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积累生活素材(5篇)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2-1136333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2 17:22: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积累生活素材

积累生活素材,让习作更轻松

西充县中南乡小学教师全水宗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 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时学生始终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无文可作”。读着提示材料或命题题目脑子中一遍茫然,找不到可写材料。要么凭空编造,要么空洞泛然。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留意生活,学会体验生活,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在教学实践中,我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有效的训练。

一、有心、细心地观察生活

要让学生会写作文,就要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细心体验生活,认真思考生活,用慧眼发现生活。

如让学生写《小事见真情》这篇习作时,我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观察身边事例:年轻妈妈为婴儿喂奶;年长婆婆为婴儿喂饭;一位小学生拾捡一片纸屑;一位小女孩爱抚地梳扶一朵遭风吹乱的花瓣,让其怒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这些事例中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及心里变化过程。我又让学生体悟事例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习作时,注重了细节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感跃然纸上。学生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文章的中心悄然而出。在习作交流中,优秀习作较多。读来抒情,听之动情,感人之处有学生的泪水暗然而下。文罢,激动的掌声经久不停。

正因为有了学生的细心观察,才有了学生生动的描写。几次习作之后,学生作文再不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二、在活动、体验中积累

有句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中无物,肚中无货是写不好文章的。“胸有成竹”才能画好竹。作文中的素材在哪里呢?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醒学生有意注意。如写《我真行》一文,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歌咏比赛、跳绳比赛等,体验观察学校举行的“2+1+1” 艺体活动中的己和他。学生通过细心体验生活,用心选择情节,习作时思维敏捷,下笔如行云,话如流水,一气呵成,佳文居多。又如写《我成功了》这篇习作,我让学生先回忆学会蹬自行车、溜滑滑板,学会包饺子、蒸馒头等事情的过程,再让学生参加到这些活动中去,认真体验,细心感悟。通过检查习作,发现学生的习作真正做到了“凤头”、“牛肚”、“豹尾”,文字量超人意料。

三、融入社会,走进大自然搜集

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不能放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学生易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错误,常常是“想不到”。如何让学生发现身边材料呢?如让学生写《春暖花开时节》作文前,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结果不尽人意。然后我借春游之机,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观察感悟生活。动笔前,我问学生,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你观察到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物,他﹙它﹚们都在干些什么,有哪些表现。顿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不尽材料滚滚而来。我见时机成熟,顺势激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文体限时习作。不到三十分钟,生动具体的习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总之,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只是你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寻找作文中的素材,也正如此。只要教师循循善引,学生就能找到习作素材,文章就自然有材可写,有话可说,绝不会出现很多的“假、大、空”作文。

【四川省西充县中南乡小学邮编:637242电话:***】

第二篇:关注生活 积累素材

关注生活 积累素材

——习作教学课堂内外有效链接的研究

石花镇东风小学李聪蓉

有教育学者曾这样说过:“数学学科是一根线,语文学科则是一张网。”想来颇有道理,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广、内容量大的学科,而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

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大多数教师的眼里,作文教学可谓是个烫手的山芋,可望而不可及,教师常常是掂量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限,于无形中增加了一份压力。可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们从未放弃过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努力和思考。不难发现,长期以来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普遍做法就是非常注重一系列有章可循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授。课堂上,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似懂非懂,紧接着课后便是教师的埋头批改作文„„,但实际作文交上来,却很不尽如人意。不是千篇一律,内容雷同,就是泛泛而谈,言之无物。很少有充实、新颖的个人体验之作。

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平时积累少,胸中无物,自然言辞单调,内容空洞。这就如同厨师们对徒弟们大讲如何做菜,而弟子却没有材料,师傅讲得再好也是画饼充饥,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努力找到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有效的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好的写作素材哪里来

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们总是困惑于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素材,其实静下心来,我们会发现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用心从生活中有所发现,才能为作文提供活水源泉。只要有了这股“活水”,就不愁没有写作的好素材。那么,究竟该怎样从生活中获得有用的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使每个学生借助自己的一双慧眼学会点滴积累,尽快成功地开启写作之门。

(一)留心观察,用心体验,获取直接材料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于漪老师说:“头脑里‘仓库’充实,写的文章才会材料厚实,质地好。‘仓库’靠坚持不懈的储存。一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眼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教会学生捕捉特点,发现异同,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形象逼真,生动感人。观察事物时,要从事物的形状、声音、颜色、状态、结构等几方面入手;观察人物时,要留心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为自己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只要用心领悟,完全可以领略其中的美感。从观察中积累素材,就是积累从观察中得来的内容和体验。这是重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受着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快乐悲伤。如果把这些丰富的体验真实细致地表现出来,就是动人的文章。正如曹雪芹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生活中那些轰轰烈烈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更应该关注那些虽然细小却不乏意义的生活琐事。

