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摆脱我县乡镇财政困境的思考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担负着组织国家财政收入和管理乡镇自有资金的双重职责,是乡镇政府正常开展工作的“助推器”和“原动力”。财政收入的好坏、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劣、财政保障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乡镇政权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进步。当前,我县乡镇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巨大的财力缺口,收支矛盾突出、负债重、欠帐多等诸多制约因素成为困扰乡镇发展的“瓶颈”。因此,乡镇财政如何走出低谷、突出重围、摆脱困境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一、当前我县乡镇财政困难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县各乡镇通过狠抓财源项目建设,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但财源枯竭、后劲不足、乡镇财政薄弱的现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等到改变。收支矛盾突出,负债重欠帐多,收支平衡难保,在202_年年底有*个乡镇当年出现新的赤字。大部分乡镇陷入了靠集资、借款、引税完成任务的恶性循环,“保工资、保运转、保建设”难以为继,支出下移,债务沉重,动转艰难,财源短缺的现象相当严重。
1、税费改革后财力缺口大。税改前,乡村有三提五统,屠宰税收入,可用财力较大,资金调度较及时。税改后,“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取消了乡统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的收费、屠宰税,全县乡村据不完全统计,财力减少****万元。
2、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对乡镇财力影响大。全县取消了乡镇202_年的转移支付***.*万元。乡镇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精神列支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民兵训练费等在乡镇财政帐上无从谈起。我县新一轮县乡财政体制,将被取消和即将被取消的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列作乡镇固定收入,对于农业乡镇来说,影响特别巨大。
3、新政策出台对乡镇财政影响进一步加剧。按照中央*号文件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以及全国农村税费改革会议精神出台的中央有关政策,降低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全县乡镇减少农业税及附加***万元;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以202_年乡镇农业特产税为基数,目标任务***万元,考核任务***.*万元,再加**%特产税附加**.**万元,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影响乡镇财力***.**万元。甚至在“两补一降”中乡镇实际发放良种补贴也垫付给农户。虽说上级会进行转移支付和补助,但能弥补多少,是否有长期稳定的渠道等也不明确。
4、地税税源严重缺乏。乡镇税收范围越来越小,递增速度过快,连偶然因素也成递增比例。如乡镇范围内的木材出口附征的个人所得税,拖拉机、摩托车的车船使用税、车船营运税和营运所得税等零星小额税种属县级征收,演化为县级收入。乡镇税源严重缺乏,据调查,202_年乡镇完成地税收入****万元,其中实际税源仅***万元,转引垫税达***万元,占全部入库地税收入**.**%。地税税源严重缺乏,完成任务大部分靠非正常手段。据调查,乡镇转引地税成本平均为**%,有**个乡镇转引垫税超过**%,乡镇在完成地税任务中,付出的成本为***万元(转引***万元加垫税***万元),个别乡镇在工程建设期间超收的地税也成递增比例,鞭打快牛,造成部分乡镇苦不堪言。
5、乡镇财政负债过重、欠帐多。据调查了解,各乡镇平均负债在***万元以上,多的达***多万元,而乡镇债务大多是为完成财税任务集资,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普
九、双基达标),改善办公条件,进行农业开发形成的,债务越积越多,乡镇财政不堪重负。一方面,表现为帐面债务,体现在乡镇财政帐面上;另一方面,表现为隐形债务,以乡镇财政所、经管站、企业办为主体承借的银行贷款,体现在原乡镇兴办的企业帐面上。而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淘汰成为亏损企业倒闭破产,既没给乡镇财政产生效益,反面带来沉重的包袱。还有是没有列作支出的欠帐,如很大部分乡镇在去年新一轮县乡财政分税制实施以来,欠缴的干部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数目巨大,债务基本上是硬帐,消赤减债无从下手。
6、乡镇财政配套资金要求多、财政投入升级达标多。目前,以立法形式对财政投入作出刚性要求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法定支出和评优升级、考核培训达标活动对乡镇支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通乡公路、农业开发自筹资金配套,教育、计划生育、政法综治、农业、科技、精神文明建设、人大经费、政协经费投入以及财源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启动经费和养殖业防疫、非典防治经费都有明确的规定。面对资金筹措艰难的乡镇财政,顾此失彼,根本无法按要求全部到位。人为设置“门槛”,导致乡镇财政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投入不到位,工作难做;另一方面,资金有限,打肿脸撑门面。
7、乡镇财政收支压力大。随着收费行为的规范,乡镇财政的增收空间越来越小,如计划生育的社会抚养费,只能采取依法行政征收,国土的建房批地审批权上划县级,来自这方面的收入微乎其微。税改前的农业税、三提五统尾欠已暂停征收。乡镇财政的收入唯有资源收益和企业收入,而各种支出呈刚性增长,收入难以保障支出。保支出尚难以应付,再投入更力不从心,公益事业方面特别是实行“一费制”收费后农村教育水平的巩固和提高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投入和工程组织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原有的主要投入渠道,建设力度逐年减弱,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功能下降。乡镇财政对有政策无资金来源的生活补贴、误餐费、年终一次性奖金等人头经费补助仍然落不到实处。乡镇政府所担负的促发展保稳定职责越来越大,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和财政承受能力脱节,财权与事权越来越不适应。
二、摆脱我县乡镇财政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生财文章,壮大乡镇财政实力。
