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交场合中如何介绍他人
在社交场合,我们往往有为不相识者彼此引见一下的义务,这便是为他人作介绍。为他人作介绍,有三点应作得合乎礼仪: * 是介绍人的问题。在公务交往中,介绍人应由公关礼仪人员、秘书担任;在社交场合,介绍人则应由女主人或被介绍的双方均有一定交情者充任。* 是被介绍者的先后顺序问题。礼仪规定:尊者有权先了解情况,因此男士应被介绍给女士、晚辈应被介绍给长辈、下级应被介绍给上级、客人应被介绍给主人、迟到者应被介绍给先到者。熟悉的人介绍给不熟悉的人,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 是介绍的内容问题。为他人介绍的内容,大体与自我介绍的内容相仿,可酌情在三项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增减。作为第三者介绍他人相识时,要先向双方打一声招呼,让被介绍的双方都有所准备。他人介绍 他人介绍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他人介绍通常是双向的,即将被介绍者双方各自均作一番介绍。遇到下列情况,有必要进行他人介绍。* 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在家中或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或来访者。* 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方面的交际圈。* 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陪同亲友前去拜访亲友不相识者。来源:千龙网
第二篇:介绍他人的社交礼仪
介绍他人定义:又称第三者介绍,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交际方式。介绍他人通常是双向的,即对被介绍者双方各自作一番介绍。有时,也需要进行单向的介绍他人,即只将被介绍者中某一方介绍给另一方。
介绍他人的顺序礼仪
在介绍他人时,谁先谁后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销售人员要遵循“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提醒您,在介绍前先要确认双方的具体情况,然后依次作介绍。根据规则,介绍他人时的礼仪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介绍他人的方式
根据场合的不同,为他人做介绍时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有以下6种方式可供借鉴。
介绍他人的时机
介绍他人的时机:遇到下列情况,有必要进行介绍。
1、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2、本人的接待对象遇见了其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3、在家中或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或来访者。
4、打算推介某人加入某一方面的交际圈。
5、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6、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
7、陪同亲友前去拜访亲友不相识者。
介绍时应注意事项
1、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2、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而应欣然应允。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理由。
3、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
4、在宴会、会议桌、谈判桌上,()视情况介绍人 和被介绍人可不必起立,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中间又有障碍物,可举起右手致意,点头微笑致意。
5、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握手,并且彼此问候对方。问候语有“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久仰大名、幸会幸会”,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做自我介绍。
第三篇:美国社交场合中的礼仪
(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一定要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要注意人多时不可以交*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个人认识的时候,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
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他们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人们初次见面,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譬如说:“我叫玛丽•史密斯。”这时对方可以随便叫她“玛丽”或“史密斯小姐”。常见的情况是,刚开始交谈的时候可能互相用姓称呼,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
有时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不知如何称呼好,你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这时,对方会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热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尔逊,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别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萨利好了”。的确,美国人之间,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教授、约翰主教等。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这一点和我们不同。
(三)和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美国人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谁想在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定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
美国人对年龄的看法同我国大不相同。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所以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美国人很讲究“私人空间”。所以,和美国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平时不管在饭馆里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和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的时候,最好先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四)社交场合女士优先
美国妇女在社交场合中,她们总是会得到格外的优待。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欧洲中世纪骑士作风的影响;如果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步行时,男子应该走在马路的外边;入座时,请女子先坐下;进门时,男子把门打开,请女子先进。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子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边,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总之,美国男子在社交场合同女子接触时,一方面事事尊重她们,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以显示男子的地位。
(五)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不少到过美国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
在美国,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侍者也不例外。
美国人在一家人之间也是客气话不离口,不仅夫妻之间如此,对小孩子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这样,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
