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财政审计重点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13-874583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6 10:59: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财政审计重点

财政审计重点——把握“九个字”

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龙头”。今年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的主题是深化财政审计,着力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按照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推进财政审计深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九个字”,即“全覆盖、深层次、大统筹”。

全覆盖——就是要全方位拓宽财政审计领域,实现政府性资金及其运行过程审计全覆盖。拓宽财政审计监督范围,不仅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精神中有充分体现,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还从法律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明确。

一方面,从范围上横向拓展,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财政审计范畴。既要关注预算盘子里的资金,也要关注尚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财政性资金;既审计一般预算收支,又审计预算外资金和各种政府性基金、政府债务、政府投资、国有资产的运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既审计一级预算部门单位,也要审计二、三级预算单位和接受补助的下级单位,实现政府性资金审计全覆盖。

另一方面,从流程上纵向延伸,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绩效实行全过程审计。要积极贯彻审计跟进要求,改变过去侧重于时点、单个、静态和阶段性事后监督的做法,紧跟财政资金走向,推行“全程式预算跟踪”,将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绩效全面纳入审计监督范围,重点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适时介入”、“重点介入”、“全程介入”等不同方式方法,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开展跟踪审计。要大力推进以“在线审计”为特征的财政联网审计,实现对财政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地税征管、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动态监测,提高审计监督时效。

深层次——就是要提升财政审计目标定位,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财政审计职能作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进一步凸显财政审计的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要求我们必须跳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框,在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发挥财政审计职能作用。

一是高度关注宏观政策措施的执行。要着眼于政府及财税等部门执行国家既定的大政方针、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及政策性资金使用情况,深入分析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及时提出对策建议,保障政策措施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是高度关注财政经济安全。要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审计触角更多地伸向财政经济的风险领域、风险环节,特别是政府性债务风险,要摸清债务规模、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对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促进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财政经济安全。

三是高度关注财政体制改革。要紧跟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对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落实情况的审计,注重揭示反映预算管理制度不统一、不完整,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等问题,促进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四是高度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结合审计项目,注重从政策执行、资源利用、资金使用效益、行政

工作效能等方面做出评价,促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五是高度关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要注重对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的研究,从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找原因,提建议,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建设性作用。

大统筹——就是充分整合审计资源,不断提高财政审计工作整体效能。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从审计计划、力量、方式和成果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审计资源整合力度。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财政审计工作中,要在继续坚持过去好的作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切实构建起“多位一体、协同作战、发挥整体效能”的财政审计模式。

一是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和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以计划为载体整合审计力量,以方案为载体整合审计内容,以报告为载体整合审计成果,以统一实施、处理为载体保证审计效率和质量。

二是统筹部署审计项目,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大力推进多项目结合和“一拖N”审计组织方式,避免交叉重复审计,实现审计项目“一审多产,一果多用”,最大限度节约审计资源。三是加大行业联审力度,完善“上审下”、“交叉审”与“同级审”相结合的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实施上下联动、整体作战,充分发挥审计资源的“层级合力”,提高财政审计整体效能。

第二篇:财政审计

财政审计: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是政府审计的一种形式。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篇:审计重点

第一章

1.审计的两个基本特征:独立性(灵魂),权威性。

2.审计的整理目标:合理性、公允性。

审计的具体目标:存在或发生、完整性、计价或分摊、权利与义务、准确性与截止、分类与可理解性、列报与披露。

3.审计的职能: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4.审计属性:机构、精神、经济独立

5.管理当局认定是指对其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存在或发生(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不存在项目和交易)、完整性(所有交易和项目)、估价或分摊(上述是否以适当价格列入报表)、权利与义务(资产负债是否确属客户)、表达与披露(组成要素是否被适当分类、、)

第二章

1.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影响审计的效果。抽样风险是指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包括:信赖不足、信赖过度风险,误受风险、误拒风险。

