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研究性课题个人总结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12-21862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10:22: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研究性课题个人总结

研究性课题个人总结

组员:奴尔阿米娜

课题:变废为宝

如今,很多环境问题干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垃圾污染已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所

以我选“变废为宝”这一课题不但是想让自己环保意识提高,也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和动脑

能力。所以我提倡大家要环保意识。

工业革命以来的近300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其结果带来了物质产品的多样化和大量化,以及人类物质财富的迅速增加,人类取得了征服自然的胜利。人类曾以

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曾以为高消耗、高消费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

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模式,是人类发展的前景。然而,当人类陶醉于征服的喜悦时,大自

然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大气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受到破坏,酸雨危害频繁,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荒漠日趋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

海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垃圾围城,等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正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当今形势下,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但是很多人仍旧缺乏环保基本常

识。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众多环境问题中,垃圾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对水体,大气,动物生

命,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迫使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垃圾污染,保护环境。生活垃圾与

我们关系最密切。

对废品在资源有不少有误区,认为废品不可再利用。事实上我们还是可以非常充分的利用废品。

如;用过后的汽水易拉罐,可以稍微包装后当笔筒用。将用过的一次性纸杯制作成时尚

又唯美的花瓶,这样可以减少污染也可以美化环境。

通过这一次实践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我们经过指导老师的教导,我们了解到

了一些对 环保性的处理办法。我在此倡导,我生活中的废品还是能用的,这不仅仅对

自己有帮助,也对地球污染问题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展了我们的思维。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各组员有明确分工,因我们住与组员少的原因,所以每个人要多动手。这既锻炼了我们团结协作能力又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组员

共同努力不仅使我们完成这次课题,又增加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我们获益匪浅,了解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该如何来环境,亲手完成对环境污染的减少。我也建议学校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

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建设“和谐校园”,必须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深化对校情的认识,增强构建和谐校园的紧迫感。作为学校来说,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世纪主人更是责无旁贷。

二、概念的界定:

1.真善美:真善美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既表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同时又代表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教育学生认识自然、社会与人即为素质教育中的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素质教育中的美;素质教育中的善则是上升到美的境界的手段与过程。真善美三位一体,是素质教育中目标、手段、价值的统一。在教育教学中就表现为教学生求真、向善、唯美。

2.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上。

三、理论基础:

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互助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质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2.陶行知先生作为育才学校的创始人,从一开始创办育才学校就把“真善美合一”作为追求的目标,他认为“真善美合一”的教育思想有以下特征:①教育必须符合其本身的客观规律,“教人求真”,既要教人探求真知(自然真知、善恶真知、美丑真知),也教人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此谓“真”。②教育既必须顺应社会进步,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信念和规范准则,同时又更要特别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即“善”。③教育必须以优美感人的形式和谐统一地体现其内容,使人的感官或情感达到健康的、积极的、使人感到愉悦的享受。是谓“美”。在追求真善美高度统一的过程中,陶行知首先强调的是“真”,他认为只有首先具备了“真”,才有“善”和“美”,才有真善美的合一。因此,他极力主张:“老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构建真、善、美的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早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就指出“要切实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现代课程论认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不只是读、写、算等方面可以测量的认知和技能上的发展,他们还从学校的环境、校园生活、组织制度、校内人际关系及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获得没有显现出来的、潜在的价值与规范的陶冶。这些潜在课程,作为一种校园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作用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陶冶功能:校园文化起着一种文化传递的作用,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生命的内涵;其二社会化功能:校园文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与缩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动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无意地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模塑,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其三潜力开发功能: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求知欲和需要,校园文化发挥着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生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功能;其四导向功能: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兼收并蓄的文化荟萃的场所,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应该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来定位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四、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对“真善美”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真善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的研究和“求真务实”教风学风的研究,探索建设以崇尚“真善美”为主题的和谐校园的可行途径,构建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同时,建设一支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并形成“真善美”的校园文化和办学思想。

2.研究内容: 通过实施德育互动教育,形成“师生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学校和谐德育特色,寓德育于活动中,坚持德育科研,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构建和谐教育网络。

立足课堂教学,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培养“求真务实”教风学风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性经验,构建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以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构筑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领导老师关系,创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科学理性而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五、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学习关于“真善美”和谐校园建设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加深理解,指导我们建设“真善美”的和谐校园。

(2)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加强学习、悉心观察、大胆实践、研讨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3)经验总结法:在学校和谐德育工作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从理性高度总结实践的经验,形成和谐校园的教育思想,提炼培养“求真务实”教风学风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性经验。

