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政治复习指导方法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更加强调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既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学会“怎么办”,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记忆的同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复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复习的要求及方法
第一,课后回忆。
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老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象过电影一样。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
第二,及时复习。
同学们在学完一定教学内容后,有目的地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可以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再者,政治课教学是以传授知识、接着能力、提高觉悟为教学任务的学科,不能搞突击复习,应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第三,循环复习。
这是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
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
再比如,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
第四,综合归类。
综合,是在认识让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同学们按照一定标准,把基本概念、原理归类,集中复习。
这样分类集中复习,不但记忆牢固,而且明确其所属,便于应用。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结论,还可以锻炼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理性结论的掌握。
第五,概括提炼。
同学们应该在单元或学科结束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提炼,确定知识要点及其相互联系,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就是系统地复习、巩固知识,应用理论并使其系统化、深刻化的复习过程。
(2)运用记忆技巧。
第一,分层次记忆。
对基本概念,按其定义内容分成若干层次来进行记忆。概念的定义都是其本质的含义,十分严谨。一般都有种种限定,即用一定的定语来界定,每—定语都包含着不同的内容。如“物质”的定义包含这样三层意思,即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分别指出了物质概念的”物质性”、“可知性”、“特性”。让学生按这三层意思依次记忆。又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包含四层意思,即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这样按层次依次记忆,既能全面深刻理解这一概念的实质性内容,又便于准确记忆。
第二,联想比较记忆。
高中政治课所学知识中,不同的事物,性质根本相反的事物.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很多。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哲学中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和观点等。这里只要记住一个事物,就能迅速准确地联想出与此相对应的其它事物,并与之进行比较。
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只要记住唯物辩证法坚持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就能联想并对照出形而上学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
第三,把握关键词记忆。
“少则得,多则惑”,只要能抓住重点和关键,就能“纲举目张”。如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只要记住“前提”、“物质基础”“直接特点”这几个关键词,有了这个提纲,就打下了记忆的基础,就能较好地记住三个原因。
又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几点内容,主要记住“来源”、“动力”、“目的”、“标准”这四点,好多问题都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就较准确全面了。把握关键词语也就把书本越读越薄,越读越精。
第四,直观记忆。
主要利用图表、图示、图解等直观手段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表现出来。这样使学生便于理解,容易记忆。如将股票和债券,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列成图表进行对照比较。
在对照比较、彼此衬托中,强化了我们对此知识的记忆。
第五,多功能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把耳、眼、心、手、口各器管都利用起来,做到耳听、眼看、心记、手写、口念,比单纯的眼看或耳听记忆印象深刻得多,效果要好得多。据教育心理学测试,前者可以比后者提高6倍效果。
第二篇:高二政治的复习指导方法
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复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复习指导方法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基础目标
(1)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2)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3)运用;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能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2、能力发展目标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进一步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兼学别样”的关系;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等,这既可以理解为方法论,也可以说是一种觉悟。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即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2、学习难点:主、次矛盾的含义。因为它容易与下一框内容即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相混淆。
三、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自己联系典型事例阅读教材本框内容,了解基础知识要点,明确和把握主干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然后在老师有针对性的启发、点拨、引导下,进一步归纳、总结和升华,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习思路
1、问题引领,走进新知识
(1)搜集并思考问题:
①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在著名战役—辽沈战役中,什么是主要矛盾,你认为应如何处理?
②你看到或听到的学校里的各种矛盾中,什么是主要矛盾,你认为应如何处理?
③作为学生,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中,什么是主要矛盾,你认为应如何处理?
④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一些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国是如何处理的?
