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的调查报告
教师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的调查报告
小岭镇九年制学校 孟祥伟
当前,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制约了社会发展。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发展高质量的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深刻认识到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教师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满足教师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进而搞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经调查分析,我们感到我县的教师群体在心理素质方面主流是好的,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对事业具有较强烈的责任心,认准的目标能坚定执着地去努力。
对教师坚定性的调查我们分别从工作员任性,工作热情,克服困 难,承受挫忻等方面进行。
l、对正确的目标能不懈地努力。
他们渴望国泰民安,渴望教育教学改革出实效。而在工作中表现出踏踏实实,奋进不息,不向困难低头,有较强的坚定性。有85%的人认为自己订的计划不因为主观原因而不能如期完成。同时又有88%的人承认制订计划应有灵活性,允许改变计划,另增添新的内容。
2、克服困难,承受挫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2%的教师在做事前,都能三思而行,想到做与不做的好坏结果,带有目的去做,仅有4%的人不考虑这些问题,遇到问题则有54%的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向师长或同事求教”,而有30%人不同意,认为应该自己设法解决。
3、有各自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艺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也有一定的个性和各自处理问题的方法与艺术。例“被朋友误解,并知其在生您的气。”教师中28%的人会“尽快和他联系,作出解释。“比较高姿态。有31%的人认为“等他自己清醒过来”,比较有个性。也有41%的入认为应“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与他联络感情,但不提此事”,比较有艺术性。
4、工作不喜欢制约太多。如对一件事不感兴趣,则有58%的人积极性不高,甚至49%的人因为对一件事不感兴趣,波及到对其他任何一件事积极性都不高。以上调查数据使我们清醒地看到教师工作是一份应对得起事业,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孩子的工作,教师不能凭自己个人的兴趣来感情用事,学校应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 教师这方面的心理素质。当然,在工作中也应尽量考虑增设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对各项工作的兴趣和调动其最大的积极性。
(二)能注意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
对教师的协调性我们分别从尊重别人、合作共事、宽容待人等方面进行调查的;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教师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尊重自己,尊重同事,互相合作。
1、与同事和睦相处。教师愿意与同事和睦相处,愉快共事,选择“与许多入一道工作,亲密接触”的占62%,选择“独自工作” 的仅占11%。在工作中表现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占89%。79%的人对熟人的生活很关心。
2、与人交往,能严以责己,宽以待人。遇到朋友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时,有70%的人告诉他感受,但仍有交往,仅3%的人会跟其断交,对严重伤害过自己的人,有34%的认为可以原谅,45%的人认为宽恕他不难,但也不会忘记此事。
在工作中遇到不愉快时,仅有3%的人会将愤怒加 在其亲近的人身上.而62%的人从不如此,35%的人能试图克制自己的情绪。
3、教师在校有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有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如“因家里不顺心而带着不快情绪去上班”,有25%的人“工作一忙,把烦恼就丢在一边了。”能“尽力克制”的占74%,而“继续不快,什么都不想干”的仅占1%,如遇“被问及许多私人问题”,“能平静地说出您认为恰当的 话”占82%。由此可见教师能有如此修养,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 情,对教育培养孩子有健康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调查说明教师的心态是平静的,心情比较开朗,同事之间较能理解、宽容别人的过失,这是与入交往中很重要的基础,因为他们深知: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教师的良好形象,教师的人格力量,将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善于探究,勇于创新
