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结
九江中心小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总结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结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学校教育的特点,我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和卫生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在深入开展校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中,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从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于人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该病的积极预防作用。
二、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队伍的建设。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开展力度,保证工作实效,成立我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部门主任、大队辅导员、校医、体育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加强三方面的培训:
1、加强了校医培训。学校建立专、兼职卫生人员档案,并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让校医参加区内专项的专业培训,提高校医的专业素质。
2、加强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以区内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授课技能的培训。
3、加强了班主任的培训。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重要成员的班主任培训必不可少。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例会上开设专门的培训版块,提高班主任教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认识,了解基本的防控措施、学习面对突发状况的处理办法。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此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三、主要工作开展。
(一)落实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学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并配备必需的教学教材和教具。实现健康教育开课率100%。
2、进行课堂质量的监控。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常规性的质量监察。教师教学计划、教案由教导处安排专员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由教学部门组织专项的督导,有随堂和示范两种类型。我校曾在2005、2008、2013学年被南海区教育局学生健康管理科推荐承担南海区口腔健康教育示范课的任务,在学校领导的引领下,在卫生科组老 师的全体努力下,我们一起备课、听试教、评课,务必提供一个有效可行的、示范性的、真实的课堂。三节示范课均以生动有趣的课堂展示,重难点突出,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均获得区、镇老师们的好评。
3、结合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结合班队活动、思品课、晨会课等,在师生中开展了“关注健康,关注生命”,“应急逃生演练”等主题活动。校医也定期为师生召开健康教育的讲座。平时的工作中,引导学生从节约每一滴水、不乱丢果皮纸屑,不乱丢废弃电池、塑料袋等小事做起。为了加强环保教育,大队部倡议少先队员开展绿色进班级美化教室的活动,开展“洁净美教室“洁净美办公室”评比”活动。师生学会了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做起,从小树立环保和公共卫生意识,养成人人参与美化校园,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这些健康教育活动中,有不少涉及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活动。例如,围绕保护牙齿这个主题,除了每年按《卫生与健康》课本的内容上好口腔课以外,在口腔活动月我校都按南海区教育局学生健康管理科的要求专门为一年级的小朋友组织爱牙活动,观看生动有趣的爱牙动画片,对刷牙的正确方法进行实操,进行校内的爱牙手抄报比赛,校外进行亲子的刷牙活动等等,其他年级我们也会利用少先队活动课上一节口腔健康教育课,保证口腔教育的力度与广度。在此基础上,2012年,我校又开展了由佛山市青少宫组织的“益达”健康计划“四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的活动,关展凌老师被推荐参加全国口腔健康教育创新课堂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被组委会派送北京参加进一步的学习与交流。2013年,德育处也组织各班主任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活动,并参加了佛山市口腔健康教育少先队活动课的竞赛。当年我校也积极配合南海区开展对二年级学生的窝沟封闭工作,窝沟封闭率达48.94%。2014年不仅如此,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科技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碳酸饮料对牙齿的损害”科学实践与调查,这个调查论文不仅获得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加强了学生对牙齿健康的认识,修正了他们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对学生预防龋齿,保护牙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学校将卫生保健与防病知识浸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7.4%;行为形成率85.5%,符合国家关于两率的规定。(健康知识知晓率≥80%;行为形成率≥75%。)
(二)结合校园文化的创设,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学校充分利用环境,开设健康教育专栏,保证每学年4期不同内容的宣传。在学校墙壁上开设健康宣传长廊,定期对学生进行慢性病防控,如预防肥胖、预防近视、禁烟等的系列 宣传。展板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特点,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各类防控的知识。
除此外,学校大队部还经常开展健康教育的广播主题讲话,健康小报评比,各班级还利用班会课开展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每到流行疾病多发季节,学校还要下发致家长书,告知家长流行疾病的防控方法。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宣传网络,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三)认真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监测,配合区学生健康管理科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学生常规体检组织工作。
1.广泛宣传,加强组织。学校广泛宣传学生体质监测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学校要求班主任加强宣传的力度以及进行具体的监测指导。
2.认真分析,及时反馈。学生体检完毕后,对学生监测的基本情况,如常见的牙病、近视、沙眼、营养不良及贫血等情况通过告家长的通知书的方式进行反馈,取得与家长的配合与治疗。校医根据区学生健康管理科下发的学生体检各项指标统计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并将有突发性疾病的学生姓名告知任课教师,以预防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3.跟进调查,落实防治的具体措施。一是学校针对学生体质监测情况从学校层面修订防控措施,防控措施涵盖宣传、课程、活动等方面,保障措施有效。二是跟进学生的防治情况。例如龋齿,在书面告知家长学生情况后1个月,学校组织班主任对学生龋齿填充情况进行再次调查,掌握学生龋齿充填的具体情况,再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以提高学生龋齿的充填率。
4.建立档案,落实管理。学校按照要求为每个学生建立《南海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表》档案,并归入到卫生室统一管理,明确责任。
(四)切实加强了学校控烟工作。
我校是无烟学校,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的控烟工作。1.制度健全,组织得力。
学校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网络组织。2.专题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师生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控烟知识,培养师生不吸烟行为的好习惯,增强师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学校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功能厅、会议室、办公室、卫生间等公共场所均贴有禁止吸烟的醒目标志。同时,学校还利用周一全校教师大会时间,开展教职工的控烟、戒烟、控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控烟意识。
3.加强督导,增强实效。学校设有禁烟监督员,定期检查学校的控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落实。4.家校携手,扩大成果。
