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申请认定初中以上教师资格心理学考试提纲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11-916739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9 17:25: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申请认定初中以上教师资格心理学考试提纲

申请认定初中以上教师资格心理学考试提纲

心理学辅导提纲

(用于教师资格证考试)

说明

一、试题覆盖面

100%的章,80%的节

二、题型及分数分布 1.单项选择题25*1--25 2.多项选择题 5*2--10 3.填空 15*1--15 4.判断10*1--10 5.简述 5*4--20 6.论述 1*10--10 7.案例分析10*1--10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

一、心理学的概念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第二节 心理学的意义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 第一节 科学的心理观

一、唯心主义心理观

二、唯物主义心理观

三、科学的心理观

第二节 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 6

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四、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第三节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第三章 注 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功能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和规律

一、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集中性

三、注意的稳定性

四、注意的分配

五、注意的转移

第四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及培养

二、青少年学生注意的特点

三、学生良好注意品质和注意力的培养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知觉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二、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第二节 感觉的基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第三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感知特点和教学

/ 6

三、初中生感知的特点

四、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力的组织和培养

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系统

三、记忆的种类

四、记忆的形式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

一、识记

二、保持

三、再认和重现

第三节 遗忘

一、什么是遗忘

二、遗忘的原因

三、遗忘的规律

四、避免遗忘的措施

第四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特征环境学

三、初中学生记忆的特点

四、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措施

第六章 思维和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与语言

三、思维与实践

四、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和品质

一、思维的过程

二、思维的品质

第三节 想象

一、想象的概述

二、想象的种类

第七章 情 感 第一节 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三、情感与认识

五、情感的外部表现和生理变化

/ 6

六、情感的功能

第二节 情感的分类

一、按情绪状态分类

二、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

第三节 情感的应用和调控

一、情感与教学活动

二、情感与健康

三、情感的调控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及培养

二、中学生情感的特点

三、情感的培养

第八章 意 志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第二节 意志行动的心理分析

一、采取决定阶段

二、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特点及培养

二、中学生意志的特点

三、意志的培养

第九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三、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需要、动机和兴趣

一、需要

二、动机

三、兴趣

第十章 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节 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三、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性 格

一、什么是性格

/ 6

二、性格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气 质

一、什么是气质

二、气质的类型

第十一章 学习心理(上)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一、广义学习和狭义学习

二、学习理论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

一、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二、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第三节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述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十二章 学习心理(下)

第一节 概念学习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学习与教学

第二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三节 学习的迁移

一、什么是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第十四章 品德心理 第一节 品德概述

一、道德和品德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 品德形成过程分析

一、品德的改变过程

二、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第十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及指导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概述

一、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指导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第二节 学生心理障碍

一、什么是心理障碍

二、中学生的一般心理障碍

第三节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

/ 6

一、中学生的心理保健

第四节 心理档案

/ 6

第二篇:教师资格认定《心理学》培训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心理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测验法 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3、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4、口语报告法:也称“大声想”,即经过一定训练后,让被试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大声说出头脑内进行的活动,事后由心理学家对之进行分析。(第二章)

1、意识 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3、催眠 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4、催眠诱导 是指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5、生物节律 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6、随间后注意 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第三章)

1、知觉 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2、差别感受性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 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3、社会知觉 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感觉适应 同一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6、最小可觉差

7、社会刻板印象 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第四章)

1、记记 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2、图式 是过去知识经验的有组织的较大单元的“整体团块”,是表征过去知识经验的心理结构。

3、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4、陈述性记忆 是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5、前摄干扰 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 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6、过度学习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之后的重复学习。

7、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8、情景记忆 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9、语义记忆 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第五章)

1、发散思维 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2、想像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

3、创造性思维 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4、推理 是指从一级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5、问题解决 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及心理操作,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

6、逆向工作法 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7、抽象逻辑思维 是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第六章)

1、能力 是指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2、晶体智力 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3、信度 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4、效度 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5、心理年龄 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

6、心理测验 是指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7、智力测验 是有关人的普通心智功能的各种测验的总称。

8、离差智商 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面得出的相对分数.(第七章)

1、动机 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内在动机 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 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3、成就动机 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售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4、情绪情感 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5、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6、理智感 是在认识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第八章)

1、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性格 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4、认识方式 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识风格.5、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他们在对信息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6、人格动力系统 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第九章)

1、人际沟通 广义的沟通指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大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2、群体规范主要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3、从众 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服从 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4、去个体化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动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5、群体极化 是指群体成员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第十章)

1、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2、挫折 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和的不愉快情绪反应.3、心理防御机制 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4、投射 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5、文饰 一种常见心理防御机制。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6、升华 指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第十一章)

1、纵向研究 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2、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3、横断研究法 是指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纵向研究法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二、简答题

(第一章)

1、简析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

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实验室实验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可以获得较精准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由于实验者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于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试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2、简述测验法在心理学中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何注意事项?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使用测验法,通过被试在测试工具上的行为表现,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如用智力量表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用人格量表了解人各不同的心理特征。第二,用来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如考察智力与学习成绩是否相关,性格内向是否影响社会交往。第三,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测验法中所用的心理量表,或称心理测验,其测验的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编制程序有严格的科学规定和参数指标。除编制过程外,在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解释过程中,也都有统一的标准必须遵循。

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看其运用的是否科学的方法,并且是否达到了几个重要标准。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重要的标准包括:

