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高中理科学习方法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12-103695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5 22:44: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理科学习方法

数学物理让人愁,大量习题冲破头。

公式定理最重要,习题跟上气死牛。

先说数学,数学是让很多理科和文科学生头疼的科目。我也不好把握它应该怎么学习,但是最近我确实偿到了学习的快乐。我是这样学习的。

数学重要的课本的见解和例题,大家要把握好这个点,一定要注意课本,就是说你刚刚学完一节,作习题时如果没有思路,你就要好好的回忆课本讲了什么,要做到课本与习题的巧妙结合。

建议高一高二的同学,分几步走。

要课前预习,很多书都这么说,可是很多同学都不屑,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您能落实好预习,你的数学就可以好一半,你预习时的态度要端正,不是看一遍书就完事,而是要认真的思考,看看讲解的内容和例题是怎么联系的。然后看懂后就做书上习题,不要小看书的习题,进几年高考题目有好多都是根据书的习题改的,这个要做好的。一定要做出数来,对照答案。

其次要上课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么演绎数学的,看看老师的说法和你预习时的一样不,最好记下老师的例题,这例题绝对经典,可以当作对象研究的。

最后就是要课下的习题,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体会课上所讲的内容,不会的及时问老师。还有就是课外的练习册最好别买,因为根据我上了高三的经验,买的就是浪费的,千万别买啊!如果你觉得没有事情做了,那么你就学习英语和语文吧!这两科如果学好了,高三都可以不用复习的。

但是大家要记住,数学必须把问题全部落实,不能拖。还要和老师及时的沟通哦。物理,这是我每次考试不用复习的科目,因为我们班主任就是物理,而且还是他出考试题(当然不可能透题),他在领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的题目,而且我们做的题已经很多了,不用惧怕。

物理其实就是几个公式然后在题目中运用一下,我根本说不好到底怎样学,因为有些人有问过我,我说了半天他们都不明白,但是我最后说和你老师去谈谈吧,最后他们成绩还真的提高了。我要说的是,大家要及时的和老师交流你的体会,哪里不行,怎么学老师都会告诉你。

老师上课的例题是最重要的,好的物理老师就是看上课会不会有经典例题。所以大家只要重视上课和课后习题的讲解就OK了。但是重要还是习题精做啊!

化学生物篇

化学生物课本重,习题不宜过多弄。

精做习题无空洞,再看课本莫闲中。

化学被成为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但是虽然多还是很有规律的,但是规律也得记忆啊!还不如就是最简单的,看课本,不厌的看,看的越多越好,如果你一学期能

认真的看7遍的话,化学成绩没个不高,但是我必须强调,看书的时候要带着疑问和思考,去看,只有这样你才会明白那些知识,我现在高三也总是每天抱着课本看,化学还是满有意思的。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强调课本的重要性。

习题是巩固课本最好的东西,大家要妥善处理这些题目,而且量要较其他理科科目多一,毕竟得抓好基础知识,高一高二就是打基础的时候,基础的好的话,高三会很轻松的,所以高一高二的新友要好好的落实基础。

另外还是强调老师的重要性,我们这有专业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有问题可以找我,给你进行学科上的问题答疑。

生物课本更重要了,几乎很多题目都是考课本。所以大家要重视课本加上相应的习题可以了。其实生物很简单的,也是很人文的学科,想学不好它,简直太困难了。

总结

我要说高一高二这两年最重要的是学好英语和语文,理科只要大家跟住老师,高三复 赶趟,大家真的要注意啊,语文和英语一定要放在高中前两年学啊,而且是重点的学啊!我一个过来人,真诚的告诉大家。

第二篇:高中理科分科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

物理是很灵活的科目,学好物理不仅需要对概念的完全理解,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多多联系、多多总结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会举一些例题,这些例题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最好能记下。还有一些习题书的例题,也是经典题型,做题前先看看例题一定受益匪浅。

归纳是学物理中很重要的一点。物理解题方法有很多,每个定理都有各自应用的范围和方式,归纳可以让我们做题目时不会束手无策或者盲目使用一些不该用的定理,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方向。

平时要多做题,但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而是需要挑些经典题目训练自己,到最后能构建出物理框架,在看到题目时条件反射似的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是否构建出物理框架是物理成绩好坏的关键。

除了计算,还应该记住一些定理、一些概念,物理的选择题是多项选择,经常会有一些让人模棱两可的选择,有没有真正理解定理和概念就会在这些题目中体现,也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物理学习方法的关键,是在成绩不佳时,就要想想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是改善自己学习方法的很好途径。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算是半文半理的科目,考题有计算,但更多的是考物质性质,所以学好化学的关键就是要把课本中所学的元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记清。

