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大学语文作文:交大的冬,我的梦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2-916237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9 10:46: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学语文作文:交大的冬,我的梦

交大的冬,我的梦

电信XXX

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孕着美好的新生的事物,也,孕育着我的梦。

北京十一月的寒风无情地撕扯下交大美丽的金衣裳,没错,伴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初冬来了。看似凋零的一切,实则孕育着未来,孕育着希望。

十二月,意味着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校园里已经少有了各种文体活动的欢呼与激情。十二月,意味着考试将至,校园里有多了一份浓浓的,可以察觉得到的学术气息。课堂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划重点,自习室里,只能听见奋笔疾书的奋斗的声音。十二月,意味着考研将至,学长学姐们踌躇满志,在图书馆里埋头冲刺,为的是明日的开怀一笑。交大的寒冬,不冷。我们的孕育着希望,渴望着突破。因此,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

对于我这样一个南方孩子,说起北国风光,最妙的必然是下点小雪呀。犹记得那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不,十二月十二日,犹如一场梦。身在北京,身在交大的我,再一次欣赏了雪景。犹记得,那天早上,惺忪的睡眼一睁,心想:“那是晨雾么?”朦朦胧胧,渺渺茫茫,悠悠漫天。“不,那是雪,那是雪!”雪花满天飞,若轻盈的舞步,若频频的回眸,与地同,与天接。出了门,雪花轻轻地落在手心上,说来也怪,虽不是第一次看见雪,但是这次却特别仔细地欣赏了雪花,六边形的雪花!往别处一看吧,白茫茫的一片。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思源,思西,思东,各种屋顶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思源大草坪,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小草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犹如妙龄女子的白皙的肌肤。结了冰的明湖上,还有小孩儿们在欢乐地嬉闹,玩弄着白花花的雪花。不止这些,芳花园,逸夫操场也是一幕幕其人心脾的美景。交大的小雪吧,太秀气!我爱交大,更爱雪后的交大!

我不去到唐诗宋词里找古人对冬天的眷恋和赞美了;我对冬的感怀似乎要比古人更加亲切,因为我有微笑、有激情、有大爱、有青春。冬之丰收,冬之丰藏,冬之丰硕,让我们走到冬季里来吧!冬季里有我们的喜爱,冬季里有我们的关怀,冬季里有我们的风采,更有我们的梦!

第二篇:交大作业 大学语文

一、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答: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他的思想核心:仁。

孔子的思想体系

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二、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是怎样通过比喻来说理的?

答: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王之不王”是不为而非不能;用“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比喻“不能”与“不为”的不同;用“缘木求鱼”比喻以武力为手段去称霸。

三、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这一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答:主题:谦受益,满遭损

启示:这篇寓言,说明了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只有经过的别人的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骄傲自大,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第三篇:我的大学语文

我的大学语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英文辅导班,例如新东方欣欣向荣的发展的起来,学习英语,从娃娃抓起,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各大学校更是加重了英文课的比重和课时。殊不知,我们的母语中文却日趋衰落,语文辅导班屈指可数,而学生花在课外的语文时间更是被缩减挤压,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新人类语言堂而皇之的占据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妹纸”代替了妹妹,“屌丝“之流这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语更是成为当下的热门词汇,被人们津津乐道。语言教育学家们对这种现象表示很焦虑,现在的小孩子在这种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都已经混淆了正确的发音和词语解释,间接性的影响孩子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令人担忧。所以我认为大学开设语文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的大学语文生活中,老师让我们组成小组分组讨论,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我对这种做法是极为赞赏的,进行小组分析可以让大家交流思想,认真的倾听他人,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语言的魅力本在于包容性和理解性,最后做出总结,做到海纳百川的效果。我从中获益匪浅。

大学语文虽是我们的母语,但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中断学习,要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学习大学语文可以让我们领略中华五千年的语言文化魅力,欣赏到魏晋风度,各种语言精髓如唐诗宋词,吟唱在嘴边,更是别有一般风味,连心仿佛都澄澈了,只有那幽幽不绝的余音绕梁三日;学习大学语文,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就是与一本好书对话,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写作,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平时生活锻炼太少,学习大学英语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以我手写我心,其味无穷。远的不说,就算是亲笔情书一封,家书一章,所含的真挚情感,又岂是电脑键盘可以传达的呢?

大学语文,也许不能为我提供一个去哪里都可以找到铁饭碗的好工作,可是却可以锻炼我的修养和内涵,这会是我人生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甚至进而转化为物质财富。学好一切,语文是基础,生活中的万物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学好语文,更重视语文,将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我与大学语文

我与大学语文

说起语文,像每一个中华子孙一样,从咿呀学语起,我就开始学着去接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从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开始,从每一组或同义或同音的词组开始,从每一句可能有着深层含义的句子开始,我试着从每一个仿佛在历史中历练过千年的汉语中汲取着它们的营养。一般而言,语文是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语文具有统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等性质。而大学语文则为我们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学语文”即称“大学国文”,“国”,国族之归属。而“文”,揭示了其重点所在——以“文”为中心。鉴于语文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以及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年语文了的经历,因此,在这次校选课的选择中,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我对大学语文一开始的认知无非就是讲讲语法,念念课文,说说写作知识,句型什么的,尤其是文言文之类的,老师应该会很喜欢上这类课程的,可是当我真正坐到郭春林老师的课堂上后,我才发现,并不是每个语文课堂都像初高中那种语文课堂一样枯燥无味,死气沉沉,原来学习语文也可以轻松自在,引经据典,和老师很好的沟通,互动,交流。不同于中小学的具体细致,大学语文更偏向于全局的概括,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释字、解句,而是引导他们深度挖掘,自己领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当今时事,真正做到经世致用。不论是优美的散文、清新的诗歌,还是平实的叙事、激昂的讲演,只要用心研究,自能收获颇多。

