊
B.群体决策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C.群体决策效率高
D.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的精确性强
13、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14、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15、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BCD)。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16、锥型结构的优点是(DE)。
A.易于横向协调
B.管理费用低
C.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
D.信息纵向流通快
E.严密监督下级
17、下面哪些是人群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ABCE)。
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E.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
18、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ABD)。
A.花费较多的时间
B.产生群体思维
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
D.责任不明
19、分权的主要好处在于(ABCD)。
A.可以使上级领导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对外关系
B.可以让下级参与决策,提高下级的工作积极性
C.可以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使其集中精力处理高层管理问题
D.可以使下级办事有权先斩后奏,从而提高应变能力
E.行政系统效率高,活动统一
20、下列属于外部选拔政策的优点是
(ABCD)。
A.有利于鼓舞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士气
B.避免“近亲繁殖”
C.误用人才的风险较小
D.能够带来创新理念和革新措施
E.有利于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
21.组织的外部一般环境包括(ABCD)。
A.政治法律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技术因素
E.自然因素
22.战略环境的分析方法有(CD)。
A.外部环境分析
B.归纳法
C.企业自身内部状况分析
D.SWOT分析
E.产业环境分析
23.目标的性质主要有(ABC)。
A.多样性
B.层次性
C.网络型
D.时间性
E.可重复性
24.系统有哪些特征(BC)。
A.客观性
B.集合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E.稳定性
三、简答题
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滚动计划法根据一定时期计划的执行情况滚动计划法,考虑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和修订出来的计划,并相应地将计划期顺眼一个时期,把近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尤其是编制长期计划是,为了能准确地预测影响计划执行的各种因素,可以采取近细远粗的办法,近期计划订得较细、较具体,远期计划订得较粗、较概略。在一个计划期终了时,根据上期计划执行的结果和产生条件,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原订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并将计划顺序向前推进一期,如此不断滚动,不断延伸。
简要说明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位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十种角色?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扮演以下三大类十种角色;
1、人际角色:这是管理者的第一类角色,人际角色是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就必须扮演人际角色。该人际角色有三种分别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角色。
(1)管理者须行使一些礼仪性的职责,参加一些应酬性的事务,就时候,管理者就代表人的角色。
(2)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这就必须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
(3)管理者无论是在和组织内个人和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建立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角色作用。
2、信息角色:其是管理者的第二类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以便能够顺利完成工作。该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⑴管理者须作为监督者,管理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并根据这种信息,可以识别工作小组和组织的潜在机会和危胁。
(2)管理者作为传播者角色,把作为信息者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工作成员需要的信息,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工作。
(3)管理者常常要把信息发布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和社会组织,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扮演发言人角色。
3、管理者第三类是起着决策角色:管理者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以要求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方针办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小组计划的实施。
⑴管理者扮演着第一种决策角色是企业家的作用。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展机会。这样管理者就要扮演企业家角色以利用这一机会进行投资发展。
(2)管理者扮演第二种决策者角色是干扰应对者角色。一个组织不管被管理的多好,它在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冲突或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矛盾。
(3)管理者扮演第三种决策角色是资源分配者的角色。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个项目。
(4)管理者扮演第四种决策角色是谈判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大量时间花费在谈判上。管理的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小组。其谈判工作是为确保小组朝着组织目标迈进。
目标的特征: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
1.目标的整体性
2.目标的激励性
3.重视最终成果
4.应变性
所谓决策是指:
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在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所谓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的过程。