客观性--对信息的选取是取决于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的个人偏好; 准确性--尽可能准确和精确的搜集信息;

可检验性--任何结论都是在多次的检验之后得出的,排除了所有的不一致性。

某个领域如果运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并且满足了上述科学的标准,就可以把它当做一门科学在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中,心理学家主要依赖科学的方法,并且严格地遵循科学的标准,所以说,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4、心理学为什么要研究行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之所以要研究行为,是因为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对于这种头脑内部的活动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度量。但是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另外,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 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只有把握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规律,人们才能够对行为加以解释、预测和调控。

5、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

一、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心理学除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这方面的应用很多,各位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意地加以体会和利用。

(第二章)

1、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提供了一种机制,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只有被注意到的内外刺激,才能被个体所觉察,进而产生意识。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下,人的注意集中在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比较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要求很少的注意,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在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睡眠状态,人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注意基本停止了活动。

2、简述引起和保持不随意注意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一般来说,刺激物本身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人自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过去经验等也起一定的作用。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受到人们期待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3、简述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一个主要特征:

(1)感觉麻痹:在催眠状态下,人的感觉麻痹,有的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2)感觉扭曲和幻觉: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视现象。

(3)解除抑制:一般情况下,那些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是受到抑制的,人们不可能让被试去作。但是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他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如当众脱衣等。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催眠者的暗示不仅指导着被试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是告诉被试他将不记得当时发生的一切,从而造成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缺失。

4、催眠的原理是什么?它与睡眠有什么区别?

答:现在心理学也已经接受催眠的存在,把它看作一种特殊的意识现象.但这种现象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并且指出,是被试对角色的期望和情境因素,引导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希尔加德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称之为“隐蔽观察者”.下是由于隐蔽观察者的存在,所以人在催眠状态下也不会完全接受暗示而失去自我.5、结合实际谈谈引起失眠的原因

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1.情境性失眠

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包括睡眠环境的改变,它是一种暂时性失眠。2.假性失眠

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致。3.失律性失眠

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如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出现睡眠困难等。4.药物性失眠

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它还包括长时间服用安眠药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导致的药物性失眠。

(第三章)

1、分析感受性与感觉阀限的关系?

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剌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简述深度知觉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深度知觉也称距离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德视网像解释为三维的世界,以认识事物的真面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线索引起的。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1)来在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视觉刺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大小、视野中的高度、线性透视、遮挡、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等。(2)来自视觉线索器官本身的深度线索。这方面的线索主要包括水晶体的曲度调节、视轴幅合、双眼视差等。

3、结合实际谈谈社会知觉是怎样形成的?

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回信息进行推理。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整合信息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过程:在社会情境中,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很多的,比如,他人的言行举止、表情、声调,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群体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群体气氛等。社会信息的搜集与选择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的物理强度,刺激的差异,刺激重复出现和运动特征,认知者的需要、兴趣、动机、认知风格,以及刺激的情境等。认知者搜集到许多信息后,还有对其加以选择。这一过程往往也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2)信息的整合过程:完成信息的搜集、选择之后,人们就将信息放在一起,对被知觉者进行判断和推测,以便形成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

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信息整合方式因其独特性,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等。

4、社会刻板印象对师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聚集在一起,所以,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人们也往往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赋予相同的一些特征,对不同职业、地区、性别、年龄、民族等群体的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当人们采用这些较为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和概括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要的信息。但它又往往造成社会知觉中的以偏概全和固着反应模式,使社会知觉出现偏差。

当然,社会刻板印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刻板印象的性质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5、结合实际谈谈知觉有哪些特征?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一)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1)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2)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3)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4)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5)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容易被知觉。(二)知觉的选择性

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三)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在剌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与颜色恒常性。

(第四章)

1、试述记忆的三个存储系统

答: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如果这些信息被注意,它们则进入短时记忆.正是在短时记忆中,个体把这些信息加以改组和利用并作出反应.为了分析存入短时记忆的信息,你会调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同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需要保存,也可以经过得复述存入长时记忆.2、简述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与记忆是有连带关系的两个心理过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1、学习不等同于记忆。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持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说,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与学习是有密切关系的。记忆是学习的表征,没有记忆则无法确定是否已学习;学习的效果也直接依赖于记忆,记忆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记忆过程保持在大脑中,并在适当的时候得以提取利用,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这才是成功的学习。离开记忆,学习就达不到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目的。反过来,首先,记忆的材料也主要来自于学习。其次,学习的程度也影响记忆的效果。过度学习的材料比低度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效果更好。最后,记忆的能力与技巧也是通过学习得到不断提高和丰富的。

3、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哪些条件?

答: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保持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得不到复述,信息即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会迅速消退.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对信息的短时保持及至长时储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复述分两种: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保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材料,它可以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使之处于活动状态.但这不一定能够将信息编入长时记忆永外保存.精细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一切信息都是通过短时记忆才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的.为了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精细的复述,也就是将当前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并对信息进行组织.4、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编码、保持、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一)编码

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一般说来,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先要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理剌激的心理表征。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使编码有不同的加工水平,或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之,如何对信息编码直接影响到记忆的储存和以后的提取,一般情况下,对信息采用多种方式编码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二)保持

保持也称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但信息的保存并不都是自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日后的应用,我们必须想办法努力将信息保存下来。已经储存的信息还可能受到破坏,出现遗忘。(三)提取

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在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有两种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第五章)

1、什么是问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心理学发现有一些情况经常阻碍人们对问题解决,主要表现有

(1)问题表征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所谓理解问题,用认知心理学术语来讲,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因此,总是想办法利用这些信息.了解了这个普遍倾向,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先注意考虑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3)功能固着性.另一个常见的解题障碍是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很多人在表征物体时总是按照物体的传统功能,不会变通,在问题解决时不能用新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情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心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2、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的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

(3)认识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这三个部分共同界定了的所谓的问题空间.可以认为,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以至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认识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识操作,它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识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能够自动化完成或只有单一操作的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过程.(3)认识性操作.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识性操作的.不具备认识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性操作来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这些认知性操作也称为算子,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利用算子使初始状态逐步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可以使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1)算法式(2)启发式(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逆向工作法.(第六章)

1、智力差异的表现有哪些?

