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浅议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13-1099674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1 18:13: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议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活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燕桂强202_、4

初中物理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门学科,其中实验多,联系实际多,生活实例多,是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创造性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实施《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这是我们物理老师必须研究的首要课题。下面就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采取“分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首先,我们教师要善于并学会对学生分组,让学生分组实验活动真正成为科学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具体做法有:

1.我们物理教师要重视分组实验活动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功效。实验操作能力就是手脑并用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对其思维造成的冲击远比被动接受强烈得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内外一切有价值的实验活动,开展实验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激情,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动脑”到“动手”,处处体现出激发他们的兴趣、活力和潜力,实现技能培养的高目标,从而起到分组实验的目的。实践的方法诸如:

(1)“一人(或两人)一组实验”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一些知识能力不复杂,操作相对简单,仪器仪表使用的实验,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在温度计的使用、长度的测量等实验中,学生对这些仪器早就有所见闻,他们能根据阅读说明书就可自行解决这些工具的操作与使用,教者无需包办代替。但教师在分组实验中,需要调控课堂纪律,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好实验操作的错误分析和结论的归纳。通过阅读仪器仪表的使用说明,学生单独完成规定的实验事项和要求,培养他们独立实践的好习惯。

(2)“多人多组实验”

鉴于中学物理的有些实验,由于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内容较多,需要多个同学配合才能完成,合理分配学生资源可达到小组活动的最优化。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教师要预先对学生组合做好分配,对实验的分工和操作做好引导,让多个学生组合能及时、顺利地完成相关实验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可培养学生小组内自由分工的意识,养成个体独立完成某项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通力合作,达到实验成功的目标。

(3)“强手带弱手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相对理论较深,操作的难度较大,个别学生可能无法顺利完成实验。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中,既涉及到浮沉理论的分析,又涉及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还要能准确的测量出浮力和重力。因此,开设这些学生实验课时,教师对学生所做实验的具体情况要了如指掌,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原班人马。在课前要根据实验的内容适当将学生重新组合,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适当互补,并好中带差,均匀搭配。这样可避免因实验的难度大,而导致部分知识技能较差的学生丧失实验的兴趣,失去实践技能培养的一次机会。

(4)“交叉交流实验”

有些物理实验活动,要测量多组数据,达到归纳普遍性物理规律的目的。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可能每一组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实验数据都是同一的,教者可对个别组的实验结果作总结,然后用其他组的数据或归纳的结论来

检验,看这组同学实验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由此可见,学生各组实验活动不是独立的,而应是相互呼应的,教师要通过这种类型实验的交流与讨论,养成全班学生通力合作的好习惯。同时在归纳自然规律时,对于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问题养成良好的分析和判断方法。

总之,不管哪种分组形式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都要调控好课堂纪律,要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学生的层次事先做好合理分组,这样才能最优化的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践素养,从而有效的开展好我们的实验教学。

其次,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过程,又有动手操作。分组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它是对学生进行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既可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又可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通过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培养的目标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谨的科学实践态度。有的学生为了抢时间,做实验时草率从事,这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要达到实验的各项目的,完成各项基本训练,就必须要求学生领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加强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这就需要一种认真的态度。许多实验要求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量(结果往往不同),有时要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测量(控制变量法),这都需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注意发现问题。而匆忙、草率地做实验难于达到该要求。

2.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实验仪器的使用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对于测量仪器(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等)的使用,要养成注意量程和进行零点调整的习惯;在做电学实验时,要养成先检查电路再闭合开关的习惯。对于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先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做好预习而后再动手实验的习惯。

3.科学的实验测量数据。诸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等实验中,学生测量到的数据是很多的,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数据有信心,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数据,更不能随便更改实验数据或抄袭别人的结果。实验误差过大时,要引导学生冷静地分析原因,鼓励师生共同讨论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珍惜获得的实验数据,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每个实验环节必须一环扣一环,实验数据的取得也必须真实、准确,实验的结果要经得起反复检验。

4.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物理实验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一个可靠的实验数据的获得,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几乎每个数据的测量都需反复多次。因此,小组或多组的通力合作非常重要。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分组实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学生从小有一种合作的愿望。通过合作实现每一个人优势的互补,这样为完成我们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上述分组的教学实践,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的学生。从学生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要挖掘初中物理实验教育教学的素材,力争达到养成学生良好实验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技能与技巧,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才能,使学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合作的意思得以加强,以便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为今后学生的能力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二篇: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中物,物理,理学,学生,生分,分组,组实,实验,验六,六步,步教,教学,学法,法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新大纲(202_年8月第三版)把“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三大目的之一。对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对于重要的实验,往往不能根据实验名称列出实验器材,不能根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实验,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显得较为生疏,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学习实验的信心、兴趣不足,实验教学的效果不佳,实验教学的目标难以达到。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认真贯彻大纲“上不封顶、下基本保底”的基本指导思想,狠抓实验教学的落实,总结出了“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第一步:“养”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实验正确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其次,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做具体化,成为实验步骤,清楚做的顺序;知道实验做的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准备实验器材,这样准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第五,怎样做好实验记录,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第六,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材对实验的编写程序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册对实验的报告格式,前五项同教材,增加了⑥实验结果。教材和报告册的这种编写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种编写形式没有反映实验的全貌,过于“精炼”,不便于学生从整体(全貌)上把握实验;二是这种编写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实验的思路,容易造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掌握实验。按照思维的顺序,实验报告的项目和顺序应该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内容,④实验原理和方法,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器材,⑦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⑧实验结果。

