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当前我市金融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12-344724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7 18:17: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当前我市金融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赶超发展战略,积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努力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务迅速扩张,存贷款超常规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33亿元,较年初增

加109.8亿元,增长17.6%,同比多增46.6亿元,无论是增速还是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贷款方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68.7亿元,较年初增加72.5亿元,增速达24.5%。贷款新增额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列南昌、赣州、九江、上饶之后,居第五位。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7.6亿元,较年初增加24.5亿元,增长38.8%;农业贷款余额77.8亿元,较年初增加16.5亿元,增长26.9%;票据融资余额35.5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翻了一番。至6月末,全市异地融资余额达到56.5亿元。

(一)围绕工业发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按照《金融支持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围绕“两高一前移”的信贷工作目标,充分抓住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大幅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6月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87.6亿元,较年初增加24.5亿元,增长38.8%,超出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4.3个百分点,超出全省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贷款主要投向医药、陶瓷、纺织等十大产业基地和工业园企业,重点支持了百神药业、新明珠、新中源、青龙高科、三龙电气、东鹏陶瓷、宝源彩纺、金源纺织等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相关部门全力推进企业信贷营销大会履约进程,至6月末,履约金额达48.7亿元,履约率达到了70.9%。同时,为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票据融资业务,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达35.5亿元,比年初增加19.1亿元。票据融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融资对象逐步向宜春当地企业集中,6月末,当地企业(出票人或持票人在宜春的企业)票据融资余额达27亿元,较年初新增13.6亿元,增长101%。

(二)紧扣民生保障,大力支持民生工程。6月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达77.8亿元,较年初增加16.5亿元,同比多增8.4亿元,为历年之最。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紧紧抓住涉农贷款这个“牛鼻子”,积极扶持农村种养户、农产品加工户和个体工商户发展,6月末,农业贷款余额达74.5亿元,较年初新增14.4亿元,增长24%。同时,农业银行宜春市分行充分利用被确定为全省农行系统服务“三农”试点行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全面启动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6月末,农业贷款余额达3.1亿元,较年初增加2.2亿元,同比多增2亿元。2009年来,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保持了较快的发放速度,1—6月,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3.2亿元,其中财政贴息贷款2.3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87亿元的发放任务。金融机构在支持经济适用住房方面进展较好,1—6月,金融机构向410户中低收入家庭发放经济适用住房按揭贷款1700万元。

(三)关注发展后劲,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发展。6月末,全市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6.8亿元,较年初增加7.8亿元,增长15.8%。全市城市投资管理公司和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策应了宜春城市建设的较快发展,如丰城市城投公司就获贷2.7亿元。随着二季度房地产销量的增加、售价的回升,各金融机构加大了住房信贷的发放力度。至6月末,全市按揭贷款余额为46.7亿元,较年初增加9.8亿元,同比多增4亿元。住房开发贷款出现反弹,6月末,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达到10.5亿元,较年初增加1.7亿元。

(四)策应“三大战役”,大力支持中心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强“心”经济,发展中心城的战略要求,全市金融机构适度将信贷资金向中心城区倾斜。6月末,中心城区各项贷款余额99.1亿元(含票据贴现),按可比口径统计,较年初增加29.9亿元,同比多增24.2亿元,增加额创历史纪录。一是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向明月山机场a、b线发放贷款1.2亿元,后续贷款2亿元将在三季度发放;向秀江西岸防洪堤、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等项目发放贷款1.7亿元。二是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向园区企业发放贷款2亿元。三是着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累计发放中心城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5043万元,其中个人创业贷款1443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3600万元。

二、下半年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上半年,我市信贷增长率为24.5%,远远超过全市11.8%的gdp增长率。大规模的信贷投入为全市抗

第二篇:当前物价形势分析预测及政策建议

编者按: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下半年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国家信息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当前物价形势进行分析,撰写了题为《当前物价形势分析预测及政策建议》的报告,分析当前物价运行特征,指出稳定物价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全年物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当前物价形势分析预测及政策建议

一、当前物价运行特征

1-6月份,我国物价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先扬后抑,总体呈高位趋稳态势,上下游价格走势有所分化。

1.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不断攀升,环比涨幅有所收窄。今年,我国物价走势总体呈同比涨幅扩大,环比涨幅趋于收敛的态势。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4%,明显高于4%的调控目标,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9%、5.4%、5.3%、5.5%和6.4%,呈不断攀升态势。从环比涨幅看,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2%、-0.2%、0.1%、0.1%和0.3%,环比涨幅在2月份达到1.2%的高点后快速回落,5月份和6月份环比分别上涨0.1%和0.3%,6月份环比涨幅略有加快。从环比涨幅趋势看,由于下半年基数提高,物价同比涨幅可望回落。

