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推荐)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11-65979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7 14:13: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推荐)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很流行的词:教师科研。何为教师科研?从字面上理解是教师从事教育科学实验。但他的意义不仅限于此,而在于强调教师科研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教师的工作是充满智慧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的实践者,所以进行研究不是几个能手、个别骨干的事,而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事。面对问题,能帮助我们的只有去作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善于研究,把遇到的问题,做出的点点滴滴地尝试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因而,依据我校的实际,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使教育科研在质量立校上真正发挥其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和专业发展。

三、什么是小课题。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

四、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要使选题有价值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期末数学复习方法”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小学英语口语提升研究”,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如“小学毕业班后进生转化研究”、“加强六年级学生自习课堂自主学习研究”。

五、小课题研究流程。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六、小课题研究注意事项。

进行小课题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特别注重问题意识。一般课题的选题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于疑问,也就是问题。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比如,我们发现,在上学路上,某个路口经常堵车,心中自然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道路,为什么这里会堵车呢?”这就是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去现场观察,看看这个路口什么日子、什么时间堵车,堵车跟哪些具体因素有关,诸如道路设置、车辆质量、交通违规、红绿灯频率、指挥不利、天气变化等,而在这些因素里面,哪一些可以控制,通过什么方式手段可以控制,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或缓解的办法。这才是研究。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而应该追求为什么,怎么样。

(二)以需要探究出发提出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探究。常规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许多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很好解决的。但也有问题是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这就得诉诸科学探究。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在我这里可能仍需探究,因为条件有差异。教育科研有创新性科研、验证性科研和推广性科研之分,各自创新程度和创新点有区别,但终究都得有新意。但研究时要明白: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所有这些,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

2、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开展小课题研究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易被忽视。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这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而所有这些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4、如何处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能带来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 一是小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二是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促进。三是当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七、多样表达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论文不是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唯一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现实场景之中的。其研究也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都应做研究型的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研究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

1、“教育日志”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教育叙事”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而是让你从一个或多个故事中体验到教育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做。

3、“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含有问题和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写作教育案例对教师有以下好处:①案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升教学专业水平;④案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4、“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美国学者布鲁菲尔德认为:“反思性实践过程的核心是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我们是怎样思考和工作的。” 教育反思的类型很多,有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时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等。

八、怎样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们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④从研究方法看,“个人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⑤从研究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教师如何进行校级小课题研究

(一)我能解决什么?首次做研究的教师不知道从何入手去做课题。1.分解“课题”为若干小课题,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做起。2.在文献中寻觅。3.在实践中积累。4.做好阶段反思。

(二)围绕课题科学地读书。1.带着问题寻找文献;

2.结合课题有选择地阅读,思考文献。3.批判的眼光去读。4.不仅读观点,更要研究思路。

5.一边读一边加强两项积累:(1)注意观点材料,经典案例的积累。(2)注意自身思想的积累。(带着小本本)

(三)自觉地反思。

1.什么是反思。反思是人对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义的自觉地再认识活动。这种反思一般发生在主体行为之后。其认识事物的角度同先前不同。

2.反思什么。(1)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理念同先进理念的差距。从而用先进理念纠正自己对问题的偏差。(2)通过反思发现自己行动效果和目标的差距。从而调整策略,优化行为方法方式。

3.怎么反思。(六步追问)(1)我遇到了什么事。(抓事情的关键)

(2)我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当时的过程、步骤、方法、说的重要的话写下来。)(3)我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

(4)我采取的策略解决了问题了吗?(问题解决的结果、程度、带来的影响)

(5)我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标准。

(6)我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结论、感想、收获)4.如何找到值得反思的地方。

(1)思考“意外”的结果。包括过去屡试不爽的方法,今天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自己不注意的做法产生出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2)尝试换位思考。

(3)善于捕捉反馈的各种信息。包括持久的、正面的、显性的、强烈的信息;隐蔽的、微弱的、短暂的信息。总之,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真正的案件,关键来源于教师的责任感,教师的良心和职业的敏感度。