按上述要求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思维过程,又使实验学习具有较强思维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

第二步:“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和其格式后,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教材要求分别测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1和υ2。因此,本实验首先要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运动情况是否是变速运动。其次,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s/t,要分别测出υ1和υ2,就必须分别测出s1、t1和s2、t2。s1和s2可用刻度尺测量,t1和t2用停表测量。第三,测s1和s2时,用红粉笔分别标出小车前端在斜面顶端和底端(金属片)的位置及把s1平分为两段的位置。用刻度尺测s1时要根据分度值估读。第四,测t1和t2时,一人把金属片立在斜面底端(中间)红粉笔线处,同时负责按停表计时;另一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并使小车前端与斜面顶端的红粉笔线对齐;当计时同学发出“放”的口令并开始计时时,拿车人立即放手让小车滑下;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计时人停止计时。如此反复练习几次熟练后,才正式测t1和t2。第五,让学生自行分析,①本实验中如果要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3,该怎样测?②根据本实验结果,判断小车在s1、s2、s3三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υ

1、υ

2、υ3相同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套公式”的方法整体把握学生实验,一开始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要让学生多体会思维的过程,多体会学习障碍是怎样消除的,多感受思维的力量、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从意识下层面进到意识上层面,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等,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四步:“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准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训练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做”好实验,一是学生开始做实验前必须过好“说”好实验关,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二是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三是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源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学生对于本实验的原理和电路图是比较熟悉的,假如电源使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待测电阻6~8Ω,则由于电源电压只有3V,因此,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则应先计算可能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max=Umax/Rxmin=3V/6Ω=0.5A<0.6A,判断出电流表也选用小量程0~0.6A。而如果待测电阻大约是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是0~0.6A,请学生判断电源电压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是否得当?为什么?四是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学生实验中的困难、错误和不规范,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兴趣,五是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同学实验后的一些新的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第五步:“写”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认识。如果说从“说”到“做”是一次质的飞跃的话,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说”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器材,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第六步:“考”

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措施。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学期考核,以该学期的实验为考核内容,通过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的实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名称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器材,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独立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做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检测成绩作为学生该学期实验能力的考核成绩。初中毕业物理实验能力考核,以初中阶段物理全部实验为考核内容,仍然采用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实验,办法同上。

运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可分两步走:学生实验能力较弱时,遵循教师“讲”好实验→学生“说”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学生实验能力较强时,遵循学生“说”(设计)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两个层次中学生“说”好实验的含义是不同的,起始层次的“说”,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掌握;较高层次的“说”,是学生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的“说”,是学生对实验的“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由起始层次过渡到较高层次,要依学生(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针对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的“初学”实际,狠抓了实验教学的落实,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化的实验训练,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篇: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小文档网推荐)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

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了“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第一步:“养”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实验正确的思维过程是:首先,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即根据实验的名称,学生要知道做这个实验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知道实验内容有哪几个;其次,知道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即每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第三,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即将实验怎样做具体化,成为实验步骤,清楚做的顺序;知道实验做的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重的问题,这是学生实验的重点和难点;第四,需要什么实验器材,即根据实验步骤的顺序预备实验器材,这样预备的实验器材能做到不多不少,而且每项器材学生都清楚它在本实验中的用途、用法、使用注重事项,避免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死记硬背;第五,怎样做好实验记录,能根据实验的需要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第六,怎样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知道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应注重的问题;第七,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初中物理教材对实验的编写程序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步骤,⑤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册对实验的报告格式,前五项同教材,增加了⑥实验结果。教材和报告册的这种编写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这种编写形式没有反映实验的全貌,过于“精炼”,不便于学生从整体(全貌)上把握实验;二是这种编写形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实验的思路,轻易造成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学习、把握实验。按照思维的顺序,实验报告的项目和顺序应该是: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实验内容,④实验原理和方法,⑤实验步骤,⑥实验器材,⑦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⑧实验结果。

按上述要求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思维习惯,既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思维过程,又使实验学习具有较强思维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

第二步:“讲”

学生明确了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和其格式后,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报告项目)。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