非抽样风险指因采用不恰当审计程序或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属性抽样用于控制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法)

2.系统抽样法:M(抽样间隔数)=N(总体数量)/n(抽样数量)

3.审计程序的三个阶段: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的实施阶段,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第三章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

2.威胁独立性的情形:经济独立、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外界压力。

防范威胁独立性的措施:1.整体措施:重视、识别、监督、惩戒;2.具体措施:复核,定期轮换,调离;3.最终措施:拒绝承接业务或者解除业务约定。

3.法律责任:过失(罚款或行政处分)和欺诈(警告罚款暂停业务或注销证书等)。措施:遵循准则和要求;谨慎选择委托单位;招收合格注册人员;严格签订约定书;了解业务;聘请懂行律师;投保充分的责任保险。

第四章

1.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要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时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判断标准。作用:赢得公众信任;提供审计质量;维护组织和人员的权益;促进国际经验交流。公众审计准则的内容:一般准则、工作准则、报告准则(要求)、有无意见。

2.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结论、提出处理意见的客观尺度。特定:层次相关时效地域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分析、利益兼顾、真实可靠。

3.关系:依据包含准则,准则是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

1.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的证明材料。按表现形态分类:实物证据(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按相关程度分类: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按来源分类:自然证据、加工证据。按重要性分类:基本证据、辅助证据、矛盾证据。

2.收集审计证据的途径:监盘、观察、询问、函证、检查、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2.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相关性、客观性。

3.证据鉴定:真实性、重要性、可信性、充分性(证据数量)、适当性(质量衡量)、证明力(支配力与证明力成反比)、经济性

4.审计工作底稿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归档期

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基本内容:(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时间或期间(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6)审计结论(7)索引号及页书(8)编织者姓名及编制日期(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10)其他说明事项

6.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第六章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范围: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执行其他鉴证业务如盈利预测审核)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反之,收集的审计证据就越多。

2.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变动比率,规模越大比率越小、固定比率: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

4.评审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于计划时的水平(前松后紧);、、低于计划的水平(反之)

5.错报汇总:已发现错报,通过对账户或交易实施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确定的未调整错报;推断的错报,通过审计抽样或分析程序估计的、、、。

6.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7.重大错报如何产生及如何应对?

产生原因: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并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但难以界定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审计人员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向项目组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利用专家的工作或提供更多的督导等

应对措施:审计人员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审计人员应当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在完成审计工作时,能够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第七章

1.内部控制测试的目的:为了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2.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3.内部控制内容:合规合法控制、授权分权控制、不相容职务控制、业务程序标准控制、复查核对控制人员素质控制

4.内部控制测试的两方面:健全性、有效性

5.什么情况下使用内部控制测试?

当初步了解内部控制后,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不有效,决定不拟依赖,注册会计师不需要进行控制测试;当初步了解内部控制后,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有效,决定拟依赖,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控制测试。

第九章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销售循环审计的审计目标:

确定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营业收入记录是否完整;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营业收入的内容是否正确;确定营业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收款循环审计的审计目标: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记录是否完整;应收账款是否可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列报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逆查、顺查。截止测试)

审计目的(真实性、完整性、计价与分摊)

管理者认定(存在或发生、权利与义务、估价与分摊)

2.营业收入审计;

:截止测试:截止测试 是中常用的一种具体审计技术,被运用于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长短期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和期间费用等项目的审计中。目的;确定被审计单位营业收入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三个日期:发票开具日期或收款日期;记账日期;发货日期。)

3.应收账款的函证

(1)分类:肯定式函证、否定式函证

(2)适用范围: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中的比重;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以前期的函证结果;函证方式的选择。

(3)需要函证的情况:(肯定式)个别账户欠款金额较大;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存在争议、差错等问题;(否定式)欠款余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预计差错率较低;相关内部控制有效且低水平;在查询的欠款数额不等时相信债务人能认真回函并反馈等