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准备好笔记本,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老师会不时地提到一些其他知识点,这时若能及时记下这些难得的知识点,到最后会有很大的帮助。化学中有一些物质推断或写化学式的题目,题目中会给出一些物质性质,而有些可能课本中没有的,若这些刚好在你的笔记中出现,则能大大减少做题的时间。做这类化学题看的就是对物质、元素性质的熟悉程度,再加上平时做题的经验。这些题目的出题思路大同小异,同一种元素或物质的题描述语言也就几种,如果平时能多多练习,考试的时候应该能手到擒来。对于有机的推断题,则需要记住有机反应的条件和各官能团的性质,同一反应物,不同条件,生成物一般不同,若混淆了,做题时就容易出错。

计算题一般不会有大计算量的,主要需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如“差量法”等,无机计算一般搞清楚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写出反应式就能列出相关方程式求解。有机计算题有许多也结合推断,这时最好记住一些常用官能团或者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在计算中有助于提高速度和正确率。应该对于一些特殊的巧妙方法进行归纳,有效地进行精练,而不需要一味做单纯的计算。

一般做题目时,可以把常用的元素周期表和相关数字列在草稿纸上,不管做计算还是推断,甚至选择题目,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高中生物

生物比起化学,有更多需要背下,如一些动植物的特性,一些实验过程,细胞结构,人体结构功能等。生物知识点许多都在书中,但也有很多是需要通过做题来积累,所以找各样的练习题目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是必不可少的。

生物题目中选择题知识零碎且面很广,可能考到任何知识点中任何的一个小细节,这就要求对书中的知识点烂熟于心,而且在选择题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见过的生物,考察其特性,写完这种题,就应该向老师请教,把认识的生物特点搞清楚,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实验题或者填空题中有时候会考一些生理过程,这时则需要把课本中出现的生理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细胞、器官的功能等记牢,以备考察。书中一些经典实验的过程和使用的试剂、材料等也需要记牢,这也是考试题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生物题最难的恐怕是实验设计了,这不仅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还需要懂得灵活运用,再拓展一定的思路,才有可能把实验题答好。设计实验时要谨慎每个细节,确定设计后的实验能准确无误地达到要求而没有大偏差。要做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多实验,多看这种题型,以防考试时遇到,一时心慌、手忙脚乱。只要积累足够经验,掌握生物特点,对实验熟悉,自己还能有一些想法,就能将这类稍灵活的题答好。

第三篇:高中理科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理科学习方法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的问题。

一、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不同

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如,物理就要求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二、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1.初高中跨度较大:高中的知识点有内容多、题目难、梯度大等特点。

知识内容上“量”的剧增,使得我们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得知识信息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却在相应地减少。这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2.初中模式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由于高中科目的增加、教材难度的增加以及要求的提高,使得不少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难以适应高中的学习,有的学生依然沿用初中的那些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进行学习,但无论如何用功,总是感觉事倍功半。

三、学习方法指导

1.主动预习

高中更强调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是必要的,预习不是随便翻翻书,而是要认真阅读课本,预习要学的知识,这样既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又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自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意义。在阅读中,通过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律、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尽可能仔细品味,初步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看出一些问题,一节内容看下来,哪些是有疑问的,哪些是难理解的,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是带着问题听老师的课。目标明确的听课总能更多地解决问题,同时还会思考出新的问题,这样在不断的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课前预习的具体做法是:认真阅读教材(熟悉学习内容)对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自主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明确学习目标)。

2.认真听课

在听课中,一定要克服消极等待的听课方式,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要怕暴露错误。暴露问题是好事,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解决问题就是收获。理科是一门循序渐进、累积性很强的科学,所以要步步为营,不欠账。此外听课的精力要集中在理解上而不是在记忆上,要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分析的问题,马上由教师来给予解决,会弱化我们的独立思维能力,会养成有问题找老师的条件反射,到考试时一遇到疑难问题首先就缺乏了自信性。

课堂上还要十分重视老师所讲的典型例题,老师在课堂上选用的例题大都是经典例题,精心挑选、精心准备的,非常有代表性。讲解过程也是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会经常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等解题方法,我们要有选择地记下来,在课余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做好课堂笔记也是重要的,我们应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能体现个性特色的做笔记。