美国人还习惯于对别人道“对不起”。当人们发生小摩擦时,一声“对不起”,常使芥蒂烟消云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等,美国人也会连声表示歉意。美国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请对方原谅。
第四篇:职场礼仪:社交场合中的礼仪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
(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掐下手套。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 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人们初次见面,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譬如说:“我叫玛丽・史密斯。”这时对方可以随便叫她“玛丽”或“史密斯小姐”。常见的情况是,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有时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不知如何称呼好,你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这时,对方会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热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尔逊,叫我詹姆斯好了。” 或者“别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萨利好了”。的确,美国人之间,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教授、怀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三)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美国入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 外出或回来。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谁想在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定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往往用 “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入的轻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对年龄的看法同我们大不相同。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有一次,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举行盛大聚会,宾客如云。当地一位名牌大学的校长与其母亲也光临盛会。留学生在欢迎辞中说:“××老夫人的光临使我们全体同学感到荣幸。”“老”字在中国是尊称,不料却触痛了这位老夫人,当时她脸色遽变,尴尬不堪,并从此再也不在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露面了。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和美国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四)社交场合 女士优先 美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这里姑且不论。但在社交场合中,她们总是会得到格外的优待。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欧洲中世纪骑士作风的影响;若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步行时,男子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边;进门时,男子应把门打开,请女子先进。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子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边,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总之,美国男子在社交场合同女子接触时,一方面事事尊重她们,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以显示男子的地位。
(五)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不少到过美国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语言随处可闻,不绝于耳。在美国,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场里,售货员的脸上总是堆着笑容,当顾客进门时,他们会主动迎上来,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当顾客付款时,他们会微笑着道谢。最后还会以谢声送你离去。同样,顾客接过商品时也会反复道谢。美国人在一家人之间也是客气话不离口,不仅夫妻之间如此,对小孩子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这样,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美国人还习惯于对别人道“对不起”。当人们发生小摩擦时,一声“对不起”,常使芥蒂烟消云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等,美国人也会连声表示歉意。美国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请对方原谅。
二、送礼・约会・作客送礼、约会和作客,这是人与入交往中的常事。美国也有自 己特有的风俗习惯。
(一)送礼 一般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按照美国传统,圣诞节的前几天还有个“白圣诞节”,届时,人们用白纸包好礼物送给附近的穷人。探病大多是赠鲜花,有时也赠盆景。芬芳的花朵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使病人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在习惯上,如果自己亲自去慰问,通常送插瓶的鲜花,不必附名片;如果请花店直接送去,就须附名片。送朋友远行时,也常赠礼品。礼物通常是鲜花、点心、水果或书籍杂志等。礼品上也附有名片,祝他一路平安。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簿,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入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礼物包装讲究,外表富丽堂皇,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有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露出来的只是几颖巧克力糖而已。
(二)约会 美国人办事讲求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一般已预先安排妥当。因此他们绝对不希望有人突然来访,打乱他们的计划,只有至亲好友才可以例外。不仅平时这样,星期天也如此。美国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战场,美国人在紧张工作之余,节假日照例要同妻子、孩子们一起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如果外人不打招呼,贸然前去,必定不受欢迎。因此要拜访一个美国家庭,事前约会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被当成不速之客,甚至吃闭门羹。到别人家作客,坐在那里海阔天空地闲聊是惹人厌烦的。如果不是熟朋友,往往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要去,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如果对方有事,便会主动和你另约时间。有些礼貌周到的入在写信通知对方时,还把写好自己姓名和地址的信封贴足邮票,附在寄去的信中,以便使对方不必费事就可以寄出回信。如果到不熟的人家去作客,在收到对方的答复时,往往还要再回一封信,表明自己将准时赴约。约会之后不得失约,失约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一旦临时有事不能赴约,就要尽早通知对方,并表示自己的歉意。前往赴约时,最好准时到达。如果迟到,让人等侯你,显然是不礼貌的;去得太早也不好。因为在美国有佣人的家庭很少,收拾房间,准备饭菜都是主妇亲自动手。每逢有客来,主妇就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可又要出来接待你,就会造成许多不便。在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再进去。