(4)差异原因:双方记录时间不一;一方或双方记账错误;被审计单位舞弊。

(5)如何控制函证:注册会计师应直接控制函证函的发送和收回。对于应无法投递而退回的信函要进行分析,查明是由于被函证者地址迁移、差错而导致信函无法投递,还是这笔应收账款本来就是一笔假账。对于采用肯定式函证方式未回函的,注册会计师应考虑采用必要的替代程序。例如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包括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及发运凭证等,已验收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第十四章

1,。期初余额是指所审计会计期间期初已存在的余额。(影响对本期财务报表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

2.期初余额审计结论对审计意见的额影响:如果期初余额对本月报表存在重大影响,但无法取得充分审计证据,应断对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如期初余额存在严重影响本期报表的错报或漏报应建议客户调整。如拒绝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如前任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相关事项对本期报表的影响。如影响未消除应在报告中适当反应。

3.复核或有事项采取的程序包括:被审计单位;律师或法律顾问;税务机关;开户银行;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单位对未来的和协议的承诺。

4.审计报告的要素

(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9)报告日期

标准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2_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2_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2_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_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中超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天津202_年4月2日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2_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2_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2_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_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强调事项

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如会计报表附注中十一所示,ABC公司在202_年出现巨额亏损65000万元,这使公司作为持续经营主体的能力存在重大疑问。管理当局就此问题提出的改善计划已在附注十一中作出说明,但其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中超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天津202_年4月2日

带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2_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2_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2_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_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其他事项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ABC公司于202_年12月通过了在202_年实施大幅度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经营策略,这预计将导致ABC公司在202_年出现利润减少1800万元,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本段内容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中超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天津202_年4月2日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2_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2_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

ABC公司202_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余额184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5%。由于ABC公司未能提供债务人的详细地址,我们无法实施函证以及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保留意见

我们认为,出来前段所述未能实施函证可能产生的影响外,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2_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_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中超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天津202_年4月2日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2_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2_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

如财务报表附注八所述,ABC公司202_年持有甲股份有限公司45%,但采取成本法核算。如果按权益法核算,ABC公司202_年12月31日的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将减少5680万元,净利润减少5680万元,从而导致ABC公司202_年亏损460万元。

四、否定意见

我们认为,由于前段所述事项的重大影响,ABC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ABC公司202_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_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中超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天津202_年4月2日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ABC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2_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2_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导致无法表示意见的事项

ABC公司未对202_年12月31日的存货进行盘点,金额为43250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65%。我们无法实施存货监盘,也无法实施其他替代审计程序,以对期末存货的数量和状况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无法表示意见

由于前段所述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我们无法对ABC公司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中超会计师事务所(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杨晨光(签名并盖章)

中国天津202_年4月2日

第四篇:财政审计工作总结

财政审计工作总结

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的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及各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筹集、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以及组织政府预算收支任务完成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开展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已经成为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以来,各级审计机关经过多年研究、摸索、总结,应该说基本掌握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和不平衡,面临一些困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影响今后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

一、制度层面设计不合理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由地方同级审计机关对本级的财政预算执行进行审计。这种权限设计实际是不科学的,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地方审计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人事、财政等管理权限都在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反过来要监督政府自身,本来就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再加上本级预执行审计中发现的地方财政行为的不规范性和违纪问题,均与本级政府的财政意志、政府行为、财政利益密切关系,如:近几年出现的虚假财政收支、高额的招商引资、违规减免税费等引起的损失,无不是政府为完成考核所致;同时,为了稳定部门利益,照顾人情关系,各利害部门甚至政府都会出面要求审计监督不要过严,结果造成预算执行审计监督不力,流于形式。曝光、处理的大多是一些既无关地方财政利益,又无关违规制约的问题。最后形成的审计结果是“和谐”的。同时,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在向人大报告前,需先经同级人民政府把关,导致审计结果中部分内容被“过滤”,或者是表述含糊笼统,使得人大根本无从掌握完整、真实的情况,无法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有的问题即使送到人大,由于领导层面的沟通,人大也会主动要求从审计报告中删除。

