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实践活动(六)(5篇范文)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12-80183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8 16:49: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实践活动(六)

实践活动

(六)活动内容:结识新朋友 活动目的:

1、针对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朋友少的现象开展活动,知道怎样结交朋友,怎样与别人相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在共同游戏、玩耍中,体验愉快的情感。

3、进行品德、口语交际、音乐等方面的学科整合。

活动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结交朋友的方法,知道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活动难点:

进行品德、口语交际、音乐等方面的学科整合。

活动方法:讨论法。

活动进程:

导入:同学们对今天上课的形式一定会感到很惊奇,怎么即有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又有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识新朋友。首先老师请两个班的同学介绍一下班级的一些情况。

二、师:同学们都对两个班级的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同学们也许会想问一个问题:我们两个班都只来了一半同学,其他同学去哪了?那些同学他们已经交上了朋友,现在一起在阅览室查找资料呢!

三、师:同学们都有很多好朋友,你是怎样交朋友的?四人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交朋友的?

师: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和我们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交朋友呢?我们又怎样和大哥哥、大姐姐交朋友呢?谁来说一说?

师:我们来说一说这几个同学朋友交得怎样?

四:师:要想交到好朋友,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想要交什么样的朋友,谁来说一说? 师:学习好、纪律好的人大家都想和他交朋友,那么身上有缺点的同学我们是不是就不合他交朋友,让他很孤独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身上有缺点的同学,他的身上也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通过与他交朋友学习他的优点,帮助他改正缺点,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五、师:同学们都知道怎样交朋友,也知道要交什么样的朋友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自由下位和其他班的同学交交朋友,然后就近坐好,一起玩一玩你们喜欢的游戏和玩具。

六、总结。

第二篇:实践活动(六)

实践活动

(六)活动内容 :讲名人故事

活动目标 :

通过讲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活动重点 :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 :

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准备 :

课前先小组练讲。

活动进程 :

一、谈话,揭示活动内容。

小朋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代的四大发明已令世人瞩目,令人骄傲,灿烂的文化永使我们自豪……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们的杰出事迹。

揭示活动课题。:

投影字幕:讲课本中的名人故事。

二、活动:

1、在本学期的课本中你学习了哪些名人故事的课文,谁来说说。

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等

2、在写人的课文中,你知道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请你用一两句话把他或他们的主要事迹说出来好吗?

讨论,分组交流

指名说,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

关心群众的毛主席。

从小就写一手好字的邓小平。

过渡:在这些古今名人中你认为能讲好哪一个人的故事,想一想讲给大家听一听。

三、讲故事。

1、准备:你想讲哪一个人的故事,可再看看课文,同位试讲一下。

2、报名讲故事。

学生讲时,播放轻音乐。

3、除了课文中,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事迹,再讲给大家听一听。

4、讲后评议。

评出讲故事小能手三名。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小结六

六(4)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结

吕振丰 2011-4-21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它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

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它使

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

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开展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一、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我校全面开展校园绿化和班级绿化活动时,我们选取

了了解植物——观察叶子的活动课题,让学生深入了了解植物叶子的外形、状态、颜色、作用及生长等方面的知识,这毫无疑问比简单的说教要更有说服力。

二、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班级里开展“我最喜欢的植物”、“我们生活的小区多美”

等征文活动,教师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植物的叶子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

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和集体观念,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如学生们在学校的学农地中栽培食用仙人掌时,进行社会调查时等,都必需要学生们共同合作,同甘共苦。此外,综合实践课程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并细心地完成和客观地评价所得到的学习成果的习惯,也可以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活动不重结果而重育人过程,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学校的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如我们在组织学生通过课外的参观考察、调查实践、体验等综合实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品质,增强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如通过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科学规律,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这样为将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四、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

校外课程资源绝不是课堂、操场、实验室的简单“搬家”,而是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信息相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资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传统教学、包括现今的电化教学所无法传授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解题目,而应该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益。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个特点,为此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十分重视社区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

动与社会、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在中队里开展了“绿色小天使”、“环境小卫士”、“家乡小画家”、“叶子的药用调查”、“叶子的食用价值调查”、“叶子的艺术品调查”等多种校外、家庭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学到了许多环保知识,同时也培养了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良好品德,从小受到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

五、与学生科学学习相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文化发展紧密配合。既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学科中渗透实施办法”,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我们十分重视各学科间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能齐头并进、相互联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科学教师和美术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创作叶贴画,科学教师指导学生采集识别植物叶子,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叶子的天然形状组合成巧夺天工的图案,语文教师为它写歌词,音乐教师为这幅画谱曲。综合实践课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各科联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很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六、要注重过程,关注结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

