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2-108407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9 23:25: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八一希望小学

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在少年儿童校外各类素质培训活动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的结晶,同时也是现代教学包括书法教学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方法,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实用价值。在少年儿童校外各类素质培训活动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教学中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品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针对他众多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总是能根据学生个性、才能、品质、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点,或者根据自己对学生发展的预期和期望,给予不同的回答,譬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再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对孔子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回答提出疑义时,“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这些都是注重因人而施教的典型实例。

前苏联教育家霍尔姆斯:“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之中,就有一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强调必须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同义语。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因材施教也是有依据的,被教育者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及所受教育的影响及个人先天素质的不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心理差异。而反应在智力上、性格气质上、才能上、志向爱好上都有所不同,因而,必须遵循个性差异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校外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能力倾向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特点的教学方法。

二、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体会

青少年宫作为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要任务的青少年校外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同时,还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任务,而少儿校外书法教育又是这一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少儿书法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必须具备爱心、耐心、细心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教学主体的老师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教学中融入爱心,耐心,细心,就会事半功倍。爱心,就是要求老师要关心,尊重孩子们的人格,主动了解他们个性特点和差异,循循善诱,寓教于乐,渗透书法故事和书法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多赏识、多表扬。耐心,就是尊重书法教学的规律和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比如,正书入手,点画学起由摹到临。责任心,就是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兼顾差异。在书法教学的选帖、练习、施教的全过程都能有的放矢。有了这“三心”我们的教师才会尊重孩子,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教师必须善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少儿校外书法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来源往往比较复杂,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每个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不尽相同。了解学员这些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难度较大的作业,培养他们精益求精的求知习惯;对缺乏自信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书法习作,引导他们主动与老师互动,培养其积极自信的学习精神;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抓住他们兴趣时段,加大书法信息的注入,同时,用暗示提问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多停留在书法课堂。此外,在校外少儿书法教学中教师也不要忽视学生生理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他的位子上学习。

3.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在校外书法教学中,由于学生水平不一,学时长短不等,教师不可一本教材,一种教法,一个要求上课。必须遵循少儿书法教学规律,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的书法兴趣,对于年龄偏小,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的学生,注重书法兴趣的培养,在打基础的前提下,可讲一些书法名家儿时学习道路上的奇闻轶事,或播放少儿喜闻乐见的书法动漫视频,以增强少儿书法教学的趣味性,既丰富知识,又提高兴趣;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手把手,帮助学员体会行笔的动作要领,也可实施单,双钩描红的启蒙训练,提高学员的感性认识,作业量可稍多一点,作业讲评宜表扬鼓励为主;对中级阶段的学生,要考虑到他们课业重,作业多,压力大的特点,教师应把培养观察力作为教学核心,让他们懂得“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道理,通过教师讲帖,启发他们多观察,细分析,掌握读帖的基本要领,多临帖、临好帖、强调心到、眼到、手到、稳、准、有力。校外书法作业则以少而精为原则。

三、校外少儿书法因材施教的效果评估

少儿校外书法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在提高书法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年来,青少年宫在少儿校外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学效果优异引来少儿书法热

我宫从事少儿校外书法教学已近20年,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们注重了书法教学的因材施教,培养了近1500余名少儿书法爱好者,有70幅少儿书法作品被《书法报》刊用,我宫少儿书法班学生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各项少儿书法比赛

也取得优异成绩。在一年一度的日本“高野山”书道协会杯书法大赛上,我宫书法班20名学生,经国内选拔后代表中国少儿参赛,马青、李世博、李含烟、梁雅雯等17人分别获得不同的奖项。香港紫荆杯两地青少年书画大赛中,甘超颖、姚茈珊学生分别获奖。杨紫萱、严石益、何汶珊在202_年的中、日、韩三国少儿书法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参加三国巡展。这些成绩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的少儿前来就学,更吸引了众多家长慕名而来,将孩子送入书法班学习,武汉三镇涌动了新的少儿书法热。

2.提高书法兴趣中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

我们在少儿书法教学中,不仅教孩子书法艺术,更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我们给学生讲中国书法艺术时也不忘穿插书法名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故事,利用年节带学生下农村到街道进商场送春联,参加接待韩国少儿夏令营,前往延安参加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加少儿校外书法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校学习成绩良好,且品行优良。这也使我宫少儿书法教学获得良好口碑。

综上所述,校外少儿书法教学必须把握少儿书法教育的规律,既要尊重少儿书法教育的共性规律,又要注重少儿的个性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调整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新解

