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铺就希望之路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1-965112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17 16:44: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铺就希望之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铺就希望之路

一、内引外联 畅通就业发展“主渠道”

依靠自身优势,联合省内院校、企业办学,是县职教中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尝试。多年来,县职教中心学校坚持内引外联的办学思路,立足优势,面向市场,不仅畅通了“进口”渠道,也为扩大学生升学、就业联通了“出口”渠道,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

县职教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常规专业设置,积极探索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企业联姻办学的路子。他们先后与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和省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将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专业加入到两校牵头的现代农业教育和畜牧兽医职业教育职教集团,实现了中高职贯通培养。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与大专院校师资优势得到最佳结合,凸现了联合办学的优势。同时,该校还因地制宜的设置专业和举办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急用人才。近年来,职教中心先后与苏州苏尔特公司、苏州东山钣金有限公司、宁波光圣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庆华拓数码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开展合作办学,开设了电工电子、焊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脑美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算会计等10多个专业,为用人单位培养了大批合格实用人才。

此外,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为中粮、国能发电、飞鹤、元盛等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吸纳社会资金400万元,建成设施完善的汽车修理专业实训基地。

内引外联合作办学的模式既稳固和扩大了职教中心生源,也拓宽了毕业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渠道。目前,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机电电子、艺术幼师等多个专业及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电视大学等各类中短期培训,现在籍学生达3276人。

二、抢抓机遇 打造职业教育的“硬实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本,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可以实现“人人共享出彩机会,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几年来,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积极发展职能作用,通过技能培训、咨询服务、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途径和任务。随后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实行职业教育助学金政策后,又实行了免学费政策。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依托自身优势,借力国家的优惠政策,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职业教育的“硬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龙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训室里各类标本、仪器非常的齐全,这个专业共分为微生物实验室、解剖生理实验室、饲料分析实验室,总投资达到了130多万元,现在龙江县从事畜牧疾病防治工作的人员有90%以上是出自于这里,可以说为龙江县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这个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最先进的标准化实验室,是由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几年来,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6300平方米综合大楼,更新了一大批教学设备,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

职业教育政策有了重大突破,国家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促进职业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同时,我县也将职业教育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政府八项改革之一。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各级领导多次深入职业学校,现场办公,研究解决职业教育事宜,明确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此外,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教育部与黑龙江省政府启动“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依托“试点县”建设,县政府为职业学校投资812万元,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楼及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校园占地面积增加到75300平方米。修建了校园围墙、工艺围栏,校园绿化20000平方米,使整个校园更规整,更美观。这些投入,使职教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办学综合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三、延伸服务触角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首要职能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牢牢把握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这一理念,切实抓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把面向农村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学校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与推广、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在校办产业发展中,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之路,依托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发挥学校在传承和打造龙江地域文化中的作用,成立了“龙江县华瀚剪纸有限公司”。公司首推的“龙江十八怪”文化剪纸产品,深受剪纸文化爱好者欢迎。同时,还依托现代农艺专业,创立格润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起示范培训、企农合作、产品升级、品牌营销的完整食用菌产业链条,辐射农户450户,年经济规模达到1200万元。我县是农业大县、畜牧大县,也是人口大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人员再培训再就业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课题,几年来,县职教中心学校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立了以职教中心学校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职教中心学校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承担着培训师资、培养技术骨干等任务。利用农闲季节,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乡镇、村屯,广泛开展送技术下乡、“科技大蓬车”活动,进行科技讲座和技能培训。开展玉米、水稻、蔬菜、养牛、养猪等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的为农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

第二篇:反思——铺就教师成长之路

反思——铺就教师成长之路

海石湾幼儿园 鞠桂娟

内容摘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只有提高反思能力,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常反思,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关键词:反思 成长 智慧 失败 再教设计 取长补短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可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幼互动机制及幼儿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反思,我归纳了如下几点:

一、反思成功 精益求精

教师在教学之前会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花费大量的心思,作好充分的准备,但在课堂上,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不断深入,师幼互动引起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往往会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些灵感.智慧火花会突然闪现,有时你也并且运用这突如其来的想法或灵感,创造出与你预先的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若不及时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将这些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它们就象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再融入自己的感受、思考,将它们串连起来,那就是一条美丽的项链,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记得去年听上海学科带头人吴佳瑛老师的讲座,从她的成长经历,我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她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勤于反思,年轻时的她常常录下自己的教学活动,课后回放、揣摩,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回应策略,提升教学机智;园长要求老师一周写一页反思,她却写了满满几页教学的得与失;她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认真记录、整理、揣摩。很多人问她成功的经验,她说除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多看、多问外,还要学会反思,她每次活动过后都会翻看记录、思考材料和教育方法的调整。