学校力求将学校教育的成果扩大到社区、家庭。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契机宣传控烟的重大意义。5月31日无烟日,学校要求学生劝阻家长控烟、戒烟,同时宣传学校控烟措施、吸烟危害等,建议家长控烟、戒烟,以身做则为教育学生养成不吸烟的习惯做好表率。
(五)引导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
在学生中开展课间操、眼睛保健操、阳光体育活动、校园运动会。每天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在教师中,学校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健康的设、备设施,开展工间操,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或者步行6000步,开展教职工运动会。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体现学校在防控工作中的职能,力争使工作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与营养膳食的关系
------检验3班
伍丽婷
201208131
5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相继出现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等不合理饮食习惯。大量研究表明,人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膳食选择行为存在密切联系,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预防疾病乃至促进某些疾病的康复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高血压是较为流行的一种疾病。高血压发病有很多因素,除遗传因素之外,还与环境因素,尤其是营养因素有关。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及心、肾衰竭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严峻的挑战
[1]。21世纪以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美国高血压病达5千万以上,中国达2亿,全球达10亿人之多。高血压患者除了按时口服降压药之外,高质量的睡眠、适当的运动、良好的情绪和合理的膳食等生活方式的干预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膳食在一定程度上更为重要。
1.矿物质与高血压的关系
1.1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与膳食中钠的摄入量呈正比关系。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人食盐摄入量均值为10.7g/d,农村居民为11.1g/d,有81.6%的居民食盐的消费量超过推荐摄入量(6g),其中83.8%的农村居民摄入量超过建议量,高于城市居民的76.8%。同时发现钠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盐,其次是酱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我国膳食中大约80%的钠来自烹调和含盐
高的腌制品,这是因为我国膳食结构中副食少、主食多,为配合主食口味等而增加盐与调味品的使用量。以上研究表明,钠摄入过多,尿中钠钾比值增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何控制盐的摄入对于防治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钾离子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也是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方面的研究,除了分别阐明了钠潴留、钾缺乏与高血压的关系外,也说明了钠潴留和钾缺乏的相互作用对血压的影响,如机体缺钾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去极化而促使细胞内钙离子进一步增多。因此,它们就可以引发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钾通过直接的扩血管作用,改变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肾钠操作,以及尿钠排出作用而降低血压。许多研究结果显示,膳食中钾摄入量与血压、高血压患病率、脑卒中的危险性呈反比关系[2],增加钾的摄入量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尤其对不能减少钠盐摄入量的患者更有效,研究人员认为,高盐高钾的降压效果可能和低盐饮食一样,而增加钾摄入量可能要比控制盐的摄入量容易得多。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
1.3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但是膳食中缺钙却是我国居民的普遍问题。缺钙会引起反常的钙内流,导致钙在血管内壁细胞核平滑肌细胞内反常积储,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异常升高[3]。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预防医学副教授杰姆斯˙德威尔对国家统计中心为期1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计算,发现每天用钙含量为1300mg的人比每天用钙含量为300mg的人患高血压的比
例低12%。另有研究表明,膳食钙与高血压呈弱的负相关,分为乳制品来源和非乳制品来源,乳制品来源的钙与高血压呈显著负相关,而非乳制品来源的钙与高血压没有负相关性。
2维生素与高血压的关系
部分实验提示,服用维生素A、C、E可降低血压。在自发性高血压小鼠研究中发现,饮食中添加维生素E可降低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同时可消减因高血压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国内有研究发现,高血压以及并发脑出血惑脑卒中的患者,其血清维生素A、C、E的含量显著降低,氧化自由基增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过氧化损伤增加[4],因此高血压患者应该补充维生素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抗氧化的作用,进而减少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脂类与高血压的关系
国内研究表明,脂肪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成正比关系[5]。高血压患者血浆中总饱和脂肪酸较正常人显著增高,尤其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增高明显,单不饱和脂肪酸中反式油酸在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增高,油酸则较正常对照人群明显减少,同时亚油酸,α-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较正常对照低[6]。另有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饱和性脂肪酸较多,可使血胆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而不饱和脂肪酸能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抑制血栓的形成。所以应多食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它们富含人体
所需的必须脂肪酸。蛋白质与高血压的关系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每个细胞的组成到人体的构造,从生长发育到受损组织的修复,从新陈代谢到酶、免疫机制及激素的构成,从保持人的生命力到推迟衰老、延年益寿都离不开蛋白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摄入优质蛋白质高血压的发病率会下降。另有多项研究结果揭示了膳食蛋白质与降压的关系,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可增加某些多肽、某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这些成分可能具有降压作用。还有研究表明,蛋白质摄入可能促进钠的排出作用,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从蛋白质代谢来看,作为升压因子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因为在蛋白质的分解过程中,可以产生一些具有升压作用的胺类,如酶胺色胺、苯乙胺等,这些物质在肾功能正常是能进一步氧化成醛,有肾脏排出体外。但若肾功能不全时,可导致胺的蓄积,完全有可能显示升压作用。因此蛋白质摄入过多,热量过高也可造成肥胖、血管硬化,造成血压升高。膳食纤维与高血压的关系
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有研究报道,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的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为食用粗粮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过量饮酒也与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强烈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影响心率和血压。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维持正常血压,延缓合并症的发生时治疗的关键,合理的饮食能起预防或辅助治疗的作用。而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膳食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是重要却复杂的,由于人类并非食用单一的食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调节整体膳食结构式更好的方法。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已制定了以高血压为重点的慢性病控制计划,开展卫生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人群对心血管病危害性的认识,指导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系统的、量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高血压健康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多重心血管病危害综合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食盐中添加钾、钙对青少年及其家族成员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华高血压杂志
