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新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编辑:空山幽谷 识别码:11-890850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11:01: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课程建设汇报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所以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202_年9月份,六中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的重点,理清了课程建设与中考成绩的正相关联系,树立了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扎实开展的新时代理念,迈开了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步子。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背景: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创办于1954年,是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中,市政府兴办的第一批公办中学。目前学校共有63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505人。

2.硬件设备:学校占地面积30839 m2;学校建筑面积19061 m2;运动场地22706m2,有篮球场2个,体育器材室1个人。其中教学楼有学生固定教室64间,机房、音乐及美术专用教室各3间。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固定联网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5间,分别用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校图书馆2间,目前阅览室和图书馆能满足师生借阅的需要。教学用计算机教室3间,计算机已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

3.师资队伍现状与水平:全校教职工292名,教师275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14.5%;中青年教师总数达到64%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有173人,占 63%;中级职称教职工79人,占29%。学校各级各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有60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骨干4人,市级名师4人,市级骨干24人,区级名师3人,区级骨干21人。

(二)学校的办学思想

六中的办学理念是:师生共进、幸福成长。202_年六中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规范办学、效率优先、稳中求进。办学目标是质量、队伍、师德、建设幸福六中。在此基础上202_年1月我们把它简约为师生共进、幸福成长。其核心内涵没变,只是更为关注教师生活关注教师成长,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第一位的,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六中的今后必须有坚定的教师立场,温暖的集体氛围,向上的成长环境。六中以此办学理念为根基,有逻辑地推动课程建设,避免其碎片化或拼盘式,达到上升为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的高度。

二、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情况 1.国家课程

(1)开足开齐。对照辽宁省课程设置方案,七八年级基本上符合设置标准。课节不足的是体育学科应该3节开2节,努力做加法;七年级英语、数学、地理多一节,坚决做减法;八年级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各多一节,坚决做减法。

(2)综合实践活动课。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七年级开设了劳技、信息技术各一节。在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三个内容上,要更加关注。

(3)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总课程时量的前提下,各学科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七、八、九年级各学科都要在学科教学计划中有安排,在各科教案上有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有落实。先以学科内容为主,在此基础上要求每年级两至三名骨干教师尝试上好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课突破主题。

(4)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抓底线:必须备课,充分备课,个性化备课。打造课堂:建培养双基,提升认知能力的有效课堂;建学科本位,提升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效课堂。抓长远:教师即课程。给教师以足够的权限,鼓励教师对学科内容进行跨年级学科的整合,对教学形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与学科实践活动整合

2.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地方特色,拓展和延伸国家课程的相关内容,是必修课程。按照地方课程综合性建设的指向,七年级开始,确保课时足:每学年9节省情课,21节主题教育课。确保内容全。四本教材:魅力辽宁、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确保备课教案中有体现,将地方教材里的涉及到与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相近关联密切的知识点融合到不同学科中,争取打破教材界限,跨学科融合穿插的方式进行实施。未来设想,教务处专人负责管理地方课程,负责内容的切割整合,课时的设计,实施的评价等。

3.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目标,以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可必修可选修。六中的校本课程很薄弱,目前仅有七年级的硬笔书法,每周一节,基本符合课程主要素(计划、目标、内容、形式、评价)。准备筹建古诗词赏析,时间、内容以确定,囊括中考必考篇目,适当拓展补充。

4.社团活动

社团:是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建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兴趣小组,是第二课堂,也是校本课程的初级阶段。

六中将积极筹建学生社团,搭建平台,让其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有:合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三队两组)、足球。今后要规范化:社团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内容、有形式、有评价,符合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保障 1.课程建设管理

在课程管理上六中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由校长牵头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通过德育处、教务处执行,保证课程建设得以正常、有序、有效、科学开展。

教务处是“三类”课程的核心管理部门。要参与编制《六中课程建设三年规划》,要统筹好三级课程的真正落地,尤其是地方课程的整合和校本课程的开展。

2.课程建设保障

(1)教研制度。刚性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尽快将常规教研与主题教研相结合,确保教研实效性。(2)培训制度。结合“十三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学期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与师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更新课程观念,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确保课程管理的有效性。(3)课程研究制度。学校科研处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4)经费保障。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

(1)管理团队的课程意识不强。校长对课程建设的关注度不高,态度不端正。面对部分存在的客观困难不能积极想办法,缺乏时代感。副校长对课程建设的执行力不强,缺理念支撑缺理论指导,缺乏专业感。

