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5篇]
编辑:海棠云影 识别码:12-1085256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0 23:13: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国内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试谈国内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文化内涵

论文摘要:该文在肯定了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形势后,指出我国乡村旅游还存在经营理念陈旧、营销渠道单

一、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应该政府主导、科学策划、挖掘内涵、扩大影响、树立品牌、集聚人才、永续发展、加大投入,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

但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2政府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机遇

202_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主要的要求。[2]为了深入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2_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2_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3]

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将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十一五”期间,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使已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总地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1]

1.3近年来乡村旅游红火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旅游发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4]

2.乡村旅游主要存在的弊端

2.1经营理念陈旧

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主张少投入,多产出;采购质劣价低的菜品欺骗顾客,甚至克扣斤两;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在不愿走出本地去做比较,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

强。

2.2营销渠道单一

在招徕客源上,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对朋友关系的依赖也说明经营户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2.3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尤其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政府的引导。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当地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来讲,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基本方向。

3.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策略

3.1消除瓶颈,政府主导

突出表现在农民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与旅游发展要求的差距;分散的村庄与市场的断裂,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等等,对此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政府主导,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赋予其更大职权,如重要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监查权等等,切实改变以往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模糊性,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一定管好。

3.2长远规划,科学策划

一定程度上讲,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很多是农民自己干出来的,农民的勤劳加上市场的机遇造就了许多乡村旅游点的成功,但是缺少科学的规划逐步成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缺乏规划和低水平规划容易走向“盲目性+积极性=破坏性”。对此,一要注意“引智”,重视发挥具有全新知识结构、充满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参与。二要整合区域乡村旅游资源,避免景点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雷同。突出重点,择优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村,高层面的统一规划,科学策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以此来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

3.3文化灌注,挖掘内涵

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巧打“特色牌”。乡村旅游只有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要的是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3.4注重宣传,扩大影响

首先,要突出乡村意象。乡村意象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作用一样,具有导向性。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里,便属此类。其次,要敢于揭开“羞羞答答的面纱”走出去。根据景区发育的不同阶段,在对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广泛采取和记者交朋友、和新闻媒体联谊、和旅行社联合、和周边景区联手策划

组织活动等手段提高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客源。

3.5一村一格,树立品牌

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使景区动静相宜、高远辅成、横侧不同、常游常新。“一村一格”,重要的是体现差异,突出特色,大到整体定位,小到吃、住、门票。

3.6加强培养,集聚人才

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外面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立足自己培养,这样既有助于增强服务的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7保护第一,永续发展

目前乡村旅游处于上升势头,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在土地利用上,尽可能不改变现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多重立体利用。因为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资源造成变化或者是破坏。“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努力探索在发展中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子。

3.8广开渠道,加大投入

要使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得到完全的释放,必须要探索建立旅游开发的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赵登华.乡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经济日报,202_年05月28日.[2]谌强.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挥春风化雨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2_年11月29日.[3]钱春弦.“新农村”将为中国旅游业释放前所未有的动力[N],新华日报,202_年01月04日.[4]孔晓宁.乡村旅游:把财富送给农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_年07月20日.[5]张国胜.县镇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思考[J],旅游调研,202_年第7期.

第二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现代旅游业中重要性越发显著,这对于促进农业多发面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所具有的条件,指出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专业从业人员培养,扩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对促进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进一步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福山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旅游业作为高层消费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1]。而乡村旅游因其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人文客体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现代旅游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现代旅游业中重要性越发显著,在促进农业多发面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乡村旅游均发挥重要作用。美丽的乡村自然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人文景观等是乡村不同于城市最大的特点。在乡村旅游中,这些乡村特色使得游客可以体验到观光、度假、农事劳作健身、购物等独特的乡村旅游休闲方式[2-3]。乡村旅游多分布在寒暑假期、国庆五一等假期或者某种特定农产品如樱桃、葡萄收获时期,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乡村旅游在空间上多分布在城市郊区、有特色的山区林木区如苹果园等、特色岛屿水库等农村地区;乡村旅游项目多由当地农民直接经营,而游客多为当地城市居民。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事劳作,游览田园风光,了解民俗风情等为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内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乡村旅游业开始在我国兴起,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是农业多方面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同时也是旅游业中一种新的领域[4]。

