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塑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五篇范文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12-1010341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6 11:20: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塑品牌发展乡村旅游

塑品牌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乡村居民为主要对象,以乡村民俗文化、农村风光和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和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生态性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是对惯性旅游形式的一种深化和发展,以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旅游类型。

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主要基于以下目的:一是回归的需求。绿色、环保、健康成为许多人追逐的生活理念,城里人越来越向往质朴天然的农村生活;二是求知的需要,现代社会城市少年儿童缺乏对农村、农事生产和农民生活的了解,乡村旅游成为重要的修学旅游方式,受到学校、家长的追捧;三是休闲的需求,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的开放使人们有了充足的休闲时间,通过旅游缓解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四是怀旧的需要,怀旧是人类的共同特征,旧地重游的旅游者对目的地选择有明确的方向,比如文革上山下乡的知青返乡旅游。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乡村旅游应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不断挖掘和丰富休闲内容、运行方式和服务特色,塑造休闲旅游的品牌优势:

一、塑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文化创意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灵魂。在乡村旅游中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人文特色和消费特点,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服务组织化的理念,加大创意农业设计,节庆活动策划,休闲产品开发,以及历史人文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在新、特、奇方面下功夫,提升发展内涵,实现资源文化优势向产业经济优势的转变。

乡村旅游普遍以农业资源为载体,经营方式以家庭式个体经营为主,在开发过程中可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开拓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以田园风光为主题开发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以观赏果园、茶园、花园等体现休闲娱乐为主题的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为主题的民俗娱乐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产品,还通过举办桃花节、梨花节、采果节、乡村美食文化节、农家乐厨艺大赛等特色农事节庆活动,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培育具有浓厚农家风情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做好乡村旅游布局规划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依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

调发展原则,高质量编制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挖掘本地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形成优势互补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立足新农村、注重创品牌、大力促整合,进一步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提升休闲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休闲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格局。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规划发展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亮点,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层次,具有观光、休闲、体验、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乡村旅游景点,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格局,展示景城一体、城乡共融的新农村景观带,更好发挥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力度

宣传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策划包装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桃花节、品果节等有特色的民间节庆活动加强宣传促销,宣传中,要注重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谋划和包装,形成强势吸引力,与众多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制作轰动效应,提高宣传效果。要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开设乡村旅游专栏和节目,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四、优化乡村旅游设施服务

在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要推动各种支农资金、扶持项目实行倾斜政策,优先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项目挂钩。加快支线公路、乡村公路等旅游交通网络的完善,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农家乐旅游村的交通便捷程度,增强一般游客前往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可通达性和可进入性,促进自驾车游、家庭自助游的快速发展。

总之,乡村休闲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发挥特色品牌农产品优势,做大做强农业旅游产业链,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引导农村休闲游健康规

范发展,使农村经济更加多元,农村就业更加广阔,农村环境更加美化。

第二篇: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发展

——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转,经济部门的的增多,各地区都开始了

不断开发新的经济部门以求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让各个

地区将经济发展方向或多或少的转移到旅游业这个无污染的第三产

业中来。各个地区无论是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或者丰富的人文景

观都开始了对旅游业的不断探索。旅游业日益获得人们的关注,为社

会创造了渐增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旅游经济的日益成熟化,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旅游模式

具有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领略农村乡

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

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方

式。乡村旅游已成为以乡村为中心内容,汇聚农村田间文化与农家乐

为规划设计,塑造、凸显与传播特定的乡村旅游地“形象的以体现文

化特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并以此吸引游客。为响应党的十六大的号召,我们旅游学院组织了一支志愿伍,奔

赴黄山市太平县的太平渔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同当地村

民就乡村旅游和留守儿童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旅游已被提上了逐

渐重视的日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快速致富,还可以提

高农村文明的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创造了发展物质与非物

质的双重机会。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日渐增多的自驾车旅游,短途旅游以及自寻旅游景点。而且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寻找回归自然的要求日趋强烈,所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日益成熟。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并不是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它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所以说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件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民对发展旅游业这项经济形式的认识并不深入,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认可度不够大,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不够高。第二、农村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够完善,乡村旅游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较多,一旦宣传力度不够会造成信息的流失,更新的进度跟不上。第三、发展乡村旅游仅仅依赖乡村固有的自然景观或者独特的人文景观,这样久而久之新鲜感失去,不利于吸引游客,即旅游产品单一,亟待开发。第四、开发旅游景区时间久了之后就会造成景区的破坏与污染,由于利益新的滋长会造成过度开发景区。所以开发乡村旅游有待于解决较多的问题。

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解决现今乡村劳动力剩余过多,涌入城市过量,造成城市化压力大等问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一旦发展起来,可以带动乡村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还可以拉动乡镇化企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的农民数量,正符合城市化的健康发