2.研究对象:七年级学生

六、研究成果: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序地开展了探索与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位一体,打造“真善美”和谐德育特色。

我们通过人性化管理的实践研究、创办家长学校的研究、利用社区德育教育资源的研究,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学校诸多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打造了“真善美”和谐德育特色。

1.实行人性化管理,调动师生能动性。

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导航,多管齐下,注重实效”的理念下,在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开展理论研讨、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师德理论水平,始终坚持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基而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前瞻性学习,以便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学生。同时,借助快乐成长讲坛,开展经验交流,举办主题为“争先进位,以爱心谱写新乐章;达标升级,用认真开创新天地”的师德演讲比赛。我们把握契机,开展诸多师德业务能力展示、评比、竞赛活动,并且一如既往坚持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评选制度,以榜样、先进激励全体教育工作者,以正确的师德导向引领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师德行为,不断优化我们的德育方式2.创办新父母学校,倡导父母孩子一起成长。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始终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学生父母全面接受家教观念、家教知识、家教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怎样家教,学习怎样做一个新世纪的新父母、好父母。

我们还定期举办家教学术交流,让专家和父母、教师面对面,共同探讨与分享家教过程中、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针对父母和教师提供的典型性案例,一一分析诊断,寻找能够更好的相互发展、共同进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新方法、新思路。结合每次举办的专家讲座,在父母中间开展了“听讲座、写感想”学习反思征文活动我们向父母传递了先进的家教观念,提供优秀的家教方法,推广了我们父母的一些优秀家教方法。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新父母学校委员会的作用,让父母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我们每学期初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商讨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每次活动,急家长之所急,解家长之所惑。各年级、班级定期召开年级、班级父母会议,聆听父母心声,加强教师、父母、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共同为家校有效合作出谋划策。

3.整合社区资源,丰富实践空间。

我们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由“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命。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周边及社区的各种德育资源,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依据思想教育活动的要求,考虑活动的条件和可能性,积极拓展体验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步。

(二)立足课堂,培养求真务实教风学风。

学校教风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教风学风不仅能有效地调节师生的思想行为,增强凝聚力,还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课题组结合学校实际,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良好教风的形成;一手抓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优良学风。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求真、务实的教学学风。

1.抓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教风。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教风正学风才浓,因此,我们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促使课题组老师形成良好的教风。

(1)抓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课题组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利用各类集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重学习、立师德、树正气。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凝聚团队精神,提升师德素养,强化敬业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抓教学业务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课改需求的教师队伍,从而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抓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优良学风。

我们始终把学风作为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线”,紧抓不放,常抓常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入手,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地原则,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三)以人为本,营造“真善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1.建设人本的管理制度。

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各类奖励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等。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既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近年来,学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一系列人本的管理制度,使得学校真正实现了依法治校,并逐渐向以德治校的境界发展。

2.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

结合书香校园建设,我们让书香伴随学生茁壮成长,用书香积淀教师生命底蕴。校园环境和氛围是一种语言,蕴藏着巨大的潜在教育价值。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绿地、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书”。在环境建设上,我们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学校环境的合理布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积极构建书香校园。另外,我们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发展的舞台,诗声琅琅诵经典,书香浓郁读书节,都让学生的生命因阅读而变得更加精彩!

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需要有一支乐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学生队伍,还需要打造一支敬业、合作、学习型的教师团队。为此,学校专门开辟了新教育实验工作室,成立了“教师书友会”。老师们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定了个人读书计划。根据计划,每位教师每两个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摘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能认真写好读书心得。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沙龙、随笔交流研讨活动、读后感评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读书激情之中,教师的生活因读书而不断亮丽、充实起来。与此同时,学校还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开设研讨座谈会,让教师与大师对话,与名家交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3.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1)营造融洽的同事关系。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倡导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在教师团队中提倡四种精神,即:“双赢共好”精神、“相互借助”精神、“自觉协调”精神和“交替引领”精神。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实现智慧共享;通过校园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合作组捆绑奖励,实现成果共享;通过不同类型骨干的培养,实现每个教师都优秀。

(2)营造融洽的同学关系。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健康交往,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学校成立了“红十字爱心基金会”,每年进行募捐活动,资助贫困生,让贫困学生深切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情谊和集体的力量。通过成立“学习互助组”,使“学困生”在进步中感悟同学的真情。

(3)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能够从关注生命发展的角度审视教学,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通过“百名师生结对子”等活动,使教师给特殊学生以更多的关爱。