1.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基本情况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地区利用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深入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使得福山区乡村旅游业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的发展。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且发展迅猛势头强劲,现在,已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初具规模。据统计,位于福山区的回里镇以及张格庄镇,早已被评为省级旅游强乡镇[5]。其中,位于张格庄镇的楼子口村、位于回里镇的善疃村、位于高疃镇的曲家村等七个村庄已成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福山区还具有鸿润科技生态园、福昊庄园、蓝湾有机蔬菜生态园,福山区有五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如一得山庄,八个省级精品采摘园如双龙潭樱桃谷等,这么多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在数量上以及规模上均在烟台市屈指可数。福山区具有“大樱桃之乡”的品牌优势,并依托此品牌优势,迄今为止,福山区已连续举办九届福山大樱桃采摘节,接待游客数量从最初的每年2.3万人,迅猛增长到现在2万人次,九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次高达80余万人[6],带来巨大经济收益,大大增加农民受益。1.2烟台市福山区地乡村旅游模式及特色 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项目主要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休闲度假农庄模式。主要依托独特的区域农庄,可供游客观光体验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二种模式是休闲采摘模式。烟台市福山区盛产草莓和大樱桃以及具有烟台苹果品牌优势的苹果。草莓、大樱桃,蔬菜以及苹果种植面积很大,[7]并形成了各种采摘园50余个。如福山区充分利用“大樱桃之乡”的品牌优势,从202_年开始直到202_年,福山区已连续举办九届大樱桃采摘节。三是休闲垂钓模式。烟台市福山区境内有很多水库,如门楼水库、黑石水库、善疃水库、磁山水库等,并且福山区河流众多,如外夹河、内夹河等在内的30余条河流湖泊。众多的水库及河流为鱼类繁殖成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8]。大量的鱼类资源可供游客进行垂钓、观光、休闲等旅游休闲项目。

2.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2.1烟台市福山区自然环境优势分析

烟台市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烟台市位于山东胶东半岛东北部,仅靠黄、渤海,气候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温暖湿润,自然风光秀美。整个烟台市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发达,烟台市内具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福山区位于烟台市,在整个烟台市旅游业发达的前提下,对于福山区发展旅游业有很好的带动效益。

福山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5′-121°22′,北纬37°14′-37°29′。北临黄海和烟台经济开发区,东、南、西与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栖霞市、蓬莱市接壤因境内有福山而得名。总面积482.83平方千米。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伪齐帝刘豫登此山,称两水镇一带为“福地”,因名此山为福山,1131年(金天会九年)置县,故名。福山区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夏季雨量较多,空气湿润,自然风光秀美。

福山区水资源丰富,福山区境内有很多水库,如门楼水库、黑石水库、善疃水库、磁山水库等[9]。

2.2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大优势。“大樱桃之乡”、“鲁菜之乡”、“书法之乡”三大“国”字号文化名片为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业带来很大效益。

福山区在不断发展的旅游业中形成福山八景:烟台海市、石门春波、磁山瀑布、蛤垆烟云、古寺奇泉、仙峰夜月、罘顶朝日、长堤新柳。福山八景成为福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烟台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近80余项。为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业,现已打造出一系列极具传统民俗文化及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如庙会、灯会、渔家民俗等品牌活动,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民俗文化体验。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烟台市大力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创新,经济实力和科学社会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综合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不断向前,逐渐位于前列,烟台市注重发展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曾获得荣获“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等荣誉称号,受到全国瞩目,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0]。

2.3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农业资源优势分析

烟台市福山区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很多水库及河流,水产资源丰富。可供休闲垂钓鱼类众多,如鲫鱼、鲤鱼、鲢鱼、鲑鱼等等。经济水产主要有带鱼、东方对虾等等。

“水果之乡”是烟台市自古以来就有的美称,水果产业非常发达,在全国重要水果产地和水果出口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烟台市主要盛产烟台苹果、莱阳梨、福山大樱桃、葡萄、山楂等等。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福山大樱桃已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享誉全国。烟台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葡萄生长。烟台市是中国重要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中国葡萄酒工业起源于烟台,并于烟台发展出灿烂完整的葡萄酒文化。烟台市福山区集中栽培的大樱桃,是全国首创,也是目前唯一集中栽培樱桃的地方。

