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2014年1季度江苏省泰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小编推荐)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2-385354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1 19:28: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4年1季度江苏省泰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小编推荐)

2014年1季度江苏省泰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泰州工业在宏观形势趋紧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总体呈现开局平稳、生产放缓、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运行特征,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

一、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泰州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由过去追求总量的扩张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76.28亿元,同比增长7.3%,总量虽已是近年来最高,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原因(2013年3月产值达909.61亿,比年度月平均水平高了201.13亿元),增速比2月回落9.8个百分点。受月度产值增幅回落影响,一季度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57.63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1-2月累计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增速位次由1-2月的全省第五位下滑至第九位。泰州工业用电量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对工业生产的增长构成一定支撑。3月份我市工业电量15.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47%,增速全省第三,增速环比下降2.46个百分点。累计工业用电量4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4%,增速全省第五。

泰州工业增长质量提升,效益稳中改善。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6.08亿元,同比增长17.5%;利税242.00亿元,同比增长24.7%;利润144.79亿元,同比增长22.5%。三项指标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3、9.0、7.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全省第2位,利税第3位,利润第4位。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

1、从分行业看,七大行业中,装备、石化、食品、冶金、纺织、建材六个行业产值增长较快。其中,一季度装备行业实现产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部列统工业的比重达54.5%,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5.03%。装备子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328.54亿元,总量在装备业中居第一,同比增长13.9%,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2.4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276.85亿元,同比增长5.77%,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69%;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227.99亿元,同比增长17.43%,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0.51%。一季度,石化行业实现产值345.13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食品行业实现产值164.07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实现产值124.13亿元,同比增长17.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冶金行业实现产值156.15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建材

行业实现产值39.50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七大行业中装备制造业和石化行业效益好转,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实现利税137.96亿元,占规上工业利税的比重达57.01%,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利税增幅提高1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6.1亿元,占规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达59.47%,同比增长19.9%,拉动全市利润增幅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经过近两年的低迷期,自去年下半年起接单情况已有所好转,船舶的价格也逐步回升,与为保生存签的低价订单比,约回升10%左右。此外,近期人民币贬值,对于以出口为主的船舶企业来讲也构成利好,效益增幅由负转正。一季度实现利税34.09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利润23.62亿元,同比增长2.6%。从造船业三大指标看,一季度泰州造船完工量29.9万载重吨,占全省的比重为14.5%(新世纪造船去年同期完工量多);新接订单量46艘,319.8万载重吨,占全省的比重为39.4%;手持定单量356艘,2434.9万载重吨,占全省的比重为37.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利税32.26亿元,同比增长39.7%,拉动全市利税增幅提高4.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9.94亿元,同比增长39.5%,拉动全市利润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

一季度,石化行业实现利税33.17亿元,占规上工业利税的比重达13.71%,同比增长32.8%,拉动全市利税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6.53亿元,占规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达11.42%,同比增长39.8%,拉动全市利润增幅提高4.0个百分点。

2、从新兴产业(3+n+高端装备)看,一季度新兴产业主要指标好于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49.81亿元,同比增长16.0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8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45.82亿元,同比增长18.36%;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67.78亿元,同比增长12.57%;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74.20亿元,同比增长19.82%;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87.88亿元,同比增长15.53%;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17.65亿元,同比增长16.08%;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56.78亿元,同比增长11.91%。

一季度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0.27亿元,同比增长16.86%;利税96.99亿元,同比增长30.75%;利润58.29亿元,同比增长29.95%。利税、利润增幅分别比全市平均高6.1、7.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四个产业的利润分别为11.09亿元、12.05亿元、9.87亿元、12.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8%、31.22%、58.85%、34.92%,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从产品产量看,6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全部产品的62.32%;其中17种产品产量增长在30%以上,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

31.9%,饮料酒增长33.9%,摩托车整车产量增长145.7%,化学原料药产量增长127.3%,钢材产量增长44.8%,变压器增长34.5%,锂离子电池增长144.0%,太阳能光伏电池增长102.2%,房间空调器增长286.1%,太阳能热水器增长46.9%等;26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占全部产品的37.68%。产量下降的主要产品有,盐酸下降27.1%,农用化肥下降67.7%,金属切削机床下降22.9%,减速机下降36.9%,民用钢质船舶下降3.0%,电动自行车下降48.5%等。