2.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分类别看,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从历史数据看,衣着、交通通信、娱乐 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一直处于下跌态势,即使在物价上涨时期也是如此,如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上述三类价格则分别下降1.5%、0.7%和0.9%。而进入2011年以来,这三类价格也出现上涨。1-6月份,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累计同比分别上涨11.8%、2.3%、1.0%、2.0%、3.2%、0.3%、0.6%和6.3%,涨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扩大6.3、0.6、2.1、2.6、0.5、0.4、0.3和2.4个百分点。

3.粮食及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扬。今年,食品价格上涨主要由粮食和猪肉价格拉动。受国际粮价上涨、前期干旱和当前洪涝灾害的影响,粮食价格上涨预期明显增强,导致近期粮食价格高位运行,1-6月份粮食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4.0%,拉动CPI上涨0.38个百分点,创下2005年以来的新高。由于粮食的基础性地位,粮价上涨对其它商品价格上涨拉动作用较强。此外,受前期疫情、饲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以来猪肉价格快速上涨,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7.1%,创下2008年6月以来的新高,拉动CPI上涨1.3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1.4%。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拉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快速攀升,6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上涨32.3%,拉动CPI上涨1.94个百分点。在粮食和肉禽价格的拉动下,1-6月份食品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1.8%,其中6月当月同比上涨14.4%。

4.居住价格高位运行,但涨幅趋于平稳。1-6月份,我国居住价格快速上涨,但近期涨幅呈回落趋稳态势。1月份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8%,创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但2月份之后涨幅平稳回落,6月份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2%。从居住价格的构成看,水电、燃料及装修材料的价格涨幅比较平稳,但租房价格大幅走高,3月份同比涨幅达8.0%,创下2002年以来的新高,6月份租房价格同比涨幅仍维持在5.9%的高位。因此,今年居住价格上涨主要由租房价格快速上涨拉动,而租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是房地产调控导致购房需求受抑。

5.地区物价差距明显,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物价涨幅居前。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地区差距明显,西部地区物价涨幅明显高于中部,中部地区物价涨幅高于东部。1-6月份,西部地区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步上涨5.9%,高于中部地区0.4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0.6个百分点。在31个省和直辖市中,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最大的为青海省,累计同比上涨8.2%。

6.PPI高位回落,与CPI差逐步缩小。1-6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先扬后抑,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两者的涨幅差逐步缩小。从各月价格走势看,1-3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均呈上涨态势,4月份后,两者走势出现分化,工业生产者价格高位回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1-6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之差分别为1.7、2.3、1.9、1.5、1.3和0.7个百分点,两者之差呈缩小趋势,上游价格向下游传导的压力有所减轻。

二、稳定物价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短期看,负利率、高投资和高房价推高物价涨幅,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从长期看,这些因素也成为“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障碍。

1.负利率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和通胀预期增强。从利率角度看,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十分宽松。2010年1月份以来,我国物价进入新一轮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目前仍在震荡中维持上升态势。在 此阶段,虽然5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1.25个百分点,但自2010年2月份以来实际利率一直为负,已经持续17个月。从更长的历史数据看,自2003年经济高速增长以来,我国实际利率为负的时间达56个月,可见相关部门对负利率有较高的容忍度。但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是使中低收入者的财富缩水,实际利益受损,促使高收入者减少银行储蓄,加大对房地产的投机,推升资产价格,并增强公众通胀预期和推高物价;二是负利率意味着借贷成本较低,增加了投资的盲目性,促使投资快速增长,拉升投资品价格;三是负利率使居民和企业储蓄存款活期化倾向明显,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对价格上涨产生较大影响。

2.投资过快增长拉动物价上升。投资快速增长拉升物价。从历史数据看,CPI对固定资产投资是滞后指标,CPI涨幅一般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1-2年。“十一五”期间,2006和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9%和24.8%,导致2007和2008年的CPI上涨4.8%和5.9%;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施了4万亿投资的刺激政策,2009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和23.8%,2010年CPI上涨3.3%。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投资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随着今年后期新开工项目的增加和保障房建设的快速推进,预计后期投资增速仍维持高位。因此,今后一段时期物价还存在上涨压力。

