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11-730089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4 01:40: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我们总是对“实践性”的理解太狭隘、太片面,以为实践就是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到校外查资料搞活动。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去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可以外出访问请教,也可以在学校中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这里实践性“首先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社会调查、到校外访问查阅资料等,只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某种具体形式,而不能和研究性学习划等号。

这个学年我主要指导了高三(10)班的两个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家庭生活垃圾处理调查报告》。随着晋江市经济的加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低效利用,晋江市的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生活垃圾的剧增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如果我们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用的部分重新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够降低垃圾处理费用,减少占用土地资源,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了解垃圾的种类、分类、危害、处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对于研究这一课题奠定了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范围缩小在晋江。

通过调查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析其处理是否科学,环保。通过调查,知其处理垃圾,并提出科学性建议。为了更好的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心。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分类收集和循环再用垃圾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垃圾的方法。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家庭生活垃圾处理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将有用的部分重新回收利用,节约资源,美化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环境。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很关键。由于我是教地理学科的,所以选与地理有关的课题,并且这两个小组的大部分学生 高一年的研究性学习也是我指导的。和学生们研究或讨论起来比较轻松。但有部分男生对着方面并不是很喜欢,我就建议他们研究一些处理垃圾的好方法。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表现和辅导策略也有相应不同。

在一年的过程中,觉得做课题并不是十分正式,学校只是将任务布置下来,却不能给完成任务提供更好的条件。作为指导师的自己,虽然对这个课题也比较感兴趣,但是,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方面还涉及到化学知识,学生都能道出个所以然来,而自己却一无所知,所以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使非常高的,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需认清楚,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它要求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过程,这是一种注重知识自主建构过程的课程。传统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传授获得间接知识;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则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因此教师只要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去完成,至于要研究出怎样的结果,那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师不必未学生担心,学生的创造力,有时候确实使惊人的。

有人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起不了作用;研究性学习既然重过程,那么传统意义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的角色也失去了作用。于是,有些教师由过去的“一切皆管”到“一切不管”。其实,任何一个课程活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课程活动的主体。学生正处在认知心理、情感心理的发展阶段,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适当的辅导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换、更好地主动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责任将更为重大,教师不仅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

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研究性学习一定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关等方面得到收获。但是就掌握知识这一点来说,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和学科教学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加深,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很多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很自然地就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这种知识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单一学科的,也可 以是横向的涉及几种或多种学科的。当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一定还会去自学很多东西,使自己原有的知识沿着深广两个方向拓展。而就研究性学习本身来说,它不把超纲超本的学习作为目标,相反却以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和运用作为实施的基点目的。虽然,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我们却很难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的研究结果都一定达到有发明、有所创新的标准。事实上,最近当研究性学习首先面向一般高中的全体学生推开后,尤其在最初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研究结果都显得非常稚嫩,有的只是重复已有的将来而已,个别的甚至连结果都没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提高,是更为重要的东西。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所以其研究过程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采用在每周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召集各研究小组组长,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小组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点拨、督促。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发展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研究心得中,各小组都有一个相同的体会,通过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运用计算机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能较好的掌握制作网页技术。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益处的。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漳州三中高二(5)班生物教研组林欢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我们总是对“实践性”的理解太狭隘,太片面,以为实践就是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到校外查资料搞活动。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去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可以外出访问请教,也可以在学校中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这里实践性“首先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社会调查,到校外访问查阅资料等,只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某种具体形式,而不能和研究性学习划等号。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

1、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总是充当着“智者”的角色,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但在课题研究中,我发现有很多知识我并不比学生多知道多少,我能查到的资料他们也能查到,甚至比我查到的更多,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也是我再学习、思考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我指导的《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宣泄方式》、《记忆——瞬间的灵动成就永恒》这几组课题中,我所了解的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当学生找到我作为他们这些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时,我有些迟疑这些课题对于我来说也是全新的啊。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推掉学生的信任,而应成为学生信心与勇气的源泉,所以,除了接受我别无选择。为了指导学生我翻阅了相关资料,上网查找资料,并一一分析,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指导我的学生。即使这样,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还是不能立即解答。但教师的“辞典”中没有“放弃”,我请教其他的教师,上网寻求解决之道,直到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有一阵子,学生走出校园到各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回来后与我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分享采访中的苦乐酸甜。可以说,校园外的采访,确实让学生学到了教师无法教给学生的知识和常识,也让学生尝到了研究中解决了问题后的快乐。困难还是不断的出现,一段时间,小组的组员们都有些气馁了,找到我想要放弃课题,在我一再地督促和鼓励下才重新振作起来,将课题进行下去。