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农民在本地发展经济,不仅是对家乡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是对后代教育的一个承担。

农民在本地发展经济,不外出打工,对于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探讨也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应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区域、社会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教育与社会关系密切,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内在地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并通过发挥教育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发展。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受农村整体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所以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都是为农民

培养下一代所提供的重要方案。所以在乡村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条件的情况下就应该积极创造催化条件推动其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思想上提升认识,树立大众旅游的观念,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乡村旅游所获得的益处。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从业者的培训,农民从事旅游业有必要进行专业的旅游知识教育。第三、加强宣传攻势,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宣传好可以为旅游景区打造品牌效应,便于让更多人接纳。第四、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政府对于农民发展经济有着宏观指导作用,政府之力必不可少。第五、提升文化品位,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特色,不断的更新才能不断的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发展乡村旅游既是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快速道路,也是一条推进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有利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光添彩。

第三篇:乡村旅游发展

摘 要:在旅游消费由大众观光型转向休闲体验型的今天,面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乡村旅游到底该如何开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开发一套乡村旅游策划开发的基本流程和示范模板是必要的。

关键词:乡村旅游;示范模板;必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1.1 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而出现的旅游类型,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业经济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为旅游吸引物,以大中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职和回归自然资源等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其最早兴起于欧洲,不少国家的政府倾向于将乡村旅游看作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在我国乡村旅游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种以接待外国客人为主的接待型旅游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开始逐渐繁荣,发展成为至今的创汇型旅游形式。旅游消费逐步由以大众观光为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生态、探险、自助等多种旅游形式并存的格局。

1.2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拓宽了增收渠道。他利用已有的农田、果园、林地、牧场、养殖场,加以美化、修饰,增加旅游接待设施,建成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林场、观光牧场、观光养殖场等观光农业项目,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2)乡村旅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可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既不离乡,也不离土”,以地生财,使就业竞争力弱的农民,通过一定的就业职能培训,便可以承担起乡村旅游所需的接待、服务、导游、卫生和管理等工作。

(3)乡村旅游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度。旅游业是促进人流动的产业,由于人的频繁流动,带动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流动,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给他们带去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使他们摒弃小农经济观念,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素质。

(4)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游客的参与性,游客可亲自参与采集、品尝农产品,农产品就地销售,减少了农产品的营销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

(5)乡村旅游为优化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农业仍然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等是国内农业的普遍现象。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能够带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人和农产品走出村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内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

(1)从宏观方面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202_年底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农村家庭28000万户农村人口将近70000万人,占到全国人口的67%,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2)从微观方面看,发展乡村旅游也是发展农村的有效途径。

第一,农村有着可观的投资需求。借助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开发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工业企业、学校村镇建设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等都有巨大的投资潜力。而这些设施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不管是“家电下乡”还是“汽车下乡”,这些政策无非都是想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来向下寻求城市不能给予的经济增长。在一切都追求“利内需”、“利分配”、“保增长”的情况下,乡村旅游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第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代农村的一种经济产业。当今乡村旅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就当前全球的金融形势来说,还担当着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责任。与其说是重任倒还不如说是机遇,是全球给中国解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的机遇。

乡村旅游目前的开发状况

(1)乡村旅游不同于景区旅游。

首先乡村旅游需求量大。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再次乡村旅游强调乡村气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乡村气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等。

(2)目前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①最普遍的问题是政府和开发商盲目的搞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识不到位。就拿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景观乡村嘉年华”来说,他实际上并非乡村旅游的范畴,因为他犯了乡村旅游开发的致命错误,即空心化开发模式。所谓的空心化开发模式就是圈出一块地,毁掉该划定区域内的所有建筑和设施来重新规划开发。空心化开发模式是广泛应用于景区开发的一种模式,然而景区开发远非乡村旅游开发。怎样开发好乡村旅游是在不违背其本质的前提下来规划的,而不是在一块毁掉了的农村里的一块土地上异想天开。乡村旅游游的就是不同于城市的乡村味,而且这种感觉要真实,而并非是让城里人看一块建在农村的农村公园。

②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更是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由贪大求全的迹象,其娱乐配套设施与乡村旅游的特点不相符合,高档餐饮、高档洗浴、豪华客房等设施越来越多,这种做法严重扭曲了乡村旅游的根本,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成长和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示范模板的必要性

(1)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台湾,农业旅游被认为是面临利润下降、需要新的经济支柱的农民在乡村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选择,是克服低收入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我国大陆的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业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陆续发展起来的。但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从长远来看是一种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

(2)开发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6—8个就业机会,乘数效应极大。而发展乡村旅游会促使农民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和自然资源,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就能挣钱”。中国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都接种在广大的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繁荣农村,更能解决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展望。