2.4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政府政策优势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多发面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均发挥重要作用。据世界经合组织旅游委员会,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的影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启动阶段,政府职能主要不表现在作为先驱的驱动作用以及其催化作用。其次是成长阶段,政府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七对于旅游业的综合规划管理以及服务。最后是成熟阶段,政府的主要职能主要表现在协调和中介作用。综合来说,在这三个阶段发展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依次为开拓、规范、协调。由此看来,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11]。

乡村旅游业一直是烟台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早在202_年,烟台市政府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旅游下乡工程”建设。明确确立了全市各县市区在202_年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并对各重点具特色的旅游地区乡镇开展重点工作,重点帮扶,整体规划,相继建立各个不同乡镇的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机制。同时,为促了使得福山区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烟台市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积极展开各项活动,如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及宣传、资金供给和各种优惠活动。据报道,烟台市政府每年均会召开与乡村旅游工作相关的专题会议,在各领导和专家的讨论及研究下,部署了《旅游法》,并严格贯彻实施。同时,为刺激烟台市旅游业的发展,烟台市政府适时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刺激了烟台是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在农作物未成熟的淡季,进行相关民俗文化活动、温泉优惠活动、葡萄酒文化节等等。烟台市政府对于乡村旅游业的重视以及各种政策制度的支持,使得烟台市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后劲强劲。2.5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市场优势分析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休闲,因此,旅游业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多。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现代旅游业中重要性越发显著,这对于促进农业多发面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均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乡村自然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人文景观等资源,使得游客可以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到观光、度假、农事劳作健身、购物等独特的休闲旅游方式。游客在城市喧嚣和紧张的生活中忙碌疲惫,而乡村旅游时的游客可以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和秀美的田园风光可以有效缓解游客在城市中的压力,使身心得到放松。因此,更多的游客越来越喜欢乡村旅游,使得乡村旅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旅游趋势,未来乡村旅游将有更大的的发展空间[12]。

3.烟台市福山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福山区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乡村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且急需解决,如福山区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基础差,规范性不强等等。3.1烟台市福山地区乡村旅游缺乏整体规划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在对当地资源条件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并对市场前景和客源进行合理分析及科学论证,然后在整个区域旅游业开发的整体布局下,将乡村旅游融入整个区域旅游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统筹安排,全面合理规划。目前,虽然福山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烟台市政府已针对乡村旅游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但对于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烟台市政府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总体规划[13]。在缺乏总体规划的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很难发挥作用且对于进一步的规划,也尚未作出科学的分析论证。因此,福山区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开发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势必会造成一些低水平项目的大量涌现,使得同一项目过多而造成重复和新意缺失。同时,很多乡村旅游项目由于规划和科学建设,使得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不完善,存在仓促粗糙等问题,并且人工痕迹过于明显,使得乡村旅游应有的意境和氛围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经营规范性不够,管理较为粗放等问题,如一些农家乐的环境卫生不能达标,使得一些游客不愿意再次游玩。

3.2烟台市福山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烟台市福山区的乡村旅游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受乡村旅游开发理念、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资金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新兴项目理解不够深入[14]。因此导致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层次较低,项目单一,重复性较强,没有鲜明的的特性。乡村旅游项目紧紧围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这一传统理念开发。但是在实际经营管理操作过程中,在什么样的农家饭,什么样的农事活动,农家屋住宿的风格,乡村景观的改造,农家产品种类等方面,经营者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开发不够深入,层次较低,单一化重复性严重,乡村旅游的价值为得到充分挖掘。

