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文化参考书目
1、刘守华主编《文化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11月
2、张立文《传统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
3、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8月
4、朱谦之《文化哲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
5、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6、商聚德等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
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9年
8、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9、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
10、杨宪邦主编《中国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11、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12、郭朋《中国佛教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13、黄心川等《世界三大宗教》,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8月
14、施宣圆等主编《中国文化辞典》,上海科学出版社1987年11月
15、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
16、马敏主编《中国文化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17、张君励《明日之中国文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18、张海鹏、臧宏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伦纲》,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19、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
20、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21、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
2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史》,陕西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23、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1993年8月
24、王利华《中国烹饪史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2月
25、王玉哲《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26、刘蕙孙《中国文化史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12月
27、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8月
28、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5月
29、毛锐礼《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30、朱汉民《中国的书院》,商务印书馆1981年
31、门岿主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典》(上、下),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32、丁守和主编《中华文化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33、《智者的谋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34、《谋转乾坤:影响历史进程的25位谋略家》,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35、《鬼谷子》,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36、《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37、《中国金融通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38、龙文懋、崔永东《传统文化的沉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第二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Y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历史作用的评判)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必然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四大文明古国同立的曾经,还是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中
国传统文化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以及讨论。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
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
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
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体系中承担着很重要的部分,其显著特点分为以下四条:首先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其次,中国传统文
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是不同的;再者,中国传统
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
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当代价值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文化全球化使得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质疑。传统文化
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首先,我们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
价值予以肯定。她具有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
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
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
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北
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
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
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
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
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
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
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挽救
社会的作用,这一点,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毋庸置疑!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
一、判断
1、中国传统的农本观念、抑商观念和乡土观念,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农耕封闭性形成的。√
2、《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化成天下”。此论的本质是“以文教化”。√
3、文化,是指一切上层建筑的总和 X
4、中国古代的载于《易经》的“大中至正”观和儒家的“中庸”观,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中正”品格 X
5、“家国同构”,是中国传统的社会格局。√
二、填空
1、理性活动、道义活动、感性活动和物利活动构成了《人生(生活)》的全部活动内容。
2、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3、依据中国传统的“认知论”,人类认知世界的三大方式是(宗教)方式、(艺术)方式、(科学)方式。
4、“三谛圆融论”所提的“三谛”,是指(假观)(空观)(中观)
三、单选