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七、整合其它学科资源,拓展教材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农村课程资源相对缺少的情况下,做好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沟通和整合,能帮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如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如《圆明园的毁灭》、《只有一个地球》等教学主题。美术教材中《各种各样的折纸》、《编织的技巧》。科学教材中的《有趣的电磁铁》、《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在教学《我们身边的污染》这一刻时,不妨可以借鉴数学统计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数字中体验“白色污染”的可怕,唤起环保意识。各门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视听材料,同样可为综合实践课所用。

八、随机展示,激励相随。

小学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然而学生的研究成果并非在结束时才出现,在整个活动操作过程中,一是实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取得了小小成功时,教师就应该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及时提供展示机会,而且每一次展示都要伴随着激励,可以是口头评价或奖励小红花,也可以写一句赞美的话。而且这种针对展示的评价是生生、师生互动。例如:有一个研究“爬山虎”的小组,他们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时是褐红色,然后叶尖变成浅绿,再过几天叶子才成嫩绿色,跟其他植物不一样。他们马上自我汇报,便要他们在班上抽时间讲一讲,这就是一种即时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为沉闷的教改带来活力,让老师们走进了新鲜丰富的教育时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开放自主的痛快。凭着热情,带着冲劲,我们看见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片繁华,一阵热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校、许多老师都是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留下高兴了半截的学生。究其原因就是,一片大好形势

下,大家急不可耐地一头扎进去,缺少筹划,准备不足,结果造成了方向的迷失,过程的困扰,终点的迟归

第四篇:六一班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阳光毕业,华丽转身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牛兰甸小学 六年级一班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材中蕴涵了许多综合性学习内容。而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宽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就其本质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征。它是最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就其对评价的要求而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从“一元评价”便为“多元评价”,“终结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评价”。

因此,当我们在走进六年级下册的“难忘小学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基于学生开展过多次综合性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而且经过六年的学习生活,孩子们逐渐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在六年的相处过程中,孩子们与老师、同学、母校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为了让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真情流露,激发孩子们的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之情。我根据教材安排的“成长的足迹”和“依依惜别”两个版块的内容,采用了孩子们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小组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全班同学交流小学阶段难忘的事情,评出最佳留言、纪念册等的学习方式。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活动目标

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活动过程: 第一板块:成长足迹 第一课时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学生自己根据教材要求,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导言:同学们,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生活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生自由谈)

导言:是啊,回想六年前,你们还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幼儿,如今已成长为了身心健壮的少年,在六年的学习生涯中,你留下多少甜蜜的回忆,又留下多少遗憾呢?让我们利用这次综合性学习,一起回首看看我们六年的成长足迹吧!

阅读活动建议,拟定活动计划

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想想:“成长的足迹”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活动建议?

浏览“阅读材料”,了解材料内容。

学生交流,活动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感受他人的小学情怀──记录身边难忘的人、事、活动──寻找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

小组商议拟定出活动计划。

5.评选出最佳活动计划,修改、补充计划内容。设计出完美的计划。活动一感受真情

第二、三、四课时难忘恩师、难忘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习《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五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2.积累“桃李满门、戛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优美词句。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人们常用师恩难忘等词语来比喻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少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在你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之时,有哪些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是啊,这些老师是多么让人难忘!和大家一样,课文中的四位作者也深深地记着自己的小学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让我们赶快随作者的笔尖,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们心中难忘的恩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四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思考:四篇课文各自主要讲了什么?

三、自学感悟,交流、理解课文。

这四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位老师呢?为什么?(生交流)

读了这几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此时的感受?(生可朗读、歌唱等)

四、汇报交流,感悟浓浓师恩。

启蒙老师对人的一生影响真大啊!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启蒙老师教育自己的故事。)

B、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和文章类似的老师呢?举例谈谈吧!

五、比较阅读,感悟写法。

1.这四篇文章同样是写老师的,都写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那么,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现在请你将课前、课中所讲述的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写下来,你会怎么写呢?哪一件事情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同桌交流)

六、感受友情

导言: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老师,还有我们的同学、朋友。他们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让我们再随作者起去听听他们班上同学的笑声吧!1.谈话引入 第二板块:依依惜别

活动目标:

1.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2.在老师的帮助下,策划依次毕业联欢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学写毕业赠言

一、谈话引入

1.朗读《同学录》,激发情感。

2.同学们很快就要毕业了,很快就要到各自不同的中学去学习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着即将离别的时刻,你想对老师、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3.让我们看看书上都给我们列出了哪些毕业赠言吧。

二、学习毕业赠言。

1.生自读毕业赠言,读熟读通顺。2.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读赠言,分别面对老师和同学读赠言,读出感情。导言:快毕业了,你会给老师一段毕业赠言„„生:朗读毕业赠言 4.思考:我们写赠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5.自读观察:赠言有什么特点呢?(短小精悍,情真意切,符合老师和同学的特点。)

二、交流拓展

1.你还搜集了哪些毕业赠言呢?

2.全班交流搜集的毕业赠言:这条赠言是赠送给谁的?好在哪里?

