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关于衡阳市衡东县乡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状况总结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1-771518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7 07:23: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衡阳市衡东县乡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状况总结

关于衡阳市衡东县乡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状况总结

调查时间:2009年1月20日~2009年2月12日

调查地点:衡阳市教育局;衡阳市团市委;衡阳市衡东县一中;衡阳市衡东县教育局;衡东县团县委;衡东县杨林镇团镇委;衡东县甘溪镇团镇委;衡东县三十里铺王家玉儿童福利院;衡东县杨林镇枫木陇村;衡东县甘溪镇阳家湾村 调查对象:教育局普教科领导;团委老师;学校校长;学校老师;学生;家长 调查方法:实地采访;收集资料;调查问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人民的文化素养也不断提高达到了一定层次的高度。“教育为本”作为我国的基本大计一直都受到国家的重视,社会的关注。而伴随“十一五”规划新形式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使得乡村的基础教育的各种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全国有2亿多中小学生,80%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高中、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然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素质教育难以实施;

2、学生入学年龄参差不齐;

3、教师队伍质量偏低;

4、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

5、农村教师待遇尤其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实行“一费制”以后,除大型完小外,学生数小于200人的农村小学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而民办教师被尴尬地称为“ 赤脚教师”,即教书的农民,种田的教师。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自200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经过全省上下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民负担大为减轻,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对教育,尤其是对农村基础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湖南省积极寻求对策,努力建立起与财税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重中之重”战略地位的不动摇。湖南省重要城市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衡山之南,面积15310平方公里,人口718.95万。辖衡阳、衡南、衡山、常宁、耒阳、祁东、衡东七县,以及石鼓、雁峰、珠晖、蒸湘、南岳五个县级区。全市共计74个乡、111个镇、489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5万公顷,是湖南省人口大市。其农村基础教育更具有典型代表性。

衡东县经济并不发达,但经过调查我发现虽然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可当地的教育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很多。

衡东县中小学的基本概况(参考衡阳市教育局2007年度教育报表)

小学

学校数:536所

毕业生人数:32549人

招生人数:27877人

在校生人数:195559

小学入学率:98.89%

小学毕业率:84.77%

女童入学率:98.83%

小学辍学率:0.38%

专任教师数:6448人

师生比:30.30:1

中学

学校数:94所(含民办)

毕业生人数:26103人

招生人数:35701人

在校生人数:100803人

中学入学率:90.94%

中学毕业率:95.33%

女童入学率:90.32%

中学辍学率:6.69%

专任教师数:2505人

师生比:35:1

我们先从这些数据对衡东县的基础教育作一些了解,从数据来看虽然不是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但绝大部分的适龄儿童是有学上的。可是有为数不少的孩子会辍学。虽然有接受基础教育,可教育质量如何,是否有素质教育,教师自生的受教育程度如何,是否有能力教育孩子们,这都是疑问。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访了一些学校和村子。

杨林镇杨林小学和枫木陇村

杨林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镇,全镇有12所小学和1所中学,杨林小学是镇上的一所小学。由600多名学生和21名教职工,教学楼是一座97年建成的三层建筑,共12个教室。每个年级两个班,每班有六七十人。到今年上半年为止学校还是五年制教育,到今年九月份才会有第一届六年级的学生。学校有一个六七亩地的操场,没有什么体育设施。学校的阅览室只有书籍杂志300多册,而且都是很多年前的旧书,阅览室也不经常向学生开放。阅览室也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整理。教室里的课桌是97年建教学楼时一起购置的,从那以后也没有进行更新。凳子都是学生自己从家里搬来的。学校的21位教职工都要代课,校工也是老师。80%的老师是大专文凭,但没有一个老师是接受正式的全日制大专学习的,他们都是当老师后经过函授、电大取得大专文凭的。还有20%的老师还是中师的文凭。不过杨林小学已经没有民办教师了,以前的民办老师都已转正。这就是我在杨林小学了解的基本情况。

