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小语研究生教师团队有感
参加小语研究生教师团队有感
参加小语研究生教师团队有感
笃一定
今天参加了本学期团队的最后一次活动。加上开学初的启动仪式,本学期一共5次活动,次次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参加团队的活动改变了我对小语的认知。
一、班主任袁老师的要求
第一次活动那天,到了约定的时间后,袁老师就关了门清点迟到人数和请假人数。她说不可能等人到齐后我们才开始活动,这对准时到的人不公平。此举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后来她再也没”关门清点人数”,但是我却由此不敢迟到一点点~
今天最后次活动,小组长在陈述后
说了句”虽然袁老师有点严,但是我们很感激袁老师的严格要求……”袁老师接话道,她并不是有意刁难我们,是她从小学到现在周围人对她都是严格要求,她也因要求严格而受益。她说甚至小时候妈妈教她扣子时都会让她思考是从下面开始扣快一些还是从上面开始扣更有效率一点。此话一出,我暗自吃了一惊,原来袁老师的超高效率源自于她从小培养坚持至今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从来没人这样严格要求我,我似乎对自己也没有太严的要求,难怪我做事拖拖沓沓~而我那些同窗却不。
二、同窗的实力
我经常会收到别人说我很用心之类的评价,所以我也自以为自己是个很用心的人。但是接触了小语研究生团队里的各位同窗们,才深知自己差得很远,他们何止是用心,他们是又努力又用心,还很聪明。最近不是流行一句话,最怕聪明人下笨功夫,而团队这群人就是这类可怕的人~
每次活动结束后,袁老师总会下达相关任务。就我而言,我只能说我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任务。但是,认真不一定代表高质量地产出,认真的程度和认真的方向都决定了你所出品作业质量。第一次写观课感受时,为了把握得准一点,我根据笔记还原了课堂部分实录。做这个不容易,琐碎的话我不是每句都记下来了,有的问与答 老师的引导我也没记全。总之最后我还是东拼西凑地搞了一篇不完整的实录。在我以为自己很用心,很认真的时候,自以为可能自己是唯一一个为了写听课感受做课堂实录的人。但在后面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几乎人人都做了课堂实录,观课感受写得比我还具体。那感受,真是又惭愧又高兴,惭愧的是自己高估了自己,高兴的是原来我是跟这样一群有追求的人在一起学习。还有次,有位同窗也震惊了我,因为比赛,她即将上一堂录像课,她很焦虑,说自己才试教了两遍~~殊不知,跟她一道的很多人因为时间太紧张
一次也没试教。我就更惭愧了,上次上区级的展示课,我居然也就试教了两次~~
另外,这些同窗的综合素质都不简单,尤其是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上我都自愧不如。我这人初次看人一般都是先把别人看扁了,再慢慢发现人家的优点,而结识的这帮同窗却怎么也不能让我先看扁起来,佩服他们都来不及呢!不过,我也不会为此难为情,我定位很清楚,我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当参加这个团队与我而言就是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之路吧,现在正处于扫盲式的学习阶段而已,我会后来者居上的~
三、我的蜕变
说蜕变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在这之前的自己可以说从没真正走进小语世界的大门,常常感觉自己是个门外汉。团队的5次活动,让我改变对小语教师的看法,改变了对小语教材的看法,改变了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耻于跟别人说自己是小语教师,因为我接触到的学生是低幼的,我接触到的课文是简单易懂的,我拿到的工资也是不高的……似乎我处在一个很低端的水平线上。这样的认识,导致我每次看到课本时,完全没有备课的热情,只有机械地只图完成任务式地去执行。要不是自己一颗责任心和父母教育的良心来约束我好好工作,不能怠慢工作,不能误人子弟,恐怕我已经可以被清出教师队伍了。
当然,我也很庆幸遇到现在的带教师傅很热心地帮助我,听她的课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学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上的改变,再结合实践的改善,两者一起发力,铸就了最后一个月里的小王老师。这个小王老师再看课本时已经感到了教材大不简单,懂得了如何从这些简单的文章中找到教学重难点,备课更加认真了,也更有动力了~
室友说每次看我参加团队活动回来都很兴奋,看起来很有活力的样子。
是的,她观察得很仔细,我享受着看高手过招的感觉,自豪着自己跟优秀的人相处,为什么不快乐呢?