要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几乎所有成绩好的学生的共同看法。

 敢于质疑。

 善于做好笔记。

 笔记上要记录不懂或要问的问题。

 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

 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

3.做好笔记

我们不可能把老师上的内容都记下来,有时还会存在记和听的矛盾,当你记得时候,听就跟不上,而如集中精力听又记不下,但矛盾总归是有办法解决的,第一,预习与听课结合起来,当你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摘抄下重点与难点,在上课时只不过进行补充,把主要集力放在听方面。第二,把听课与复习结合起来,在听课时必须紧跟老师的思维,或许你记下的是几个词或符号,为了在今后不会遗忘,必须把笔记进行整理。可见,记笔记不一定从听课开始,也不是老师所讲知识的照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才会取提得满意的效果。

4.课后及时复习

一提到复习,许多学生会马上想到总复习,因此把应付考试作为复习的主要目的,这实际上是对复习的片面理解。复习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课后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

一般来说,课后复习包括:整理课堂笔记(强化学习重点,消化学习难点)、认真梳理书本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后练习(知识巩固)等。

5.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独立、认真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同

时也可以通过做作业的过程进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培养思维能力。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在做作业前,首先要复习书本知识和查阅课堂笔记,对所学知识中的重

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 在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 作业要认真订正,及时巩固。

 作业要定期整理。特别是对做错了的题目,最好收集起来,以便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6.注重自主学习

 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又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如每天的学习

目标、单元目标、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等。

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如晚自习时间合理安排预习、复习、周末

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单元复习等。

 切实做好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预习、及时复习、章节整理。学

生自主地及时预习和复习,这种看起来很平常的学习活动,做起来却很困难,但它却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过程。

四、强调的几个问题

1.重视语文

语文是学习的“粮食”,能否考上学看语文,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看数理化。

2.知道怎么学,更要知道学什么

例如,学习物理概念,就应该从引入这个新的概念的目的、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等几个方面来掌握。学习物理规律,就应该从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几个方面来理解。

3.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学习

以物理学科为例。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思想方法有:极限思想、等效替代、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等等。

第四篇:高中理科各科目学习方法

高中理科各科目学习方法

数学篇

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

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化学篇

主要是记一些性质, 写方程式类的。

文字性的东西,看一看记一记可以。

理论的东西,关键就是理解,理解了,你就会了,就能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化学方程式,要写出一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首先你必须要写得出每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想写出正确的化学式,就必须要搞清楚化合价。如果光靠死记硬背,到考试的时候,还是容易忘记,理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就要去记,多练习题,如选择题,老师给出一些特殊的性质让你来选,所以多练习可以无形帮助你记忆。光记的效果是不好的。对于那些特殊物质的性质,你练习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大题是推理,写方程式,有了好的基础你就不怕了。物理:主要是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对于概念,一定要好好把握,多做选择题对你对概念的理解把握有好处。但你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题,弄懂每个选项。计算题就是准确的运用公式了。所以要对公式的意义特别了解。多练习,其中的题其实雷同很多。

生物篇

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的方法,因为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 1

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

然后讲讲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常用:优化设计、黄冈考典、易错题宝典、龙门书局(实验!)

要点:

多做,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

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归纳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

听课做好预习

听课时记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预习是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及时提问

以上是复习准备的方法,是知识录入,那考试时应该怎样把知识提取出来呢?我想,首先应该确信自己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看到一个题目,先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搜

索若干个出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后一种方法在生物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生物体各种形状和功能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也决定了试题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试卷中更多的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全面和体现联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牢固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灵活的思路则是学好这门课,考出好成绩的根本。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我觉得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我的学习方法,像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来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语文篇

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我想只要坚持了读和写,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英语篇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会——听说读写,因此相应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

很多同学在学英语的时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个器官,而没有想到在一个单位时间里面,其实可以五官并用,这样的话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率。我觉得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听力,又提高了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英语的语感。语感是在面对英语试题时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时它是说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这种能力使我们在考试中能够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英语的学习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见缝插针。仅仅利用在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后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巩固和完善。

另外,就是我们的朗读材料,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可以读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一些英文

杂志、英文报纸。而且这些杂志报纸上文章的内容和课文不同,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是平常的课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会遇到,所以我们在面对生词的时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积累。

1.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

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9.勤奋和持续坚持。.多背,课文范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根本的原因是懒惰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把英语当成一门声音而不是文字来学。英语首先是一门声音,敢说,加入英语学习,天天说,大胆说,大声说,不怕错,错了及时纠正。

11.建议从学单词开始就听音背单词,建立起人对英语单词声音形象的条件反射能力。

第五篇:理科学习方法

理科学习方法

数学的学习

应试导向的数学学习与素质导向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学校在数学教学的时候似乎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所以在数学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不仅知识学得深,学得细,而且特别要求熟练。与此同时,应试导向的数学学习又有一些竞技体育的特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用到数学学习上也很形象。