之后我走访了住在枫木陇村的几个杨林小学的学生。田涛,14岁,今年上五年级,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还有一个妹妹田莎莎。莎莎11岁,今年上三年级。他们的父母在上海打工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只是平时打电话回来问问他们一些生活学习上的需求,然后尽量让爷爷奶奶满足。田涛马上就要上六年级了,我问他想继续上学吗?他给我的回答是他不是很想上学,可是父母很想让他上学,以后有本事出去。田涛告诉我自己的成绩不是很好,一定上不了大学,所以想以后出去打工。他和妹妹每年在学习上要花掉家里近千元。这对一个城市里的家庭不算什么,可对于这个只有老人在家的家庭算是一笔大开销了。可田涛的父母还是希望田涛好好学习,田涛说自己也在努力让自己的成绩提高一些。和田涛聊完,我又遇到另外一个在杨林上学的女孩子。

这个女孩叫魏新玲,今年已经15岁了,在杨林小学上四年级。十才开始上学的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两个姐姐,一个是在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出外打工,在今年回来结婚,这个姐姐只有19岁。另一个姐姐在初一时辍学出外打工了,这个姐姐也只有17岁。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家里也不想让魏新玲上初中。送她来上学也只是让她能认个字,不要是文盲就行。魏新玲自己也不想上学,她说自己太笨了,女孩子本来就不聪明,自己在班里又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再说上学出来也没用。还不如早点去找姐姐,一起打工挣点钱回来。在和她填调查问卷时,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魏新玲把“自然”给写错了,在我告知她后,连改了四遍才改对。这样一个农村女孩,她成长的环境使得她错过了最好的启蒙阶段,也使得一些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她脑海里根深蒂固。真不知她的路和她姐姐们的路会不会不同。

除了田涛和魏新玲,我还走访了几户人家,他们家中的孩子有的出外打工了,有的去外地看在外打工的父母了,也有平时在父母打工地上学现在寄住在村里的亲戚家的……

从杨林的情况来看,我总结出了杨林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一、对受教育的意义不太明确,不重视教育问题

虽然有一些村民已经觉悟,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也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但大部分村民还没有意识到教育的重大意义,只注重当前的经济利益。这也影响了孩子们对于学习的认识。使得大多数孩子们认为上学没什么用,还不如外出打工。

二、在校生的流动性较大,初中的辍学人数较多

由于村里的家庭里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流动性就很大。有的是跟随父母外出,在父母打工地读书,因为父母的工作而迁移的。有的是在家但寄住在不同地方的亲戚家,由于亲戚家的变化而经常转学的。这是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初中的学生辍学的人会很多,一般是认为自己考不了重点高中,考其他学校上了也考不上大学。升学无望,为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就辍学外出打工。而且大部分孩子都有这种想法。所以实际的初中辍学人数相当的多。

三、教学设施无法配套,素质教育无法开展

学校的设施不全,不要说图书馆了,连阅览室都无法启用。书籍多是八九十年代的书甚至更早的,没有什么使用价值。没有什么体育教学器材,体育课基本上是自由活动,连标准的操场都没有修建。其他一些素质教育课,也都因为没有专业的教师和要抓好升学率,而经常被主要科目占课。各种试验器材虽能达到基本要求,但学校只在毕业班临近考试时才突击的教学生一些应试试验。而由于资金问题,学校还没有对多媒体进行使用。但据介绍会在今年内购置电脑,这也是衡阳市“校校通”计划。

虽然,上面指出了一些基础教育在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基础教育在杨林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的,适龄儿童基本入学、女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95%以上、所有教师均为专职教师……很多很多的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我们相信以后的杨林会将基础教育事业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更完善的基础教育。

甘溪镇阳家湾中学和阳家湾村

阳家湾是1991年被评为全球五百家的一个以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的村子。整个村子的规划很好,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村里有阳家湾小学、阳家湾中学、阳家湾幼儿园,有阳家湾公园和一个休闲广场。我主要走访了阳家湾中学。

阳家湾中学有一座建于97年的五层教学楼,现在在建教师宿舍楼。在校生近千人,共12个班。在职教师27人,还有8名外聘教师。有三四个教师是本科学历,其他大部分教师是大专学历。但都是后来参加函授或进修才拿到的文凭。学校有一个藏书一万多册的图书馆,但无人管理,书籍也较旧,基本不开放。有一个物理实验室、一个化学实验室,老师介绍会根据课本要求配上试验课,可学生反映他们平时没有上过试验课,只有快考试时才会补上几节根考试有关的试验课。我从外参观了实验室,里面的试验设备很简陋,也无法提供一个半所有的学生一个试验台。但阳家湾中学是衡东县九所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之一,早在2003年,学校就有了一个有四十台电脑并安装了宽带的电教室。今年学校又购买了六十台电脑,并从今年开始给学生们看计算机课。学校的操场虽不规范,可相对于其他学校,阳家湾中学置备了不少体育器材。了解了阳家湾中学的大致情况,我又走访了阳家湾村的几名今年毕业的中学生家。