三、运用交流

1.学生自己写毕业赠言:

要求:选好赠送对象,他有什么特点 2.班级交流评议:

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3.把自己写的赠言写在卡片或同学录上送给那位老师或同学。

第二、三课时

活动目标:

1.学习阅读材料《给老师的一封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三篇文章,感悟作者对母校的惜别之情。

2.复习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的写作方法。并任选其一,进行习作,为母校做点事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六年的小学时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校、对老师说吗?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位作者都是怎么说的吧。

二、学习材料,复习写法。

1.自读三篇阅读材料,读熟读通顺。明确三篇材料的文体。2.再读阅读材料,思考:三篇材料各自主要讲了什么? 3.学习《给老师的一封信》:

A、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B、书信的格式是怎样的?

C、你有什么话想对母校和老师说吗?自由练习说。

D、自由选择要倾诉的对象,把自己想说的话流利的表达出来。4.学习《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A、这是一篇什么文体?我们以前学过吗?(演讲稿)

B、作者用几件事情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C、回忆演讲稿的写作方法。5.学习《给校长的建议》 A、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建议? B、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建议? C、他提出了哪些改进的办法? D、写建议书时应注意什么?

E、学校存在哪些问题?你准备提出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三选一)

1.毕业之际,你有什么话想对母校、老师或者同学说说吗?把你要说的话用一封信的形式写下来吧!

2.你即将毕业了,在毕业之际,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一说,当你站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一份演讲稿吧!

3.你在学校生活了六年,在这六年里,你一定发现了学校里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快毕业了,请给校长写一份建议书,相信你的建议一定能够得到采纳的。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六上教案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 我自信,会成功

学习目标

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了解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观。

参考主题

(1)我自信,会成功;(2)克服考试焦虑;(3)消除孤独感。

实践方式

心理测试;收集资料;手工制作。

方法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学科整合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整合。关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善于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并虚心学习;学习名人名言,领悟其深刻含义,并激励自己;进行小制作设计。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研究准备

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从妈妈怀里的婴儿,长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烦恼?你是怎么解决的?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确定设计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烦恼及解决的办法

2、我自信,会成功

3、消除孤独感

以上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尝试初步建立印象。第二课时 我自信,会成功

一、研究实施

自信对我们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们一起通过探究活动来寻找自信,增强自信!

二、方法与引导:

发表意见的技巧

1、态度诚恳、谦逊。多采用“我个人认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达方式;

2、不能只发表否定性意见,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事情发表意见;

4、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导他人发现存在的问题;

5、避免个人垄断话题,邀请不善于发表意见的组员参与讨论。

三、“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

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与分工

研究步骤

1、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2、3、注意事项

1、心理测试时,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隐私2、3、研究收获

四、作业:什么是心理测试?

第三课时

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

一、调查与实践

自信现状调查

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们做的怎样呢? ●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

二、实践与探索

寻找自信

增强自信有多种方法,谈一谈自己增强自信的方法,听一听其他同学的做法,把你认为值得学习的方面记录下来。

●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 ●名人名言引路

三、自信就在我们身边

发现了自身的优势与潜能,让自信的光芒随时照耀着我们的心灵。除了正确认识自己,还可以与小伙伴互相找优点,在同学们的欣赏和赞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

四、创意小制作 不倒翁的制作

材料:鸡蛋1枚、沙子(或大米)少量、双面胶、彩纸1。张 制作工具:剪刀、彩笔、锥子(或大头针)

制作方法:

1、选一枚鸡蛋,用锥子在鸡蛋的小头上戳一个孔。鸡蛋很脆,可别太用力。

2、将小孔朝下,把蛋清、蛋黄倒入碗中。别浪费了,它将是一道可口的菜。倒净后再用清水把蛋壳洗净。第四课时 接着做不倒翁

1.将沙子小心地装进蛋壳里,直到大头朝下能立在桌上。2.用彩纸剪一个扇形。

3.拿双面胶把扇形粘成一顶小丑帽。当然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的帽子或头饰。

4.把小丑帽“戴”在蛋壳的小头上,粘紧,要把小孔遮住。5.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等。

6.呵呵,一个滑稽的“自信不倒翁”就做好了。

“自信不倒翁”可好玩呢,即使你把它扳倒,但只要一松手,它马上就能恢复直立状态。大家也来试一试、做一做吧!