(三)作客 约会要周到,赴约要守时,作客时更要彬彬有礼,自然大方。首先要敲门或按门铃,得到主人允许之后才进门。有些人家门口放有擦鞋的棕毡。就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进门后要摘帽,在房间里戴着帽于是很不礼貌的。如果是雨天走访,应该注意把雨伞、雨衣放在室外。大衣、外套脱下后,主人一般会主动为你接过去挂起来,这时可以不必客气。进屋后,要先向女主人间好,此后向男主人间好。如遇主人家宾朋满堂,那么只需同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
在美国人家中作客,不必过分拘礼。如果主人请你就座,你为 了表示客气而不马上坐下,反而会使主人感觉不安,以为椅子上不洁或有其他不便。作客时不可随意观看主人桌上的字纸或翻阅文件。不要抚弄室内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询问室内用具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果想吸烟,应该首先问在座的女土们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如果主人主动请你吸烟,那么即使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而不可拒绝对方而吸自己的。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很不愉快。在美国人家就餐时,如果对吃西餐的礼节不熟悉,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女主人的动作,照她的样子做不会错。在餐桌上,美国有许多习惯都和我们不同。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了表达同样友好的感情,不同国家的人民却有截然相反的说法和做法。中国人请客吃饭时,往往是自谦地表示饭菜做得不好,请客人多多包涵。而美国人却要说“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们喜欢吃”一类的话。所以,在美国人家中作客,听到主人自夸饭菜做得好,不必奇怪,而且应对女主人的手艺夸赞几句。中国的主人为客人拨莱时,客人总是尽力推让,表示客气。在美国这样做是行不屈的。主人第一次为你拨菜,你不必客气推让,否则女主人会以为你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无形中的首脑人物。上菜之后,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动手吃后才开始吃。饭后。也应由女主人领头离席客人才离席。在美国人家中作客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耽搁主人过多的时间。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和主人攀谈一会儿,然后道谢离去。如果是夫妇一同到别人家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在比较正式的宴会上,如果客人较多,应等年长位高的宾客或重要的女宾先告辞后,自己才告辞。如果客人有事需要先走,应向主人请求原谅后再离去。如果你与主人不很熟,那么作客后还应给主人打个电话表示谢意,或者写一张“谢谢您”的短柬寄给主人,这样在礼貌上就更为周全了。
第五篇:社交场合握手礼仪范文
一定要用右手跟人握手,左手是不可以跟人握手的,这个是约定俗成的。本章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社交场合握手礼仪内容,为大家提供阅读。
社交场合握手礼仪
握手是社会交往中常见的礼节,在见面、告别等很多场合都需要使用。握手时的位置、用力的轻重、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用目光注视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态度。有时从与对方握手的一瞬间就可以感到,对方是热情还是冷淡,是谦恭还是傲慢,是自信还是自卑,是真心实意还是敷衍了事。所以,握手时的一些礼仪规定还是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标准做法:
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两足立正,伸出右手
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上身稍向前倾,头微低
长辈、上级、女士、主人先伸手
晚辈、下级、男士、客人先问候,待对方伸出手后再握
同级同辈见面时,双方伸手不分先后
以手指稍用力握对方手掌,力度适中,三五秒钟即可
久别重逢的朋友、熟人、老用户握手力度可大一些,时间长一些,还可以同时伸出左手去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两手做紧握状
握手的要求
通常,和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都可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也是最常见的。
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相交,拇指张开下滑,向受礼者握手。
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握手显示出一个人的谦卑和毕恭毕敬。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态是两手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最普通也最稳妥的握手方式。
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男士在握手前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当然在严寒的室外也可以不脱。比如双方都戴着手套,帽子,这时一般也应先说声:“对不起”。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除了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晴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也可较长时间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
握手时两手一碰就分开,时间过短,好像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时间过久,特别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显得有些虚情假义,甚至会被怀疑为“想占便宜”。
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当然,如果男方为长者,遵照前面说的方法。
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时要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
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为了避免尴尬场面发生,在主动和人握手之前,应想一想自己是否受对方欢迎,如果已经察觉对方没有要握手的意思,点头致意或微鞠躬就行了。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主要取决于年龄、性别、婚否。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变得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就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就表示“再见”。这一次序颠倒,很容易让人发生误解。应当强调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不必处处苛求于人。如果自己是尊者或长者、上级。而位卑者、年轻者或下级抢先伸手时,最得体的就是立即伸出自己的手,进行配合。而不要置之不理,使对方当场出丑。
当你在握手时,不妨说一些问候的话,可以握紧对方的手,语气应直接而且肯定,并在加强重要字眼时,紧握着对方的手,来加强对方对你的印象。
握手的注意事项
除了这些技巧,还有一些事情也是应该注意的,比如,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不要拿着报纸、公文包等东西不放,也不要插在口袋里,而是自然垂放;
女士可以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男士无论何时都不能在握手时戴着手套;除非眼部有疾病或者特殊原因,否则不要握手时戴着墨镜;无论女士还是男士,不要轻易拒绝与他人握手;
与信仰基督教的人不能四人交叉握手,任何类似十字架的形状,对他们而言都是不吉利的;握手时要控制好手部动作和时间,不要把对方的手扯过来、推过去或攥着不放;握手时,不要过分客气,点头哈腰或是唯唯诺诺,要大大方方坦诚地做动作;
握手时不要轻浅傲慢地捏住对方的手指尖,诚恳的握手是要稳妥握住对方手指;尽量不要用很脏的手与他人相握,可以用言语解释一下“对不起,我的手有点脏,就不和您握手了”,这样就不会失礼,但要早一点说,不能对方的手伸出良久才说;不能在与人握手之后,马上擦拭自己的手。
一次令人愉快的握手感觉,应该是坚定的、干爽的、触摸很舒服的,时间持续三五秒钟,它可以良好传达愉快相见的情感,建立彼此的友谊,产生信赖感。如果手心容易出汗,可以在握手前不经意地擦干,并控制好时间。
握手可以传达出欢迎、感谢、问候、告别、祝贺和慰问等感情。不敷衍、不造作、不扭捏、不莽撞,是实施握手礼很重要的原则,谁也不喜欢和虚伪无礼的人做朋友,因此要记住以上五个要点,诚恳认真地与朋友、同事和客户实行握手礼,给彼此一个愉快的会面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