对教师的创造力倾向,我们分别从冒险性,好奇、想象、挑战四个方面来分析。
A、敢于冒险:
1、敢于尝试新的游戏和活动。
62%的人认为尝试新的游戏和活动是一件有趣的事,65%的人不喜欢太多的规则,这种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是有利于教育好下一代的。
2、善于对事物作猜测和判断。
调查表明10%和56%的人不同程度地喜欢对事倩或问题作猜测,即使不一定都猜对也无所谓。93%的人认为对于一件事情先猜猜看,然后再看是否猜对这种方法很有趣。34%和54%的人不同程度地喜欢尝试新的事情,目的只是为了想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敢于冒险,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一个人不畏艰辛,不怕困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忘我精神,如此不断来激励下一代,我们的社会将更向前迈进一大步。
B、有一定的好奇心:
1、喜欢观察新事物,了解新情况:
据调查有65%的人喜欢观察自己没有看到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况。90%的人喜欢或比较喜欢做新 鲜的事。26%的人和61%的人对许多事很想或比较想亲自去尝试。60%的人比较喜欢能拆开来的玩具。51% 的人喜欢交新朋友。仅3%的人不喜欢交新朋友。
2、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满足求知欲:
70%的人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得到多 方面的了解。
70%的人比较喜欢问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句题。
55%的人喜欢翻阅书籍杂志,想知道它的内容。
教工的好奇性表现在对新事物的探究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这对引导孩子不断追求新的目标,探索新的 问题能起到潜移化的作用和榜样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
一、教师的思维比较有定势,不善于想象。
A、满足于完成任务,缺乏想象。
1、工作踏踏实实,不爱异想天开。调查表明,教师工作勤恳、踏实,无不着边际的浪漫想象。69%的入不喜欢想一些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91%的人喜欢住在地球上,而不愿生活在太空站。61%的人不喜欢幻想202_年前的人类生活的情形。59%的人不想自己编新歌。82%的人不喜欢想象有一天能成为艺术家、音乐家或诗人。
2、讲究实际,不爱把自己臵身子小说、电视或故事书中。
61%的人读小说或看电视不喜欢把自己想成故事中人物。当故事 书的最后一页被撕掉,有48%的人不想自己编造一个故事,把结局补上去,28%的认为无所谓。看到一张陌生入的照片有52%的人不喜欢猜测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想象力不够,这与目前社会上对教师工作的期望值过高,教师深感工作压力大,无时间去想象有一定关系,长此以往影响吸收大量的信息,对孩子进行高科技教育极为不利,在教学中不能充实 当前信息社会的新知识,又如何适应21世纪的挑战呢? B、工作凭经验,墨守成规,挑战性不够。
教师“喜欢用相同的方法做事,不喜欢去找其他新方法”,有39%的人认为完全不符合,有的52%的人认为部分符合。
“喜欢解决问题”的占28%,部分喜欢的占59%。
“如果事情不能—次完成,我会继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36%的人认为完全符合,49%的人认为部分符合。
“喜欢探究事情的真假”,有45%的人认可。
“喜欢与众不同的事情”,有25%的人认可。
以上调查表明,教师虽对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但对探索新问题,研究新情况的迫切性不强,较满足于完成任务,对提出新的更高的起点思考不多,不富挑战性。
问题
二、部分同志在教师修养方面尚欠缺。
部分教师心胸不够宽阔,表现在到餐馆用餐,服务员将汤汁洒在身上时,会有7%的人要其赔偿(其中86%是青年),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到商店里碰到态度粗鲁的售货员时,54%的人会觉得失面子,但不说什么只想今后再也别到这里来,不够宽以待人,缺少了点仁慈为怀的气度。11%的人会以同样的粗鲁回敬他(她),(63%的青年),这有悖于教师为人师表的身份。
问题
三、教师生活单调、枯燥,仍然脱离不了贫困。
解放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师的地位的的确确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在新形势下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差距导致心理失衡的情况日益严重,考取公务员、脱离教师行业的现象趋之若鹜。有能力的该行,有门道的进城,留下厮守的教师唉声叹气、得过且过,这给管理带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学校的文化生活单调,教师的精神要求无所寄托,有情趣的人每天四件事:一盒烟、两张报、三杯茶、四里路(晨练跑步),不会调节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早上听鸡叫、中午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如此哪有理想?哪有激情?哪有追求?