三、工业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

1、从工业相关指数看,宏观经济处于转型换档期,下行压力犹存。2014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由于季节性因素带动,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3月环比1-2月均值下滑0.1个百分点,表现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差,表明当前经济不容乐观。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9.3%,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为2013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当前无论是需求、生产,还是采购,均呈现出疲弱的状态,购进价格和产品的出厂价格也持续下行。2014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5%。1-3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1%。

2、从企业的构成看,新增企业规模不大,拉动力不强。209家新企业一季度实现产值45.03亿元,同比增长120.3%,仅拉高产值增速1.2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9亿元,同比增长109.7%;利税2.02亿元,同比增长74.1%;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64.7%。新企业效益指标增速虽高,但总量偏小,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3、从分地区看,各市(区)的产值增速均有回落,市区间增幅差明显。泰兴市、靖江市、兴化市分别实现产值501.14亿元、492.11亿元、323.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4.6%、16.8%,速度比1-2月累计回落5.8、12.5、1.4个百分点。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高新区分别实现产值323.42亿元、336.66亿元、281.53亿元、11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15.9%、17.9%、24.7%,速度比1-2月累计回落3.3、5.9、6.4、7.5个百分点。

三市四区中,增幅最高的泰兴市与增幅最低的靖江市相差23.2个百分点。泰兴的高增长得益于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化工产业为泰兴龙头产业,今年一季度实现产值155.53亿元,同比增长36.6%,占泰州市化工产业的比重达45.1%,增速也高于泰州市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从用电量指标得以印证,一季度该市工业用电3870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7.47%,增幅全市第一。化工产业用电占该市总电量的五成,对该市电量走势起决定性作用,今年化工行业处于上升通

道,形势较好。其中新浦化工3月电量1350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92%,累计增长47.57%,因同期受环境影响部分停产,因而电量同比增长明显;裕廊化工3月电量224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2.53%,累计增长50.93%,在2013年年中新投低温乙烯项目的带动下,今年上年电量将呈大幅增长势头;奥喜埃化工3月电量161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62%,累计增长15.48%。

4、从出口情况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出口交货值占工业产品比例下降。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上仍然处于底部调整阶段,虽然在局部显露出复苏的迹象,但基础并不牢固。一季度,对境外经济最为敏感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8.14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增幅低5.6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占比为25.6%,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

从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完成情况看,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9.43亿元,同比增长4.9%,比工业销售产值增幅低11.9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在销售产值中的比重为9.88%,与2013年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四、对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展望

1、工业企业较为景气,对未来预期良好。泰州一季度景气指数134.61,处于较为景气区间(120以上),比2013年四季度上升10.41点,比2013年一季度上升4.44点。企业家对本行业下一季度总体运行状况的预测,持“乐观”态度的企业有166家,占比37.9%,比2013年四季度上升4.08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企业有248家,占比56.62%,比2013年四季度上升2.51个百分点;持“不乐观”态度的企业24家,占比5.48%,比2013年四季度下降6.6个百分点。企业对下一季度生产增幅预测情况,预计下一季度企业生产增速与本季度相比,“加快”的有119家,占比27.17%,“持平”的291家,占比66.44%,“减缓”的28家,占比6.39%。

2、上半年生产效益走势预判。从产值月度数据看,除了季度因素外,各月产值总量基本保持平稳,增幅波动较大。预计上半年生产增速可能好于一季度。

从利润月度数据看,大致呈现“两头高,中间平”的走势。一季度和四季度各月份的利润总量较高,其余月份比较平稳。预计上半年利润增幅基本与一季度持平。

第二篇:2014年1季度江苏省镇江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江苏省镇江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努力化解复杂多变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为工作主线,克难求进,改革创新,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但下行压力未得到有效缓解,喜少忧多的局面值得关注。

一、现状与特征

1、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主要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1—4月份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29.02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居全省第七位;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48.96亿元,同比增长11.5%;累计实现利税总额234.11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以及利税总额三项指标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2、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两新产业引领发展。1—4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83.2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快于全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6.5%上升到47.3%;1—4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销售1150.2亿元,同比增长23.0%,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43.4%,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