李晓芳是今年参加中考的一名阳家湾中学的初三学生,下学期她就要去衡阳一中上高中了,她今年中考的分数不是很高,但家里决定让她去衡阳市里上高中。李晓芳的爸爸是一个半农半商的农民,平日里做些小生意,农忙时在地里干活。李晓芳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小学毕业的她负责地里的活和照顾家庭。李晓芳还有个十七岁的哥哥李亮,李亮在合肥体校上学,是个散打运动员。李晓芳的家里年收入有两万多元,是当地生活水平不错的一家。但家里在哥哥和她的学习上一年能花费一万元左右。李叔叔告诉我,他对于现在的生活比较满足了,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两个孩子供上大学。他觉得现在没文化是不行的,他一定要让孩子们好好的考上大学,以后有好的发展,不要再在农村生活了。李晓芳也希望自己能够在高中将成绩赶上来,将来考所好大学。相对晓芳的同学,晓芳是幸运的。同样是今年毕业的孙芹芹,中考成绩也不理想,达不到上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家里准备让她出去打工,孙芹芹家有五口人,她还有一个11岁在上三年级的妹妹和一个7岁的弟弟。家里是典型的传统农民,父母想让老大早些为家里挣钱,补贴家用。几年后就该嫁人了。这两个家庭,是不是正是两种不同观念的体现呢?

通过对阳家湾中学和阳家湾村的了解,总结出了一些阳家湾村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

1、当地对于教育的重视不够,对于教育的投资太少

我有幸采访村委会的村委书记,村子对于教育的投入是多少。村委书记竟回答我,村子有钱也不会往学校投的。我又问说那会不会对村子里的文化方面进行投入,如在村里搞个阅览室。村委书记说搞那种没用的东西不如多买些种子。文化活动,大家都会打麻将的。有一定的配套设施,但没有专业的老师辅导。

阳家湾中学有一个一万多册藏书的阅览室,由于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书目的统一的规划和借书还书的规定。造成了阅览室的混乱,有些在借阅中丢失。后来,阅览室就几乎不对学生开放了。还有学校已购了100台电脑,计算机课也已经开课。可学校还没有专业的计算机课老师,现在代课的是学校的团委老师。他没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只会一些十分简单的实际操作。

2、为了教学质量,而放弃素质教育

阳家湾中学的升学率在当地还不错,每年都会有考上衡阳一中、衡阳八中、衡东一中的学生。可是学校基本上不会开展课外活动,连和课程相关的试验课都不开,只是在学期结束时加开,让学生在半天之内学会一学期的试验。

除了上面总结的几点问题之外,还有和杨林一样的问题,学生的流动性太大等问题。但在这里,我还是看到了很多进步的,例如部分群众教育观念的进步,学校设施的逐渐齐全……

三十铺王家玉福利院

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校”,创办人叫王家玉。他是衡东县一名普通的农民,年轻时,因外出打工不慎受伤致残。他的妻子身患癫痫多年,生活不能自理。5个女儿也都是聋哑或有智力障碍的残疾人。

因为家庭情况,王家玉对孤老病残等弱势群体有特殊的情结。1988年,他创办了竹木家具厂,招收了20多名残疾人。1997年王家玉江家具厂建成骨灰盒生产厂,年产值一度高达近200万元,纯利润约60万元。致富后的他开始关注爱心事业,并从1994年开始收养流浪孤残儿童。到1998年,他收养的孤儿已有39个,于是他成立了福利院,并用自己的钱雇了护理人员。2000年,王家玉收养的孤残儿童达到了68人。由于早期收养的一些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将他们送入学校费用实在太大,一般学校也不愿收那些年纪较大、智力上有一定缺陷的孩子。王家玉就萌发了自己办学的想法。他倾其所有,将厂房改建成孤残聋盲学校,并聘请了退休教师,开始办学。