布置作业:自己制作不到翁

第五课时

总结与反思

1、汇报与展示

(1)大家一起来讨论,如何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2)举一次“我自信,会成功”的主题班会。

2、评价与反思

“我自信,会成功”研究活动评价表

学校名称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填表日期

评价内容

完成情况

能对自信心理测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请教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掌握了一些树立自信心的方法

收集了很多名人故事、名人名言,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

学会制作“自信不倒翁”

我在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备注:★★★★表示优秀 ★★★表示良好★★表示合格。布置作业:填写研究活动自我评价表

第二单元 社会生活

零用钱该怎么花 教案: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日常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2、帮助学生合理支配零化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

3、让学生了解自己日常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学会合理的索取和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并有计划地管理好金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难点

制定各种收支计划,建立各种收支帐目。活动准备

1、课前做零花钱的调查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各位同学:今天很高兴能站在这里给大家上课,希望我们在这短短40分钟里,合作愉快!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是学会过富日子——零花钱如何花。说到零花钱,我想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手里的零花钱也慢慢多了起来。那么想看看我们的小学生是怎么在用零花钱的吗?我们先来看个小短片吧!同学们,短片里的小学生们都在忙着干什么啊?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二、调查大汇报

师:看来,关于零花钱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啊,还好,我们课前已经对零花钱的使用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了,下面,我们来个课前调查大汇报吧!同学们对自己一周的零花钱的使用作了一个记录,现在,老师要对全班同学来做个当场调查。

1、对零花钱的来源的调查来源 人数 百分比 爸爸妈妈给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给

亲戚给的自己挣稿费或者比赛得来的其他

(举手统计后)

师:看来,我们的零花钱大多数还是爸爸妈妈给的,而父母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

父母工作容易吗?(学生回答)

是呀,其实,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我们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父母把辛苦工作得来的钱交给我们,我们更应好好精打细算一下了!先来看看我们班同学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情况吧!哪个调查小组 的同学给我们来汇报一下啊?

2、汇报

表1 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的零花钱数目的调查金额 人数 百分比 5角

5角—1元

1元—2元

2元以上

总计

表2 全班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类型 人数 百分比 玩具

文具

零食

捐钱给困难学生

课外书

上网吧或电子游戏厅

请客

其他

表3 个人一周消费记录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费小计

一周消收入金额

支出金额

结余金额

师:从上面的一个个数字中,我们来反思一下:我们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学生讨论)

3、如何合理花零花钱的交流讨论教师:在这些花费中,你们认为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呢?应该怎么合理花呢?

①多买课外书,教师:买了些什么书?买了就等于看了吗?买书是好的,关键是买来之后要认真看,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帮助

②不吃零食,教师:只要有利健康的还是可以吃,比如你的确饿了不吃会伤害身体的,要吃健康、安全、卫生的

③文具要爱惜,不要重复买,不造成浪费就可买

④上网本是一种自己主探究学习的好方式,但是网吧是明文规定了的未成年人不准去哟,在家里或有家长陪同允许时可以上网查资料或玩益智的游戏调节一下是可以的。

⑤其他。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有了一种正确的消费思想了,也提出了不少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好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制定一个小计划,名称为:我的金库,我做主。请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天能做好消费记录。我们来看看小金库消费记录表。

小金库一周消费记录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一周消 费小计

收入金额

支出金额

结余金额

注:请注明消费的内容,并与周末上交家长过目。

(四)问题与总结反思教师小结: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其实在生活中,已经开始慢慢学会独立,我们发现生活中每一件事都会使我们懂得很多道理,而零花钱的合理使用也是一样的,别看它少,积少就能成多,所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想再回头看我们的课题,零花钱我们应该如何花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作一个简单的小结,谁愿意来?(学生回答)很好,老师希望这节课上了以后,大家能够真正明白尽管我们的生活变富裕了,家庭条件变好了,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从小做个理财高手,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制、有条理地进行合理花费,做新时期的好少年!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吧,很高兴能和大家有这么一个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一切如意!下课!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

死海不死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3探究死海的未来,从而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环保意识 4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重点:

1、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2、理解题目的新颖与巧妙,理解神话传说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担起自己的责任;表达自己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大家在地理课本中学过死海,谁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

(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死海不死》(师板书),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个题目的看法。(好不好?好在哪?从题目中又能够提出哪些问 题?)

二、整体感知:

(一)刚才同学们都提了这两个问题: 1为什么叫做死海? 2死海为什么不死? 请同学们读前两段回答!

(二)我们已经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们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间。我们通读全文,像挖宝藏一样去找寻答案吧!

(这道题目很好找,只要认真读书,就能够找到答案。)

三、重点研读,分析写法 1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

(本文使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具体包括确切的数字和大约的数字两类,各举几例,细加体会)

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

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优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 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入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2、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四、探究未来

你想到死海去游泳吗?死海对人类疾病有着特殊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人们利用死海的特殊的自然环境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病,风湿病,和肠胃病等。你喜欢死海吗?你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吗?请读文章后两段,生交流。

死海真的要死了。含义:死海将要干涸而死!

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间,大自然水草丰美,风调雨顺,人们就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人与大自然,唇齿相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

(生交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等)五 德育渗透:

1、本文的题目很凝练,带给大家很大的思索空间。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来体会一下。

青山不青——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很多青山变成荒山了。蓝天不蓝—— 海鲜不鲜—— 蛋黄不黄—— 牛奶不奶——

(通过交流,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以及饮食安全特别敏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2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是我们人类!!我们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将自己毁灭!!我们必须要反思自己!!六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那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期望平安健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当我们一日三餐的饮食安全无法保障时,我们将走向末路。同学们,救救大自然吧!救救我们人类自己吧!