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练习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教材要求分别测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υ1和υ2。因此,本实验首先要观察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运动情况是否是变速运动。其次,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υ=s/t,要分别测出υ1和υ2,就必须分别测出s1、t1和s2、t2。s1和s2可用刻度尺测量,t1和t2用停表测量。第三,测s1和s2时,用红粉笔分别标出小车前端在斜面顶端和底端(金属片)的位置及把s1平分为两段的位置。用刻度尺测s1时要根据分度值估读。第四,测t1和t2时,一人把金属片立在斜面底端(中间)红粉笔线处,同时负责按停表计时;另一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并使小车前端与斜面顶端的红粉笔线对齐;当计时同学发出“放”的口令并开始计时时,拿车人立即放手让小车滑下;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计时人停止计时。如此反复练习几次熟练后,才正式测t1和t2。第五,让学生自行分析,①本实验中假如要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υ3,该怎样测?②根据本实验结果,判定小车在s1、s2、s3三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υ

1、υ

2、υ3相同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套公式”的方法整体把握学生实验,一开始以教师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教师要让学生多体会思维的过程,多体会学习障碍是怎样消除的,多感受思维的力量、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对实验本身的理解明确化,从意识下层面进到意识上层面,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学生“说”好实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把握,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完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由学生为主“说”(设计)好实验。教师“讲”好实验到学生“说”好实验,是由教师为主“套公式”到由学生为主“套公式”,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采用“套公式”的方法,按照实验思维的过程,逐一“说”清每一思维环节(报告项目)的具体内容,难点及突破,应注重的问题和技巧等,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挑”毛病,帮助学生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教材从第二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开始,就没有直接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记录表格等,而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四步:“做”

“说”好实验是“纸上谈兵”,是“做”好实验的预备。“做”好实验是将“说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有一个动手能力的锻炼过程。按程序规范操作是练习动手能力的技巧。“做”不仅是“说”的操作化,而且应是对“说”的调整、完善和补充。“做”好实验,一是学生开始做实验前必须过好“说”好实验关,把整个实验“装”在心中.二是确保每人动手,小组配合。实验尽可能做到两人一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三是突出“预防”,消除障碍。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实验前进行适当引导,突破难点,确保实验成功率。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源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学生对于本实验的原理和电路图是比较熟悉的,假如电源使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待测电阻6~8Ω,则由于电源电压只有3V,因此,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则应先计算可能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max=Umax/Rxmin=3V/6Ω=0.5A%26lt;0.6A,判定出电流表也选用小量程0~0.6A。而假如待测电阻大约是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是0~0.6A,请学生判定电源电压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是否得当?为什么?四是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学生实验中的困难、错误和不规范,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爱好,五是实验做完后要统一答疑。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同学实验后的一些新的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迷惑。

第五步:“写”

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它能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情况和实验的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对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在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中的作用要有足够的熟悉。假如说从“说”到“做”是一次质的飞跃的话,那么从“做”到“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应该说,有了学生对实验的思维过程和报告格式的整体把握,学生能根据实验名称“说”好实验,自己列出实验器材,独立“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是没有困难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只需按教材和报告册的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就行了。

第六步:“考”

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措施。初中物理实验能力学期考核,以该学期的实验为考核内容,通过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的实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名称学生自己提出实验器材,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独立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做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检测成绩作为学生该学期实验能力的考核成绩。初中毕业物理实验能力考核,以初中阶段物理全部实验为考核内容,仍然采用抽签形式确定被检测实验,办法同上。运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把握情况,可分两步走:学生实验能力较弱时,遵循教师“讲”好实验→学生“说”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学生实验能力较强时,遵循学生“说”(设计)好实验→学生“做”好实验→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考”好实验的程序操作。两个层次中学生“说”好实验的含义是不同的,起始层次的“说”,是学生“说”好教师“讲”好了的实验,是对教师“讲”好了的实验的巩固、把握;较高层次的“说”,是学生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的“说”,是学生对实验的“设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的“说”。“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由起始层次过渡到较高层次,要依学生(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六步教学法”,针对了初中学生物理实验的“初学”实际,狠抓了实验教学的落实,对学生进行了规范化的实验练习,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是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有针对性、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一种好方法。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学生分组实验18个

