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欣赏总结
书画艺术欣赏活动总结
活动简介:
此次是一次面向社团内部成员的书画艺术欣赏活动,活动于3月21日在信息管理校区2103教室成功举办。虽然活动开始前的宣传工作,由于个别原因,没有做到位,但还是得到了本社成员的热情参与。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书画艺术的放映,使社员们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体会到了书画艺术是独特魅力,坚定了他们学好书画艺术的决心,提升他们的书法绘画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活动主题:
展现艺术个性,提高书画水平
二、活动宗旨:
为了丰富本社成员的课余生活,弘扬中华书画文化,提升他们的书法绘画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不足与欠缺:
1、有个别迟到现象发生,多媒体都播放了,陆续还有人进来
2、现场纪律保持的不是很好,一会好一会乱
3、音响设备表现不是很好,音量太小
4、前期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
四、改正措施:
1、制定更加严格的迟到签到制度,迟到三次算一次旷会
2、安排自律部成员,专人专责,分散在现场的各个角落维持纪律
3、设法借到更好的音响设备
4、提前预备多套宣传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活动心得:
本次书画艺术欣赏的成功举行,为本社团爱好书法和绘画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的平台,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继承和弘扬了传统的国粹文化艺术,促进了社员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练习书法绘画的热情,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以本次书画艺术欣赏为契机,同学们一定能更加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做好国粹文化的学习者和传递者,让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我们手中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书画协会
2012年10月27日
第二篇:艺术欣赏
青花瓷艺术欣赏
瓷器通过物象、谐音、巧妙的组合,表达人们良好的意愿、吉祥的祝福、美好的追求、心灵的期待。清代蒋士铨有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说明青花瓷上的吉祥图案纹饰同样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传统的文明。
在古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蔬果最为丰富。不仅各种花卉直接作为画面主题入画,而且常以花卉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背景或配景。由于所绘花卉佳果多有美好寓意,故使青花瓷格外生辉,成为上至官宦、下至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纹饰。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著《陶计略》中记述:“窑火既歇,商争取售,而上者择焉,谓之捡窑。交易之际,牙侩主之„„,运器入河,肩夫执券,次第件具,以凭商筹,谓之非子。”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代青花不仅在景德镇出现,而且烧制技术迅速成熟,进入青花瓷的成熟期。元朝庭在景德镇设了“浮梁瓷局”,专门掌烧瓷器。《元史》卷八十八记载:“浮梁瓷局,秩至九品,至元十五年成立,掌烧造瓷器”。可见,元代对青花的重视及数量控制。当时,青花不仅为达贵用品,还外销到中东地区。目前,国内所知的元青花完整器只有100多件,80%为出土品,而国外却有200多件完整器和大量残片出土,其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里就有80件完整器。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元青花的装饰技法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极强的感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
人物故事都绘于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画面多置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玉壶春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如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绘有此类纹饰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还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窑。画人物纹饰的青花瓷按古董行的惯例其价值是最高的,比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更能代表时代人物的精神追求,人物纹饰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基本能反映出古代某个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萧何月下追韩信、蒙恬将军、三顾茅庐、鬼谷子下山、尉迟公单鞭救主、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这些被一些专家学者看成元代瓷器的青花瓷器,其正面人物形象均为汉人,描述的都是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青花瓷纹饰看成是汉文化的集中表现,与蒙古、伊斯兰文化没有任何关系。蒙元统治时期,蒙古的英雄人物辈出,能征善战的将军比比皆是,为什么江南窑工没有去画那些蒙古人反而去大量创作汉民族的英雄人物呢?其实这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它出现在汉民族文化可以自由创作的时间段。
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品的影响。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青花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这种文化底蕴不可能一时体会的完全,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关注多留意,这样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篇:西方艺术欣赏课后总结
以前总是听人说起什么印象派,抽象主义,还有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风格,对于我这个理科生这些所谓的专业名词我简直就是个“门外汉”,每当听到身边的人谈起与西方艺术相关的话题时我只能在一旁当做听众,甚至避而远之。当得知有《西方艺术欣赏》这样一门课程时,我的心情是无比的愉悦。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修了西方艺术欣赏课。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想要获得艺术的享受,首先要做一个有有艺术修养的人。”那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呢?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课的时候,老师为我播放了《名师讲坛》,清华大学的杨琪教授,第一堂课就为我们解答了什么是艺术欣赏?如何进行艺术欣赏?艺术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我们看了一些艺术作品,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引导我们思考,体会作品的精神,还有作品之外的故事。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每一件作品。
