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品三国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2-850162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7 17:18: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品三国

品三国(1)

陈博凡

1.阅读时间:202_.10.25.2.阅读章回: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3.故事梗概:瑜于三江口败操军,瑜欲除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操幕宾蒋干往说周瑜来降。周瑜与干共榻而睡,干偷看到周瑜故意伪造的蔡瑁张允给瑜的降书。干跑回操寨,操下令斩蔡张二人。

4.妙句赏析.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刀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赏:这是曹操在悟到错斩蔡张二人后,对众人议论猜疑的回答。他因为自己的急躁,错用蒋干,又因此和自己多疑的天性再加上对降将的不信任、不重视,而导致错杀二人。不过他为了自己的脸面,知错而不认、不改,还要找借口。虽然在当时的社稷上来看,的确不能认错,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但他说的如此轻松,如此大言不惭,由不得令人觉出他的奸诈。

5.人物赏析.人物:周瑜

总评价: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分析:本章会中周瑜使用反间计,使曹操将其将蔡张二人所杀。本文中,周瑜说梦话的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两次说梦话道:“教你看曹贼之首。”好像是酒醉之言,其实不然,他醒来后假装不知床上睡者何人,并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中内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步步紧逼。使蒋干深信不疑,无有后患。从而看出他的足智多谋,深谋远虑。

品三国(2)

陈博凡

1.阅读时间:202_.10.26

2.阅读章回: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3.故事梗概:亮在鲁肃前揭穿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周瑜欲斩亮,令亮十日之

内造剑十万。亮于大雾之日草船借箭。黄盖为周瑜火攻之计成功,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瑜打黄盖。

4.妙句赏析.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赏:这是周瑜再得知孔明取箭之事后说的第一句话,从“慨然叹曰”可以看出这是周瑜发自肺腑的一句感叹。从“神机妙算”可看出他对孔明的佩服,从“吾不如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次发自肺腑的感到这次是自己败下阵来,自己没有孔明

计谋之多。他没有因为孔明这次的成功而恼火生气,而是感慨万千,说自己不如孔明也,并且还发自内心的夸赞了他,体现了周瑜的英雄气概与宽阔胸襟。

5.人物赏析.人物:黄盖

总评价:忠义之人

分析:本章节中,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成了亮点,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夜潜入军中来见周瑜。并且愿肝脑涂地,做诈降之人。可以看出他对孙氏的感激与回报的决心。次日他被打的皮开肉绽、鲜血并流,并且昏厥几次可见他有多么的痛苦啊。可是他即使被打成这样,也没有说出实情。并且,忍痛报恩,由此可见,他报恩的决心的强烈,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其对孙氏的忠于义。实在不愧于“忠义之人”这个美名!!

第二篇:品三国

品三国

历史的长河在滚滚前进,有的被捧在浪头,人们口口相传,有的则沉在浪底,被人渐渐遗忘。而三国这段时期,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三国是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涌现出了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和多少乱世枭雄,其中很多人的故事都为我们所熟知。

刘备,刘皇叔,这个汉室帝王之后,从小心中便有不小的抱负,曾指着帝王的车盖说,他日我必将在其下。而他却又懂得隐忍,耐得住寂寞,平日里素爱交友,平易近人。在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时,他懂得隐忍,于是编织草鞋成了他压抑心中梦想的借口。当闻听诸葛时,他又满心欢喜,躬身三顾草庐,邀请卧龙。当把自己的骨肉和自己心爱的大将做比较时,他又懂得掷下骨肉,来安抚赵子龙的心。

他有勇有谋,信人而不疑,不论诸葛亮提出什么计谋,他一向言听计从;他宅心仁厚,当被曹操数万大军追赶也不忘记追从自己的百姓;他有信有意,手足死后,他不惜挥兵江东,以致火烧十里营,数十万大军因为他对兄弟之情的执着而湮灭。

刘备,我赞赏你。

你不修品学,放荡不羁,但又聪明奸猾,用计狠辣,你被戏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就是个奸雄,曹操。

曾在儿时为逃避责罚而装病疏远了父亲和叔叔的兄弟关系,曾在被朋友招待时大下杀手而呼“与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曾为了美色而招致病变失去大将。你就是你,被很多人唾弃的曹操。

当众人为自己的利益踌躇时,你大笑着挑下重任,驱除黄巾兵,迎接汉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你完成了别人不敢想象的伟业;捉住了关羽,但你爱惜人才,不但没有杀他,还想要舍弃金银珠宝名马美女来换来关羽的心,失败后仍然待之如己,亲自为之送行。失去了侄儿安民,你却痛苦典韦,君臣之情背后的友谊,又有几人能懂?