关系:计划是为决策服务,计划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计划的目的,一个良好的决策往往是需要从两个以上的备选计划方案中选择的。
请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三个主要内容。
请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
请简述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
请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
(1)指出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明确了管理与经营的关系,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提出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1)
企业规模
(2)资本投入
(3)技术水平
(4)产品多样化。
(5)
子公司间相互依赖强度
(6)子公司分布的地理差异
(7)竞争环境状况
简述目标管理的含义及其过程。
含义: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过程:(1)制定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评价成果(5)实施奖惩(6)制定新密表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计算题(见决策一章)
案例分析
第三篇:2010考研英语大纲解析
2010考研英语大纲解析
北京导航、北京领航 英语名师—李勇全
2010大纲终于揭开了她“神秘”而又“晚到“的面纱。本次大纲变化很小,其中阅读部分没有任何变化,只在词汇和写作上有些说法改变。下面我本次大纲变化部分以及学生最为关心的写作部分解析如下:
大纲词汇要求
北京导航、北京领航 英语名师—李勇全
2010大纲终于揭开了她“神秘”而又“晚到“的面纱。„根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解析》(2010年版)援引自考研英语大纲的内容,与2009年考研英语大纲相比,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中对于词汇的要求变的更加具体,除了要求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外,还要求“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生成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
其中掌握“词根、词源、词缀”以前大纲只是在词汇部分附录出了常见135组常见词根词缀,未加强点特殊说明。本次大纲特别在词汇总序部分加以强调,其目的和重要性显而易见:
1、阅读中会出现很多大纲未列的同根同源词;
2、完型填空要求学生通过词源词根了解次的本源意思,区分近义词。
词根词缀的扩展能力很强,例如Act,这个词我们都认识,考研词汇根据词根词以扩展为:actactingactionactivateactivacationactivitoractiveactivelyactivismactiviistactivityactor
actressactualactualityactuallyactualnessenact
enactableenactionactualnessenactenactableenaction enactiveenactmentenreactenreationreactionaryreactionism reactivatereactivereactivityreactorinteractinteraction。。。。。。。。
解决办法
具体化的词汇要求实际上并不应该打乱我们复习词汇的计划。虽然有少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词根词缀等相关知识,平时也没有可以收集词汇辨析,积累固定搭配等,但是由于常见词根词缀以及相关辨析与搭配都比较固定,所以复习起来也并非难事。下面对词根词缀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1.词根词缀各司其职。词根往往是决定单词含义最重要的部分,前缀通常改变单词的词义,而后缀起着改变单词词性的作用。其中,前后缀是最固定的一类,变化较缓慢,所以也应当成为大家复习的切入点。词根也是相对封闭的一类。所以,通过单词词根确定单词大致含义,再加上从单词的后缀推断出的单词词性,以及前缀对词义的修改,我们对单词的理解就可以加深,记忆速度也会加快,效率也会提高。
2.同义词、近义词与反义词为做题带来的启示。首先,完形部分的词义辨析和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在考题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所以我们平时对于同义词、近义词及反义词的积累以及搭配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阅读理解中,正确答案的依据往往出现在文章内部,所以同义词替换就成为正确选项的特征,选择的根据。最后,同义表达的积累为我们写作时提供丰富的选择范围,可以避免表达单一,实现丰富多变的目的。总而言之,对于词汇关系的具体化规定也是让我们增强学习效果,使词汇学习和真题分析结合起来的制度化规定,为我们的设定更明确的词汇记忆目标。
因此,今年大纲解析中体现的词汇具体化变化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明确学习的目的,加强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以方便我们更加深入的全面的掌握词汇。
2010年 考研大纲写作要求
北京导航、北京领航 英语名师—李勇全
A.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写作时,考生应能:
1)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
2)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
3)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
4)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
B.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共30分。
A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考生在答题2上作答。总分10分。
B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一篇160-200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提示信息的形式有主题句、写作提纲、规定情景、图、表等。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总分20分。其中规定写作部分由A、B两节组成,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共30分。
作文与四六级相比主要变化来自于增加一篇应用文,表面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是因为写作题型容易拉开分数差异,把写作分数由15分提高到30分,更能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输出和应用实际能力,更容易拉开分数档次,有利于选拔人才。
A节:
作文是一篇100字左右的应用性短文,文体包括有信件、便笺、备忘录等。满分10分。其实,2003和2004年的大纲都强调了要会写应用文,如书信、简历摘要和备忘录,但同学们在复习中一般不会将其作为重点来抓,老师讲课的时候也主要以议论和记叙描述类为主,且历年真题命题情况也是如此。但2010大纲对写作部分的新要求我们要正视应用文,所以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应用文写作的特定的格式要求,有意识的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按照大纲的要求,要注重写作内容信息点覆盖的全面性、篇章结构组织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文体格式的正确性及语域把握的合理性。不要简单认为复习应用文就是复习相应的格式,格式只是应用文写作的最起码要求,要想在10分钟左右写好一篇应用短文,这既需要英语语言基本功,又需要根据题目所给outline迅速构思成篇的能力。另外,同学们还要了解应用文的常见模式,背诵经典的套话,注意词句的多样性的训练。就象图表作文中不能老用show一样,(应该用indicate, reveal等),对于新大纲应用文中的“参考书”一词,我们除了用reference books, 也可以用reading materials,还可以用reference materials。为了让同学们打好基础,我将在课堂上详细讲述:求职信和辞职信、订购或退货信、投诉信、感谢信、申请信、安排通知的写法。总的来说,应用文写作无疑比听力好得分,提前多下功夫做准备,得分一定会很理想。
B节:
B节占20分,要求的字数160-200个词汇。从历年短文写作命题来看,其历年题型有“命题作文、图表作文、图画作文”。命题作文(1991---1996),图表作文(1997,1999),图画作文(1998,2000---2009)。相比起来,图表图画作文要难一些,因为命题作文有统一标题,有一个规定好的outline,有的甚至还有段首句,考生只需按规定思路发展3至4句便可。而图表图画作文需要考生自己挖掘图中所表达的主要信息,通常要用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要从数字、图像中总结出趋势来,抓往隐性的思
想内容,阐明自己的看法,主张,观点。至于2010年会怎样考?大家一般持两种看法。一种人认为2010年必定会考图表图画作文,因为按照历年考查的趋势,为了使写作能够尽量拉开分数档次,图画作文已经成为主流题型,连续考查了11次,分别是1998年的“如此承诺”,2000年的“世界商业捕鱼简史”,2001年的“爱心是一盏灯”,2002年的“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2003年的“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2004年的“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到2009年“你一条腿,我一条腿,相互搀扶走天涯”;而图表作文也有1997年的“吸烟有害健康”,99年的“人口和动物灭绝”。并且,由于每年的大纲样题对考试都起到一种指导暗示作用,今年刚颁布的大纲样题又是图画作文,基本在预料之中,因此我们在复习中,依然要把图画作文作为重点。所以,2010年肯定考图画作文,并且还要继续2001年和2009年的考法,让考生举出自己的个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010年的大纲英语知识应用
英语知识运用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其文体多为说明文、议论文。在20
道小题中,通常12~15题考查词汇,包括词义辨析(形近异义词、形异义近词、形异义异词等)、习语(即一些固定的词组)等;5~8题考查语法结构和篇章结构(包括逻辑关系、前后照应、语篇衔接等)。
英语知识运用体现在考研试卷中即为完型填空题。主要考查三点:词汇、语法、篇章。以下是英语辅导老师帮助考生对完型题的考查点所作的具体分析:
首先是词汇的复习。
词汇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要素。英语中有些词汇的运用非常灵活,一个词可以用作不同的词性,搭配和词义也有所变化。比如一个简单的词abstract,它就可以用作三种词性,分别为动词、形容词、名词,搭配和用法都有所不同。有些动词可以组成若干个动词词组,比如动词make,get,bring,take等。考生在熟记词义的同时,必须要灵活掌握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英语知识运用”不但要求考生掌握所规定词汇的意义,而且要求考生能在实践中运用恰当的词汇。从历年考试试卷来看,词汇是“英语知识运用”测试的重点,占总体谅的2/3左右。特别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理解和学习。
其次是语法的复习。
全面、扎实的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英文篇章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上下文的内容和逻辑关系。语法结构知识的内容比较多,考查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对考生而言,对语法知识应该全面掌握。尤其重要的是,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主从复合句及连接用语、形容词/副词比较结构和特殊结构等。
英语知识应用(完形填空)虽然在套题第一道题列出,但建议考生正式考试时最后再做,以免因为做题时间把握不好,或正确率低而导致情绪低落影响考试成绩。但完型绝对不能像四六级一样才去放弃态度,只要掌握完型出题方式,完型是可以的高分的一道题,可能比阅读A进步更大。暑期我教过的学生在一天时间内完型多数学生能从放弃到认真对待,再到掌握方法(“四步法”)正确12—16个。
第四篇:华中科技大学微生物学2008年考研大纲
2008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鉴于微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微生物学列入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中。通过微生物学考试,评判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所录取的考生具有较好的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水平,满足新世纪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学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
微生物学80%
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20%
(四)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20%
填空题约30%
问答题约30%
综合分析题约20%
(五)参考书目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微生物学发展历史,微生物的特点、共性
二、微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1、原核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2、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的形态和构造。
3、病毒的形态和构造。
三、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和培养基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五、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六、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七、微生物的生态
第五篇:2014年考研数学大纲解析
2014考研数学大纲解析
试卷题型结构为:
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分。
数学一
高等数学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
线性代数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
数学二
高等数学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
线性代数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
数学三
微积分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
线性代数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3年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