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加强书法艺术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1-395498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2 17:24: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加强书法艺术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綦江县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加强书法艺术教育

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綦江县首批书法实验校验收汇报材料

王蒙先生说:“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的概念和深厚的感情。在这个意义上,其实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国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书法艺术教育的开展、书法实验学校、特色学校、示范学校的创建,对学校特有的治学风格和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传承国粹、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校从2000年开始,就以书法训练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书法特色教学研究。2004年申报成为重庆市书法实验学校以来,从实际出发,将书法艺术教育渗透落实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在重庆市书协的指导下,在县教委的关心下,以书法教学为载体,常年不懈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工作,培养了一支有一定书法功底和造诣的师生队伍,全面普及书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2010年被市书协评为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现正积极准备,力争2014年申报为重庆市书法艺术示范校,书法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一、传承书法特色,注重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而教师素质水平和专长能力又决定着学校特色建设的层次高低。因此,我们注重加强教师书法艺术培训,通过“学校集中辅导练、领导干部带头练、书法沙龙组织练、骨干教师榜样练、提供条件鼓励练、竞赛评比促进练”等有效措施,并选择欧、颜、隶书及王羲之行书等字体为训练内容,具体采取以下形式开展训练:

(一)领导带头练。学校领导亲自上阵,与教师共同研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带头学练,为教师做出示范和榜样。

(二)书法沙龙组织练。充分发挥书法沙龙的作用。我校成立了“溱溪翰墨”沙龙,建立“溱溪墨轩”工作室,团结书法爱好者集中练习书法。沙龙成员每周星期四放学后集中练习一小时,点评作品半小时;平时空余时间自觉到沙龙工作室练习,从而提高教师书法水平。

(三)骨干教师榜样练。充分发挥书法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通过榜样示范,使广大教师学有目标,激发训练信心与积极性。

綦江县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四)专题讲座辅导练。学校用分散训练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理论指导和培训,对教师分两个层次,就是在对全体教师进行普及培训的基础上,再培训辅导出一批能胜任指导各年级学生书法的高层次书法教师。由县书协和市书协专家进行专项指导练习和技能提高培训,使教师的书法水平在短时间内就有一个质的飞跃,现有5名教师能掌握一到二种字体,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能掌握一种字体的书写和研习,并胜任课堂教学工作,为进行学生的书法教学起到了根本的作用。

(五)竞赛评比促进练。学校工会每年开展一次重庆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考级竞赛活动,用竞赛促训练,用竞赛促推广,用竞赛促提高。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形式训练,教师的书法水平得到了提高,其书法艺术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形成了一定的艺术的氛围。

二、落实书法课程,调整训练时间,确保书法教育有效进行。

(一)教学时间落实。课内,我校从地方课时中专门安排一节作为书法艺术课,加上语文课的写字共两节来加强练习;课外,书法教学是我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每周“2+X”课外拓展活动课进行创作辅导,保证教学实效。

(二)校本教材落实。2007年我校组织编写了《书香墨韵、字里人生》校本教材,并自筹资金编印下发学生练习。2011年,我们又选用了由我校四名教师参与编写,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书法》教材,为学生练习书法提供了教材的保障。

(三)训练重点落实。在全校普及书法艺术的前提下,组织各年级书法尖子每天中午练习40分钟,由书法教师义务辅导,培养未来书法家。

(四)常规活动落实。抓好“五个一”的常规训练活动:每天一练、每周一写、每月一展(每月一次作业展评)、每期一评(评选校园百名小书法家)、每年一办(举办一次书法专场比赛活动),让学生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

三、抓好校本教研,注重科研引路,促进教书育人长足发展。

(一)形成校本教研制度化。学校成立了书法领导小组,组建了书法骨干教师教研中心组,建立了书法教研例会制,即利用每周星期四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书法教研,广泛研究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和教法。

綦江县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二)搞好学科教研,形成教学模式。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好集体备课,备精品教案,上好展示课,优化课堂教学,提炼出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已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书法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导入新课—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

(三)参与课题研究,将书法与学科有效整合。

学校坚持书法教育实验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2011年1 月,我校的书法课题《书法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通过县教科所审批立项,并按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活动,提高了师生的书写水平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书法特色教育的发展。

(四)改进了书法教学评价。为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我校不断地改进对书法教学的评价。对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既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将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书法兴趣和自信心。学生书法艺术素质考评,主要采取期末书面考评,考评内容主要有书法发展史、造字法、名家名作风格、及各种书法常识等,考评结果为优良中差四级。

四、开展艺术活动,营造艺术氛围,促进书法艺术教育长效进行。

(一)组织师生参加了各级书法竞赛和书法展。

11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奖500余次,在全国公开发表学生书法作品100余件。