第二篇:参加小语研究生教师团队有感
参加小语研究生教师团队有感
笃一定
今天参加了本学期团队的最后一次活动。加上开学初的启动仪式,本学期一共5次活动,次次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参加团队的活动改变了我对小语的认知。
一、班主任袁老师的要求
第一次活动那天,到了约定的时间后,袁老师就关了门清点迟到人数和请假人数。她说不可能等人到齐后我们才开始活动,这对准时到的人不公平。此举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后来她再也没“关门清点人数”,但是我却由此不敢迟到一点点~
今天最后次活动,小组长在陈述后说了句“虽然袁老师有点严,但是我们很感激袁老师的严格要求……”袁老师接话道,她并不是有意刁难我们,是她从小学到现在周围人对她都是严格要求,她也因要求严格而受益。她说甚至小时候妈妈教她扣子时都会让她思考是从下面开始扣快一些还是从上面开始扣更有效率一点。此话一出,我暗自吃了一惊,原来袁老师的超高效率源自于她从小培养坚持至今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从来没人这样严格要求我,我似乎对自己也没有太严的要求,难怪我做事拖拖沓沓~而我那些同窗却不。
二、同窗的实力
我经常会收到别人说我很用心之类的评价,所以我也自以为自己是个很用心的人。但是接触了小语研究生团队里的各位同窗们,才深知自己差得很远,他们何止是用心,他们是又努力又用心,还很聪明。最近不是流行一句话,最怕聪明人下笨功夫,而团队这群人就是这类可怕的人~
每次活动结束后,袁老师总会下达相关任务。就我而言,我只能说我是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任务。但是,认真不一定代表高质量地产出,认真的程度和认真的方向都决定了你所出品作业质量。第一次写观课感受时,为了把握得准一点,我根据笔记还原了课堂部分实录。做这个不容易,琐碎的话我不是每句都记下来了,有的问与答 老师的引导我也没记全。总之最后我还是东拼西凑地搞了一篇不完整的实录。在我以为自己很用心,很认真的时候,自以为可能自己是唯一一个为了写听课感受做课堂实录的人。但在后面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几乎人人都做了课堂实录,观课感受写得比我还具体。那感受,真是又惭愧又高兴,惭愧的是自己高估了自己,高兴的是原来我是跟这样一群有追求的人在一起学习。还有次,有位同窗也震惊了我,因为比赛,她即将上一堂录像课,她很焦虑,说自己才试教了两遍~~殊不知,跟她一道的很多人因为时间太紧张一次也没试教。我就更惭愧了,上次上区级的展示课,我居然也就试教了两次~~
另外,这些同窗的综合素质都不简单,尤其是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上我都自愧不如。我这人初次看人一般都是先把别人看扁了,再慢慢发现人家的优点,而结识的这帮同窗却怎么也不能让我先看扁起来,佩服他们都来不及呢!不过,我也不会为此难为情,我定位很清楚,我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当参加这个团队与我而言就是一个后进生的成长之路吧,现在正处于扫盲式的学习阶段而已,我会后来者居上的~
三、我的蜕变
说蜕变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在这之前的自己可以说从没真正走进小语世界的大门,常常感觉自己是个门外汉。团队的5次活动,让我改变对小语教师的看法,改变了对小语教材的看法,改变了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耻于跟别人说自己是小语教师,因为我接触到的学生是低幼的,我接触到的课文是简单易懂的,我拿到的工资也是不高的……似乎我处在一个很低端的水平线上。这样的认识,导致我每次看到课本时,完全没有备课的热情,只有机械地只图完成任务式地去执行。要不是自己一颗责任心和父母教育的良心来约束我好好工作,不能怠慢工作,不能误人子弟,恐怕我已经可以被清出教师队伍了。
当然,我也很庆幸遇到现在的带教师傅很热心地帮助我,听她的课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学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思想上的改变,再结合实践的改善,两者一起发力,铸就了最后一个月里的小王老师。这个小王老师再看课本时已经感到了教材大不简单,懂得了如何从这些简单的文章中找到教学重难点,备课更加认真了,也更有动力了~
室友说每次看我参加团队活动回来都很兴奋,看起来很有活力的样子。是的,她观察得很仔细,我享受着看高手过招的感觉,自豪着自己跟优秀的人相处,为什么不快乐呢?