不要怕数学

很多人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是因为脑子笨,实际上这是缺乏科学训练的结果。数学名师周沛耕说:“首先,有智障的人学不好。比较正常的人,我认为,只要经过科学的教育、正确的引导,都能比较好地掌握数学。真正在数学上有造诣、有才华的,还是得有点灵感、天才,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搞数学,数学需要普及,但我们恐怕也用不了13亿数学家。”

他的这段话是说,当数学家确实需要天赋,但是,学好数学则并不需要多少天赋,智力正常,没有智力障碍即可。他教过一个女学生,她在初二时也曾经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很悲观,但刚刚是高一新生时,就参加全国高中比赛,在北京市高中的强手中,她已经排第11位,升高二时,参加北京集训队训练了一下,就获得北京的第一,后来为我国取得一块国际比赛的金牌。她回来跟大家介绍经验时说:“说实话,我决不是很聪明的类型,有时有些题目,别人会了,我还想不懂,但我回家,一定要把它弄清楚;第二,我自己读书都想读个清楚明白,我看到我们有很多同学有很多书,还想买更多的书,但他们只是把书当装饰品,我自己读了几本很有用的书,包括美国数学大家写的几本很有用的科普数学书。”

这个女孩的经历很典型,学好数学需要中等智力加上特别的勤奋。勤奋、聪明不是对立的,勤奋本身就含有天才,很多聪明也是靠勤奋而来。设想一个学生,如果根本不勤奋,不管表面多聪明,不光学不好数学,也学不好其它学科。有人认为,在满分150分的数学考试中,得到110左右的分数可以说与天分无关,只需努力。

学好数学与做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给学生们讲数学学习方法的时候特地强调:他说:应当尽可能地多做些习题,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不要以为多做习题搞得熟些是浪费时间,少做几个习题,煮成夹生饭那才是浪费时间。如果算术不熟练,那么做代数题时每一个基本运算都比旁人慢,所以做代数习题所花的时间自然比那算术熟练的人所花的时间多了。

不仅如此,如果一个人运算熟,在听老师进一步讲课的时候,对于一些与以往知识有关的推导部分很快地接受了,只要专听这一节课的主要的关键性的几点就可以了。而不熟练的人却必须枝枝节节地每步必细听,每步必细想,这样虽然把自己的神经搞得十分紧张而疲乏,但结果还不能抓住要点。换言之,基本训练熟练的人,他仅仅在已有的知识上添上一点或两点新东西,而不熟练的则势必处处被动,添上一大堆东西,当然也就串不起来了。

对于应试来说,学生的熟练程度是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成绩好的同学介绍经验说,提高数学没有太大的技巧,只能熟能生巧。有的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其实如果多做习题后,自然会理解这些概念,公式也是一样,经常做题,就会经常用,熟能生巧。

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可以培养起对数字的敏感。数学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如果平时没怎么动手练习,即使明白思路也不一定能正确计算,所以需要做一定量的题来提高做题的熟练度、速度和正确率。另外,做一定量的题,会使你更熟悉考点,明白出题者想考你什么,便于你更快地解题。你每种题型只做过一次,那么每道题你都会花很多时间且不一定做得对。但假如每种题型你做了3~5道,那么再遇到这类题时,你就会知道方向,该采用哪种方法。

做题要精

不过,做题也不是盲目的做题,你可以对照考试说明做做题,复习一下。然后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归归类,把主要的思想方法提炼出来,这样就可以解决一大批的题,这样就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题海战术有效,但是,必须是有战略目的的题海战术,而不是没头苍蝇的题海战术。如果陷入没有目的的题海战术里面不能自拔,效果反而会很差。

要想有目的、有策略的做题,试题的选择很重要。现在各种练习题铺天盖地,如何选择是一件让大家头疼的事情。许多同学面对各式各样的练习题,哪套都舍不得丢,以为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近几年来,高考数学命题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知识立意”,发展为“能力立意”。学好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的目的是提升能力。解数学题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则灵。

做题在精不在多,尤其是一些典型的题型,只要做会了这道题,这一类题就都会做了。一些数学老师常常会推荐一些典型的题来让大家做,这样做题很有针对性,不会盲目地搞题海战术。

上海高考状元赵丽的数学得了满分,她说自己学习除了勤奋还很讲究学习方法。平时学习时喜欢做笔记,把知识点都记录下来。看参考书时遇到解法新颖的也都记下来,然后再作整体归纳。对待各种各样的习题,她表示,自己也买习题集,但只做其中适合自己水平的,否则就是疲劳战术。在做题时,她不是盲目追求每天做了多少题,而是做同一种题时,常常思考能有几种解法。