1、儒家提倡的“仁民而爱物”,所显示的终极趋向是(A)A、天人合一 B协和诚信 C适者生存 D智无涯
2、孔子亲自摘写的史学经典是(C)A大学 B周易 C春秋 D札记
3、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特征是(D)
A、厚德载物 B、文质彬彬 C、自强不息 D、重道轻器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公式,是(B)哲理思想的高度概括。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理学
5、父系家长制,血统尊卑制、嫡长继承制与封土建侯制,是中国传统(A)的基本内涵。A、宗法制 B、君主制 C、婚嫁制 D、礼制 6《(A)》一书,系统而科学地提出了阴阳协和论、量变质变论与无限否定论。A、道德经 B、南华真经 C、法华经 D、坛经
四、简答
简要解读下列各论:
五、摘文
以下文题,均为不同的写作范围,请任选其一,并自拟标题。要求:书写整洁,理据合理,格式规范,标点正确,800字以上。
1、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2、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背景、社会背景或民族背景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4、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5、论儒学、道学或中国佛学
6、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信仰
7、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就像地下的养分,一直滋养我们的生活之树。前几年我们经常提起的‘‘与时共进就是出自《周易》。近几年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就是出自《诗经》。而我们常说的小康“则是出自李记。至圣孔子对人生三件大事的思考依旧是我们人生的指南。《论语》开篇第一句对人生三件大事的思考依旧是我们人生的指南。《论》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人之所以为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的。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是他能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明人具有与人交 流的能力。种种这些,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助易。你是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经典现在我们提倡科学技术是我们第一生但是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经典的学习并不矛盾,因为经典带给我们的是软能力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经典的学习必须要从少年开始。
古人也曾有言凡人有记忆,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故凡有说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
2016考试复习题(中国学生最终版)
填空(15个空,一空2分,合计30分)
1.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来概括:阴阳中和,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2.六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 3.既济卦、遁卦的卦画。
4.四库:经史子集
5.“中庸”的三达德:智(知),仁,勇。6.乾卦的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六—亢龙有悔
7.《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大学》的三纲八条目: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尚书》的主要文体类型:典,謨,训,诰,誓,命 10.周礼的四官: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名词解释(4道题,一道5分,合计20分)
1.十翼
《十翼》即《易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而《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杂卦》《说卦》,由于《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彖》《象》《系辞》三部分也相应的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易传》又称为《十翼》。2.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设臵了一套严密,详赡的治官制度和措施。〃《仪礼》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
〃《礼记》的内容包括礼治通论;诠释《仪礼》的专编;记载古代礼仪制度并加以考证;记载孔子言行及孔门杂事;记录古代格言。3.春秋“书法”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即记、写,“法”即规则、方法。所以“书法”,就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书写的方法。而春秋“书法”即为《春秋》的记事方法,也称“春秋笔法”。
〃书法的用意是体现作者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周代的礼制为准绳,对等级名分、是非、恶善、褒贬进行判定。达到维护等级名分、辨别是非、惩恶扬善、警戒后人的目的。4.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董仲舒在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基础上,提出的三纲和五常,后来经学家马融首次将两者并称。三纲五常成为了封建社会主导地位的伦理道德。5.内丹
内丹,是指修炼者在服气,行气,导引,胎息,房中术等修炼基础上形成的。内丹家认为,人皆是受父母先天气血而生,后因酒色劳役导致精衰神疲,以致死亡。故修炼者需通过自我修炼以恢复精神气气血。为此,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当做“炉鼎”,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将精,气,神在体内凝聚而成的“丹”。修炼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6.外丹
是道教的修炼方术,萌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秦汉时代,东汉末被道教吸收引入,在唐朝达到鼎盛状态。外丹家将人与物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是不朽不坏的,最好能提取黄金和玉的精华给人服用,使人长生不老。炼丹术包括了黄白术(制造药金、药银)和金丹术(制造可以服食的长生丹)。7.缘起性空
所谓“缘起”,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本性是空的,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缘起性空是宇宙间人生的真理,世间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将随着因缘分散而灭。8.四大皆空:
指构成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地、水、火、风四种元素都是空虚的。佛学认为地水火
风四大元素构成世间万物,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因此四大元素不能永恒存在。另一方面,世间存在的事物也会被四大元素所空。
简答(3道题,一道10分,合计30分)
1.《诗经》的价值与功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大概有305篇。在汉武帝时期被列为经典。诗经的价值功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教化功能:诗经是古代中国的首席政治伦理教材,担负着教化万民的作用。被视为“经夫妇,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主要文本。孔子认为诗经可以给人以联想和启示,可以使人了解社会风俗和民情的盛衰,了解社会中不良现象,可以起到汇通思想和联络感情的作用,也可以使人增加对于草木和植物的认识,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提高语言艺术。
(2)文学艺术价值:诗经的体裁分为抒情诗、怨刺诗、家事诗、战争诗、祭祀诗、宴饮诗、史诗、颂诗。体裁和内容之多样为中国文学史上首创。在思想性上,诗经充满时代精神,奠定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基础。艺术性上,诗经常用赋比兴三法,也应用了对偶、夸张、设问、顶针、排比等修辞手法,使之语言生动,韵律和谐,具有极强艺术价值,为后世诗人及文学家所沿袭。(3)史料的价值:诗经是中华元典中较初原的一部。诗经涉及的春秋以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为其他领域研究保留了珍贵的资料。其中论述反应夏商周尤其是周人的诗篇,称周诗,是研究这三个时代历史的珍贵资料;揭露统治者内部矛盾,倾诉战争劳役之苦的诗篇,是研究商周政治思想状况的资料。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状况的诗篇,是研究此时期农业生产状况的资料;写恋爱与婚姻的诗篇,则是研究此时期婚俗的宝贵资料。