(2)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一线教师理论素质不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引领也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师生评价等方面缺少规范,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及研究方法。有很多课程的开发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特长的基础之上的。比如硬笔书法、剪纸等课程。虽然我们建立了一级培训制度,即对教师的培训,但是教师无法将自己在培训中习得明显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大规模开发的课程中各班级之间将存在差异,很难有统一的保证。

(3)学校活动场地的严重不足和专业教师的结构性缺编,制约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总之,我们要认清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在“师生共进,幸福成长”上下功夫,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齐开全开好,力争内容深入进去,形式丰富起来,为学校新的课程建设积累经验,夯实基础,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准备。

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课程建设汇报

202_年3月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引领师生成长,共享幸福人生

—湘纺中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材料

202_年秋季以来,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岳塘教育这片沃土,为全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紧扣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中心,抓住转变教学方式这一关键,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校本培训、课堂教学研究、教研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开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校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汇报如下:

一、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改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培训工作为新课程改革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全员培训,共享学习成果

202_年暑假,学校安排了20多位教师参加了湘潭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而后又多次组织了校内培训,并多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又以教研组为单位就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还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观摩教学、教学研讨会达余人次。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及时开展二级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学习成果。几年来,我校教师100%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学习,老师们都深切的领会到新课程标准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和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标,它与过去《教学大纲》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少老师纷纷撰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如谭立辉老师的《认真学习新课标,切实搞好新课程教学》和罗书玲老师的《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李国莲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获得省一等奖,贺新来老师的《学习新课程,进行新的角色定位》获得省二等奖,此外还有3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

2、转变观念,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第一,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每门学科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第三,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第四,特别突出了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五,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转换自己在教学行动中的角色与地位,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应该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如何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首先,我们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其次,我们要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再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在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二、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过去,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上讲台,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言堂”或“满堂灌”,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常常是教师讲得唇焦口燥声嘶力竭而收效甚微,每一堂课总会有不少学生思想开小差,睡觉者、做小动作者、“身在曹营心在汉”者应有尽有。在学习新课标以后,老师们都更新了教学理念,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要能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必须把课堂交给学生,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充分地培养和发挥学生内在的巨大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诱导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来解答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启发和指导。不仅如此,老师们更注重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如语文教研组不仅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都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还要求所有的自我阅读课程内容都由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 ”组织全班学生学习,并由“小老师 ”当堂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解决课文中的一些感到疑惑的问题,只有在学生自己无法解决某些困惑问题时才能由任课老师进行指点和帮助;数学教研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更要结合生活中的数学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得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文科教研组(含史地政三科)则要求课堂上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和标新立异,同时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等。为了动员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现自我,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老师们都采取各种办法给学生提供机会,如语文组开展各种征文活动和演讲活动,外语组开展与外教老师的交流活动,文科综合组开展历史、地理手抄报活动、历史故事会竞赛活动、思品课辩论赛活动,艺体组开展书法、绘画作品展示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理科综合组开展科技小发明制作活动等等。由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都展现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优势并得到了奖励和表彰,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和激励,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都不再把自己当成是被动学习的人或教学活动中的局外人,而是意识到自己应当成为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上,他们都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积极投入到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去。大家都能在课堂中积极提出和思考问题,常常为了某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而大胆辩论,互联网也不再只是他们玩游戏或聊天的平台,而成了他们找寻有关学习资料的快捷而方便的工具。课堂外,他们则经常与同学或老师交谈学习的经验与方法,交流探究式学习的体会,并经常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强化教研管理——提升教科研质量和水平

1、夯实校本教研。

为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评价的落实,学校依靠教师的力量,开展了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一个结合”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两个发挥”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四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个人备课做到“五要五备”,即要研究教学目标,注意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要研究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师生对话;要研究重点难点突破,做到胸中有数;要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2、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了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校从202_年秋季开始,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在202_年至202_年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连续开展了三届新课程优质课竞赛,竞赛规模逐年扩大,从七年级开始,然后扩展到八年级,最后扩展到全校所有三个年级的所有学科。以后每年都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教学竞赛或教学展示课活动,每次都有十五六位老师参加并获奖。202_年,我校举办了全区教学开放日活动,所有学科课程都向全区教师开放,202_年,我校四次接待来自湘潭市区、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区等地的教师来我校观摩新课程改革,202_年12月15日和202_年6月6日我校又先后面向全区开展了一次教学展示日活动,两次共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生物、化学、思品、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美术十一个学科46位教师向前来参加展示活动的区教育局领导和兄弟学校领导与教师162人及家长120多人展示了我校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风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共收集到了180多份建议书和意见书。