3.房价调控效果有待观察。房价快速上涨影响物价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2010年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7.44%,2011年1-6月,商品房销售价格累计上涨9.91%,涨幅有扩大趋势。各地政府根据国家要求提出的2011年房价调控目标,基本是 与当地居民收入和GDP增长目标挂钩,被媒体评价为涨价目标。1-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和环比下降的城市较少,多数城市仍维持上涨态势,房地产调控处于相持阶段,调控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房价上涨会带动租房价格和建材价格上涨,从而对物价水平形成拉动。6月份,租房价格上涨5.9%,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6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测算,1-6月份建材类价格累计上涨15.8%,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1.9个百分点。

三、全年物价走势预测分析

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有:

1、今年以来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M2、M1同比增速有所回落,改善了管理国内通胀预期的货币环境;

2、后期翘尾因素将明显回落,下半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上涨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减少1.5个百分点;

3、国内经济增速在主动调控下平稳回落;

4、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有利于减少输入型通胀压力。

不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有:

1、食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干旱和洪涝灾害推高粮食价格,猪肉价格高位运行,带动肉禽类价格上涨;

2、房地产调控进入相持阶段,抑制需求的调控政策直接推高租房价格;

3、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使我国物价面临长期的上涨压力;

4、负利率使货币政策难以回归稳健,刺激需求,拉升物价。

综合来看,我国物价运行将呈现三季度高位回落、四季度趋于平稳的特征,初步预计全年CPI和PPI分别上涨4.9%和6.8%。

四、加强物价调控的政策建议

1.重视价格型工具对物价的调控作用。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 攀升,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对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使用明显不够。利率工具谨慎使用的原因:一是对热钱流入的担忧;二是考虑中国的负债结构,不加息以保护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是对经济增速放缓的顾虑。但总体来看,热钱流入国内的主要目标是回报率较高的资产,而非追求利差,而且提高利率对稳定物价、调整利益分配结构和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更综合,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应逐步增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的作用,逐步提高存贷款利率。

2.优化投资结构和规模。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过剩行业建设项目的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

3.选择时机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一是要让基础产品价格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并发挥对供求关系的调节作用。目前受国家控制的基础产品价格管理僵化,对市场反应不灵敏,加大了供求矛盾,不利于资源节约和提高效率。二是改善对政府定价商品的管理,探索与完善资源产品的价值构成体系和成本摊入的方式,使资源的生态价值、环境补偿价值等在资源产品价格中得到合理体现。三是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提高资源税率,促进资源节约和利用;改变资源税费征收方式,把从量计征为主转向从价计征为主,从量和从价计征相结合,形成有利于资源富集地区分享资源溢价收入的机制。四是放宽部分资源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的资源市场体系,让市场发挥调节资源型产品供求的基础性作用。

4.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近些年,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 价格快速上涨,成为我国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投资在支出结构中比重越来越高,这是在通货膨胀预期下资产价格上升大大快于CPI的主要原因。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货币政策在关注一般商品价格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特别要加强利率工具在控制资产价格中的作用。7

第三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最新形势政策论文)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的经济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很低,甚至是负值,而失业率则是居高不下。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并加强了相互协调,这在世界范围内有效挽救了人们的信心,使工业生产下降势头得以逆转,从而为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创造了条件。

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亚洲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中国和印度经济预计将分别增长8.8%和6.5%。发达经济体也将出现增长,但幅度不会很大。主要发达经济体将无法在近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新兴经济体比发达国家恢复速度更快,两者有着明显不同的复苏和增长步伐,后者有足够的资金去做投资,而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还很低,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十分巨大。

就目前我们看到的世界经济形势转好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只是一些反弹,反弹和复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弹通常是技术性的或者恢复性的,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是周期性、不断向上的复苏阶段,反弹可能

是某一个特定的短期因素,某种政策的影响结果。理由有两个,现在有很多抑制复苏的中短期因素,失业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家庭净资产大幅度下降,促使储蓄率上升,从而影响消费,而整个西方国家,经济更多的是依赖于消费。

反观国内,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捉襟见肘。整体式太极式发展,力求平稳小心但波折很大。这主要与2009年中国大量政府性投资的大量盲目涌入社会以及没有形成社会化循环经济所导致的,201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内容将是:以消化、调整09年的大量不良资金和项目为主要任务,力求保持经济不降低,尽可能有所增长。这个经济目标并非中央刻意低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我国的经济存在的问题决定了2010年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房地产发展20年,产业早就渗透与中国经济主体中,开发商资金多来与银行贷款,购房者多通过银行贷款消费,房地产直接或间接的与银行捆绑在一起,如果房价降价出现不保值的预期,很多贷款消费者会出现恐慌和抗议而引发社会危机;情况继续恶化就会发生还贷者不还贷引发的新的次贷危机;而房屋开发商最后会拿房屋抵贷,让银行成为房屋的所有者,迫使银行破产,另外,各级政府财政尽一半以上来至