因此说,要写出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而要观察,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有所收益。所以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并且要求他们

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想,用心去发现,以情去体会。也许生活的环境一样,经历大同小异,但是个性不同,见解不同,那么从生活中观察所得到的体验就不会完全一样。而这些不同的观察所得就是写作时直接材料的来源。

(二)潜心阅读,收集信息,积累间接材料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如果仅凭直接经验,那么他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写作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得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一线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使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一是“就地取材”。就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主要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书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学生可以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可以学习作者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技巧以便借鉴,大量的感性的或者理性的材料更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基本上被禁锢在“三点一线”生活里的学生缺少直接多样的人生经验,要丰富思想和作文材料,大量的阅读便成了最重要的途径。缺乏直接体验的学生,借助阅读这种间接的生活体验可以增进对自然地感受,对生活的感受。

二是博览群书。于漪说“对学生来说,精读、博览尤为重要”,除了阅读语文课本内的课文以外,学生更多地应该是阅读课外的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破万卷”,就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达到“如有神”的效果。中外名著的阅读是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读课外读物,一定要注意层次性、系统性和选择性。根据各个不同的年龄层次,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阅读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自然到人文,由现实到历史的规律。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小说、科普作品。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列出的青少年必读书目,笔者认为是很好的,值得推荐。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内容,一个学期推荐2-3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读物,并逐年要求、逐年提高,努力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三)勤于活动,身体力行,获取有效素材

现在强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说穿了就是不要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内的知识,还要具备各个方面的素质,也就是党的教育方针里强调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些,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多参加活动,可以提高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社会阅历,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作文的材料积累提供很好的机会和条件。学生的生活以学校为界,分为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不管哪一种生活,学生在活动中身体力行,对社会、对自然、对自己了解直接,感触颇深。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于感觉、思维判断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生动而丰富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心田里,铭刻在脑海里,这样就为写作提供了直接的素材。

如作文片断描写,描写一个篮球比赛的场面。除了略懂些篮球比赛的初步知识外,没有亲身参加过篮球比赛,或者买有直接观看过篮球比赛,即使你文笔再好,也是写不出非常生动而热烈的场景来的。

(四)善于倾听,乐于思考,获取别样素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口头语言来传递信息,用“听”来获取声音的信息。其实听来的东西也是极好的作文材料。清人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他的那些素材的获得并非他对鬼魅世界有亲身经历,也并非他对花妖狐怪做了深入观察,而是他凭着两只耳朵把民间流传的故事轶闻听来整理加工,诉诸文字,于是便有了《聊斋志异》这部志怪小说集,可见听来的信息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学会从听闻中获取素材可以说是一个既省时又省力的积累方法,可以指导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际风云;可以建议学生收听一些对学生身心成长有意义的广播节目,这些节目既能活跃身心,又能增长见闻;当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交往,从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和素材。为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例如辩论、采访等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取素材。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明确对于听来的素材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借助自己的一双慧眼来选用合适的写作素材,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一)学会动手,自己将收集到的写作素材整理有序

积累素材的最佳办法是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多丰富,观察生活有多有心,听的、读的故事有多精彩,但是,只要时间过得久了,原本印象深刻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渐渐淡忘,而做笔记却可以使材料长久保存。

因此,笔者建议,如果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最好写成日记或杂记;如果是观察到的事物,最好用观察笔记本和采访日记等形式记下来;如果是听来的故事、阅读中获得的资料都应做些笔记,如用读书摘记的形式来积累语言材料,像名言警句、好词妙句、诗词名句等等。名言警句和好词妙句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所读的文章里选择,并记录下来。诗词名句就有必要规定一定的主题,如古诗中写春的句子、与友情有关的句子、写到乡愁的句子等,还有关于勤奋的名言、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关于人生的格言等等。每天积累一点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能形成一个语言材料的宝库。这是采撷积累素材的最方便的方法。

此外,书报剪辑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利用录音、录像和电脑网络等手段来获得信息,也是采撷和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二)学会领悟,真正将写作素材变为己用

以上所说的阅读材料,那是来源于别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后写成的文章,那是间接材料。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应永远记住“文学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因此,对这些材料,我们还应作一番“加工”,熟悉材料,体验领悟材料,把材料变“活”,使它们就像能随时听候命令出征的战士一样,“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