2、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并不一定能达到真正的导师水平的。因此,如果要求从课题的知识和理论高度给学生以指导,大多数和老师还难以胜任。但中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关键不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是在于让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与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学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和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比学生更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更明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更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正是作为指导教师的我在指导过程中应该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其实,再整个的研究过程当中,我充当的角色更象一位朋友,一个“打气筒”。

3、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科研的能力。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被动听课中解放出来。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记忆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为学会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一年的过程中,觉得做课题并不是十分正式,学校将任务布置下来作为指导师的自己,虽然对这个课题也比较感兴趣,但是,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方面还涉及到化学知识,学生都能道出个所以然来,而自己却一无所知,所以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使非常高的,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需认清楚,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它要求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的过程,这是一种注重知识自主建构过程的课程.传统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传授获得间接知识;而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则是通过直接体验探索获得直接知识.因此教师只要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去完成,至于要研究出怎样的结果,那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师不必未学生担心,学生的创造力,有时候确实使惊人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一个新的尝试,使我们尽快的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教师总结

研究性学习教师总结

刘薇

这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我主要指导了高一(10)班十三位同学,研究的课题是《南昌市工薪阶层家庭理财的研究》。现将本次研究性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确定及其背景分析

随着南昌市工薪阶层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家庭投资理财越来越受到工薪阶层的重视,理财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起来。人们已不再把储蓄作为唯一的理财方式,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财险以及收藏等为人们家居理财提供了多重的选择。而南昌市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之一,其工薪阶层家庭理财现状如何? 具有哪些特点?其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呢?

二、课题研究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政治必修1《投资理财的选择》这部分内容,了解了投资的种类、各个投资工具的特点等理论知识,对于研究这一课题奠定了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范围缩小在南昌市工薪家庭。通过调查工薪家庭的投资理财状况,分析目前人们的投资理财是否科学、合理。并能提出科学性建议。从而帮助中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及明确组内成员分工。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同时指导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

其次,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等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再者,指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制定调查问卷,老师对其进行修改并指导学生如何展开调查。

最后,指导学生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

四、课题研究成果

调查报告

五、研究性学习收获

我认为,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获得的最大收获不仅仅是完成调查问卷和写出结题报告,25

而是在开展研究课程的过程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刚开始研究时,学生问我:“储蓄属不属于投资的一种”而现在学生就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将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和设计调查问卷,本身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是一个分析和归纳相结合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小组研究需要全组人员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调查问卷的设计就是小组三位同学共同选题组合而成的;在进行完问卷调查后,在组长马齐云、魏子安的组织下,另两位同学又分工协作,对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数据和比例,从而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同学们在研究活动中学会了精诚合作,相互沟通和分享研究成果。

(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老师的指导不是越俎代庖,学生自主完成所有调查和论文,老师只从方法上进行指导,从而给学生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六、需要改进的地方

回顾这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认为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课题有可行性、科学性,但是创新性不足。

(二)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调查研究法为主。

七、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一)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的学科研究素质和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能力。

(二)转变学生观念,引导学生重视研究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多注意对身边小事或微观问题的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研究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建立学生研究档案,注重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总结-施清雄

研究性学习指导总结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施清雄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和实践,师生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深刻的了解,从当初的生疏、茫然、无从下手,到现在积极选题、分工合作、勇于探索,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不仅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教师也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既富有深刻的体会,又萌生了深入的思考。

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把“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实践,教师指路”。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肯定学生的成绩,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把握好行动的方向,在关键时候“扶一把”,其余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但这又绝不能一味地说:“这个你们自己想办法、这个你们自己解决……”这是不负责任的!毕竟学生对研究与实施的过程并不是十分清晰。教师要能够做到在学生研究问题的关键时候“扶一把”。

在学生研究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败与挫折:采访对象的拒绝、别人的不合作、一些人的不理解等等,都会让学生失望沮丧。这时他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老师鼓励的眼神,温暖的话语,老师就是他们信心的支柱。也正是一次次在帮助学生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更多的研究经验和指导方法。

有危机感才有紧迫感,有紧迫感才使我们有了更大的动力。由于学生探究的水平及经验逐年提高,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广,探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有时候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博性甚至连我们老师都自叹不如,这就迫使我们这些指导老师也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在自己的专业上要日益精深,在知识面上要不断广博,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善于提高,勇于创新,善于与同事、学生合作,联合攻关,尊重科学,坚持真理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素质。

