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结合实际谈谈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1-64987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2 07:19: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结合实际谈谈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结合实际谈谈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重庆市永川区张家初中 肖兰辉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经费

建设

[摘 要] 由于地方经济之间的差异,农村地区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如何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解决经费问题。其次是学校要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计划,根据计划逐年实施硬件建设。再次是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操作和应用这些设施,发挥硬件的最大效益。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可以建设资源网络平台,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建设校园网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规模,以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推进了不少。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学校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孕育时期,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学校要走信息化之路,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立足于我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一点一点的去实现,哪怕是购置一台计算机,进行一次信息技术培训,都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学校该如何推进信息化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从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也是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并对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索。一言以蔽之,就是强调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基础设施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从21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逐步深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要通过这种应用有效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简而言之,就是强调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也就是要实现教育在质量提高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看,自1998年以来,在发展速度与规模上我们已经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的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信息发布与信息管理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等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普及。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这几年已经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03年开始,我国教育部启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通过教育信息化与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提升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质量工程”是该项计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高教司领导还多次讲话,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放在促进高校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上面。可见,就高等教育而言,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迈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再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情况看,教育部在2000年10月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要在全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要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又以很大力度和上百亿元的投入,开始实施面向我国中西部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到2008年底,该工程已为中西部地区3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三种远程教育模式”的设施(DVD光盘播放器、卫星教学收视点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共65万多套。随着“校校通”工程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快速推进 我国中小学(包括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迅速普及;

广大教师(包括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全国范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这就使农村校和薄弱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也开始迈入第二个发展阶段。

二、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教育信息化在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方面,从理论上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但是,多年来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实践,却与这种理想境界之间有很大的落差,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显得尤为突出。

仅以美国为例,早在 1966年费城学校委员会就曾对计算机在费城公立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做过评估。当时的结论是“计算机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引起学校教育的变革”。但是40多年过去了,人们看到的是,新技术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不仅早年的案例说明了这个问题,21世纪以来的新鲜事例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这里应当指出的是,2001年是美国开始在全国中小学真正实现网络化的一年(在这一年美国中小学的网络化程度达到了99%);到2003年美国中小学校的生/机比已达到5比1,从而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并未因此有所提升。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确实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通过信息技术环境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即在质量方面实现蛙跳式或跨越式发展);这就难免会在广大教师中、乃至在部分学者中出现一些悲观论调。

例如,近年来,美国教育界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新观点:“信息技术对于学科教学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有些来自西方名牌大学的著名教授还提出了一种更为极端的主张:“不应该让小学生过早使用电脑和上网,以免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网络本身是把“双刃剑”,所以这种极端的主张也并非全无道理,但总是给人一种“因噎废食”的感觉。

国际上的悲观论调,不可能不影响到国内。例如,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开始流行这样一种看法:“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整合于传统的课程似乎已走到了尽头”。这种看法本身并没有错,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反映了国内的客观现实。

凡此种种,说明当前国内外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确实面临一场极为艰巨而严峻的挑战,这场挑战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对“教育信息化能否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能力素质”这一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并要为此找到相关的对策(即有效的解决途径与方法)。可见,能否找到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即能否找到相关的对策)——是能否赢得这场挑战的制胜法宝,也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的关键所在。

三、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

目前,信息化发展已被每个学校高度重视,但为什么发展不一样,除了一些其他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费问题,学校的硬件上不去,软件就无法配套。目前学校的经费来源都是国家拨付的义务教育保障经费,除去学校必要的开支,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费明显不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学校的预算要尽量向信息化建设倾斜,必要时可以压缩一些其他开支,以保证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另外,学校要尽量争取一些项目经费、个人或单位赞助,能争取到这些资金,信息化建设将有大的飞跃。

四、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信息化进程,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快速发展,也避免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重复性。在购置硬件设备时,我认为应考虑以下问题:

1、当前要购置的设备是不是学校急需的,是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备。学校先要满足教师的办公和教学,如添置教师用计算机或学生用计算机,添置打印机、扫描仪、一体机等设备。如果这些设备都基本够用了,再考虑网络建设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如果校园网络建立起来了,在网络运行、硬件升级等方面就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学校整体系统的全面发展。

2、硬件配置以实用为主,避免过高或过低。硬件配置低虽然节约资金,但是设备淘汰快,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出现设备性能太低,无法兼容,无法升级等问题,实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果配置太高,从长远来看是好的,但造成了资金紧张,购置设备少等问题,不利于学校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推进。因此,选用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硬件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硬件购置外,学校还要制定出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使这些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五、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着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是和硬件建设同步进行的,要分能力、分层次的进行培训。首先,学校要培训1——2名信息技术专干,主要负责参与学校规划的制定,硬件购置,设备安装、维护,校本培训等工作。其次是要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目前,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遍较低,要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可将教师分为几个层次,进行不同的能力培训。要以骨干教师带动其他教师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竞赛,多媒体课堂竞赛,优秀课件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通过培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练掌握各类教育教学软件,如办公系列、课件制作、图片处理、音视频处理、班主任管理、教导教研、教育教学管理等软件。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了,信息化的推进就有了人力保障,学生才可能从中受到最大的益处。

六、推动农村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快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对于教师而言,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节约教师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有条件的学校要接入互联网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教育动态,下载教育资源。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要将互联网接入到机房中,将计算机教室建设成信息技术学习、教师培训、电子图书阅览、绿色网吧为一体的多功能室。其次,有条件的学校要建设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学校资源库,教师资源包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建立学校自己的网站,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网站快速的浏览学校资源和远教资源,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和其他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对学校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校园网络的规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以后的增补和升级。

只要做到了以上四点,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就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做到这几点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远计划,做好长期准备,特别要注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掌握,及时总结。另外,要积极引导教师投身于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要关注周边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经常进行学习和交流,要勇于走在其他学校的前列,不断完善,不断超越,只有这样,学校信息化建设才能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第二篇: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状态。我们绝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试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由此出发,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采取的态度是:①坚持基本原理;②反对教条主义;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不断指导我们的新的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关系 1.相同的主题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贯的逻辑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得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起点和主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思想主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在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否则就会出现理论与理论、理论与实践相互矛盾的状况。这也就是说,“三个代表”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当代发展的逻辑必然,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必然要求。在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领导我们党破除了思想上的僵化和体制上的禁锢,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深化了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而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邓小平理论围绕这个主题全面展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创造性地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有关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系统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致性,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2.一致的战略思路第一,使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相统一。邓小平深刻总结了中国长期以来闭关锁国、远离世界的教训,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并把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第二,使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相统一。强国富民既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第三,使现代化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的振兴相统一。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和优越性,应当直接体现为在避免社会动荡、避免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他提出,用10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振兴的统一性,提出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现代化奠定基础,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创造物质前提。3.共同的思想起点、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体现了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学习报告的论述,十七大代表感慨万千:党中央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更大的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决定发展快慢,攸关事业成败。发展不平衡是一个规律,是规律就引人探究、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此起彼伏、强弱易位的现象,引起了一些十七大代表的深思。为什么一些缺少资源、基础薄弱的地方能够迅速跃起,大踏步超过一些原本投资集中、资源丰富的地方?人们可以总结出许多原因,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思想观念的差距。谁率先冲破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树立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谁就能抓住市场先机、赢得竞争优势。思想解放、敢闯敢拼,就能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组织和利用资源,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相反,如果依旧深陷在计划经济的旧思维下,只能坐等机遇流逝,守着金山过苦日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这并非说人的体力有多么强大,而是指人的思想潜力是无限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思想解放、开风气之先,就能后来居上、引领时代;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难免不进则退、被动落伍。社会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未有穷期。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无论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只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我们就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成功。解放思想创造了历史,也必将开辟未来。十七大代表李茂川说,没有解放思想,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解放思想,我国就不可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就不可能取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这也必然是矛盾凸显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代表们表示,十七大报告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为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启动制度创新,引领社会实践,解放思想是制度创新的前奏。思想意识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而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往往是由思想观念的更新引起的。这是因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意识往往会引领社会制度的变革,一个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一般会外化为社会制度,从而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没有好的思想,不可能有好的制度;没有思想解放,不可能有制度创新。来自安徽的十七大代表回顾道,如果没有思想解放,小岗村的18个指印就不可能成为在农村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端。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建立新体制,解决新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创造性实践的先导。创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创造性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层次。来自深圳的十七大代表说,我们的重要经验就是敢于突破、敢于创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十七大代表吴焰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创造性实践。它发端于解放思想,它的完善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实践也是发展变化的。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今天,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思想解放还是僵化,解放的程度如何,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破除错误观念,统一思想认识