海南高考状元张宇寒说,多作题对于学数学十分必要,没有必要做太多,但一定要做透。她有两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各个类型的数学题。高考前,她做了两套数学题,一套大概有10多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是厚厚的一本。做完了以后,就把一些做错的题或是觉得解题解得十分巧妙的题写在笔记本上,以增强记忆。她说,题不在多,但要坚持,坚持每天做一点,否则的话手会生疏,感觉就回不来了。

注意思考总结

很多数学学得好的同学在做完题目之后,都有一个总结思考的习惯。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提炼之后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能真正掌握那些方法的精髓,才能在以后的做题中举一反三。虽然题型总结这样的东西在很多参考书上都有,但自己的总结最重要,自己的总结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特点。总结的方法是,做完三、四套题后便要分析一下,错了的题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知识性错误,要认真分析并再找这部分知识的习题集中训练;如果是审题错误,要在习题中训练自己精读题目文本,找出关键语句的能力;如果是答题的不良习惯造成的丢分,要了解自己存在哪些坏习惯,注意纠正。

很多同学都有错题本,把做错的题都写在上面,你可以用蓝、红、黑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号,蓝色是做错的笔迹,红色是更正的和解题方法,黑色是做题感受体会和一些新的解题思路。高考状元周之悦就是用的这种方法,他说:“我觉得我的成功在于一个习惯,一个改正错误的习惯。我总是不断总结错误,虽然有时也会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但是在做大题时我是绝对不会重复出错的。我自备了一个错题本,把遇到的难题全部认真记录下来,一有空就全心研究,日积月累。我们不是天才,不可能对做错的题过目不忘,不再犯错。因而,你需要一个笔记本将做错的题定期整理,定期复习,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了又忘,反反复复犯错。所以,一本错题笔记是必需品。这样,思维就会越发敏捷,破解难题的能力就大大提高。”

注意技巧

做数学题比做其他题更注重技巧,比如数学中的解答题,参考答案标明了每一步骤各有多少分,少一个步骤就要丢掉多少多少分,实在很可惜。我做题就是步骤尽可能的繁复,以期别人抓不到破绽。我觉得这个方法还蛮有用。再有就是碰到过难的题,也要尽量多写;实在写不下去,只好胡猜一个结果,以图侥幸。至于有些选择题、填空题技巧,一般老师都多有秘诀,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注意速度和步骤

要知道,高考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时因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

此外,有些思维较敏捷、反应较快的同学在平时做题时可以在头脑中几步合并,节省时间,但在考试做大题时,千万别“自作聪明”,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丢掉步骤分,而这纯属“无谓送分”,是最令人心痛的。切忌把自己当成做题机器,拿来题就做,不思考一下题目的特点、结论和意义。这样会导致你有些题做过了,再碰到还是雾水一头;或是原本是一个小题,在大题中可直接搬用,作为条件,但由于你没有记住,没能理解也就没法运用,等于你那道小题白做了。为了避免这点,可采用重复演算的办法,当然不是连续做。可以把数学题按套编上号,题量不是很多,但有计划地循

环做。实际上,高考题目虽说千变万化,但是全新,让你一点摸不着套路的题是很少的,大多是一些你见过的题目的全新组合。如果你能对结合前的题目有充分理解,对于组合后的题目就不会一筹莫展。如果你保证每一道做过的题目都记住了,理解了,那你就赢了。请大家不要误解我这里的“记住了”,它不等同于把题目、答案背下来,我所要记住的是题目的类型、原理及解题技巧。另外,还是那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这些都源于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因此一定要把书本记牢、吃透。还没有谁能建起“空中楼阁”呢!

“勤在于劳手,精在于长眼,巧在于用脑”。也就是说,要注意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见多识广,才能触题生辉。找一些“新鲜”的解题方法如在数学方面这是最紧要的。思路越开阔,方法才能找上你,而不是冥思苦想不得其法。俗语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就不玩。”平时练的得法,上什么“战场”也是临危不惧。当然说得再多都不顶用,要的是“战术”。

注意研究高考试卷

高考试卷上,解答题共6题,一般是三易三难,三个较易题分别是:三角函数(或复数)、解不等式、立体几何题。这三个题应该说是送分题:对于三角函数(复数题一般也要归结为三角函数问题),只要熟记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进行公式变换一定能做出来;解不等式需要的就是耐心和速度;立体几何题总离不开证明“平行”和“垂直”这两个永恒的命题,只要熟记第一章中的判定方法就不会遇到什么大的困难。