问题
四、继续教育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应有的实效。近几年,我县充实了大批新任教师,增添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我们应该看到,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具有很诱人的说服力,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忽视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作为教师,需要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渊博的文化课知识,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无师自通的,也不是仅凭一次招聘考试就能培养成才的。在我镇,教师队伍中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兽医、食品加工、财会、护理、林果……人才济济,但与教师专业无关。虽然进行了在职函授,这些人中不乏优秀者,但专业基本功的的确确先天不足。而 我们的继续教育制度无非是为了取得几十个教育学时,成为难以取得提高教师素养的形式。加之学校受各种条件限制,教师的专业成长手段十分有限,仅限于彼此相互听听课、看看录像,对于新课程的发展、校本教学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活动。
问题
五、职业道德情操亟待提高。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业永恒的话题,偏离了职业道德,学问再高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新形势下,面对各种诱惑,教师队伍中的道德情操愈来愈浑浊,热衷于争名夺李、蝇头小利的人很多,道德追求愈来愈迷茫,淡化职业责任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实中的“范跑跑”、“杨不管”绝不是一个,但带来的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加以梳理、疏导,采取正确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永葆我们这个队伍的纯洁、富有活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尊重事实,认真研究,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尽可能地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创造人文环境加以解决:
一、促进教师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
科学发展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最新的执政理念的体现,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 诉我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主要矛盾的解决对次要矛盾的解决有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政治素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团队精神、机制建设、教师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而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教师发展决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并对其他方面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根本和关键。抓住了教师发展这个根本,就牵住了“牛鼻子”。
第一,促进教师发展,要从全局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发展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优先筹划,优先安排,优先落实,充分重视教师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要求,要尽全力满足,并鼓励教师主动谋求发展。
第二,促进教师发展,要正确处理教师专业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促进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发展包括价值观念、心理素质、情感态度、意志水平、专业发展等多个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互动的。“在新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教师专业发展是决定教师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
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等。首先要求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专业理想,将教育视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全力以赴;其次,整合专业知识 和技能,内化为自身素质;再次,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智慧,这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促进教师发展,要以教师的职业为发展取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着眼点,采取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来促进教师良好基本素质的养成,加快教师职业人成熟的进程,从而最终确立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专业化地位。同时,除了培养教师具有专业素质外,还要在心理、情感、意志水平等方面使教师得到均衡发展,努力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使其成为有完善人格的社会人。
第三,促进教师发展尤其是专业发展,要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模式。多年来,教育界探索和实践了多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并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校本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和有效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概括地说,校本研修,就是广大教师为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特色,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
校本研修的出发点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认知特征和情感需求,创造了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了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校本研修是对过去教研活动的深刻变革,它革除了以往教研活动的形式化而不注重内容、随意化而不讲求质量、经验化而不重视科研方法等种种弊端,最大化地促进了教师发展。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改进研修工作、促进教师发 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和自己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校本研修的领导。对校本研修总体规划、全面组织、全权保障、全程管理;为教师创造一个安全的、信任的、允许犯错误的氛围,一个在真实教育情境中持续、有效、深入学习的校本研修环境,满足每个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以开展校本研修为手段建立学习型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教师个体的主动研修。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个人主动研修,在工作中研修,在研修中发展,才能确保研修的成功和高效。以问题引导教师研修,不断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使问题成为教师发展的起点;以差别推动教师进取,不断促使每位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并通过与自己、与同事、与先进理论的对比,寻找差别,提升自己;倡导 “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发展模式,鼓励教师立足于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自身的选择,不断反思自身的实践,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发展;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认识中的“知”与实践中的“行”的同步交互与“悟性自足”,注重主体精神的发挥,鼓励教师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过的东西说出来。
关注、重视、促进教师群体研修。鉴于工作关系的联系,开展群体研修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学校团队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事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习,是每位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教师群体研修既可以由教师个体提出问题出发设 定主题内容,也可以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需要而设定主题内容。内容不仅要基于教育教学的业务领域,也可以涉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等其他领域。通过常规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和课件制作评比、理论学习和主题研讨等形式,推动教师个体主动研修与群体研修相结合。在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加强群体交流与合作,同伴互助互学,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交流中既有倾听,又有回应,或敞开自己的困惑以求别人指点迷津,或公开自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或不同观点、不同体会进行争论,思想与思想碰撞而生灵光,在合作中扬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加强与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联系,促进双方的深入合作,主动寻求专业引领。如果没有专家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教师之间的互助可能会限于同水平重复。与大学及其教育专业机构、教育专家的合作,可以使校本培训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尤其是智力的支持。通过专题讲座促进观念更新,通过案例分析促进教学反思,通过专家指导促进骨干成长,通过学术沙龙促进交流沟通。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那就只是纸上谈兵,专业引领应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完美统一,共同引领。专业引领是使研究脱离低水平重复、收获最大成效的重要凭借,是校本研修成功的保障。专业引领的强势参与,可以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高质量、高频度的专业引领对广大教师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研修创设了和谐浓厚 的研究氛围,实现了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理论与实践统一,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然,校本研修不是惟一有效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校本研修应该与其他模式有机结合。