解放思想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认识统一的过程。十七大代表普遍认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勇于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统一思想。当前,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继续解放思想,也包括反对消极错误的思想观念。要把全党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

解放思想需要永不自满。有的人沾沾自喜于已有成绩,小富即安、小进则满,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这阻碍了改革开放,阻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这样的心态下,怎么可能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没有可骄傲的资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清差距,急起直追,加快科学发展的步伐。

解放思想需要无私无畏。有的人怕犯错误,怕丢乌纱帽,怕改革损害个别人的利益而招致怨恨,所以当改不改、当断不断。应当看到,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如果畏首畏尾,丧失发展机遇,就无法赢得挑战;表面看不犯错误、不得罪人,实际上是要犯历史性大错误的,是要得罪大多数人的。亿万人民的思想解放,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阻力。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立志于向人民负责、向历史负责的共产党人尤其不应患得患失。

解放思想需要科学精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解放思想;头脑发热,空想蛮干,不是解放思想;“打擦边球”,“闯红灯”,也不是解放思想。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既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思维,又破除对西方学说的教条思维,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等。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许多该抓住的机遇抓不住,许多该办的事情办不成。对勤于思考、精神振奋、肯于学习的人来说,机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发展顺利是机遇,出现困难也是机遇;产业结构调整是机遇,市场不景气也是机遇。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就看不到机遇;无所用心、懒散怠惰,就抓不住机遇。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勤勉不息的奋斗上。

十七大代表纷纷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第三篇: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党章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党章

这段时间,我对《党章》进行了全面、认真的重温和学习,通过进一步学习,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入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学习《党章》的一些心得体会。

共产主义觉悟,主要体现在对工人阶级的地位、根本利益和历史使命有正确的认识,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要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第二,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个党员在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是要在思想上想着人民,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在行动上为了人民,真正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就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在面临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甚至牺牲个人的生命。在物质利益面前,要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

党章篇幅不长,但每段内容、每个观点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都是宝贵的实践经验的结晶,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认真学习和履行党章,是对每个党员的毕生要求。在先进性教育学习阶段通过多次学习党章和支部会议的讨论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章内容的理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好党章,目的是贯彻好党章。增强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党章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八荣八耻”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认为学习党章,保持党员先进性就要树立党员意识。作为一个党员,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刻理解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号。这个称号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鲜血和理想。要牢记党员要求,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树立党员意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中是个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陈建军

第四篇: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党章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持维护党章。

如何结合本职工作学习好党章、遵守好党章、贯彻好党章、维护好党章。我认为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学习好党章,就要加强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

党章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原则、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研读。要明确党员的标准和责任,增强使命意识、先进性意识、组织纪律意识。要联系实际学,根据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遵纪守法,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二、要遵守好党章,就要自觉遵守党的原则和纪律

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行为、组织行为、工作行为以及生活行为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遵守党的政治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要遵守党的工作生活纪律,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在党章面前人人平等。

三、要贯彻好党章,就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一方面要以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要把党章所体现的先进性要求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丰富实践中。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着力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支持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要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自觉接受各种监督,真正做到代表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四、要维护好党章,就要严明纪律,防止和纠正违反党章的行为

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要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学习好党章、贯彻好党章、遵守好党章、维护好党章,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平日里待人接物要热情周到,谦虚谨慎、讲究文明、举止大方。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要热情、积极、充满活力,不断追求新的高峰。

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更好的去学习、遵守、贯彻党章,才能在如今的历史潮流中更加出色,走出属于自己的绚烂人生!