1、突出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通过项目推进培植财源,找准财源建设的切入口,铸就支撑柱,培育增长点。充分借助国扶县的机遇,承载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和中央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建立项目库。把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移民资金、财源建设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一批竞争力强、税收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财源项目。“用资源招项目、用项目促发展”,增强乡村两级的发展后劲,以产业支撑项目,推动财源项目建设,借助县财源项目管理系统这个平台,强化项目建设的促进机制,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实行产业经营,实现产业富民,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项目建设,把种养业调特、林业产业调优、水电产业调强、高耗能企业调大,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2、突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财政收入的增长点来抓,借助外力,启动内力,抓好开放型经济,做活“一非二外”文章。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制、水电开发、农产品开发、旅游开发,走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找资本之路,实现低成本扩张。发展竹木加工、矿产加工、小水电建设、订单农业、小城镇建设,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高科技含量的民营企业,加大“抓开放,促引进”力度。招商引资借外力,盘活存量集民资,结合乡情,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突出比较优势,搞好可行性论证。力争引一个项目,上一个项目,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成功一个项目,形成项目在当地,就业在当地,税收在当地。树立“经济以民有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企业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观念,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围绕我县的优势产业小水电、果蔬、竹木加工、矿产加工等做好特色品牌文章,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农户进协会”的工作模式。按照农产品有检验标准,工业产品有注册商标,以品牌占市场,狠抓农业基地建设,形成“两小”(小水果、小水电),“两豆”(荷兰豆、花豆),“两稻”(超级稻、优势稻),“两竹”(南竹、甜竹笋)的“四两”特色农业布局和结构模式。打造高山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品牌,做优“龙头企业、特色基地、绿色品牌、专业市场”形象,以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特色品牌促进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税增长。
4、突出持续发展,着力环境优化。杜绝“短期效益”、“政绩工程”,对项目建设杜绝“重引进,轻落实,重招商,轻服务”的做法,真正使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富得起、做得强。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打造政策环境“洼地”,制定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来投资者和民营经济服务力度,解决实际困难。高标准规划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高地、优化环境的特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以通乡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为契机,抓好小城镇建设,打造商品流通的集散市场,发展第三产业;在电线线路老化的乡镇,进行农网改造,解决电力“瓶颈”;抓好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用水的需求。在优化硬环境的同时,抓好干部作风建设“软环境”,打造招商引资的“磁场”。在农业产业化调整中建立“猪—果—沼”生态模式及“造林—育林—林产加工”一体化生态建设,优化山青秀美的地方环境。
(二)做好聚财文章,提高乡镇造血功能。
1、突出财税征管,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征管,依法治税。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改善结构,良性发展”的总体要求,注重财税收入的总量和质量,广泛建立税控体系。针对农村税源分散,税收失控,难征难管问题,健全征管网络。加大税收稽查,打击偷、漏、骗、抗税行为。对农业税实行征收点“定时、定点、定额”征收,纳税服务厅“集中征收,微机管理”,充分利用湖南省农税信息化征收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管理,建立以农税专管员为主体,乡镇协税护税体系。对地税可实行纳税申报,代扣代缴,堵塞税收漏洞,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对采矿权有偿使用费实行税费统征,对其他规费收入实行部门联动配合抓。突出信息化征收。加大“金税工程”“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税征收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确保财税法规的统一性、公平性、严肃性,既抱“西瓜”又捡“芝麻”,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突出“两个盘活”,发挥资源优势。一是对乡镇集体企业闲置资产(包括土地、房屋、机械设备)通过拍卖、剥离、国有民营、资产重组、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等方式进行产权气度改革,充分盘活低效和闲置的存量资产,变“存量资产”为“帐面资金”。二是引进外资投资兴业,把土地、矿产、城镇、旅游、水电、林业资源推向市场,使资源充分利用,变“死资源”为“活财源”。做好水电资源开发,实行小水电项目审批、税费征收、新电新价等优惠政策。抓好林业资源,解决好竹木加工增值,提高林业的开发和永续利用,抓好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矿产业实行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向集约经营转变,联大靠强,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是积极争取财源建设资金,对矿产资源管理,实行“矿产—开发—拍卖”运作,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收入质量。
(三)做好理财文章,提高乡镇资金效益
1、突出增收节支,创新管理水平。推进财税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将财税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氛围。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严格征管力度,清税费,抓老欠,促清收。二是严格依法治税,依率计征,规范税费减免。三是完善农业税“三定”征收模式,建立健全税源档案,对重点税源有专人负责,严按税收流失。四是树立节支增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预算法》,依法从严控制追加预算支出,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理财指导思想,对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减少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经费、差旅费、水电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分流乡镇人员同,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事业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精简压缩村组干部,推行交叉兼职,节减村级开支。