你虽然奸诈,狠辣,爱权,谋色,但你同时也重情,重义,敢爱,敢恨。去他妈的流言蜚语,去他妈的条框约束。敢于爱,敢于恨,敢于做,敢于悔,这样活着,随心而行,无怨无悔,你才能一统半个大陆,和他们三分天下。

曹操,我夸耀你。

挥手谈笑,樯橹灰飞烟灭,计谋深远,诸葛谁人能敌?你是上天眷顾的神人,你是最最璀璨而有耀眼的明星。你火烧博望,计定巴蜀,你草船借箭,唤来东风,你三气周瑜,你痛苦庞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就连你死后,司马懿见你遗体还要胆寒。称你神人不为过,因为你是诸葛卧龙。

你设隆中对,定三国鼎足之势;你出使东吴,联吴抗曹;你白帝接命,最终鞠躬尽瘁,死于战场。诸葛亮,不曾谋求什么,跟着刘备,只为发挥才干,兴复汉室。不是将军,不是士兵,却战死沙场,为刘备尽了最后一份力。你的聪明才智令人嫉妒,你的忠心不二让人称赞。

诸葛亮,我佩服你。

但是历史毕竟只是历史,再怎么膜拜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我们能做的就只是做好自己。何不活出自我,活得精彩,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不亚于他们了,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能做别人,你只能够做一个让别人崇拜的自己。

第三篇:品三国

品三国

杨闻

初三、三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伫立在草堂门前,浅吟着杜牧的诗句,忍不住又一次伸手叩门,许久,没有答音。

门终于开了,震落厚厚的浮尘,小童递给我四支锦囊。“先生明白你的来意,不要再叨扰了,先生刚刚歇息。这四个锦囊,每遇变故时依序打开便是。”

我揣好锦囊,转身离去,南阳的风中飘飞着厚重的历史的气息,听得身后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大哥,就是这儿了,咋连人没有啊?”燕人张翼德的声音。草庐之外,乱世风云。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定睛遥望,隔岸已是火光冲天,一面“曹”字帅旗突兀的翻飞在东风里,旋即便被砍断,不见了踪影。这就是所谓“成王败寇”吗?刀光剑影间,好像回到了几年前的官渡,只不过,那时的胜者,如今却成了现在逃亡的反贼。

“诸葛亮自出茅庐以来,屡有成绩,赤壁一战,次次机谋都在我之上,此人留必为害,应尽早除之。”一句话乘风飘进我耳中。„„

不日,东吴都督周瑜箭伤迸裂而亡。

我赶到荆州江边时,孔明过江吊唁的船已离了岸。

“周瑜有诈,先生不能去啊。”声音被滚滚涛声淹没,任我怎样叫喊

也无济于事。

我拆开了第一个锦囊,止住了脚步。

那日,周瑜终是一气呜呼。

聪明反被聪明误,几个世纪的人们这样说。恐怕只有孔明明白,公瑾的妒忌不应是为了一己私利,“既生瑜何生亮”,是无奈,更是惺惺相惜。高手过招,敏感使周郎注定成为悲剧,如此放弃恐怕是最好的结局。

锦囊里留下这样一句话:成败在天,生死有命。

白帝城的夜,冷月凄清,我信步穿行在素色帏帐中,落叶悠然。孔明神色凝重地从我身边走过,径直向中心的帏帐走去。

我喊住了他:“先生何去?”

“主公的病已入膏肓,欲托付后事与我,所以这般紧急。”

“先生难道不知少主刘禅的能力?先生若但此重任,不过徒受劳累,枉费先生一生功名啊”

“主公有恩于我,三顾茅庐请我出山,未能辅佐主公统一中原,已是我最大的遗憾。纵有万般困难,我也要完成主公的心愿。恕我失陪了。”

言罢,衣袂飘飘,决然而去。

我拆开第二个锦囊:情缘知遇,义重功名。

辕门外,军伍熙攘,尘土飞扬。

在宫里,我找到了蜀丞相孔明。

“丞相既已出祁山、击曹贼而未果,为何又要出师?”

“丞相岂不知曹贼兵强马壮,我等何以为战?”

“丞相连年征战,究竟何图啊?”

殿中,文武大臣议论纷纷,刘禅默不做声。

在流语蜚声快要把我淹没的时候,我拆开了第三个锦囊:

济世之责,安邦之任。

是日,孔明力排众议,上《后出师表》,说服后主刘禅,再度出征。为国为民,何以为惧?殚精竭虑,只愿复兴盛世,天下太平。

我再度踏进辕门时,五丈原的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剑戟定格了岁月的痕迹,弹指一挥,岁月在不经意间逝去。

“先生既早就知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代罔替之理,为何还要尽毕生心血兴复汉室,徒劳无功?”

