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观察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3.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4.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6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 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7.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 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 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8,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
1、打开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 次.观察
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9.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
实验目的:了解影响食盐溶解的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实验步骤:
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看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
2、将剩余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烧杯中,看哪一杯中 食盐溶解的更快。实验结果: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热水的那杯溶解的快。
10.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实验目的: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4.观察
实验结果:搅拌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
11.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
实验步骤:
1、取一份食盐加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 溶解为止。
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2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器材:装有食盐水的烧杯1个。
实验步骤:
1、观察放在窗台上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
2、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结果: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
14.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目的: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
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用同样 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15.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
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骤:
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然后轻轻击打看能不能发出声音?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然后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吗?
3、用力拉伸橡皮筋然后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能发出声音吗?
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16.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目的: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2.观察水面变化。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
17.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
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 拨动尺子的另一端。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发出的声音强弱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18.实验名称: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实验步骤:
1、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
2、重复实验3次。观察 实验结果: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不同
19.实验名称: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一把。
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
实验结果:尺子越短,发出的音越高;尺子越长,发出的音越低
20.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
实验目的:振动物体与声波的联系
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
实验步骤:
1、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2、拉直土电话“电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 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
21.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步骤: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听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 的效果。
实验结果: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23实验名称:鼓膜的振动
实验器材:塑料杯子、气球皮、扎线、音叉、小沙粒
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子口上,用扎线扎紧。
2、在模拟的“鼓膜”上,放几粒沙。
3、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
4、观察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实验结果:当声音大时或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
24.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如何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罐。
2、用手、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
25.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6.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29.实验名称:上肢的运动
实验器材:哑铃。
实验目的:观察上肢的运动
实验步骤:
1、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一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上述动作,感受骨骼、关节 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实验结果: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配合的31.实验名称: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目的:探索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器材:塑料袋
实验步骤: 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果: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32.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器材:洗耳球一个、水槽一个、水
实验步骤:
1、捏住洗耳球,松手时水被吸入塑料管中,这时要马上移开洗耳球,让吸上来的 水流进水盆里。
2、用洗耳球将低处水盆里的水输送到高处的水盆里,看一分钟能吸多少次?输送多少水?
实验结果:
1、发现一分钟能吸55次左右,输送了大约10千克的水。
2、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只是慢了些。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 吊车臂 吊臂支架 线绳两个 铁丝钩一个 剪刀 锥子 胶水 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原理: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原理: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9推和拉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分组实验)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4)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实验原理: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9.推和拉
活动2:纸蝙蝠(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实验材料:卡纸一张 彩笔 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2)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3)在头部画出“眼睛”。(4)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
(5)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实验现象:推和拉使纸蝙蝠动起来
实验原理: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实验过程:
1.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实验原理: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活动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实验原理: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拓展活动:玩滚轮
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课本36页 注意事项:
①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
②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③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④小盘细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细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⑤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物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原理: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14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实验材料: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手电筒一个 粗铁丝一个 尺子一把 铅笔一支 实验过程: 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 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实验原理: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 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活动2感受摩擦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实验过程:
1、先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
实验原理: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13课.我们的地球
拓展活动1:制作地球模型(演示实验)制作目的: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制作材料:旧报纸 一个旧皮球 颜料和颜料刷 一张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面糊 胶水 制作过程:课本47页 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浆糊贴在皮球上,至少贴三层 3.用面糊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10.常见的力
活动2:自制重锤(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2.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实验原理: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5课.昼夜的形成
活动2 模拟昼夜的形成(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 手电筒或蜡烛 小纸人 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
(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4)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明亮的一面,一会在黑暗的一面.实验原理: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室内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比较室内与室外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实验步骤: 1、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与测量的地点;