2、突出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和完善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财务核算,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建立严格的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大力开展财政支出效益检查,建立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机制,加强对扶贫、代赈、农税减免、救灾等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财政内部审计办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3、突出财政体制,确保转移支付。新一轮县乡财税体制增强了乡镇硬性支出的保障力度,体现了政策性、公平性原则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财政支出原则。但由于与县财政年终结算时,乡镇财政担负着年初责任状的还债兑现,在县财政扣除乡镇人员经费、社保、医保、优抚经费后,必保的计生公用经费、道路交通建设、补助村级开支等公用经费所剩无几。因此,应从乡镇实际出发,在乡镇超收部分中再行还款兑现年初责任状;在今年中央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确保因中央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而减少的财力全额予以弥补,减少乡镇财政缺口,既补贴农民,本文由文秘知音网提供,请登陆www.teniu.cc查看更多文章也补助乡镇。上级财政部门应清理硬性增加乡镇财政投入的项目,取消一些要求配套的不合理项目,取消财政投入的责任状项目,给乡镇财政“松绑减负”,赋予其与财权相适应的事权,让乡镇财政根据地方财力统筹安排支出,真正做到“还政于乡镇”,扩大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
(四)做好用财文章,优化乡镇支出结构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调整规范财政供养范围,解决乡镇财政“越位”与“缺位”问题及随意开支问题。将农村特困户、孤寡病残、五保户等农村弱势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工作,开通社保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实行资金“直达”,让阳光雨露惠及贫困群众。实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将天下第一难事变为易事,完全实现“村为主”及“村民自治”。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扩至农机具补贴,提高农民依托政策增收能力。坚持把人头经费支出作为第一支出,优先保障农业、科技、教育、社保、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政法支出需要,确保乡镇机关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开支,缓解支出压力,建立科学严密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
第二篇:如何摆脱初中历史教学的尴尬困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摆脱初中历史教学的尴尬困境
姓名:陈雁芸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9年4月
民族:汉族
学历:本科
籍贯:云南武定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邮政编码:651601
电子邮箱:1918316215@qq.com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武定县东坡中学
通讯地址:武定县东坡乡东坡街12号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摆脱初中历史教学的尴尬困境
[摘要]: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使从事其教学的教师也产生困惑、失落,更使得初中历史课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改革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近八年的历史教学中,我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热情,更不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教师也认为历史教学轻而易举;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这使得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优生率和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由此又令学生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是无足轻重的。这样作为国家标准课程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至于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这些就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端的困惑与痛苦。
第二、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从传统上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第三、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外等各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现状与困境。目前我县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如何摆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我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初步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法和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它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教化和人文精神滋养功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因而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为一门极富生命活力的学科。可实际情况却非如此,其尴尬之处在前面的困境探讨中已述及,这里就不再作重复。