3、出口形势低位回升,下滑颓势得以扭转。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产品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一举扭转2012年以来增幅连续两年同比下降的被动局面,从2月份起全市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一直保持累计增长的好势头。1—4月份全市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133.62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在去年全年下降5.4%的基础上回升了6.6个百分点。

4、重点行业支撑发展,优势企业表现突出。1—4月份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近一半份额(46.5%)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四大行业累计实现销售1228.15亿元,同比增长15.7%,拉动全市工业销售增长7.0个百分点,对全市

工业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1.2%,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一些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趋好。光伏行业整体复苏,大部分企业订单充足,势头良好。1—4月份中节能、荣德新能源、环太集团销售同比分别增长111.8%、108.3%和59.6%;船舶行业经过调整,迎来转机,船舶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已呈现触底回升的好势头。新韩通船舶重工新承接订单大幅度增长,全年销售增幅预计可达60%;恒顺、太白新生产线投产,产能放大,产销快速增长;索普集团扭亏转盈,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4月份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的亏损12667万元转为盈利6597万元;句容华电如期达产,月均产出3个多亿,成为句容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量级增长点;水泥行业价格走出低谷,同比水泥价格上涨近20%。1—4月份鹤林水泥、台泥水泥两家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倍以上;工程电气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好势头。1—4月份镇江工程电气行业的排头兵大全集团、有能集团、中电集团销售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

5、两大指数较为景气,预期判断好于即期。工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8.8,企业景气指数为129.3,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其中:被调查企业对下季度(即二季度)生产经营情况的预测好于对当期(即一季度)的判断。被调查的489企业中,有166家企业表示对下季度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表示“乐观”,比当期判断为“乐观”的企业多20家;有177家企业预计下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比当期判断为“良好”的企业多25家。

二、困难与压力

1、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主要指标呈现出增速全面回落,位次全面下滑的被动局面。从运行指标看,1—4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销售、实现利税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2、7.5和9.5个百分点,在全省的位次也分别后移2位、6位和3位;从支撑指标看,1—4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应税销售同比增长10.0%,虽高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但在全省的位次仍是第八位,仅持平于去年同期;从先行指标看,两项指标表现并不理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去

年负增长的基础上依然处于负增长的被动局面,1—4月份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仅为98.0%;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者经理指数(PMI)为50.4,今年以来仍处于微弱回升之中。

2、高耗能行业发展较快,产出占比有升无降。受江苏华电句容发电有限公司和一些钢铁加工、化工行业产能的释放,全市高耗能工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从而导致高耗能行业产出占比有升无降,这无疑将会给全市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不利影响。1—4月份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5.1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33.9%上升到35.2%。

3、企业成本刚性增长,获利空间继续收窄。其一,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持续低走,直接侵蚀了企业的利润。自2011年以来该指数已经连续31个月下行,连续27个月指数小于100。其二,人工成本的刚性增长、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使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有降无升。1—4月份全市规模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

6.2元/百元,比2013年下降0.4元/百元。其中: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20.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2.9%,分别高于产品销售收入9.3和11.4个百分点。1—4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面达到15.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同比增长15.4%,实现利润增幅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以上。

4、要素制约瓶颈难以破解,问题矛盾依然突出。一季度景气调查结果表明,资金紧张、招工难依然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突出的两大问题。被调查的489家工业企业中,有155家企业认为资金紧张,占比31.7%;有102家企业认为招工难,占比20.9%,这两大因素分别列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之首和第三位。特别是,“宽货币,严信贷”、“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使一些小微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资金紧张矛盾更为突出。一季度工业企业的融资指数为88.8,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另外,从资金供给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贷款规模相对缩小。4月末全市工业贷款余额为1049.9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2%下降为41.4%。严格的信贷审批条件加上资金供应的相对减少,势必会加大融资成本,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工业投资低位增长,发展后劲呈现不足。1—4月份全市在建工业项目531个,同比减少56个,项目投资规模1195.44亿元,同比下降10.5%,完成工业投资388.01亿元,同比仅增长16.2%,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8。究其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各地工业大项目少的情况比较普遍,二是,部分已签大项目实质性全面开工推进进度不快。三是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缓慢,1—4月份全市仅同比增长15.2%。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工业新上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加上部分工业建成投产大项目产出没达预期,直接导致工业发展动力不足、支撑不够。1-4月份,全市116个亿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中仅有76个产出,产出项目比去年同期仅增加4个。新增长点共实现销售、利税82.5亿元和6.8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21.6%和18.93%,均未实现序时进度,与此同时也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销售、利税增长3%左右。