2、测量室外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与测量的地点;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气温就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实验器材: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与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就是:()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测量向阳处与背阴处的温度 实验目的:比较向阳处与背阴处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实验步骤: 1、测量向阳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与测量的地点;
2、测量背阴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与测量的地点;
观察到的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自制风向仪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与好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与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
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就是指()的方向。北风就是 由()吹来的风;东南风就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五)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实验目的:知道食盐在水中容易溶解 实验器材:玻璃棒、烧杯、勺子、食盐
实验步骤: 1、装三分之一烧杯水。
2、用勺子把食盐放入水中。
3、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六)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面粉不溶解于水。
实验器材:水、面粉、烧杯、玻璃棒或筷子、药匙
实验步骤: 1、取半烧杯水 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静置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
3、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也静置一会儿,有出现了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静置后会出现
现象。
实验结论: 面粉在水中就是
的。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七)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实验器材:装水烧杯 4、筷子 1、高锰酸钾 1、小药勺
实验步骤: 1、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 1 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2、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与高锰酸钾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高锰酸钾()、()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的方法或者()的方法分离出来。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八)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醋、酒精与食用油就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液体溶解于水的方式也不同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醋、酒精、食用油、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 10~15 毫升的水。
2、分别往试管中加入 1~2 毫升醋、酒精与实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3、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观察到的现象: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怎样进入到水中 在水中怎样扩散 就是否溶解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九)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胶水与洗发液就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就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 实验器材:烧杯(2 个)、搅拌棒、洗发液、胶水、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约 2 毫升)胶水漫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胶水就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就是漂浮还就是下沉的,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胶水能否溶于水中。
2、取一小匙(约 2 毫升)洗发液漫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洗发液就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就是漂浮还就是下沉的,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洗发液能否溶于水中。
3、与食盐与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与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不同物质(食盐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就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2 个烧杯、1 根筷子、20 克食盐、20 克小苏打。
实验步骤: 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将食盐与小苏打均分为六份。
3、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将食盐加入水中。
4、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将小苏打加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溶解了
份食盐溶解了
份小苏打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一)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溶解的快慢 实验目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就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筷子 1 根、玻璃杯 2 个、热水与冷水、糖块 3 个、勺子 1 个、实验步骤: 1、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2、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得快;3、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方糖溶解;4、将方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二)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10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实验目的:认识到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量就是一定的。
实验器材:烧杯一个、100 毫升水、搅拌棒一根、20 包(2 克一包)食盐。
实验步骤: 1、用烧杯装 100 毫升水。
2、首先倒入一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倒入第二包,搅拌至完全溶解,……至不能溶解止。
观察到的现象:倒入第包时,食盐不再溶解。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三)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 实验目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就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
实验步骤: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约 10 克),分别放入两个装有 30 毫升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2、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
3、重复上面的实验,把其中一杯的水换成约 60℃的热水,不搅拌,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
4、重复上面的实验,如果把水的温度再提高一些,食盐的的溶解能更快不?
5、把实验的结果填入“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中。
6、做方糖在嘴里溶解的实验,并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填入“溶解一块方糖需要多少时间记录表”表中
象 观察到的现象: 1、食盐溶解得快一些的就是()那一杯。
2、食盐溶解得快一些的就是()那一杯。
3、食盐溶解得更快的就是()。
论 实验结论: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四)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过滤实验 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2、知道不溶解的物质可以被过滤出来,溶解的物质不能过滤出来 实验器材:漏斗 1 只、铁架台、烧杯 2 只、圆铁夹、玻璃棒 1 支、滤纸
实验步骤: 1、把铁夹在铁架台的铁杆上上紧,漏斗放在圆铁夹的口里。
2、将折叠好的滤纸紧贴漏斗的内侧。
3、过滤时,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里,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上边。
4、观察不同的液体过滤后,滤纸里有什么。
观察到的现象:面粉液体过滤后,()被过滤出来,食盐溶液过滤后()没有被过滤出来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判断物质就是不就是()了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 名称: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有些气体也可以溶解在水里 实验器材:注射器 1 支、汽水 1 瓶、皮塞 1 个
实验步骤: 1、观察没开盖的汽水与开盖后的汽水有什么不同。
2、用注射器吸大约半管汽水,用皮塞塞住塞紧管口,然后慢慢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手柄,观察汽水的变化。
3、然后再把活塞的手柄往回推,观察汽水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向外拉活塞,汽水里有
冒出来,把活塞往回推,里面原来冒出来的气泡
汽水里了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过滤食盐、沙与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目的: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食盐 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与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与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瞧瞧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与沙与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 食盐没有()出来,面粉与沙()出来了。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酒精灯的构造,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 1、认识酒精灯的构造;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给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复盖一次;不能用嘴吹灭火。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分离食盐的方法 实验目的: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就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实验器材:饱与盐水 1、食盐 1、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 1。
实验步骤: 1、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10 毫升。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火柴轻轻甩灭后放至一旁。
3、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避免盐晶体烧焦发黄。
4、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5、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观察到的现象: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就就是盐的结晶。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听听物体(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目的: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 3 枚钉子
实验步骤: 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她们发出的声音。
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不? 3、尝试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观察到的现象: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用不同的力敲一种音叉,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声音就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知道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器材:1 面鼓、1 把钢尺、2 根皮筋、1 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与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3、观察到的现象: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地做往返运动。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研究声音的变化 实验目的:音量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就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实验器材:钢尺、4 个同样的杯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1 根橡皮筋、3 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实验步骤: 1、使钢尺发出声音。