(四)及时积累过程性材料。

有教师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参与过课题研究,但过程性材料较少,该保留哪方面的资料呢?”这说明有的教师甚至不知道过程性资料如何搜集和保存。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应包括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大体说,可包括如下材料: 立项材料、中期的研究材料、最后的成果材料。围绕课题研究的学习材料、体会、反思、教案、说课稿、评课稿、课题小结、随笔、案例评析、课堂实录、课堂评价表、获奖论文,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章、相关报道,以及相关的光盘、图片等都值得保存。小课题虽然要简单得多,但是,注重搜集与保全资料还是很重要的。小课题虽然是“小学问”,但是需要细心来“大”做,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关注研究过程中的新现象、新矛盾、新情况,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五)要有呈现研究成果的意识。

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多种多样的。1.文本成果。包括论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课例等,也可以是编著类资料、活动资料集锦等。2.印象成果。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案例材料,以及相关影像制品。3.内隐成果。小课题的研究成果特别体现在人本成果方面,如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涌现出教科研先进学校、骨干教师、名教师等。

第二篇: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1.定义 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细小,研究周期比较短暂、容易操作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进行研究。

2.区别

大课题:教育行政部门拟定,学校申报、立项,教育部门是课题的拟定者、审核者、管理者和成果鉴定者。

小课题: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科组共同确定、研究,并且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属于校本研究,有一定的规范性。

教学反思活动:教师个体围绕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论述、分析,如写教学日志、传记、构想,课后小结等也属于校本研究的形式,但缺乏规范性。

所以,小课题研究是介于大课题研究与教师反思活动之间的教科研活动,是学校教科研的第三条道路。

3.小课题的特征:(1)研究的是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2)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范畴、主题。(3)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资料搜集——制定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总结。

4.特点:

(1)应用性(从实用性看)

小课题研究属应用性的课题研究,皆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针对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为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是一个教中研、研中用的过程,教、研、用三者是一体化的,因而相对大课题而言更具有针对性与紧迫性。

(2)双重性(从研究的目的看)

小课题研究不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向外展示成果为目的,也不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性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学者型、专家型、学术型教师的成型、发迹都是从小课题研究开始的。

(3)群众性(从主体看)

大课题:一部分教师、少数几个人

小课题:人人都是研究者,个个都是主持人

(4)广泛性(从范围看)

以教学问题为中心,设计学生素质发展的所有问题。既包括教学也包括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

(5)自主性(从研究的过程看)

大课题是从课题书目中找来的课题;

小课题是教师自主发现的教学中问题,是教师自己遭遇到的课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

大课题:至上而下、“要我研究”;

小课题:“我要研究”,是教师积极自觉主动,全情投入,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大课题:轰轰烈烈的大会,挂匾仪式

小课题:没有刻意的对外渲染,研究过程静而扎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二、如何确定小课题

1.要先有通盘考虑:

题目的确定要基于对小课题研究的整体规划,要针对从自己实践中挖掘出的真实问题。

尤其要琢磨好:(1)目的;(2)方向;(3)内容;(4)重点;(5)方法。

2.要确定(界定)好关键词(要素)

(1)五个关键因素: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方式或者方法

(2)四个基本要求:明确;完整;准确;简洁。

例:低年级/语文/集中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学段、年级、学科

内容/重点

明确

准确

完整、简洁

3.要采用表达肯定意见的陈述句(句式)

不采用口号式的题目,例“走近文本”,“我能行”

不采用祈使句式,例“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标准案例:(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三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

三、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课题研究贵在“小”:

(1)选择切口小: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种现象。

(2)研究范围小:从小处着眼,研究的内容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如:教师怎样倾听学生的发言。

(3)解决问题小:主要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因此应当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

例1:新课题背景下作业改革研究(研究过大)

例2:指导小学生背课文的研究(研究很小)

(二)小课题研究贵在“细”:

(1)发现问题须细心: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慧眼、细致分析疑难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问题不是课题,却是课题的基础。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因此教师悉心对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上升为课题。

例: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普遍有较大困难,记得慢,忘得快,然而,记忆单词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好单词,教师确定了“怎样让学生巧记单词”的课题。

3.研究方案的设计须细心:教师要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具体设想,确定研究步骤,预见可能存在的障碍及解决的办法。

例:有一个数学教研组确定的课题是“研究学生讲题的可行性”,教师首先明确研究,梳理出“什么样的题让学生讲”“如何讲”“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讲题习惯;再者,教师及时作好讲前安排,讲时点评,讲后小结。课题研究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4.研究过程的实践须细心:资料的搜集保存,小问题要细心来“大做”。

