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学生习作素材匮乏问题研究(小文档整理)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2-991183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0 23:15: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生习作素材匮乏问题研究(小文档网整理)

怎样解决学生习作素材匮乏问题

何谓习作素材?习作素材是指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当前,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材匮乏问题,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语文新课程标准 》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

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长期以来,教师害怕教作文,学生作文素材严重匮乏的现状一直困扰着我们。怎样探索优化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化“无米之炊”为“有米之炊”呢,在此,我来作如下研究。

一、学生习作素材匮乏现象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阅读教学走进了一个繁琐分析、机械训练的怪圈,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更谈不上从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完全是为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作、为应付考试而作,下笔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尤其是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孩子,课外阅读材料更是有限。目前,习作素材匮乏的现象是:感受单调,题材雷同;内容贫乏,缺乏创新;照搬照抄多,缺乏真情实感;作文结构混乱。这种问题在城乡学校都比较突出,因此亟待解决。

二、借鉴资源解决习作素材

多读书--习作素材的主要来源。朱自清说:“写作的训练,还是从阅读说起。”读书,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泉源。教师指导孩子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会有收获,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让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好的句子全部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通过熟读教材,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让孩子准备一个摘抄本,把课文中闪光的词句记录到本子里,做到脑记、笔记相结合,使课文中的内容,变成学生语言仓库中的东西。

课外阅读对写作相当重要,对学生来说,它是知识的延伸。犹太人在《圣经》中抹蜜,让小孩子从小就觉得书中有值得品味的东西,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郑渊洁童话全集》、《三毛流浪记》、《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导刊》等书报在我班 的“图书角”里都有,学生的图书写上名字后放入橱柜可供全班传阅,少花钱可以共享资源。在黑板上开辟一个“读书园地”,及时更换报刊文章、抄写学生习作、张贴生活图片、提供时事新闻,以开阔学生视野。班里有学生每月订阅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少年儿童》、《快乐童话》……我号召大家相互传阅。尽量让学生多读,方能从书中积聚习作素材,会让他们得益多多。高尔基说: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籍所给予我的。阅读能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相应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名言告诉我们,善读就会善写,学生拿起笔来就能文思泉涌。

利用网络,为习作素材积累插上了翅膀。网络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网络资源拥有形、声、色多元素相融合的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也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在每次作文讲评前,也可播放网络资源中提供的优秀习作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缤纷的画面、悦耳的朗读中感悟到习作的妙处。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别人的优秀习作,师生共同分析好在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很有作用。

多观察事物--习作会形象逼真。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地昼夜不息。”据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课、班队活动,引领学生随家长游览名山大川,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布局谋篇、运笔成文,都贴近实际生活。一定要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 大自然是一个美妙的课堂,它以神奇笔锋为我们创造了绚丽多姿的世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思维和灵感。走进自然,让学生们自由地去欣赏如画似锦的自然景观,秀丽壮美的山川河流,再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培养逐渐激发学生们写作的情趣。冬天下雪了,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我问学生们,下雪了你 们有什么感触?开始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我又接着问:“你们喜欢雪花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冬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小麦保暖,清洁空气。“那么,大家说说自己见过的最美丽的雪?”学生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对冬天的雪花充满了无限爱意,进而观察雪花,并进入丰富的想象之中。学生兴趣盎然,然后学生们抓起笔把心中的“爱”自然吐露出来了,连平时不喜欢习作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让学生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观察和感

第二篇:《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

究》课题方案

发布:虎语男时间:202_-5-19 21:13:46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25 讨论:5《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中宁九小 虎语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

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2、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

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割断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一密切相关的统一体。叶圣陶先生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1、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步步深入,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研究有效课堂的教学有许多,但针对城市小学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成果很少,许多成果对城市学生的要求过低,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学习自主能力下降。

2、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

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无味,学生学的无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无效组织的活动多,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上预设活动多,生成的活动少;教师组织检查的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单纯追求完成任务的活动多,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活动少。有效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得是否有趣,活动是否有效,教师教的是否轻松为主要评价目标,鉴于此,开展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志在探索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

2、提高教师习作指导能力,丰富习作教学经验,探索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规律。

3、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研对教师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习作课堂教学对教师集体备课、上课、提问、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练习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4、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有效课堂习作教学对学生上课、发言、纪律、活动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合作学习等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5、探讨影响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因素有利于开展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有哪些因素不利于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的开展,如何克服等。