“98华夏城乡游”,“99生态环境游”等都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标志。202_年胡锦涛视察上海时又指出:要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促进农民增收。202_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旅游工作年会上也指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202_年国家旅游局又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宣传口号“新农村 新旅游 新体验 新时尚”。乡村旅游在国内全面启动。结语

乡村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在正确认识乡村旅游最大特点的基础上,改正已有的开发和经营乡村旅游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贯以新的、正确的思路才能把乡村旅游开发成为“点石成金”的朝阳产业。所以开发出一套模板作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篇: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定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定位

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定位

摘 要:目前,国内乡村旅游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方政府都很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品牌化路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佳选择。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沈阳市乡村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分析沈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竞争者资源条件,探讨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定位的方向。

关键词:沈阳;乡村旅游;品牌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_)13-0262-02

品牌定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选择消费者,目标市场的细分与选择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让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有一个清晰的认同与选择,从而使其对企业及产品有一个深刻的记忆。每一个乡村旅游地都吸引着核心价值观与其相同的游客,确保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主张[1]。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是根据乡村旅游的竞争状况和产品优势,确定其在旅游业中的竞争优势,根据乡村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进行品牌定位,并通过其品牌形象设计,使消费者能选择其旅游产品[2]。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定位既要迎合并引领市场需求,又要基于沈阳市的资源基础和文化内涵,彰显沈阳市乡村特色。

一、沈阳市乡村旅游目标市场需求分析

研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借助SPSS软件,确定主要目标市场,并对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发展乡村旅游应以“年龄是中老年”、“收入为中低等”、“职业为公司职员和工人”的市场群体为主,以无收入的学生群体为辅。两市场群体的需求特征如下:对于“公司职员和工人”市场群体,他们的出游动机要为“健身休闲、放松心情”和“品尝美食”,喜欢“田园风光型”和“民俗风情型”乡村旅游产品,出游时多选择“家庭游”和“伙伴游”,日人均消费在“200元左右”,停留时间在两天以内。因此,在沈阳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中,要满足游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对乡村美好的自然景观向往的需求,使游客的思想从平时繁重的工作和城市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贴近大自然的同时感到轻松惬意。同时,由于家庭市场与伙伴市场是乡村旅游市场的重心,多数游客把乡村游作为联络亲情、增进友情的一个手段,在品牌建设中要注重营造亲情和友情氛围。对于“学生”市场群体,他们的旅游动机为“扩大知识视野”和“品尝乡村美食”,最喜欢的景点类型是民俗风情型,其次为特色餐饮型、农事体验型,这主要是因为生活经历影响,城市学生由于从小在城市内长大,缺少对农村的认知,因此该群体对乡村各种事物和各种农事活动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农事活动的愿望强烈[3]。停留时间为三天、一天,日人均旅游消费为100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群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小学生群体,一类是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由教师、家长带领,停留时间为一天。高中生、大学生一般是与同学、朋友结伴自由行,停留时间倾向为三天。同时,由于学生群体在经济上存在依赖性,所以旅游花费偏低。

二、沈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沈阳市现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截至202_年,沈阳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两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两家,农家乐400余家。从旅游项目和活动类型看,沈阳市乡村旅游呈三种发展模式:一是观光型,它主要是以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三高”农业园区、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如沈阳三农博览园;二是参与型,它主要是采摘旅游、购物旅游和务农旅游,如苏家屯杨城寨采摘;三是度假型,它主要是到观光农园或农家“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度假娱乐旅游,如苏家屯区马耳山旅游区。有差异才有竞争力,所以沈阳乡村旅游地在树立自己的品牌时,首先就要搞清楚自己的差异,只有将特色、文化、历史等相互融合统一才能找到该旅游地的独特差异,进行差异化的定位。沈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既有传统的农耕文化鲜明的特色又兼有历史的沉淀和新农民的新风尚。乡野风光、满族文化、关东民俗、二人转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个性。通过提炼沈阳乡村旅游鲜明的旅游形象,增加文化含量,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的文化价值,丰富现代农业文化。淡化与周边省市地理文化环境雷同的共性特征,加深人们对沈阳乡村旅游的识别度、新鲜感和形象感,成为可识别和可能选择的旅游地,增强品牌的吸引力。