二、监管机制问题导致审计对象和内容缺失,影响审计的完整性。

这突出表现在受审计体制和审计管辖范围的限制,基层审计机关在“同级审”中,应纳入审计的单位而未纳入,应审计的内容而不能审,造成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内容不够完整。《审计法》明确规定同级审中应包括本级财政全部收入和支出,但现实中因“审计管辖范围”的限制,形成了《审计法》所要求的和实际操作上的矛盾,无论在监督对象上,还是在审计内容上不能完全到位,形成审计“真空地带”。按照现行审计体制的规定,国家税务局在地方的各级机构不属于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因此地方审计机关对国家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收中的地方财政收入部分不能进行核实,而国税部门负责征收的增值税、消费费、所得税,是税收收入的主体,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税源的管理及征收情况对基层财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方审计机关无权对其实施审计监督,中央审计机关又无力年年审,国税入库、提退代征手续等情况无法审计核实,对国税代征的地方收入,只是抄录财政账薄和报表上的一些数字,缺乏审计取证应具备的客观性、完整性。另外,一些坐落在地方的国有商业银行、非地方的商业银行、驻地方的省直属部门单位不同程度地与地方财政收支有关,不经审计或审计调查,资金状况就无从知晓,审计对象及内容的缺位,影响着同级审的质量。

三、受审计水平所限,基层同级审内容单一。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应依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因此,监督财政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就是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由于人力和技术上的原因,现阶段基层的大多数审计机关把预算执行审计目标主要定位在真实性、合法性上,在审计中,把核实财政收支、摸清家底、揭示问题作为审计具体目标,而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财政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确立,财政收支行为逐步得到规范,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成了人大、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审计部门就必须围绕财政支出效益做文章,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应逐步由真实、合法性向效益性转变,这也是审计机关在今后财政审计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四、审计整改难以完全到位弱化了同级审计的权威性。

规范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是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由于受审计环境、执法手段、滞后的财经法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大都不能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存在审计执法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审计处理上大多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避重就轻,形成的审计报告大都是点到为止,不痛不痒,尤其是影响到本级政府或政府部门利益的重大问题,很难如实反映到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计处罚上只是象征性的或者干脆不作处罚,在客观上起到了庇护纵容的作用,致使有些单位违纪违法问题屡禁不止,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上基本上是能整改的就整改,不能整改的也就得过且过,形成年年审,年年问题老面孔。

五、审计风险难以有效防范影响了审计效果。

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性和复杂性,使得预算执行审计风险远远高于其他审计的风险。这既有外部环境诸如审计体制制约、受长官意志支配,审计对象、内容不完整等等因素影响,又有审计自身因素影响。从审计自身来说,主要有审计人员的预算执行审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采取的措施不到位。一是对被审计单位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缺乏法律上的保证措施,即使推行承诺制,对被审计单位不愿签定承诺制制度的行为,无法制裁。二是延伸审计力度不够。由于受审计力量及审计时间的限制,审计常常是“点到为止”,而且往往只注重资金的静态审计,忽视动态审计。三是审计调查中对财税部门内控制度的测试重视不够。审计内容和重点难以突出,凭以往经验审计就带有盲目性。四是审计手段简单、落后,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解决上述困境的几点意见:

一、改革预算执行审计组织方式。

要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作用,就需要改革现行本级审计监督的方式,实行上级审计机关为主、本级审计机关配合的联动审计方式。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预算执行审计是个系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审计机关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及时沟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要着力解决“上审下”与“同级审”两张皮的矛盾,增强预算执行审计效果。对国税审计这一块,在不改变现行审计管辖权的情况下,对审计署当年不纳入延伸计划的,应授权地方审计,纳入当年计划,可组织地方审计机关派员参与,掌握与地方财政收入有关的资料。地方审计机关查出问题属于上一级问题将情况上报,属本级问题由本级审计机关依法处理。上级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与下级财政相关的情况,也要及时通报给下一级审计机关,真正建立全方位的监督协调配合机制。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监督空白点。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效能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减少地方政府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干预。积极建立审计机关直接向人人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二、找准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和定位。