(二)开展美化校园活动,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们利用校园的空间,用师生的书法作品,用古典韵味的书法刻石,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花园。将翰墨飘香的文化环境艺术地烘托出来。不仅使每天走进校园的师生具有了墨海的气质,就连花草树木也似乎蕴含了书法的情怀。于是,在这充满意韵的墨香校园里,淘气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多了一份彬彬有礼,气躁的学生说话也多了一份谦和。在这会说话,会呼吸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美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灵净化了,性情宁静了、情操也陶冶

綦江县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了。

(三)开展了师生书法竞赛活动,并将100余幅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出。学校奖励了20名教师和100多名优秀学生,评选出了优秀辅导老师10余人。

(四)开展了以“三字一画”为主的教师一般基本功考核,以考促练,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方案。

(五)组织100多名老师参加了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考级活动。组织了50余名师生参加重庆市书协的书法考级,考级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六)举办了“扶欢小学首届学生作品展”、“首届学生书法赴綦作品展”、“安稳扶欢两校联展”、“翰墨校园六校联展”、“庆祝建党90周年青年教师书法提名展”,承办了“綦江县书法特色现场推进会”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师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七)组织了“书法进万家”写春联、送春联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实践能力,又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提高了书艺水平。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回忆过去,面对现在,憧憬未来,我相信,在市书协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县教委、县教科所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让中国古典文化得以传承,让古典艺术内化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相信,书法教育这棵在我校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会别样地红艳!

(扶欢小学 邹安明)

第二篇:加强书法艺术教育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綦江县书法艺术实验学校验收汇报材料

加强书法艺术教育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綦江县首批书法实验校验收汇报材料

王蒙先生说:“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的概念和深厚的感情。在这个意义上,其实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国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书法艺术教育的开展、书法实验学校、特色学校、示范学校的创建,对学校特有的治学风格和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传承国粹、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校从2000年开始,就以书法训练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书法特色教学研究。2004年申报成为重庆市书法实验学校以来,从实际出发,将书法艺术教育渗透落实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在重庆市书协的指导下,在县教委的关心下,以书法教学为载体,常年不懈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工作,培养了一支有一定书法功底和造诣的师生队伍,全面普及书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2010年被市书协评为重庆市书法特色学校,现正积极准备,力争2014年申报为重庆市书法艺术示范校,书法教育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

一、传承书法特色,注重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而教师素质水平和专长能力又决定着学校特色建设的层次高低。因此,我们注重加强教师书法艺术培训,通过“学校集中辅导练、领导干部带头练、书法沙龙组织练、骨干教师榜样练、提供条件鼓励练、竞赛评比促进练”等有效措施,并选择欧、颜、隶书及王羲之行书等字体为训练内容,具体采取以下形式开展训练:

(一)领导带头练。学校领导亲自上阵,与教师共同研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带头学练,为教师做出示范和榜样。

(二)书法沙龙组织练。充分发挥书法沙龙的作用。我校成立了“溱溪翰墨”沙龙,建立“溱溪墨轩”工作室,团结书法爱好者集中练习书法。沙龙成员每周星期四放学后集中练习一小时,点评作品半小时;平时空余时间自觉到沙龙工作室练习,从而提高教师书法水平。

(三)骨干教师榜样练。充分发挥书法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通过榜样示范,使广大教师学有目标,激发训练信心与积极性。

(四)专题讲座辅导练。学校用分散训练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理论指导和培训,对教师分两个层次,就是在对全体教师进行普及培训的基础上,再培训辅导出一批能胜任指导各年级学生书法的高层次书法教师。由县书协和市书协专家进行专项指导练习和技能提高培训,使教师的书法水平在短时间内就有一个质的飞跃,现有5名教师能掌握一到二种字体,并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能掌握一种字体的书写和研习,并胜任课堂教学工作,为进行学生的书法教学起到了根本的作用。

(五)竞赛评比促进练。学校工会每年开展一次重庆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考级竞赛活动,用竞赛促训练,用竞赛促推广,用竞赛促提高。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形式训练,教师的书法水平得到了提高,其书法艺术教育的意识增强了,形成了一定的艺术的氛围。

二、落实书法课程,调整训练时间,确保书法教育有效进行。

(一)教学时间落实。课内,我校从地方课时中专门安排一节作为书法艺术课,加上语文课的写字共两节来加强练习;课外,书法教学是我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每周“2+X”课外拓展活动课进行创作辅导,保证教学实效。

(二)校本教材落实。2007年我校组织编写了《书香墨韵、字里人生》校本教材,并自筹资金编印下发学生练习。2011年,我们又选用了由我校四名教师参与编写,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书法》教材,为学生练习书法提供了教材的保障。