于出让土地收入,房地产经营的不好,政府财政也要面临挑战。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房地产行业确实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缓解房地产的影响也要3-10年时间。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投机炒房的政策,但远没有涉及房地产销售的核心内容,不足以也不可能短时间内降低房地产价格,反而能在短期内形成涨价的市场激励。未来抑制和放任的政策波动会反复也是目前的无奈。

二、09年10万亿政府性投资资金1年内的释放大部分集中于兴建开发区、市政设施、房地产、股市、钢铁、重化工等单一领域,由于缺乏很好的消费需求的引导,产能过剩、资金过剩、资源过剩不但会导致相关产业链下游企业的经营困境,还能引发社会性物价上涨,今年,09年危机不有效化解前,中央不会盲目追加政府性投入资金,金融政策针对性监管加强,以防止投资性恶心循环,而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会放在纠正09年不良投资项目上,企业关停会不断,项目下马也是必然,特重点项目扶持力度会加大,目的就是让那些关系产业兴衰的优质项目尽快产生循环效益,控制劣质项目影响,刺激经济可持续,但 08、09年产生的负作用将继续影响2010年内经济和社会建设全过程。

三、09年由于政府的大量救市投入及其社会性保障工作的深入,就业、物价、医疗、住房、上学、养老问题矛盾有所缓解,2010年,随着政府投入的减缓和政府财政的吃紧,经济问题的集中释放,这些社会矛盾会凸显。

四、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不理想,中国发展基础受影响。由于各国经济滑坡,就业压力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对依赖出口的中国是一个打击。另外,中国对能源、基础资源的定价权和控制能力太弱,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未来资源性物质受制于人的局面还将加剧。国外需求一直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向国内需求为主导,但围绕国内需求的经济系统严重不完善,无法保证经济顺利转型,这也是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一定也必须以国内百姓实际需求为引导,带动第1、2、3产业有节奏有步骤的发展!但内需基础建设将限制经济勃起的节奏和步伐。

从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段观察,结构调整效果非常有限。基本都是资金砸起来的繁荣。所以中国要想复苏,需要时间,需要思路和力度。

一、房地产行业。要么政府杀价,动用财政资金或资产置换方式反补购房者和房地产商的保值损失,但政府近期不可能有那么多钱也不会拿那么多钱去补这个无底洞,但长期看,确是有效解决房地产危机的办法。或者政府采用温和渐进的思路,停建中低档商品房,不限制高档住房建设,控制上市楼盘房价仍有保值预期,拖延时间让房子折旧,自然回归自身价值,抵消投机者和开发商的投机利润;同时政府鼓励房地产商转型建设的新型环保节能的中低档经济适用房,保证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

二、转换经济发展方向。政府应该集中大力气启动民间经济,扩大内需、化解经济矛盾、解决就业、缓和民生、促进经济回暖、以达到带动世界经济回暖的目的。用全民的需求引导第一、二、三产业的资源配给、生产、销售,让中国形成可循环的经济系统。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有序、可持续。

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冲击是巨大且长久的,但只要各国政府通力合作,本着互信互利的原则,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采取有效的救世政策,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就业率,世界走出困境只是时间问题。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刘康2010-06-0

1摘 要: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总体而言,2010年整个世界经济整

体上要好于2009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完全结束的金融危机,再加上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将是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障碍。预计2010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在3-3.5%之间,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这种背景下,中国不能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内市场的拓展上,积极培育新战略性新型产业。

关键词: 实体经济,经济复苏,大宗商品,贸易保护,货币政策,金融危机

2009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先分析一下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年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影响

2008年9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继续维持强大的政策支持,来确保经济进一步复苏;如何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步巩固,使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平稳有序地退出,将是2010年世界各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影响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根据货币和经济景气决定通胀高低的一般规律,经济低谷时期的过剩货币供给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而在后期宏观景气回升的时候就释放为通胀压力。因此,2011年下半年全球通胀风险加剧的可能性非常大,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不确定。各国央行为缓解信贷紧缩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缺乏退出机制和有效的工具,很难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支出与央行的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将不可持续,反而会埋下通胀隐患,如果不通过结构改革来改变困境,世界经济有可能再现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三)美国金融生态与房地产动向及其影响