2.《尚书》的版本与流传。
尚书是上古流传下来、记载受儒家尊崇的贤明君王言行之书。主要是尧以后的君王。
尚书的流传版本有五种:
(1)孔子删书,留下一百篇在秦统一之前流传,是编定后的第一个本子。(2)秦博士伏生暗藏尚书,为秦汉间通行的隶书书写,仅剩二十九篇,被称为今文尚书,为编定后的第二个本子。西汉时传授这本书的有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三家。
(3)孔安国传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以秦以前的战国古文写成。西汉后开始流传。
(4)杜林传古文尚书,今古文尚书之争实际上有合流的局面,三国后古文尚书已经完全取代了今文尚书。东汉时期开始流传。
(5)梅颐献孔传古文尚书,取得了正统的地位,成为尚书的唯一传本,从东晋开始流传至今。
3.《春秋》三传的不同诠释取向。
(1)春秋一书所记,相当于大事年表。开创我国官修编年国史的先河,也是现存的第一部中国通史,对后代史学产生深远影响。
(2)作为记事之史的春秋,文字及其简约,缺乏历史细节的具体描述,同时也未能发掘出史料间的联系。
(3)春秋左氏传:对春秋书法进行说解;铺叙春秋所记之事;对春秋义理进行说解;突出的史学和文学成就;史料的价值。
广泛收集资料,完善史实记述,拓展了编年国史的一面,成为史学巨著。
(4)春秋公羊传:大一统说;三世说;通三统说
借古喻今,古为今用,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阐释和发挥春秋微言大义,成为政治学巨著
(5)春秋谷梁传:提倡礼制,严守等级;维护宗法,尊尊亲亲;悯农轻赋,喜雨爱民;崇尚道义,慎用武力;尊夏攘夷,礼仪为本;重视婚姻,轻视妇女;总结阐发春秋书法。更加强调礼制宗法等关系到持世教,正人心的大事,成为后世政治学范本。4.《周易》卦爻辞的几种类型。
卦爻辞系统由卦名卦辞爻辞三部分组成。
其中,卦名在卦画后面,往往标明和反映一卦的主题;
卦辞是在卦名后面的一段文字,一般是对一卦主旨吉凶从整体上进行说明; 爻辞一卦之中有六条,分别排在每一爻的后面,一般从不同角度,对一卦的主题进行阐述。主要分为
(1)叙事类:直白的陈述某件事情、行为、思想等。(2)格言类: 以一些对仗式的句子表达和反映事物的道理。
(3)物象类:以一种事物来比喻、象征另一种事物,委婉的表达和反映某种思想观念。
(4)历史故事类: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或者说历史上经过占卜并验证了的事件。
(5)断语类:对所占问的事情、所陈述的事情给出吉或凶判断的词。5.简述儒家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
1.春秋时期: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正名,提倡仁礼忠恕,推崇礼乐教化,提倡中庸之道。
2.战国时期:孟子使儒学在战国时成为显学,被尊为亚圣,主张仁政和性善论,提出四端学说,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荀子吸收诸家长处,集百家思想,提出性恶论、礼法并重和天人相分学说。
3.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道阴阳家和五行思想创立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
4.程朱理学:北宋程颐、程颢创立天理说来概括儒学基本精神。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万物皆出于理。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思想体系,他的学说标志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朱熹发展了理一元论。认为理是万物本源,是第一性的。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和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5.陆王心学:陆九渊为心学创始人,提出心即礼的主张。心为本心,认为发明本心即可得到真理。本心就是真理。王守仁为心学集大成者,继承和发挥陆九渊心即礼主张,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心是身的主宰。反对朱熹格物致知以求理,提倡从自己内心寻求理。
6.明清实学: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6.如何理解四圣谛?
“谛”就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的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指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显现。佛教认为,变化无常的大千世界,只不过是痛苦汇集处。
集谛,指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就是探求痛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灭谛,指佛教最高理想的无痛苦状态。灭,指人生苦难的灭寂、解脱。灭谛就是讲灭尽贪欲,根绝欲望,从而灭除痛苦的道理。
道谛,指实现佛教理想境界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道,指道路,途径、方法。道谛就是引向灭除痛苦,征得涅槃的正道。
论述(1道题,20分)
1.结合中医与现实生活谈一谈你对儒家仁学思想的理解。
〃儒家是我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起源于春秋时期,尊崇孔子学说。其学术思想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仁政”。
〃自西汉董仲舒“独尊儒术”后,儒家学派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在两千多年中,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中占据正统地位。并成为普通群众百姓的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儒家对中国,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以仁为本,仁学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之一。孔子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仁,因为人的本质最大的特点就是“亲亲”,“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爱人”,是亲情,友情的泛华,即“泛爱众”,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而孟子基于性善论,进一步阐发了“仁”是人的原性。荀子则强调了“仁”与“礼”的关系。董仲舒则继承了荀子“行礼显仁”的主张,形成了“五常之道”即仁,义,礼,智,信。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西汉以后,中医学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日益加深。儒家中庸思想在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方
面有诸多反映。儒家的人学思想在传统医德、医学伦理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奉行着“医乃仁术”的理念。而其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行医时,医生们往往把对病人的义务和对整个社会的义务,有机结合起来,以救天下为己任。
二.多层次生命价值观的形成。谨守孝悌之道,珍视个人生命;珍视亲人,并应随时了解掌握父母身体状况;珍视他人生命。
三.博施济众的优良传统。古代医家在行医过程中,不仅救命治人,还扶危济困,给病者以物质上的帮助。
四.重视医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古代医家们不仅以医术体现仁道,在自身言行上也恪守仁道,严于律己,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2.庄子如何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
〃(1)道家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
伦理上认为“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主张“绝仁弃义”(2)老子的道学思想
a.道的思想体系: 作用: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特点:穿越时空,虚无而存在
规律:世界的事物都包括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本质:听任万物自然的变化而不加干涉
b.秉道修身治国
清静恬淡,即忘却自身肉体,断绝名利之念
要无为自然
要谦卑不争(3)庄子继承
a.关于道 明确了道是使物成为无的非物,进一步,道无始终;道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道具有神奇的功用
b.将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一切的差别都不存在。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奠定了其无为政治论和混世人生哲学理论基础。
c.发挥老子清静无为的养生修道养寿观,倡导清静抱神的养生方法。
具体方法是:守一,坐忘,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