二、促进教师发展必须“以教师为本”。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应该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是关爱人,即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发展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再次,从方法论上讲,为获得发展、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是要从“具体人”的实际出发谋发展,二是要充分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地发展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这要求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发展人就要充分重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作为专业人,其劳动有目的上的社会性和责任性、任务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过程上的示范性和严格性、手段上的规范性和创造性、成果上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自身职业的特点。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因素,重视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坚持“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为本”的第一要义是尊重教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一是生理的需要;二是安全的需要;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包 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受到社会和他人认可的体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理应受到尊重。
尊重教师,首先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的尊重。既要尊重教师独立的人格、尊重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要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尊重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即尊重教师发展的主体性,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尊重教师自主确定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目标,自主决定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觉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必要性,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专业发展活动方式与内容。教师个体的需要通常和他们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直接相关,要尊重教师在学习取向上的差异与发展阶段的差异,承认差异,尊重教师在差异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尊重教师,需要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和历练方式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促使教师成为真正的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其次是尊重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保证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增强教师对学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形成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进而使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以教师为本”的第二要义是服务。服务必须是全方位的。首先是保障教师的利益,努力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做好生活方面的服务工作,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持续发展。再次是全心全意为教师谋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硬件支持,创造和谐温馨的办公环境,提供各种现代设施,使广大教师在数字化的广阔宇宙中自由采撷,在光电传导中与世界对话交流;为教师发展提供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学术交流和培训、研讨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在交流与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为教师发展搭建广阔的校内外交流平台,立足校本,切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等等。总之,从物质与精神、内部与外部、软件与硬件多个方面为教师谋发展、促发展。
“以教师为本”的第三要义是激励。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的作用。恰当的激励能够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好、调动好和发展好,并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激励教师,前提是实现评价体系的创新。只有对教师作出了正确的评价,才能实施正确的激励,激励的作用才能得到真正发挥,科学、合理、公正、严格的评价机制是发挥激励作用的前提。评价要以激励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注重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是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改变以往只有领导评价的状况,构建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二是要坚持以教师自我评价为核心,这是教师在回答“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得怎样”、“怎样改进”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三 是评价体系要立足于“向前看”,坚持发展性原则,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在实施评价体系时,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倡导教师以评价促进自身发展。研制可操作的教师自评指标,研制评价的过程管理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教育,增强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注重教师的自评结果,落实评价反馈。在教师自我评价之后,校长要及时以谈心、座谈等方式给予积极的肯定,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提出更高的希望,提供有效的帮助,使教师自我评价在促进教师发展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激励教师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采取正确的激励方式。结合激励的对外竞争性、激励的对内公平性、学校自身的支付能力三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方式,充分考虑物质与精神、长期与短期、团队与个人、正向与负向的各种激励方式,并形成具有特色的组合。“物质激励”是使教师努力工作的重要的激励方式,但物质激励必须公正,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同时,物质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精神激励可以有很多方式,一是领导们自身行为的“楷模激励”,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做教师的楷模;二是体现领导们亲和力的“情感激励”。领导们要理解、尊重、依靠、关心、信任广大教师,既要在工作中为他们创设机遇,又要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教师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定会以更大的努力投入 工作,从而促进了自身发展。三是工作中的“责任激励”。责任是教师身上最为宝贵的财富,体现的是得到了校长的信任并给予自己锻炼的机会。赋予教师责任是调动教师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四是决策中的“参与激励”。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参与程度越高,其积极性越高。尊重教师的意见,就是要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五是对教师发展的“目标激励”。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更具发展潜力。帮助教师建立不断超越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等等。总之,校长要了解教师的精神需求,艺术地激发并真正的满足所有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欲望,这才是激励的最高境界。