(三)训练重点落实。在全校普及书法艺术的前提下,组织各年级书法尖子每天中午练习40分钟,由书法教师义务辅导,培养未来书法家。

(四)常规活动落实。抓好“五个一”的常规训练活动:每天一练、每周一写、每月一展(每月一次作业展评)、每期一评(评选校园百名小书法家)、每年一办(举办一次书法专场比赛活动),让学生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

三、抓好校本教研,注重科研引路,促进教书育人长足发展。

(一)形成校本教研制度化。学校成立了书法领导小组,组建了书法骨干教师教研中心组,建立了书法教研例会制,即利用每周星期四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书法教研,广泛研究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和教法。

(二)搞好学科教研,形成教学模式。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好集体备课,备精品教案,上好展示课,优化课堂教学,提炼出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已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书法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导入新课—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

(三)参与课题研究,将书法与学科有效整合。

学校坚持书法教育实验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2011年1 月,我校的书法课题《书法教育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通过县教科所审批立项,并按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活动,提高了师生的书写水平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书法特色教育的发展。

(四)改进了书法教学评价。为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我校不断地改进对书法教学的评价。对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既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将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书法兴趣和自信心。学生书法艺术素质考评,主要采取期末书面考评,考评内容主要有书法发展史、造字法、名家名作风格、及各种书法常识等,考评结果为优良中差四级。

四、开展艺术活动,营造艺术氛围,促进书法艺术教育长效进行。

(一)组织师生参加了各级书法竞赛和书法展。

11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累计获奖500余次,在全国公开发表学生书法作品100余件。

(二)开展美化校园活动,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们利用校园的空间,用师生的书法作品,用古典韵味的书法刻石,妆点学校的走廊、墙壁、花园。将翰墨飘香的文化环境艺术地烘托出来。不仅使每天走进校园的师生具有了墨海的气质,就连花草树木也似乎蕴含了书法的情怀。于是,在这充满意韵的墨香校园里,淘气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多了一份彬彬有礼,气躁的学生说话也多了一份谦和。在这会说话,会呼吸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美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灵净化了,性情宁静了、情操也陶冶

了。

(三)开展了师生书法竞赛活动,并将100余幅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出。学校奖励了20名教师和100多名优秀学生,评选出了优秀辅导老师10余人。

(四)开展了以“三字一画”为主的教师一般基本功考核,以考促练,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方案。

(五)组织100多名老师参加了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组织的书法考级活动。组织了50余名师生参加重庆市书协的书法考级,考级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六)举办了“扶欢小学首届学生作品展”、“首届学生书法赴綦作品展”、“安稳扶欢两校联展”、“翰墨校园六校联展”、“庆祝建党90周年青年教师书法提名展”,承办了“綦江县书法特色现场推进会”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师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

(七)组织了“书法进万家”写春联、送春联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实践能力,又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提高了书艺水平。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回忆过去,面对现在,憧憬未来,我相信,在市书协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县教委、县教科所的领导下,我们一定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让中国古典文化得以传承,让古典艺术内化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相信,书法教育这棵在我校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会别样地红艳!

(扶欢小学 邹安明)

第三篇: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创建学校特色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黄冈市许多学校在创建特色,办精品教育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黄州区实验小学的“和谐教育”、考棚街小学的“规则教育”、第二实验小学的“创造性教育”、路口小学的“金色童年教育”、西湖中学的“个性发展教育”、一中的“成功教育”、聚星中学的“名人激励教育”等,都独具特色,在育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存在不少难以理清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如何把握学校特色的内涵,创建学校特色和办好学校精品教育作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一、关于对学校特色认识上的困惑

一所拥有真正特色的学校,就是一所个性化的学校。办学个性化是学校的追求。因此,许多学校都非常注重特色建设。有些学校把特色建设当作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目前人们在理解学校特色上存在许多困惑。有人称之为“教育特色”,有人称之为“特色教育”,还有人称之为“办学特色”。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称呼?它们的内涵一样吗?一些名校校长宣称:学校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还是在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设项目,以及科技教育、铜鼓乐和足球等,都是学校的特色,学校的问题不是没有特色,而是特色太多。这种看法正确吗?有少数学校,打着特色旗号,招收特色班学生,大肆敛财,其所谓的特色,无非是所在学校相对优势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真正的特色吗?