历史教育究竟能贡献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但历史教育在今日中国教育体系中“功用”有限,从事历史基础教育者的欢乐亦有限。“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龚自珍语),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历史教师的事业之魂。梁启超曾感叹:“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往事,惟此为大。”“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后来之人,不忘前师之事,要以古鉴今。从而我们就会感到自豪,产生一种敬业精神,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兢兢业业,不因从教“历史”而面愧,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在师生中开展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是关键。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那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既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选择内容,如:《人类的起源》、《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也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小型专题为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由来》、《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演变》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及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其次,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一般对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其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善于指导及激励学生探究的能力。
再次,利用好校外的教育资源。
到目前为止,历史探究性学习在获取资料信息方面还局限于校内图书馆和因特网,尽管图书资料和因特网信息量很大,但毕竟是纸上的、文字的东西为多,实物史料接触较少。因此,做好探究性的学习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好学生走出校门,到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处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以进一步拓宽视野,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最后,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主要分成三个方面:①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注意探究过程资料的积累,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课题方案或活动计划,记录好每一次活动的内容,并注意及时整理和保存。②对历史学业的评价。此种评价要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评价的比重应加大,尽可能减少单纯的记忆性试题,应该增加思维能力题,或者尝试采用开放性的试题,使学业评价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③对教师的评价,此种评价要关注其主导的过程及作用,即关注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适度性、组织探究活动的条理性、指导学生的有效性等,以促使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使教学成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三、“学史致用,重铸人格”是目的。
让孩子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发古之幽情,而是通过所学的历史,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历史的记忆是认识、了解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与全人类之间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一链条上的一环,人类历史上的善与恶时刻都影响着我们,而我们的现状也将在未来影响我们的后代。无史之人如同无根之树,漠视自己的根和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就不会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共同的社会意识。
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每况愈下,塑造人格国格的任务刻不容缓。而历史作为社会的教科书,不仅以其所传授的历史知识担负着文化教育的任务,而且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本闪耀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历史见证,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动的实录。展开世界历史,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历史上众多的光辉典范,如: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马克思花了四十年写下了《资本论》;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等等无不激励着孩子确立与调整自己的人格观,完善与守成自己的人格观。当然,人格的重铸要经过长时间的学、思、行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才能使思想和言行融合,内里与外表完善统一,从而达到道德修养、完善人格的最高境界。
要冲破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还有诸方面需要研究探讨,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不过最重要的条件,我认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化。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确立自己的正确教学思想,转变、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抱着“学史致用,重铸人格”这样一个功在千秋的理想,我们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参考书目及文献材料]:
1、骆志煌:《改革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福建教育》1997年1期
2、吴颖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8年5期
3、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_年3期
4、王宏志:《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和时代性》,《光明日报》202_年11月27日
5、陈彬玲:《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202_年3月
第三篇:嗨推新手如何摆脱迷茫困境
嗨推新手如何摆脱迷茫困境?