“以教师为本”落实到行动中,就是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就是尽一切努力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一切努力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三、促进教师发展需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物质的因素不可忽视,精神文化的因素更不能忽视。一定群体所形成的文化和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和类化作用,它会成为个体评价自我的内在尺度,去规范个体行为;它又影响并形成了群体的需要结构,必将有效地激励个体为未满足的需要而不断前进。从哲学上讲,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利的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教师是专业的文化人,比社会上其他职业更需要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校园是教师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促进教师发展,必须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文化的核心正是人本身,人是有理想、有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的。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第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广大教师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专业发展和人生价值。
第二,努力塑造为全体教师认同和共有的价值理念。要引导教师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等价值理念。价值理念被教师内化需要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可以把价值观念渗透到学校的各种制度中来规范;可以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座来启迪;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来熏陶;可以通过校内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来示范。
第三,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通过组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研究课、大型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交流学术思想、撞击学术火花、训练学术思维、激发学术智慧、加强学术互动、提升学术品味,进而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投身学术研究的热情,促进自身发展。在学术研究中,教师之间以诚相待、以业为缘,打破了自我封闭的枷锁,提高了自身的人际吸引力,构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场,它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提升了精神生活,使学校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政策建议
(一)制度方面的建议
加强农村教育投资,创造有利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促进农村教师发展创造条件。
1.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关注农村学生学习和教育质量。
3.提高教师待遇,允许教师流动。
4.教师们希望领导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不要走形式。
(二)培训方面的建议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开展有效的培训,保证农村教育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1.培训内容上,围绕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的特点进行设计。
2.培训模式上,采用更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
3.培训条件上,要为农村教师参加培训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关心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1.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2.对不同层次、教龄、学校的教师给予不同侧面的关注。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将最终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校部分教师固执地认为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低下,归咎于生源质量太差,很少认真查找或自我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大家熟视无睹的问题的对策。为引起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大兴反思和研究之风,下面就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拙见,诚盼对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上学期,我在本校听了 32 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共23 名教师,三个年级所有班。在听课中,我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知识过手等方面。几乎每次听课结束后,我都要随机抽 5 个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收集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囿于时间,我在课后只与11 位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我为老师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创新而惊喜,但也为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而忧心忡忡,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尝试着寻找一些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师生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课堂,使之成为师生获得知识和精神交流的愉快场所。但如今的情况是,个别老师对课堂产生厌倦乏味感、失落无奈感,不少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感、甚至夹杂着恐惧感、或游戏课堂,或木然面对,这样一来,课堂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上课铃响后才慢悠悠到教室;本可以提前准备在小黑板上的内容上课时才板书;由于研究学情和课程不够,导致备课不够充分不成熟,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浪费,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习惯培养不重视。由于较为特殊的校情,我校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比如,学生课前静息普遍不好,学具准备不齐,该做笔记的不做或不规范,思考问题不主动、不深入,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扰乱课堂,预习不充分或根本不预习,课后练习质量低劣或拖欠,业余时间学习安排毫无计划等等,此类现象不一而足。其关键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普遍缺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3、组织教学能力不够强。课堂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我校,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讳言,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遗憾的是,个别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个别课堂混乱不堪,甚至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4、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系统,教法单
一、呆板。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重自己的讲解感觉,对学生接受与否关注不够,缺乏新颖和创造力。尤其是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5、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情绪和钻研状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应该通过精彩的导入、精心的设计、丰富的语言、师生的互动等来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在我所听的课堂上,这种场面很是难得一见。部分课堂是沉闷的,教师严厉的眼神、枯燥的说教,学生懒散的行为、漠然的表情,简直让人压抑、窒息,哪还有教与学的乐趣。
6、关注学生发展不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荒芜了自主思维、创新思维这片片良田。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学校教学管理是促进课堂教学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缺乏思路和连续性,人浮于事而部分工作不深入,管理创新浅尝辄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如此种种,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从教师层面上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所以导致目前课堂教学中问题突出,教师自身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理解不够,而表现出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陈旧落后;其次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认同不够,表现出主人翁意识和互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第三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不够,钻研精神和上进心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3、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由于我校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差,大面积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甚至缺失,导致他们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品质不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要彻底地扭转我校教学工作的不良局面,尤其是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赐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全校的各极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必须同心同德、思想重视、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勤奋钻研、务实工作,惟有如此才能把教学工作带入一片新的天地。