我们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

从我做起,从小事情做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从小培养 起诚实守信的品质,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水更碧!让山更青,让天更蓝!让自然更加自然吧!

死海不死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认识死海的特点。了解地球上奇妙的自然现象。

2、体味课文写法的生动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泊、河流、海洋遍布地球。在它们中,有着许多奇妙的现象。同时,人们也给与它许多神奇的传说。(教师展开世界地图)在亚洲西部,有一个“死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将它们概括出来。

明确:死海的特点是围绕着“死”与“不死”来展开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2)、人在其中不会下沉。

(3)、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2、作者在向我们介绍“死海”特征的同时,遵循着认识事物的逻 辑顺序,还介绍了死海的形成、死海的开发与前景,请找到课文中相关的段落,给课文分段。

死海的特征

《死海不死》死海的成因 死海的开发与前景

三、品读课文

1、课文并不是冷冰冰的向我们阐释“死海不死”这一科学事理,而是穿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将死海赋予了生动的人文色彩。谁能够给大家讲讲这几个故事呢?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生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引导探究:“死海不死”中“死”与“不死”的含义。

“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想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

“死”——(1)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2)死海的未来——干涸。

“不死”——(1)浮力大,人在上面沉不下去。(2)开发利用死海,死海的“不死”得以光大。正是“死海不死”的真正含义。

四、课文的结尾说:“死海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请同学们想一个挽救死海的办法。

死海不死

追求目标:通过自读、思考、讨论,能够概括死海的特征;理解文章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死海特征;说明方法。教学难点:说明语言的特色。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我们今天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死海不死》。

二、读书竞赛(第一次竞赛)。语文学习从读书开始,谁会读书?学生轮流将课文读一遍。(指名分段读书,让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三、看谁学得好(第二次竞赛)。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积极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研讨与练习二。(有关三个“死”的含义)

2、研讨与练习一。(死海的三个特征)

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死海的特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引资料)检查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四、看谁答得正确(第三次竞赛)。

请结合课文,积极思考“研讨训练三”3分钟后,比谁答得好。(本文与《辞海》有关“死海”的说明文字比较)

五、看谁有办法。当堂练习内容:请认真阅读课文第7、8两节,积极思考,你认为死海将来真的会死吗?为什么?如果让你来保护死海,使死海永葆生机,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时间3分钟。

六、课堂检测。在5分钟内,完成检测题。

1、死海的特征有哪些?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3、本文与《辞海》有关“死海”的介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谈谈你对保护死海的措施。

第四单元 项目设计 我们的风筝飞上天

教学目标

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 教学难点

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 学具准备

长竹条 选址 棉线 胶水 毛笔 颜料 剪刀 小刀 砂纸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激趣导入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喜欢玩风筝吗?(生答)师小结玩风筝的好处,提出问题:我们也来自己做风筝行吗? 板书课题 风筝

二.确定课题

提问:要想制作风筝就要了解风筝,你们想了解风筝的哪方面知识呢? 1.请学生说说自己对风筝感兴趣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课题.2.学生分组,小组讨论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课题.3.确定的课题:《风筝的起源》 《风筝的样式》 《风筝的制作方法》 《风筝的放飞技巧》

4.小组确定课题 三.制定活动方案

1.小组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2.确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3.小组调查,整理调查资料。4.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四.总结本课完成情况 板书: 风筝 制定活动方案

1.小组针对小组选定课题确定人员分工 2.确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3.小组调查,整理调查资料。4.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演示文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

学具准备:长竹条 选址 棉线 胶水 毛笔 颜料 剪刀 小刀 砂纸 教学过程

活动

(二)汇报交流 一.说一说:

请调查《风筝的起源》,《风筝的样式》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和样式特点。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以及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

二.教一教

请调查《风筝的制作方法》,《风筝的放飞技巧》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本环节为本课的重点,主要通过生教生的方法,了解风筝基本的 制作方法,为自己制作风筝打下基础,通过本环节,即提高学生 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又为学生制作风筝增添了信心。

三.议一议

(一)出示几个制作风筝要点问题请同学讨论。1.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呢?

2.制作风筝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它的平衡? 3.风筝的尾巴是起什么作用的? 4.风筝的提线应该怎样扎?