初中物理教师演示实验90个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2 会跳舞的小人3 声的产生4 声的传播5 真空中的闹钟6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7 观察声音的波形8 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9 观察说话声的波形10 观察噪声的波形11 声波能传递能量12 光的传播13 光的反射规律1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5 光的折射现象16 色光的混合17 投影仪凸透镜对光的作用19 凸透镜成像规律20 自制温度计21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22 水的沸腾2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25 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7 电压表的使用28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29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30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31 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32 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33 探究电阻的串联与并联34 伏安法测电阻35 探究断路和短路36 测电功率37 探究焦耳定律38 观察保险丝的作用39 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磁化钢针41 电流的磁效应42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3 研究电磁铁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45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扭转46 自制电动机47 线圈不能连续转动48 电磁继电器的作用49 磁生电50 电磁波的产生51 电磁波的传播52 光在光纤中传播53 天平的使用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55 量筒的使用56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57 时间的测量58 力的作用效果59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60 惯性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62 二力平衡的条件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64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5 杠杆的平衡条件66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67 轮轴和斜面68 压力的作用效果69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朝各的压强相等70 连通器71 托里拆利实验72 金属盒气压计的构造 73 抽水机

用溢水杯探究浮力的大小75 金属箔能浮在水面上76 杠杆是否省力77 动滑轮是否省功78 斜面的机械效率79 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关80 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机械能极其转化82 气体扩散的实验83 液体扩散的实验84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分子之间的引力86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87 水沸腾后做功88 内燃机

用火模拟链式反应90 太阳能的利用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18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 用温度计测水温3 液体的沸腾4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电流表测电流6 用电压表测电压7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8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10 研究电磁铁11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2 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密度13 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平

均速度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6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7 研究液体的压强18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摘要】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的初步阶段。因此,学习书本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还要通过实验对物理这门学科有更本质的认识。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重要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_)11-001-01

初中物理实验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通过开展各种实验,可以更加直接、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加入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更能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初中物理老师应当清楚,实验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必须将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为首要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最主要因素是兴趣。假如学生对物理的实验毫无兴趣可言,甚至是排斥它,学生又怎么进一步去探索呢?反之,若学生对此非常地感兴趣,他们就会愿意花时间去做实验,愿意思考并实践每一处新知识,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要避免一个人在实验台上做实验,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条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多做实验并勇于做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下,感受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物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在教授《温度计》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准备好不同温度的三杯水:热水、温水和冷水。然后在班上挑选表现最为积极的三位同学根据老师的指令实验。最后,他们发现,先放入热水再放入温水的那只手反而比先放入冷水再放入温水的另一只手感觉要凉一些。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都感到很好奇,正当学生对此产生兴趣的时候,教师便可趁机讲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需要实验去验证其知识概念的准确性。而进行实验最核心的步骤就是观察。物理实验观察不是简单的看,要细致,不能盲目,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在观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实验的现象变化并及时做记录,不仅要看,还要积极探究,更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以《汽化和液化》教学为例,其中有一知识点需要进行实验观察,即『“观察水的沸腾”。在实验前,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水沸腾时前后变化,着重是对气泡的观察。另一方面,物理实验并不意味着观察每一个琐碎甚至微不足道的物理现象,而是要结合实验的目的,选择性的进行观察。比如在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时,就没必要深入观察指针在电流表上变化,而是要用心探索实验目的,分辨观察对象。此外,物理实验观察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无论探究的实验类别是什么,都要细致、准确。同时,观察实验时要伴随思维的飞速运转,抓住短暂却重要的实验现象。比如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观察所测物体温度的细微变化。

三、实验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以检验理论知识为目标的科学手段,当然,物理的理论知识同样是物理实验的前提和保障。物理实验有其系统的步骤,最终的实验结果就是检验和形成相应的物理理论。物理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点逐字逐句的灌输给学生,或者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是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真正掌握和理解新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尽量不去过多干涉,让学生学会自行解决问题。而实验的完成并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完结,学生还要学会把实验现象和结果归纳总结成新知识,最后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帮助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如在讲解《压强》这一章时,需要探究有哪些条件会影响压力。教师不要急于告知学生结果,可让学生独自去完成这个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的成功与失败,最终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学生还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压强现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务必要按照老师和操作条令的要求,严肃对待物理实验。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素养是完成物理实验的必备条件。学生在做实验时,要了解实验的流程和要求,切忌“随心所欲”。比如一些最常见的物理实验规定学生必须要知道和遵守: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天平在用之前需调平衡,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指针必须要在零刻度处,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学生必须在实验前了解这些规定,避免在实验中出现错误导致实验结果有较大误差。学生还应当注意的是,在做实验时不能因发现实验结果与书本知识或与其他同学的不同而慌乱,要接受实验的结果,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明明发现结果不对却还写下所谓的正确的实验数据。比如有不少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时,发现温度计在水沸腾时温度是九十多度,无论做多少次实验都是同样的结果。学生此时不要依赖于教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问题所在并着手解决。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实验,培养自身的学科素养。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应当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素养,在正确的实验操作下,完成对实验的探究和总结,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日常学习和生活。

[ 参 考 文 献 ]

[1] 陆健.论初中物理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J].科技信息,202_(7).[2] 陈芳桂.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发展特点及培养[J].物理实验,202_(5).[3] 冯亚民.论新课标下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

讨,202_(12).

浅议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