5.研究成果的形成须细心:论文、调查文集、调查报告、活动资料集粹、教师成长案例。

6.研究成果反思须细心:细心分析利弊得失,细心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

四、小课题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

访谈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是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观察。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作答,以搜集调查对象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

个案研究法:是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

五、小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

1.课题的来源(问题提出):说明课题的起因

2.研究内容: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3.研究目标:做到什么程度

4.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研究

5.研究过程:分阶段、分步骤怎么做

6.研究结果:分析、总结经验

六、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要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万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我的主张:

做喜欢做的研究

做能够做好的研究

做有效性的研究

做小课题的研究

因此要求教师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思考的习惯、研究的技能

七、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

比较正规的表达方式:报告式或叙事式。

1.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包括:题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的分析应用。

2.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包括题目:

引言: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八、小课题研究的条件:

1.教师的研究意识要强

这里所谓的研究意识是指教师建立在充分认识教育科研意义基础上的问题意识、探究意愿。由于小课题研究是一个由上而下而非自上而下的过程,即小课题研究更多的是无外在因素督促下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所以教师是否进行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能否持续一贯地进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教师的研究意识越为强烈,越有可能积极投入小课题的研究。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研究意识,就会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熟视无睹而不可能进行小课题研究。如果教师具有较为强烈的研究意识,甚至将教育科研看作一种生活方式。

2.教师应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确立和更新教育观念,而教育观念的核心和关键之处是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观。教师对教育价值论、目的论(如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越为充分,其教育价值、目的主张之间发现两者的落差,从而在这种落差间发现有待研究和解决的、真正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样,教育理论的学习就为教师从各种问题中甄选和厘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提供了前提。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教师就难以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

3.学校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对于小课题研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段如学校最高管理层或学校教科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动员,布置等是必要的。但如果学校只是依靠行政指令的方式来推动小课题研究,那么,其成效将大打折扣。因为单纯用行政手段去推动小课题研究,易于使教师感到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而教师的被动应付行为,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化将大大地贬损研究的效果,这正是任何课题研究,包括小课题研究之大忌。

学校应尽可能少用行政性指令去推动小课题研究,而应更多地从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入手去推动小课题研究。对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不作统一时间、统一步调的规定,以及教师研究什么课题、用什么方法研究、以什么形式结题,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

为教师营造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学校应从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出发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对自觉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卓有成效者进行表彰,以调动其他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学校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般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是围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则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越是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素质要求的越高,同时也对教师的挑战越大,而当教师对这种挑战和对挑战的反应进行反思时,越可能产生认知冲突,所以越有可能发现需研究的小课题。但时下在学校较为普遍存在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片面发展,而且阻抑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阻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由于倾心于提高考试分数,追求升学率,已严重弱化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已使教师无心,无力于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说,目前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考分、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已成为抑制教师教育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最大障碍。

很难想象,一所一心一意、目不旁观、心无旁骛、全力应试的学校,教师会开展怎样的教科研活动?学校背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企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包括小课题研究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而只有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才会强化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识,教师都会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自觉性、积极性,小课题研究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学校要为教师营造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良好环境,莫过于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小课题研究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小环节切入的小问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注重实用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放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生活、贴进教师、贴进工作实际的田野研究。

第三篇: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讲稿)

校本培训讲稿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科研室

卢明月 2012.4.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

反观我们的现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感觉到了“乐趣”和“幸福”吗?如果没有感觉到的话,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做教育教学研究呢。还只是浮在表面上。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都没有现成的路去走,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实践、摸索。所以,我们学校确定了“小课题研究”这条科研探索之路。

一、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

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我们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现状三:研究人员少。现状四:研究能力弱。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二、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课题研究 对应着“假、大、空、高、难、远”,那就是“真、小、实、低、易、近”。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因为,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主的发展,一种内在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土壤,就是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的条件,就是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有一种洞察与思考,就是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而教师课题研究的范式,当然也就是基于自己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式研究,等等;研究的周期最多为一个学年;研究的情境就是学校、课堂;研究的基础是教师的研究兴趣、教学需要、支持环境、现实能力;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个人;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身临其境,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

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自己工作中的困惑,立足自己本校的实际(校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课题。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个别化、校本化、常态化,和实践化。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研究始于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反思梳理问题,也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交流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反映问题,或者通过家访沟通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请人听课提出问题,等等。教研组、小学要建立自己的“问题库”,从“问题库”中筛选出适合本校、本组研究 的“小课题”。