乡村旅游项目的层次以及农家产品的价值直接决定了游客的消费意愿以及再次游玩的意愿。福山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部分属于比较低级层次的类型,如钓鱼,采摘,吃农家菜,从事简单的农事劳动,整体来说,这些乡村旅游项目呈现出简单快速的模式,使得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少。大多是城市游客自驾游到郊区,钓一会鱼,吃一顿农家菜,采一会水果,在较短时间内如一天两天,便驱车回城。游客尚不能在乡村旅游中真正放松身心,也不能真正体会到乡村旅游的乐趣,并且整体消费少。这种较低层次乡村旅游,不能把乡村旅游真正内涵和意义挖掘出来,也不能形成一整条乡村旅游经营生产链,带来的收益也较低。3.3烟台市福山地区乡村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在旅游业的营销策略中,宣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目前,福山区乡村旅游项目规模不大,较为分散,多为家庭小本经营。这种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使得他们主要进行宣传的意识不强,而且因为自身原因他们的宣传能力不足。同时,这种零散式的经营缺乏品牌效应,市场较难开拓。一些研究表明,福山区乡村旅游项目经营者对于常见的社交宣传软件及网页了解较少,如微信、微博、论坛。同时,由于大多数是小本经营,没有意识更重要的是没有资金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宣传。总体来说,对于现代宣传手段认识利用意识不强,了解不足,能力不够,技术缺乏。这导致福山区乡村旅游业难以形成品牌,不能吸引游客,最终影响游客对于福山区乡村旅游的选择。3.4烟台市福山地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问题突出

目前,在烟台市福山区基础设施问题在乡村旅游业中很突出[15]。常见问题如,很多有休闲农家乐、休闲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的区域交通很不方便,道路状况不良,道路不容易查找等等。同时,乡村旅游区域的停车场缺乏或者过于简陋,卫生间也过于简陋,总体的卫生条件比城市差很多。此外,在住宿条件以及餐饮条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上述基础设施所存在的问题,将会降低游客旅游体验好感度,导致再次游览或者向亲朋好友推荐的概率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福山区乡村旅游业品牌的建立,限制了福山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6]。

3.5烟台市福山地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福山区乡村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经营管理体制在很多方面仍不不健全。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家庭经营模式是大多数乡村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这会使得多数经营者选择任用家庭中亲人进行经营管理,使得用人不当,使得无管理能力的人居于管理地位,造成管理制度不完善[17]。二是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因为雷同,资金等问题恶性竞争,但在这方面尚无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治理。三是自然化逆境保护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制度体制尚不完善。在乡村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很多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坏但是自然化逆境保护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制度体制尚不完善,无法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4.烟台市福山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和措施

4.1全面规划,统筹乡村旅游发展

规划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及处理,使得旅游业能有更好发展。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烟台市福山区要进行合理规划,必须综合福山区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地区的独特特色,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资源等因素,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不同乡镇村庄,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和特色统筹安排,做到建立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旅游项目。只有这样全面规划后,才能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和和资金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又可以减少兴村旅游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和雷同,减少恶性竞争,由于福山区乡村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此外,乡村旅游业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符合三农政策,与新型农村建设规划,城镇规划相协调,不同规划作为一个综合体,在协调稳定中不断推进福山区乡村旅游也的持续健康发展。4.2注重培育乡村旅游业专业从业人员

由于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专业从业人员欠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且经营方式多为家庭经营模式,使得整个乡村旅游业缺乏专业指导[18]。因此,尽快培养一批具有经营管理能力,提供服务的技能以及安全卫生意识的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农民是主体因素。因此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再造农民和农民再造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农民角色定位问题”[19]。由于福山区乡村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各项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对乡村旅游专业人员进行培养并适时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乡村精英”群体参与到乡村旅游建设中,会带来示范和带动效,这能促进更多农民自愿参与到乡村旅游项目中,也使得奇特乡村旅游项目经营者更注重专业性,使得福山区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挥。4.3保持乡村性,突出地方性和独特点 与城市生活区别开来,以满足游客对心灵深处回归自然的需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留恋。

乡村旅游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田园风光和鲜明的地方感,这也是最为吸引游客的特点。因此,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不能盲目追求提高档次而忽视乡村性和地方特色。在福山区兴村旅游业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当地自然环境风貌和地方特色,打造出具有福山区特色的旅游项目,着重突出乡村田园风光,让游客体验到城市所没有的乐趣。具备乡村行和地方性特点的乡村旅游业才能与城市旅游有所区别,从而更能吸引城市游客。4.4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