三、沈阳市乡村旅游竞争者的条件分析

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多为近程旅游,故省内城市居民是沈阳市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沈阳市地处沈阳经济区中心,沈阳到经济区其他城市交通便捷,这对于沈阳市发展乡村旅游来讲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它方便省内其他城市居民来沈阳旅游;另一方面也方便沈阳市内居民到省内其他乡村旅游地旅游。截至202_年,辽宁省拥有全国旅游强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13家,县、涉农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40家。辽宁省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的是丹东、大连、本溪(见表1),他们有着众多的知名乡村旅游地,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这些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剧了区域市场竞争,有可能分散沈阳市乡村旅游客源。考虑到距离远近对游客的影响,本溪、丹东是沈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竞争对手,大连次之。沈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与这三个地区相比没有太大的特色差异。基于此,沈阳市要赢得竞争优势吸引游客,必须靠产品的“质量”取胜,抓住游客的需求中心,从产品设计到旅游服务,时刻注意游客需求。

四、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基于对沈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沈阳市乡村旅游从大品牌的角度定位为“休闲天籁乐,美丽沈阳村”,该定位凸显其沈阳乡野风光的自然、美丽,让游客觉得这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远离工作烦扰、回归自然”的好去处。在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宣传上,将东北民俗、满族风情、二人转和大秧歌等地方文脉作为宣传要素,提升沈阳乡村旅游竞争力,对外宣传口号为“观满族风情,赏田园风光,尝农家美食,唱东北二人转,舞东北大秧歌,轻松悠闲乐逍遥”。宣传口号中“观满族风情,赏田园风光,尝农家美食,唱东北二人转,舞东北大秧歌”体现了沈阳的地方文脉特征,强调了文化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涵;宣传口号中“轻松悠闲乐逍遥”,抓住了目标市场的心理需求特征,适应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生理需求。该宣传口号的提出对沈阳市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能起到有效的助推,让游客更深切地感知沈阳市乡村旅游形象,提升沈阳市乡村旅游品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甘振中.乡村旅游企业目标市场定位[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2_.[2] 庞肖霞.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_.[3] 张波.基于市场细分的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研究[J].农业考古,202_,(6).[责任编辑 王晓燕]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小结

文章标题: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小结

__区商贸旅游局成立2年以来,在市旅游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创新思路,勇于开拓,努力克服管理体制不顺,事权职能局限明显的困难,坚持产品建设和市场开发两手抓,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现主要将我区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

特点

到目前为止,我区已建成8个休闲农庄,1—6月份累计实现销售430万元,利润90.9万元,税金24.4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4,65.4和25.4。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确定“一区二圈一带”乡村旅游发展方向。“一区”即利用鉴湖、东湖和皋埠镇南部山林资源为主的南部生态区,重点发展花卉基地,建设开放式主题公园;“二圈”即老城区环城河、新城区二环河的两个城市景观河湖生态圈,通过清水河道和绿色林带建设,开发水上游乐项目,建设环河生态公益林;“一带”即连接会稽山、东湖、吼山风景区和宋六陵古址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利用自然和历史资源,片、点、带结合,乔、灌、草相间,建立示范带,营造绿色长廊,发展集教育、科普、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农业。

二是开辟“三型”休闲观光园。休闲度假型,以“方圆观光农业园”为代表,兴建休闲、娱乐、度假区域,为游人提供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生态旅游型,以“吼山观光农业园”为代表,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风景林带资源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赏景、采摘、游乐等项目;商务娱乐型,以“龙山休闲农庄”为代表,将原汁原味的当地农家菜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经营手段,兼有垂钓、棋牌等活动内容。

三是大力拓展“三生”功能。拓展生产功能,全区共发展各类休闲农业观光园12个,总面积4367亩,总投资16846万元;拓展生态功能,如绍兴丽谷林场利用500余亩绿化苗圃,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无公害产品;拓展生活功能,已建成9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去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益1600万元,带动商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向第三产业转移。

二、存在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同时,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二)在招徕客源上,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对朋友关系的依赖也说明经营户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采用最多的宣传促销手段——发传单(或发名片),也局限在人际的范围和较原始的手段。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三)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尤其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政府的引导。造成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较普遍,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来讲,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基本方向。

三、发展设想

一是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维护景区形象。从游客的利益、经营户的利益、行业健康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引导,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台区域评比标准,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二是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现有的蛋糕做大,必须在统一规划下进行改造。要学习广东珠江三角洲“田园公园”、番禺的“绿野乡风化龙农业大观园”、“深圳的田园海上风光”、“高要的广新农业生态园”、“三水的荷花世界”、“成都龙泉驿花海果乡”等好的经验,破除乡村旅游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局面,靠政府的主导,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

三是保持本色,凸现特色,增强吸引魅力。加强科学的引导和专业的指导,通过外出观摩和邀请专业人士,定期培训经营户和服务人员,培养市场意识,转变观念,培养以游客为中心的观念,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吸引魅力。

四是宣传引导,监督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为背景或载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是生存之本。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督促业主在排污和垃圾中转上加大投入,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范和相关管理要求实施。

四、重大在建、意向项目

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的绍兴白鹿山庄,占地面积300亩,当前项目

塑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五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