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非遗”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12-883533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3 12:59: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非遗”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非遗”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18日,云梦消防大队文化活动室热闹非凡:神火妖与孙大圣激烈打斗,一会天上,一会地下,神火妖口喷烈火,孙大圣虽然武功高强,遇到火妖顽火,依然难以招架,几乎是束手无策。正在为难之时,正好遇到贵人搭救,来了我们的消防队员。掌握现代消防技艺和消防武器的消防队员,略实小技,解了孙大圣顽火缠身之困。

原来这里正在彩排上演现代皮影戏《119折服孙大圣》。云梦县皮影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梦县梦泽影戏馆馆长秦礼刚成为皮影戏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弘扬民族文化,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普及推广消防知识,丰富官兵警营文化生活,云梦县公安消防大队邀请皮影大师秦礼刚到警营手把手教官兵学习、表演结合消防实际编导的现代皮影戏《119折服孙大圣》。

《119折服孙大圣》由皮影戏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秦礼刚自编、自导,与消防官兵同台联袂演出。该戏由孙悟空、小猴、神火妖、消防员等人物组成,剧情短小精悍,古今结合、人妖结合、神话与现实结合、历史与当今结合,风趣幽默,寓教于乐。警营官兵手持皮影,或口诵台词,或随着打击乐的节奏表演皮影,或扮演孙大圣、神火妖舞动皮影打斗,战士们一个个乐不可支,皮影表演进警营成为警营文化生活的一枝奇葩。

第二篇:丰富警营文化生活,激发官兵履职动力

警营文化建设是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自然科学的部队一打就垮,没有文化的部队不打自垮。和谐的警营文化,不仅是传承部队优良传统的载体,也是部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更是向社会展示部队精、气、神的窗口。笔者认为,真正的警营文化培植更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土壤,开展必要的文艺活动、体育竞技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中、在实战中、在执法监督中养成“忠诚爱民、坚韧不拔,知难而上、忠诚履职,敢于牺牲、永不言败”的精神,以先进典型引路,不断提炼、升华,形成公安消防部队特有的、人人尊崇的气质和文化,并通过这种气质和文化影响和感染部队内外,推进部队的发展,这样的警营文化也才极具软实力,也才极具存在的价值。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条件都将发生重大变革,如何正确认识警营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了解警营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是第一个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警营文化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先进文化的必需。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要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按照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努力推进警营文化建设。我们要用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官兵的思想,坚持用科学的理论、高尚的精神陶冶情操,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弘扬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拥政爱民”的优秀品格,新时代消防英雄宋文博“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感人精神,使警营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强化消防工作思想保证的需要。消防部队承担着防火灭火和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职责。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地方特点,要同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不断地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优质服务,体现服务职能。如果不进行先进警营文化和先进思想的教育,我们的官兵就很容易被腐朽思想侵蚀,“河边湿鞋”、“吃拿卡要”、“冷硬横推”问题屡次三番,该搞好服务的没有服务,该严厉处罚的却没有处罚。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人们思想意识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受大趋势、大外围的影响,公安消防队伍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原来那种照本宣科讲大道理的教育方式已经脱离实际,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大大降低。

(三)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的需要。目前,党和政府对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非常重视,人民群众也十分肯定消防部队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保驾护航功勋。但消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总体上还是刁难、查封、罚款,似乎文化素养不是很高。另一方面,消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消防不可能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副笑脸,其在执法过程中必然会得罪一些人,使消防招致种种不理解和非议。如何让人们认识新时期的消防?消防如何改变自身的形象?公安文化倡导的“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新路:在制度、纪律约束的同时,不忽视警察“人”的本质属性,着重提高公安民警的道德修养和公安队伍的文化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此举我们消防部队同样适用,不妨拿来主义。此外,建议消防各部尽可能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向广大群众人民展示消防不仅会执法和灭火,还能画能唱,能文能武,充满人情味,全面多方位地树立公安消防的新形象,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使群众都来理解、关心、支持消防工作。

二、消防部队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脚步,必须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实施文化育警战略。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警营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是第二个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警营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凝聚功能,能够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凝聚功能是