那么,如何体验、领悟材料呢?要用灵思去点燃,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情的人,一名有心的人,一位勇于思辨的人,一位勇于动手的人。例如,学生失去自信后,班主任老师的一张贺卡敲碎了他的自卑,教师的爱心,让学生心底藏了一个美丽的梦;同学间或轻如烟淡如水,或甜如蜜甘若醇的感情故事言而难尽,只有我们“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才能“化险为夷”,惟其如此,才会使作文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情趣。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的重要作用已不必赘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中所指的写作素材积累不仅仅是对作文材料的积累,还包括对写作知识的积累和对语言词汇的积累。当这些积累完美地融合成一篇作文时,学生就不会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了,而这些多方面素材的积累都可以通过一些有效地方法和途径来进行提高和完善。

(三)温故知新,强化理解和记忆,有效积累写作素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写文章就好比盖房子,积累材料好比备料,先准备好砖石、木材、水泥、钢筋,这所房子才能动工兴建。以上的观察也好,阅读也好,其实都是在积累材料。积累材料很重要,平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用时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写文章的时候,也就能得心应手;相反,则会感觉头脑空空,即使冥思苦想,搜肠刮肚,甚至咬破笔杆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才会有雄厚的基础。

道理明白了,把它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通过观察和阅读发现了很好的写作素材,需要经常温习、巩固,对于那些经典事例、好词好句应努力做到熟记于心,应用自如,通过经常地回忆和使用素材进行写作,加强对素材的理解和对作文内容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把作文写得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积累,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是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总结归纳能力的捷径。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语文素质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始终明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材料之于作文,就犹如“源头”之于“渠”。因此,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开始,否则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也希望本文中谈到的关于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和方法能给一线教师和在读的学生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真正用自己的一双人文慧眼,成功开启写作之门!

第三篇:积累生活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积累生活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内容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的高耗费而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局面。其主要问题在于对学生的生活不够重视。而生活是作文最大的素材宝库,是作文的源泉,是创造的基础,是人生中最具教育意义的、最生动的教材,是解决当今学生作文困惑的关键。如何积累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者在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这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生活

素材

表达

真情实感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时间大量消耗而作文水平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作文总不能达到应有的作文水平和相应的程度,教师和学生一遇到作文就深感头痛,教师感到无法辅导,学生则觉得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在于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关注不够,学生生活体验较为肤浅,又加之长期应试作文的影响,作文的要求过严过高,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日常书面语言的正确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言中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他认为: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就是“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减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力求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其主要作用在于:

1、生活是学生最大的作文素材的宝库,是开发作文资源,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而学生的生活本就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人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环境之中,必然对社会中的人、事、物及各种现象有自己的感触。让学生将作文的笔触回归到生活世界中,写出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写了。

2、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大的教育观提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人和所发生的事都会留给学生以启迪和思索,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知识或经验的形成比任何教育所留给他们的还要深刻得多,因为这是为他们所内化了的东西,自然对他们的影响也要更为深远。在学生的作文中如果能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出他们所观察

到的生活或他们思想行为和认识上的种种变化,那么他们就会在作文中有所创新,逐渐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提出应关注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可持续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独立个性的养成。作文教学的创新能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包括价值观、良好的情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3、它也是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形成作文教学良性循环的需要。

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肤浅,生活经验欠缺,作文时无话可写,要么出于应付了事,作文无主题、无重点,记流水帐;要么抄袭别人的作品为已用,有“经验”教师要求学生背作文;或者教师写出例文,甚至于给学生划定一个圈子„„这就导致学生对作文充满了神秘的感觉,总觉作文十分深奥,素材匮乏,无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致于对作文逐渐失去兴趣。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如果能够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有散发着浓郁自然生活气息的写作素材,让他们自然地萌发出表达的欲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那么,教师将不会再对学生作文难以辅导,学生就不会在作文时无话可写了。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它还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

作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其对生活的主观的反映。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能够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放手让他们支观察、去发现,通过分析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支表达,从而表现出自己的独特的修改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从选题到选材,从内容到形式„„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在作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所想的。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决定一篇文章质量的首先是内容。而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一旦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的素材,经过头脑的加工再创造,然后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要让学生能有内容可写,写出发自他们内心的作文,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1、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人生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而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活动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以充实学生的学校生活。

(1)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班队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教师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给学生的活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师生共同确立主题后,整个活动的过程由学生自己策划,让学生自由表演,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灵活地表现出来。借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发展特长,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如开展故事大赛、识字比赛、成语接龙、泥塑、书法比赛、纸工、诗歌朗诵等,让学生相互进行交流、评比。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要注重结合学科教学,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学了统计以后,让学生回家就本队脐橙的采摘情况进行一个调查,统计一下每家今年花生的产量和收入情况,然后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并用文字将统计所了解到的情况表达出来。结果由于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学生活动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效果十分理想,笔下自然觉得有东西可写了。