6、探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

7、探讨“培养学生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主要有哪些实施步骤。

8、探讨如何在“收集素材、提高习作能力”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中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学生怎样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怎样在活动中各有所学,共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具备哪些基本功,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收集素材,并有效处理,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生活实践与学生习作兴趣高低的调查研究。

2、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研究。

3、习作教学指导,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个案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应用课外调查和课内实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课外调查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内实施主要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以及对教师、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步骤。

2、集体讨论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使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的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验。

4、实践操作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调查与综合调查相结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重点测试、个别走访、小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举,以实际调查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修改、完善和补充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2_年10月—202_年3月),完成校内有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调查报告)。

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查学校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情况,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及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研究对象、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课题论证与开题。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着手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2.实施阶段。(202_年4月—202_年7月)

深入课堂,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作文教学研讨,认真总结,撰写心得、论文。开展作文实践活动,拓宽渠道,综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按计划操作研究,举行中期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题方案。

3.总结阶段。(时间202_年8月---202_年10月)

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做好课题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完成结题报告,举行结题会,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的参与人员:

高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

2、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长:虎语男

成员:陈建新 高 娟 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温对香

(2)人员分工:

虎语男(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报告的撰写。

陈建新 高 娟 温对香:

负责专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尚 军 李玉洁 潘红波 张 俊 刘 霞 朱 辉 张海娟:

负责各班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工作。

3、课题组活动方式:

(1)课题组定期集中,由课题负责人主持,探讨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状况;撰写教研活动总结分析材料;课题组负责人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论文。

(2)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交流会,探讨教研活动开展的现状,展示研究成果,征求各方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作文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儿童成长中的需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探索一条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新路子,让学生从学写作文起就明白:作文一定要倾注真情,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让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

3、初步学习并研讨了小学作文教学中习作素材收集的途径及方法。

4、有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反映研究水平的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报告和其它一些研究成果资料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收集与研究

《农村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收集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正不断地深入。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耗时多,效果低”的问题。作文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不是学生表达能力差,而是因为:

1、他们不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2语言积累太少。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小学生作文的材料,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本身。如果我们能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就能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的文章。找到了这个切入点,我们课题小组从本地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于202_年6月召开课题论证会并决定:从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和教给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方法入手,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确定了以“农村小学生写作素材的收集与研究”为研究课题。此课题的立项得到了向阳中心校、同江教师进修学校科研所等部门领导的重视和认可,被确定为同江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此课题的顺利实施,将会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当学生作文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调动他们进行自主观察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素材,寻找素材,积累素材,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进而使农村学生拥有自己的一片丰厚的写作园地,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让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为农村小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奠定

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写作是人表情达意的一种活动,每个人表达的水平是随自身的成长而逐步提高的。关键在于学生教师是否有无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

法。(2)、作文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要行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认知、模仿、习得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一种最富动感的显性能力,它的培养必须依靠具体的表达实践。所以,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表达自己对阅读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的思考。农村生活是多彩的,要想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必须“腹”中有物。此“物”则为积累的语言。朱作仁教授曾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生活的积累,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注意扩展农村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校内外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习作活动,并对其进行引导,拓宽习作教学的内容,丰富习作教学手段,拓展习作教学的活动空间,学生就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课标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可见,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只有让学生回归到真实、平实的生活状态,才会解决他们的没事可

写、没话可说的问题。

三、研究现状:

近年来,作文教学这个课题,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其中,美国就将作文引进生活,作文训练也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我国也有不少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如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写真话做真人”作文教学改革实验方案,从改革作文评价体系、创立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苏省吴江市的“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从作文内容生活化、作文训练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生活作文指导、批改以及生活作文活动体系。这些研究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乡也曾在202_年将实验项目《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在同江十五规划中申请立项,并于202_年通过专家组验收。以上的课题研究,尽管关注了学生生活体验,在习作指导教学的模式上作了大胆探讨,却很少关注学生养成自觉观察、收集素材等能力的培养。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如果习作教学忽略学生习惯的养成,不遵循从“动机走向目的”这一心理学规律,思考怎样把作文变成一项真正的由动机支配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奉命”作文时,就会没话可说,无快乐可言。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重视农村这个广阔的习作资源,行动上鼓励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将收集习作素材成为生活中自然的事情,就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使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四、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通过研究,使教师成为学生利用习作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引导者,使学生成为习作教学资源的主体和主人,勤于动笔,乐于表达,擅于表达真情实感,把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生命力都释放出来,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立足于我校的现状,挖掘农村习作素材,通过丰富学生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志在探索培养小学生收集习作素材的能力的途径,从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全面提高习作素养。