答: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其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口质,它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成分,用单一的智商分数,是不足以表明智力的特点的.人们之间的智力差异水平多种多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上的差异.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一是稳定发展,这是大多数人的发展模式;有一些人表现出早熟,在很小的时候就崭露头角,但在成人以后智力平平,也有些人前期发展很慢,但大器晚成,后来居上,得到了高水平的发展.2、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应该包括以下要点: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弦的智力行为。这七种智力为:

(1)言语智力。渗透在所有言语能力之中,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能力与轮机思维能力,比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理。(3)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和绘画等。

(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写一首曲子等。(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

(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

(7)内省能力。对自身内部世界的状态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3、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

1966年,卡特尔在斯皮尔曼和塞斯顿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将人的智力解释为两种不同的形态,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这种智力几乎可以参与到一切活动中去,如知觉、记忆、理解、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由于这些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所以它们受教育文化的影响比较少。晶体智力是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大部分是从学校中学到的,如词汇和计算方面的能力,是个体经验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说,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任何一种智力活动都包含这两种智力,我们很难将它们分开。

4、简述心理测验的性质?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技术指标:

(1)信度.可分为再测信度、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2)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3)测验的标准化.5、学校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能力不同于知识、技能,但又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在学校中,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些优秀教师要求学生回答必须准确、严密、迅速,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有明显提高。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小组、绘画小组、体操小组等,丰富校内外生活内容,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校教育能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并且各种智力技能在不同儿童身上的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教育本身也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规律,且不可拔苗助长。应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6、简述智力测验、性向测验以及成就测验的区别与联系?

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和成就测验同属能力测验范畴,三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智力测验,一般注重的是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如言语能力、数学能力、记忆能力、空间知觉、推理能力等。通用的智力测验如比内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这些都可视为对个体的基本能力素质的考察。

性向测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用的学能测验,这一测验度量的是到大学后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潜在才能是指个体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即在给予一定的学习机会时可能达到的水平,而不是个体现在已经具有的能力。

成就测验或称成绩测验,主要考察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由于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教育工作中,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教育测验。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对之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影响成就测验上成绩的不仅是能力,而且包括习得的知识。(第七章)

1、成就动机的结构及特征?

(一)成就动机的结构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一般认为,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其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人则因害怕失败而回避困难的任务。(二)成就动机的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这种归因方式会使他们今后更努力地去改变自身不利于成功的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低成就动机水平的人则会把以往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而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等),这种归因会使他们安于现状,消极被动,过于自责,不思进取。

2、简述马斯洛将的动机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而成长动机则不然,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3、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人类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

(3)从反映特点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5、耶克斯—道德逊定律(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㈠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㈡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①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②在复杂困难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降低。

4、分析情绪情感的主要功能?

(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①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赠力的情绪回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回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

②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①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才做的速度与质量。如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②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额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如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功能。

(3)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情绪失调会使人生病,如引起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4)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如人们常通过表情来判断“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第八章)

1、人格的本质特征及其结构系统

本质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复杂性

5、功能性

二、人格的结构(一)知-情-意系统

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大方面,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是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却表现得千差万别,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二)心理状态系统

心理状态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这些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三)人格动力系统

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四)心理特征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在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出认知能力强,而社会活动家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强。在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在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五)自我调控系统

这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2、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联 系:

①气质与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结构的范畴。

②气质与性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区 别:

①从生理机制来看;气质具有先天性,而性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

②从稳定性与可塑性来看;气质更具有稳定性,而性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③从社会评价来看;气质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

3、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认知方式的主要类型如下:

1、冲动型与沉思型

2、系列型与同时型

3、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4、冲动型与沉思型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

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在学习上,这两种认知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沉思型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而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阅读、推理需要细心分辨,粗心大意的学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5、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如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不诚实等人格特征,放纵型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人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会使孩子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维活跃等。

(第九章)

1、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㈠相似性与互补性

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 或当交往双方的角色和需要不同时, 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行为与其角色互补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 ㈡个人品质(如学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等)

个人的内在品性、外表魅力等也会对人们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吸引发生影响。㈢接近性与熟悉性

交往时间方面的频率和交往空间上的距离,也会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但是,接近性因素随着时间上的推移,其作用会越来越小,尤其是当交往者双方的关系紧张时,空间距离越接近,彼此的反应会越消极。

2、引起从众和服从的原因

(1)行为参照。群体中的他人的行为或者观点,可以作为自己行为或意见的参照,特别是当个体处于自己对情境缺乏把握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参照他人的表现。(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如果一个群体是具有较高凝聚力的,或者成员之间是高度信任的,那么,这个群体就会保持较高的一致性。(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当个体的表现与众不同时,他就会面临强大的压力乃至于制裁,他会感到自己缺乏社会支持,处于孤立状态,所以,人们一般都会避免这样的情境。

