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在生活中学数学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12-650880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2 20:04: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2011年4月25号星期日晴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让我帮她到小卖部去买盐和醋,说完就给了我五元钱。来到小卖部,买了盐和醋,就付了钱。老板说:“这些总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说完,就把钱交给了我,我见了,连忙说:“不对不对!你少给了我一元,应该找我三元五角才对呀!”老板听了,傻了眼,犹豫了一会儿,对我说:“孩子,是你算错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听,急得争了起来:“阿姨,是您算错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在那儿买东西的人听了都“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看了看,难过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气地说:“连你都笑我!”妈妈连忙解释道:“我们不是笑话你不会算题,这是因为你没理解,没去思考数学中的„元角分‟。那我问你两张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两张二元等于多少?”

“当然是四元喽!”

最后,我终于在妈妈的解释中明白了自己的马虎。从此我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这个笑话给了我一个教训,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数学,数学可不简单的家伙。学后一定要记着: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教师评语:你能联系自己买东西的经历,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感受,真是个有心人。

第二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写一写、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谐调发展。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习作之外,还应让学生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生活是一所大学校,而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识字、阅读、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访一访,观察生活

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学一学,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谈一谈,领悟生活

在语文课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品位,我觉得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第三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第四篇:“玩具义卖”活动设计: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

“玩具义卖”活动设计: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

“玩具义卖”活动设计: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

一、设计意图: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运用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那么如何使幼儿园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效链接呢?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对生活片段进行科学的提取与创设。在以往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创设相应的“生活场景”,如在学习“一一对应”时,教师会说“猫妈妈买了6条小鱼,要分给6只小猫吃,请小朋友用线把小猫和小鱼连起来”然后幼儿根据教师提示,依次给小猫和小鱼连上线。在操作中,也不乏个别能力弱的孩子,不能真正领会一一对应,而是随自己的喜好给猫“喂鱼”,因为猫在画中,不会提出“抗议”,所以要等教师发现再进行个别指导。我们认为这种场景算不上是真正的“生活链接”,因为孩子与材料间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互动。所以要想真正实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要善于科学提取生活场景,让幼儿在真实的问题中自我发现、自我调整,自主学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家里都有很多玩具,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几年下来玩具已经玩腻了,扔了又可惜,玩玩又没劲。那么,关于玩具,能否有一个学习数学的契机呢?经过思考和设计,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真实的“玩具义卖”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与换算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分类、估价能力。

3、通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灾区小朋友写信、义捐,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活动准备:

1、各班组织幼儿带上参加义卖的玩具,并表上相应的价格。

2、准备好场地及货架,供分类摆放玩具。

四、活动过程:

镜头一:不起眼的点点威力大

大七班荧荧的“长江七号”崭新崭新的,看样子没玩过多久,雪白的头,绿色的身子,乌黑的大眼睛,真让人喜欢,很快迎来了很多孩子的青睐。王老师来了,一把把“长江七号”抱在了怀里,然后把一元人民币塞给了卖主,转身就走了。卖主接过一看,只有一元,赶紧说,你怎么给了一元呢?王老师说:“你不是标着一元吗?” 荧荧一看吓一跳,原价10元的“长江七号”在标价时写成了“1.00”,王老师说:“看到过标价的小点点吗?以后可留心看看。”小朋友们笑着说:“这下我们知道了,小点点是不能随便乱点的啊!”

镜头二:“迎难而上”解难题

大六班的聪聪一脸笑意地走到好朋友碰碰面前说:“碰碰,我们是好朋友吧!”“是啊,我们是铁哥们哪!”“那你的遥控飞机能不能便宜一点啊?”“我妈说了,这遥控飞机10元已经很划算了。”“我们是好朋友嘛,再便宜点好不好嘛?我明天带《迷宫》书给你看!”“好吧,那便宜点是几元呢?”“恩,你就7元卖给我吧!”聪聪迫不及待地把10元纸币递给了碰碰。碰碰拿着10元钱,一下没了主意:“10元,7元,该找几元呢?该找几元呢?”碰碰平常对减法算式就很犯愁,这回“真刀实枪”可怠慢不得。只见碰碰走到角落里,又是扳指头,又是不停点头,好一阵子,碰碰急冲冲地跑到老师面前:“王老师,王老师,10减7是不是等于3?”“对啊!你算得很对!”王老师微笑着摸摸碰碰的头。“哦耶!我会算减法了,我会算减法了。”碰碰把三元硬币放到了聪聪的手心里,“你仔细数数,对不对!”“对,找对的。谢谢你,碰碰,我们真是好朋友。”说完,两人手拉手兴高采烈地去看别的玩具了。

镜头三:改装玩具卖高价

峰峰用3元钱买了一个金刚神,然后埋头捣鼓了半天,开始吆喝:“谁要,谁要我改装后的新玩具!”他的吆喝声,引来了不少围观的人“你是怎么改装的?它是怎么玩的?能让我玩玩吗?”峰峰自豪地说:“看,我把金刚神四肢上的螺丝拧松了,看!这样它的四肢就能摆动了,要是我把四肢反个方向,它就能倒走了。”“那现在你要卖多少钱了?”“不贵,5元。”对方就向它买下了这个“改装”的玩具,他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赚了2元。

镜头四:自我检验学运算

“阳阳,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呀?”“嘘!别吵,我正算钱呢!”阳阳蹲在角落里,一边在纸上计数,一边自言自语:“妈妈给了我10元,卖玩具得了5元,买新玩具用去了7元,那我现在应该有几元呢?”他在纸上写下了“10-5+7=?”“恩,我还是一步步来吧!10-5=5,5+7=12。哦,等于12。”阳阳在10-5+7=5后面写上了12,然后他拿出自己口袋里的钱,“5元、5元、2元,5+5+2=12。对了!正好12元。老师,老师,你看,我全对上了!”