预算执行审计是永恒的主题,但这并不是说预算执行审计模式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财政的指导思想必须转变,审计目标必须适应财政体制的变革。现阶段要在监督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的基础上,逐步向财政收支的效益性上转变。当前,就是要通过审计,促进财政部门树立效益的观念,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支出效益考核评价体系,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大胆探索,对财政支出效益、税收征收成本进行审计,在各预算执行单位中推行行政管理成本审计,积累成功经验和有效的方法,使预算执行审计目标真正向效益性转变,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高层次的作用。

三、实现预算执行审计的规范化。

一方面建议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运用。对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负责人要引用问责机制,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任免奖惩等挂钩,使领导干部不能也不敢干涉审计查处问题,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严肃性。探索适时取消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审计情况直接向人大报告,把审计监督真正纳入到国家宏观治理体系中,确立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要强化自身法规体系建设,建立预算执行审计协查制度,使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经常沟通,及时反馈预算执行审计情况,要以省级审计机关为中心建立预算执行审计资料数据库,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为财政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通过学习提升人员自身素质。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上级机关要多办一些讲座、专座,充实审计人员知识,同时,组织审计人员进名校,开拓审计人员视野。二是要建立审计专家库,要从各行各业遴选行业专家,把专家纳入审计人才库中,为绩效审计提供专业支持。三是要选择一些成功预算审计实例,进行总结和归纳,供业务人员观摩学习,提升审计人员思维能力。只有在人员培训上做到上下一盘棋,形成经常性的轮训制度,分层次培训审计人员,才能使审计人员不断地及时更新知识、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和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浅谈财政审计大格局

浅谈财政审计大格局

曲铁胜(审计署驻长春特派办)

摘要: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财政审计的思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202_年,审计署党组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本文从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的提出背景、意义,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概念、特点,大格局财政审计需关注的重点问题,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的提出背景、特点和意义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审计机关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指导下,有效统筹整合审计资源,以推动建立完整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为总体目标,以财政资金审计为主要内容,以财政管理审计为核心,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转移支付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财政收入征管情况审计为基础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的提出背景。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财政审计的思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202_年,审计署成立财政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开展财政审计一体化试点,202_年,审计署整合各特派办财政审计资源,开展财政审计“大兵团作战”试点。但是,社会各届对财政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审计工作本身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全国人大希望审计工作报告进一步增强整体性、时效性,避免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情况与财政决算报告在上存在差异的问题。同时,要求审计工作报告进一步突出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方面的内容。

2.各级地方政府希望能够减少在一个省(市、县)多次进点审计的问题。

3.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财政审计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202_年,审计署党组在全面总结以前财政审计一体化经验的基础上,从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时效性出发,提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

(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主要特点。

1.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组织协调更加统一,即统一方案、统一培训、统一进点、统一组织实施。

2.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时效性更强,避免跨报告的问题。

3.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紧紧围绕“两个报告”安排审计工作。

4.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各个审计项目之间及其与总体审计目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5.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审计范围更加集中,主要反映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6.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论指导是审计“免疫系统”理论。

(三)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意义。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财政审计工作,落实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的财政审计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克服目前财政审计力度不够、资源分散、层次不高等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迫切需要,是促使财政审计从体制、安全、绩效的角度来审视国家财政运行系统,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重要途径。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有利于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视野,统筹安排部门预算、民生资金、经济责任、政府扩大内需资金、政府决算等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形成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二、大格局财政审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过程中,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收支平衡难度加大,预算管理面临新的挑战,支出管理更加复杂,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显现。因此,大格局财政审计关注的重点