[3]中国营养科学全书
[4]高血压病和脑卒中患者内源性维生素C和E的测定及其意义,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5]中国人群膳食营养素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营养学报
[6]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肪酸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7]游离脂肪酸在高血压伴代谢综症发病中的探讨,食用预防医学
第三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慢性疾病管理制度
一、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二、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把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三、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四、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
五、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二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具体记录
六、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功市日)夏
一、坚持定期走访村(居)委会老年人,至少每3个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老年人、及时掌握老年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f1%以上。
二、对新出院老年患者的第一次随访,根据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相关随访记录。
三、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老年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一变化、治疗情一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四、指导老年一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动员老年人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健康活动。
五、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老年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一、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二、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三、对以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
四、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五、对于高危行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进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漫性病监测制度
一、公共卫生管理科全面负责慢性病监测管理工作口科主任为本辖区相关业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经管医生是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二、报告范围:高血压、搪尿病。
三、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二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管理科报告,公共卫生科收到报告一卡、审核合格登记后,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出卡片。
四、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五、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加倍处罚。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一、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街道、村(居)委会、监护人三级精神卫生管理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二、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市重性精神疾病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三、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四、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五、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六、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忐人参为口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七、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八、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九、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加强档案的治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健康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正确性、严厉性和规范化
二、建立专人、专室、专拒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
三、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四、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碧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
五、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六、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加去,禁止擅自销毁。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制度
一、居民建档率要符合市卫生局的要求。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准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二、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齐、美观和规范有序,逐渐实行计算机化管理。
三、居民健康档案应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及重性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四、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疾病分期随访病人,结合参加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和育龄已婚妇女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以及儿童防疫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董点的健康干预。
五、资料管理人员及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相关信息。
二、公共卫生科信息员每个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
告新增建档花名册、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按要求上报的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
三、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登记、统计制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计算机化健康档案,要在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陆。
四、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五、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六.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居民健康档案岗位责任
一、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