第三篇:参加省小语高端班培训有感
简约语文散发真实的魅力
四月的杭州,满目苍翠,清新怡人。在绿城育华小学,这里正进行着“小学语文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课堂教学展示”会。在这里,省高端班的学员们饱览了名师大腕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领略大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真实课堂,我们感受到了简约小语课堂无穷的魅力,更迫不及待的能立刻学以致用。
两堂简约的课堂,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回归真实的课堂也让我们回味无穷。
“横看成岭侧成峰”——情趣阅读
虞大明老师的《麦哨》一课,课堂上充盈着阵阵的欢笑,孩子们学得开心,学得快乐!这份快乐,源于教师的幽默与简约。曾在虞大明老师的“名师慧语”中,我读到这样的一段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多管齐下,有效激励,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滋味,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在虞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他那充满童趣的鼓励:自己给自己打上“五角星”,奖励“棒棒糖”。这样的激励既有精神的,更有物质的,于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看到了孩子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听到了孩子们一声声快乐的话语。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仿佛也随着课堂上那欢快的麦哨声,走进了乡村,感受着乡村孩子的快乐。
在这节洋溢着欢声笑语的课堂上,孩子们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收获着。他们收获着语文学习与表达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标划、批注,学会了抓重点段品味,感受选材的独特。学生还能循法而学,在链接阅读《可爱的草塘》时,学生运用 “圈画关键字”概括了事件,并再次感受着选材的独特。这样的教学,也体现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桥梁的作用。
品味着虞大明老师的《麦哨》,我深切地感受到略读课文的教学,为师者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适时“隐退”,用更简约又不失精妙的设计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
张祖庆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一堂原生态的课——《奇特的房子》,张老师从“观察房子引入——学生交流想造出什么房子——画画自己的房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创意”这一环节看似没有多么精细、完美的设计,但是正是这样一堂原生态的作文课,让我们切实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上好一堂作文课。名师们不但用心上好作文课,还用心策划作文活动,使作文活动序列化。张祖庆老师最有趣的就是五上的《书信写作计划》,张老师为学生联系到一所农村小学,手拉手鼓励学生互相通信,并不断利用各种方法维护学生兴趣。半年过去了,最多的同学写了30多封信。这时张老师觉得时机成熟就举行一次联欢活动,孩子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然后共同种下蔬菜。两个月过去,联谊校的孩子们寄来了蔬菜„„学生们的联系更紧密了,写作的热情更足了。
这堂课直观的告诉我们,不一定照搬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最好能依托自己的经验,并面对你们的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某一种体系作为基本框架,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写作计划。这里的“自己的经验”只有靠自己不断总结才能得出,“从实际出发”一是学生实际,二是环境的实际,三是教学的实际,要做好“从实际出发”就必须研究学生、环境、教学需要,我想,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张老师所做的就是最真实的生活感悟和写照,所以,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简约而不简单,这就是大师级人物的课。
如果说听一次好课如饮醍醐,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给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其实每一次听课都或多或少地引发自己对与教学上的思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抓住学习的机会。才能给自己的教学注入一汪清泉。
第四篇:参加《卓越团队建设》培训有感
参加《卓越团队建设》培训有感
宋祯
4月21日-22日,古交农商银行聘请惜才培训中心,为全行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卓越团队建设》培训。此次培训,全程以“游戏+案例+分享”的模式进行,培训现场,每位队员们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
我有幸作为培训中的一员,每一个游戏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触和思考。可以说,这次培训是放松的也是紧张的。放松,是因为自始至终,都在做一个又一个的游戏;紧张,是因为从头到尾,手、眼、耳、脑、心都被充分调动,不断的行动、观察、聆听、思考、感悟。每一场游戏下来,都带给我不一样的认知。“大富翁”让我进一步认识了合作共赢的道理,“双排序”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拼图”让我加深了对表达和倾听的理解,“七巧板”让我深深的认识到什么是职业化思维,团队合作、分工、沟通、角色定位等等贯穿在游戏的每个环节。
也许,我们会认为这仅仅是游戏,但认真思考后,会认识到游戏和现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做对正确的事,且又好又快,就会获胜,这是游戏的规定,也是我们大多数工作的要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第一步是要明白正确的任务是什么?领导交代的任务,你真的明白吗?就像“七巧板”中,任务卡的说明书,我们没有认真读,所以很忙乱但距离既定目标很远。
工作中也一样,年初上级部门下达了考核方案,我们没有去逐条对照研究,也没有去反馈确认,而是以惯性思维理解部门应该做哪些工作,结果一季度考核时分数不高。
接下来,制定方案、分工明确是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比如“看图排序”,一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如果没有小组成员行动前的认真思考,没有“一人三张,记图形”的分工,我们是不可能以36秒的时间排完30张图片排序的。我想这点,大多数人在工作中体验更为明显,部门内部人员、部门与部门之间,人浮于事或是推诿扯皮或是疲于奔波,都是源于方案的不合理、分工的不明确。
接下来是执行,常说百分之七十的创意+百分之三十的执行力,不如百分之三十的创意+百分之七十的执行力,说的就是执行力的重要性。怎么提升执行力,就是做好自己的定位,全力以赴去执行。《把信送给加西亚》讲的就是执行力的故事,培训中的这个游戏也是这样,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每个人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把从上一位队员那接收到的信息,准确的传给下一位队友,最后一轮,我们传递的信息仅仅是“0”这个数字,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偏差,我作为最后一个接受信息者,首先是明显感觉到传递速度较前三轮慢了许多,因为有的队员在接收到信息时,认为上一位队友传给的信息是错误的而犹豫不决,延缓了速度;其次是将“0”传递成了“6”,因为有的队员接收到信息后,觉得很简单,放松了思考确认。事实上,这样的错误,我也犯过,在一次大会前,领导交代我要把一份资料摆好,我认为我前一天已经摆好了,()而没有去再次确认,导致错误的形成。还有,比如说总行下达的存款任务命令,有人不理解,纠结任务为什么这么重,去找领导要求降低任务目标,而不是全力以赴的完成任务。西点军校因培养大将而出名,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它那句“No excuse”的箴言!