(4)开展专题活动。在学校生活中,还需要我们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例如:利用节假日开展专题活动,如六一文艺表演,十一国庆小报,安全知识你、我、他,班级运动会,母亲节“我为母亲做件事”等,这些活动可以啬学生深入生活实际的机会,达到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的作用。

2、挖掘家庭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天地,家庭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作文素材。学生对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司也是来自于家庭生活的,教师可心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地参与一些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做饭,打扫清洁卫生;养花养草、养小动物;和家庭成员一起开展一些有益的家庭生活会,如讲故事比赛,日常生活小常识;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田间的农活,如收割小麦,采摘果实等„„也可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我的家,我的父母或我的家庭成员等,促使他们关爱他人、关心家庭,从而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

3、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大自然是美丽而令人神往的、是多姿多彩的、是微妙无穷的。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带

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一年四季,景物各有特色,:春暖花开,野外空气清新,可以带领学生去春游,去野炊;夏季炎热但却是万物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季节;秋天果实累累,惹人喜爱。冬天如果下雪了,可以让学生到雪地里支堆雪人、打雪仗。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从而获取鲜活的素材。

获取生活素材后,就需要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使生活自然地走进作文中来,让学生作文再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每个人一天的经历是十分丰富的,都会接触到很的人和事可物,当学生面对丰富而复杂的、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时却孰视无睹,充耳不闻,留不下什么印象。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用笔表现出真实的生活来。

(1)融入生活,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要亲身到生活中去感知,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如学校中的校园环境,课间十分钟学生的活动场境,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些对象的本身就是十分有趣的,要注意逐渐让这种兴趣变成一种持久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另外,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来观察生活。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景物可由远而近,也可从近到远,或进行定点观察,还可以分主次进行观察„„这就需要在实际观察中学会总结,灵活运用了。

(2)参与实践,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这都需要我们亲自去参与实践,体验生活的苦乐。因为只有当自己有了亲身的感受后,才能对过程和细节了如指掌,才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也才能让作文做到真实而感人。例如写一次野炊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全过程,从计划到买菜,准备柴米油盐,生火做饭、炒菜,个中滋味,自然就有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就水到渠成了。

(3)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

教师要注意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观察生活的方法,鼓励他们支捕捉生活中新鲜而有趣的事物,并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及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每天回家后注意进行整理,写出日记,积累生活素材。

需要注意的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不是纯客观地记录真实的生活。这就是说观察和作文时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进行有机的提炼、挖掘、将有用的东西截取出来,进行创造,在生活合理性的基础上,把生活改造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刻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物,积累生活经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在作文中进行合理的创造,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四篇:素材积累

林玉婷的素材积累

一 见义勇为——永远的光芒

11月5日晚,在茂名市区人民广场,有三名歹徒对一名少女进行持刀抢劫。当时在场的一年轻男子见义勇为,上前阻挠,却被歹徒连刺三刀,终在警方的协助下,制服了歹徒。

点评:见义勇为,一直是被世人传诵的美好品质。自古往今,有多少令人赞扬、惊叹的见义勇为的事迹一直流传。人们对正义的追求,从不会因为外在的财富、利益所阻挡,正义,永远是这社会上最有力量的精神。见义勇为的人,永远是高擎着正义火炬的勇士。

话题归纳:

1、见义勇为

2、过去的光辉,今天没有丢失

3、社会正义的存在 提炼观点:

1、见义勇为,永远是人世间最耀眼的光芒

2、让传统美德不丢失

202_年11月16日上午,多为南京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鼓楼区多处路段出现大量垃圾,有环卫工人直接将垃圾倒在路边,很多垃圾桶堆满垃圾却无人清理”。南京市城管及鼓楼区环卫所均证实此事。据了解,此事与环卫工人绩效工资改革欠拖未决有关。

话题归纳:

1、关注民生

2、就业制度的完善

3、工人工资的落实

4、企业高层部门关注底层员工的情况

5、责任 提炼观点:

1、漠视工人利益,势必造成反抗

2、冷暴力成为反映问题的流行做法

3、百姓的维权意识在增强

4、维权不能以忽视公众群体利益为代价

5、维权应与责任同在 三

在加拿大有一个小男孩,说话口吃,曾因疾病而左脸麻痹,嘴角畸形,而且有一只耳朵失聪。但他却不气馁,坚持整天在嘴里含着一块小石头练习,以致嘴巴和舌头都被磨烂。终于,长大后,他以自强不息,使人生发生蜕变,成了加拿大总理。他,就是让·克雷蒂安。