(4)营造融洽的家校关系。积极开展莫愁新父母学校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等活动,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也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4.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和谐校园必须有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也必然要求学校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教育设施和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活动载体,以获得最佳的育人效益。开展了一系列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学生们也在学校为他们搭建的这些平台中茁壮成长,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四)研究成效

1、学校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本课题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师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井然有序。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优化了学校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益。

2、教师方面:

课题组老师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崇尚“真善美”,工作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一支敬业奉献、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3.学生方面: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能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教师结下了纯真的友谊,学习不再仅仅是为了分数,学习更是一种品质的训练。同时,通过本课题地研究,课堂上也更加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真实的表现自己,逐渐成为了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人。

七、研究后的思考:

本课题的研究已告一段落,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1、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生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和谐发展。

3、传统的定势氛围较浓,对研究有客观性的压抑和排斥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的打算:继续巩固发展实验成果,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使和谐氛围更深入人心,真正起到推动我校工作发展的作用。

评论,观念,各有不同做好自己那份就好

第三篇:研究性小组课题总结

微博和政府工作监督

——研究性小组课题总结

高一(1)班 卞一鸣

我们研究性小组课题是微博和政府工作监督,研究了微博作为新的通讯媒介,提供了一种人民实行监督权的新途径。在该研究课题中,我主要负责搜集分析一些关于微博与政府工作监督的资料。

微博具有的鲜明的群众性、现代化和信息化特征,预示了它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工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微博体现了老百姓的草根文化,因此微博能够从社会最底层百姓的根本需求和利益角度来评判政府行为的得失,更好地监督政府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是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传播媒介。

一方面微博提供草根百姓自动自发监督政府工作,另一方面微博也向政府提供了了解民生民情的新途径。微博可促进抑制腐败,通过微博可以有效促进政务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就象“三公”消费,政府部门公开以后,群众才可监督,政府部门才可改进,规范自身行为,努力遏制腐败,改进作风。政府也可以通过微博问政于民,实际上,微博是互动的,在政府倾听民意、推动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也有自身的不足,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规范提高。使得微博成为百姓与政府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通过微博和政府工作监督的研究性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催生它的土壤。只要将它合理引导和利用,那它定将迸发出伟大的光和热,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阶段性课题总结

高中生考试成败归因研究阶段性课题总结

指导教师: 蔡腊梅

课题组成员: 冯彩仪

龙镇希 冯晓谊 萧志杭 曹晓颖

麦昭颖

曾敏珊

冯晓雯等共计46位同学

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个城郊型学校,学生的生源和等级都不是太理想,尤其是大部分家长都不太重视教育,而是将教育的重任移交给我们的老师。老师们备感重任的焦虑。面对考试的成败,家长、学生、老师都存在自己认为合理的的归因模式,本文旨在分析家长、学生、老师面对考试成败归因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师生间学业成败归因的交互作用问题。以期为教学服务。理论依据

归因研究从美国Heider提出,经过Weiner等心理学家的进一步集成和发展,现今天与教育和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Weiner在继承Heider的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原因的不同特性,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且提出了三个维度八种原因特性的归因模式(每种原因维度都具有两种原因特性),三个维度的分类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仅从中选择几项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自我分析、访谈法、闭合式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所有人员作关于考试成败的自我分析,要研究别人首先要研究自己,这也是借助我们这个团队比较大,人数比较多的优势,我让学生作自我分析;参预编制访谈问卷(开放性的)约两周,17周到心语室来集体指导打印。因时间紧我们只能到下学期开学时打印。

第二阶段:每一个人至少要找二名成绩好的和两名成绩差的高二或是高三学生进行访谈(19周星期三交给我)整理成访谈报告发到我的邮箱meiloong@gmail.com

第三阶段:编制第二问卷闭合式归因问卷(根据维纳归因三个维度来编)约下学期开学1、2、3周)

第四阶段:派发问卷到高一、二各5个班自习课时间(第4、5周的自习课时间)

第六阶段: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第7-10周 第七阶段:撰写研究报告第11-13周

第八阶段:结题汇报将你的研究成果在班级和学校汇报 对第一阶段的总结

从学生的自我分来看学生对考试成绩好坏的归因有所差异,以下我们进行总结。

一、考试成就不同的学生,在考试成就归因上有共性,都很重视能力的归因.能力归因虽属于内部归因,但是它往往被看作不可控的内部归因.那么高成就的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易得到更大的能力肯定,并从成功中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低成就的学生把自己的失败归于能力低,这样加剧了现实的能力与规定目标之间的鸿沟,如果多次失败会陷入失望的境地,易出现“我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行”一类的强烈的自卑感.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力求让这部分学生增加成功的机会,并从中体会主观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

二、通过与这次模拟考试的成绩作对照,发现一种归因现象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重视能力和主观努力的因素;而学业成就较差的学生,更重视能力和问题难度的归因.这里提醒教师对学业成就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难度的原因,更多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难度?难在那里?逐步帮助学生认识:由于本人的知识缺陷、知识结构不完整,自然构成很多很多有难度的问题,进而深入理解问题难度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关系.