而剩下的三个题:应用题、数列题(或函数题)、解析几何题就不那么好对付了。这三个题之所以难,主要是思路不容易找到,计算比较繁琐。但这些题即使是一点思路也没有,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也不会1分不得。原因就是高考是按步给分,而且这三种题都可以分别用一套“通法”来写上几步,从而得上几分。不要小看这几分,也许正是这些“小分”关系到你能否上线。当这几个题没有思路时,应用题就把题中所有未知量都设成未知数,然后由题目条件列出几个方程;数列题也分别按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列出方程即可;解析几何题更二话别说,先把直线和圆锥曲线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然后令判别式大于零,解这个不等式,一般到此即可得总分的1/3左右。

从上面我举的例子可以看出,对高考试题研究以后,就会对考什么以及考到什么程度有个了解,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安排好复习,在考场上也可随机应变,大大提高自己的成绩。

物理的学习方法

探究的方法

探究不仅是一种精神,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很多大物理学家的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热爱物哩,基于对物理的热爱,他们才能对物理不停的探究,主动探究是做学问的最主要方法,不过,由于应试习惯的养成,我们在这点上可以说是做得较差。探究就要带着问题去学,另外,要能够探究出个道理出来,此时观察和归纳的能力就很重要了。

很多同学觉得这些观察和归纳的工作物理学家们已经帮我们做好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工作只是去理解他们给出的现成结论。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自己试着去观察,去归纳,然后再去跟物理学家给出的结论相对照,这样的学习效果会好的多。

曾经获得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连乔就是这么学习物理的。从他记事起,就对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充满好奇,并且力图寻找原因。就拿飞机来说,他搞不清楚这东西为什么能飞,他曾做过许多飞机模型,可这些模型都以失败告终。失败让他对探求飞行的奥秘更加有兴趣。他就很注意收集一些关于这方面知识的信息。等他上了小学之后,姐姐上初中有了物理课本,他发现天下居然有这样一种把他想知道的事情收集在一起的书,于是物理书成了他除《十万个为什么》之外最爱看的书。这样,他在初中刚上物理时就已经看过了高中的物理课本。

连乔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自己动脑筋做一些归纳和思考的工作。所以,在一些比较浅的物理学习中,常常在看到书中对一个定理的叙述之前脑袋里已经有了这么一种思想,或清楚得可以把它用简陋而不严密的语言写下来,或模糊得只是一种说不出的直觉,但一旦他见到这个定理,就能在脑袋里留下一个十分清晰的印象,同时还发出:“哦,原来是它”的感叹。他说:“这种把脑袋里说不出的感觉和现实中书里的话对应起来的感觉真是妙极了。沿着历史发展的顺序,自己在各类书刊的帮助下把一门学科在自己的脑袋里“发展”起来是我一贯的学习数理类学科的指导思想。”

实际上,中学物理所研究的绝大多数问题都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是编写建材的人事先想到的一点。很多物理现象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像电、磁、力、运动等等,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时完全有条件像连乔那样多结合生活实际、多对比、多思考,用生活经验辅助定理定律的学习,并发现它们的区别,以便使感性思维上升为正确的理性思维。

实验的方法

物理可以说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前面提到,物理课中有许许多多来自生活的例子,但有些理论与感性认识并不一致。亚里士多德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断“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但实际上,这一推断是错误的,我们要想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观点,就得通过实验。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就是一个证明。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进而发现石头比羽毛落得快是由于阻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便把定律的条文融入到具体情景中去,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对那些抽象思考能力一般的同学来说,就更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做实验首先要弄通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实验步骤的顺序和合理性,遇到问题才能以理论为依据加以解决。物理实验中的物理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这些都在实验之前就要明确的。做实验的过程是对综合能力很好的训练,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进来。通过仪器的布置、调节、连接,体会到如何操作才更合理并不简单。

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书中、老师都未提到的问题,这时要积极思考,寻找原因,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把这些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而且,实验题为历届高考必考之项。实验题的考察范围在《考试说明》上都有划定。这些实验如果死记,不仅容易混淆,而且容易忘记。所以,实验一定要亲自去做,做完后要跟初学时一样写实验报告,作数据分析。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个,由此可见物理与实验的不可分割性,这么多的实验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实验,无外乎都有这么几部分组成,实验的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哪些器材?分几步进行?每一步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如何满足?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如何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整理记录到的数据?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如何进行研究呢?联想到物体间热传递的规律和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便设计出了如课本图9-7所示的实验装置,由此便把电流放出热量的多少形象地转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这便是该实验的原理.分析可知该实验需分三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在这三步中,当我们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而电阻不同;当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就必须保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而来改变电流;当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时就应该保证电流和电阻的大小相同而通电时间不同.那么书中又是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接成了串联电路;在第二步中采取的办法是比较同一个烧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变阻器来改变它的电流;至于第三步就无须多说人人明白,然后通过观察每一步中条件改变前后液柱的升降情况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在平常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能这样环环设问、层层剖析,那么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了如指掌、默然于胸,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呢?