话题归纳:

1、自强不息

2、先天与后天

3、战胜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

4、坚持就是胜利

5、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炼观点:

1、人生并不完美,缺陷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但,战胜挫折,我们完美我们的人生

2、面对困难,我们要自立、自强,战胜困难,创造美好明天。

3、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4、先天的缺陷并不是致命的打击,直面缺陷,勇于改造,用后天的努力战胜先天的缺陷。

5、上帝不是万能的!他并不是我们每个人命运的主宰者。自己掌握命运,自己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与灿烂。

第五篇:素材积累

作文素材积累

1、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一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2、托尔斯泰在圣彼德堡广场上,看到一个乞丐,衣衫褴褛,托尔斯泰就给他钱,有人告诉托尔斯泰,说那人是个骗子,托尔斯泰说:“我不是捐给他钱,我是捐给道义!”

3、一天,苏轼与佛印一起对坐参禅。忽然间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心喜。佛印问苏轼:“你看我像什么?”苏轼说:“我看你像堆牛粪!”佛印听后并没生气,反而一笑了事。苏轼自以为占了上风,心中窃喜,回到家中向苏小妹炫耀。才女苏小妹听后笑嘻嘻地看着哥哥说了句禅语:“心中有佛则众生皆佛,心中有粪则众生皆粪。” 4、202_年10月22日,美国社交网站脸书联合创办人、首席执行长马克·扎克伯格1日宣布,他和太太普莉希拉·陈的第一个女儿马克斯(Max)降临,在分享初为人父的喜悦时,扎克伯格表示将捐出其家庭持有的脸书股份99%、约450亿美元。扎克伯格发表了致女儿马克斯的一封长信,对女儿的爱和期待溢于言表,对人类正面临的疾病、贫困、能源危机和不平等充满责任感,誓言将尽力为马克斯等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他在长信的开头对女儿说,“任何语言无法描述你给我和妈妈的未来带来的希望。你的新生命充满了承诺,我们希望你健康而快乐,这样你可以全心去探索新世界.5、202_年10月22日下午,马克•扎克伯格出现在了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并与主持人进行了一场全程中文的对话:“我觉得最好的公司,不是因为创始人想要成立公司,而是因为创始人想要改变世界。如果你只是想要成立公司,你会有很多想法,但不知道哪个想法最好,最后影响公司的发展。但反过来,如果你想要改变世界,有了很好的想法才去创业,这样你才会成立好的公司。”

6、第九届上海电影节上,谢晋颁奖给李安,李安致辞:“这是无尚的光荣,同时又是战战兢兢,因为80年代我毕业后,曾在谢导的电影中做过临时演员,后来,那场戏被剪掉了”。有记者问他是如何摆脱失败的阴影的,李安说:其实我到现在做梦还会梦到考数学吓醒,我想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有些阴影已经变成你个性的一部分,你要跟它共存,把它当朋友。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你处理的方法又不太一样了,有新的东西出来,那都是一种属于三维性的创造。

7、嵇康:“交不为利,仕不谋禄。”《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居住山阴时,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吩咐童子准备好酒具,独自饮酒,望望四周,银白一片,于是心里悠然自得,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常与风流名士游宴、不乐仕途的朋友戴安道。当时戴远住在剡县,王子猷随即连夜乘小船去拜访。经过一夜到达后,却不等登门拜访便又转回。随从问他原故,他回答说:“我本来乘兴而去,兴尽而归,又何必见到戴安道呢?”在王子猷的这种超出常人意料的举动中,我们看到的正是魏晋名士在交际中所表现出的那样一种任性放达、卓荦不羁的个性以及对这种个性的张扬。

8、《世说新语》又载:陈裕在剡溪时曾购置一驾好车,前来借车的人很多,谁都能借得动。有一次,有人想借他的车来办丧事,想借却又不敢说。陈裕后来听说了,叹息一声说:“我有车马却竟而使人不敢来借,我要车马又干什么呢?”于是不顾家人的劝阻点火烧掉了车子。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自责呀!

9、在贝多芬逝世前一年,他这样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磕睡,也只为要它醒后更兴奋。我还希望再留几件大作品在世界上,然后如老小孩一般,我将在一些好人中间结束我尘世的途程。” 贝多芬勤劳了一生,他得到了幸福的安眠。

10、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凡•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

积累生活素材(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