从目标到方案到执行再到最后的反馈,这就是一个团队的运作过程,这个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很重要,但重要的不是个人才能,而是每位个体能以团队利益为重,齐心协力,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则、有分工、有沟通和准确定位后,全力以赴的执行力。培训中,我们小组最终取得第一的好成绩,这不是偶然,因为我们小组的每个人都在积极围绕目标集思广益,而又分工明确,我们服从领导听指挥,而又认真聆听每位队员的表述,我们认识到与其抱怨失误,不如积极纠正错误,我们用行动实践了团队成功的要素,找到失败的因素。
两天的培训结束了,虽然又一个周末泡汤了,但我想我不虚此行;虽然培训中学到的东西,也许仅仅在工作中能用到1%,但也许就是这一点,会让你做的更好一点,会让你比别人强一点!
第五篇:观课有感——参加小语作文教学研讨课
观课有感——参加小语作文教学研讨课
合肥市义城中心小学 汪静
本学期,在曙小举行了包河区小语二片作文教学研讨课,我有幸参加。因为近几年,在包河区举行的片级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的确很少,这也是我听过为数不多的作文教学课,我倍加关注。听了叶秋茹和吕虎明两位老师的作文教学课,我真的受益匪浅。
两位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展现了作文教学的特点,抓住细节,有的放矢的进行作文教学的指导。叶老师在指导学生(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时,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不时表扬学生:“这样,画面和声音都有了„„”从而,让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语境有着不同的声音,声音和画面完美的融为一体,才能做到有声有色。而吕虎明老师的作文教学同样也注重了细节上的指导,特别是在学生遣词造句方面下了很大的努力。做游戏中,同学们在观察了台上“立壁角”的被罚同学表现后,一位同学说:“他害怕得不知手放哪儿才好,最后,只得插入口袋里。”吕老师很耐心地指导学生再观察,“你发现他的手放在什么地方了吗?”教师演示,学生恍然大悟:“应该说‘掐入’口袋上!”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吕老师时刻要求同学们观察要仔细,用词要准确。
在作文教学中,两位老师都注重了学生写作的创新,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叶老师为了不让学生写作千篇一律,在指导学生观看“炒菜”录像后,随机出示了“呼呼、轰隆、哗啦啦”等象声词,以及几个场景“课间活动、恶作剧、洗衣服、玩玩具„„”。老师引导学生说:“你觉得,在这个场景中,会出现什么声音呢?”从而,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说的场景各不相同,创新能力得到了体现。唯独遗憾的是,让学生准备的时间少了,想象的空间还没有被完全打开。而吕虎明老师在作文指导中,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他从细节入手,通过《陷阱》这个游戏,贯穿了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仔细观察、老师采访等手段,深刻地抓住了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等,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和精彩。学生说得个个妙语连珠,个个说得细致入微。学生们沉浸在快乐的游戏之中,沉浸在写作的乐趣之中。但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指导,学生在写《陷阱》这篇作文时,应该是得心应手。倘若将这篇习作教学的内容再放大一点,如写其他的事、游戏等,该怎样做呢?虽然,吕老师在最后也点到了写游戏时,注意写好游戏前、游戏时、游戏结束这个过程,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陷阱”作为此次作文的题目,这不局限了学生。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做到两者的统一,既能让学生写出的作文有血有肉,又不缺乏作文内容的创新。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不断实践追求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