学生们的发散思维激活了老师单一的、定向的、死板的思维模式;学生们灵活地操纵电脑的基本功,逼得老师也不能落后,抓紧一切时间上机操作;学生们就地取材将课本的演示实验变成自己探求知识的一条路径,逼得老师就得想方设法改造实验。这种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它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这 无疑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事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们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学生也不再做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知识与理论,而是怀揣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共事认识现实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这种平等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工作定位应该是在“能者为师”的更高层面上。有了这种认识,老师们就能够放下架子,低下头,甚至可以蹲下来,与学生保持同一视线去理解和看待学生所要讨论和关心的问题。从中就会发现其乐无穷的内涵,就能够理解陈旧的教学手段所传授的生硬知识不被学生接受的理由。

研究性学习结题阶段,是一个出精品的时期,指导师尤其要进行指导与合作,帮助学生创优提炼,把各组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后期制作要精心打造,要能够反映出假日的充实的活动,展示的过程就是分享的过程,展示将给学生带来启发、带来动力,并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巨大魅力。班主任必须利用好这次机会,能够指导学生写出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学生展示一下自我,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到合作的快乐。教师看到学生的成长更是感到满足与欣慰,世界上有比这更快乐的吗?教师在分事快乐的同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高为师,身

正为范”。教师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感受到学生平时被忽视的能力,而在发觉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赞美并虚心向其学习,师生之间没有了课堂上的那种隔阂,在情感上更易达到沟通与交流。

俗语说:“身教重于言教”。由于研究性学习使师生之间相处的时间更多了,这无疑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由于距离缩小了,学生从我们身上学到和看到的可能就不仅仅是课堂那点东西了,更多的是老师对知识的态度,老师对问题的看法、处理方式,老师对挫折的处理办法、应对策略,老师对生活的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他们的一分子,教师也是整个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再者,探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甚至是停滞不前,学生会找出原因,想出办法,寻找对策,这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五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对“研究性学习”有清楚、全面、正确的认识

1.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它要求学生在教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不把现存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倡导学习要将知识、技能、态度、情感融为一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使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和谐统一,革除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研究,以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弊端。

2.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中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辩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

(2)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由于学生要研究的问题多数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开放性的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并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开放性的学习还将培养学生们开放性的思维,使他们突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束缚,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3)研究性学习课程是自主型课程

它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学生一旦认识到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都取决于自己或小组的努力,感到背负着一种责任时,其主观能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4)研究性学习课程重结果更重过程

和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宝贵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关注社会、与人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施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过程性;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明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深入认识学习的价值,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应达成以下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更多的是指导与合作,发现学生的潜能,感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主观能动性被抑制,不利于个体创造力的提高。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将着力于改变这种被动的、“克隆式”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开放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学习的园地从课堂拓展到了课外,学习的对象从书本拓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的规模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将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A.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直接体验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它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求证、动手、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乐于动手、乐于求知的积极情感,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科学精神。

B.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结论并将它完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能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会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对信息进行处理、利用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围绕主题主动、多渠道地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甄别、加工、处理,提出质疑,并进行求证,促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使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D.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

现代社会,合作往往比竞争更重要。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创设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精神,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E.促进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形成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自主研究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成果,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F.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研究的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将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G.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

学生的能力是存在于多方面的,研究性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大舞台,后进学生能发现自己潜在的长处,从而使师生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增强紧迫感。

4.熟悉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

流程如下:动员与培训阶段——选题、组合与方案初拟阶段——开题论证阶段——实施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报告阶段——结题答辩阶段——课题成果评审、交流阶段

二、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挑战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权威受到挑战

长期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来源。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这一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老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得多元:教材、参考书、杂志、互联网、有关专家等,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许多老师在这时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如知识结构单

一、知识面狭窄、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认识不足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这正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2.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特征,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即允许学生自由地在全年级甚至在全校选择自己的课题指导老师。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3.教师由个体走向合作

学科教学要求教师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围绕课题研究,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知识、科研方法、各种专业知识、结题报告写作、数据处理等各方面知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完成指导任务,所以就需要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学会合作。

(二)角色变化

为应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巨大挑战,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角色发生新的变化,概括起来有:

1. 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他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参与者,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需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2.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组长管理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质量的不同,小组中还会出现矛盾和情绪波动等,所以,教师还要作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研讨活动,组内出现问题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激情。