影响服从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命令发出者。他的权威性,他对执行命令者是否关心、爱护,他是否监督命令执行的全过程等,都会影响到服从。〈2〉命令的执行者。他的道德水平、人格特征以及文化背景等也都会影响到他对命令的服从。(3)情境因素。例如是否有人支持自己的拒绝行为,周围人的榜样行为怎样,奖励结构的设置情况,自己拒绝或执行命令的行为反馈情况怎样等,也会影响到个体的服从行为。

3、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主要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二)群体的凝聚力

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作群体凝聚力,它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正性力量和负性力量。(三)群体中的角色

一个群体一旦形成,它的成员就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行为模式及角色地位。(四)群体的领导

当一个群体形成之后,成员的角色地位也就确定了,领导也必然会产生。

4、社会惰化的原因及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

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不被测量的,因为这时测量的结果是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因而他的被评价意识就必然减弱,使得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了。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在群体中的个体,也许会认为其他成员不会太努力,可能会偷懒,所以自己也就开始偷懒了,从而使自己的努力下降。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在一个群体作业的情况下,每一个成员都是整个群体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外来的影响,那么,当群体成员增多时,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就必然会被分散,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降低了。

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是:(1)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2)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3)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第十章)

1、压力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压力会造成怎样的身心反应?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的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剌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2.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3.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

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压力的身心反应

(一)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二)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例如,学生考试、运动员参赛,在适度压力下竞争容易出成绩。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

2、增进心理(个性)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答:(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种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3、心理防御机制的具体表现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否认

2、幻想

3、压抑

4、投射

5、反向

6、转移

7、退行

8、文饰

9、补偿

10、升华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积极意义上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其结果使适应能力日趋削弱,人格和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某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用过度的结结果。

因此,我们要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心理防御机制,适时适度地运用,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学会更有效地应对挫折。

4、人们遇到挫折后的反应有哪些?如何应对挫折?

答: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人们遇到挫折后的反应为(1)攻击行为(2)冷漠(3)幻想(4)心理防御机制.挫折的对策:(1)正确认识挫折

(2)改变不合理观念 ①此事不该发生 ②以偏概全 ③无限夸大后果(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重点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

5、焦虑的应对策略

答:焦虑是指一种预料到威胁性刺激而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下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不能变式行为去对付的时候所产生的情绪。

(1)认清焦虑状况.克服焦虑的第一步,要先认识焦虑症状,以及会带来什么影响.当身体,思维和心理出出以下症状时,就知道自己正处于焦虑状态中.(1)身体: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郁闷、食欲差、恶心、失眠、尿频、流汗等.(2)思维:记忆力减退或混淆、易分心、思维难以集中、反复想同一件事情等.(3)心理:易怒、不耐烦、紧张、害怕、坐立不安、恐惧、沮丧、警觉戒备等.(2)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1)不回避(2)正面迎战(3)做记录(3)学会放松自己

(4)运用想像减轻焦虑(5)进行理性思考.(6)接受专业治疗

6、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培养健康个性?

答: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培养健康个性:(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种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第十一章)

1、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动作

前运算阶段(2~7岁)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2、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1、由上到下

2、由内到外

3、由简单的、无意识的动作到复杂的、意识控制的动作

3、心理(毕生)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①产前期(受孕-出生)

②乳儿期(0-1岁)

③婴儿期(1-3岁)

④儿童前期(3-6岁)

⑤儿童后期(6-12岁)

⑥青少年期(12-18岁)

⑦成年期(18-45岁)

⑧中年期(45-65岁)⑨老年期(65岁以上)

4、简述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

1、智力发展

青少年期的智力发展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初步形成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个性发展

㈠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㈡情绪的发展

典型的特点: ①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

②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③情绪的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㈢人际关系的发展

典型的特点: ①非常看重友谊

②意识到性别差异,并对异性产生兴趣

三、问答题

(第四章)

1、分析遗忘的规律,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答:人类知识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理论认为,和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的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为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说来,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被干扰所破坏的仅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影响因素:⑴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⑵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⑶情绪的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记忆的能力

记忆能力的高低主要反映在记忆的品质上。一般来讲,记忆的品质表现在四个方面:记忆的敏捷性(即记忆的快慢)、记忆的持久性(即识记过得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又称可利用性,即在必要时能否有效地提取记忆材料)。提高记忆的能力,改善记忆的品质,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1)采用适当的复习策略

复习即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对所学的内容的遗忘。要做到有效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安排好复习时间。及时、系统的复习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长时记忆与保持。其次,要注意复习的次数。这涉及过度学习的问题,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恰能成诵之后还后再进行重复学习。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这说明,复习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50%的过度学习反而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甚至厌烦等不良效果。最后,要注意复习的方法。研究表明,较好的复习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一面读,一面试着背诵,这样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避免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尽量调动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2)记忆术

记忆术是有效提高记忆中编码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术。常用的记忆术有地点法(又称位置法)、字栓法、韵律法(又称口诀法)、笔记法、谐音法等。字栓法是一种与位置法具有相同原理的传统记忆术。其特点是形象的和语言的线索并用。在使用字栓法时,首先要记住一组词并以之作为“栓”,如英语中的一、二、三„„(one, two, three,„„)然后将要记得材料与字栓一个个地挂上钩。谐音法可以为记忆政治或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密码、重要逐句或电话号码等提供帮助。如记44136,可以记为事事要顺溜;2705,两栖动物;7086,七零八落;8431,拔丝山药。