学校“招收”的全是福利院的孩子,王家玉觉得,这种院校一体的做法是自己的一个“创举”。目前的214个孤残儿童中,已有23人读中学。有正常儿童141人,聋哑儿童37人,脑瘫、重度残疾13人。

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校”有着很多问题:

其一、校舍、教室等硬件设施无法达到标准。

学校的教室是不久之前才改建的,之前是在危房中上课的。学生的生命安全的不到保障。现在虽然不是危房了,可是有些教室连课桌都没有,只是砖头垒的墩子上面架的木板。教室里灯光比较昏暗,也没有操场,只有几个才做好没多久的乒乓球台。

其二、教师力量薄弱,教师老龄化。

现在学校正式的老师10名。教正常儿童的老师7名,有4名老师的年龄在65岁以上,而且老师本身的知识也并不丰富。但由于教师不够,他们通常是包班上课,什么科目都由他们教。聋哑班的老师有3名,有2名老师本人也是聋哑人。他们都没有受过正规的特殊教育的教育,交给聋哑儿童的很多手语是不规范的。而且学校的很多科目都没有专业的老师,很多课学生无法学到系统的知识。如英语课、音乐课、绘画课、计算机课等等科目。

其三、学生条件参差,学校年级规划混乱。

学校招收的都是福利院的孩子,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由学上。学校对于年级的划分比较模糊,班级里的学生年纪差别也比较大。还有孩子们进院前的境遇也不同,造成了他们的层次也不同。有些孩子进院前是街上的流浪儿,甚至有偷窃行为。还有些孩子进院前在城市里有幸福的家,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家庭变故被送进福利院。学校有些按年龄分年级,使有的孩子无法适应学习的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是有难度的知识。而有些孩子在重复他以前学习的东西。

其四、学校存在的隐患。

学校还存在很多隐患,可最大的隐患是——学校至今还没获批准,是所“非法学校”。王家玉创办孤残聋盲学校并未进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至今没有取得合法办学资格,仍属于家庭办学,但收养200多名孩子却明显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与有关法规冲突。

而学校正常班六个年级六个班级只有七个老师,聋哑班四个年级三个班,只有三个老师。师资明显不足,而且没有固定。学校也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所以教育局没有通过关于学校的审批,学校至今为止都是“非法学校”。

而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知道的人多了,有些不负责的父母就想把有先天性缺陷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像有些唇腭裂、肢体残疾的孩子,家长不想要了,就送来。有些智力正常的来了也要受教育呀,所以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也给福利院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在2005年,王家玉的骨灰盒厂倒闭。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给的每个月的低保和外界的善心人士的捐款。可近年来,捐款渐渐减少。福利院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现在福利院所剩的钱只够福利院维持两年的时间了。这些隐患都增加了福利院的生存发展难度,福利院还能往下走多久?这我们都不得而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群可爱的孩子,让他们有个“家”。

这一路,我走访了几所学校,采访了几十名学生。虽然每个学校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我们还是看到了发展、进步。学校的环境在改善,学校的设备在更新,学校的教师水平在提高,村民的教育意识在改变。一路上,有惊讶,有感叹,更是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那就让我怀着一颗期盼未来的心,去盼望乡村教育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第二篇:乡村医生现状调查

乡村医生现状调查

1.卫生室房屋陈旧,不能适应当地村民的就医环境。

2.卫生室设备短缺。

3.乡村医生队伍结构日趋老龄化,乡村医生大多集中在较大的行

政村,年轻乡村医生流失严重,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

4.村卫生室,均不同程度存在行医不规范、滥用抗生素、乱输液、开“大处方”等问题,埋下医疗事故和疾病传染等诸多隐患。

5.受经营收入微薄、养老保险缺失等因素制约,我辖区一些较小的行政村甚至没有乡村医生,无法满足当地村民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6.乡村医生收入除部分医疗技术好的乡村医生外,乡村医生月收

入很多在500元至800元,部分乡村医生收入甚至低于500元。

7.由于业务能力差、执业环境差、没有辅助检查设备等原因,乡

村医生执业风险高。”

8.由于业务收入微薄,政府的经费补助不到位,个人生计难以维持,不少乡村医生无奈改行,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坚守在乡村医生岗位上的,大多是年龄在45-50岁以上的老同志占多数

赵戈中心卫生院 2011-9-2

第三篇:乡村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调查报告)

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姓 名:马晓燕 学 号:091350020 指导教师:王春翔 专 业:教育管理 年 级:2009春 学 校:吴忠电大

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在乡村,也是我原来就读的学校,从我自己的读书时代到现在工作期间跨越十余年,于是我也见证了音乐课程在乡村学校的发展。现在我就几个方面对我村的学校音乐教育作调查并作如下报告。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1、通过对本村小学音乐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 调查题目

一、音乐课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作用如何? 82.1%的教师认为音乐课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作用,17.9%而其余的教师则认为无关紧要。调查题目

二、音乐课上课量是否充足?