指当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取得消防群体的认同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把其成员团结起来,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围绕消防中心工作,抓好警营文化活动,避开那种简单、呆板、僵化的政治说教模式,能够实现自然地沟通官兵的思想和感情,凝聚群体力量,产生奋发进取的集体意识,焕发消防队伍整体的能动精神。

(二)警营文化建设具有教育功能,能够确保队伍在政治上的坚定性。教育功能是指警营文化具有使广大官兵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愤进取的效应。丰富的警营文化活动,能渗透、拓宽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搞实搞活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很有效的载体。它能将理论精神经过文化加工,大大增强感染力和教育力。

(三)警营文化建设具有舆论导向功能,能够弘扬队伍正气。导向功能是指警营文化能够对消防部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并通过不间断的动态调整使其符合消防系统所确定的整体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警营文化活动,对于有效地拓宽消防宣传工作的视角和途径,展示消防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战斗风貌,密切警民关系,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警营文化建设具有调节功能,能够缓解消防执法干部的压力。由于消防职业的特殊性,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一线消防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无法舒张。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体活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消防员的身心压力,调节好情绪。比如我们开展的篮球比赛、书画比赛等都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

三、消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是一种软实力,它“润物细无声”,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警营文化建设对策,才能真正达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是第三个所要阐述的话题。

(一)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要与“三句话”紧密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当前在认真做好胡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应当重点抓好两件事。首先,要大力加强“三句话”的内外宣传,切实营造“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浓厚氛围。对外,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广泛宣传公安消防当荣之事,弘扬先进典型,切实增强广大官兵的荣誉感,形成拒耻为荣的浓厚氛围。其次,要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切实陶冶广大官兵的思想情操。古往今来,饱读诗书之人最是明大义、知荣辱,通俗地讲,就是看重“面子”问题。目前我们一些中层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沉迷于泡茶聊天、纵情娱乐,有的青年官兵则沉迷于虚拟空间,而以读书作为休闲方式的人越来越少。因此,在当前信息时代,更要强调健康书籍对人的促进作用,在推动基层消防部队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把广大官兵吸引到催人奋进、让人高尚的书籍中来,使之知识渊博、内涵丰富、情趣高雅,不断提高审美品位,有效净化心灵空间,真正把“三句话”总要求践行到实处。

(二)警营文化设施建设要紧跟社会发展,贴近官兵需要。以往由于对警营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经费紧张,警力不足等具体困难,文化设施的建设往往量少质差。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向文化要警力”已成为各级消防领导的共识。同时,消防官兵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对警营文化设施软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警营文化设施仍停留在过去那种条件简陋,内容老旧的状况,就不能满足广大官兵的精神需要。我们应该结合实际,花大力气配套完善各项文化设施,丰富图书馆、荣誉陈列室、体能训练场、和荣誉室等文化设施,使官兵学有工具、练有器械、乐有场所,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充分利用网站、报刊杂志等文化阵地,提高文化品位,使广大官兵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加强领导,注重警营文化建设投入加大保障力度。一是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把文化建设纳入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时明确各单位警营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二是注重经费的投入。必要的资金投入是警营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把文化建设的经费列入每年预算,切切实实加

以保证,特别对基础建设时期的经费有所倾斜。同时也量力而行,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不盲目攀比。

警营文化建设,既是一项很有魅力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我们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不断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活跃警营文化生活,就可以大幅度提升公安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消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持,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警营文化生活制度

警营文化生活制度

一、警营文化的内涵

警营文化是警察职业发展过程中,在警察群体中形成的,带有警察独特风格的文学艺术、文明礼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评价体系、工作理念、文化环境等综合体现。警营文化即警察文化,它的提出和定位,从根本上说是警察队伍走向人文管理的深化。它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教育人为基本原则,主张通过必要的组织、规章制度等手段对人实行硬性的管理外,同时更要采取启发、诱导、对话与示范等方法对人进行软性管理,以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民警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主体意识、形象意识,增强警察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

因此,先进的警察文化归根到底是通过文化的熏陶,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警察的修养和素质,促进警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达到这个目的创建一个适宜的氛围。奉献、学习、智慧、勇敢、牺牲,这里所蕴涵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特征、价值观念、心理特征,是只有警察这个行业所特有的,是先进警察文化的主流。