3. 共同指导学生的合作者

许多研究任务的指导,已不是一个教师单独能驾驭的,必须与同事合作,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做,能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4. 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去寻找、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教师要把握“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几条原则

1、“小题大做”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性较强的类似科学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要指导学生从小处着眼,但“小题”要“大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小课题,也要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千万不能“大题小做”,敷衍了事。

2、注重过程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是,评价学生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向重点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与判断等。因此,更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等。

3、注重应用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关注诸如社会的环境保护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等。在问题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结构。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知识综合的能力,重视学生主动探求、创新的勇气和综合能力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

4、注重体验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高度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综合式学习中,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的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既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更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评价应十分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如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

5、注重全体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学习的潜能,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评价的价值标准应多样化(可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现注重全体、实施个别化评价的特点。同时,在评价中重视个人表现,但小组成绩是重要参照和基础。

6、注重激励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重点指导的部分

1、选题的新颖性 课题研究应有新意,要指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从课堂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新情况、新形势去发现、提出新问题,也可以是已经有人研究了,但对中学生而言是“新”的课题。因此要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媒体和网络信息,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如很多的调查类课题“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关于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对生活小区规划和发展的探讨”、《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人口问题》、《关于捐献器官的问题》等都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吸烟对人体的危危害》、《中学生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家庭燃料使用情况调查》、《“二手烟”的危害》、《电池与环保》、《饮料与健康》等与家庭生活、自身健康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她们日后专业选择有重要意义。又如:《我看素质教育》、《中学生读书调查》等。

2、课题名称的规范性 课题一般分为社会调查、科学实验、读书报告和设计方案等四类,一般课题名称都应用“研究、思考、调查、比较、实验、预测、影响、应用”等词语来界定,这样才规范。如: “软件店正版软件的销售情况及思考”、“对中学生校服的调查与研究”、“对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思考”等。

3、课题的可行性 这是一个重点。一个课题研究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可行性的高低。各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

①尽量将课题研究的内容与学科学习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并考虑其应用价值。如研究中学生的校服、早餐、阅读习惯,研究我市绿化状况、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

②考虑研究所需条件是否能得到保证(如实验仪器、专家指导、经费、时间、能力等);

③指导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应根据各自课题的性质和自身能力来进行选择,有查阅资料法(查阅文献、网上查询等)、科学实验法、观察法、参观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

④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研究步骤,对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取得的成果作出安排,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尽量做到“人尽其才”;

⑤协助学生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何在,并就其解决办法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果发现不能解决,可能方案就要做出修改,比如缩小研究范围、更换研究内容等。

在此基础上,指导老师应随时与课题研究小组保持联系,了解研究进展,提供建议,进行监督、控制,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

4、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

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导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长

课题的由来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可靠性分析

进度计划

小组分工

预期成果

表达形式

5、指导课题研究

要求学生做摘要、写札记、做调查(设计调查表)、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写综述等。

6、指导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格式:1)题目 2)、摘要 3)、引言 4)、研究过程 5)研究结果 6)、分析和讨论 7)、结论 8)、注释和参考文献 9)、附件 10)、致谢。

四、研究性学习的学分评定

学分评定由指导老师评定学分,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

1、评定依据

认定每个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分主要依据有五个方面的材料:①开题报告;②活动过程记录;③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材料、处理过的资料、参考文献目录;④总结与体会,研究成果,结题报告;⑤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的结论。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则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对学分认定持有异议,可提交教科室复议。

2、评定原则

(1)参与性

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则不能得规定的学分。

(2)过程性

学生只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

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扣除相应学分。

(4)规范性

学分评定首先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然后由教科室审核,教务科确认,并建立公示、抽查或回访制度。

3、评定过程

第一: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组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第二: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每班提供1个优秀课题,由教科室负责,年级组组织进行全校公开展示,评出学校一、二、三等奖。

第三:指导教师组织、考核和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第四:指导老师在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评定学分,教科室审核备案,教务科组织学分确认。

五、研究性学习整体时间安排

高一第一学期:1∽8周,课程辅导;9∽12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13∽14周,开题报告;15∽17周,课题研究。

高一第二学期:1∽4周,课题研究;5∽6周,中期交流;7∽14周,课题研究;15∽17周,结题与评价。

高二第一学期:1∽4周,选课题、成立课题小组;5∽6周,开题报告;7∽15周,课题研究;16∽17周,中期交流。

高二第二学期:1∽8周,课题研究;9∽10周,结题与评价。

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