二、居民健康档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
三、非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好的各种档案资料.未经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承交由社区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四、责任医生是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第一责任人。对填写健康档案的责任医生应进行培训。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医生必须签字,以示负责。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
五、对各科室查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调阅档案必须有登记。
六、纯熟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高危孕产妇急救管理制度
1、孕妇早孕建卡时,应对孕妇进行高危评分及初筛
2、高危孕产妇要专册登记,并在孕产妇健康手册上作好记录,加盖高危标志,实行专案管理
3、未按约来诊者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追踪随访.4、发现新的高危因素需在原高危情况栏中依次填写高危因素及发现孕周
5、对筛出的高危产妇按其严重程度转到相应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6、高危孕产妇需转诊,转院者应填写转诊单
7、应设有抢救室、手术室、产房、备有实用抢救设备及药品。
第四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
1、为辖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中的妊娠妇女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进行早孕检查与指导。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统计上报相关信息。
3、做好孕产妇与未产儿生命检测与管理工作。
4、对建册的孕妇进行高危筛查,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按要求进行登记、追访与管理。
5、入户调查、核实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和未产儿死亡(含外地户口及外区户口)情况,填写死亡报告卡,及时上报。
信息收集、报告、管理制度
1、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培训信息。
2、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举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和篡改。
4、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报送、管理。
6、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7、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卫生监督协管员工作职责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管理。
4、对以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藉、舒缓治疗服务。
5、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6、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7、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颁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3、建立传染病个案登记卡,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4、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必须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5、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6、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7、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8、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病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
2、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提供0-6岁儿童保健,按照要求开展体格检查,进行生产发育监测,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6-8、18、30月龄时别开展一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5、对不同月龄和年龄的儿童进行智力、视力测查,听力筛查和口腔检查,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转诊、追踪和治疗。
6、在儿童定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按照管理常规进行登记和管理。
7、掌握辖区内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定期深入幼儿园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卫生消毒、五官保健等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8、负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9、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1.成立辖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乡镇、村、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上报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要求定期走访,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8.做好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调查,至少开展两次,根据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7.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照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
3.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有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4.资料管理人员及社区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5.居民健康档案具有医疗保密性,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档的各种资料。未经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
6.应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7.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应在健康档案袋上用颜色标识区分。
8.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9.孕产妇、儿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重性精神病病人健康档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10.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个人健康档案分散存放的,应在家庭健康档案中标明其存放地。
11.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12.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虫蛀、防鼠咬,应妥善保存。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
在卫生监督所指导下对辖区内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履行6项职能:
一是对本辖区内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等进行日常巡查或集中式检查、指导,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报告监督信息及违法信息;
二是对在卫生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宣传并及时制止违法行为; 三是协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查处违法案件;
四是为辖区范围卫生单位提供卫生行政审批咨询,并代为交件、代办、领证工作,方便群众办事。
五是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及时如实报告,做好前期现场控制以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六是认真完成县卫生局及卫生监督所交办的其他工作。
资金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落实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统一归口到单位财务部门,实行专账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必须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要与项目工作进度相适应。