72.3%的老师并不能按课表上课,更多的音乐教师将音乐课纳入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堂练习中去了;全村音乐教师基本上是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没有专业院校毕业的或有专长的专职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没有专用音乐教室,没有相应的音像教辅资料,更没有条件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音乐课只凭一本音乐教材;教学用具也是与英语教师协调合用的录音机,播发磁带;所选音乐教材都是简谱版的,在音乐教师队伍中没有一定的乐理基础,连简谱也都是在个人熟悉的基础上,更谈不上如何去强调学生音乐基础和分析音乐教材了。

从专业领域来看,我们的音乐教师并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获得相应的音乐素养能力的训练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等,更不用 说通过音乐的教学来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2、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 调查题目

一、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

93%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有85%的学生喜欢唱歌,因为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的根本原因在于音乐课上没有作业任务,而不是音乐课程自身的魅力展现;

调查题目

二、学生是否喜欢你的音乐老师?

76%的学生喜欢音乐老师,因为在音乐课上老师不会像其他课任老师那样要求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调查题目

三、几道乐理基础知识测试

97%的学生不知道音乐中的“切分音”、“附点音符”、“反复记号”“渐强、渐弱”等相关乐理知识;100%的学生不懂老师的指挥手势。

调查题目

四、你最喜欢怎么上音乐课?

100%的学生建议不要占用音乐课;72%的学生认为教材上的歌曲不好唱也不好听,更喜欢的是偶像派的流行歌曲。所以学生们相应的通过学习音乐获得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方面没有明显体现。

通过问卷的结果来看,现在的农村音乐教学基础比较薄弱。从教、学两个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得到教育主管 部门的重视。音乐教学对学生所应表现出的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和促进。造成现状原因分析

1、镇、学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问题

虽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而且制定了相关条例与要求。但是在乡村里,艺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那些领导他们只认为艺术是用来应付比赛、评比、庆典等活动,而没有真正的重视起这门课。在有些学校里,即使每个班每个星期有

一、两节的音乐课,但是他们只会跟老师学唱歌,而对什么是音高,什么是节奏等等的音乐知识一点也不通,因为上级领导不重视这门课,不管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课上得好也不被重视,严重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正因为这样,所以艺术老师们对课堂要求也不高,只要让他们学会唱就觉得行了。在现代社会里,艺术教育的渲染是很重要的,而这些地方因为领导对艺术教育不重视,艺术老师们也就得过且过的上课,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们,毕竟他们什么也没学到。难道这不是领导不重视艺术教育而造成的吗?

2、音乐师资存在的问题

(1)、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大大优于乡村学校。城市中小学校,大多配备了2—3名以上的专职音乐教师,而且大部分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已趋饱和。相比之下,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状况就令人担忧。因为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音乐教师的状况是普 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大多由非本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音乐爱好者)兼音乐课(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音乐课简单地理解为唱歌课),教学质量与效果只能停留在低级程度上。而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音乐课只能虚设。这样的结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太愿意去乡村学校任教而受成的。另外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上级领导不重视这门课而造成的.(2)、有些地方的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及待遇(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及津贴分配等)普遍不如文、理“主课”教师。而也因为待遇不公这一点,影响着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情绪。有一些音乐教师还认为只有在验收、评比、汇演、比赛、联欢和庆典活动时学校才会想起他们,重视他们。我想领导们只能尽力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才能改善这一点.还有的就是因为音乐教师进修机会和途径很少而造成的。一些参加学历补偿教育专升本函授的教师,因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原因,以及音乐函授教育形式本身的局限性与不完善,使得函授教育不能真正的实行,只能弄虚作假。这些都影响着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3、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学校中,对教研活动抓得比较紧,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新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在很多乡村的学 校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应用的。在师资不足与器材缺少的学校里,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他们把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课,课堂上只要求学生简单学会唱那首歌,歌曲以外的乐理知识和寓意涵盖很少。其实这样做不仅有损学科的科学性,也对学生造成了误导,和表现出了自己对这门课的不负责任。