我是一个淘客新手,无意在网上看到嗨推大讲堂的课程,就来学习了一下。这里的视频是需要嗨豆的,所以我就不断的积累嗨豆,然后专心学习大讲堂中的知识。
这里每期都会请很多的大牛来讲解自己的淘客经历,每个人都是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所以首先告诫所有的人不要做一夜之间就能成为百万富翁的美梦,成功也是需要失败做铺垫的,所以我们要戒骄戒躁。
在大讲堂里找了两期来听发现方法很多,但是还是特别的没有头绪,觉得路有很多,但是不知道到底哪一条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所以每天也是泡在网上这看一点那看一点,都是皮毛的东西,但是一天下来也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
所以我想了想自己要不要去专业的培训试试,所以我就很吐血的,拿出了自己的一个月工资来。刚开始听课,觉得自己还能跟的上去,听完课之后就会立即去做作业,虽然作业考虑的太窄,但是老师也会在课堂中纠正错误什么的。再接下来,我就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每节课结束老师都会布置作业,写百度经验,我写了几篇,要不就是内容相似,要不就是违规等各种方式把我半天的工作成果打压了下去,从次以后我的作业基本上是完成的很慢,也觉得没有什么信心。
后来老师就跟我讲,你要经常看看别的同学的作业,两个人对比一下,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出了问题之后就不去解决。
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标题、内容、写作方法等各方面都是有些问题的,经过对比之后,多次修改之后,终于抓住了写作的方法。现在的我,已经渐渐抓住了老师讲课的重点,问题,学习,改正,积累,经验。
在这里我也学到了,有问题,就要不耻下问去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不要放弃,最关键的是要有执行力。
第四篇:(论文)直面乡镇财政困境,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论文)直面乡镇财政困境,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农村税费改革以星火燎原之势有效遏止了农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三乱之风的蔓延,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深重的,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teniu.cc乡镇义务教育经费的缺口、基层政权的运转困难、沉重的乡镇债务,财政预算外资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乡镇财政原有平
衡机制的维系失去了依靠,其困境如孤山突兀,从幕后走向前台演绎,风雨飘摇,更加的显性化了。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⒈经济发展水平低是乡镇财政的基础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尚属初级阶段,难以形成高附加值、高税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系列,工商企业频监倒闭,使得乡镇财政没有充足的财源。
⒉“分税制”不完善使乡镇财政缺乏稳定的高收入来源,支出压力大。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但至今省以下“分税制”体系采取了不尽合理的基数法,一方面,税收收入一层层向上集中,中央得了“大头”,地方收入相对减少并经过省、市、县三级的层层盘剥,乡镇财政收入逐渐被掏空。税制改革以后,农业税划归为地方税种,虽然刺激了地方政府对农业税的征收工作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农业税的免征,支撑乡镇财政的一大主要财力落空,乡镇财政靠微小增幅的工商税收增加财力来自我消化农业税税基,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财政转移支付,对乡镇财政来说,大多还缺乏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办法,没有能科学地配合分税制改革最终落实。另一方面,支出责任却一层层向下转移,中央出台的一些增支政策要靠地方自行消化,使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加大。落实到具体事务,乡镇财政所承担的大多是一些刚性强、欠帐多、支出基数大、无法压缩的支出。如农村教育、民兵训练、优抚等就基本由乡镇负担了,还有道路、危桥、医疗、文化及其它一些社会福利项目,主要由乡镇配套组织实施,但是资金来源溃泛,完全由乡镇预算负担必将导致资金短缺。乡镇政府没有足够的税收收入来源、显得财权范围小,而事权范围又过大,缺乏与责任相对应的经济财力支撑,仅仅依靠弱势的农村经济和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更遑论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了。
⒊税收管理体制的缺陷加重了乡镇财政困难。目前在乡镇一级,基本是国、地两税均由条条统管,负责工商各税的征收,而乡镇财政只负责征收农业二税和相关收入,这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扯皮现象。另外,税务部门往往从完成收入任务指标出发,当年任务完成后不愿过多超收,以便为下年“留有余地”,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应征尽征,造成人为的收入流失。再有现在地方政府流行一种“财政收入才是硬政绩”的说法,各级领导关心财政收入是好事,但是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当年税收任务,地方政府踏上了引税之路,随之带来的则是大幅度的引税返还和财政收入的虚假繁荣,不能提高财政提供公共品和服务能力,抬高了税基,恶性循环,扰乱了税收秩序。