再谈谈动手能力的问题。大家知道,高考很难考查一个人的动手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动手能力置之不理。中国在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上拿过理论总分最佳奖和总成绩最佳奖,但从未拿过实验成绩最佳奖。我们的动手能力差,有教育和教材的原因,也有经济条件的原因,虽然环境给我们设置了各种障碍,但一定牢记,纸上谈兵终究不是真正的能力,要想对理论的应用有透彻的理解,不动手实际去检验是无法想象的。从小培养一些动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勤于动手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你一生的学习都会大有裨益。

想象的方法

学物理需要空间想象能力,虽然可以用实验等形象化的方法弥补这一不足,但由于条件所限,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直观的方法展现出来,所以就需要自己开动大脑去想象。这点跟立体几何的学习有些类似。

理工科的空间想象能力跟文学家的想象力是不同的。理工科的想象力是还原的,是把世界上本来存在的东西还原出来,本质是求同思维。而文学家的想象力是天马行空、极其发散的,本质是求异思维。前者的想象力跟智商相关度大,后者的想象力跟智商相关度小。

虽然无法将每个问题都用实验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加以解决,人们还是想出一些办法来对自己的想象力的不足加以弥补。比如,分析运动的时候有时要借助图形。图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一下,但不管怎样,图形是静态的,一些复杂运动根本无法用图形表示,所以光依赖图形是不行的,只能求助于大脑,让大脑通过想象使物体“运动”起来,这有点像在大脑中过电影一样,只是过电影时是回忆已经存在的场景,而物理想象就像变魔术一样,让一个不动的东西在大脑中“动”起来。这种大脑魔术,正是物理学之所以抽象的根本所在。

系统的方法

大家公认数理化三科中要数物理最为难学,除了对脑力的要求外,物理公式繁多,原理、定律也不少,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要学会系统的学习方法,善于把握这门学科的内部联系。

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物理,它是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部分所组成的知识系统。另一部分是近代物理,它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知识系统,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具体到中学物理来说,可大致可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动学等几大块。每块内部及各块之间均逻辑地联系在一起。

力学在逻辑上是以牛顿三定律为实验基础上的假定,循着运动与能量两条线,推衍出力学中其它所有的运动规律。电磁学也是以电作用于电荷、电产生磁、磁产生电、磁作用于磁四个实验定律为逻辑假定,从而推衍出电磁学中其它理论。热学的逻辑假定是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振动与波动的逻辑前提为力学及光学中有关光的波动性的假定。

物理学各部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渗透和交叉。如加速度是高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并非仅存在于某一个章节,而是在“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这三章中逐步体现的,同时在其它部分也有广泛的应用。只有通过这三章的学习,再概括提高,最后就能对加速度这一概念完全理解。此外,力学在逻辑上也贯穿于其它知识块中。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犹如知识的总纲,我们掌握得越广泛、越深入,就越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的物理知识就能有机融合在一起,就能把繁多的公式、定律掌握得十分熟练,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

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联系的时候不要怕麻烦、怕累,联系分析得多了,积累的经验就会多,这样在做题时,有时凭感觉也会知道该运用什么来求解,立刻就可以反应出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且还可以提高速度,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运用在答不出来的“难题”之上,可以说,善于系统学习的学生越在大型考试时优势越明显。

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要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前面所说的正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把书由薄变厚,但把书由薄变厚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太厚了,就会超负荷,承载不起.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在哲学家看来,无非是物质或精神;而在生物学家看来,无非是动物或植物.可见,只要我们学会发现其共性,找出其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习也正如此,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它们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而那么多的演示实验,却几乎都是用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做题的方法

如果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做实验和想象在物理学习中最重要,但是,对于考试而言,做题最重要,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在平时,我们应该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而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便要把做题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实验和想象为基础,光做题是无法达到物理学习的高境界的,但是,光有实验和想象而缺乏适度的题目训练,便难以在考试中发挥出高水平。因为考试的本质是一种竞技,除了比拼知识和能力,还要比拼速度和熟练。