大部分同学都有存在有:考试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从学生的自我分析折射出他们对前一次的考试成败归因是产生后继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归因导致情绪体验。学生成败归因导致的相应情绪体验,影响后继学习动机的情绪投入,从而影响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与方向性,激发不同动机。如把成功归于能力,学生感到自豪和自信,获得和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把失败归于任务困难,学生觉得无助,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影响其后继动机的激发。

二、另一方面,按照弗鲁姆的观点:动机=期望×效价,即动机的激发由对目标的认识和期望水平决定。学生的成败归因既影响效价又影响期望,直接诱发学习动机。成败归因导致对学习目标的不同认识,学生将成功归于能力,体会到胜任感,并认为学习目标可以达到,将失败归于能力,体会到无助、无能,并认为学习目标过高,从而形成不同效价。成就归因导致期望水平变化,这已为众多研究所证明,不同效价和期望诱发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是动机形成过程的中介因素,包括期望、自我效能、意志水平等。学生成就归因不仅影响期望而且影响自我效能和意志水平。正如班杜拉指出:“归因可以影响成就追求,但这种效果几乎全部中介于所观察到的自我效能的改变。”不同归因导致个体不同的自我效能感。将成功归于能力,学生体会到强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体会到弱的自我效能感。同样,成败归因影响了个体意志水平。将成功归于努力,学生会在后继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付出坚定的意志力,以期取得好成绩,从而强化成就动机,对后继学习动机起调节作用。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程度、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其成败归因倾向也不同。...同样面对考试失败,优越型学生更可能作出自己努力不够的归因,而自卑型学生不能....对行为归因,后果严重时比不太严重时更强调责任,称为防卫性归因

教学中,师生处于一个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之中。学生的学业成败是反映教与学效果的直接指标。针对学业成败,师生都会进行归因,但二者的归因既有不同特点,又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教育心理学关于师生对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对二者的交互作用尚缺乏系统探讨。由此,在教学中韦纳认为每个人都力求解释自己的行为,分析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在对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研究中,产生了许多l [7]张贵良,郭德俊.初中生考试成绩归因模式有价值的成果,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l研究.I心理学报,1995,27(2):211-218.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业归因特点以在教学中; [8]韩仁生.动机理论与应用研究.长春:吉林人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最终增强学生的学习l民出版社,2003.能力。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需l [9]韩仁生.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心理要我们研究者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如何利用这两种理论为教育教学服务,自我效能感则是由社会学习论者班杜拉提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国内的多项研究已经证明归因方式影响着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归因训练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归因方式,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9]。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题(整理稿)

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常用课题

1.城市的污染及其治理方案 2.城市环境与光污染 3.城市绿化与环境问题 4.从超市发展看宁远经济的变迁 5.大众消费观念 6.当、现代与国内、外人才的差别 7.当代高中生价值观 8.当代人对中国中学生教育制度看法 9.当代中学生穿衣理念 10.调查市场上常见的衣料所用纤维品种 11.调查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2.调查中国动漫发展与前景 13.防范青少年犯罪从现在做起 14.访谈男女生关系调查研究 15.访谈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6.风筝为什么能够在空中停留 17.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8.高才生高在何处 19.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和困难 20.某某城区的水污染和怎样净化 21.某某旅游业的开拓与前景 22.某某名人故居 23.某某人的环保意识 24.中学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 25.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 26.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当地经济发展 27.高中化学学习与研究 28.高中生读课外书情况研究 29.高中生价值观 30.高中生课外时间的支配状况调查 31.高中生理发观念 32.高中生睡眠与学习效果关系的调查 33.高中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 34.关于当前我县居民消费情况的研究 35.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36.关于上网的研究 37.关于学习成绩与学习资料的研究 38.关于中学生的消费观 39.关于作弊问题的探讨 40.环境问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41.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 42.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 43.近视的形成与防治