现在的问题是,几乎每个校长都说自己的学校有特色,但逐个拜访这些学校,却给人以“千校一面”的感觉。诚然,学校容易使人产生“千校一面”的感觉,正如美国著明学校教育研究权威约翰.古德莱德教授所言:“学校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学校在他们的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大同小异的。”古德莱德和他的调研组在美国各地选择了38所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并访谈学生、家长和教师,总共有1016个班级接受观察,1350位教师、8624位家长和17163位学生接受调查访问,最终发现学校之间存在着“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如“座位的安排、使用的教材、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和教学方法”均大致相同。古德莱德认为,这种学校教育模式并不是各学区和各州所提倡的教育政策的直接反映,“看过大多数州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之后,我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这个领域是一个概念的沼泽地。”尽管有教育政策的支持,允许不同的办学模式,但在古德莱德看来,许多模式仅仅是理念或概念层次上的,远远没有变成实践层面上真实的东西。上述材料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存在“千校一面”的情况,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其实也说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相当不容易。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并创建学校特色呢?

二、正确把握学校特色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学校特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著明教育学者孙孔懿先生的看法,就有代表性,他认为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学校工作某一个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综合他们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可以对学校特色概念作如下规定: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和办学风格。所谓“独特的”是指一所学校最突出、最典型、最具个性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作风。所谓“优质的”是指学校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对群体规范、舆论和内聚力进行质优化,不断地提高办学各要素及其结构关系的整体优化水平,使办学处于更优状态,以追求更佳的办学效益。这是学校特色的核心。所谓“稳定的”是指形成某种学校特色后,不断改革内部不协调、不完善的状态,克服非优质因素,使已形成的特色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步的提高,标志着学校特色的定型与成熟。

学校特色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优质性。教育的优质性是学校特色的基本属性,它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教育质优化的外显。正是因为有了教育的优质化,才会有高度的持久的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才会得到公众的承认和仿效,显示出学校特色的生命力。综览全球,世界第一流大学为人类培养了大批世界公认的优秀人才。从1904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象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著名大学培养的人才,几乎成为诺贝尔奖的主要得主。据1946年至1981年的统计,世界上获诺贝尔奖的人有70%是在著名的大学中。在我国,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而著称于世的天津南开中学,以其独有的学校特色,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我国学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院、工程院中有32名院士的中学时代是在南开中学渡过的。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学校在这一实验研究中,有效地开发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潜能”,使他们获得成功。这些学校正是由于实现了教育的质优化,使学校特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独特性。独特性是特色的基本属性,也是特色的决定因素。“独特”是指学校教育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孙孔懿先生认为,学校办学特色既可以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可以表现为“人多我少”,“人有我无”。这里所指的,就是他的独特性。“独特性”要求我们在发展特色时,必须独辟蹊径,强调“用心”和“创意”。因办学独特,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办的晓庄师范学校的特色,正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体现。他把培养合理人生作为教育的宗旨,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开发,从而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被誉为“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的上海建平中学,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而闻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去研究“建平现象”。

3.稳定性。学校特色是学校领导和全体员工在某一方面长期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如果学校工作者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根不可能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在其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中,尽管办学者需要不断修订方案,但其宗旨和最终目标应当是清晰、稳定的。学校特色的形成殊为不易,它往往需要几代校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新校长在上任时,保护学校特色,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但有相当一部分新校长不知其中奥秘所在,为显示自己能耐,往往“新官上升三把火”,搞自己的一套,对原有学校特色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种现象无助于学校特色的稳定和发展,应加以避免。当然,经过了一个很长时期,随着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特色形成后仍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当非优质因素增长到一定限度时,原来的特色就会失去。在办学中创造特色后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发展完善特色,不停顿地进行质优化,攀登新的高峰。这说明,学校特色的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

4.认同性。“独特”、“稳定”、“优质”这三个内在标准是否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评价。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不是自封的,而是社会认可的结果。换言之,并非某某学校打出某某特色的旗号,就必定具有某种特色,只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特色。正如孙孔懿先生所言:“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校特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学校自诩的,也不是靠有偿新闻加工的,而是货真价实,有目的、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经得起检验的。”

三、创建学校特色应理清的基本问题

创建学校特色时,应理清几个认识和实践上的基本问题。

(一)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的问题

1.特色是需要外在标志的。特色的外显正是特色的个性张扬。学校特色外显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就是学校的文化氛围。办学特色明显的校园,总是以其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外显的。这种外显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理念的策划。如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等,摒弃“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之类雷同词汇,而提倡个性化表述。如有一所书法特色学校,在校门口最醒目的地方展示了他们的办学理念:“做一个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并提出了他们的“两项工程”:打造墨香校园,营造书香校园。(2)建筑,包括校园建筑的整体布局、外观造型等等。如学校将花坛做成方形与圆形组成的图案,意为“不依规矩,何以成方圆”,建筑本身就蕴含着文化。(3)景点,包括雕塑、长廊、假山、池塘等。如在以大阅读为特色的学校,他们的长廊造型就是一本翻开的书册。(4)校园布臵,如让每一块墙壁说话,黑板报、墙报等等。(5)显性的成果展示,包括教师的相关论文与学术文章、学生的作品、媒体的报道等等。如作文特色学校,学校每天在电子广告屏上播放一篇学生佳作。