四、师生共同成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自202_年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以来,我校广大师生由于都明确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各自发挥了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人翁的作用,我校教师与学生都在互相促进中得到了新的成长,教学质量也得到连年不断的提高。

首先是我校教师教学经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技巧和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实施新课标,我校教师越来越注重与外界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也有了深刻的教学体会,并努力利用各种平台展现自己。从202_年到202_年,我校共有教师30人次在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202_年12月刘弦老师参加湖南省第三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竞赛获得省一等奖,202_年11月杨赞老师湖南省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比赛获得省一等奖,刘弦老师参加湖南省初中化学课题研究优质课竞赛获得省三等奖,202_年12月贺红辉老师参加湖南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获得省二等奖,202_年3月张裕玲老师参加全国第三届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获得教师组优胜奖,202_年言艳君老师参加湖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省一等奖,202_年10月杨敏老师参加湘潭市初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获得市一等奖。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后也不断有教学经验论文或心得体会总结在省、市、区教学论论竞赛中获奖,202_年至202_年,我校共有135人次的199篇论文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与区级奖励,有罗书玲、谭立辉、李哲红等老师的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湘潭市教育局主编的《教育与科研》杂志上发表。

其次是我校学生也越来也重视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并在这些竞赛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202_年至202_年,我校共有学生 620人次参加国家教育部、国家关工委及省、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给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有550人次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与区级奖励或表彰,其中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或表彰的有22人次,市级奖励或表彰的有145人次。

随着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学生角色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成绩也得到不断的提高。202_年至202_年,在历次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和肄业年级期末测试中,我校的考试成绩一直都在岳塘区名列前茅,在湘潭市同类中学中均处于先进行列,多次获得湘潭市初中毕业会考质量综合评价一、二等奖和岳塘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二等奖。

走进新课改,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区的新课改实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襄城高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我校从202_年8月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困惑。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班子从学校未来发展着想,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将是学校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将是学校走出应试教育的必经之路。如果新课程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将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学校把实施好新课程作为学校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来看待。因此,学校领导对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张绍康副校长和教务、教研、年级部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对高中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二、加强教师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学校把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的方法,学校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由省市组织的集中培训。202_年担任新课程教学的高一全体老师都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种新课程培训;

二是校本培训。我校组织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各科教研室主任,结合我校实际,对各个学科组、备课组进行校本培训,提高对新课程的思想认识,并积极组织骨干教师上好观摩课、公开课。

三是外出学习考察,学校派出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外出学习,先后到济南、郑州、开封等地参加新课程培训,学习课改区经验。并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兖州蹲点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我校教师新课程的教学水平取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按照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

202_年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根据《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按规定开设课程。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 1

育、美术、音乐、信息等科目,学校为了保证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施,基本上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加强教研、积极推进“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校借鉴课改区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推进“学-导-练”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任课教师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认真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六字教学原则,把每节课分为“学导练”三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避免“满堂灌”情况的出现,切实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学中,各学科组、备课组加强教研,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研究一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要求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自主确定教案,组内统一制定学案,确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能力。

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军训: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公益劳动:主要是开展校园卫生、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和学校重大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校外公益活动:主要是指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主要利用寒暑假由学生开展了“改革开发30年社会调查活动”,对自己的家乡和社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调研,并写出了调查报告。

六、问题和困惑。

我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虽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不少问题,存在不少的困惑。归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困难和困惑。

1、关于教材

我校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人教版的教材,教材编排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学科之间的衔接问题,另外也还存在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部分学科教材序列编排不合理,影响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语文学科采用的是语文版的教材,存在资料匮乏的问题。

2、关于教师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各级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的培训中,针对教师教学实际的培训不够,许多教学行为仍处于摸索阶段。

3、关于考试

受高考制度和社会对学校评价的影响,很多老师的观念难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无法把握。

4、关于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和教学设施,实验课程开设需要经费太多,有些实验限于学校条件,难以进行。