这里值得提醒的是,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未必都是课题。课题一定要体现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小课题要求我们研究教学当中的小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来实现。

四、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实行教研组、村小、学校科研室二级管理机制,以教研组、村小管理为主。具体说来,教研组、村小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科研室负责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结题审查、成果推广等工作。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科研室负责。

另外,为了提高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的可知性”,确保其实效性,我们开发了《小课题管理手册》,作为一种“文本化管理工具”它将指导教师们有板有眼地走好“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手册”既要求填写相对的规范,又要充分地允许个性的发挥与创造。它还具有记录功能。反映了“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手册”即提出明确的记录要求,又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记录空间,它将记录“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为结题评价提供了佐证材料,为参与者留下成功的足迹,积累宝贵的资料。

五、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题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

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观念。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六、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评价

教师小课题研究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的参考项目、评先选优的必要条件和骨干教师评选的重要指标。

有人说,学校既是学生的学校,也是教师的学校。这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们主张,“教师与学生同步成才,个人和学校共赢发展”。我们的“教师小课题研究”并非是为了填补某个领域的某项空白,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促进自我反思、引起自我转变,只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只是为了提高教学素养、提升生活质量,只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只是为了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创新、提高中小学教师研发能力,只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有热切的专业发展愿望的研究型教师。

第四篇: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一、概念揭示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本学期教务处提出的各教研组的小课题研究是指各组教师在个人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且有兴趣、有能力独立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

校本小课题研究不是一种游离于学校教育教学之外的独立存在。它是一种建立在校本基础上,把教研、科研有机整合起来的研究活动。渗透到了老师们的学习、教研、科研等各个环节,让老师们能更多地立足课堂、关注课堂、聚焦课堂,让课堂成为小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更好地使小课题研究焕发生命的活力,彰显它应有的价值。

二、目的意义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是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教育教学风格特色,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根本目的。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本学期教务处提出一个学年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活动,旨在让小课题研究成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遵循原则

1、立足校本

小课题研究中的立足校本,就是要求各教研组老师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确立课题,开展真研究。

2、注重实效

小课题研究只有注重实效,才能体现其内涵和意义,才能使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脱离轨道.注重实效一是注重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做实、做深、做透;二是从实际出发,不求全不求大,而是务实求精。3、积极创新

积极创新,就是结合校本对小课题研究进行创造性的实施和管理。

四、小课题研究注意事项

1、选题切入口要小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这是选题的首要原则。一般人们做研究,总要有个目的。没有目的的研究,就好比没有靶子的射击,只能是盲目放枪,空浪费子弹。小课题研究要从小处着眼具体落实,切入点要小而具体,使自己容易操作和把握。校本小课题研究,应该着眼问题的解决,即明确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或者用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就是选择切入点的问题。

要摒弃假大空,选题上“大而空”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方面:一是所选课题根本不是来自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二是确立课题缺乏从问题到课题的转化;三是选题时没有对研究过程、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进行预设。

例如:你反思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觉得效果总不好或者总是不如同行老师的好,这时候问题还比较朦胧,如果你确立一个“有效教学的研究”,选题就太大,不好把握,因为“有效教学的研究”涉及到的因素也太多。你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都研究到,都研究到了也就不是小课题了。但你可以从其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又能把握得了的环节入手,比如导语环节,提问环节、板书环节、作业环节„„你经过反思觉得以前某一环节确实做得不太好,并且决心把它做好。但这时候你如果确立《如何写好板书》、《如何提问》、《作业研究》,这样的课题还是大,就是切入点还没有把握准,或者说没有具体的切入点。如果你想从作业环节入手,你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比如用“面批面改”作为切入点,确立《面批面改 增强作业实效性》为课题,就好把握了;如果你想从提问的环节入手,你可以具体到《用追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质量》,就容易操作了„„

在小课题题目上,能够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是最好的,比如《运用儿歌识记单词》,这就是从教师个人的角度选准了一个切入点“运用儿歌”,解决了如何识记单词的问题。

2、找准研究方法,落实研究过程

在小课题研究中,最适合也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源于行动的研究,是一种在行动中进行的研究,是一种为了更好地行动的研究。它的基本过程是:A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B制订行动计划—C实施和记录行动—D反思和评价。这也正是小课题研究所要遵循的研究过程。