2.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为素质。内化为素质,就是融入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文化。特色内化为素质,需要文化的提升。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形成之后,学校在花大力气运作的时候,要提升其中的文化精神,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比如,一所以足球为优势项目的学校,要将足球运动所体现出来的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大力宣扬,并扩大其外延,将这种精神渗入每一位学生的骨髓,内化为素质。

3.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的辩证统一。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有的特色只能内化,不能外显;有人认为,有的特色,表面热闹,内化很难发展。其实,特色的外显与素质的内化看似矛盾,实为辩证的统一。(1)浓厚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高品位的特色外显必然蕴含着学校的理念,促进素质的内化;特色外显的过程,也必然能促进素质的内化。(2)素质的内化是特色深层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的追求。素质内化的过程能保证特色的高质量外显。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相辅相成,特色既是“由内而外的魅力”,又是“由外及内的风采”。

(二)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的问题

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但是,在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有时候,学校特色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校特色表现的是学校的整体风貌,是学校因优势项目而显现的一种办学优势。这种办学优势需要经过长期的打造,形成一定的文化风格,然后深刻地影响每一个师生的发展。办学特色的显性标志之一,无疑是大批特长学生的出现。在这样的学校,在这样的教育中,必然会诞生特长学生。

2.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要避免犯“一刀切”的错误。学校特色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学校特色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发展服务的。

3.努力开拓多元选择途径,处理好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统一。从整体的学校办学而言,现代教育主张多元,为学生创造多元选择的空间,就是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从小处而言,一所学校的一个办学优势,也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小项目”。比如,学校发展艺术特色,以多元选择的理念指导特色发展,学校逐渐地形成了剪纸、撕纸、布贴画、京剧脸谱画、书法、二胡、合唱等多种的“微型课程”。课程因学生需要,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及地方的教育资源而开设,越开越多,逐渐拓展了多元选择的艺术特色之路。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会有学校特色的健康生动发展;而学校的特色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许多更广阔的空间。使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和谐统一的发展,是目前学校特色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的问题

在学校特色与学校常规工作的关系上,有这样三种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先要有特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做好常规工作;第二种观点认为,先要做好常规工作,才能再来谈特色的发展;第三种观点认为,常规与特色应该齐头并进,在做好常规工作同时发展学校的特色。第三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在认识上要避免这样的误区,就是把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割裂开来。特色发展与常规发展的关系,我认为不是什么“先后”的问题,而是“共生”的问题。特色,就是在常规基石上的腾飞,对常规工作的超越;特色,也给常规工作带来生机,带来卓越。特色与常规共舞,才能演出学校发展的连台好戏。

1.学校特色是使常规工作整体推进的强大助力。一所薄弱学校,如果把眼光瞄准“合格”而不是追求卓越,那它只能流于平庸;把学校的明天定向于“稳定”而不是“发展”,因为“薄”而忽略了“特”,很可能会“日薄一薄”。相反,我们很多原本相对薄弱的学校,就是在推进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其常规管理也颇见特色——常规管理本身就是需要特色的。比如,我们的美术特色学校,将学生的儿童画作品布臵校园环境,校园的常规管理水平在特色发展中整体提高。囿于常规的“常规”是低层次的常规,常规因特色而亮丽。

2.常规发展是特色发展的厚实基础。特色发展要为学校常规发展服务,常规发展体现的是学校的主体内涵。离开常规发展的所谓的“特色发展”即使赢得一时的名声,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一俊遮百丑”的现像至多只能是昙花一现。

3.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看教师特长发展与教师常规工作。抱着常规不放,就常规来做常规的教师,做一百年也还会是一个常规教师,他也许不是最糟的教师,但他成不了最优秀的教师。而舍弃常规,一味地标新立异,乃至违背规律行事,最后也将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教师应将常规工作看作是特长发展的基础工程,将特长发展看作是对常规工作的一种丰富与超越——而超越不是“绕道”。比如班级卫生工作,那是一个常规工作,但很多班主任会创造出许多非常规的法子来做好这个常规工作,这样的班主任就是在完成常规工作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四)特色发展与学生发展的问题