第五篇:贺兰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贺兰县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马学军 时间:2012/10/9 11:11:3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1080 讨论:0

(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贺兰县现有中小学校46所,其中完全高中1所,普通高中1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41所,在校学生29721名,在职教职工1669名。我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经历了下面几次变革:

一是2005年实行远程教育工程后,在区“农远工程”151万元设备启动下,我县加大资金配套力度。2005年拨出38万元“农远”专项建设资金,按照区“农远工程”标准完成了三类模式学校的建设。使我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二是2007-08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教育强县”和“两基”国检等工作,县人民政府投资104万元,于2007年建成了县级教育资源中心机房,并一次租用电信20M光纤3年(每年4.8万),同时为农村小学租用了3年ADSL宽带的2M线路,解决了农村小学宽带上网的问题。从2007年至2010年先后投资470万元,新增计算机1100台、电视机DVD机106套。至2010年,全县中小学校已拥有多媒体小平台306套,班班通三年内覆盖率有大幅提升,达到46%,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走在全区前列。

三是2011年3 月,经贺兰县7次党委会决定,在全县加快建设城乡教育信息化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2011年5月经政府招标与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分公司达成1178万元的建设协议。经过5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实现了教育局中心机房与县城九所中小学(贺兰一中、贺兰回中、贺兰四中、如意湖中学、贺兰一小、贺兰二小、贺兰回小、太阳城小学、德胜小学)200M带宽的局域网建设,1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银光小学、通义小学、立岗小学、金沙小学、常信小学、铁西小学、南台子小学、暖泉小学、五星小学,贺兰三中,贺兰县幼儿园及贺兰县幼儿分园)10M光纤、村级小学26所2M ADSL的对接,并在县城九所中小学各建成1间90平方米的自动录播教室,为全县所有学校按6班一套配备了电子白板,全县所有教学班完成了信息点的布线工作。

随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贺兰县率先在西北地区完成了县级教育城域网的建设。通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家校通”,即教师可以利用每一个普通教室网络终端,进入由普通教室、学校网络中心、教育局网络中心三部分组成的应用系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各学校之间利用校园网络平台,通过自动录播教室把精品课堂教学情境录制并直播到教育局中心网站上,全县的师生可以直接点播学习,实现了多媒体信息交互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地体现了公平教育,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应用系统及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

以县教育资源中心机房为核心,逐步搭建起基本满足教育信息化基本功能需要的应用平台。目前,县教育资源中心以机房为中心,分别建立了web服务器、FTP服务器、资源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构建了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教学成果发布、教学研讨、信息交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和教研平台。

1、建立了贺兰教育网和20个中小学网站站群系统,以此为信息交流平台,经过对局各处室人员及中小学校信息员进行信息发布和网络技术应用培训,目前已基本上实现了教育体育局教育信息、文件通知、上报表册、教研动态、学校简讯等各部门信息通过网络平台的及时下达和上报。

2、配备与自动录播教室硬件相配套的自动录播学习管理平台,实现九所拥有录播教室的学校通过内网向县城所有中小学直播、录播课程,通过教育局录播服务器公网IP向全县所有中小学同步直播、录播课程并按学科年级对录播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3、在外网上开放了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FTP服务,将从本县内中小学汇集的原创性教学资源和各种活动照片、收集的课程光盘、培训讲座等视频和近500G的各学科各版本资源全部共享,供教师们访问下载应用于教学。

4、针对教育部门的办公应用需求,开辟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制作了贺兰县教学管理信息电子版;开发了中考综合素质测试信息技术网络测试平台、成绩查询系统以及宣传我县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等“五个十佳”先进事迹的专题网站,通过这一系列网络在线办公的应用,提高了贺兰教育在县区内的知名度,促进了办公效率,推动了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5、配备了正版Windows 2003 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Windows XP 个人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软件,网络版瑞星杀毒软件,浙大教学资源及电子备课系统等软件,使得整个网络的运行更加安全、稳定。2008年区教育厅给我县农村中小学校配送的“第二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教学光盘”,大大丰富了我县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三)人员技能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应用情况