3、论述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答(1)复习策略.复习策略解决如何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与保持.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复习应注意复习时间,复习的次数和复习的方法.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复习策略应该与其他的学习策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2)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组织策略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更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理解与思考才能把握内在深层意义的学习材料.几种常用的组织策略有群集、摘录、划线、列提纲.(第五章)

1、什么叫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下,智商与创造力有显著的正相关。(2)人格因素。一些心理学家通过比较高创造性个体育低创造性个体发现:高创造性的个体经常具有美协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和冒险精神等。(3)环境因素。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它们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发挥作用。不适当的外在奖励、任务、代理人和监督等往往会导致内在动机下乡,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4)动机因素。创造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和激发。如果没有激起自己相应的创造活动动机,就不会出现创造性的行为表现。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儿童的创造性水平主要通过(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本的技巧.(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国内有的学者曾指出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直觉思维训练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大胆想象等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可以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接触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通过发展表象系统来实现.(第六章)

1、智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他们如何对智力起作用?

答:一般而言,一方面智力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智力也受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智力的发展过程与水平差异.(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1家庭谱系研究.在生物学上,一个家庭或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具有一定的共同遗传基因.2双生子研究.在生物学意义上,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早期干预的确能够提高儿童在智力测验上的分数,不过种助长作用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早期干预对儿童智力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这种积极作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弱.(3)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传受.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学校教育能促进多处智力技能的发展,并且各种智力技能在不同儿童身上的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如何实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心理学工作者最迫切的任务.(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同时,当今社会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通过学校里知识的接纳,更多的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要想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看待智力的差异

答:智力差异分为个体差异和团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其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口质,它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成分,用单一的智商分数,是不足以表明智力的特点的.人们之间的智力差异水平多种多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上的差异.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一是稳定发展,这是大多数人的发展模式;有一些人表现出早熟,在很小的时候就崭露头角,但在成人以后智力平平,也有些人前期发展很慢,但大器晚成,后来居上,得到了高水平的发展.智力的团体差异 :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和职业差异等。

(第七章)

1、从情绪情感的功能,谈谈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情感?(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①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赠力的情绪回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回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

②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①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才做的速度与质量。如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②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额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如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功能。

(3)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情绪失调会使人生病,如引起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4)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如人们常通过表情来判断“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第八章)

1、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及其各自的作用? 答:人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生物遗传因素.由于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文化具有对人格的塑造功能,这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4)早期童年经验.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特别是弗洛伊德.其一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其二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其三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5)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物理因素都会影响人格.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2、结合工作实际,说明如何看待人的差异?

结合个人生活与工作实例,分析人格差异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意义。如学生学习中作现实出的认知差异,气质差异与职业选择,性格差异与人际和谐等。例:气质差异

气质是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①胆汁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的特点是情绪爆发快,但很难持久;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但表里如一。

②多血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具有的特点是富有朝气,情绪丰富且外露,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与人交往,但交情粗浅;语言表达能力强且富有感染力;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教育可塑性强;但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③粘液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的特点是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情绪体验深刻;自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内刚外柔;与人交往适度,朋友少但却知心;思维灵活性较差,考虑问题细致周到;主动性较差。

④抑郁质。具有这种气质的人的特点是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聪明而富于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萎靡不振,行为举止缓慢而单调;虽然踏实稳重,但优柔寡断。气质差异在各种实践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1)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这种心理差异,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气质无好坏之分,教师不能以气质差异而厚此薄彼。教师应该了解各种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如对胆汁质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对粘液质的学生,要培养其灵活性;对抑郁质的学生,要培养其乐观态度;对多血质的学生,要培养其稳定性。

(2)气质在职业选拔中的作用。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在不同的实践领域中都能做出贡献。但是每种气质都有其优缺点。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一些职业对气质类型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如观测员、校队员需要耐心、细致的特征,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适合;消防队员、飞行员需要灵活、应激强的特征,多血质的人较适合。

四、案例分析

(第三章)

1.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2一白遮百丑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人们在了解某人时,对他的某种特征和品质有清晰明显的印象,由于这个印象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了解。这是一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反应,或者说这种突出的特征或品质像一个光环一样,把人笼罩起来了,使观察者无法注意到他的其他特征和品质,从而以一个人的一种特征或品质,做出对他的整个特征的判断。所谓的“一俊遮百丑”就是这种晕轮效应的反应。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中国有一句古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通常在微弱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4、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精明

在我们的印象里,年轻人总因血气方刚而爱冲动,老年人则保守而稳重;北方人高大而性格豪爽,南方人矮小却善于经商,这是因为我们都存在着“社会刻板印象”的偏见。但“刻板印象”有时并不准,会影响我们对事物发展的判断。

(第四章)

2.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我们在看电影时,为什么眨眼和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 记忆系统由三个成分,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保持感觉刺激的瞬间映像,其保持时间不超过一秒或两秒。虽然信息的感觉记忆中保存的时间很短,但却很有用。我们看电影时,眨眼很眼动的时间不影响我们知觉的连续性,就是因为我们有感觉记忆在起作用。

3.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第五章)

4.当被问到钥匙的用途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想不到钥匙还可以做导线等其他一些用途。这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是怎样解释的?