北京大学的蔡珍在高考中物理得了满分,他在高三上学期物理成绩不甚理想,然后他便做了许多题(包括单元训练和综合模拟题),使他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下学期初的摸底考试中他得了129分,虽然与同班同学的142分相比有些相形见绌,但与他自己比还是进步了不少。

考试后他与老师讨论物理的学习方法。老师说:“你最近的成绩稳定在120~130分的分数段,下一步要稳定在130分以上。既然你觉得选择填空已游刃有余,那不妨专门练习一下大题,提高解难题的能力。要知道历年来物理高考的最后一道大题还是具有很大难度的。”

他按照老师的分析做了,回家后立即拿出新买的一本16套的物理模拟题做起来,只做大题。许多题让他煞费苦心,伤透脑筋,然而当一一攻克那些坚固的堡垒,一页页翻向最后一道题的时候,他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虽说16套模拟题并不多,但收获却很大。

集中精力打攻坚战使他在短时间内熟悉了大量题型,并起到了重复记忆的效果。在做完16套大题之后,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别的学科上,很少再大量做物理题了,然而由于思路已在16套题的痛苦磨炼中形成,以后的物理考试都考得很好。他把这次做题的经历叫做“物理难题大会战”,是他高三复习的经典之作之一。他从此抽出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来加强已呈下降态势的语文,保持了整体的平衡和稳定。

良好的思维习惯表现在考试中就是注意审题和执行严谨的解题步骤。审题,无论对于哪一个科目,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挖掘隐含条件,判断定理,公式和结论是否适用的过程。我们在考试中犯的一些错误有相当是解题不规范的结果。比如在物理解题中是有着一套比较严整的解题思路的。第一步是审题,第二步是受力分析或过程分析,弄清楚题目表述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涉及到哪几个物理过程,第三步才是根据分析选择适当公式进行计算,有些人自忖聪明或为了偷懒,边审题边列方程,略过了过程分析这一步,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物理的感觉远没好到一看即知的程度,承认这一点,我们就要老老实实地按照思维过程解题。

三要按步骤行事。建立起物理图景后,对物理过程要进行分析。对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如果不循顺序,将会无从下手,或者思想混乱,进一步分析将会受到阻滞。这时,从平日学习中提炼一个分析步骤,并将它应用于新问题,成为迫切需要的一种能力。步骤明确,则思想清晰,解答顺畅。这个步骤并不要求很详细,很具体,而要求很普遍,对具体问题分析时能够因题而异,做些变化。总之,物理学习与数学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按照数学的那一套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也是必要的。复习方法大致相同,但物理鲜明的应用性所要求具备的上述能力还是希望诸位能够留意。纵无大用(不太可能)对将来大学课程的学习也会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得了满分的李晓煦做题的经验是,首先找到一本合适的参考书。这本书可作为本章节相关习题的入门引导。在做明白了这些入门的题后,就应该有了自己的“方位感”和“方向感”,好比溯流而下,寻根而上。之后,再重点做那么十多道有代表性的中等难度题,做的过程中认真思考透彻。特别是一些关卡的地方,可以先和同学讨论,最后请教老师。这时用功,收获最大。这个章节的内容,就仿佛长成一棵有坚实主干的树,树节还特别坚固。

这以后就可以做各种难题,易错题。做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自己思考,尤其是易错题。但仅仅这样,并不能真正地把物理学习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内化为物理学的一种“涵养”。真正懂得学物理的同学这时都能反回头来回顾基础的理论和概念,认真地品味它们在整个章节体系中,尤其是在一些常用的重要方法中的地位和意义。这也正是“熟悉习题”和“精通物理”之间最大的差别。——太多的同学忽视了这一点:一棵树不能伸展自己的根系,怎么还会有生长的后劲。

当每一章节都这么在心中形成一个有机生长的体系后,我们的这片“物理丛林”也该开花了。但是能不能结果——能不能在最后关键的考试中完美地结出硕果,这还得看当时的发挥。这就不再是物理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了。所以从平时就必须注意养成百算不误的精细和严密谨慎的思维。做题之前先弄清题意,做题之后能多方验证。这都是经验之谈。此外,最好能练练精神上的“爆发力”;平

时学习以轻松的心情对待,但每一次有意义的考试都把它当成一种挑战,考场上要能紧张起来。这种紧张可不是漫无头绪的紧张,而是有条不紊地抓紧时间。在绝大多数的题上能牢牢握紧一种“可靠感”,然后放心地在难题上的“灵机一动”。专心的前提正是放心,或者说“自信心”。于是,在“精通物理”的自信心下,高考对于你就是力争满分的挑战。

高中理科学习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