二、反思失败 日臻完善

一个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处理,一种处理不当的教学方法、一种比较沉闷的课堂氛围、一种对幼儿学习创造积极性的一次挫伤、一种期待精彩而现实糟糕的一个教学设计、一种课堂中始料未及的失误败笔都会使我们的教学发挥失常,留下遗憾。教学中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如果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帮助你查找根源、寻求对策、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日臻完善。

记得我曾经设计一节音乐活动《红旗飘飘》,是培养孩子热爱祖

国,热爱国旗的情感,重点学唱歌曲“国旗多美丽”。当时为了使幼儿更直观的体会国旗,我做了多媒体课件,把各国国旗、国旗的知识、升国旗视频、歌曲国旗多美丽视频等全融入其中,这节“完美”的活动上下来,却不尽人意,由于前面的引题和大量的课件占用了很多时间,反而重点的歌曲学唱部分只有很少的时间进行,最后教学目标没有达成。这节设计精彩而实际糟糕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受打击,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感觉到一节好的教学活动不在准备的多花哨,而应立足基本目标,立足幼儿,围绕目标去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对失败活动的反思对我以后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上有很大的帮助。

三、反思疑点 尽善尽美

学习知识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疑惑可能来自于教材的编写方面,也可能是来自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能是来自课堂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可能是来自一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设计。如科学活动《有趣的弹力》,很多物体都有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形变,所以会有弹力,如拉动橡皮筋、拍皮球等,但是我发现玻璃球扔到地上也会弹起来,这怎么跟孩子解释呢?带着这个质疑,我查阅大量资料并请教了高中物理老师,终于弄明白:弹力受形状、密度、形变等很多因素决定,有形变就会有弹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变都有弹性,如把泥巴摔在地上发生了形变,但却不会弹起来。玻璃球掉到地板上是因为地板发生了形变,产生弹力把玻璃球弹了起来,当然这个形变很小,我们看不到。了解了这些知识,在材料的准备上我不再刻意回避玻璃球,虽然不用和孩子们说得那么深

奥,也能有个合理的说辞了。可见教师追问疑惑,透彻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更能有效促进教学。

四、反思再教设计 得心应手

再教设计也是写教学反思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教后记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思”的最终目的是“改”,一次活动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如我园王薇老师的数学活动《数字宝宝》,活动上完后,无论从活动的设计环节、教师的教法、教态、教师课堂的回应、对幼儿的引导等,都体现了教师过硬的基本功,老师们都说她成功的演绎了名师活动。而她及时进行了整理总结,在肯定优点的同时,精益求精,认真查找不足,认为数字画部分贴近幼儿生活欠缺,有难度,使幼儿创作数字画上有一定困难。于是她静下心来通过网络查找数字画,创作数字画,写出再教设计,使她的这节活动在第二次教学中更上一个台阶,得到了所有听课教师的赞誉。

五、反思教学研讨 取长补短

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和同事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全面提

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所长。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如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教学之后.想一想别人的教学是怎样突破难点、是怎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或者可向别人请教自己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看看他们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的等等。可以从听他人的教学活动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对比反思,取长补短。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可以在学中教、教中思、思中改;反思还可以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一个教师来说,其专业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常性反思可以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从而获得专业教师所独有的专业智慧,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成长=经验+反思,老师们,常反思,写反思,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早期教育》202_年第三期 【2】 《幼儿教育》202_年第六期 【3】 《上海托幼》202_年第四期 【4】 《幼儿教育导读》202_年11月下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作者:郭秀芬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2_年第15期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杠杆。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关键词]和谐社会 职业教育 作用

[作者简介]郭秀芬(1961-),女,陕西渭南人,陕西教育学院政法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与就业。(陕西 西安 71006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_)23-0168-0

2一、和谐社会的特征与要求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状态。具体是指社会结构、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可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总要求和总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

二、职业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

1.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和有力措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要求建设公平的教育和均衡发

展的教育,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整体发展中亟需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我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这既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教育需求者的全面发展。为此,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规模,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而且可以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教育公平不仅要求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要给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正像教育部部长周济讲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所有的人都去读普通高中,都去上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是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不现实的,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更多的人创造上学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可以说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的途径。