1、教师配备情况 我县中小学现有计算机专任教师39名,兼任教师67名,信息技术教师生师比约为280:1。专任教师主要集中在县城中小学,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多为兼任教师,专任教师紧缺。

2、学生学习情况

我县初中七-九年级教材均采用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4所中学除贺兰三中七年级每班每周2节外,其它各中学七八九三个年级均每周一节课;开课周数保证在16-18周;

上课内容:7年级(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7年级(下):文字处理;8年级(上):网络基础及应用;8年级(下):电子表格 数据处理;9年级(上):加工多媒体作品;9年级(下):语言初步(VB)。

中学期末自行安排信息技术检测,初三年级均参加中考综合素质考核信息技术测试。我县小学3-6年级均采用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除个别小学外,均按要求每周开设2节信息技术课,能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能保证按时上课,开课周数保证在16-18周。上课内容:3年级(上):用电脑绘画;3年级(下):信息技术基础;4年级(上):用电脑写作文;4年级(下):网络基础知识;5年级(上):制作演示文稿;5年级(下):用电脑制作动画;6年级(上):LOGO语言;6年级(下):机器人初步。我县高中使用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高二年级: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按每周2节课开设。目前,小学、初中、高中生机分别达到11:

1、9:

1、7:1。

3、教师培训情况

全县45岁以下教师均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初级、中级、高级班培训,合格率达93%,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学校自行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使用培训,目前,全县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达95%。通过培训,我县教师100%能在网上搜索、浏览、下载资源,能用word编写电子教案,能用excel统计学生情况及成绩,95%以上的教师会用PPT制作课件。90%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

(四)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

1、健全机构,强化协调联动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把它作为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教育体育局局长为副组长,项目装备室、督导室、教研室等职能科室为成员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指导与协调实施工作,监督检查实施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2、坚持“一个目标,二个引入,三个强化” 规划原则。

“一个目标”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协调、跨越式发展,优化教育资源中心的管理和引领作用,提升信息化的实用性为规划目标;“二个引入”是通过引入交互式自动录播系统,构建现代网络教研环境,建设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引入交互式在线式教研,增加名师对教师的指导密度,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通过加强多媒体制作和多媒体应用环境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的程度,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三个强化”即强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县一盘棋,规划要站位高,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强化以应用促建设的指导思想,研究“傻瓜化”的应用模式,扩大能应用人群,促进信息化应用面,强化合理配置、注重效益的意识,对现有资源进行调整、整合、合理应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研究制定了《贺兰县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3、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教育局制定了培训考核激励办法,将一线教师,管理人员(校领导)和技术人员(维护人员)参加培训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情况列为教学督导工作和校长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列为教育质量年,大练五项基本功的考核内容之一,并与评优评先挂钩,通过这些考核奖评的措施和方法,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近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目标。

继2011年投资1178万元建设了全县中小学信息化平台后,今年我县紧紧抓住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的契机,投资4700万元进一步改善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按标准配备中小学专用教学仪器设备、器材以及计算机室、卫生室、保健室等;为中小学专任教师配备1050套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专任教师可达到每人一台计算机;新增380套电子白板和投影仪,县城县直小学班级教室数字化覆盖率达100%,中心小学及村级小学班级教室数字化覆盖率达60%,24所村级小学原有2M ADSL宽带升级为租用4年10M光纤接入,这些重大的举措,促进了城乡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必对我县基础教育信息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县将认真学习9月5日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按照教育部相关精神和区市部门部署,研究提出我县教育信息化今后的重点工作。总之,要全面贯彻落实刘延东国务委员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运用导向,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结合,力足现实,加大落实力度,使基层学校与师生能够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现代化教育,并努力形成阶段教育。

2012年9月20日

结合实际谈谈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