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3-684246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9 14:38: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许多教育家对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富有真理性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

在古代,春秋时期的《管子》、《论语》、《孟子》、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西汉时期的《韩诗外传》、《礼记》、《列女传》等著作都论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学者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被称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这部家庭教育巨著系统阐述了儿童家庭教育的价值、原则、内容、方法以及家长的修养等问题,奠定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此之后,各类家庭教育专著相继问世,诸多“家规”、“家训”、“家范”、“家戒”等广泛流传于民间。南宋学者袁采的《袁氏世范》、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近代,我国的家庭教育论著也以各种形式问世。较有影响的是民国初年、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它是我国最早以白话文的形式撰写的家庭教育著作,书中对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对当时的家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是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专著。该书自1925年出版以来,再版过十余次。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的心理”、“学习之性质”、“家庭教育的教导原则101条”,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向家长说明怎样作父母、怎样教小孩的道理。陈鹤琴先生的这些主张,对于我们探索中国化、科学化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的中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是得到空前的重视,绝大多数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最重要的位置上。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先后颁布了许多有关的法律规范、政策措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也是学术界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各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普遍开设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然而,在我国,这门学科尚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尚未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体系,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内容,教育学家们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因此,出现一些认识上的不同,也是很自然的,要想给它划定一个比较明确的界限,也是很困难的。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研究出生至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活动,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家庭教育发生于家庭之中,应该包括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教育活动。但是由于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所以,家庭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就是由家长向子女发起的。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重点便是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活动。

自20世纪70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致使生育率迅速下降,独生子女日益增加。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我国家庭类型的主体。即便是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数量少(多数家庭为两个子女)、生育间隔时间长,其养育方式也接近于独生子女家庭,因此,本教材所论及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以独生子女为对象。

这本《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我们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一线教师编写的教材。我们学习和研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其目的在于:①总结古今中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探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引进国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先进思想,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②通过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践,提高托儿所、幼儿园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③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带来的种种失误和弯路。

第二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第4题

学习型家庭的概念是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系统思想、__________”管理科学新技术中迁移过来的。()A.学习型组织 B.优化型组织 C.发展性组织 D.活动性组织 答案:A 2.第5题

下面的家庭关系中属于不可选择的家庭角色的是()A.夫妻 B.婆媳 C.母女 D.翁婿 答案:C 3.第6题

根据前人的研究,把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四种类型的两个交互组合向度是()。A.关爱、权威 B.接受、拒绝 C.支配、服从 D.限制、允许 答案:A 4.第7题

孙辈的父母因故离开家乡,只留下祖辈和孙辈的家庭称为()A.隔代家庭 B.主干家庭 C.监护人家庭 D.留守家庭 答案:D 5.第8题

______岁是幼儿获得自信心的关键年龄。A.2-3 B.3-5 C.5-6 D.6-8 答案:B 6.第9题

孕妇________过量,会影响骨骼的正确发育,诱发畸胎 A.钙 B.脂肪

C.水溶性维生素 D.脂溶性维生素 答案:D 7.第12题

长辈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年轻一代的过程称为()A.正喻文化 B.并喻文化 C.后喻文化 D.前喻文化 答案:D 8.第14题

在人际沟通的四种基本态度中,最健康的生活态度是()A.我好—你也好 B.我不好—你好 C.我好—你不好 D.我不好—你也不好 答案:A 9.第15题

下列关于家庭功能的观点中,属于家庭的历史功能的是()。A.生育功能 B.性生活功能 C.抚养和赡养功能 D.娱乐功能 答案:D 10.第20题

社会和儿童教养机构根据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困惑和家长自身的需要,向家长提供帮助的过程,这是()。A.家庭教育

B.家庭教育指导 C.家庭教育能力 D.家庭教育方式 答案:B 11.第21题

心理学家大都认为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A.生长环境 B.生理成熟 C.教育因素 D.心理成熟 答案:B 12.第22题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方法不包括()。A.示范法 B.讨论法 C.游戏法 D.风暴法 答案:C 13.第23题 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它的三个组成纽带是()。A.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 B.家庭结构、血缘和收养关系 C.婚姻、血缘和家庭关系 D.家庭结构、婚姻和收养关系 答案:A 14.第24题

胎儿在母腹内活动的时间是在其形成后的()A.3周 B.7周 C.11周 D.15周 答案:B 15.第25题

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这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A.现状研究 B.相关研究