⒋高昂的招商引资成本,为乡镇财政雪上加霜。目前招商引资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各级政府自上而下都有招商引资任务,并直接与干部的升迁、考核挂钩,这就有了必须完成任务的压力,尤其是乡镇政府安排大批干部关门“停业”外出招商,形成了以土地的无偿或低价出让、税收的减免、变相的奖励为成本的招商,政府职能迷失,资源流失,财政收入落空,失地农民的土地补偿款无力偿还,进一步加重了财政的负担。
⒌乡镇政府包揽过多经济管理职能,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和兴办合作基金会留下了财政隐患。过去乡镇政府一是直接兴办企业,行政干预多,由于行情不准和一些基层企业干部的责任心不强,导致企业亏损、停产直至破产,遗留了巨大的“包袱”,后来产权制度改革,乡镇政府迫于上级的压力,受惑于甩“包袱”的良好愿望,“卖一送一”,慷国家之慨,将全部企业改制到位,这其中流失的国有资产就不说了,但是还有一些企业假性改制,这些企业欠下了巨额债务,包括向职工以及向社会的集资款、合作基金会贷款、财政借款、银行贷款等,实际上早已资不抵债,只留下一个空壳,但是这其中向职工以及向社会的集资款、合作基金会贷款、财政借款,如果改制到位或破产,都必须由财政直接负担,乡镇财政无能消化,就只能搞个假性改制了,完成上级任务,问题一天天往下拖;二是搞合作基金会留下了巨大债务,乡镇企业特别是前几年行情不紧气,借去的贷款如“肉包子打狗”,但是合作基金会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股民的股金,这是一笔“硬”帐,必须还而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还,这又给乡镇财政带来了“灾难性”的债务。
⒍乡镇财政预算越来越显“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上级政府出政策,下级政府出钱,这是乡镇财政预算“软化”的典型表现。这些在正常预算之外出台的支出政策,明显缺乏对乡镇预算应有的尊重。二是上级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在实施某项目时,往往要求地方政府按比例配套
第五篇:乡镇财政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二十多年来,较好地发挥了乡镇财政生财、聚财和理财功能,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目前我县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严重制约了乡镇
政府职能的实施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客观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财政改革和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县乡镇财政现状及问题
1、财源后劲不足。预算内收入方面,目前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决定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难以有很大的突破,我县可用财力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差距不断扩大,县级可用财力增长趋缓,县财政难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给予乡镇较大的财力。预算外收入方面,近几年因行政管理权限调整,相应的收费和罚没权限上划,大都由块块管理改为条条管理,乡镇预算外收入的范围和规模锐减。同时由于乡镇企业基本为零。在强大的改革力度下,[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teniu.cc/)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乡镇财政以往弥补收支缺口的渠道全部瘫痪,财政困难和其他诸多问题暴露无遗。
2、财政负担沉重。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承担了大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行政运行机制导致了乡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普遍。目前,全县乡镇不论地域范围大小、人口多少,党委、人大、政府三套领导班子成员都在10人以上,各个岗位设置面面俱到。人员既有行政编制的国家干部,也有其他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还有乡镇招聘的工作人员,少则几十人,多者上百人。乡镇机构庞大,人员经费支出成为乡镇财政负担沉重的主要部分。其次,近年来幅度较大的职工增资,教育事业硬件投入等快速增长,支出的包袱越背越重。据统计,全县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从1995年的几千人,到202_年的近万人,202_年人员经费在乡镇财政支出中占到了80。按照目前我县乡镇政府的操作和运行情况,维持一个乡镇政府正常运转的经费一年至少在200-300万元,部分乡镇若没有县财政补助,其收入连保证其最基本的“吃饭”经费都有困难。加上乡镇历年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解决人员及公用经费超支所欠下的债务,乡镇政府性债务大量增加。