在心理学中,上述心理现象被称为功能固着。即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种物体以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他功能的一种倾向。具体说就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一种习惯用途后,就很难堪出它的其它用途。因为钥匙最惯常的用途就是开锁,所以人们看到钥匙时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开锁,而不易想起它的其它功能。

(第六章)

1.有些有关狼孩或者猪孩的报道,当小孩出生后,被狼或野猪等刁走,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等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发现他们的智商比正常环境综长大的同龄孩子低得多。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种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智商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不仅遗传是影响智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实践都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儿童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丰富的舰艇刺激、母亲的抚爱等都会促进儿童早期智力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方式就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影响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遗传因素为智力的正常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物质基础。先天就有脑缺陷的儿童,他就不可能有超常的智力。先天的遗传只是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还要受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实践的影响。狼孩或猪孩又正常德遗传因素,他们具有智力正常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但他们脱离人类社会以后,在狼群或野猪群中长大,失去了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实践环境影响,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参与实践,所以他们的智力发展就要受到严重的阻碍,当他们被解救出来以后,智商会远远低于正常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

2女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优于男生,但青春期后,男生占优势,一直保持到老年。

智力的团体差异: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如空间、数学、言语能力上。男性在空间能力上有优势,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女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优于男生,但青春期后,男生占优势,一直保持到老年。女性在言语能力上有较大的优势。(第七章)

6.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答题要点:

(1)《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2)情绪的左右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例如,许多心因性疾病与人的情绪失调有关,如溃烂、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有些人患癌症也与长期心情压抑有关。积极而正常德情绪体验尸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第八章)

7.小娟生性柔弱,又在一个宠爱她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有一天老师因为它做事磨蹭而批评她后,小娟无法接受,哭了很久,并不愿上学。请分析小娟的人格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小娟这种人格类型学生的教育意义。答题要点:

1.人格特征分析。

小娟的人格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特征表现为天性脆弱,心里敏感度高,易多愁善感,小心眼儿,畏惧退缩,行为缓慢等。2. 人格影响因素分析。

气质类型体现小娟人格发展的先天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她的宠爱也会强化她性情脆弱的特点,自身做事迟缓使得老师批评了她,进而诱发了她多愁善感的负面情绪,产生了回避学校的退缩行为。

3. 教育策略。

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每种类型学生的人格差异,使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如小娟生性脆弱,小心眼儿,老师注意批评方式要婉转,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其次,要培养小娟做事麻利`意志坚强乐观人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再次,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帮助小娟发扬其人格优势,克服其不足。

(第十章)

8.某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现很好,能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但一到考试却经常紧张、头发懵、心跳加快,思维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形成对考试的恐惧感。请分析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应该如何帮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这位同学出现的心理障碍是考试焦虑。克服考试焦虑的办法:

(1)改变错误认识:探求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如,是因为考前复习准备不足,自信心不强,还是自己的期望过高,担心临场发挥不正常,考上不理想的学校而影响自己的前途;抑或是老师或家长的期望过高,施加的压力太大。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办法消除或降低这些焦虑源的影响。不少学生是因为脑子里存在一些对考试不正确的认知,如“一次考试决定人生的命运”、“考不好无法对自己的父母交待”,而增加了对考试的畏惧感,一种解决办法是帮助学生澄清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他们把焦虑的具体原因写下来,然后一条一条地分析、辩驳、推翻、重塑正确的考试观。

(2)调整竞技状态:帮助学生认真做好考前复习,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避免题海战术,疲劳轰炸

(3)掌握考试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应试技巧,如由易到难,切忌死绞难题,合理分配时间等。(4)调控紧张情绪: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积极地暗示自己“我对自己有信心”、“我会成功”、“我很轻松”等),焦虑转移法(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的活动,转移注意力),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利用对抗条件反射的原理,在放松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使神经过敏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模拟训练法(实际模拟考试情绪,让学生切身体会)等等。

第三篇:申请教师资格认定通知

申请教师资格认定通知

各乡镇中心小学、各初中,区直各高中:

根据贵港市教师资格认定办公室通知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申报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登录广西教师教育网

(http://.cn/)输入有关信息。请按附件1步骤完成有关事项,祥情见附件1。

2、准备7张同底二寸近期正面免冠黑白照片。

3、确定输入信息准确无误后,用A4纸打印1至4页(第4页个人不能填写,留空),并在“2寸近期正面免冠照片”处贴上相片。

4、签定承诺书(个人手写签名)。

主要是对输入的信息负责,如果发现输入的信息与个人档案信息不一致(即造假),注销已发出的《教师资格证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报名时间、地点:202_年4月26日—5月20日。在覃塘区教科局人事股报名。

6、教学技能考试时间:申报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为5月22日上午8时30分在覃塘三中进行。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等有效证件参加考试,并在考试时向考官提交说课纲要或讲课教案一式3份(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申请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在贵港市教育信息网(网址:)上发布,敬请关注。

7、根据自治区物价局、财政厅《关于我区教师资格考试收费标准的复函》(桂价字„202_‟209号)文件规定,申请认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人员教学技能考试费为300元∕人次。幼儿、小学、初中教学技能考试费为250元∕人次,各考生在考试前需在现场办理好交费手续。

8、申报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到覃塘区教科局人事股领取体检表,然后集中到覃塘区人民医院进行体检(每人备2寸近期正面免冠照片1张、体检费约90元/人)。体检时间另行通知。

8、所需材料原件、复印件验证时间:6月1日— 6月 3日在覃塘区教科局人事股。联系电话:4721978;