选修课程限于师资和学校硬件设施及高考模式的影响,无法满足学生要求。

5、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等非高考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学校很难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社会环境中的诚信度问题,实践活动有些流于形式。

6、关于学分认定

学生成长档案、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繁杂,容易形式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02_年11月10日

第四篇:新课程汇报材料

城口中学关于新课程

实验前期准备及启动实验进展情况的汇报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府行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从202_年秋季开始,在我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我校根据市上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部署,立即行动,全面动员安排,积极而又务实的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城口中学建立于1942年,有68年的建校历史,校园占地78亩。目前,学校有5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42个教学班,学生3588人,教职工227人。高中学生2686人,新课改实验年级16个教学班、学生1180人。

近两年学校正在致力于扩大规模,202_年毕业535人,招收新生740人,202_年毕业527人,招收新生940人,202_年毕业530人,招收新生1180人。规模正在扩大,但优生增加并不多,主要增加的学生人数是中差生。整体生源基础较差,尖子生外流严重。

近三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呈良性发展,202_年535人参考,重本45人,本科230人,总上线人数485人。202_年参考575人,重本44人,本科247人,总上线541人。202_年参考506

人,重本32人,本科223人,总上线477人。

二、召开新课程实验相关会议 1、202_年12月召开了新课程启动会议,会议由教委组织,教委教育科、进修校、城口中学的相关人员参加。会上讨论了县上的新课程实施方案及相关议题,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2、202_年3月成立了城口中学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城口中学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讨论稿。3、202_年4月城口中学召开了《新课程实施方案》研讨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新课改实施方案,对课程设置、学分认证、实验保障等作了研讨。4、202_年7月城口中学召开了新课程实施准备会。会上安排了暑假的教师培训、新教材的征订、学校的实施方案的准备等工作。

三、出台新课程的相关方案

1、县上层面的《城口县新课程实施方案》

2、学校层面的《城口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整个方案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纲;第二部分为课程实施整体方案;第三部分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第四部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第五部分是课程评价;第六部分为教师学生的发展;第七部分是保障措施;第八部分为附则。它是我校202_—202_年新课程实验的纲领性文件。

3、学校层面的《新课改课程设置方案》

4、学校层面的《学分认定方案》

5、学校层面的《教师培训方案》

6、学校层面的《学生评价方案》

四、参加新课程相关的培训

1、校长层面的培训

(1)綦江培训:由进修校、城口中学的相关领导参加了市教委、市教科院在綦江召开的新课程培训会。

(2)重庆市一中培训。这次培训是全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培训会。会上聆听了长春和广州两市的专家对新课程实施的解读与探讨。

2、教师层面的培训

(1)校本培训:7月1-10日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先集中安排了学习,提出了要求,然后分别进行了一周的新课标学习。通过学习,实验年级的教师初步对新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参加网上的“国培计划”。

本次“国培计划”我校有50人参加培训;从组织管理上我校实行层级管理,由校长亲自负责,由副校长、年级分管行政担任培训班的班主任,其余辅导教师、网络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都有具体明确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每天校领导都会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培训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培训期间,班主任、辅导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各司其职。无论是现场巡视还是网上查看,各位学员能够恪尽职守。线下交流、线上讨论、发表文章、文章推优以及完成作业情况表现突出。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习、理解、认同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并能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

(3)参加网上培训:要求教师上网培训,学习其他先行省份的经验。

(4)分科到重庆培训:

由于7.17洪灾,造成我校大部分学员无法参加重庆市的相关培训,只有物理、体育、英语等学科参加了培训,其余均无人员参培。

(5)省外的教研员培训,我校派教师参加。语文:石魏;数学:瞿继学;英语:贺伦刚;物理:黄利东;地理:屈长江;历史:周兰英;化学:付光明;政治:刘小燕。

教师通过培训,了解了新课程实验的目的、意义,学习了新课程的相关的知识体系,转变了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师虽然还有较多的不适应,但信心是足的、行动是快的。

五、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课程改革实验的良好氛围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宣传课改意义、课改方案、争取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教师大会、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方式积极向教师宣传、培训,使全体教师增强课改的自觉意识,深入领会课改的理念以及课改对学生发展,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学习做标语6副,在教职工大会上讲关于课程实验的内容4次。全校教职工对新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六、新课程实验