艺术的美妙有时候并不在于它有多么写实,而在于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感受,欣赏艺术作品有时不只在作品本身,还在于画外,由作品引发出来的思想感受。而艺术家之所以成为大师或是大家,不仅仅在于他拥有高超的创作技巧,更在于他具有独树一帜的思想。在古今中外这样的名师大家比比皆是,比如说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作品刚刚问世就受到了学院派的抨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挖苦是印象派。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西方艺术中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方面艺术作品。老师生动的讲解,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文化花园。在花园中,我们见到了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的巴洛克建筑;有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哥特式建筑;建筑的形式服从它的功能的功能主义建筑;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古典复兴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的古罗马建筑;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的浪漫主义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的罗曼建筑;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的洛克克风格的建筑;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的文艺复兴建筑;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的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有机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我们又如同坠入时光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见到了原始人用其最简单的方法来产生艺术作品。我们来到文艺复兴时期,感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冲击。
在课上我还认识了很多西方的艺术大家,比如梵高、莫奈、毕加索、还有达芬奇。在没有上过《西方艺术欣赏》课时,要是与人谈到达芬奇,我只知道他只是一名画家,对于他生平的故事我也只是从小学课本中知道画鸡蛋的故事,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我更加的看不懂。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他不仅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时至今天,达·芬奇的地位也难以被撼动半分...听着他们的生平故事,我不由得心生向往。于是我课下还专门找来了《达芬奇密码》的电影,我想我已经被达芬奇的才气与超越时代的思想折服。
学习这门课程,使我懂得了很多。至少现在我懂得了古埃及艺术、古罗马艺术、古希腊的艺术的特点。我不再麻木,当我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我会细想一下,这个建筑物是哪种风格的,这种风格的起源和发展。以前每天看到很多名画,我只会感叹人类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而现在,我除了感叹,我还会放飞思绪,联想到这名画出自哪位名家,它的艺术风格,它的创作背景。当我看到不同的逼真的雕塑,我会想想其创作的意义。我会想象到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第四篇:艺术欣赏论文
艺术欣赏论文——书法
摘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代写论文方面入手: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势是否自然;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作品、书法欣赏
琴棋书画四艺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雅士追求意趣、体现风骨的最佳依托,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作为汉字圈里独有的艺术形态,书法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能集中表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格的:蚕头燕尾的隶书,中规中矩的楷书,潇洒飘逸的行书....异彩纷呈,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蔚为大观。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意、物、境相融统一,形神兼备,书法历来也注重字的气质、神韵,一笔一划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与无尽的心旷神怡之感,它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体现在行云流水的笔画之中,体现在通篇的布局之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造就了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和书法清和淡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书法强调笔墨工夫,以毛笔落墨的轻重徐急,造成线条的刚直、柔和、严整、飘逸等不同变化,以用墨的浓淡,表现出微妙的韵律,金钩银画间千姿百态尽显。书法作品与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既为修身养德亦为经世济用,造诣深者都有着相当高的道德境界。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 作者的感情因子。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就是用他
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周恩来的《大江歌》、毛....的许多诗词墨迹,从内容到形体都表现出伟人的气势和魄力。
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
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
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
三、意态,要飞动;
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
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
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划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划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此外,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划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划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第五篇:艺术欣赏策划书
书画艺术欣赏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展现艺术个性,提高书画水平。
二、活动背景
三月是万物开始复苏的时节,是最具有活力的时节。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艺术魅力,提高我社团成员的书画水平,挥洒同学们的艺术才华,增进文化艺术交流,让广大社员领略中国书画文化的熏陶,特举办本次书画艺术欣赏。
三、活动意义
弘扬中华书画文化,让我社团成员领略书画艺术的魅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念,推进广大同学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鼓舞同学们发挥自身潜力。
通过本次书画艺术欣赏,加强同学们对文化艺术的了解,提高书法绘画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21日晚自习
五、工作安排
1、进入教室,确定电脑、音响等设备是否齐全并能够正常使用。
2、专门安排人员现场照相
3、相关人员写好讲座记录,活动结束后写活动总结。
六、活动程序
1、自律部成员安排人员依次进入教室,并组织签到
2、使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放映书画名家讲座和书画作品
3、组织人员上台进行个人感想发言
七、突发状况处理
1、如果播放设备出现的情况,由自律部人员保持现场安静,组织社员进行书法绘画练习。
2、书画艺术欣赏开始前若出现观众少,座位多的情况,由自律部人员组织同学坐中间。
3、书画艺术欣赏时自律部人员必须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书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