6、市场需求依然疲软,产能利用率偏低。受国内市场需求仍处于萎缩状态、企业生产扩张意愿受到抑制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苏缓慢的叠加影响,我市工业企业产能利用情况总体不太理想,产能利用率水平不高,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工作任重道远。景气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我市489家被调查的工业企业综合产能利用率仅为79.9%,低于2013年全年近1个百分点。其中被调查企业中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下的就有138家,有将近三分之一单位,产能利用率90%以上的企业仅为155家,占比仅为31.7%。

第三篇: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江苏省泰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泰州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全省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进中提质,民生幸福明显改善。

一、经济增长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06.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96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4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95亿元,增长12.7%。全市GDP增速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居全省13个省辖市第六位、苏南苏中地区第三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元,达到64931元,折算为10485美元,突破1万美元。

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4.59亿元,增长7.0%。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57.78万亩,下降0.1%;亩产496.7公斤,增长1.0%,亩产居全省第二位;总产326.68万吨,增长0.9%。全年棉花产量14047吨,下降9.3%;油料产量12.29万吨,增长5.7%;肉类产量26.63万吨,增长3.9%;禽蛋产量12.15万吨,增长4.3%;牛奶产量4.59万吨,增长8.4%;水产品产量37.3万吨,增长3.9%。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9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

2.6万亩、高标准农田18.1万亩。

二是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99.74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01.65亿元,增长18.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212.48亿元,增长20.7%;重工业产值6289.16亿元,增长17.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产值269.50亿元、154.25亿元、5120.31亿元、2205.54亿元,分别增长18.5%、-3.5%、19.7%、16.0%。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分别完成产值2609.17亿元、1639.41亿元、4215.27亿元,分别增长12.4%、20.2%、22.4%。分主要行业看,食品饮料行业624.54亿元,增长17.7%;纺织服装皮革行业396.99亿元,增长17.7%;石油化工行业1186.76亿元,增长17.7%;医药行业579.81亿元,增长20.8%;金属冶炼加工行业1391.44亿元,增长19.6%;设备制造行业1953.31亿元,增

长14.5%;电子设备及电气机械制造行业1676.46亿元,增长21.0%。分地区看,高新区、泰兴市、高港区产值增幅列全市前三位,分别增长24.0%、22.8%和20.8%。三是服务业发展较快。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34.40亿元,增长12.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1.39亿元,增长12.9%;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为216.26亿元、75.86亿元,分别增长12.2%、10.4%;金融业增加值133.39亿元,增长13.5%;房地产增加值189.64亿元,增长12.3%;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186.40亿元、264.01亿元,分别增长14.6%、12.2%。从税收看,服务业税收完成173.93亿元,增长15.7%,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4.7%,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从服务业集聚区看,8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税收20.5亿元,分别增长27.0%和32.0%。

二、三大需求平稳增长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64.17亿元,增长21.0%,增速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从产业看,一产投资14.28亿元,二产投资992.22亿元,三产投资757.68亿元,分别增长11.8%、25.5%和20.1%;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982.51亿元,增长25.6%,工业投资增幅列全省第一位。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1353.70亿元,增长27.8%,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6.7%,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全年新开工项目2466个,比上年增加469个,完成投资1191.67亿元,增长30.4%,新开工项目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0.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1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47个,比上年增加11个,完成投资318.83亿元,增长17.9%,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8.0%。从房地产业看,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1.16亿元,增长17.2%;其中住宅投资216.24亿元,增长37.4%。房屋施工面积2254.32万平方米,增长22.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739.76万平方米,增长25.7%。商品房销售面积491.41万平方米,增长5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55.74万平方米,增长63.7%;商品房销售额300.19亿元,增长50.4%;其中住宅销售额264.14亿元,增长67.8%。从投向看,全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明显放大,全年完成投资255.7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4.5%,投资额增长68.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供电供气供水投资23.93亿