3、财政管理乏力。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和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乡镇财政必须建立收支预算,并由乡镇人大通过每年的预决算报告。乡镇预算应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不搞赤字预算。乡镇财政往往由乡镇长“一支笔”审批,整个财政收支仅凭乡镇少数领导随意确定,在缺乏必要的民主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造成部分乡镇财政收支“失控”。有的乡镇在用车、业务招待、通讯工具、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不但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也为乡镇干部滋生腐败现象提供了“温床”。同时多年来,一些乡镇政府不顾农村经济实际状况,不顾财政承受能力,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或搞基础性、消费性建设,盲目地向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举债,有些乡镇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以政府签字或担保形式帮企业上项目、找资金;有的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非生产性开支,使乡镇政府财政赤字和不良债务大量增加,债务包袱沉重。据统计,截止202_年底,全县25个乡镇中,乡村两级债务账面金额达5亿元。而这只是帐面上反映出来的“显性”部分。此外尚有大量的名义上虽不直接属乡镇财政负担,但最终仍将由乡镇政府或乡镇财政负担的“隐性”债务存在。目前,乡镇债务还有继续蔓延、扩大的趋势。
4、乡镇财政收入水分过大,乡镇日常运转非常空难。由于我县地处苏北偏僻地带,地理及历史原因,社会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乡镇工业一片空白,乡镇其他贸易相对不算发达,税源几近枯竭。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我县乡镇财政收入任务却一直居高不下,财政收入任务的制定基本没有考虑乡镇实际情况,乡镇领导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想出的办法真是五花八门,但不外乎是举债“垫税”、“空转”、引税等空手道的手法,这样做的直接危害一是乡镇表面上财政收入任务完成了,上下皆大欢喜,但乡镇的可用财力却没有增加,第二年乡镇的收入任务却又上去了,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二是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导致税收流失。乡镇由于没有税源,但为完成任务大肆拉引税收,在拉引税收的同时给予纳税户高额的回扣,引起纳税户纷纷为少交纳税收异地交纳或偷漏税。三是导致大量举债,引发新一轮社会不稳定因素。有的乡镇为完成税收任务及上级的配套资金任务,层层下指标,导致一些乡
镇单位、个人纷纷举债完成任务。既增加乡镇新的债务,又留下新的社会稳定的隐患。
三、加强我县乡镇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
乡镇财政困难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加强乡镇财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紧密结合实际,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培
植乡镇财源这一根本出发,通过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构,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规范职能等多方面入手,建立起功能比较齐全,管理科学的新型乡镇财政。
(一)加快经济发展,为乡镇财政培植充裕的财源经济决定财政,解决当前乡镇财政困难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乡镇经济。因此,各乡镇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因地制宜、涵养和培植后续财源。首先,乡镇政府要根据全县的统一规划与布局,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发展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产业,做大地方财政收入这块蛋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为契机,拓展财源建设空间,加大乡镇财源建设力度。同时上级党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适当给予倾斜,把便于乡镇管理的收入下放到乡镇,把发展经济新增加的收入大部分留给乡镇,以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其次,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经营,切实管理好、使用好乡镇集体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乡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乡镇财政提供充裕的、直接的财源。三是乡镇在发展经济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乡镇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切忌少数领导“拍脑袋定项目”,违背市场规律,造成乡镇有限资源的浪费。否则不仅不能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使乡镇背上沉重的包袱。