C.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 D.发展研究 答案:A 16.第28题

学前儿童家长必须具备的,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的能力是()。A.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 B.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 C.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 D.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 答案:A 17.第29题

孕妇敏感期是指妇女受孕后的()。A.1个月内 B.2个月内 C.3个月内 D.4个月内 答案:C 18.第33题

学前儿童家长指()

A.0-6岁儿童的父母 B.0-6岁儿童的祖辈老人

C.0-6岁儿童的父母、祖辈老人、监护人 D.0-6岁儿童的监护人 答案:C 19.第34题

下列关于家庭功能类别的说法中,属于不为家庭所必需,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的家庭功能是()。A.宗教与政治功能 B.性生活功能 C.抚养功能 D.生育功能 答案:A 20.第37题

1998年3月16日,国家教委发布1998年4月1日起实行的_________,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机构、指导形式、合作部门和指导内容提出具体意见。()A.《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B.《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C.《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 D.《家庭教育指导意见》 答案:D 21.第38题

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_____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的暗示表达的。()A.55% B.65% C.75% D.85% 答案:A 22.第39题

与孩子沟通的首要条件是()。A.态度与兴趣 B.赞美与奖赏 C.权威与威胁 D.尊重与技巧 答案:D 23.第43题

1959年11月24日,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A.《儿童权利宣言》 B.《儿童权利公约》 C.《儿童权利法案》 D.《儿童权利法》 答案:A 24.第44题

发展研究属于一种()A.调查研究 B.情报研究 C.质的研究 D.经验总结 答案:A 25.第45题

孩子处于年幼时期,知识经验少、能力弱,为此,学前儿童家长应树立的观点是()。

A.孩子是一个非成年人,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照顾 B.要求孩子像容器一样接受家长的一切 C.家长不能轻易信任孩子

D.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 答案:A 26.第46题

美国学者帕特丽夏.斯普林科等人研究认为,_______家长会把孩子全面地保护起来,不让孩子面对任何困难。A.补偿型 B.殉道型 C.爱溺型 D.庇护型 答案:D 27.第47题

在温饱获得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孩子最为突出的精神需要是()A.交往需要 B.创造需要 C.安全感需要 D.探索需要 答案:C 28.第13题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A.身体素质 B.健康素质 C.文化素养 D.心理素养 E.道德素养 答案:A,C,D,E 29.第26题

50-9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特点有()。A.普遍性和稳定性 B.多样性和创造性 C.个体性和全局性 D.灵活性和变化性 E.科学性和整体性 答案:A,B,D 30.第30题

幼儿家庭学习活动的形式有()。A.合作学习B.专门学习C.独立学习D.互助学习E.动手学习答案:A,C,D 31.第1题

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____________。答案:社会化的人 32.第2题

家长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________。答案:认识 33.第3题

_________就是指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间距。答案:最近发展区 34.第17题

我们采纳西蒙兹等学者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阐释,利用“关爱”和_____两个向度可以交互组合成民主权威型、绝对权威型、娇惯溺爱型和忽视冷漠型等四个主要的教养类型。答案:权威 35.第18题

终身教育的推进是以建立________为标志的。答案:学习社会 36.第19题

亲子游戏的种类包括运动游戏、________和规则游戏。答案:角色游戏 37.第32题

默多克认为,核心家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集团不能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包括性、____教育和生活。答案:生育 38.第35题

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叫____________,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答案: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 39.第36题

胎教的内容,概括地讲就是音乐、言语和_____。答案:胎儿体操 40.第40题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_________作出规定,即指幼儿在体力、智力、品德、审美诸方面发展的方向及其程度,以形成某种预想的个性结构;二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幼儿符合一定社会的需要。答案:身体素质 41.第41题

著名个性理论家埃里克森认为,乳婴儿期最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就是建立_____,发展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答案:信任感 42.第42题

_______岁是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答案:2至3 43.第16题 联合家庭

答案:联合家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联合家庭家庭成员比较多,规模比较大,除了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之外还有连襟关系、妯娌关系叔侄关系、表(堂)兄妹关系等等。关系复杂,矛盾多,相互之间自由度较低。44.第27题 学前儿童情商

答案: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45.第10题

创造能力的促进与知识的获得是有矛盾的。

答案: 知识和技能,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虽然没有直接的作用,但却有间接的影响。创造能力的促进与知识的获得是没有矛盾的,两者是相互补充的。46.第11题

试论家庭教育怎样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答案:

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儿童在成为社会的人的过程中,社会准则、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通过家庭的折射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其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学前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在家庭生活中,只要父母注意利用逆境对孩子进行抗挫教育,就能帮助孩子形成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促使孩子成长。

47.第31题

家长运用暗示提醒法教育孩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家长在运用暗示提醒法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与孩子沟通;、2、多种方式暗示;

3、巧妙使用反暗示。

第三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领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关系,是人累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广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狭义: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1)、时代性和社会性(2)、亲情性和感染性(3)、针对性和随机性

(4)、连续性和一贯性(5)、权威性和专制性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1)、充分利用家庭优势和社区资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施以多种影响。

(2)、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增强体质。

(3)、激发认知兴趣,提高认知和能力。

(4)、掌握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5)、发展审美能力。

(6)、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5.认知教育的任务:丰富孩子的知识 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6.审美教育的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7.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智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感情与

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调节情绪

(2)理性施爱

(3)要求适度

父母容易感情用事的典型表现

第一种偏向性的娇惯溺爱

第二种偏向是操之过急

建议:加强自身修养,要理智,科学教育孩子。

案例:孩子对待不同家长态度教育不一致

分析:这是家长对待子女教育中态度不一致教育不统一形成的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不正常状

态养成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等不良习惯。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守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原则。

(2).科学性原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

(3).一致性原则: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教育内容与要求,手段与方

法等能前后一致,左右贯通,保证孩子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1.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要一致

2.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要一以贯之

3.家园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要一致

(4).渐进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的对孩子施予影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1.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2.不操之过急,循序渐进

(5).指导性原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承让孩子的主动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

(1).尊重并平等的对待学前儿童

(2).尊重孩子的生存和发展

(3).使孩子成为一个发展的主体

8.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1.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式。

(1)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

(2)创造和谐的家庭生活氛围

(3)美化家庭生活环境

(4)提高文化素养,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

2.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1)家长

(2)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史伟人和文艺作品中正面典型形象

(3)老师和周围同伴

3.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1)言语暗示

(2)行为暗示

(3)表情暗示

(4)情景暗示

4.兴趣诱导法: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的一种方法。

(1).重视孩子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孩子发展个性特点

(3).发现兴趣,引导孩子发展 个性特点

5.奖惩激励法:家长激励孩子发挥其积极性,使孩子明确并发扬自己的优点

长处:认识并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主动的用正确的行为准则去行动。

(1).准确表扬和奖励

1.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

2.表扬及时,具体

3.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2)慎用批评惩罚

1.冷静理智

2.注意时间和场合3.就是论事

 惩罚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惩罚不能教给人们恰当的行为,只是减少了不合乎希望的发生率

 为了使惩罚有效,惩罚必须是及时性和永恒性

 惩罚会产生消息情绪,比如恐惧和焦虑。

9.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1)专制型:严格要求和高度的控制,但没有温暖和关注

(2)权威型: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和高度的控制,并且充满了温情和较高的反应性

(3)放任型:对儿童要求较少又对儿童的要求反应很敏感

(4)无卷入型:对儿童的要求和反应都较少,忽略其作父母的责任

11.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12.家庭生活的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

13怎样正确对待“逆反期”的幼儿?

1.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

2.赢得孩子的信任

3.给孩子适当选择发展的机会

4.善于诱导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4.怎样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

心理准备:①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②进行初步的学习目的,态度教育

③培养孩子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

学习准备:①专心学习党的习惯

②按时、认真、独立学习的习惯

③爱读书的习惯

④勤动脑,好提问的习惯

物质准备

独立生活的准备

15.单亲家庭教育的对策

1.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保持良好的心态。

2.从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长出发善待离散对方。

3.让孩子多交朋友增进社会交往。

4.注意性别角色教育。

5.切忌期望值太高。

6.严格合理的教育培养其自理自立的能力。

16.隔代家庭教育对策

1.年轻父母要明确自己的教养责任

2.老人要清楚定位,可以协助料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不能代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3.祖辈与父辈优势互补。

4.老人要更新知识和观念。

5.幼儿园和社区承担起提高祖父母教育素质的责任。

17.家庭教育指导的含义: 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18.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1)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更多地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

(3)幼儿园教育的有关知识

(4)家园合作共育的有关知识

(5)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幼儿园中心工作与家长交换意见

(6)有关儿童保护和教育的法规和文件

19.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1)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2)辨析评论会