元,增长41.2%;交通运输投资62.24亿元,增长23.3%;公共设施投资111.26亿元,增长150.5%;教育投资28.35亿元,增长47.1%;卫生投资7.97亿元,增长69.8%;文化投资3.49亿元,增长59.7%;体育投资8.70亿元,增长401.9%。二是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12亿元,增长13.5%,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9个、0.7个和0.6个百分点。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55.64亿元,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1.48亿元,增长10.4%。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21.96亿元,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5.16亿元,增长10.9%。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83亿元,占全社会比重为31.0%,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45.90亿元,增长11.7%;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93亿元,下降15.2%。从商品类值看,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平稳。全年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31.92亿元,增长

8.1%;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商品零售额21.81亿元,增长2.8%;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7.69亿元,增长15.1%。时尚享受类商品增长趋缓。全年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10.05亿元,增长13.9%,化妆品商品零售额3.13亿元,增长11.9%。文化类商品增长缓慢。全年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4.33亿元,增长0.2%;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3.16亿元,下降14.0%。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升温。全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1.81亿元,增长13.7%,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9.7个、7.1个和4.0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41.45亿元,增长12.1%,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加快5.8个、2.4个和1.0个百分点。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33.64万辆,增长22.4%。

三是对外贸易逆势奋进。全年进出口总额104.42亿美元,同比增长0.7%;出口62.92亿美元,下降9.4%;进口41.50亿美元,增长21.3%。按贸易方式分,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35.75亿美元,增长1.8%;加工贸易出口26.24亿美元,下降22.3%。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8.27亿美元,增长25.1%;加工贸易进口10.18亿美元,增长7.4%。按企业性质分,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0.13亿美元,下降15.6%;私营企业出口21.18亿美元,增长5.4%。进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5.65亿美元,增长20.4%;私营企业进口15.48亿美元,增长24.4%。按商品类别分,机电产品出口31.73亿美元,下降20.9%,八类商

品出口在1亿美元以上,增幅“六升二降”,食品饮料酒及醋出口2.08亿美元,增长3.3%;化工产品出口10.45亿美元,增长5.4%;塑料橡胶制品出口3.72亿美元,增长35.4%;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7.08亿美元,增长1.5%;机器电子产品及电气设备出口12.80亿美元,增长9.1%;杂项制品出口3.01亿美元,增长8.5%;车辆船舶出口12.29亿美元,下降44.6%;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8.28亿美元,下降5.4%。按产销国别分,对亚洲出口26.87亿美元,下降13.3%;对非洲出口4.41亿美元,增长13.9%;对欧洲出口12.41亿美元,下降25.3%;对拉丁美洲出口4.21亿美元,下降11.7%;对北美洲出口12.30亿美元,增长29.6%;对大洋洲出口2.71亿美元,下降27.1%。

三、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全年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实现产值330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上年的37.2%提高到38.5%,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实现产值突破500亿元,分别完成516.49亿元、624.89亿元、603.71亿元、617.28亿元和737.97亿元,分别增长20.6%、21.3%、28.8%、19.1%和23.3%;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56.33亿元、205.94亿元,分别增长14.6%、33.8%。

二是传统产业逆势奋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分别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7.88亿元、14.68亿元、40.62亿元、107.93亿元,分别增长106.5%、34.2%、14.8%、15.8%。全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259.83亿元,增长14.7%,其中船舶产业实现产值916.28亿元,增长3.1%;积极引导船舶企业通过开发特种船舶、高端船舶、海工装备等新品“保市场、争订单”,造船三大指标居全省第一,全年造船完工量527.7万载重吨、新承订单1365.8万载重吨、手持订单2153.2万载重吨,分别占全省的43.5%、48.7%和39.5%。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达到1565人,比上年增加335人;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达到346人,比上年增加8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达到2.36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

术产业完成产值3349.61亿元,增长23.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上年的37.9%提高到39.4%,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63件,比上年增加154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分别达到92家、80家和1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4家、11家和1家。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从能耗下降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92.0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06%;万元产值能耗为0.083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5.92%。全市涉及到的33个行业中,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呈现下降趋势的有27个行业,下降面达到81.82%。从污染物减排看,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分别削减4.0%、0.5%、3.6%、9.0%左右。

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97.27亿元,同比增长1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26亿元,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14.05亿元,增长13.3%,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2.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49.57亿元、利税1022.26亿元、利润605.06亿元,分别增长18.0%、19.5%、16.2%。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效益显著改善,分别实现利税208.29亿元、利润121.62亿元,分别增长24.6%、23.0%。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12元,增长