44.科学技术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45.论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必要性 46.名人崇拜终合症 47.汽车的尾气排放及处理 48.青少年犯罪和社会、家庭的关系 49.青少年犯罪现象及心理的研究 50.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51.青少年压岁钱使用情况 52.青少年预防近视的实践调查 53.青少年最喜爱的饮料 54.人的情绪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55.人类生存为什么离不开氧气 56.如何成为高材生 57.如何改善臭氧空洞现状 58.如何找回我们的绿色家园 59.上网利与弊 60.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黑板不反光 61.数学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案的研究.62.太阳能的利用 63.网吧的危害 64.网络游戏与社会文明 65.为什么中国足球总让人伤心 66.校园流行语及其心理的研究 67.心理调节能力与成绩的关系 68.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69.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70.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71.音乐与性格 72.噪声对学习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73.怎样建造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桥梁 74.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75.怎样应对高考文言文 76.中小学生对待分数的态度 77.中学生的自卑与自信心理对生活学习78.中学生服装的“名牌”效应 79.中学生睡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80.中学生拥有手机的利与弊 81.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82.中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了解程度 83.中学生阅读各类小说的利与弊 84.子女与父母的代沟问题 85.自行车的构造原理及其相关的物理知识-1-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2.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3.本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4.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5.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6.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7.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8.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9.农药污染的影响 10.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1.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 1.台湾问题的由来

2.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3.金字塔密室之迷

4.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

5.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6.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

战爆发的原因

7.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8.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 9.先秦思想概述

10.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11.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明治维新与戊

戌变法对比研究

12.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13.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4.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

15.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

17.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

18.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冲突分析

19.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20.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12.13.14.15.16.17.18.19.20.21.22.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生活中的化学 生活垃圾 居室污染 厨房里的化学 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食品污染

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

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 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 论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

1.2.3.4.5.6.7.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 锦鲤的饲养与观赏价值 对ONA的再认识 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壁虎尿有毒?

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

8.水螅个体研究

9.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

情况

10.有关“爱滋病”常识 11.了解转基因技术

12.烟丝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13.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环境规划与数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数学的发展历史

“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17.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

开发解题智慧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丈量成功大厦

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如何存款最合算 哪家超市最便宜 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数学灵感的培养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如何合理抽税

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35.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体育研究性学习课题

1.2.3.4.5.6.7.8.9.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放羊式 ”的课堂教学 采用适应青少年心理特征的教学探讨 综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

以自选项目为主评定体育与健康课成绩 自主选择课外活动项目

提高对基础项目——田径的兴趣 对乒乓球运动竞技制胜的探讨 乒乓球运动击球原理探索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生理特征的影响

10.11.12.13.14.15.16.17.18.地方体育项目普及程度的调查

体育项目普及程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心理

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程度的探讨学习中的焦虑与体育锻炼 中学生的体质评价 耐久跑的锻炼价值 篮球规则的演变

高中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调查

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2.3.4.5.6.7.8.9.研究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研究弹簧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可再生能源

10.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1.小论文:温泉效应

12.小论文: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3.太阳能的利用

14.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15.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16.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17.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课题

1.中学生制使用互联网的思考

2.学生制作个人主页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网上获取信息指导

4.制作好班级主页需要全作精神

5.谈谈中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必要必

与重要性。

6.假如你是网络教室的管理员,应如何进行管

理,方可实现最大的效益。

7.谈谈你对制作班级主页的收获与感想

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1.2.3.4.5.6.7.8.9.19.中西文化差异探讨 广告英语的特点

英语习语中对称美的研究 修辞手法在英文写作中的运用 英语中的象形现象 饮食英语 标志英语 趣味英语收集

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 英语中的性别语言

10.11.12.13.14.15.16.17.18.性格与英语学习

色彩在英语学习的背后故事 英文报刊及其语言特色 听英文歌曲有助英语学习阅读方法与英语学习效果 英文广告说明书与英语学习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 英语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 英语颜色词语与心理情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

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梁实秋与闲适小品唐朝田园水诗的研究

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川端康成与《雪国》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我眼中的诸葛亮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 英)的对比

17.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有何不

18.《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19.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20.中学生有阅读名著的必要吗

21.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22.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23.韩寒现象透视

24.中国行诗与外国十四行诗比较25.香港新武侠小说为何难现昔日风采26.我看梁凤仪的财经小说27.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28.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29.金庸、琼瑶小说为什么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关

30.“韩寒”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

冲击

31.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探究

政治研究性学习课题

1.2.3.4.5.6.7.8.9.10.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加入WTO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1.12.13.14.15.16.17.18.19.20.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本地企业(市场)经营状况

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金钱与人生

知与行(终身学习等)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对钱的看法

研究性课题个人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