4.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各单位要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案。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事业经费等。6.定期向社会公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
1、负责本乡镇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化妆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医疗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职业放射卫生等摸底调查,建立本地资料档案。
2、协助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开展本乡镇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日常监督检查。
3、开展本乡镇卫生许可现场初步审查。
4、按照县卫生局的要求负责本乡镇管理相对人卫生法律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宣传。
5、按照县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负责本乡镇卫生监督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送。
6、负责本乡镇群众举报投诉的登记、报告和协助县卫生局开展群众举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调查。
7、协助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参与本乡镇卫生违法案件的初始调查和处理。
8、协助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本乡镇的卫生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9、完成县卫生局交办的其他卫生监督工作。
第五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计划
夏庄中心卫生院文件
夏医发[2011]18号
夏庄中心卫生院
关于印发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科室、一体化卫生所:
为了贯彻落实《高密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规划》(高政办发
[2011]12号)精神,适应我镇慢病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减少慢病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后果,促进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自身医疗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根据高密市卫生局文件通知精神,现将夏庄中心卫生院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紧密结合夏庄医院实际,依托属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支持,最大限度地参与慢病社区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活动,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医院支持、社会共建、居民参与”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二、基本目标
通过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干预活动的实施,与属地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促进形成慢病防治协作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防治结合、技术全面的慢病综合防治队伍,全面降低人群中以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及糖尿病为代表的慢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抑制和控制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最大限度减轻慢病患者及社区用于慢病的卫生费用支出。
三、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院长任组长的慢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
2、明确慢病社区领导小组工作目标与职责,将慢病社区管理纳入医院日常医疗管理活动,不断完善慢病社区管理体系,畅通社区与医院之间慢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逐步培养建立社区慢病防治队伍,办公室负责计划制定,监督计划执行。
(二)建立慢病社区防治管理体系
1、确定慢病社区防治病种范围、目标人群
慢病种类繁多,涉及多个学科和专业,按照我国慢病现状及发展趋势,现阶段把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四种慢性病作为重点防治病种。
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不但针对慢病患者,更重要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具有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的重点人群。对以上目标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综合防治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加强慢病社区宣教
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
对于健康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以常识性、科普性为主,旨在让健康人群对慢病有概念,促进树立健康观念及自我保健意识。主要形式为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讲座、慢病健康咨询。
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重点人群的教育,要早期发现,进行早期干预。健康教育重视倡导和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开展健康讲座、健康咨询、慢病早期筛查为主要形式。慢病患者家属既是高危人群又是对慢病患者实施日常保健、治疗、用药监督的“家庭健康卫士”。慢病患者家属要熟悉慢病的特点、防治原则、急性并发症的发现及现场急救知识。要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部分技能培训。
不同患者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突出重点为慢病的日常保健、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以定期讲座、咨询、义诊为主要形式,建立慢病管理个人档案,实施日常督导。
3、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慢病筛查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平台,在对居民普遍建立的健康档案中,筛选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有计划实施慢病筛查,旨在早期发现患者,早期干预治疗,减缓出现并发症时间,较少患者医疗支付的负担。
4、实施社区慢病患者系统管理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计、制定、管理慢病患者健康档案,制定慢病患者健康教育计划、指导慢病患者在社区康复治疗,预防、延缓慢病并发症。
(三)建立和畅通慢病的双向转诊
医院与社区卫生室建立慢病双向转诊关系,积极创造双向转诊条件,较少转诊环节,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转诊病人提供便利条件;制定具体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服务质量;指导并配合社区卫生室做好下转病人治疗的后续管理和指导工作,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四)开展医院与社区慢病管理人员的双向交流和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技术全面、过硬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队伍。
1、医院根据社区卫生室的实际需要,组织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以专家门诊、专家咨询、健康课堂、专家带教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卫生室中心进行技术指导,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积极到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室开展支援工作。
2、与高密市人民医院建立慢病人才培养机制。为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优先提供实习进修机会。
3、利用医院中医药特色及教学、科研优势,在社区医生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高其慢病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慢病社区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及医疗机构的通力合作。夏庄医院在社区慢病管理中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夏庄镇中心卫生院
201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