应该是带有全局性、体制性和制度性的问题。通过揭露问题,分析原因,促进改革,推动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推动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具体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关注中央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

大格局财政审计,要认真贯彻20字审计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重点关注中央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审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关注健全统一、完整的国家财政。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财政就不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政权,就不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我们现在的国家财政,严格意义上讲包括一般预算、资本经营预算、债务预算、基金预算。目前真正纳入预算的是税收;债务既没有进入国家预算,也没有纳入预算管理;外债当中的还债支出进入了预算,但外债收入没有进入预算;资本经营没有预算;不少基金都没有纳入国家预算;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转移支付相当一部分进不了地方预算,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资金也进不了预算。因此,大格局财政审计要关注健全统一、完整的国家财政。

(三)关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现在的财政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健全完善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尤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的不匹配问题,特别是基层财政困难较大。二是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完善。三是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建设需要加强。在一个国家内部没有合理的产业分工就会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财政体制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进行改革、完善。

(四)关注健全完善财政法制。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但目前财政政策的实施、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的设计、财政管理的法律依据等都很不完善,有些法律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导致在财政运行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在大格局财政审计中要关注这些问题,促进财政法制的健全和完善。

(五)关注不断完善和灵活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

在大格局财政审计中,要关注一些地方政府越权开减免税口子,自定税收优惠政策,先征后返等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问题;要在对财税部门的审计中关注现行财税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进一步完善政策;要关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防范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互相转化;要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关注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

(六)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财政支出结构在逐步优化,但还不够,资金使用效益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的基本职能应当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大格局财政审计要关注财政支出投向竞争性领域的问题,关注行政运行成本偏高的问题,关注一些法定支出在不同地区间苦乐不均的问题,促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七)关注地方政府负债与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主要体现在财政赤字风险,呆帐、坏帐风险,债务风险。当前地方政府负债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是:债务规模大、缺乏统一管理,债务率、债务依存度和偿债率偏高,逾期债务的比例较大, 使财政背负许多不该承担的包袱, 甚至超越财政的承受力,引发财政风险。大格局财政审计的重点是摸清家底,特别是要掌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实际状况,推动建立公开规范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控制机制和债务管理制度。

(八)关注预算管理改革。

重点关注政府预算与部门预算不一致的问题,预算与决算差异较大的问题,代编预算与“打捆”预算的问题,国库资金管理与财政专户管理的问题,隐藏财力性资金的问题,非税收入征管的问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问题,基金预算管理的问题,结余资金管理的问题,超收收入安排使用的问题,开发区财政预算管理的问题等。

三、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和深化财政审计工作,落实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的财政审计目标的重要举措。各级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财政审计大格局的长效工作机制,成立财政审计大格局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财政审计项目的方案审定、人力资源调配、审计过程控制、重大问题处理、审计报告审核等事宜。

(二)树立国家财政审计的观念。

刘家义审计长在谈到财政审计时指出,我们现在从事的财政审计都是国家财政审计的某些方面,没有站在“国家财政”这个全局上,更没有站在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观念上从事财政审计工作。所以,各级审计机关要牢固树立国家财政审计的观念,站在国家财政审计的高度开展审计工作。

(三)创新工作思路。

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需要审计人员树立“创新才能发展”、“没有持续创新就没有持续发展”的观点,不断丰富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容和内涵,不断总结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不断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方式方法,实现审计经验到审计知识、审计知识到审计智慧的飞跃。

(四)学习财政、熟悉财政,掌握财政运行规律。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我们如果对国家财政体制、制度、政策、法律、运行机制,不是十分了解,不能掌握全部运行规律,就搞不好国家财政审计。所以,我们要真正搞好财政审计,首先要学习财政、了解财政,真正把握财政运行的规律。(曲铁胜)

财政审计重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