4、学生学习状况的问题

一般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反映也很突出,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学条件的原因(有些学校的音乐设备就是只有一台录音机,而有些学生家里的音乐欣赏设备什么也没有);也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来自学校、“主课”教师及家长的阻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欲喜爱而不能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在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

调查中,不少学生谈到,我们被繁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许多兴趣爱好想都不敢想,更不用说是做了。学校普遍都开设音乐欣赏课,但在许多学校里音乐欣赏课也被迫让路。

5、教学设备状况的问题

专门的音乐教室不是每所学校都有,而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室条件差、环境也很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就反映出这些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中,虽然有的学校为迎接 验收、达标、评估,对音乐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不少学校音乐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在广大乡村学校,别说是钢琴,就连电子琴、录音机也没有,更不用说音响设备、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在发展重点学校的同时希望有关部门也好好的改善那些“落后”了的学校,让每间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以上的原因表明乡镇农村学校不重视音乐学科,没有相应的配套资源,只能严重的影响和限制着中学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难道我们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这肯定是违背我们教育教学规律的,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改变我们现有的状况,下面针对这些情况对音乐学科教学的建议如下:

1、应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

首先是主管部门的重视。主管部门要重视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可以考虑在统筹资金中对农村学校相关资金的倾斜,以建设和发展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标。主管部门更要适当考虑专业、专职教师的分配。农村条件差,可以采取支教、结对、轮岗等方式,分配一点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到农村进行专职教学。

其次是学校领导要重视。

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开展更多的还是在与学校领导的引领。合理的分派教学任务,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做到发挥教师的个人特 长爱好。在学校正常的考核、考级上做到统一标准。严格按课表执行科目教学,提高思想认识,努力改变师生们的“主课”、“副课”的偏见,使音乐等学科得到应有的地位。同样开展相应的教学教研活动,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以压力促进动力。

2、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从广大农村现状来看,音乐教师队伍的“半路出家”现象是不能一时能改变的,要等到分配专业教师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学校需要的,更要通过“自培”的方法,合理的利用兼职教师。让那些爱好音乐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从事音乐学科的教学,让他们在摸索中尽快成长成专业教师,逐渐形成专职教师。平时更要多开展艺体课类的交流,及相关师资的培训。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丰富教学校验活动,让深居农村的音乐教师能了解更为广泛的信息,共享更为丰富的资源。

3、音乐教师要改变观念,敢于创新活用教材。

我们农村学生音乐基础差,对新教材中的专业内容很难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不要一味按照教材要求强制学生接受过难的知识点;还有音乐教师要相信,“只要爱好音乐的人都能胜任音乐教师”。我们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五线谱不行用简谱。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通俗歌曲的比例,通俗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通俗歌曲是与外面世界 7 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通俗歌曲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当今时代发展的程度。

总之,农村的音乐学科的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对待音乐学科,相信我们的乡镇学校的学生也会是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第四篇: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现状调查

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现状调查

摘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又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我国新农村建设最大难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要解决农民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农民数量,二是提高农民素质。无论是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减少农民,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教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教育;流失;经费;

一、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缺。

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学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最令农村学校校长头疼的事情。我市不少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得到完善,只有少数中小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使用语音教室和电脑机房等设施,所以许多学校校长大部分精力都用来筹集经费。2农村教师队伍堪忧

农村教师的素质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的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仅凭经验施教,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 1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师资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严重缺编,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劳技等学科专职教师更是严重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工资待遇和福利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这大大影响了农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县域内教师千方百计挤进城区或城郊,导致教师队伍分布存在四大怪圈现象,即“城区堡垒圈”,“城郊挤压圈”,“中心地带富余圈”,“边远山区奇缺圈”。