教育公平首先是人的起点的公平。教育不公平会严重影响个人的发展及其竞争与选择能力。教育公平还更应该体现在对有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的受教育者发展的尊重和成才道路的开辟上。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社会成员“各尽其能”。传统的精英教育过度张扬了教育的选拔功能,使大多数受教育者成为人生竞争中的“失败者”。人的智力类型多少是有差异的,如果只拿文化考试的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考核、衡量所有的学生,而从根本上忽略智力类型的差异,明显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职业教育恰恰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利和全面开发人力资源这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从职业教育与人自身的发展关系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能够为人的职业发展、个性发展以及教育享受提供优质服务。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

2.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的问题,也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迅速增加,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并在进一步扩大。202_年,城市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10493人民币,农村是3215元人民币,城乡收入比是3.2∶1,而1978年城乡收入之比是2.6∶1。我国有9亿农民,他们是社会的主体构成部分,农民收入相对低下,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民成为中等收入阶层是和谐社会基础。

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因此,要富裕农民,其中的有效途径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向非农转移,加快非农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农民缺乏适当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既缺少参加现代非农职业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社会技能,也缺少参加现代非农职业所需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因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手段就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针对农民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对农民进行的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社会知识和社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门槛低、进得去,费用少、上得起,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适合农民这样的弱

势群体。据不完全统计,中等职业教育学生85%来自于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职业教育扩大了他们就业、自主创业的门路,可使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今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加快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广大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以及道德素质,对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一样,是真正的全民教育,也是真正能够使更广大的人群改变不利处境的教育。目前,大量下岗失业人员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当然,相当一部分人员失业的原因在于自身的素质低下问题,而自身素质低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在于国家提供的教育机会不够,特别是存在着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不平衡发展。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受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的公平性,是指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给予全体社会成员以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和机会。

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有利于对社会闲杂人员的改造。和谐社会的基础特征是人人能够各尽其能。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人人能就业,社会问题自然就少了。如果社会成员没有一个劳动岗位,或者人的能力与岗位得不到合理配置,就不利于社会和谐。俗话说“无事生非”,不少初中生因升学无望而辍学,多数初中毕业生也因考不上高中,又没有适合的工作岗位而流入社会。这部分人群因年龄小、社会经验少、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缺乏技术和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如果不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凭一技之长去就业,将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一些大城市里的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分子,大部分是从落后地区农村流入的打工人员,他们因找不到工作而走上犯罪道路。职业教育不只是一种获取生存技能的途径,而且要成为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增强就业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这对于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能实现家庭的和睦幸福、社会的稳定有序。

4.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格局,而且也要以每一个人内在的心灵和谐为根基。个人身心自由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社会应该为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人的个人兴趣、特长、能力都有差异,人各有才,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是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鼓励创新,能够使人人各尽其才,为每个人找准人生方向和发展空间。所以说,职业教育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不仅如此,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温家宝总理讲过:“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黄炎培先生讲过,职业教育的宗旨有三:“谋个性之发展,为谋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具体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通过职业教育不仅“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学校还能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使之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对教育部门来说,要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1.坚持“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学生。职业教育不仅教学生做事,而且要教学生做人;职业学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更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要掌握高级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善于合作,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坚持职业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实现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为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对此,国务院已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202_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内部也应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农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民办与公办的均衡发展。因此,今后的重点是:加大对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强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的支援,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等,以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宗旨,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为此,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农村求生源,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社会找出口;转变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校企结合,半工半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4.坚持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方向,把职业教育办成真正的平民教育。“人人有文化,个个有技能”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为此,职业教育必须降低门槛,取消入学考试,实行注册入学。改变三年一贯的长学制,实行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面向不同对象,根据不同需要,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农民工、下岗职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培训。改革考核机制,改进理论知识考核,加强职业技能考核,为发挥个性、特长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使人人各尽其才,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2_-10-19.[2]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2_-

12-01.[3]林毅夫.职业教育对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N].人民政协报,202_-12-06.[4]刘复兴.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N].中国教育报,202_-

12-09.

第四篇:财政局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财政局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要求的职业教育拨款体制,创新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确保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稳定,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切实发挥县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1、县级财政投入是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主渠道,县政府确保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确保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到202_年前使职业学校财政供给水平逐步达到和高于同级普通中学。县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及时、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

2、从202_年起,县城市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专项用于职业学校更新实验设备、教育教学和改善办学条件。

3、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从202_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做到逐年增加。3年内另调增职业教育专项经费150万元,用于省级示范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和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省级专项补助经费的市级配套投入。

4、县政府将所辖职业学校基本建设纳入本地区基建投资计划统筹安排。职业学校用于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和师生生活的征地、基本建设,应按照有关规定免征有关规费。