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干预程度也达到了空前规模。美国政府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而美国房价企稳是判断本轮金融危机见底时机的重要依据。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居民住房市场复苏的迹象较为明显。9月份,美国房地产建筑商信心指数攀升至19%,但此后两个月连续下滑至17%,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购房免税和信贷优惠的政策将在11月30日结束。美国国会通过投票决定将该政策延长至2010年4月份,明年该政策退出后会怎么样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四)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可能性及其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救市所迅速积累的财政赤字与美联储实施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到市场主体对于美元的信心。随着美元的贬值预期加深,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随时会面临缩水风险。而且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提供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制衡机制,美国仍然可以按照“我的美元、你的问题”的逻辑我行我素,让全世界分摊其救市成本。同时,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反映一个主权国利益的美联储手中,因而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三、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我们对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

预估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在3-3.5%之间,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但是,估计今年世界经济恢复的速度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那么快,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高失业率的影响。我们从去年失业率预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那些欧美国家是相当高的,像去年1月份美国有7.6%的失业率,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0.2%。这不仅超过了10%这一重要的心里关口,而且也超过了以前专家们的预计,使人们对今后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担忧。去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做了一番预测,预计今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都要高于去年,像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特别是欧元区要达到11.7%。

二是主要由政府的政策刺激等短期的因素推动了当前经济复苏的缘故,并不是由企业和市场推动的结果。去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大约有3%的增速,在补库存方面就贡献了2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了60%,这表明企业投资和企业投资居民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很小。另外近几个月增加失业保险福利等等政策也刺激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因此,虽然美国的经济已见底了,但是今年出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三是不断积累的通胀风险是由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从去年10月份IMF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国家去年的财政赤字占世界GDP的百分比平均为6.7%,比前年增加了4.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8.9%,高于前年5.4个百分点;公共债务占GDP的百分比也非常大,去年世界各国平均为68.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平均高达91.9%。如此高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不仅使下一步的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政策面临资金不足的硬性限制,而且使潜在的通胀风险不断积累。

(二)对国际贸易走势的预测

从去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复苏从年中开始出现的,但是全年减少的贸易额还是很大,整年减少了11.9%。我们预估今年的贸易额会有所增加,预估的增加量将在2.5%左右。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改善的状况下,去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连续几个月的出口降幅远远低于进口降幅,是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好转的状况下,因此我们说贸易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国际贸易好转主要表现为:

一是大宗商品贸易慢慢恢复。从路透社商品价格指数来看,去年7月份到去年11月份的商品价格由2000美元增加到2250美元,4个月的时间已经增加了12.5%的幅度;波罗的海的综合运价指数也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增加,但是总不能稳定下来,起起伏伏的,到去年6月份开始回落,但是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又再次上升,从2000美元增加到4000美元,从去年10月份到去年11月底,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增加到两倍。

二是外需持续萎缩局面出现了改观,去年5-8月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被美国出口环比给扭转了,去年6月份和去年7月份欧元区环比的增长幅度分别是0.9%和4.1%连续增长了两个月,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也从去年年初的下降趋势转而开始回升。

三是对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预测。估计今年整个经济复苏将会促使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波动向上。但是在美元持续疲软的强烈预期下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国际资金追逐大宗商品,这大大地推动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指标数据分析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总体向上增长的趋势不变,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来看,去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是每桶61.5美元,今年将增加到每桶76.5美元,增加24.4个百分点。黄金价格也将不断上升,虽然前年发生了金融危机,黄金价格有所下降,但价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黄金价格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冲破了1000美元大关,在去年11月底又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65美元。

四是对国际直接投资趋势的预测。去年下降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非常多的,下降率也是相当大的,由前年14%的下降率到去年又继续下降30-40%,今年将会有缓慢的增加,估计会增加16%,到明年的时候直接投资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总之,今年整个世界经济整体上要好于去年,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那些没有完全结束的金融危机,再加上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潜在的金融风险,将是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不能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

由负转正寄予过高的期望。而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国内市场的拓展上,积极培育新战略性新型产业。

作者:刘康

出处:中国经贸导刊

经济类别:国际形势

库别:中经评论子库

第五篇:当前农业形势分析及其实施政策

9月27日,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张红宇司长在第四届中国农业投融资洽谈会谈到当前农业形势的分析及下一步的对策:

第一,当前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形势延续了过去几年农业农村经济大好的发展形势,有两个大的标准。一个大的标准就是今年我们的粮食有望获得九连增,也就是说在去年粮食总量获得了11420亿斤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在夏粮和早稻增产了82亿吨的基础之上,我们秋粮可能再次获得丰收。第二个大的标准是我们今年上半年的农民的现金收入在去年、前年两年农业收入超过城市居民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农民的现金收入仍然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前年我们的农民超过3.1%,去年达到了11.4%,城市居民是8.4%,农民收入超过城市居民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2.7%,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包括我们今年的粮食再获丰收,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客观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事实上目前的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大的方面就是农产品的供给虽然保持着继续增长的势头,但是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农产品供给的总量需求,也就是说总量平衡压力越来越大。第二个尽管今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高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今年面临着不确定的态势。事实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从粮食供给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来看,从农民收入的增幅来看,事实上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大概可以归结为四个大的方面。

一个特点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我们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包括我们价格的变化与去年和前年相比有了新的特点。另外一个方面从价格走势来看,去年与前年相对于上一年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三种粮食的价格都是增长10%-15%,今年全球以玉米、小麦为标志的价格在不断的攀升。但是在中国国内情况来看,无论是小麦或者是早稻价格与去年相比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比去年和前年有所回落,大家知道我们这些年来,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一直没有启动,今年我们启动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1.02元。实际上6月份、7月份我在湖北、河南调研,在湖北真正按照1.02元收购的小麦不到总量的20%,大概有80%价格在8毛、9毛、1块左右,8月份逐步有所回升,但是这种回升价格的增速仍然没有达到去年和前年的态势。去年上半年我们的畜产品生猪的价格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整个生猪的价格,农民养猪散养户出现了亏损的情况,规模养殖户还好一些。也就是说这表现出来今年上半年的无论从粮食价格来看,还是畜产品的价格来看表现出来的尽管自己给自己相比是一个增长的态势,但是与去年和前年相比应该讲增速是下滑的,这种下滑的影响应该讲是对于从事种养业的大户来讲或者是企业来讲都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进出口农产品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去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57亿,事实上我们去年进口量在1557亿里面,我们进口是949亿。反过来讲我们的出口是多少呢?608亿,逆差是341亿,也就是说这些年我们对外农产品进出口变化的情况逆差越来越大。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态势更加严峻,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已经达到了248亿,按照这个态势来讲,今年全年的农产品进出口额超过400亿应该是没有悬念的,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248亿,除了传统的大宗商品进口量越来越大。比如说大豆、棉花、糖料以外,今年上半年特别令人担忧的是1到6月份我们的玉米、小麦、水稻都出现了净进口的态势。http:///我们的水稻进口也达到了199万吨,也就是说三种谷物的进口量已经超过了600万吨,当然这个600万吨应该讲不足为例,但是这个势头我认为非常值得关注。所以我想第一个大的表现就是粮食整个价格是低迷的,对于我们包括从事农业的企业影响是明显的。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表现的逆差越来越大,特别是令人担忧的粮食出现了净进口的态势。

第三个特点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可复制的,农民的现金收入尽管上半年达到了12.4%,但是增速比去年回落了1.3%,事实上大家都清楚农民收入构成有四大来源,一个是家庭经济收入,一个是工资性收入,一个是转移收入。家庭经济收入取决于农民卖粮食和卖猪肉的收入,工资性收入就是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换句话说,今年上半年由于粮食价格尽管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出现下滑,对农业的家庭经济收入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里面的家庭经济收入同比增长了14.4%,但是增速回落了6.6个百分点,所以这个现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我最近到浙江的温州调研,今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农民的工资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比如说今年上半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仍然达到了14%以上,但是增速也是下降了6.3%,也就是说增长14.9%下调了6.3个百分点,这两个增长速度下滑的话,对全年农民收入的影响确确实实是比较大的。