覃塘区教科局人事股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三日

附件1:网上申请教师资格流程

附件2: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提交材料目录

附件3: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材料封面

附件4: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附件1:

网上申请教师资格流程

1、申请教师资格人员须从认定机构取得“信息录入用户”的登录名称、代码、密码。覃塘区的登录名称、代码、密码如下:

2、进入广西教师教育网(http://.cn/),然后在主页上找“教师管理”栏目,点击“教师资格认定信息录入系统”(http://202.103.252.77:8080/jsrd/),进入信息录入页面。

3、进入信息录入页面后,请输入“信息录入用户”的登录名称、代码、密码,点击“提交”,进入第2页面,输入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进入第3页面,即可录入信息。

4、在确认所填写的内容无误后,点击“提交”,然后用A4纸打印《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点击“返回”,信息录入结束。

5、要求申请者要如实填写本人的基本情况,电子版申请表与纸质申请表所填写的内容要一致。

几点说明:

一、全区教师资格认定统一使用网上报名系统。每年上半年5月1日开始开放网上报名系统,5月31日关闭网上报名系统。下半年10月1日开放网上报名系统,10月31日关闭网上报名系统。

二、如出现打印不了的问题,大多是所使用计算机设臵有关,请在“工具”栏——“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中,把所有的带有“activex”设为“启用”。

三、个人登录信息

1、个人登录前必备资料:①身份证号码;②个人简历(从小学开始填写;③现取得的职称。

2、个人收集证件,按附件2准备材料。

附件

2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提交材料目录

(一)申请人均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1、由本人填写的网上下载《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先用A4纸型打印,然后用A3纸型双面复印);

2、身份证复印件1份;

3、户籍复印件或工作单位出具本单位所在地证明1份;

4、相应的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

5、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区级及其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按自治区文件规定的办理教师资格证书所达到的等级,即语文科不低于二乙,其它学科不低于三甲)复印件1份;

7、《思想品德鉴定表》2份(粘贴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内页中间);

8、本人近期小二寸正面半身免冠黑白相片7张(粘贴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2张、办证用1张、教学技能考试用4张)。

(二)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应补充以下材料:

1、师范教育类专业应、往届毕业生需提供当年的招生计划,录取名册、教学计划、课程设臵(以毕业生毕业登记表上的成绩为准)、教育教学实习鉴定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

2、提高学历(后取学历)师范教育类毕业生需提供当年的招生计划、录取名册、教学计划、课程设臵等证明材料;参加相应教学技能考试取得合格证书(以上复印件各1份)。

(三)非师范教育类专业的申请人,应补充如下材料:

1、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教育理论考试获得的合格证书复印件1份;

2、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教学技能考试取得的合格证书复印件1份。

3、根据“关于开展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工作的通知”(桂教师范„202_‟29号)精神,202_年起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及提高学历(后取学历)师范教育类的申请人员必须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教育理论考试获得的合格证书:

高中教师资格:《高中教育学》、《高中心理学》、《高中学科教

学论》。

初中教师资格:《初中教育学》、《初中心理学》、《初中学科教学论》。

小学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小学学科教学论》。

幼儿园教师资格:《幼儿教育学基础》、《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活动设计》。

4、凡202_年8月份以前参加教育理论培训和考试,所取得的单科合格证仍然有效。已经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并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合格证书,可以直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理论考试成绩不合格或单科不合格的人员,要参加广西教育学院主办的相应科目的理论考试,同时必须参加《学科教学论》的培训及考试,三科成绩合格后,才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凡在202_年3月以后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学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考试,成绩全部合格,方可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四)其他

1、所有复印件均用A4纸型复印。

2、凡需提交复印件证明材料的,均应交原件验证。验证后原件退回其本人。

3、《计划生育情况登记表》或计生证明1份(由本人户口所在乡镇计生办出具)。

4、教师技能考试时间、体检时间及通过技能考试合格和需要材料齐全的人员领取教师资格证书的时间,除电话通知外,也可以到下面的邮箱查看,勿误。

本文件可上邮箱qtjs2008@126.com下载,qtjs为覃塘教师拼音首字母,密码是:qtjs2008

附件

3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材料封面

申请教师资格种类:申请人:

目录

1、身份证复印件1份;

2、户籍复印件或工作单位出具的本单位所在地证明1份;

3、相应的学历证书复印件1份;

4、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区级及其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原件1份;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复印件1份;

6、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当年的招生计划、录取名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成绩登记表、教学技能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各1份;

7、非师范类和提高学历师范教育类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考试合格证书和教学技能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各1份;

8、由本人户口所在地乡镇计生办出具的《计划生育情况登记表》或计生证明1份。

(以上材料一律用A4纸型复印并按上述顺序排列在左面装订成一册,然后再用A3纸型的《申请教师资格认定材料封面》包装粘贴)

20年月

附件

4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说明:

1、表中第1-3栏由申请人填写;第4-11栏由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者所在乡镇(街道)填写

(其中第8栏也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或警署填写)。

2、“编号”由教师资格认定机关填写。

3、填写字迹应该端正、规范。

4、本表必须据实填写。

第四篇: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程序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网上申报。申请人须在规定的时间登陆中国教师资格网(http://),点击左侧“网上申报”图标或上方“网上申报”栏目进入网上申报系统,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网上注册。申报人网上申报应根据拟申请的教师资格类别确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初中及以下教师资格人员点击本人户籍所在地县区教育局,申请高中(中专)教师资格人员点击株洲市教育局)。申请人应根据系统提示如实完整填报申请信息,并在网报系统中上传提交近期免冠jpg格式电子档照片(规格为114像素*156像素,大小在19K以内,与粘贴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资格证书上的照片同版)。申请人对填报的信息核对无误后,自行在网报系统中生成《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并打印一式2份。