下面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案例,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我觉得它对老师们学会过程操作,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去落实小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帮助和启发。尤其是案例中“实施和记录行动”环节,最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案例:

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发现班里有一个叫小亮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总是玩手,下课还招惹同学,班里常常因为他被扣分,同学们也不喜欢他。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呢?这位语文老师制订了行动计划,并用实施记录表的形式,记录和反思行动。他的实施记录表分为这样几项内容:时间、要求、实施过程、效果、原因分析。我们从中选择三天的记录,体会一下他的研究过程。

对小亮的要求是:尽量别把手放在前面,坚持两节课。实施过程:早晨到校后就给他提醒,提出希望,告诉他表现得好,将得到表示纪律好的绿星;效果:没有做到。原因分析:第一节数学,我没有和数学老师沟通。(于是他马上在第二天和其他老师沟通,进行了调整)。

第三天对小亮的要求是:在我的语文课上举手发言不少于5次。实施过程:尽量在他举手时叫他或向他点头示意教师的关注。及时发给他表示纪律好的绿星。效果: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了,很少再玩手了。原因分析:通过提问,可以集中他听课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

第六天,对小亮的要求是: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周一到校后,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实施过程:周一一大早,我就在班里等他,小亮拿了几个小镜框跟我说:“咱们班谁表现好,就把谁的照片展览在镜框里。”我及时表扬了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效果:得到表扬,小亮很高兴,这一天都表现很好,又有同学参观了他的小镜框,开始接近并喜欢他。原因分析:愉快的情绪使他乐于上进,并有了做好学生的自制力„„

从这位老师的实施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的过程是落实计划的过程(提出坚持两节课的要求,让他举手发言,给他一次为集体做好事的机会,这都应该是事先计划好的行动);实施的过程,也是根据实际调整计划的过程,第一天因为缺少和其他老师沟通,没达到预期效果,他马上做了调整;同时实施过程更是一个记录和反思的过程:他详实记下了每天提出的要求、学生表现、达到的效果等,积累下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体现了研究的过程性和真实性。这其实就是科学的研究;同时,记录和反思分不开,这位教师通过对效果(达到或没达到)的原因进行分析,不断反思,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和灵感的火花。这些东西只有当时记录下来,才能准确、全面地记载实践和思考的过程,否则很多宝贵的东西就会白白“流失”。

由此看来,小课题研究重在过程。也只有通过记录和反思研究过程,才会有体验和收获。所以提倡教师们在小课题研究中,以写研究日记、随笔、反思、以及刚才介绍的实施记录表等多种形式,记录研究的过程。这其实就是最简便易行的小课题研究方法。(当然也并一定每天都记、什么都记,应该及时记录那些有意义、有感受的重要环节。)这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不能坚持去做。如果我们能像刚才案例中提到的那位老师那样,在一个阶段内,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坚持一个月,会有什么效果?坚持两个月三个月,又会有什么效果?相信大家在这种研究中一定会感到充实和快乐,一定会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

3、注重小课题研究成果的积累

小课题研究重在过程,过程就是成果。所以小课题研究要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并从中不断提炼出有代表性,融进认识和思考的成果。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应该体现过程性、多样性,不能仅凭年末一篇论文、一份总结,就评为成果。研究过程的研究日记、学习笔记、随笔、反思、总结等,这些能够体现收获的资料,经过整理和提炼,都可以作为成果;也不一定都是文本,图片,学生各类作品,教学课例光盘,也都可以作为成果。但图片、课例光盘这类资料,必须辅以文字说明,明确要展示什么或让别人感受到什么。

既然小课题研究成果,重在体现研究过程,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研究中,注意积累和整理“成果”,形式和内容上逐步达到规范。

文章来自世界大学城

第五篇: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要以教师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探究为途径,逐步形成“问题——研讨——交流——成长”的课题研究方式,从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

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教师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

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

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

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

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

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

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

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问题”当作“课题”

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

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教师去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

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

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

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

2.把“教学”当作“研究”

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而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教师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

上课—听课;

评课—完善;

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

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

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

(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

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

(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

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教师要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要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

(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

“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

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

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3.把“成长”当作“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

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

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教师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教师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

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