9.6%,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982元,同比增长11.9%,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8%。

五、要素保障明显好转

一是用电增长平稳。全行业用电193.64亿千瓦时,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2.85亿千瓦时,增长9.8%;第二产业171.97亿千瓦时,增长2.8%;第二产业中,工业用电量169.02亿千瓦时,建筑业用电量2.9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

2.6%、20.3%;第三产业18.82亿千瓦时,增长13.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8.92亿千瓦时,增长16.5%。

二是银行存贷款增加。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544.42亿元,增长16.9%;其中,居民储蓄1786.01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344.27亿元,增长16.8%。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334.2亿元,中长期贷款923.9亿元,分别增长15.3%、21.8%。

三是招商引资保持平稳。全市着力建设园区平台,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引资继续保持平稳。全年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2583.81亿元,增长28.5%。全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3.23亿美元,同比下降8.8%。

四是货物运输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54.29亿吨公里,增长15.1%;水路货运周转量298.18亿吨公里,增长20.3%;泰州港吞吐量1.52亿吨,增长15.0%。

六、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一是财政加大保民生的投入力度。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42.20亿元,增长13.7%。全市各级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达257.33亿元,同比增长16.0%,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幅2.3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5.2%,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形势良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5万人,比上年增加0.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6%,比上年下降0.24个百分点。年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9.06万人、174.24万人、60.4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13万人、4.09万人和3.4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3.22万人。年末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30129张,比上年增加6307张。

三是城乡交通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为20.4%,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为63.5%,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四是城乡宜居环境建设加快。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86.8%;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3.1%,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31.5%、21.8%,均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达到70.0%,比上年提高45.97个百分点。

第四篇:2011年1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景县工业促进局

关于2011年1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工

作总结的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强县”战略为中心,以改造产业结构,提升运行质量为重点,以抓机遇、增投入、调结构、建平台、谋上市、优服务为抓手,推动了我县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民营经济首季开门红。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特点

1、经济总量加速膨胀。一季度,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20.36亿元,同比增长26.7%,销售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利税9.5亿元,同比增长21.4%,上缴税金1.3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县财税收入(16766万元)的77.5%,完成工业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24%。

2、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1-3月份百强企业上缴税金7922万元,同比增长35.53%,比去年同期提高44.7个百分点,百强税金占全县民营经济税金的60.9%,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税金实现增长的63家,其中增幅在30-50%的8家,50-100%的15家,实现翻番的28家。百强企业上缴税金在30-50万元的23家,50-100万元的15家,超100万元的16家,其中超200万元的7家(百工1142.32万元、卡斯卡特670万元、海伟654.9万元、景津297.41万元、欧亚263.18万元、景渤224.82万元、博通206.82万元)。1-3月份百强企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53.34%,比去年同期提高53.1个百分点,占全县民营经济收入的25.8%,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应税销售收入实现增长的80家,增幅在30-50%的12家,在50-100%的21家,翻番的24家。应税销售收入超500-1000 1

万元的32家,1000-5000万元35家,超5000万元的8家(蓝天26815万元、百工8642万元、华特8128万元、景津7979万元、海伟7387万元、恒宇5886万元、洁绿5776万元、卡斯卡特5008万元)。

3、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今年以来,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32个,1000-5000万元的项目74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13个,1亿元-5亿元项目41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河北海伟公司特种电工级聚丙烯项目,投资48亿元,目前该项目围墙已完工,办公楼正在建设中,已投资2500万元。今年投资超千万元项目中,新建项目87个,扩建项目28个,改建项目17个。