“新旧罔替是历史的必然,但不该是人命运的必然,每个人活在世上,都选择了自己的位置,正如公瑾选择了善感,孟德选择了枭雄,先帝选择了仁义,选择不尽相同,但都是在对生命负责。他们,都拼搏过了,有成有败,有情有义,每个人,都是一段无悔的历史。”

“自从数十年前,先帝愿三顾茅庐请我出山的日子,我就选择了为蜀尽瘁,这是我的选择,我不后悔。”

我静静走出营帐,展开最后一个锦囊。空中一颗主星悄然陨落。这就是三国,分分合合的历史只是背景,英雄们承担的是无悔的使命,缔造的是心灵的传奇。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卧龙先生的字迹: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

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

第四篇:《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

三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三国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易中天跳了出来。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现代视角,为我们解析了什么才是历史上的三国。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他的作品《品三国》却广受人们的欢迎。《品三国》中为我们解析许多历史人物,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有一代枭雄的刘备,还有两个漂亮的草包:刘表和袁绍……并且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还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将刘备,曹操,孙权比喻为老板,将诸葛亮,郭嘉,鲁肃比喻为职业经理人,如此恰当而又现代化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绝。同时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还向人们揭示了真正的三国,因为人们了解三国往往是通过《三国演义》而来的,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有它的虚幻和不真实的一面。比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都是假的,而诸葛亮也没有小说中那样足智多谋,他其实并不善于打仗,而是善于治军和外交。《品三国》不光纠正了许多历史错误,还揭开了许多历史疑案,比如刘禅乐不思蜀的原因并不是他傻,这是他装出来的,只是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曹操之所以杀杨修是因为曹操忌恨杨修喜欢摆弄自己的小聪明…..《品三国》还归纳了曹操用人的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抓大放小,不拘小节。这些政策时隔202_多年仍被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认识到三国的历史价值。

《品三国》还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曹操的奸诈狡猾,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刚愎自用,赵云的英勇善战……一代君主若想成就霸业就必须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人才,只有多听取他人意见才能取得成功,否则结局只能与关羽袁绍一样。

通过读《品三国》一书,使我了解了三国这段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让我学会了在现代社会中我应该如何给自己策划,如何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袁挺豪

第五篇:《品三国》演讲稿

好书推荐演讲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大岭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杨蒙恩,我演讲的题目是 《论英雄 品三国》(伴奏

春江花月夜)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能不懂寂寞?”一首《曹操》掀起了三国热。这时,一位学者跳了出来,在《百家讲坛》他用独特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欢迎,这个人就是易中天。

因为易中天,我终于抵不住诱惑,买下了这本目前最畅销的《品三国》,再次对这段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前读《三国演义》时,“三国”中的人物给我的感觉是“智勇忠义”交织而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周瑜是何等英姿焕发,刘备桃园三结义是何等重情重义。我会为

张翼德单骑

伫立长坂坡,“身张翼德也,谁来共处决”吓破敌胆而拍案叫绝;会为

关羽败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被孙权所害而破涕大哭;会为

周瑜久不得胜,吐血身亡而深感惋惜。。.当时感到陌生是不知易中天教授对我熟悉的人物是何等的评价,当我一口气读完了《品三国》,百感交集,千丝万缕的感慨,犹如喷发的火山,是那么强烈,合拢了书本,平静了心情。在易中天教授的引领下,我犹如梦回三国,曹操的奸雄,孙权的深谋远虑,刘备的深情重义,不但让人触手可及,而且古老的历史已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音乐停止)

古语说:“勿以好恶论断之”。《品三国》中的曹操这个“奸雄”不再是“坏蛋”的代名词,易中天让我更理性的认识到这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耽四州,曹操运筹帷幄,鞭挞宇内,拥百万雄师,挟天子以令诸侯,为统一大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势造英雄,这顺应了历史潮流。看事物要一分为二,辩证统一,“勿以好恶论断之”,《品三国》让我更加理性地去认识这段历史,认识这个世界。

周瑜原本在我心中是小气的。他处处为难诸葛亮,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结果却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也就是所谓的“三气周瑜”)。可是,易中天为什么说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呢?看来那只是小说,那么真正的周瑜才是如此。我不禁改变对他以往的看法,反而多了一些敬佩之情。他不仅风神俊朗,而且文武双全,把仗打的十分漂亮,用易中天教授的话说就是“把战争变成艺术”。我想当时他一定是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在战场上指挥着千军万马!真的,周瑜不愧为江东名将!(三国演义 从40秒开始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历史的车辙已经碾过千年的光阴,那些立马横枪,驰骋沙场的英雄们也异化为点点繁星,点缀着浩瀚的历史苍穹,千年之前的是非对错,谁又能说得清楚。(伴奏停止)

静静的秋色,微微地江风,看繁星点点,思索着书中的收获,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再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场景,但你不能让灰尘蒙蔽了双眼。

读一本好书会让你更为理性的认识事物,了解生活,感悟人生。同学们,让我们以审视的目光离开阅读书籍,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让我们一起快乐读书吧!

品三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