随着福山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福山区政府也加大了对福山区乡村旅游的宣传,但是从宣传方式和影响力上来说都远远不够[20]。因此,福山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全方面多角度的对本地兴村旅游特色进行宣传,着力打造处福山区乡村旅游品牌。为加强福山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首先福山区政府应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宣传口号和宣传标志,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其次在网络媒体上也应加强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移动客户端如微信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全方面、多层次进行宣传,这样能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扩大福山区乡村旅游影响力,树立福山区特色乡村旅游品牌。4.5关注农民感知,建设新型乡村

在兴村旅游业发展中,农民毫无疑问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但是,更重要的是,农民也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并且也是乡村旅游的利益群体,农民与乡村旅游联系最为紧密。目前,福山区乡村旅游还没进入成熟阶段,农民对于乡村旅游的态度观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感受,才能使得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福山区乡村旅游还没进入成熟阶段,乡村旅游业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符合三农政策,与新型农村建设规划,城镇规划相协调,不同规划作为一个综合体,在协调稳定中不断推进福山区乡村旅游也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休闲,因此,旅游业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多。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现代旅游业中重要性越发显著,这对于促进农业多发面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福山区应加大力度发展乡村旅游业,这对促进福山区整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泽东,孙海燕.烟台市冰雪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202_,(06):58-64.[2]张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鲁东大学,202_.[3]刘龙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2_,(02):40-43.[4]温年晶.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2_,(07):239.[5]康慧玲.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_,(03):34-35.[6]黄玉梅,孙丹.泰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才智,202_,(07):2.[7]关晶,金泉.滁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国家旅游局.旅游研究与实践 第27卷 第1期(春季版)202_年第1期(总第102期)[C].国家旅游局:,202_:5.[8]关晶,金泉.滁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_,(10):62-65.[9]朱晨悦.兴化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2_.[10]隋婷婷.从产业化视角分析水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山东省烟台市苹果产业化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_,(01):36-37.[11]贾秀秀,徐晓雯.烟台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_,(37):28-30.[12]鲍琛.泰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2_.[13]王栋,雷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_,(03):32-33.[14]曹毓.我国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现状的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J].江苏商论,202_,(06):119-120.[15]蒲姝.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为例[J].生态经济,202_,(05):119-123.[16]巫珊.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传承,202_,(09):108-109.[17]姚海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北京为例[J].商业经济,202_,(19):101-102.[18]卢冲,张晓慧.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_,(16):6904-6906+6923.[19]陈海彬.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开发对策浅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2_,(12):16-18.[20]解东.临沂市农业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2_.[21]张文政.烟台市旅游饭店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_,(09):37-38.

第三篇:关于铜陵市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铜陵市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作为我们的母校所在地——铜陵,她拥有三千多年的青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假日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情,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以其周期短、成本低、方便灵活的优势日益成为我市人民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大力发展我市乡村旅游,推进其良性健康发展,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优化我市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铜陵市已形成以凤凰山旅游景区,千年古镇大通旅游景区,老洲岛旅游景区为支撑的三条乡村旅游主线,并受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目标定位不明确,宣传力度不够、整体开发不足,景点升级困难,基础设施滞后,景区生态遭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如过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管理,势必会影响我市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良性健康发展。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拟针对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破解我市乡村旅游发展难题提出有效建议。基于此,在暑假期间我们作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暑假期间我们走访了凤凰山旅游景区的凤凰山村,大通旅游景区的和悦洲村,老洲岛旅游景区的光辉村,和当地的村民畅谈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做了100份封闭式问卷调查.在对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摸清了铜陵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一、铜陵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铜陵市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进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旅游经济也进一步体现出来.但是,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正确引导,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处于低层次的经营水平上。主要表现为:以家庭个体小规模经营为主,缺乏竞争力;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

一、低层次重复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千篇一律且具有季节性,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旅游经济收益也不高,旅游收入几乎只来源于餐饮服务。这种低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不但降低了乡村旅游的综合收益,而且破坏了潜在的旅游市场需求,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1缺乏规划意识,旅游景区规模较小。许多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没有制定总体规划,指导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迄今也仍没有编制。现在,全市的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个别地方甚至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导致产品雷同,简单复制,缺乏自身特色,软硬设施不配套,档次低,景区规模较小,接待能力不强,使旅游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直接影响我市乡村旅游进一步的发展.2管理主体缺失,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关。乡村旅游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由谁主管,由谁协管尚无定位,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刚性依据。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和引导上隶属于多个部门,多头齐管,造成无部门管,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的内部经营管理,由于经营者基本上是由农民自主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3文化含量不够。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依托环境吸引客人,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缺乏实质性吸引力;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餐饮、娱乐的低层次服务上,而对于那些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缺乏。