二、各类企业要依法承担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相关费用

1、各类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开支,并保证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举办职业学校的企业,应及时、足额拨付职业教育培训经费。新建企业或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应在投资额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职工岗位培训。

2、对不按规定实施职工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财政、经贸、教育部门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企业,县财政部门要按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全额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列入县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三、积极利用金融、税收以及社会捐助等手段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1、金融机构应按照信贷原则及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学校基本建设,购置教育教学设备和发展校办产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并应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职业学校应积极与金融机构联系,推进银校合作。支持利用学校后勤服务收费权质押和后勤服务设施抵押等方式筹集信贷资金。县

区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更多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职业学校扩大融资。

2、认真执行国家对教育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办好实验实训基地,发展校办产业和开展社会服务,增强职业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经济组织及公民个人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可在应纳所得税额中全额扣除。

3、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推动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的多元化。积极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发展基金,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职业 教育奖学金、贷学金,鼓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

四、加强职业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国家举办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学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县级财政部门要确保当年全额返还职业学校,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进行预算外收入调控,不得截留或挪用。严禁向职业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各部门不得向职业学校搭车收费。

2、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的学费、杂费。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要切实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努力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主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五篇:山东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山东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2_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2_]6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2_]68号),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省共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1059所,在校生139万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57所,在校生29万人;高级技工学校34所,在校生15万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700多个,年培训规模45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2_]35号),加快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适应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战略作用的认识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我省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省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利于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当前我省教育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

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分级管理、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5.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合理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比例,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202_年以前,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可继续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继续重视发展高级技工教育,研究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级技工培养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途径。

6.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202_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要达到56万人,在校生达到150万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年招生要达到15万人,在校生达到37万人;高级技工学校年招生达到8万人,在校生达到16万人。力争到202_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制定“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好任务目标。

7.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在职职工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鼓励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未能就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接受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十一五”期间,每年培养培训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实用技术人才60万人,短期培训1000万人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文化技术学校、农民(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

8.继续实施职业教育“

十、百、千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在全省重点建设10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0所高水平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院校、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9.推进30个经济欠发达县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30个经济欠发达县(县城)每县重点建成1所办学条件较好,设施、设备条件基本配套,并能基本满足当地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技工学校),每校建有2个以上有特色的、水平较高的骨干示范性专业。同时,积极开展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10.启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建设200个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建立多元投资、自主发展的新机制。

11.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坚持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12.推进公办职业院校体制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公办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公办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重组,增强办学活力。公办职业院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其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源进一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院校集中。

13.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防范风险。

14.鼓励和扶持中外合作办学。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

五、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15.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组织利用其在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举办职业教育和进行专业培训,承担本行业各种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任务。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以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实施校企合作计划,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249家企业都要至少确定一所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伙伴。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引导协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或就业人数500人以上的企业搞好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

16.强化企业职工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对一线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对所有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训,加快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急需的新技师。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待遇相联系的培训制度。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企业新上项目要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由有关部门对职工教育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职工教育经费改变用途的企业进行处罚。

17.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18.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支持以龙头学校、龙头专业为载体,组建由行业、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在师资、设备、教学、生产基地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19.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双元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分制”等办学模式改革,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允许有实际需要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使他们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20.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和培训项目,实行“定单培养”,以专业调整带动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带动教材建设。构建职业院校的远程教育网,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

教学的整合,搞好多媒体职业教育软件的规划与开发,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

2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市场信息、专业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22.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把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七、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3.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应当优先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劳动保障、经贸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在受理用工登记等备案手续时,要查验相关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对违反法律法规、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就业准入特别是涉及人身安全职业的准入政策。

24.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级劳动保障、经贸、人事等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注意发挥和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25.积极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2_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202_年开始,选择部分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主体专业进行“双证互通”试点。

八、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26.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财政将逐年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和贫困生资助;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2_年起,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设立专户规范管理;地方教育附加也要拿出一定比例,主要用于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资金和“初三分流”试点工作,以巩固普九成果,发展职业教育。

27.要通过政府或非赢利组织积极吸收企业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捐款,并规范使用。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按照国家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奖励和资助成绩优秀和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性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

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再就业培训补贴。

28.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省、市、县各级财政都要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职业技术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各地要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使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国家帮助和本人勤工俭学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扶贫资金和移民安置资金要加大欠发达地方的劳动力培训和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

九、切实加强领导,营造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9.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各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资源配置,完善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30.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检查督导。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对市、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有关评估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并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的检查指导,定期对职业教育工作巡视检查。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健全和充实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

31.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和其他大众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铺就希望之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