网上申报时间:202_年4月15日-----4月30日

二、现场确认。网上申报后,申请初中及以下教师资格人员须携带有关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户籍所在地教育局参加现场确认,申请高中(中专)教师资格人员到株洲市教育局609室(炎帝广场旁)进行现场确认。

今年我市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申请的现场确认时间安排为:202_年4月15日-5月14日(节假日除外)

现场确认时所需资料:

(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网上申请,并打印出来)。

(2)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毕业生由学校教务出具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的原件和复印件。

(3)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人民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县里申请初中及以下教师资格人员向受理申请的教育局咨询具体医院,申请认定高级中学(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市区申请初级中学及以下教师资格人员持本人身份证到株洲恺德微创医院进行体检。

(4)工作(学习)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思想品德鉴定表》。

(5)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提供相应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和教育实习成绩复印件(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

(6)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须提供相应层次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湖南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情况登记

表》和《湖南省非师范类毕业生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教育实习鉴定表》。

有关表格下载网址:http://teacher.hnedu.cn/index.jsp(湖南教师网)

三、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

教育专业培训合格后要进行教学能力测试,申请人员在规定时间到相应的认定机构办理报名手续。申报高中(含中职)教师资格的报名时间为4月8-9日,测试时间为4月下旬(通知书上为准确时间),测试成绩于5月上旬公布。申报初中及以下教师资格的测试时间请咨询户籍所在地县区教育局。

四、颁发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书

凡申请认定高中(中职)及以下教师资格人员,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核合格后,6月中旬可领取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书。

五、株洲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联系电话

株洲县教育局 27610667 荷塘区教育局 28477195

醴陵市教育局 23287587 芦淞区教育局 28580676

攸县教育局 24223810 石峰区教育局 22529876

茶陵县教育局 25222858 天元区教育局 22663972

炎陵县教育局 26225702 株洲市教育局 22663751

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有关政策可查阅株洲教育政务网。

第五篇:202_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202_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其中,小学生主要处于(B)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2、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

A、2岁 B、3岁 C、4~5岁 D、10岁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4、学习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

于(C)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5、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D)

A、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A)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7、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8、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以下熟练程度时,记忆效果最好(D)

A、50% B、100% C、150% D、200%

9、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扩是(C)

A、打篮球 B、骑单车 C、吹口琴 D、解应用题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D)

A、划线 B、复述 C、谐音联想法

D、列提纲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B)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C)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像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D、表象式道德情感

13、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B)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C、计算机辅助教学

D、掌握学习

14、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5、下列哪种型不属于客观题(D)

A、选择题 B、是非题 C、填空题 D、论文题

二、填空题: 16、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 桑代克。

17、个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 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8、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

19、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 强化。20、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中的干扰主要是有两种,即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

21、熟悉了红砖是作为建筑材料用的,就看不同它的其它功能,这种影响问题解

决的心理现象叫 功能固着。

22、多媒体教学属于 模象 直观方式中的一种。

23、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存在着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的品德关键年龄大致在 小学三年级(或9岁左右)。

24、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内化 三个阶段。

25、有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他。这时他的学习内驱力主

要属于 附属 内驱力。

26、某学生在知觉事物时,喜欢看教师的“脸色”而修改自己意见,该生认知风

格很可能属于 场依存 型。

27、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

动作技能 目标三大领域。

28、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问题,这属于心理 问题行为。

29、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0、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教学评价,称之为 总结性 评价。

31、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教学反思方法,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

论 和行动研究。

32、根据问题结构特点的分类,数学应用题中的问题一般属于 结构良好 问题。

33、技能即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一种活动方式。

34、流畅性、变通性 和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基本特征。

35、智力超常是指智商超过 140 的儿童。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7、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8、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39、简述有效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复习。

40、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答: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③提高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4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四、论述题 :

42、请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

自觉概括。

43、当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以说理为主,收效甚微。请你从学生品德结构特点及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答:①指出“说理”即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②运用品德结构的观点,指出品德教育应该重视品德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出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手

段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02_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B)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

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C)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智商计

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C)

A、80 B、100 C、120 D、81

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儿童在知道“白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新概念。这种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类属学习

7、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B)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迁移

8、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D)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A)

A、书写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1、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

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C)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

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

13、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

就是(B)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14、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A)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水平

15、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C)A、情境学习B、合作学习C、掌握学习D、发现学习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 评价/反思 过程。

17、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 沉

思型 认知方式。

1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勤奋

感。

1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

认知结构。

20、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 注意力 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

碍综合症。

21、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 可

控性。

22、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 经验类

化说。

2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言

语直观。

24、技能指通过 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 和调节策略。

26、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颖奇特、有 价值 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 内化 三个阶段。

28、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 期望 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2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 和放任型。3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 认知策略 两个亚类。

3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 三

个阶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中等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3、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 自我强化。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 三个阶段。

35、常模参照 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所在团

队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三、简答题:

36、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8、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9、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②情感目标; ③动作技能目标;

40、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 ②活动律; ③差异律; ④组合律。

4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实习。

四、论述题 :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

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43、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

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

理意义。

4、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申请认定初中以上教师资格心理学考试提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