4景区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宣传力度小.我市的三条乡村旅游路线具有季节性以节假

日为主,节假日时游客比较多,旅游收入明显.但是,淡季时游客普遍较少,景区经营惨淡.再者,我市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小,游客主要以本市游客为主,.周边地区的游客寥寥无几.没有形成较大的旅游市场及旅游覆盖面.5开发意识不强,市场开发意识淡薄。绝大村民没有市场经济意识,参与市场能力较

低,旅游自主开发意识不强,表现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等、靠、要”思想,即等政府来发动,靠政府拿钱来,要政府解决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6景区生态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景区内一些景观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且有人

工破坏迹象.当地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景区内没有垃圾回收设备,游客随意扔垃圾现象严重,为以后继续开发增加环境成本。

二、铜陵市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

旅游与市场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充分的融入市场才能足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铜陵市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1从出行线路看,由市区逐渐向城郊及周边地区延伸。随着铜陵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区商业、工业气息大增,城郊因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农产品天然无公害,乡村气息浓,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2从游客需求看,由单一化需求逐渐向多样化需求发展。以往市民郊游受条件限制,大都出游单一。因此,乡村旅游产品必须丰富多彩,山要有风景,水要有灵气,食要有特色,住要有条件,购要有特产,玩要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游客不虚此行,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从地理位置看,由劣势逐渐向优势转化。铜陵有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铜陵是皖中南的中心城市,地处沪铜铁路的终点站及长江黄金水道与405国道的交汇点,东距南京不足200公里,西距庐山不足300公里,南距黄山、九华山分别只有130和90公里,北距合肥只有150公里,而且立体交通十分便利,是名副其实的“两山一湖”北大门。随着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及铜九铁路的陆续建成,这种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是南融两山一湖旅游圈、东融长江三角洲旅游圈的最佳中转旅游胜地。

三、铜陵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通过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当前我市乡村旅游要想实现可持续,协调的发展,就必须超前谋划,通过问题寻求对策,只有才能有效足近我市乡村旅游进一步的规范化,持续化。

1政府引导,消除发展障碍。突出表现当地村民思想文化素质与市场化,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之间的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与旅游发展要求的差距;分散的村镇与市场的断裂,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等.对此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建立长效,便捷,协调的旅游管理新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监督与管理,引导乡村旅游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政府引导,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主体地位,协调好旅游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切实改变以往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模糊性,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一定管好。

2统一规划,明确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吸引内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加大管理力度,扶持重点乡村旅游企业,培育知名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统一开放、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产业运行机制,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铜陵乡村旅游产业新体系。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持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3挖掘文化,注重内涵。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参与性特点,比如在乡村农耕文化气

息突出的大通和悦洲,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充分挖掘当地民俗,使其更加有内涵.44加强宣传,联合营销。相对于目前旅游风景区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乡村旅游还是“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仅仅靠“回头客”及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乡村旅游.首先,要突出乡村韵味。充分发挥乡村韵味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要敢于揭开“羞羞答答的面纱”走出去。根据景区发育的不同阶段,在对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和新闻媒体联谊、和旅行社联合、和周边景区联手策划组织活动等手段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客源。

5加强生态保护,足近景区和谐发展。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比如有人看到景区内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足近景区的和谐发展.6整合资源,拓展投资渠道.。目前,铜陵市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缓慢,以单个旅游景点开发为主,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意识不强,以至于丰富单个的资源优势还不能完全转化为规模优势。要使我市乡村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和培育新的旅游资源,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与规模优势.为此必须多渠道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保障乡村旅游建设需要。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积极吸引知名商家、实力商人投资开发经营乡村旅游景点,开办乡村旅游服务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当地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准许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

第四篇:贺州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贺州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