2、提高教师习作指导能力,丰富习作教学经验,探索提高习作教学效果的规律。

3、改变农村小学生作文和生活相脱离的现状,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六、主要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资料文献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小学生习作素材收集教学模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和内容:

(一)、准备动员阶段:(202_年9月——202_年3月)。

根据成员特长、工作岗位及分布情况,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四个专题并采取“分片”、“分专题”、“分专人”负责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专题一: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的研究。(负责人:卢德义)进行学生生活实践与学生习作兴趣高低的调查研究。充分利用自然、社会和自我的生活来源,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从中获得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做到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专题二:在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研究。(负责人:朱晓霞)在课内外的阅读实践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欣赏好词佳句同时,自觉地摘抄,形成习惯。

专题三:在活动中挖掘习作素材的研究。(负责人:张雷)组织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的同时积累习作素材。

专题四:在网络中收集习作素材的研究。(负责人:薛成义)学生观察能

力和收集、整理信息能力的研究。我们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在全乡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使全乡教师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课题实验的基本思路,也为课题顺利实施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会上专题负责人根据总方案制定了专题研讨方案,成员各自将本片学生作文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实施策略,在会上作了交流。为了有目的了解小学生习作心理,兴趣、存在问题,成员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学生个体状况提供参考依据,以便对学生习作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例如向阳小学张雷老师在向阳小学三至六年级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六十三名学生进行了作文心态的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有近30%的学生不喜欢作文,26%的学生害怕作文,这部分学生中近80%的学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经过讨论、分析,他们提出从激发兴趣入手,以养成观察习惯为重点,制定了以指导学生记日记为主,加强积累素材的指导的研讨方案。这样,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观察习惯养成等问题,便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共识。

(二)、实施研究阶段:(202_年4月——202_年7月)

1、丰富储备,增进科研的实效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为了使作文教学新理念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研究理念建构的基础,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学校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注重加强动态管理,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学习上,我们每月集中一次,安排一次专题学习,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当前有关习作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作文教学的杂志,让他们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阅读这些资料,并上交学习心得,这一做法进一步拓展了成员的认知视野、拓深他们的研究视角、拓宽他们的研究范畴,从而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多的收获。实践表明,加强理论学习,对于促进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都有很好的成效。我们抓住佳市开展习作指导教学专题培训活动这一契机,派出课题组五名成员参加学习培训,会后由组长卢德义在全乡做了“习作指导教学”专题汇报讲座,在参加佳市课改成果展示会后,课题组成员朱晓霞上了作文教学汇报课,她的《吹气球》一课,在“创造鲜活的习作素材指导习作”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小组成员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创设情境,组织观察,先说后写,评价自改。并表示在常态教学中加以落实和完善。在此期间,课题组还召开了《课改新理念》《教师科研的实践与探索》等专题培训会,不仅营造了科研氛围,也激发教师科研的主动性。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新课标,定期进行课题研讨交流会,进行各个专题的实验研究,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框架。活动的开展,确保了课题成员从心理上、从理论上做

好了储备,使课题得以顺利实施。

2、理论联系实际,探索习作素材收集途径及方法。我们把课堂作为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着手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研究。我们要求成员在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白月明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日记时,尝试采用“捕、画、观、说、写”五步法指导学生写小动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题组按计划操作研究,举行阶段总结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调整课题方案。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我们总结、探索出了习作素材

收集的途径有:

(1)生活中捕捉素材。叶圣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小学生作文的材料,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本身。同时也说明,语文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村学生由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动,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我们引导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在日记本上,这样,解决了学生习作时“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问题。教学实践中,专题小组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等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并及时进行体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写生活成长日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想,以求生活给自己留下深刻的体验,也为今后的习作积累更多的真实感受,提供丰富的素材。在 专题研讨会中,小组成员认识到: 既然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就要打破了课堂的限制,步入五彩缤纷、无限广阔的社会,才会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此,专题小组针对农村小学生没有被迫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烦恼,时间比较宽裕这一优势,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时间应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观察这如诗如画的农村生活,特别是带学生游览家乡最美的风景区------三江口广场、街津山等。其中,杨玲老师在带领学生参观了三江口广场之后,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写一段导游词,介绍一下如今三江口广场的风光,并向游客讲解赫哲族的历史故事。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完成了习作内容《我爱家乡的----》。这样,在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让他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景物,寻找可以作为材料的人与事、景与物,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的习惯,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研讨交流,成员们一致认为:农村中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奇的事,只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身边新奇的事,着眼生活,观察发掘,及时地进行整理,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积累本上。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建立一个习作素材仓库。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做到常观察、善发现、会思考、勤记录,写作文时才能有内容,有真情,有实感。(2)、阅读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熏陶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感悟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作文意识,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练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建议教师们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有意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当堂即兴说上三五句,写上一两段话。同时在欣赏好词佳句同时,自觉地摘抄,形成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摘抄能力有了提高,而且习作兴趣也浓了。例如学完《童年的泥巴》一课后,朱晓霞教师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以聊天的形式讲讲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为本单元习作训练《童年的趣事》作好了铺垫。再如姜晓艳老师教学《揠苗助长》一课时,在讲读接近尾声时,设计了一个话题: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向农夫那样拔苗助长的事呢?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显得格外兴奋。纷纷联系自身实际,谈了自己做的傻事,并总结了经验教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写一篇日记。在这个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有所感悟,放飞了心灵,并且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此外我们还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通过班级借书、专题阅读的方式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阅读,加大阅读量,为积累拓宽路子。我们学校的孩子多为农民子弟,他们的父母不太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建设和孩子的文学素质的培养,家中的课外书自然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在积极鼓励学生个人借读之外,又佐以集体借阅、专题阅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为积累语言拓宽路子。班级借书都是由老师去筛选,把好质量关,这样便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择定适合本班学生的书籍。各个班级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有的班级开展“课前三分钟练说”口语交际活动,学生把每天发现的校内外的大事、好事、新鲜事进行交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而且帮助学生养成了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于红老师的班级,约定每个星期三下午,每个同学都带一本课外书来学校,在一节阅读课中,大家有序地读书、交换书,然后在下一节课中,大家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最后继续互相交换书。就这样,为学生提供读书,借书、交流感受的机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于红老师还设计了《小背篓读书报》,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交流读书体会创造了平台。(3)、活动中创造素材。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为学生创造一个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环境来引导他们习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麻连芳老师的做法得到成员们的认可,她在春季,组织学生郊游;秋季,带领学生外出野炊;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干干家务;在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如风筝比赛、还乡长跑;平时,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如慰问老人、参观访问等等。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朱晓霞老师在教学《影子》一课之后,我们组织学生作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身临其境痛快地玩上一阵,在玩后谈谈感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绝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活力、充满情趣的生活世界,在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的同时学会观察、体验、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中有些要求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好下笔,如: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中的写话训练《我们来合作》。因此,教师应结合习作的内容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相关有趣的活动。活动前,进行观察指导,布置观察作业,指导学生进行记录。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可靠的素材。如组织学生玩玩“二人三足”“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后让学生说说合作的快乐,学生动笔时就有话可说了,刘艳红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在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实验证明,学生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我们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习作课题特色活动之外,我校还结合元旦、三八、五一、六一、十一、中秋等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开展“读书汇报会”、“歌颂祖国征文大赛”、“经典诗词诵读”等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有效地提高了全体参研老师的教研能力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

习作能力素养。(4)定期交流素材,形成习惯。学生积累素材,就是把自已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可作为写作内容的有关材料搜集起来,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作文时选择,运用。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虽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积累的素材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这个同学听到的故事,那个同学不一定听到。而那个同学看到的事情,这个同学也不一定看到。通过定期召开素材积累交流会的形式,可以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在交流会上,学生把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素材念给大家,这样拓宽了听的途径,扩大了信息的来源,扩充了学生的素材内容。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交流的目的,课题组设计并创办了面向农村小学生的读物—《小蝌蚪作文报》,这份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文报,不仅有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材料即写法指导,也设了专栏用来刊登学生的作品及收集的素材,每月一期的作文报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天地,也是