我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重常规、轻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督促、轻指导,重高段、轻低段,重谋划、轻落实,重情面、轻制度等缺点和不足,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做到“管导结合、奖惩结合、点面结合、人事结合、量质结合”,要竭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总之,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要敢于抓、勤于抓、善于抓、抓全面、抓重点、抓难点、抓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把教学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筑学校教学工作大厦夯好基石。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管理者要克服“怕出丑、怕揭短、得过且过”消极思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而深刻理解所有学科课标精神,有针对性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各层面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及时有效地总结和推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勤于和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要真诚地与有待提高的教师一道制定个人课堂教学成长计划,开创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
(2)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我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止步于“老三篇”,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对帮扶、优质课竞赛、示范课展示等)、校际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达成共识,提升水平,寻求新的突破。
(3)切实增强教师素质。要改进课堂教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全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理解,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又在教育的兴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责任、未来、奉献、进取,需要的是过硬的素质、先进的理念、超强的能力、务实的作风,不然,决难担此重任。我们每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对人生有无限美好期许的完整生命体,肩上扛着引导这些生命体走向成熟、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的重担。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能自觉地把上进心、责任感、求知欲、合作精神这些被视为现代人走向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植根于脑海,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与学生的感情,须知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情感越浓,学生成绩越佳。其次,教师要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反映,也是教师的本质特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能力包含了设计力、决策力、组织力、协调力、创新力、亲和力等元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得从以下途径着手:①学习中成长。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每个教师应该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学类书籍,比如《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论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巧。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一些行家、名家好的做法,用心去消化、吸收,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比如在课前设计、新课导入、课堂组织、复习小结等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教师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就应该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②实践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践那些得来的理论和经验,并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砺出来。教师要主动承担一些教学活动,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等,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诚如是,成长为教学能手指日可待。③反思中升华。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目标、内容、策略、措施、方法、结果等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并予以肯定或否定、思索与修正,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学生间相互影响,学习风气不正,不配合教师授课内容,对老师的授课启而不发。2.学生到课率低,有些班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3.有部分班级虽然到课率不低,但听课率低,睡觉、玩手机、讲话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少数素质较低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显得力不从心,纵使你有多少教学改革的好方法,也无法实施。
4.为了让想学习的学生学到知识,部分老师迫不得已提高嗓门,甚至自带话筒,以期能盖过课堂噪音,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情绪。
(二)教师方面
1.部分课程存在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满堂灌”或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部分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和品德教育。3.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心理及认知上的差异,品德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师生沟通较少,教师听不到学生反馈意见,不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其他方面
1.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改的步伐。2.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进一步的培养。
对职业学校校院课堂教学的一点策略反思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过程,双主体互动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来决定,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从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第一要素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全面渗透德育
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都要通过学生得以实施。因此应将德育渗透作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另一方面要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为目标精心谋划组织各项教书育人工作。改变班级同学以小团体为主,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应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其创新思维模式,自觉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形成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专业课程学习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才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并将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存在问题:重视阅读分析,忽视文言基础知识;习惯于串讲,教学环节不清晰教学重点、难点不明确。学生文言知识不懂。不善于知识梳理。
应对策略:
(一)把握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现代汉语与它一脉相承,但它毕竟是过去使用的一种比较深奥难懂的书面语,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些系统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
古汉语常用实词的用法与特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
1、常用虚词的用法和特点:之、其、而、然、则、以、于等。
2、固定格式和特殊句式:
判断句:„„者„„也,者也,„„也。„„为„„
省略句:主语省略,(桃源人)见渔人;动词省略,再(鼓)而衰;宾语省略,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会惠;宾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宾语前置,吾谁与归?何陋之有?