3学生流失。

导致农村学校学生流失的因素包括:其一,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其他一些原因而辍学;其二,一些农村的优秀学生为城市优质学校所吸收;其三,一些自感升学无望的学生中途退学。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生如果上好了一年级,就等于上好了学。可是,乡村的孩子,八亿农民的孩子,为什么就会偏偏得不到那决定自己命运的那“成功的一半”呢?在这里,我们不必说乡村孩子的社会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也不必说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没有城里的孩子好,更不必说乡村孩子连一年的学前教育都上不上,而城里孩子却能上上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单就一年级的教育来说,乡村的教育也是问题多多,令人担忧。

由于师资、教室有限,一年级班里的学生过多,难以实现小班教学,往往只好让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个班里上课。虽然早已告别了三四个人挤一张桌子的时代,但一个小教室要容纳那么多学生上课,光桌椅的拥挤,就让人感到难受,还谈什么在课堂上搞活动呢?这对于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无疑是一种受罪;对教师来说,他们往往会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叹息声中不知不觉地没有给我们的下一代献上优质教育。再加上乡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活习惯、文化水平上的悬殊过大,没有城里上过幼儿园的学生那样整齐划一。在一个班里,往往有八九岁乃至十几岁的一年级学生不说,就班里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也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不少难度。由于乡村的家庭文化差异过大,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不让去上的,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前后左右南北上下都分不清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如领导不重视,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出现了实际在校上一年级的学生多,而考核评估表上的学生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估过分注重升学班级的成绩,根本就不理会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农村低年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5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学生中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眼中只有自己,经常与父母吵闹,父母根本无法管束,整天在外溜达;有些学生轻视知识、胸

无大志、粗言秽语;有的学生娇气十足、懒惰成性;一些学生只讲吃穿,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等现象时常发生。

6素质下滑,责任意识淡漠

在班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待学习马马虎虎。老师改作业时,感到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语病也是随处可见。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抄袭严重,考试班上学生及格人数少,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很多,能听懂课的更是很少。初中毕业有1/3的初中学生没有达到毕业的水平。

农村学生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农村学校尽管有垃圾分类,但是学生还是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加之学生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河水之中,造成了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学生的节约意识、爱护公物意识差,浪费水和粮食严重,搞破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理念。

农村教育的振兴,首先需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确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理念。因为,政策理念是制定政策的向导。有“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理念,才会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就目前情况看,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教育却覆盖了大部分人口。因此,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做好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工作,在农村地区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本要求,是政府的重要

职责。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以多种途径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供给。解决农村教育债务、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除改革教育预算体制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多种途径来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供给:(1)国、省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教育部分必须全额用于农村教育;(2)统筹优质公办学校的部分借读费和择校费,将其“反哺”农村教育;(3)盘活公办学校的闲置资产,将收益投入农村教育;(4)在财政状况比较好的乡镇,把乡镇财政节余的财力和村集体经济的收益用于农村教育;(5)鼓励和引导社会教育资金投向农村地区,教育基建项目、新建学校等也主要放在农村地区。

(三)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

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依法保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要依法保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各种违反国家规定,侵犯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的行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的行为,非法印制复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传播、贩卖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印刷品和音像制品的行为等等,进行重点监督和查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工作,教师是根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做人、做事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加强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是

十分必要的。在现有的经济、物质条件暂时得不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学校目前现状的惟一途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把新的教学思想、知识点、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地劳动变成现实,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等途径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索质,建立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

总的来说,农村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如何应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发展,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农村校长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深刻认识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才能寻求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免除农村户籍学生的费用。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3日至2012年1月19日共7天

整理资料成报告:2012年2月19日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

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

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

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37岁,其中,50岁以上占2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

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6:0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

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

四、实践活动心得:

其实,对于本次自己组织的一次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状况调查的调查活动,我本信心满满,因为我认为我只要努力去做了,就一定会有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可是我所调查到的,有些地方很不齐全。例如,我要知道的部分学校被政府支援了多少爱心捐助,这些只能知道大概,详细的数据资料都查不到,这些都让我很头痛,也想过要放弃,但是又想到我也是一名学生,尽管我还有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但我还可以去学,到实践中去获得。最终,我秉着这样的信念,把这份调查活动完成了。但当我要整理资料来写调查报告时,发现自己的措辞并不严谨,有很多口水化的言辞,于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而通过此次的调查活动,让我真正深刻理解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意。现在。我可以当之无愧的说: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的收获远大于挫折。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能让我们从中收获匪浅。

关于衡阳市衡东县乡村教育现状的调查状况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