此选题主要是对贺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调查为依据,对贺州乡村旅游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发展贺州乡村旅游的较为有效对策和依据。贺州是广西欠发展市之一,由于其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科技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制约,贺州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乡村更甚,村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本次对贺州乡村旅游的调查研究,对探索适合贺州乡村旅游发展,加快贺州乡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的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而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促进了社会资源和文明成果在城乡之间的共享以及财富重新分配的实现,并为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别的逐步缩小、产业结构优化等做出大的贡献,推动欠发达、开发不足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乡村旅游对于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

1.研究目标:

由于乡村旅游是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主要是在自然风光、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等上做文章,它是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使乡村更具文化品味与艺术气息,在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的同时,乡村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文化、建筑等)得到关注、保护及丰富,部分乡民的就业问题也得以解决,对乡村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得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利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建设,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研究的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基本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及发展趋势等的进一步了解,在贺州乡村旅游现有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当前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道路上成功案例,提出适合贺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方案,为贺州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的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份可参考的依据。

1、乡村旅游基本概念和意义:

2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的简单区别和乡村旅游特征:

3、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4、贺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5、贺州发展乡村旅游对策: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贺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从而 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3.参与观察法:实地参与观察贺州乡村旅游点,从直观的角度把握、了解贺州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4.比较分析法:与国内外乡村旅游比较,学习经验,找出优势,从而结合贺州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找出改进及发展的对策,使这些方法对策更具有实践的意义。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并结合实地的参观调查、访问调查、数据整理分析等。

第五篇: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研究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格局的有益补充,也是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对策

一、重庆乡村旅游资源基础及市场规模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潜在市场,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欲望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传统的农业资源借助这种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附加值。重庆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等,均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为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重庆具有区别意识的乡村旅游自202_年才开始自主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2_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76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的24.69%,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9.3亿元。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景区(点)数2470个,客房数总量74208张床位;全市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共12个;直接吸纳农民就业人数5.3万人,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2万人;到202_年,全市旅游农业游客总量将达到185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预计约占当年全市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8.5%,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带动、文化交流、信息流通和辐射功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目前,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五种:(1)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作为载体,全市的“农家乐”数量已多达3650余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占重庆乡村旅游旅游收入的85%左右。此外,还有部分乡村饭店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2)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模式。该模式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势头良好,是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渝北)、重庆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北碚)、重庆市农业科技博物馆、巴南区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万州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等。(3)森林公园模式。该模式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原始形态。主要分布于南岸区南山、沙坪坝歌乐山、北碚缙云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武隆仙女山森林公园等。(4)古镇民俗节事模式。主要分布在各级历史文化古镇和民族风情村,如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土家族摆手舞节、垫江牡丹节、三峡柑桔节、永川茶竹文化节、北碚静观腊梅节等。(5)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是指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如南岸南山片区、长寿户片区、武隆仙女山片区、金佛山片区、东温泉片区等均属这种模式。重庆是拥有8.2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多万人口的年轻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目前,重庆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不平衡,配套功能服务产品不齐全。目前,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如生态农业园、森林公园、民俗节事旅游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2)乡村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乡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入。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反映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更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的旅游活动内容。(3)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不高,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但目前重庆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所占比例偏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

三、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首先,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引导乡村旅游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强“一圈两翼”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架构“一环四走廊”的都市田园型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加速推进渝东南“乌江画廊/武陵山区”新农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从“单一”向“个性化”转型,旅游经营从“单体”向“规模化”升级。

其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体验性内涵,创造差异化的特色品牌项目。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特点,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意象和农耕文化意象突出的地方,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特点,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意象,设立民俗风情区,开展一系列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民俗文化体验恬动。

第三,维护乡村景观的原真性,避免出现围城效应,确保重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活动,贪图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他们所荷载的异域文化会与乡土文化产生互动过程,有时在很大程度上会诱发乡村固有文化的演化与变迁。这会破坏乡村的原真性意象,从而降低乡村吸引力,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根基的动摇。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乡村特色景观的传统性和原真性;必须认真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走生态文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淑华 沙 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2_(5)

[2]龙茂兴 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 202_(9)

[3]邹统钎: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202_(3)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