1、课程安排

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实施课程。我校高一开设了语文必修1和必修

2、数学必修1和必修

4、英语必修1和必修

2、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在课时安排上,我们接纳了长春专家的建议,语文、数学、外语安排5课时,物理、化学安排3课时,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与心理健康安排1课时,研究性学习在教师指导下集中开题结题,利用课余时间研究。社会实践军训安排一周,一般在开学第一周进行;社区服务安排10个工作日,在暑假进行。生物从高二年级起开设,通用技术在高二下期或高二开设。高一年级主要开展行政班教学。

2、备课要求

备课组是年级内各科教学的实施主体,肩负着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要求各科根据学科实际,求新务实,落实好课程改革工作,保证高中新课标的有效实施。开学第一周,学校就要

求各备课组进行了集中统一备课。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按“三维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课堂落实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

3、课堂改变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教学行为,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按县教育局出台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执行。因校制宜地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办法执行。

4、评价

探索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等作为评价的重点,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评价方案。按市教育局出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方案》执行。

七、后期工作

1、建立并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成立选课指导机构,引导家长正确对待课程的选择性,切实帮助学生学会选择。按市教育局出台学生选课指导意见执行。

2、完善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制定学校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要坚持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按市教育局出台学分认定管理指导意见执行。

3、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的新型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和机制,制定教学班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4、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八、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

1、资源条件不足:师资、场地、设备、资金都相对不足。

2、教研意识、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更新需要有一个过程。

3、学生选课、学分认定、走班的管理问题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4、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5、实验器材老化,不适应新课程实验的要求。

6、由于网络不好、天气原因,部分教师培训不到位。

7、新课程的高考怎样考的问题,是目前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8、通用技术教师和器材缺乏,开展实验缺乏必备条件。

9、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质量不高,缺乏专家指导,缺乏

人力物力。

10、新课程实验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总之,在实行新课改的第一个学期要抓住两个核心,即课改实验的规范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周密安排,扎实工作,稳步推进,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

九、努力的方向

新课程实验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我校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事关长远,事关全局,任重道远。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全力推进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当然,新果程实验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离要求还有很远的差距。希望市领导和专家多指导、多批评、多帮助。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高中课改这个新机遇中得到新的发展。

202_年10月12日

第五篇:高一化学新课程学习汇报材料

高一化学新课程学习汇报材料

重庆市双桥中学

化学教研组

202_年3月31日,我校化学教师雷雨见、张金花、王兵前往大足区大足中学参加了大足区教研室举办的高一化学新课程学习。我们三位教师在大足中学整整学习了一天,在这一天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将我们的学习过程及感受汇报如下:

1、当天上午我们首先听了大足中学化学教师范老师的一节习题课,这节习题课主要的知识点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的章末复习题,在这节习题课上范老师完全按照新课程的标准组织教学,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流程大致是这样的:(1)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大家都觉得比较难的题,在讨论过程中范老师进行了巡视并与部分学生共同讨论。(2)学生代表汇报比较难的题目,教师把这些题目写在黑板上。(3)上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情况,把不同的题目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并安排各小组组长组织好本组学生进行讨论。(4)各小组针对自己讨论的题目分别派代表上黑板进行讲解,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有时进行了技巧性的点拨。

2、听完范老师的示范课后,紧接着我们听了教研室杨才锡老师的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教材分析,杨老师主要为我们分析了课标要求、教材浏览、教材比较、必修1教材浅析、必修2教材浅析。在分析中杨老师特别强调老师们在高一教学过程中应该跟着教材和课标走,不要补充过多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以免造成学生感觉化学学习很难,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3、当天下午举行了一个交流会,在会上杨才锡老师首先传达了关于重庆市举行的新课程化学竞赛的通知,在通知中杨老师强调各位化学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参赛,这样一方面有利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这些学生为我们大足区争光。然后杨老师组织听课教师对上午范老师的习题课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各位教师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杨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杨老师强调我们教师不光要教好书,而且要注重科研。

4、交流会完后我们听了大足中学高一的一位化学教师的展示课,该课主要讲解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上课教师根据自己编制的导学案组织学生教学,大致流程是这样的:(1)教师发给学生导学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2)教师以生活中的一个有关原电池的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师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实验完后派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4)教师以问题的形式针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讲解。(5)教师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和练习。通过这次对新课程改的学习,我们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

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让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双桥中学化学教研组

202_年4月6日

新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