2、同样的力敲击这 4 个杯子。
3、使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观察到的现象: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声音()。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声音()。皮筋松,振动(),发出的声音()。皮筋紧,振动(),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认识声音的强弱 实验目的:音量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实验器材:刚尺
记录单
实验步骤: 1:观察刚尺怎样发出声音
2:轻拨与用力拨动刚尺进行比较,尺上下震动的幅度与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并作好记录。
3:重复实验,准确描述物体震动时,震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就是什么关系。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声音就是由
决定的, 声音就 越强。
声音就越弱。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认识声音的高低 实验目的:了解音高就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实验器材:杯子、记录表
实验步骤:、1、装四杯水量均不相同的水。
2、按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对实验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并作下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音高就是由物体振动的()决定,振动的(),声音就越();振动的(),音高就越()。
实验结论:音高就是由
决定的白土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探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认识声音就是通过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器材:音叉
水槽
土电话
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装 ½ 水槽的水。、敲击音叉,然后去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现象。、组装土电话,两个同学互相用土电话对讲。
观察到的现象:声音就是通过过物体以
传播的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五)
四
年 级 级
上
册 演示
分组
时 时 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音叉振动实验 实验目的:音叉 1 只、1 个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
实验器材: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实验步骤: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 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 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观察到的现象:水面产生了。
实验结论: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六)
第四篇: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2课 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 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 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
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
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 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
制作步骤:
1、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
1、观察方位的确定: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东
3、()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第8课木材
实验名称: 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
1、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
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
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
5、检验木头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 木头易燃烧。
2、木头有年轮
3、木头软硬度不同
4、木头能浮沉
5、湿木头能导电
第10课陶瓷
实验名称: 研究陶瓷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
实验方案:
1、将陶瓷片砸开,观察断裂面。
2、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
3、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陶瓷坚硬、易碎
2、陶瓷断裂面锋利
3、陶瓷耐高温
4、陶瓷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1课金属
实验名称: 金属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金属制品、烧杯、热水、勺子、小刀、锤子、钉子、木头、导线、电池、酒精灯
实验方案:
1、把勺子放入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触摸勺把。
2、用小刀刻金属体验软硬程度。
3、用锤子砸钉子。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易传热、2、软硬度不同
3、有延展性
4、易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2课玻璃与塑料
实验名称: 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玻璃、塑料制品、木锤、电池、导线、镊子
实验方案: 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
实验现象: 玻璃特点:
1、透明
2、易碎
3、不燃烧
4、较重
5、较硬
6、断裂面锋利
7、不导电
塑料特点:
1、透明
2、不易碎
3、易燃烧
4、较轻较软
5、硬塑料断裂面锋利
6、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3课蒸发
实验名称: 蒸发
实验材料: 镜子、手帕、吹风机、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木棒、棉花球、棉线、弧形木板、小铁钉、铁丝、双面胶、试管夹、烧杯温度计、棉纱
实验方案:
1、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镜子上水的变化。
2、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水的变化,观察室外晾晒湿衣服。
3、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在两个蒸发皿里放入同样多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蒸发皿中的水,另一个不加热,做对比实验。
5、两块同样的湿布,用电吹风吹其中一块湿布,另一块放在桌上,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1、2:水不见了。3:温度计温度下降。4:被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蒸发的快。5:被电吹风吹动的湿布水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 1和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说明水蒸发时会吸收热。4和5说明加热和通风可以加快蒸发。
第14课沸腾
实验名称: 沸腾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
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的温度的变化。
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产生大量气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不停地翻滚,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会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如果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15课凝结
实验名称: 凝结
实验材料: 小镜子、小瓷盘、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水
实验方案:
1、对着小镜子哈气,用放大镜观察小镜子上产生的现象。
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1、镜面上有小水珠。
2、冷瓷盘下有小水珠,烤热的瓷盘下没有小水珠。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16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教参164页
实验材料:大烧杯 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
实验步骤;
在大试管中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记录观测到的温度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零摄氏度的冰.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
实验名称: 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平底烧瓶、带胶塞的导管、小瓷盘、烧杯。或者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瓷盘
实验方案: 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至沸腾。观察烧杯内壁。
2、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烧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块的瓷盘。
实验现象:
1、烧杯内壁上逐渐积满了小水滴,而逐渐变大,从烧杯口滴下形成雨。
2、瓷盘下有许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多了形成雨。
实验名称: 雾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块 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气体。
2、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放一块冰,观察冰块周围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从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气”。
2、冰块周围会有“白气”出现。实验结论: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露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水、小瓷盘、试管夹
实验方案: 加热烧杯中的水,用试管夹夹住小瓷盘放在烧杯口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 瓷盘下结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 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水、冰、食盐、温度计、易拉罐、海绵
实验方案:
1、将冰、水、盐放入易拉罐,插好温度计。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满水的海绵上。
3、过一会儿,观察易拉罐外壁上出现什么现象,测量桶内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 易拉罐外壁上沾满了小冰晶
实验结论: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第19课地球上有什麽
实验名称;观察地球仪
实验材料:地球仪
实验过程:
1.发现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地,绿色表示平原。.地球上有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3、地球仪上有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
第21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实验名称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实验材料细线小木块皮球钩码火柴铁架台
实验方案
1、根细线拴住一个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观察现象。
2、用手托住一个木块,松手观察现象。
3、用手拍皮球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钩码落回地面,木块落回地面,皮球弹起很高后落回地面。
实验结论在地球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名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材料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过程:
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1)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整到零刻度。力的单位“牛顿”用“N”表示。
(2)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
(3)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把重物提起,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第五篇: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让小水轮转起来
(二)小组成员
时间 实验目的 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实验器材 滴水器、小水轮 实验过程
1、把小水轮装好。
2、用小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一定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
3、用大孔的滴水器装满水,让滴水器中的水从相同的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的边缘。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用小孔滴水器小水轮转得慢,用大孔滴水器 小水轮转得快。实验结论:水量大,小水轮转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