在特色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一些学校,学校特色较为鲜明,围绕特色开展的活动有声有色,甚至名声远扬。但是,如果我们更深入了解这里的学生,就会发现,他们在基本的学习上显得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不如人意。我们不能给这样的学校以很高的评价,他们的校长就纳闷:我这不是特色吗?也有这样的一种教师,他们自己有一套足以证明自己的特长与个性的“成果”,但他们的教育、教学实绩却较为逊色。我们对这样的教师并不满意,他也糊涂了:我毕竟是有特长有个性的教师啊!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特色发展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1.学校特色的发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育目标是育人。离开了学生的素质发展而谈学校特色发展,这样的特色发展往往是取决于外在的力量(如宣传、包装、架空实践的“纸上谈兵”、外来力量的“经验总结”等等),这样的学校也许有时会通过一定的途径造就一定时间内的轰动效应。但不是教育的真正追求。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也应是全体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任何特色的构建与发展,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向教育的目标靠近。

2.学校的任务是育人。学校走特色之路,特色形成过程中,学校要设计切实的教育目标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基本素质,那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要对特色予以最切实的重视。特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要迁移、影响到学生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因此,学校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切忌只见“特色”不见人。学校构建特色目标,要放到育人的教育目标中来观照;而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也要依托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

(五)特色创建与教育公平的问题

追求卓越和实现公平是民主社会的两项基本原则,也是学校教育的两项基本原则。因此,学校特色除了应该追求优质教育外,还应当反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指学校公平地照顾学生的学习利益,不仅仅是向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还包括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向学生提供不同的条件,给予学生不同的待遇,评估学生不同的智能方面的成绩。具体而言,学校的各项设施和活动,均应本着公平原则,谋取学生的最大的学习利益。因此,创建学校特色时,固然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展一些有针对的活动,但也要注意公平原则,切莫只考虑少数学生的利益,更不可以以此为代价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利益。现在,有许多学校一旦拿下“特色学校”的称号,马上就会办“特色班”,由于不注意教育公平原则,“特色班”会演变为“特权班”,进入这类班级的学生享有种种特权,而普通班的学生则没有,这种现象应当避免。

(六)创建特色与依规办学的问题

中小学在创建学校特色时,要切忌表面化和肤浅化。有些学校创建特色动机不纯,或者以某项特色“一俊遮百丑”,借助特色掩盖学校其他工作的不足;或者一二三四罗列一大堆“特色”,借助特色吸引生源甚至于大肆敛财。还有些学校在创建特色时,曲解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学校投入大量资源来追求某些功利性的狹獈目标,而漠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甚至抵制教育法规。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发展学校特色的健康之道。

学校特色创建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整体而言,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标为依据的。学校特色的创建和发展也不例外,它必须符合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凡是不符合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教育目的的活动,均不能称为特色。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学校眼中只有某些狹獈的目标,而忽视了全面发展教育,哪怕这所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果,也不应该提倡,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的特色。例如,某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采取军队式的魔鬼训练手段,企图培养某个比赛项目的体育选手,因而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所以其训练过程和训练成果,都不可称之为“特色”。

【参考文献】

[1]孙孔懿:《学校特色的内涵和本源》 [2]闫德明:《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特色设计》 [3]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 [4]王宗敏:《对办学特色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 [5]吴名氏:《关于办学特色发展过程中几对矛盾的思考》 [6]互联网:《要处理好创办特色学校中几个关系》 [7]因特网:《浅论“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四篇:建构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

建构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

一、学校简介

郫县团结学校于2006年8月由原团结初级中学、团结中心小学、白马村小、友谊村小、团结幼儿园五所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标准化的农村九年制义务学校,占地70余亩,建筑用面积3418平方米,绿化面积6200平方米校园;校舍建筑面积13494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面积8217平方米,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为

3.6平方米;体育运动场2400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10.5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2283人,其中初中部852人,小学部1431人;教职工123人,中学部67人,小学部56人,共开设43个教学班。学校拥有物理实验室1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微机房3个、图书馆(藏书5万册)。装备了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覆盖每个教育教学场所,装备了多媒体教学与管理系统,实现了学校办公自动化、教学网络化、管理信息化。

二、定位规划

结合我校作为合并的农村九年制学校教师、学生在来源、年龄、素质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以“仁爱立心,团结达人” 为校训,坚持“全面发展,快乐育人”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学校5年发展规划,力争分三个阶段实现目标:经过3—5年的实践探索,逐步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高质量、创一流”的区域名校。

“有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方面,以学校独具特色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能力,形成其“自立自信自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一阶段的目标已基本实现:我们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学校特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村教育国际化。

“高质量”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质量在区域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学校在2012年12月成功创建为成都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基本实现了第二阶段的目标。

“创一流”就是以一流的管理,服务于学校的全方位工作,并在区域内得到认定,具有可借鉴性,从而形成一流的办学业绩、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

1水平,一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我们将在素质教育的前行路上且思且行,早日实现我们的第三阶段目标。