4、特色产业继续呈“两增一降”发展态势。一是橡塑制品业呈快速增长态势。在煤炭、石油、汽车等行业发展步伐加快的带动下,我县橡塑制品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不同程度的扩涨,整个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橡塑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26.3%,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22.1%,上缴税金3520万元,同比增长25.8%。河北恒宇橡胶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一季度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886万元,同比增长7.96%,上缴税金157.31万元,同比增长85.4%。河北博通橡塑制品有限公司一季度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43万元,同比增长109.37%,上缴税金206.28万元,同比增长200.44%。二是机械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县机械制造业以百工的高压容器瓶、卡斯卡特的叉车属具、奥贝特的道岔钢轨等主导产品,均呈现出逐步良好的发展态势,带动整个行业发展步伐加快。一季度机械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32.1%,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26.8%,上缴税金3215万元,同比增长30.5%。百工公司一季度实现应税销售收入8642万元,同比增长202.8%,上缴税金1142.32万元,同比增长120.4%。卡斯卡特公司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008万元,同比增长52.64%,上缴税金670万元,同比增长16.49%。三是铁塔钢构业市场萎缩。受我国通讯塔市场趋于饱和,和受国家要求通信基站共建共享产业政策双重影响,我县铁塔钢构业企业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订单急剧减少,使部分小企业停产。一季度铁塔钢构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下降17.3%,工业增加值2.4亿元,同比下降15.6%,上缴税金921万元,同比下降17.6%。

二、主要工作

1、搞调研,优服务。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工业企业开工情况调查、景县企业家队伍基本情况调查摸底、省重点联系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情况调查,分别形成了调研报告,为县委、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依据。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2010年全县工业基本情况(包括百强企业及运行分析、一般纳税人企业调查统计、特色产业企业调查统计、2010升级企业明细、2010企业科技创新情况、2011年新上、技改、续建1000万元以上项目调查统计以及“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等)进行了汇总整理,编印成册,为县领导决策提供了较为全面、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抓融资,破瓶颈。在对全县民营企业当前资金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同金融机构进行沟通,组织形式多样的银企洽谈会,今年以来,我县为六家企业(恒宇、中美、聚力、鲲鹏、龙鑫、华瑞大正),申办了可以透支的“衡水工信卡”,促成景县利剑医药包装材料厂与河北银行达成2000万元的贷款协议,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3、搞对标,提水平。我县自去年开展对标行动以来,各企业在装备、工艺、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深切体会到与标杆企业的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危机感和压力感,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对标行动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以来,我县有四家企业申报衡水市对标典型企业,其中,河北欧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河北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已申报省级对标示范企业。

4、强技改,调结构。针对我县产品档次低、技术水平差、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我们强抓省政府着力推进技改项目的有利时机下,全力跑办、积极争取,今年以来,我们已申报河北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1项,项目计划总投资64.5亿元,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河北欧亚公司的海底输油套管项目,项目总投资8521万元)。

三、存在问题

1、民营企业单体规模较小。我县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540家,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83家,在全市纳税百强企业中仅占18家,桃城区25家。全县纳税最多的百工实业有限公司2010年纳税2024万元,在全市纳税排第13名,前十名企业中桃城区占7家,第一名的河北衡水老白干酿酒有限公司纳税20626万元、第二名的河北冀衡集团有限公司纳税15696万元、第三名的河北养元智汇饮品有限公司纳税13566万元。

2、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发展。由于丁青胶、炭黑、钢丝、角钢、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橡塑制品、机械制造、铁塔钢构等行业中三低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受到较大影响。原料价格涨幅远大于产品价格涨幅,生产成本增长较快,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变慢,资金运行不畅。(丁青胶30800元/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0%;钢丝9000元/吨,同比增长20%;角钢6400元/吨,同比增长12.3%;炭黑7800元/吨,同比增长30%)

3、产品类同,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一是橡塑制品业是我县特色产业的重中之重,一季度销售收入占三大产业收入的40%,上缴税金占三大产业的46.5%,但我县橡塑制品业主导产品橡塑管在国内仅仅占领了二、三级市场,同类产品生产厂家众多,竞相压价,市场竞争混乱。近年,由于国外同行业纷纷到国内投资建厂,意大利玛努力公司在苏州的胶管厂已投产,并迅速占领国内高端市

场,美国派克公司、盖茨等公司在青岛投资建厂,生产我国适销对路的产品。国外公司在装备、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国内胶管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二是铁塔钢构业中的主导产品通讯塔,由于市场饱和,受国家要求通信基站共建共享产业政策影响,通讯塔生产企业订单急剧减少,企业转产迫在眉睫。