五、活动反思:

一、在玩具义卖中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意愿。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进而进行理解和应用。”“亲身经历”就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生活场景,让孩子自主与材料、与同伴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是人为的,也不是由教师发出的指令决定的,它必须是隐含在材料中的,能唤起幼儿主动参与的。在义卖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加减运算、检验着钱币与货物的匹配。三个大班一百多个孩子,没人争吵,也没人游离,人人都在真实的买卖场景中“以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式解决着实际问题”,体验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又充分认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美国二年级的一个数学活动“装邮筒”,当老师布置这一作业时,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装邮筒该找谁帮忙?后来通过询问大人,知道该找邮局。到了邮局递交申请后,邮局告之“两个邮筒间至少要相距1公里才能安装”,于是孩子们通过测量,发现本小区有理由安装邮筒,于是就给邮局写信。邮局同意后,孩子们开始考虑邮筒安装在哪最合适,最后通过人流量统计,定好了安装点,为社区干了一件大好事。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数学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二、在玩具义卖中促进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运用

虽然只是一个“义卖”活动,但在整个过程中却渗透了数学领域的很多内容。

1、培养了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在活动中,要求孩子能根据估价结果,书写玩具价格。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较正确地书写,但也有个别孩子没关注细节,尤其是价格书写中小点点的作用。但正是这种“尝试错误”让“长江七号”的小主人“吃一堑长了一智”,相信荧荧在以后的超市购物、时间(整点、半点)的书写时都会对小点点的格外谨慎。

2、培养了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与换算的能力。以往在集体教学活动“认识人民币”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把真实的人民币分纸币、硬币两类,通过比较异同点让幼儿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投放游戏币,让幼儿到模拟的超市购物,幼儿拿着“假币”,买着画有实物的图片,似乎很热闹地进行着交易,但跟“义卖”中的实况相比,逊色了很多。由于幼儿拿着真的人民币,购买着自己真心想要的玩具,然后又仔细地盘算着付钱与找钱,一切都让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必须自主地去换算,才能保证买卖的有效进行。原来有几元钱,卖玩具得来了几元,买新玩具用了几元,最后还剩下几元,幼儿算得比谁都清楚。

3、培养了幼儿的估价能力。玩具刚买来时花了多少钱?观察现在玩具的折旧情况,幼儿要合理估算玩具现在的价格,这价格既要让其他人想买,又不能亏了自己。同时为了卖一个好价钱,幼儿还对玩具进行了再一次的改造与创新,如活动中的峰峰自豪地说:“看!我把金刚神四肢上的螺丝拧松了,这样它的四肢就能摆动了,要是我把四肢反个方向,它就能倒走了。”这一创新就使原本的“3”元摇身变为“5”元。

4、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幼儿以班级为单位,对玩具进行了分类,如毛绒玩具为一类、电动玩具为一类、各种车为一类、装饰物为一类等,这样一来就方便顾客进行挑选,货比三家。同时细心的孩子还会对玩具进行二次分类,如汽车为一类,火车为一类,工具车为一类等。

三、在玩具义卖后延续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有兴趣学数学,并能学以致用时,也是孩子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自幼儿园组织的这一次“义卖”活动后,孩子们尝到了自主买卖的乐趣,我们欣喜地发现,不断地有幼儿从家拿来了各种玩具、书籍在教室的一处,走廊的一角自主有序地进行着公平的交易,使这些“废物”又有了新的归宿,体现出了新的价值。同时在家长的引领,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还把自己义卖后得到的零钱,捐给了地震灾区的孩子,并尝试着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灾区同伴写信。使孩子觉得学数学原来这么有用,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如“电话号码”、“配对”、“比较远近、长短、粗细”等知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对学习数学知识萌发了从未有过的兴趣。

第五篇:教学随笔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随笔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要想学好语文,单靠我们的语文教材抑或是靠教材中有关将语文引向生活的种种练习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中学语文。”已成为语文老师所熟知的一句口号,但如何让它变为行动,却不是说说,喊喊那么简单。书中告诉我们:有经验的老师,总能创造性的开展活动,比如,定期让学生收集社会见闻,办语文小报:利用晨读,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举办读书交流会;编写日记精粹;收集格言警句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走向生活,学习语文。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资源,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去积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课外活动的每个细节。同样是一次课外活动,如果教师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不会汲取多少语文营养,教师必须告诉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什么,注意什么,注意什么,哪些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

在生活中学数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