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新解

【摘 要】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的实践,大凡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但具体方法措施却都落实在文化成绩上,没有体现在人的素质上。我们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应着重在成材和成人两个方面。成材应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奠定将来发展的基础。成人就要使学生遵纪守法。能使学生成材或成人,就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关键词】学生 因材施教 成材 成人 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通过近一年来对新教材的实践教学,使我感受到只有把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真正实施因材施教,才能使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品质,使他们得到终身受益的教育。

一、主题与背景

大凡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因材施教,但具体方法措施却都落实在文化成绩上,没有体现在人的素质上。202_年全国首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新精彩、新走向”名师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中,不少学者呼吁:老师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的学者还作了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展示课好比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多了会生富贵病,常态课犹如家常便饭,虽平淡却有益健康,我们需要让学生吃家常便饭,简简单单地教会学生阅读,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至于那些不愿意读书的学生,或虽阅读,却并无长进的学生,就要对他们因材施教了。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就同一问题给懦弱者以鼓励,给自满者以抑制,可以说是对人的品质而言的。一个人成长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对那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根据各人的爱好,从事艺术特长教育,这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立足社会。这样的因材施教就扩充了原先的内涵,有助于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二、案例分析

初三年级的一个女生,由于她一天到晚唧唧喳喳的,又喜欢唱“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同学们就管她叫百灵鸟。

百灵鸟虽长得秀气,却不像百灵鸟儿那样讨人喜欢。她不爱学习,就爱讲话。上课时,老师讲,她也讲;老师停下来看着她,她也停下来,忽闪着大眼睛看着你。你严厉批评她,她就哭;你哄着她,她就笑,话儿比你还多。而一考试,六门功课的总分还不如中等生一门考得多。

怎么对她教育,使她中考能考得好一些呢?我煞费苦心地想方设法帮助她。我采用过表扬法,一看到她有好的表现,就表扬,以激励她上进。结果,她轻飘飘的,课堂上也响起了“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我也采用过开导法,经常苦口婆心地规劝,每当我讲得口干舌燥的时候,她就会冷不丁地来一句:“老师,我要上厕所。”如果你不让她去,她就一个劲地软求,使你无法再苦口婆心,我只好让“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了。至于其它的批评教育、爱心教育以及恩威并举法等,我也都一一采用过,但并不见效。如何因材施教,我一时束手无策。

一天上自习课,我布置了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我跟班看着。百灵鸟一看到背书,就肆无忌惮地跟周围同学讲话,声音比背书声还大。我一气,叫她到教室外面去背。她就这个窗口站站,那个窗口靠靠,跟几个不爱学习的同学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教室里背书声如古人写的诗那样“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他们几个则像麻雀乱喳喳,不成调。我把她叫到我面前来背,这下她成了苦瓜脸,半天背不出一句。放学后,我把她了留下来,由于她怎么也背不出来,我就叫她唱。她喜欢唱“百灵鸟儿,从手中飞去,来到美丽的花园里……”,我就按照节拍,叫她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一招还真灵,她唱出来了。我很高兴,心想以后背英语、政治都叫她唱。再想想又觉得有些滑稽,用唱歌来背书,尤其是背英语,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第二天早自习,我检查她背诵,她一扬头唱道“臣本布衣――从手中飞去”。我哭笑不得,叫她想想再重唱,她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又唱道“臣本布衣――来到美丽的花园里”。我长叹一声,唱歌背诵法只好作罢。

在一切努力都告失败以后,我终于醒悟到要她学有所成,那是不可能的。与其在教室里讲话,何不如让她去学唱歌?我把这想法跟她家长一谈,她的家长也同意。于是我叫她跟着其它班级到音乐室学唱歌,她很高兴,百灵鸟的歌声从此整天嘹亮地响着。中考前,省艺术学校来招生,我推荐了她。招生老师听她唱了几首歌,又问了一些乐理知识,很满意,就把她招走了。毕业后,她到了省歌舞团,常伴歌手演出。

百灵鸟终于飞翔在蓝天下了,她的成长使我领悟到成才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对那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根据各人的爱好,从事艺术特长教育,这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立足社会。

三、问题讨论

学校培养学生是否就学习文化一条路?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很多学生文化怎么也学不好,而我们教师则千方百计让他们提高成绩,学校领导也要求对他们因材施教,学有所成。殊不知这完全曲解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应是对人的素质而言,不单单指文化。对那些在文化上怎么也学不好的后进生来说,怎样使他们成材,不能不引起老师的重视。我觉得对那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应根据各人的爱好,从事艺术特长教育,这有助于他们走向社会,立足社会。对后进生的帮助、转化,使他们也能在学校里学到一技之长,有利于他们走上社会,这才是真正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四、诠释与研究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进行了的实践。如子路问孔子:“听到道理就去实行吗?”孔子说:“父亲兄长活着,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实行呢?”冉有问到孔子同一个问题时,孔子的回答是:“听到就去实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先进篇》)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两个答案,是因为两个人性格不同的原因。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敦”一词的来源。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五、结论