学生最期望的一个份礼物。

(5)尝试了利用电脑进行收集素材和习作的实验。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网络是个新生事物,很好奇。我们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有目的收集习作素材。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中丰富的习作素材进行习作练习,并能利用电脑的各项功能——下载、抄写、复制、增补、删除等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当学生掌握了电脑采集的基本方法,就能够用相关操作修改文章,会简单排版,将部分优秀作品在网站上发表,或以邮件形式发送到作文报邮箱。这样大大提高了作文的效率。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知识、拓宽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目的。通过信息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因此,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应用有它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如薛成义老师设计的采集卡,上课前将制作好的采集卡及事先选好的范文,“广播”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采集。(以下是薛老师设计的采

集卡)

第四篇: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宕昌县竹院九年制学校王雪红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内容教空洞、缺乏想象

农村学生的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和农活中打发。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很大部分学生自己没有获得课外书籍的条件,而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就是有读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因此,学生除了课本外,很少能阅读到课外读物。现在,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很少组织校外活动。农村的师资配置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因而,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味,且缺乏想象。

2、语病较多,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农村学生胆子相对较小,平时缺少交流,仅有的交流也是用本地方言。受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习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作文,因而语病较多。另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段话中,中间停顿都用逗号,句末一律放句号。或者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3、思路不清。

学生习作大多层次混乱,过渡不自然,无主题或主题不突出,详略处理不当,开头结尾不能为主要内容服务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缺失或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从整体去构思。

二、对策

1、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强化学生自述训练,要求学生坚持用普通话交流;

3、拓展学生的活动范围,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

4、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第五篇:学生习作

真情在生活中流淌

荣成第二实验中学 初一、二班 岳佳荣 指导教师 邢战华

真情,就像春天里那花花绿绿的景象;真情,就像夏天里的一丝清风;真情,继续秋天里稻香芬芳的气息;真情,就像冬天里的一缕温暖的阳光。我们感动于大自然的奉予,我们感动于四季的给予,更感动于亲情。

世界上的每一份感情都是值得珍惜,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东西在失去之后,就再不会再拥有。

秋天,是玉米成熟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一缕缕醇厚的玉米清香。斜阳照着农家小院,外公就坐在小矮凳上,望着外婆搓玉米。外婆两手各拿一个玉米,用力地对搓着,一粒粒金灿灿的“金豆子”便落了下来。我依偎在外公的身旁,捧着外婆特意为我煮的嫩嫩的嫩玉米,大口大口地咀嚼着。风轻轻地吹着,一绺花白的头发从外婆髻边滑下来。

外婆放下手里的玉米,把头发抿在耳后,转过头,问我 :“这玉米棒香不香?”

“可香了!外婆,你也尝尝吧!”我把玉米棒移到外婆的嘴边。外婆假装咬了一口,然后又推回到我的嘴边:“乖,自己吃,外婆已经吃够了”我跑到外公跟前,又把玉米棒移到外公嘴边,外公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对我说:“你自己吃吧,外公已经吃饱了!”

看着我津津有味的吃着,外公那满是岁月刻痕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笑容,他用他那长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小脸,搔得我的脸痒痒的,我笑了„„

终于,我到了读书的年龄,爸爸妈妈要接我去上学了。

那一天的早晨,我泪眼朦胧,哭着不肯离开。

外婆用袖边抹着我的眼睛,外公用他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听你爸爸妈妈的话,等到放假之后,你就和你爸爸妈妈一起过来看我们。”

外婆把我送上车,又让我带上了她特地为我煮的鸡蛋和嫩玉米,那玉米还是外公前一天亲自下地为我而掰的呢。

车子已经开出去了好远,可是外婆还站在小桥上呆呆地望着,秋风吹散了外婆她那银白色的头发,也吹落了几滴晶莹的热泪。

渐渐地,我已经长大成人了。

渐渐地,外婆变得孤独了,因为外公他走了,永永远远的离开了外婆,也永远的离开了我,再也回不来了„„ 真情,它不需要用华丽的言语去描绘;真情,它不需要用脆弱的眼泪诠释;真情,它不需要用丰富的物质去装饰;真情,它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那只是一瞬间心灵的震撼,灵魂的飞扬,只要你用心去体会,是的,真情,就在每个人的身边。

人间处处有真情!我坚信,这个世界会因为真情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学生习作素材匮乏问题研究(小文档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