(3)父母沙龙(4)电话访谈(5)家庭教育讲座和报告会

(6)家庭访问(7)家长园地(8)开放日活动

(9)家庭教育咨询(10)家园小报(11)网络互动

(12)家园联系册(13)家长执教活动

(14)来园接待:主动,亲切地用恰当的称谓和每一位幼儿及其家长打招呼。

20.学前教育机构,家庭与社会合作活动的方案:

(1)活动名称(2)活动主持者(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情感,认知,技能

(7)活动准备:材料准备,经验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过程

(9)活动的评价:主题,目标恰不恰当;过程,组织管理是否流畅,是否出现意外;效果

如何。

(一)活动名称:到世纪公园园郊游

(二)活动主持者:教师、家委会委员

(三)活动对象:大班幼儿及家长、教师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2012年3月17日星期五上午 世纪公园

(五)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感知与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客观存在。

2、通过让幼儿观察环境,让幼儿能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并喜欢周围环境。

3、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增强环保意识。

4、为父母和孩子有创设一个情感交流的机会,增进家长与小朋友之间的亲子感情。

5、通过郊游活动拉近幼儿园与家庭的距离,使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融入到一起去。

(六)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知家长做好准备,给孩子穿上园服,带一套衣服、毛巾、帽子及去游玩所需的物品,自带饮用水等。

2、准备好幼儿来园、离园登记表,郊游时所需的纸巾、药品„„等等。

3、为每一位家长准备一个装垃圾的袋子。

4、教师提前一周把去郊游的日期及安排告诉家长。

(七)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过程

1、家长来园集中。做好登记工作,让每位家长都把当天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写下来。发给家长每人一张郊游须知。

2、家长到齐后,向家长讲述特别要注意配合的地方:a、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防止走失,不要让幼儿去池塘或水池边玩。b、全部家长到达目的地后,跟着本班老师,不要自已走开了,统一进园。c、进园后,要听老师安排。d、下午的上车时间是3:30,家长一定要准时到出口外坐车。并且记好老师及园领导的电话号码,有事记得打电话给我们。

3、准备上车,家长进行分组,让家长记住自已在哪一辆车、跟着哪个老师。

4、上车。车上进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

5、到达目的地后组织家长进园并再一次统计人数。

7、休息时间,让幼儿与家长们坐一起与同伴们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家长指导幼儿把垃圾放到垃圾筒里或放在垃圾袋里,不要随地乱丢。

8、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大家一起把世纪公园草地上的垃圾捡干净。

9、集合准备上车。

10、返回幼儿园。

11、家长登记好离园时间后,离园。

(八)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1.户外活动满足孩子自由的天性,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2.教师根据人数分组,制订活动线路,增强了目的性和针对性

3.要求家长让孩子自己的背食品,饮料,自己行走,把用餐后的废弃物放进垃圾袋里,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提纲

第一章 导论

一.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1、四类对象

学前儿童:0-6岁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非亲监护人。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

组织管理者: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2、四个过程

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家庭外的社会机构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3、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和社会大背景

客观环境因素:物质条件;各种关系;家长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政治经济地位

主观环境因素:家长品德修养;养育态度和期望;家庭的心理氛围与家庭作风。

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二.研究方法

1、情报研究

情报研究概念: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情报研究过程:专题情报的收集——专题情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成果

情报研究作用是:

一、为确定研究课题服务;

二、为设计研究方案服务;

三、为认识研究、提高理性认识服务;

2、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概念: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

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过程:确定课题—判断类型—设计方案(抽样、内容、手段、统计)——实施调查——统计结果——撰写报告。

调查研究的类型:

一、现状研究:现状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某几类对象的某几种特征目前的基本状况是怎么样的。”

二、相关研究,相关研究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两种特征之间有没有联系”

三、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一般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种现象或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对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家庭教育经验总结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的技能和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感性认识、具体技能和感受体验。

家庭教育经验总结概念: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家庭教育经验总结过程:具体经验总结(家庭教育过程——教育效果——教育体会)——一般经验总结——科学经验总结

4、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的概念: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被试施加可操纵的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教育

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的过程:研究设计(类型、范围、数量、控制、观测、统计)——研究实施——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研究的变量由实验变量(自变量)、效果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组成的。

5、质的研究

概念: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方法。过程:界定问题——选择场地——进入现场——资料搜集——撰写报告

6、行动研究

概念: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过程:螺旋上升式的结构;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来制订相应的行动步骤。

