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合集五篇]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13-450968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6 08:32: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1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

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2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

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

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3

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4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5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第二篇: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去了价值;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愈强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1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7.3重力(G)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 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① 又叫重量(物重)

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计算公式:G=mg 其中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4施力物体:地球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①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②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2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②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 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对运动 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 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 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 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3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4、公式: P=F/S5、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1900px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4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 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5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1

(2)费力杠杆:L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 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3年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7.1、力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时,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7、3、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g=9.8N/kgg的意义:质量是1 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8.1、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伽利略观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4、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是否运动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8.2、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

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3、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摩擦的分类:

(一)、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静摩擦力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二)、动摩擦: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5、增大滑动摩擦力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用滚动代替滑动;(2)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注1、2两种常用)(3)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4)减小压力;

9.1、压强

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2、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物体所受到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 压强。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F4、压强公式:p= S5、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6、增大压强方法:(1)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2)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3)同时把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9.2、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 =ρgh,(ρ:液体密度,单位:kg/m;g=9.8N/kg;h是深度,3

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9.3、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

3、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力p=F/s)

4、测定大气压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pa。

6、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7、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8、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 10.3m高。5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10.1、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4、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液体的密度,(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10.2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3、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0.3、浮力利用

1、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2)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ρ物>ρ液 下沉;(2)ρ物<ρ液 上浮;(3)ρ物=ρ液悬浮。(不会漂浮)

2、轮船:用密度大于水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增大了可以利用的浮力,排水量: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轮船自身质量+货物的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11.1功

1、功(W):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如果是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则公式变形为:W=Gh

单位:焦耳(J)1J=1N·m把两个鸡蛋举高1米大约做1J的功。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1.2、功率

1、功率(P):功与做功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t)内所做的功(W)。

2、计算公式:P=W/t。

单位:P→瓦特(W)常用Kw1kW=1000W3、推导公式:P= W/t=FS/ t= Fv即: P= Fv(速度的单位要用m/s)

11.3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能。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影响因素: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质量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

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

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高度

质量相同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相同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4、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势能。

12.1、杠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4、三种杠杠杆:

(1)省力杠杆:L1>L2, 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12.2、滑轮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F=(G+G动)/2.s=2h3、滑轮组: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F=(G+G动)/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G动为动滑轮的重)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绳子的绕法: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4、轮轴: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通常把大轮称为轮,把小轮称为轴。

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12.3、机械效率

1、有用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做的功。W有=Gh2、额外功: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W4、计算公式:η总=FSW总= W有+ W额 =W有/W总

注:机械效率是个比值,没单位,用百分数表示,都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公式变形:η=W有/W总 = Gh/ FS=G/Fn即:η

η=W有/W总 = W有/W总 + W有=G/G+G动即:η=G/Fn 动 = G/G+G

注: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来说,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有关,物体越重

机械效率越大。

对于不同的滑轮组来说,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有关,动滑轮

越重机械效率越小。

6、斜面的机械效率:

当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时,斜面的倾角(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3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千米=1000 米=103 米;1 分米=0.1 米=10-1 米厘米=0.01 米=10-2 米;1 毫米=0.001 米=10-3 米米=106 微米;1 微米=10-6 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 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 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 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 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 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小时(km/h)。1 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

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总/t总;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v=s/t可求路程:s=vt和时间:t =s/v

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二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1 t=103 kg=106 g=109 mg(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 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

积,密度单位是kg/m 3,(还有:g/cm 3),1 g/cm 3=1000kg/m 3;质量 m 的单位是:kg;体积 V 的单位是m 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 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 V 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三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 N。1 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

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 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 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 g=10

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

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四章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1=1 N/m 2,压力F单位是:牛

(N);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m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 N/kg;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

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m)。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

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5 Pa=10.34m水

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五章浮力知识归纳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

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ρ液< ρ物,下沉;(2)ρ液> ρ物,上浮;(3)ρ液= ρ物,悬浮。

(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 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六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我们就说这几个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

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 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 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 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10.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J;F→牛顿:N;s→米:m。(1 J=1 N·m).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

何机械都不省功。

12.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P 有/W=η

1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W→焦w:J;t→

秒:s。(1w=1J/s。1kw=1000 w)

第八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10.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2.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J)。

第九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 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 年);查德威克发 现中子(1932 年);盖尔曼提出

夸克设想(1961 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 于距今 150 亿年的一次大爆

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权利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含义

(1)公民权利: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

物质保障。

(2)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有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现阶段,国家的主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与联系

(1)人民是政治概念,而公民是法律概念

(2)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3)是人民的一定是公民,是公民的不一定是人民。

5.我国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1)我们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他人的保障,其中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

(2)权利保障体制: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我国宪法将审判权赋予各级人民法院。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及其其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7.如何区分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含义不同: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

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规定的法律不同:公民权利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只能由宪法规定。

8.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

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在网络上,常有人散播谣言,散播谣言的危害是什么

(1)会导致人们受到虚假信息的引导,产生恐慌心理

(2)会导致社会秩序会乱,扰乱公共秩序。

11.当谣言出现时,该怎么办

公众要理性对待媒体要及时辟谣政府要信息透明

12.发帖子是公民的自由,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法律制裁[在互联网上,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的行使权力和自由]

答: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从来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行使权力,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且要遵守和网络规则。超越法律规定和许可的范围行驶非法权利和自由,不仅不受到法律的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此类事件对青少年的启示[谣言]

答: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公民权利,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公民。要努力学习和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权利的有关规定,自己不仅要带头严格地遵守,还要敢于和善于同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做斗争,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4.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广泛性、真实性

15.如何看待言论自由

答: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

16.辨析:命题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甲:权利法律赋予,如何行使由我做主

乙:权利义务紧密联系,权利行使遵循法律

(1)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并保障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同时,宪法和法律也规定了公民应

该履行的义务。

(2)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公民在行驶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4)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

履行义务。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什么叫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具体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保守国家秘密;

(3)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依法纳税等。

3.为什么要履行法定义务

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履行法定义务的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怎样?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2)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3)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4)履行法定义务是我国法律向公民提出的爱国的具体要求。自觉履行这些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5)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5.什么叫道德义务

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6.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

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又有利于法定义务的履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