三、学校管理

1、德育管理方面

在我们郫县团结学校,德育工作围绕“整洁、有序、丰富、温馨”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分层实施 九年一贯 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即:分1-3年级、4-6年级、7-9年级设立学生教育目标,给出各段学生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通过九年教育,学生具有与学校目标相一致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并最终成为 一名“合格+特长”的现代小公民。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强化思想教育;发挥家庭教育阵地的作用,注重合力效应;发挥社会大课堂教育的作用,拓宽育人空间。

在夯实德育常规的基础上,我们实行分层班主任主题教研:班主任按1-3年级、4-6年级、7-9年级分为三组,实行每月分段集中教研,提高了德育教研的实效性。学校每期组织名班主任沙龙,让学校优秀的班主任向青年班主任介绍他们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家校联系等方面的经验,提升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学校进一步落实德育课程建设,完善德育评价制度,建立好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结合学校德育目标,适时开展好三级家委会活动与分层家长培训,搞好家校联系,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连续三年获得郫县教育局综合评估第一名。

2、教学管理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重视常规的实施和完善。教师在教学常规的引领下,逐渐以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品德形成。

我们规范执行课程开设计划,使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落到实处。教师们也秉承务实认真的工作作风,重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通过“学校、年级、教师”三级教材解读,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一是聚焦课堂,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机制。我们进

行教材解读,优化集体备课。老师们交流研讨单元教材分析、课时目标确立、教学建议及单元练习设计,重点加强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开放、互动课堂的活动设计”的研究。组内开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各年段能级目标的研究”等专题讨论活动。通过“主题研究”“同课异构”“讲学稿”等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传统课堂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措施,创新课堂教育。二是聚焦作业研究与教学反思。学校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将过程评价和目标考核、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校还先后邀请王明宪、杨霖等专家到校诊断、指导教师课堂,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培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校教育教学稳步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连续五年获得教育局表彰。

四、教育科研与课程设置

1、发展学生社团关注学生精神成长

郫县团结学校从2008年起,就依托参与国家级哲社课题“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子课题和市级农专课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促进学校学生社团自主发展的研究”,结合学生实际先后成立了舞蹈、武术、美术、足排球等17个学生社团,在省教育规划办周林主任和市教科院顾劼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社区的大学生志愿者资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展。

在青青校园广播站、舞蹈艺术团、合唱艺术团、科技创作社、球类俱乐部、武术运动队,健美操队„„各社团除了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还特邀大学生志愿者加盟辅导,组织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技能活动。

2011年9月,学校进一步扩大社团规模,新成立了快乐阅读、小天使英语、日语等社团,聘请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教育学研究硕士、现川师成都学院日语教师廖莹指导日语社团活动。中小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廖莹老师在日语社团活动中将文明礼仪、环保教育、日本风俗文化等适当渗透在语言教学、歌曲游戏中。每周的社团活动成为了40多个孩子们的期待,也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高度评

价。

2012年2月,学校正式将社团活动列入课程计划,引进美籍教师Isaiah、Colin指导英语社团。2012年9月,学校小学部社团增开书法社团三个班,中学部7年级开始开设社团活动课,开设篮球、排球、棋类、阅读与写作、快乐英语、科创、国画等9门社团课程。至此,学校7年级300多名学生和小学部1300多名学生,120多名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了活动课程当中。2011年6月10日,学校作为“四川省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研讨会”的展示现场,举行了学生社团现场展示活动,获得一致好评。

2、依托社团向国际理解教育的拓展性课程转型

2012年4月,在查阅了大量国际理解教育、小语种社团活动的理论书籍和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现状的情况下,结合自身前期市级课题研究成果与国际化工作推进情况,学校拟定了“依托小语种社团 开展农村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研究”的课题,并向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递交了立项申请书。2012年6月,喜讯传来,学校的课题被正式批准立项为“2012年四川省教育资助金重点课题”。2012年11月12日学校举行开题论证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曾宁波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学科组专家周林教授、市教科院研究员顾劼三位专家分别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宝贵意见。学校希望通过努力,能在广大内陆城市,特别是西部农村,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研究实践还相当滞后的今日,他(她)们能通过将学校特色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纵深开展学校小语种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中,感受外国文化,学会了解、比较、接纳与融合,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师生们也希望能通过研究总结出适合在农村学校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内容、方法、过程及相关问题,为相同条件的农村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团结学校化不断师资结构,聚焦课程效益,加强课程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按照自身的区域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和调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纵深开展,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促进他们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也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将克服现在校园硬件文化的不足,营造更加

优美的校园环境,着力探索社区、学校教育资源的互动互建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第五篇:2015总结 特色办学 创新提升