行动研究的兴起: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由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考瑞等人大力倡导,行动研究开始进入美国教育研究领域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2、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3、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

第五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

第三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缔结婚姻

第一节

择 偶

一、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和基本特征

(一)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

(1)中国封建社会婚姻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就是门当户对。(2)对方的品行、情感、年龄、容貌。

(二)新中国成立至今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化

家庭成分、政治出身占主导——文化与经济并重——经济压倒一切——多元结构。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庭出身、政治身份 “文化大革命”:政治标准

“文化大革命”后期:政治因素;文化、经济因素

2.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 “文化大革命”后:知识分子

改革开放后:经济收入、外表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经济因素、个人年龄、身材、容貌、权势 4.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情感、品质、能力、经济收入、物质条件、教育程度、职业声望、容貌长相。

新中国成立以来,择偶标准从政治、家庭背景优先向物质心理需求为重转移的现象。

(三)未婚青年择偶的基本原则 1.择偶标准应多元性、综合性

2.在择偶中应正确理解和遵循“门当户对”

积极看待门当户对:家庭背景、文化水平、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基本相近,双方容易彼此适应、互相协调、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

二、择偶与家庭的人际关系

P47,乔题、巴斯、费舍、李银河择偶标准(了解)总体归类为:心理、人际关系、社会性因素。

(一)择偶理论的人际关系因素分析

1.历史前例理论:心理学平衡理论、降低不确定性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压力说。

2.引导择偶理论

(二)择偶对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人际关系:是指生活在一个家庭人的各个成员之前的关系。

家庭人际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区别?

1.家庭人际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发生的根据不同。

2.表现出其他社会关系所不具有的物殊相互行为,以婚姻、血缘为纽带,成员之前有密切的感情联系、经济联系、法律联系。3.以代际关系为层次,具有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4.比其他社会关系更密切,影响更深刻。5.受法律和伦理道德影响较深,规范化程度较高。

第二节

组成家庭

一、结婚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一)结婚的物质准备

1.物质准备的必要性

结婚的物质准备包括两方面:做好举办婚礼、构筑“新巢”的经济积累;做好保障和改善家庭生活的能力准备。

2.结婚物质准备的基本原则:

(1)发扬自立精神

(2)讲求必要性

(3)量力而行

(二)结婚的心理准备

1.结婚的心理准备的必要性 2.结婚的心理准备的主要内容:(1)自我意识的成熟

(2)认识的成熟

(3)感情的成熟

(4)情绪的成熟

3.结婚的心理准备的基本原则(1)适应角色的转换

(2)包容和接受

(3)责任

二、我国现代婚姻观的变化及其对学前儿童家庭的影响

(一)经济体制的变化与婚姻观

(二)城市化程度与婚姻观

(三)高离婚率对学前儿童成长的影响(心理、行为、学业、健康、人际关系、婚恋观念等)

1.离婚家庭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抑郁、憎恨、易怒、自卑、多疑、嫉妒、胆小、孤僻、情绪不稳定)

2.离婚家庭对子女道德观念的影响(扭曲的道德认识,造成自身伦理道德沦落)

3.离婚家庭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阅读、拼写、数学等成绩较差)

4.离婚家庭对子女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伴随离婚率的升高,再婚人数逐年上升

1.再婚后子女可以享受到更多关爱 2.再婚后的子女教育问题突出

第三节

美满婚姻与学前儿童的成长

(一)夫妻相处的基本原则

1.平等相处 2.关心、体贴 3.宽容、体谅 4.保持夫妻角色转变的弹性 5.设定适当的界限

(二)夫妻相处的艺术

1.学会欣赏对方,善于幽默

2.彼此要信任、慷慨和宽容,要有责任心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保持平等的独立性,距离产生美,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自由的

5.保障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6.学会互相鼓励与欣赏

7.应该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善于取长补短 8.夫妻之间学会难得糊涂

二、美满婚姻的基本条件

(一)物质条件

(二)家庭的和睦相处

(三)感情基础

(四)遵守夫妻相片的原则,学会夫妻相片的艺术

1.距离产生美 2.学会尊重 3.学会宽容

三、婚姻幸福感与子女的教育

(一)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家长是关键

1.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在家庭中不断地健康成长 2.健康、快乐的家庭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二)孩子是模仿大人的行为、在体验中学习成长的(三)和孩子一起走向卓越是智慧父母的明智选择

(四)失睦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畸形成长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