4、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一是对信息化建设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进销存管理认识程度不够。二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少,网络普及率不高,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我县百强企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生产制造软件、生产管理软件的企业不足10%。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现有企业、内生企业的外流。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强化运行监测和分析。一是巩固健全运行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工业运行态势。二是强化运行分析。通过数字和实例,分析把握发展趋势,找出制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搞好“会诊”找准病因,采取有力措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橡塑制品业,一方面,按照“扶大限小”的工作思路,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实现由生产低档产品向生产中高档产品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限制低水平项目上马,避免产业的重复建设,同时,引导小企业为大企业贴牌生产或者协作配套。另一方面,引导部分企业向工程橡胶产业转移。铁塔钢构业,由于3G网络共建共享政策造成铁塔需求量减少,要引导企业由以生产通讯塔为主向技术含量高的电力塔、轻重钢结构或者其它有发展前景的相关产业转移。机械制造业要由生产零件向生产部件转变,由简

单的锻铸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以国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齐抓转变。

3、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夯实品牌的技术基础,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品牌营销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创新力、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品牌。

4、进一步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大引导和推进力度,提高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意识。建立“两化融合”培训机制,对企业的负责人、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对“两化融合”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对于取得两化融合成果的企业作为示范案例进行宣传,给与政策和资金扶持,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5、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浓氛围,为民营经济发展造势鼓劲。努力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大干快上、争先创业的发展热潮。二是给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建园区,为民营经济发展构筑宽广平台。四是育产业,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特色优势。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五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汇 报 材 料

县经济和商务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增速不断加快

截止6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规模以上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45 %;规模以下完成4.4 亿元,同比增长3.2 %;实现工业增加值

8.23亿元,同比增长32.57%,其中:规模以上实现6.87亿元,同比增长34.9 %;规模以下完成 1.36 亿元,同比增长21.6 %。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18亿元,同比增长39.63%。生产硅铁 13647 吨,碳化硅23454吨,金属硅7648吨,碳化硅微粉11091吨,水泥332251吨,电石46736吨,洗精煤 158527吨,电解铝37054吨,电138447万度。

(二)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全县实施工业项目共23项,其中续建项目18项,新建项目5项,截止6月底,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18亿元,同比增长39.63%,完成年计划的62.49%(地区下达我县的目标任务为19.5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西部水电公司一期15万吨第二组5万吨项目已于4月底投产,第三组预计7月份投产,今年将具备年产15万吨铝基合金生产能力;云峰福利铁合金厂一台2.5万千伏安铁合金

矿热炉及兰州光大炭素公司年产5万吨电极糊项目已建成投产;汇能冶炼公司2台1.85万千伏安铁合金矿热炉、天健硅业公司2台1.85万千伏安铁合金矿热炉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10月份试生产;新宇硅业公司年产10万吨金属硅及深加工二期项目在完成基础土建工程的基础上,钢架结构和部分设备正在安装,预计年底投产运营;星言公司年货物吞吐量100万吨物流项目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国泰盐湖公司年产10万吨复合肥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工程,预计年内试生产。

(三)节能降耗日趋规范。

一是对高耗能企业下达能源消耗控制性指标,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单位产品能耗国家限额标准,合理组织生产,严控耗能超标;二是督促高耗能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深挖降耗潜力;三是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逐步实施余热发电、低压无功补偿等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四是加强企业能耗统计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规范统计方法;五是对能耗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产值上升幅度的企业实行停产检修措施。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4.32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25%(地区目标任务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5%)。

二、贯彻落实“工业十条”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六十条”政策措施情况。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十项举措”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六十条”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增长目标。我局结合全县工业发展实际,及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应对当前工业经济突出问题十项举措的实施意见》及《关于贯彻落实省地支持小型和微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并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以通知形式下发至相关单位,不折不扣地执行省地相关政策,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助推企业发展。为此,县财政设立1000万工业结构调整和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企业升级改造、延伸链条、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发展新型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与此同时,我局以召开会议、入户调研、上门宣传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文件精神,宣传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和“保增长、调结构”工作重点,指导企业吃透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用好政策、抢抓机遇、需求支持、转型发展。2012年,就节能技改、流动资产贴息补助、资源综合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前期等方面组织各类资金申请项目40项,大力争取各类扶持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已落实各类企业发展项目资金1070万元(西部水电400万元,铭德集团550万元,川垣燃气公司60万元,威思顿精淀粉公司60万元);积极协调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加强银企合作,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已

会同县金融办,就我县9家重点工业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反馈至地区经商委和金融办,寻求金融支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在用电、运输、用工、融资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

2014年1季度江苏省泰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小编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