二、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警营文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公安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各项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打造文武兼备、受人民喜爱的公安队伍,警营文化建设是首要任务,应当列为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公安文化发展观,增强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的意识,全面发展和繁荣公安文化建设。***同志指出,“我们应该从加强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高度,大力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因此,公安队伍建设不仅要坚持政治建警、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方针,还要大力提倡文化育警,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警营文化建设工作是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保障。通过广泛开展文化建设,力争提高广大民警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优秀的公安民警,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战斗力。

(一)是有利于全面提高交警队伍整体素质。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作用就是滋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蕴含先进文化思想的文化生活,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潜移默化之中激励人,鼓舞人,塑造人。公安文化的核心是民警的价值观,它以一套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引导广大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强烈的文化舆论氛围,使民警产生一种自我心理约束和自我行为控制,从而使精神变物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二)是有利于加强民警个人素质建设。

警察素质是从事警务工作的警察所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警务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纪律作风、身体状况等,是公安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围绕“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内容的政治要求,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先进公安文化,满足民警精神文化新需求,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陶冶民警的思想情操,从而实现民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三)是有利于增强民警的进取精神。

加强营区警队的警营文化建设,积极丰富文化活动,用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健康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倡树新风正气,能够有效地培养全队民警强烈的进取向上精神,陶冶民警的思想,在队伍中树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正气,激发民警献身公安事业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可以使整个队伍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将这种力量转化为工作力,从而推动整个交通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如何建设警营文化?

(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

摒弃原来的“重业务工作,轻文化建设”的思想,真正把警营文化建设放在一个和政治建警同样的高度上,贯彻到工作中去。在文化建设中,做到系统规划,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带头学习,起到表率作用。

(二)是要抓好制度保障。

警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间就能抓好的,为了保证效果,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支持,有监督落实,并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抓好人才库建设,深入了解民警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建立人才库,学习档案,做到专人专档,便于管理,从而为警营文化建设打下基础。

(三)是抓好三个载体。

警察文化载体,也就是警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结合基层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抓好活动载体。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通过图片展览、民警汇报、录像播放等形式,一方面可以展示大队交通管理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展现民警的良好形象,便于警民之间的沟通。同时,也可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五

四、”“七一”、“十一”等节日,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或是参观交流活动。

(2)抓好阵地载体。大队已建立荣誉陈列室、小图书室和健身房,要及时更新内容,补充器材,真正把它利用起来。建立荣誉陈列室,有助于民警了解本单位的历史,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民警的职业归属感。小图书室的图书需要定时更新,充实公安文学以及与法律法规相关的专业书籍,鼓励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同时,还可以在办公场所统一规划区域,悬挂书法作品、格言警句,以消除民警紧张烦躁的情绪,营造高雅、激昂、求知的工作氛围。

(3)抓好舆论载体。可以定期邀请记者或是有代表性的社会群众包括志愿者等等,跟访事故处理工作或是交通治理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宣传交通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对交警工作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也增进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大队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每月抓标兵,树典型,结合每月目标考核推出业务标兵,不仅要在大队内部展现,同时也要在市电视台、莱钢电视台等媒体上播放,进一步扩大公安文化辐射面,为交通管理工作大造声势。

(四)是开展警企共建活动,实现利益双赢。警营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的文化虽相对独立,但是也不能脱离而存在。所以说,我们要发展警营文化还是要放到社会文化这个大背景中,好好的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开展工作。辖区内的国家大型企业莱钢,具有深厚的企业文化,有非常专业的文化演出队伍,可以开展警企共建活动,借助其专业优势组建各种兴趣班,提高民警音乐、书法、摄影等方面的个人修养。另一方面,与友好单位结对子,定期开展交流,以茶话会、各种球类等竞赛活动、书画摄影交流会等形式,以文会友,以比赛促提高,加强警企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双方共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四、警营文化建设的存在及成因

(一)价值之惑

一是共同价值观与民警个体价值观结合效果不甚理想。在上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一些公安机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值观建设过于追求形式,口号多于实质,方法单一,无法同民警的实际经验和个人追求相结合,无法深入民警内心。二是警察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在警队盛行。传统文化中的中的糟粕与拜金主义的盛行,造成了当前警队中存在这消极的警察亚文化。