由于宏观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事实上宏观经济的走势也确确实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大家都知道去年我们的GDP总量,最近国家统计局调整了一下增长是9.3%,去年的9.3到现在过去了六个季度,大家认真分析一下这六个季度,我们的GDP增长是9.7%,第二季度是9.5%,第三季度是9.1%,第四季度是8.9%,今年上半年过去的两个季度GDP分别增长是8.1%,第二季度是7.6%,以至于很多国际机构,包括我们做一些分析师纷纷下调今年中国GDP总量增长,是不是能够保持在8%以上,我们确确实实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与此相对应的CPI去年全年达到了5.4%,其中去年的6月高达6.5%,我们原来特别CPI高居不下,GDP或者是CPI出现双双下降的现象,应该讲总CPI的表现来讲,从GDP的角度来讲下降的速度还是比较明显的。CPI下降,GDP下降意味着对农产品的需求与去年和前年相比出现了相对疲软的阶段性表现。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宏观经济的指标,从财政收入的角度来看,今年1到6月份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12%,这个数字表现出来是不错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增速回落了19个百分点,如果财政收入出现了增长疲软的态势,事实上包括今年上半年很多沿海地区甚至财政出现了负增长的表现,对未来农业的投入,包括相关的一些其他政策释放会不会受到相关的影响,也是值得观察的现象。所以我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农产品的供给,农民收入、进出口贸易和对农业长期辅助政策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第三,下一步我们怎么办,按照会议给我确定的主题,我想下一步我们从投融资的角度来讲,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我以为在观察中国农产品的供给和观察中国农业形势方面,事实上有这么几个大的问题需要把握。

一个是怎么把我们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阶段,事实上我在去年的投融资洽谈会上也讲了这个观点,由于中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我们不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不像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中国的农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跟日本和韩国的人均水平高度相关,中国农产品的供给完全处于不同的形态。相对于中国的工业产品特别是低端的工业产品,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面临的是需求约束,面临的是市场约束,我们的汽车、电视机人们的消费不可能每天换一台电视机,这对电视机的生产和汽车的生产,应该讲市场的约束和需求的约束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是处于买方市场的态势,而对中国农业市场短缺的农产品供给而言,我们的市场却是卖方市场,正因为处于卖方市场。事实上给我们所谓的农业企业、投行、证券,这个行业就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机会。因为它是卖方市场,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应该讲不愁卖不出去,当然质量问题是另外一回事。

尽管我刚才给大家报告,今年上半年表现出来农产品的价格,包括畜产品的价格一度低迷,甚至不如去年和前年。但是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价格一定是高走的,所以我在很多地方讲,特别是面对消费者,我跟他们讲千万不要因为中国的鸡蛋贵了一点,肉贵了一点我们怨声载道。事实上我们买贵的农产品的时候,我们生产农产品的农民的收入肯定好一些。反过来讲你们在买便宜货的时候农民很可能在哭泣,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由于中国的农产品处于卖方市场,所以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包括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一定会处于一种高成本、高价格的时代,这个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包括中国的台湾这些年来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价格走势是高度相关的。因为同样是东亚的国家,所以我想这个认识一定要提高,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的低端工业产品,农业这个行业是充满升级,充满了机会。大家注意到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山西的煤老板,还是我们所谓的温州的炒房团,甚至包括我们国有的大型企业做钢铁的,做工业的,现在都把我们所谓的投资的目光转向了农业行业。包括养殖业这个环节,意味着这些产业事实上充满了机会。

所以我想下一步怎么办,要在认识上有所提升。从农业内部的来讲怎么样应对挑战,我认为两方面需要把握。一个是顺应形势,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也就是说在稳定农户承包家庭经营基础之上,事实上我们要发育和造就一大批专业合作社、工商资本怎么样进入农业,使之形成一大批新兴的农业经营主体。事实上我们的农业生产不可能在千家万户这么一个规模基础上,有效的与社会化的大市场对接。随着我们世界市场的不但发育,到目前为止我们各种各样的专业大户,我们各种各样的专业合作社,包括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各种各样的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了60万家,农民达到了18%以上,我们各种各样产业化的经营主旨去年达到了28万家,联席农民也达到了40%以上。也就是说新的经营主体在保障农产品的供给方面确确实实产生了与过去数以亿计农户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现在除了种植业以外的种粮大户,包括蔬菜的种植大户,包括在畜牧业生产方面,我们大家都清楚这些年来我们规模化的养殖越来越大,规模养殖的数量越来越多,去年我们生猪出栏是6.6亿头生猪,这个6.6亿生猪怎么产生出来的,1/3是分散养殖的,这个分散养殖,现在我们整个农户数里面大概有25%的是养猪的,1/3是50头到500头的中等规模,1/3是5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户,包括我相信在座的有些企业直接从事这个企业,比如说新希望集团。也就是说我们在新的经营主体培育方面,特别是商品粮,商品的畜禽方面主要靠经营主体提供,所以从农业内部来讲第一个要点是培育新的经营主体,要使新的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必须需要创新。所谓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在制度创新方面需要有三个要素,一个是土地制度创新,我认为有三个方面,怎么样使我们所谓的家庭承包经营制或者是承包经营权,我们能不能做到两权分离。大家可能在很多文章,包括媒体上看到,我们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是我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值得推敲的,农户作为社区成员拥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量的农户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转业的农户出去了以后,他把土地转让给了第三方种植,承包权是他自己的,只不过他把经营权转让出去了,为什么把经营权和承包权分离,实际上承包权要带给原承包权实实在在的利益,经营转在更大范围内流转可以使经营权得到更大的优化和配置。