特色办学 创新提升

大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尚义初中是一所寄宿制的公办学校,创办于1969年,从事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目前,学校有14个班级,644名学生,其中绝大多数同学住校,共有70名教职工。它创办至今已经四十六年的历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东坡区名学校、市校风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示范奖”、“一等奖”等荣誉。创新的理念,让这所公办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跟,造就了独特的品牌效应,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在过去的一学年,尚义初中的校园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办学理念的创新。尚义初中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我校邹登祥校长说:“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生成才为基本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那就是学生的特长,而艺体建设就是大多数学生的特长所在。而特色建设的成败的核心,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合作教学就尤为重要”。

我校体现这一办学思想的合作类型有三种:一是教师合作,它是对学生实施“合作教育”的示范;二是师生合作,它是合作教育情感与技能的教学传播;三是学生合作,它是对“合作教育”教学成果的检验。我校的“合作”理念,体现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达到了让学生插上现代文化与科技翅膀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增强学生放眼世界,把握未来开展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协调与管理的能力。

第二,管理制度的创新。围绕“攀登精神”,尚义初中制定了一系列育人管理制度。如“校园一日常规”、“行为习惯我先行”制定了“十六字校训”、“校歌”,还制定了“学生集体活动规则”、“学生社区活动规则”、“学生出操规则”等规章制度以及优秀班级的评比制度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优化制度规范,发挥制度育人的作用。实践证明:管理的创新、制度育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而且以群体特有的观念,态度和行为规范,对学生品德形成和言行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教研思维的创新。尚义初中十分重视学科的理论调研工作,注重探索教育方法的创新,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政治课为例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尤其强调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要求政治课教师要自觉做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传播者,把向中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作为一项神圣的职责,这种“传播”不是强行灌输,而是通过氛围,“办学校,办的就是一种氛围”,一流的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氛围的营造,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教师就要因地制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去启发人,鼓舞人,培育人,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加以引导、创新教学技能,探索教学新模型。

第四,德育形式的创新。尚义初中为抓好德育教育,重点解决形式上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活动教育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第五,校园文化特色的创新。学校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为宗旨,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艺术兴趣为目的,将体育、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艺术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艺术、体育活动。

(一)、体育活动

1、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探索体育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根据体育教育大纲制定体育课上课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组负责具体实施。

2、针对初

一、初

二、初三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生理特点,分段教学,提高科学性、有效性。体育组负责实施。

3、提高课间广播体操质量,编订新型有针对性的广播体操,从每期第二周起实行。

4、加强业余训练队训练,(组建学校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增强训练实效,突出成绩,形成学校特色。体育组刘火山、周毅、肖全义、周桂江四位老师负责实施。

5、制定学校课外活动方案,下午5:00到6:00,时间为一小时。以班为单位,分班组织,形式多样。要有活动记载和方案,开学就进行,各班主任负责。

6、认真组织学校男女生篮球、乒乓球等比赛。时间:课外活动时间。成乐刚负责组织,各班积极支持,配合。

7、认真组织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在比赛中提高竞技水平。全校老师积极参与。时间:2014年11月上旬。

8、建立并发展学校老师中的篮球、乒乓球和舞蹈协会,以此来提高艺体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艺术活动

1、美化校园环境,利用环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2、要利用美术、音乐微机、语文等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3、每月进行一次班级板报的交流、评比活动,提高同学设计制作艺术作品的能力。

4、举办一次“迎春书画展”。时间:2014年12月底。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5、举办一次“迎国庆、展风采”合唱比赛。时间:2014年9月底。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6、每学年举办一次“激情尚中 歌舞青春”大型文艺晚会(现已成功举办了七期)。时间在2014年11月上旬。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校园文化的创新,让学生体会到校园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使学生们在校园中,感受到校园精神的滋润,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受到感染、启发、鼓舞、更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因此,我校校风正、学风浓,成为东坡区名学校、市校风示范学校等称号。我校参加东坡区中小学生乒乓球、篮球等比赛都名列前茅。2014年8月,参加眉山市中小学生“超级大乐透杯”乒乓球赛,男子、女子均获得团体第二名。2015年3月,我校组织队伍参加眉山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女子团体第二名的佳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殊荣!更为可喜的是:我校参赛的运动员中,有四名同学被眉中和眉一中的老师同时看中,两所高中均亲自到我校、到学生家中进行联系,同时以最大的诚意和优惠政策争取此四名同学,现根据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四名同学均被眉一中正式录取,并免除三年学费!今年暑假,参加2015年眉山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赛获女子甲组团体第三名。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一年的工作,我们最深的体会是: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缔造和谐校园,能带动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出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优质校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激励自己,要求自己,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一如既往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尚义初中 2015年10月

加强书法艺术教育 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