(2)思考导学
高二政治图表题解答技巧
(一)横看纵看加注脚
就是要学生答题时看全图表中的相关信息,对于表格式的图表题要看横格中的内容:数字,标题等。标题是对整个表格内容的概括,往往对表格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仔细“看”标题很有价值。纵看是看表格中纵向相互关联的内容,对于其他图表题则指全面地看所给的信息即可。注脚不能以规范的形式放在表格中,但又是解答此类题必不可少的内容,对解答题目有补充的提示作用,切不可忽略。
(二)比较分析是关键
“比较分析”是对材料进行整合,整合的前提是读取图表中的信息,信息对于比较分析非常重要。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数据之间的联系,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对于多个图表构成的图表题还要找到两个或多个图表信息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三)相关知识不可少
通过比较和分析,数据呈现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已一目了然了,这时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把分析的结果上升到所学的相关理论观点上,弄清材料所能联系到的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知识是什么。
(四)弄清问啥再动笔;构建框架要记牢
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答题时要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设问的方式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一现象?”“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等。提问的不同答案的要求也不同,需要的知识和切入的角度也不同。弄清问题后大致建构一下,让自己有一个答题的基本思路,然后再组织语言。
高中政治学习的误区
1、学习思想政治课就是多背,背得越熟的分越高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更加强调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既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学会“怎么办”,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记忆的同时,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将之运用于生活中去,分析现实问题,所以,单靠机械的记忆,哪怕是把课本倒背如流,也是很难得学好思想政治课的。
2、只需要理解,不需要准确记忆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准确、完整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分的获得,还是高考的需要,甚或是日常生活中,运用恰当的政治术语准确地表述观点,都需要强化对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记忆。
准确、完整的记忆,是学好政治课的基础。准确、完整的记忆必须建立在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所以记忆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
3、学习思想政治课就要大量的做题。
必要的练习,有助于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有助于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不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总结答题规律,不能学会举一反三,这样的题海战术浪费大量的时间,收效甚微。
练习的过程中善于总结,通过一些典型题目的解答,掌握答题的规律,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反而能够事半功倍。
4、平时没必要下很多功夫,考前突击就可以了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多,要求高,不但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准确的记忆,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去感悟,这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要及时的复习,通过反复的记忆才能掌握牢固,也要求同学们多思多想,主动的去“悟”,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方法很不足取。
第三篇:高二政治期末复习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人生价值观练习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2.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个人利益是矛盾的。()3.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4.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5.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1.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垃圾作为代谢的产物变成了城乡发展的负担。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掩埋。辽宁承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先后研发出垃圾分选设备、垃圾气化设备、生物质气化设备等产品,解决了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问题,为实现垃圾堆里的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契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事物价值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事物的属性 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与“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A.吾身虽瘦,天下必肥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勿以物喜,勿以己悲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再度关注高考,对更合理的高考制度充满期待。10年前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但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争议不断,褒贬不一。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与争议蕴含的哲理是()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会因人而异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正确判断和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 2014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希望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启示我们()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2014年1月7日,享年107岁的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逝世。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氏基金会,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达47.5亿港元,建设各类项目6 013个。被冠名为“逸夫楼”的建筑物,遍布祖国大地。他用伟大的人格力量,打造了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这启示我们()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他的人生轨迹
④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有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生活处处有哲学。近年出现的下列流行语所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②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 ③高富帅——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比尔·盖茨与麦肯锡都是富翁,但二人对飞机座位的选择习惯却完全不同。麦肯锡只坐头等舱,他认为:“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而比尔·盖茨更习惯选择经济舱,他的理由是“头等舱并不比经济舱飞得更快”。这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B.价值判断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C.社会地位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8.一个小孩画了一匹长有双翅的绿色飞马,遭到小朋友们的取笑,说世上哪有绿色的飞马?小孩把画拿回家给爷爷看。爷爷一看乐了,问:“你为什么给马画上一对翅膀呢?小孩说:“我想让它飞遍全世界!”“那你为什么把马画成绿色呢?”“因为它是和平的使者!”爷爷高兴地说:“谁说世上没有绿色的飞马,现在不就有了吗?”爷爷把这幅画寄到世界儿童画展参赛,结果获得了金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①创新源于大胆假设和丰富联想 ②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③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一切成规 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人生由两条路汇聚而成,一条用心走,叫梦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心走得太快,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不会高飞。这句话说明,要实现精彩人生,就必须()A.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追求卓越 B.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C.在行动中适当降低人生目标 D.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0.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对转基因技术的不同看法,方舟子和崔永元的“骂战”从去年9月延续至今,主要围绕吃了转基因食品是否对身体有害,会不会改变人的基因。有些专家呼吁对此争论需要理性对话。对于转基因科技的应用需要慎重和理性,说明了()①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 ②科技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是纯粹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是渗透着价值的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业 ③科技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无限的能力,是进行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前提条件 ④科技关乎人类福祉,代表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福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经过自己的劳动、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说明()①一个人的幸福感越强证明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
②一个人是否幸福与他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有密切的关系 ③人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选择不同,就有不同的幸福观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相互统一中去努力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2.早期的储蓄罐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如果有这么一只储蓄罐,一直没有钱投进来,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就可能成了贵重的古董。这给我们的价值观启示是()①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 ②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关系中达成的 ③事物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条件是多样的 ④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人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①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④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作出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抢滩北上广,还是退居二、三线城市,始终是困扰年轻人就业去向的难题。大城市房价高、压力大但相对公平,充满机会;小城市生活宁静平和但因循守旧,缺少文化氛围。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懂得()A.任何对立的双方总是以同一作为存在的基础 B.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5.面对复杂问题和形势,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这种“底线思维”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克服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 2014年2月1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未成年人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的缘由。答案(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功。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会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
17.山东自古就是道德圣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省加快“美德山东”建设。正确对待以“孝、悌、忠、信”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传统“四德”,赋予其以新的基因、新的内涵,大力开展分别以“爱、诚、孝、贤”为核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打造新时代的道德高地。同时,山东省着眼不断提高全省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建全省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山东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在“美德山东”建设中,山东省是如何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
答案(1)必须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山东省在建设“美德山东”过程中,坚持了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导。
(2)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山东省正确对待儒家传统,开展“四德工程”建设,自觉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
(3)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山东省着眼于提高全省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8、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梦想由个体梦想汇聚而成,它通过实现个人权利与个人福祉来实现,它关注每一个公民个体具体梦想的实现,为个体全面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个人梦想又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3)结合材料二,从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个人梦想。