(二)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体制,是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的核心,是巩固乡镇财政的基础。我县乡镇财政建立二十年来,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但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的要求和近几年执行的情况来看,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结合省里的乡镇财政改革契机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管”模式,即县和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权限不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模式,由县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从近期看,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要科学界定乡镇财权和事权。遵循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面向乡镇和适合乡镇管理的人、财、物权力下放到乡镇,改变“财权在上,事权在乡”、财权制约事权的不正常现象,真正做到“乡镇事乡镇办,乡镇财乡镇管”,使乡镇财政成为真正的实体财政。同时要合理划定乡镇财政收支范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创新支出管理理制度。在安排专项资金时要尽量少要求或不要求乡镇安排配套资金,以减轻乡镇支出压力;部门委托乡镇承办的事务,要足额安排专项经费,不留缺口。
(三)建章立制,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一要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合理划定乡镇财政收支范围。一方面按税种划分收入范围,建立相对独立的乡镇财政税收体系,将属于乡镇征收和有利于乡镇征管的税种列入乡镇固定收入;另一方面按事权划分支出范围。按照公共财政的框架,将乡镇职能明确定位在保证乡镇政府正常运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优化乡镇财政支出结构,有条件的乡镇积极推行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设立财政结算中心。不搞赤字预算,财政预算须经人代会审查批准后方能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领导不得擅自调整或改变。二要完善乡镇财政开支审批制度。建立由乡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纪检书记、乡镇财政办公室负责人等组成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在限额以下由乡镇长“一支笔”审批,限额以上的定期由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审核,重大开支项目提交乡镇党委讨论决定。三要完善乡镇基本建设项目财政审批制度。规定凡需乡镇财政投入资金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除了按照原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以外,在立项前,要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审查资金来源,上级财政部门拥有项目否决权。凡未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查同意的,不得立项,更不准擅自开工建设,否则要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四要规范乡镇干部奖金、福利、补贴发放制度和接待费用管理。县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乡镇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确定几档不同的福利发放和政府接待列支范围的上限标准,对各类奖金、福利、补贴发放实行“上有封顶,下不保底”办法;严格控制接待费用,减轻支出压力,并将每年的接待费用支出情况作为单项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五要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建设。乡镇财政所作为乡镇政府的重要综合经济职能部门,实行乡镇政府与县财政双重管理,经费由县财政统一核拨,人员和业务由财政局统一负责管理。
(四)强化责任,压缩乡镇负债,消化财政赤字。乡镇政府性债务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要积极推行“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具体要求,全面清查乡镇的政府性债务,摸清家底,分析查找债务形成的原因、规模和结构。制定分阶段化解的目标和步骤,并结合当地实际,对各类债务“区别对待,分类化解”。探索研究债权债务抵冲、盘活存量资产、增收节支等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债务化解工作。县里要与乡镇签订压缩负债的责任状,把乡镇债务的压缩情况与乡镇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相挂钩,实行“三保三挂”,即在消化财政赤字和压缩负债时,确保乡镇当年财政收入计划的完成,确保乡镇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确保乡镇当年消化财政赤字目标的完成,乡镇当年消化财政赤字和负债情况与乡镇当年分成挂钩,财政给予消化财政赤字的补助挂钩,与乡镇干部当年的奖励挂钩。对于不能完成当年消化财政赤字和负债目标的乡镇,要对乡镇领导班子当年考核与奖励给予严格限制,采取主要领导干部不准提拔或交流等措施,同时积极采取严控新债的管理办法从而加大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切实把乡镇的财政赤字和负债压缩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