(二)体制之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增强企业凝聚力,往往是通过激励实现的。当前,由于公安队伍规模大、人数多,民警职务序列参照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区分,基层职务层次过少,警衔衔级区别不明显,导致民警压职压级现象严重,专业技术民警的工作成果很难被社会认同。行政职位与待遇和职责的挂钩,会逐步导致领导的权力强化、民警职责弱化的局面,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断层,导致越来越浓厚的“官僚文化”。加之当前警务工作的繁重及执法环境的恶化,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逐渐养成“做多错多”的观念。

(三)环境之压

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的急剧转型,导致了社会矛盾凸显,各类违法刑事案件高发。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一线民警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往往难以缓解,极易使民警的精神、行为出现偏差。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也使得公安机关无法系统开展警队文化建设。

(四)主体之失

由于公安机关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其半军事化性质,在队伍管理中方法生硬,手段简单化、模式化,在对警察文化建设中,也流行从上往下的灌输和推行,民警同样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五)学习之困

知识经济的浪潮正推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文化的变革,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共识。公安民警除了希望职级和薪水的提升以外,也希望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得到提升。但由于缺少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文化素质提升有限,导致一些民警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学习意识和转化学习的能力,对新知识、新形势较少关注与思考,理论素养、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就会在工作中丧失动力。

第四篇: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舞台艺术送农民”

活动启动

7月19日晚上,罗山县楠杆镇新街歌舞飞扬,随着我县文化馆送上一曲欢快的舞蹈《吉祥彩虹》,标志着我县文化馆今年首场“舞台艺术送农民”慰问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歌曲、舞蹈、相声、快板和二人转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场。《梨园春》节目的金牌擂主白军选带来的《戏曲群芳谱》,脍炙人口的唱段、唯美婉转的唱腔和表演者的出色演绎,不时博得现场阵阵叫好声,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xxx和xxx表演的相声《欢歌笑语》,都让大家连声叫好。从十里八村赶来看演出的群众高兴地说,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感到非常开心。“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是省委、省下府和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是服务农民、贴近农民、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民心工程。今年,省歌舞演艺集团 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是服务农民、贴近农民、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民心工程。今年,我县文化馆“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计划演出13~17场,将分为歌舞、曲艺等形式分别深入到我县各乡农村进行演出,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免费看到好戏、大戏。

第五篇:非遗保护

推动“非遗”保护,建设文化强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脉,是民族文化中核心、本质的东西。保护非遗发展,对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晚,发展快,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少数地方、部门和个人将保护文物视为现代化、城市化的阻碍,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文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功能,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出现矛盾时,多以牺牲文物为代价。二是缺乏专业保护人才。一些地方非遗保护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不符合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的要求。缺少挖掘、整理、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乡、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日常普查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帮忙。

三是保护经费难以保障。一些地区未将非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也没有设立普查、发掘、整理、征集、抢救、补助、展演、宣传、培训等专项资金。临时申请的工作经费,常常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缺少正常办公经费和技术装备。许多失去市场支撑而又缺乏开发利用潜力的传统绝技,缺少持续的保护经费

投入。

四是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民间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日渐凋零,而由于许多传统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和现代化信息的冲击,年轻人大多不愿入门学艺,不少民间艺术大师面临无弟子或弟子太少的尴尬境地,造成新老交替出现断层,艺术传承青黄不接。

基层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建立文物保护规章体系,解决文物法律法规原则性和滞后性上的不足,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形成文物保护合力。严格文物行政许可,加大文物执法力度,杜绝利用文物违法现象。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文化遗产法律法规,让群众了解并遵守文化遗产法律法规。

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解决好经费保障难题,通过引导,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性,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资助,确保所需的工作经费、保护经费、专项经费、装备器材能及时、足额到位,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进行。

三是强化保护队伍建设。要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层层落实,使非遗保护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加强对保护队伍人员的业务培训,建成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从业人员,落实保护工作。

四是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加大对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的扶持

力度,实行财政补贴,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训班和课程,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设立专业民俗艺术学校,聘请优秀民间艺人,专业化培养传承人才。

五是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将非遗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建立非遗专题博物馆,集中保护、展示和传播非遗资源,充分发挥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作用。推动非遗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结合,挖掘有代表性元素,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非遗”丰富警营文化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