①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实现个人梦想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素质;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个人梦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3)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要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9、飞船向空间站运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我国的起步比美俄晚了30年。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在地面做了117项试验,在多次的曲折之后,一次发射取得成功,而且是最难的智能自动对接。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我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理解。(10分)
参考答案: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交接、补给系统,既有普遍性的难题,也要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4分)
②在一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空间站的交接或补给系统,相对于我国的具体办法是普遍性的东西,相对于空间站的整体又是特殊性的东西。(4分)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要吸取美俄航天的经验教训,走中国式的空间站发展道路。(2分)
第四篇:高二政治的全面学习指导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会学习将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政治的全面学习指导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即专心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和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还要考虑你预习时所确定的听课重点。看、听、参与等形式都必须动脑,这是衡量专心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这点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听课要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握老师如何分析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老师提出问题,要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还可利用教材的“议一议”、“想一想”、“试一试”、“忆一忆”、“说一说”、“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资料”、“语录”等栏目促进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自己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整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做好课堂笔记是课堂听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科学地做笔记也是检验是否能调动多个学习器官听讲及听课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笔记可以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复习资料,对我们的学帮助很大。笔记内容不能仅限于老师的板书提纲。它还应包括:
(1)老师对课本上落后于社会现实的知识进行的更正补充。如党在政治、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社会现实的新变化――银监会设立、国家宏观调控任务的变化、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变化过程、国家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等等。
(2)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这种问题因人而异。预习时的难点也是听课时的重点,把预习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在笔记中,复习时多加思考,可使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
(3)老师讲课时推导知识的思路和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整理总结的知识体系和对易混淆知识进行的对比。如高一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生产率对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总量的影响;高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三的政体的不同形式等。当然,老师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大家积极思维而补充的具体实例和课本上一目了然的知识是没有必要记录的。这四个方面其实也是我们听课的重点。
有的同学说,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么思考。这点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呢?
(1)注意知识的积累;
(2)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
(3)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等等;
(4)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如高一的发展农业,怎么发展:领导农民科技人才其它)。
经过以上过程,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3.课后及时复习
之所以要及时复习,是学习的反复性特征的要求;爱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先快后慢规律也要求及时复习;及时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忆: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象过电影一样。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相互启发,补充回忆,可以按笔记回忆,也可以按教材纲目回忆。
(2)读:读书、笔记,同回忆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识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
三、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1)运用记忆技巧:
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联想记忆,做好知识的迁移,知识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时候,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新视角、新层面的认识,这时我们不必重新记忆,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加工即可。如市场、市场经济的作用。
再如协同记忆,多种感官联动,耳听,眼看,手写,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记忆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4)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价格,只有研究价格的背后时我们才用价值。总之要比较异同,整理异同。
(5)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比如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结构与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等。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除此以外,由于条件的变化,还会在知识间产生其他的联系。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先从课题或节题(中心)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课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对本课或本节知识进行阐述的,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准确地挖掘出来。如果能经常进行上述工作,就会提高构建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扩而广之,你可以对整册书包含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一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
(2)重视一册书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对本书所学内容的整体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自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知识,能够经常去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教学原则和重要的学习方法,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去发现和积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觉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一个问题。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可以对同一类社会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解决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实际材料为背景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联系。如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等。
(4)借助教参中列出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一方法远没有前面的方法好,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消化,拿来主义的东西效果不会太好。
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四、学会知识运用,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应试成绩
有的同学感到,知识背过了,但做题时却不知如何下笔,成绩提高不快。这涉及如何驾驭和运用知识的问题,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局限于“背过”,要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想熟练灵活的运用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
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学生,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
3.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开阔思维,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要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相关网址,学会选择相关资源。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养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第五篇: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作出肯定的是可知论,而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是本原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重要性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2)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世界物质性原理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有关规律的原理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有关意识的原理
(1)内涵:①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内容(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如何做:①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2)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8、有关实践的原理
(1)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①含义
②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③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有关真理的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3)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 理应该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4)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5)(真理)认识过程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制约,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观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联系的多样性:
①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客观、主观条件,有利不利条件、内部外部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整体由部分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6)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②掌握系统化的方法
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必然 战胜旧事物。)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A、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 过程;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C、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 杀新事物。)
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矛盾观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重要性(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要求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看到主要矛盾,抓重点。
②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③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区别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A、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A、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B、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观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注: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详见考纲 P113 11.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详见考纲 P113 11.2)
(2)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详见考纲P113 11.3)
②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价值观的内容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总)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详见P114 12.2)①含义
②特征:社会历史性。
③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详见考纲P114 12.2(3)(3)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美进步事业的贡献。(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A、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