我所学习到的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是优雅有深意,自然无雕饰的。它具备优雅有深意,就必须得有激情。文学犹如火药,有了激情作坚硬的外壳,便成了子弹,便能洞穿人的灵魂,没有则只能作昙花一现的烟火,短暂愉悦人的感官;它自然无雕饰,脱去沉重的凤冠霞披,洗尽浓厚的脂粉香油,用原本的清水芙蓉打动着芸芸众生。

我所学习到的大学语文向我们展示的是纵横交错的、流光溢彩的、波澜壮阔的文学镜头、画面,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美的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水渚辽远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壮丽之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山野秀雅之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自然时节之美„„无论哪一种美,都能让我们陶醉、流连。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乘着现代的月色,吹着古风,挽一壶清酒,“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听着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他的求学史,讲述他与语文的渊源,语文带给他的感动以及他对于语文的热爱,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一切的一切都让坐在课堂上的我们感动不已,那些字里行间迸发出的热情,那些起承转合传承着的经典,那些意真情切表露出的感动,足以让我们这些干枯在题海里的心灵,受到震撼与洗涤。

大学语文的最具特色的是学习方法,开放得无拘无束,可以容纳任何一种思想。上课自由发表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时而是寂静的沉思,时而是炙热的争论,即使是对语文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没法儿做到漠不关心,虽然没积极发言,至少也是驻足观望。很开心沉溺于这种“散乱”的氛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有利于主观创新思维的激发,没有考试的压迫,于兴趣中迸发的奇思妙想是难能可贵的思想财富。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交织在一起,融会贯通,形成更全面得观点。加上老师的总结,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对于社会尽量获得一个全局的观念,以后也能尽好的适应社会,更能将应用于生活,这是对语文最现实的款待。对于精神层面,作为中国人,对“国文”的了解是理所当然的,素质的培养也可以从这里做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一切事物的逻辑都可在用语文知识把它说清的,只是我们的学识高度还不够,而且很多事真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造成了对一些事物通彻了解的迟到或甚至成了一生的谜。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们依然可以从语文课堂上学习到不少东西。

或许,与语文一路走来,从未分离; 或许,与语文一起成长,如此有幸; 或许,与语文一起向前,人生足矣。

第五篇:大学语文作文

一时无聊,把大学语文作业发上来(原来我已经不懂得写应试作文了,连给老师看的作文都乱来了)

我看屈原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原题目大概是:屈原将爱国与忠君联系起来是否具有局限性,这会不会影响后代人对他的敬仰?)的时候,我的回答已经出来了:“是,但是不会。”然而,只回答五个字恐怕不合老师您的胃口,那我就姑且将自己内心的具体想法陈述一遍吧。

首先,屈原的爱国思想有没有局限性?这个真的有而且可以有,我可以明确表态!稍微对屈原有点了解的就知道,他那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爱国思想始终走不出“忠君”这座围城。在他的眼里,热爱国家与热爱楚王之间完全是等价的,因此,辅佐楚王以求王图霸业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虽九死而无悔的屈原心中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但是悲剧的是,我们的屈原并不知道啊:目光短浅智力有限的楚王始终与我们伟大的屈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沟通障碍。屈原他是百般劝说死皮赖脸低声下气,却奈何神女有心,襄王无梦,楚王依旧对他连正眼也不瞧一下,整天跟那些奸邪小人亲亲我我,可谓将屈原的心从头到尾伤了个遍。于是,遭受一连串悲剧打击的屈原只得将自己的难言的爱国心与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交付滚滚东流的汩罗江,此举不仅催生了端午节并赋予之深厚的文化背景(虽然后来被棒子国申请世遗),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也完成了从封建士大夫到流芳千古的伟大诗人的蜕

变,一举两得,悲壮而唯美。

好了,讲完“真的有”,现在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说“可以有”。不可否认,屈原的爱国思想受到时代的局限,但是,这局限是合情合理的!在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乃皇帝老儿之“家天下”,而非今日贫苦大众之“公天下”。君主作为全国统治者,一举一动皆可牵动整个国家。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君主不贤那是万万不能的。于是,屈原将爱国之心寄于忠君之上确实无可厚非。再说,屈原并非超越时空的神圣人物,他不得不接受时代的局限,如果让一个不肯一心一意辅佐君王却又贴着爱国标签的屈原出现在战火纷飞人人自危的战国时期,未免有点不合时宜吧?

谈完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第二个问题吧。我的回答是:“不会。”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种局限是无法避免的。也许在擅长批判性思维的今人看来,这是伟人身上挥之不去的瑕疵。我们以现代人的认识高度来看,可能会觉得屈原的认识未免也太落后了吧,但是在两千年前,像屈原这样既忠君又爱国还写得一手好诗的三好男人你上哪找去?总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是:屈原作为一位世界性文化名人,他的局限性爱国思想非但没有影响我对他的正面评价,相反,如此浓厚的悲剧性色彩让我觉得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更加形象化,具体可感。悲剧性的主人翁总能够更深刻地引起大家的共鸣,哈姆雷特罗密欧朱丽叶白毛女如此,我们的屈原也是如此。

以上便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全部回答,敬请老师指教。

大学语文作文:交大的冬,我的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