再一个是推进经营权的流转,去年年底全国承包土地已经有17.9%的土地得到了流转,我刚刚做了调研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85%以上,这种土地流转的效果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土地资源要素不断的向专业生产者积聚。另外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这对我们从事商品化的生产非常有利。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这里面很多是工商企业,推进规模经营没有问题。但是在规模经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不得改变土地的集体属性,不得侵犯原承包户的利益,不得改变农地的用途。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直观效应不用给大家讲了,产生降低成本的效应,特别有利于推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规模经营才有所谓的质量标准。比如说从标准化的角度来讲,一个村里面假如说种了100亩地,如果大家都在种小麦,每一个农户都在讲他用的种子是最先进的。但是张三用的种子可能是做面包的,李四用的种子可能最适合做饺子皮,每一个人都强调自己是优良品种,大家收购的粮食混到一起,我认为这种质量,这种科技含量等于零,因为它任何用途都没有了。所以一定要在规模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所谓的规模效应和标准化,所谓的质量安全。所以我想土地制度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组织制度创新里面有两个大的要点,一个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兴的经济体,第二个是怎么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服务问题。现在老人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的一个普遍现象,这是东亚的日本、韩国都曾经经历的过程,到现在仍然是他们农业面临很大的问题。从中国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老人农业这个现象已经越来越突出,谁来种地或者怎么种地,所谓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这里面怎么样把从田间到餐桌一个一个的环节分解开来,要让有志愿从事农业的组织来从事,我想也充满了商机。从田间到餐桌机械化的耕作和机械化的收获,包括打药防虫这些环节都可以细分,比如说农业科技队伍这个体系来承担相关的职能。另外一个方面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我认为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来承担和相关的职责。我想所谓的组织制度创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金融和保险制度的创新,投融资在农业方面充满了商机。一个农户种三五亩地,养三五头猪,对金融保险的要求是非常单薄的。但是一个种粮大户,对金融保险的需求非常迫切,这里面有一个金融保险制度的创新问题。比如说怎么样培养造就一大批涉农或者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的新型的金融机构,比如说村镇银行。包括农民的组织形态,包括小贷公司,所以有没有一大批直接面向农业服务金融机构和组织。金融机构怎么样对农业有投入的愿望,这里面涉及到相关一系列的政策问题。从农业保险这个角度来观察,也有很多大的问题。比如说现在我们国家层面对于农业采取一种保费补贴的品种,现在有15个品种。但是我要告诉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保险品种有150多个品种,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农业保险品种的覆盖面还不够大,从全国的层面来讲粮食里面的小麦、玉米、水稻、油菜、大豆、棉花,畜牧业里面的母猪、奶牛,其他地区的青稞等等一共15个品种,对局部地区农业生产有支配意义的地方,北京这样的地方瓜果生产,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设置一些保险品种。但是我认为对农业的需求而言,我们从保险的角度来讲品种还不太够,我们的保额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农民交的保费不高,这对保险的意义,对农民而言这个意义就不是特别的明显了。比如说现在对水稻或者是小麦我们是保成本,一亩地三百或者是两百。发达国家是保收益,比如说一亩地是一千美元,今年遭受灾难了我保证不低于70%佩服你,相应的保费从农民这个角度来讲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服务。

所以自主创新的第三个大的层面,从农业内部来讲是不是需要关注两个大的问题,培育

造就一大批新的经营主体,培育造就新的经营主体要制度创新,要塑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事实上相对中国的农业而言,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中央对此是高度重视的,大家也知道我们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制度框架,这个框架有补贴政策、金融保险政策、科技政策,我们曾经编了一本书中国农业的政策框架,一共是16个政策。我的意思就是说怎么样支持农业的发展,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讲,还要不断的重复我们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方面,怎么样把目标投向工业,投向城镇化,转向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进行扶持。

我们的财政支持力度,我们财政收入尽管出现了增速减缓的态势。但是我们的比例能不能有所提升,总而言之,我们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塑造,使我们全社会高度关心支持农业,夯实农业的发展基础,使农业在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态势,保持一个更加高昂的发展势头。

当前我市金融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