(二)学生探究

学生小组探究以上五个问题,回答交流。

(三)老师小结

老师小结以上五个问题的解决技巧。板书: 风筝

1.风筝为什么会飞起来呢? 2.制作风筝时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它的平衡? 3.风筝的尾巴是起什么作用的 ? 4.风筝的提线应该怎样扎? 5.怎样使风筝更美丽? 第三课时

活动(三)制作风筝

结合学生收集的信息和相关的,学生开始制作风筝。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统筹安排能力.2.认知目标: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和问题的能力和方法.3.德育目标:通过风筝的历史介绍,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风筝图形的剪裁 教学重点:风筝骨架的扎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现在是春天,阳光明媚,百花齐放,特别适合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在这样的日子里,你们都喜欢到外面玩些什么呢?

生:根据情况回答

师:说到放风筝,请问大家,你们知道风筝起源于哪个国家吗? 生:中国

师:风筝啊,起源于我们中国,至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风筝是用来传信息,报告军情的。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经成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 在了”风筝”的名字.师:前阵子我们学校举行了大型的风筝比赛,看着人家的风筝做的那么漂亮,飞得那么高,你们心里羡慕吗?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漂亮的风筝,把它放上蓝天呢?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筝的制作.二、制作材料和工具

师:要想制作风筝,就需要用到材料和工具,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你知道吗?那么还需要哪些工具你知道吗?

生:学生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我们来总结一下,制作风筝所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请同学们看投影课件。

三、制作原理

师: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我们还需要了解风筝的制作原理。风筝能飞上蓝天,除了它的质地轻盈,借助风力外,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要讲求对称。什么叫对称呢?以我们常见的蝴蝶和蜻蜓风筝来说,它们的左边和右边,不论大小燕,体形,还是花我、重量来说,都是一致的。像这样的左右右一致的形状我们称为对称。

风筝只有具务了这样的特性,才能在空中平稳的飞行。因此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风筝的对称。

四、制作过程

师:了解了制作的原理,同时我们也准备好了制作的工具和材料,下

面就该学习如何制作风筝了。师:制作风筝一般分为如下几步:

1、剪裁图形

2、扎骨架

3、装尾巴

4、画风筝

5、栓提线

6、试飞调试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老师手中的这种“八角”风筝,首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我手中的这个风筝,它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像星星

像两个正方型嵌套在一起......1、剪裁图形

师:噢,有同学说这个图形像两个正方形嵌套在一起,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的敏锐。选择这种风筝是因为这种风筝的形状很特殊,无论从上下左右哪个方面来看,这种“八角”风筝都非常的对称,不仅如此,这种风筝还制作简单,容易放飞。

师:可是我们发现,要在纸上制作出一个标准的正方形很难,何况我们的这个图形是两个正方形互相嵌套在一起的,那就更难了。请同学 们动动脑筋,要想做出这样的图形,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发挥你

们的聪明才智吧!生:动脑动手想办法

师:同学们的方法非常多,老师这里有一个巧方法,可以一剪刀出一个“八角”图形,你们相信吗?

生:不相信

示范演示:

1、先折出一个正方形来

2、上下两边先对折

3、接着,左右两边再对折

4、然后左下角和右上角对折

5、在4的基础上,再左下角和右上角对折

6、剪刀一下剪出图形 生:哇,真奇妙!

师:有同学说,老师你这不是剪窗花的吗?那我为了漂亮,我也可以剪窗花那样在图纸中间剜成镂空的花纹,你们说这个想法可以吗? 生:不行!那风筝就漏风,不能兜住风,就飞下上天了。

师:你们说的很对,当然,我们都想让我们的风筝与众不同,充满了个性,我们也可以在下刀的时候做点变化,我们可以将八角变成园角,斜角,花纹等等,因为老师今天教大家的这种风筝很特殊,无论从哪能个角度来说,他都是十分对称的。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试着剪出你们认为是最漂亮的风筝的图形,剪好后,我们进行下一步操作。图形展示:对剪得漂亮的图形进行评讲,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2、扎骨架

师:剪好了图纸,我们就要扎骨架了,在固定骨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风筝制作原理中的对称,即上下一样,左右一致。

制作方法:

1、在紫色的划线处截取相应长度的竹签,用大小相等的纸片固定在图纸上,纸片粘贴位置也应该对称,左右一致。

2、风筝的左右是固定好了,可是一下还未固定,我们还需要在顶端和底端间用竹签来固定,将风筝的骨架撑起来,使之定型。

3、先用纸卷出一个小圆筒,大小刚好可以插进竹签端头为宜,一端压平,固定在顶端,用小纸片粘好,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个小圆筒,粘在下端,然后中间插上竹签,使竹签具有一定的弯弧度。师:请同学们动手制作,制作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还要分工协作。生:动手制作

五、画风筝

师:同学们刚才把骨架已经扎好了,现在就在风筝的正面涂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吧!顺便给风筝加上美丽的尾巴。

在画图时,请同学们要注意色彩面积要大,颜色要鲜艳明丽,留白要少,这样我们的风筝在放飞蓝天时才更加醒目漂亮!生:用水粉作画,画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风筝