我们今天实施因材施教,应着重在成材和成人两个方面。成材应是因人而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里奠定将来发展的基础。成人,就要使学生遵纪守法。韩国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也采取严格的考试制度,但他们更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他们对学生进行“父母有命,俯首敬听”、“爱民如子,为国尽忠”、“一杯之水,必分而饮”、“行必正直,言则信实”等教育,培养他们讲究孝道,正直做人,团结合作,为国奉献。能使学生成材或成人,那就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外国语学校)

第三篇: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1.每位教师谈谈本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差异程度。

二 在教学中应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三、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1.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3.据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动态”的评价模式 4.进行互动有效的课堂提问。

5.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6.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四、总结本次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在备课中突出重难点

在备课中不仅要突出重难点,更要在备课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及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在教学中分层次的教学。

因为学生的学识水平不同,掌握的知识深浅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其他方式。讲授时可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A层次)、中(B层次)、差(C层次)三种学生,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和批改学生作业、考卷时,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例如: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1/2(AD+BC)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要求: 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我作引导1: 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A,B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2: 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它的中位线的三角形?

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A层次的少 数,B层次的多数,C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我再作引导3: 如图

在梯形ABCD中,过D,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得△DEC.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B层次部分,C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我再作引导4: 如图(上图),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提问B,C层次学生,学生答出:要证明点M是DE边的中点即DM=EM.我再问:要证明DM=EM先要证明什么?(提问B,C层次学生)学生答:要证明△ADM≌△BEM.够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提问C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然后,抽一位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命题的证明过程。学生板书后,我请A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C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A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C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

接着,检查A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取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我板书出学生所讲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

三、在作业中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时,可以分层次、有梯度设置练习和作业,对学习后进生布置概念、公式简单应用题,对成绩中等生可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成绩优秀生可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以解决“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四、及时查阅课内外作业

教师对于学生完成的课内外作业要及时进行查阅,为了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复习、测试、讲评工作。复习时要帮助学习后进生归纳总结各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每次命题时都加上10-20分的附加题,以满足优生的需要;在评分时可以80、70、60分为及格线评判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五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内容摘要】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技能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精神品质。现代教育观强调教育应当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广大高中体育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出发,结合学生的发展性、层次性与差异性,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为此,本文将从高中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意义入手,分析高中体育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 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

所谓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就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体育知识接受能力以及体育技能掌握水平,进而通过针对性教学活动地开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那么其具有哪些意义,又该如何实施呢?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一、高中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意义

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不仅是同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也是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因此其具备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1.同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主题,体育教学作为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样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贯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意识到不同学生存在的身体机能差异以及学情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以便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有所收获,使其得以养成健康的体魄与顽强的心智,从而为其进行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

2.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契合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与尊重,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贯彻,将使学生藉由主体地位的彰显进而自发进行主动式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掌握技能。通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贯彻,将使学生的个性化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学习诉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从而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身心成长的助推力量。体育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地针对性教学,实质上即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实则是一脉相承的。

二、高中体育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方法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分层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实现。

1.根据学生情况划分层次

作为高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其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因成长条件的差异性,故而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通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而言,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而非少数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确保不会出现学生“掉队”的情况。有鉴于此,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分层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运动协调能力等,将任课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级,通过此种层级划分,将使体育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进行针对性教学,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学有所成,并且均能够感受到体育知识习得与体育技能掌握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迸发出更为强烈地学习热情。

2.根据学生情况科学设计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阵地。高中体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课堂活动,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获得各自最大限度的提升。比如,课堂活动过程中,对于一些体育训练的项目,对于男生或者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升目标,女生或者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目标,或者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分组来实现训练。尤其是中长跑项目,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来实施训练,对于过度肥胖或者心脏功能不太好的学生,可以改成其他的训练项目,尽量避免他们过度透支体力,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3.改变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考评

传统的评价对于每名学生都是一个评价体系和标准,这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为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单纯考查学生技能为评价方式的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首先,要考查学生综合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进行评价;其次,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进度幅度与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只有这样,评价更为完善,因材施教才能落实到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要本着以人为本,特长发展的要求,改变教育观念,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教学目标差异分层、教学指导、练习差异分层充分发挥考虑学生的特质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此外,高中体育教师在分层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耐心施教,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创新评价机制,兼顾“差生”和“优秀生”的个别发展,最终实现共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真正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奇.浅谈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2_(27).[2] 沈晓明.?w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02).[3] 姚大强、王志成.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气质类型不同因材施教[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02).(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四中学)

书法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