被动句:帝感其诚
3、断句,标点和翻译的原则、方法以及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等。
(二)学习文言文还要理解诗文内容,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初中阶段选入的文言诗文,有的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阅读这些古诗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使我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要学好文言文,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典范文言文,背诵一些名句名段,名篇。课标要求学生背诵2万字左右的文言文,并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要处理好文言文中“言”与文的关系,重视积累,交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
(四)优秀案例: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
作者: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 余映潮 老师的一个教例。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二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
三、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四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2、每个同学都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增笑
[评析]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
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书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
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
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此时也酝酿了教学的的高潮。
这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教者对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多么丰富的感受
第五篇: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安乡县第一中学
朱彩霞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存在许多问题。本人分析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以更好地贯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Abstract: Dur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reading plays a vital role, but there exists many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reading.I analy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m, hoping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and improve students’s reading comprehension.关键词:高中 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策略 教师 学生
Key words: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of reading, problems, strategy, teachers, students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可见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的阅读教学却不尽人意,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
(1)在阅读教学方法上研究不够。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往往照搬教参,未能根据学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活动或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唱主角,未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2)未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语言点与语法分析上,而忽略了对文章篇章结构的分析。
(3)未将阅读教学与高考阅读理解的设题紧密联系起来。认为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过就是将课文中Part A及Part C的几个问题按部就班地回答完就可以了,未能注重文章主旨、作者意图及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的性格特点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分析。
2.教学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教参,没有吃透教材,只备课文,不备学生。(2)备课不充分、不切实际,脱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过多堆砌图片,幻灯片设计花哨。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开了眼界,却没有留下语言的痕迹。
(2)不重视语篇教学,不进行篇章结构的分析。(3)过多讲解语言点。
(4)唯教材讲教材,不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遇到生词就求助字典。
(2)通过逐句翻译来理解文章。有很多学生常常能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但是不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的线索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3)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打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4)另外有些学生习惯于指读、回读、出声读等。2.知识面窄、词汇量少
虽然教材中所设计的内容较广,尤其是现在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所设计的内容非常新,时代气息非常浓,生词量大,但由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词汇量不够,所见阅读材料也少,所以阅读起来难度非常大。
3.未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1)缺乏构词法的相关知识。(2)缺乏猜词技巧。
(3)不注意训练阅读方法。
(4)阅读训练时不能自觉地进行限时训练。总之,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善于运用阅读技巧,不注意扩充词汇量,阅读量也不足。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动地位,讲解课文时偏重词汇和语法,忽视语篇教学,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另外,从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牛津教材的课文设置上看,生词量大,初高中衔接出现断层,阅读材料普遍偏难。在存在众多问题的情况下,本人在日常教学中试着利用一些策略来应对这些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应对的策略 1.教师方面
(1)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和阅读兴趣。
问题设计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
高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系列问题。如在Module 7 Unit 3 The world online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①Yesterday we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convenience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us.But do you think it always brings us good things? ②Although it can give us much convenience, it can also have some bad effect on us.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of the two effects the Internet has on us? 这两个问题既与学生密切相关,又能使学生感兴趣,而且也符合课文辩论的内容,这样非常自然地就让学生参与到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当中,而且学生会自身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授之以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腰突出从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要授之以法,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坐到知识迁移,并且受益终身。
①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语法现象较为复杂。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预习时极其重要的。预习中教师要精心指导,教师要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②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当中去。为此要营造和谐的参与环境,宽松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师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尽量让学生动;要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尽量让全员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③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社“会学”。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常见的阅读方式有: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细读(close reading)、推读(inference reading)、概读(summarizing reading)。现在的牛津高中英语每单元的阅读课文后都有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Reading stragegy),在上每堂阅读课前,老师要认真研究该阅读策略,并指导学生通过使用该阅读策略进行预习。这样,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大胆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以此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4)正确处理课内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和试题之间的关系。
课本教学应多采用精读教学模式,重视词块教学和长难句fenxi要达到精读教学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课外阅读材料重在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高考阅读材料的适应性,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应采用泛读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使所选择的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可以使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生词适中。试题材料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应选择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更地道、更优美、更利于高考。
2.学生方面
(1)积累词汇量。组织学生认真复习和巩固中学阶段全部词汇,容许他们出现单词的拼写错误,但不能存在不认得的单词。
(2)加强平时对课文的朗读。有声阅读有利于高中生提高阅读速度(限于每分钟150个单词的阅读),因为平常英语课文朗读都有困难的学生部可能有快速阅读的能力。
(3)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注重句子结构的理解,长难句的理解。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进行限时阅读。注意阅读技巧的使用。
(5)扩大知识面。有人把阅读分成三个层面,即:A.阅读、做题、计分;B.阅读(弄懂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做题、不计分;C.阅读(弄懂文
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做题、不计分,分析题干(弄清出题者的意图),比较选项(了解各选项的差异)。要想扩大阅读的知识面,最好的阅读方法是充分利用阅读的第二个层面,只阅读,不做题,不计分,重点在弄懂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持之以恒地训练,就一定能更好地贯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