六、展示成果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把风筝画好做好了,请你们给大家展示你们的风筝,大家选选谁做的风筝最漂亮!!评一评:进行评比,选出最漂亮的风筝

七、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风筝制作的前半部分,我们剪裁好了图形,也扎好了骨架,同时还给我们的风筝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在下一节课里,我们学习如何栓提线,同时进行试飞调试,把我们做好的风筝放飞蓝天,请同学们在下节课的时候准备好线轴和风筝线。这节课就到这里

板书: 风筝

1、剪裁图形

2、扎骨架

3、装尾巴

4、画风筝

5、栓提线

6、试飞调试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

学具准备:长竹条 选址 棉线 胶水 毛笔 颜料 剪刀 小刀 砂纸 教学过程

活动

(四)放飞风筝

一、展示成果

展示学生制作的风筝,评选做的最美的风筝

二、放飞风筝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在放飞中如果风筝无法飞起来,请他们自己的出问题,解决问题。

风筝制作小组的同学充当“技术员”、“小指导老师”来指导各组制作中遇到的难题。

三、交流感受

请同学们说说本次制作、放飞风筝的体会和感受。

四、活动

五、延伸

本节课,了解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风筝。我们制作、放飞了风

筝,了解它的制作、放飞方法,试一试,你们还能做出其它样式的风筝让它飞起来吗?

第五单元地方特色 探访山西民居

山西民居 【教学目标】:

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

了解在建筑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建筑以及其他的美术形式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或者分析它们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认识山西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在整个流程中充分运用多纬度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民居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交流山西的民居情况。

介绍山西的民居情况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中国传统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

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而柱子之间的墙壁,不论用土、用砖、用石或其他材料筑成,都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重量。而山西建筑却恰恰是中国建筑的代表。

这种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一是防御地震。例如:晋城的晋祠中的中院大殿,除底层的砖墙和屋面的瓦以外,全部由木材筑成,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受了多次地震的袭击,但依旧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之二就是从采伐到施工都较便利。

山西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除了木构架的结构体系以外就是建筑的群体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博大与壮观。建筑群体的组合形式一般采取的是由单幢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形式。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这一特点在山西表现及为突出。

二、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展示。

在山西古代建筑艺术中,建筑装饰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屋顶上塑造出鸱吻、宝顶、仙人走兽等奇特的个体形象。在门窗上制造出千变万化的窗格花纹样式,在梁、枋、柱和石台基上进行巧妙的艺术加工,更将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工艺应用到建筑装饰里,极大地加强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在山西一带,黄土、青砖又是另一种韵味。

在人类丰富多采的物质生活中,居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每个人从来到世界的这一天直到去世都离不开“居住”问题。但是,民居

不仅从远古的穴居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新月异,就是在同一个时代里,各个国家、民族,甚至各个地区,民居也千姿百态,各有其特色。民居的特色不仅仅为研究文化的学者们所注意,而且也成了人们回忆故乡、思念亲人、追想童年的美丽的诗情画景。

民居的特色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很大程度上受着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山西近世民居就是这样,它有两个特色,一是黄土窑洞,一是砖瓦四合院。

窑洞,就是在黄土地上挖出洞穴以供居住。不用说,黄土层是它产生的自然条件。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质地坚硬,开挖洞穴不易倒塌,再加木材较少,所以自古以来,窑洞就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据考古工作者的报告,在山西垣曲县古城东关、芮城县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都曾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土窑洞遗址,它已经有单间、双间、半地穴式、平地横挖等各种式样的窑洞及窑洞群。①由于这种自然条件,加之交通的不便,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窑洞一直是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群众所熟悉王宝钏寒窑受苦十八年的故事,相传就发生在山西南部。明代无名氏的《过河曲》诗,刻画了晋西北山区的窑洞风情:“山路崎岖沟涧多,此心兢业畏磋跎,玉蹄铁勒高低步,白雪黄沙上下坡,土屋不闻鸡犬叫,人家犹恐寇戎过。”土窑洞中是听不到外面鸡犬之声的,这首诗写出了真实情况。

窑洞是山西民居的一大特色,因此在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如清

康熙时所修的《隰州志》载:民皆穿土为窑,工费甚省,久者可支百年。有曲折而入如层楼复室者。每过一村,自远视之,短垣疏牖,高下数层,缝囊梱屦,历历可指。坡之高者,路峭而窄,老翁驱犊,少妇汲水,登降甚捷,殊不以为苦。平地亦多垒砖为窑,山木难购,且窑中夏凉冬暖也。雍正年间所修《岳阳县志》中还记载有关穴居的民谣说:掘穴为居便作家,儿孙几辈长些些。生涯何处度长年,只在颓窑破洞边,猛虎骄狼搏得惯,深山苦海更三千。

嘉庆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15年10月23日)晋南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地震的主要地区平陆县“倒塌房屋二万余间,窑洞二万余孔”(张杰《山西自然灾害史年表》)。从地震造成房屋窑洞倒塌数字的比例,可以粗略看到窑洞在民居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义和团运动前在山西的一个传教士描绘了当时他看到的窑洞:“许多村庄是由在特殊的黄土层中挖的窑洞组成的,窑洞的前脸用砖或石头砌上门窗。窑洞位置很好——在倾斜的小山边——一层一层地向上排列,在每一层窑洞前有一条很窄的小路。这些住房冬暖夏凉,但是最大的缺点是不能通风。”(〔英〕爱德华兹《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山西传教士》)

民国修《定襄纪事》中说:“傍山人民亦有住土窑者。”

上面这几条材料说明清代以来,窑洞在山西民居中的重要地位。事实上窑洞直到近代还久存不衰,是有它的优点的。首先是窑洞的建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它利用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节省木材,开发地下空间,又可以少占平地。其次是窑洞能充分利用自然条

件,因它与大气接触少,传导慢,因而窑洞冬暖夏凉,可减少采暖或降温的设施。据测量窑洞温度在10—22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为30%一75%,而且受大气中各种放射性物质、噪音的污染干扰较少。因而在近代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它自然地成为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

近世山西的窑洞在品种和质量上已有较大的发展。从品种上说有横穴式的,就是在黄土崖旁先将土坡垂直削齐,然后横向挖穴,这些窑洞因傍山而凿,采光较好,有时依山势挖成一排多孔窑洞,并且形成“高下数层”;还有所谓“地窑”,就是从黄土平地先挖四方形深坑,然后在坑四周穿打窑洞,并在坑旁挖出一条斜坡“窑漫道”作出入口,即古诗歌谣谚中所说“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车从屋顶过”、“声由地下来”的情景。也有在山区产石地方,取青石砌成青石窑,或用砖砌成砖窑,它虽然不是挖土成窑而是由砖石券成,但也属于窑洞。在窑洞质量方面,近世也有明显提高,土窑洞的前脸用砖或石砌成,装有门窗;有时内部也用砖石砌于黄土外表,再抹上泥灰,甚至油漆彩画墙壁,同时内部结构也挖成多套间和多层次。

山西近世民居的第二个特色就是砖瓦四合院,大都存在于汾河盆地的小平原上,这里的地形不便于挖窑洞,而黄土和煤炭却是烧制砖瓦的原料,这就造成它产生的有利条件。当然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还是使用土坯造墙、炉渣抹顶的平房,或部分用些砖瓦。但明清以来,山西商业活动发达,特别是清中叶以后票号商业发展很盛,积累了相当财富,在山西平川地区,修建砖瓦房极为盛行,一般

是四合院、三合院,也有一进两院、三院者,甚至有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的。如在襄汾县丁村和祁县乔家堡现作为民俗博物馆的建筑物就是其中的代表。正如清代传教士刻画的那样,“在乎原地区,许多村庄的房屋是平顶的,而盖的好的房子带有高高的塔楼,呈现出城寨的式样。甚至在不能修建这种精美建筑的地区,大多数山西房屋也有坚固的砖墙和瓦顶”(同上)。这种砖瓦房四合院除了适合自然条件而外,无疑也是当时小农经济、商业资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几世同堂大家庭、家长制的产物。因为当时家庭实际上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四合院、三合院以至多进的建筑群正是适应这种条件和要求的居住形式。

在山西近世民居中,不论是窑洞还是砖瓦房,都还具有另外两个共同特点,就是土炕与炕围。土炕是休息睡觉的地方,也是取暖设备。山西和我国北方历史上一般不用木床,而是用砖或土坯砌成的炕。它三面靠墙,炕内部用砖或土坯砌成纵横相通的通道,一头经过墙内通道直到房顶,为排烟气口,一头连接炕头的灶火是热源。媳妇在地下把柴禾塞进灶口用大铁锅做饭,热量通过通道使全炕发热,全家盘腿坐在炕上围着炕桌吃饭,婆婆坐在炕头舀菜打饭分食,或是全家坐在炕上闲话,有客来时让脱鞋上炕,围炕桌抽烟喝茶,就是近代以至现代山西的一幅农家生活画面。有的地方经济富裕,还把火道通过全墙壁(名火墙),取暖就更方便了。

与“炕”相联的又一个特点是炕三面靠墙的墙面上,从炕面起往上约一米,用油漆彩画了各种图案、图象的装饰,就是历史上有名

的“炕围”,图画叫“炕围画”,这种实用美术,在内容上反映了近代农民的精神生活,有历史故事和传说,如“刘海戏金蟾”、“孟母三迁”、“孔融让梨”、“二十四孝图”等,也有翎毛花卉、山水人物,还有“连年有余”、“锦上添花”、“四喜齐来”等,在当时包含着农民群众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含意。

近世山西民居的特色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显示出历史上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与自然作斗争的智慧,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实践活动(六)(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