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合肥一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1卷作文审题
编辑:紫云轻舞 识别码:13-884191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3 23:04: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合肥一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1卷作文审题

合肥一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1卷作文审题

沈周花费巨资购买了一部古书,他手不释卷,时常翻阅。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无意中看到那本稀有的古书,大为惊讶,问道:“这部书怎么会在先生这里?”

沈周看着他,不明所以。客人迟疑了一下,说道:“这部书一直是我家珍藏,遗失很长时间了,没想到今天从您这里又得以见到,如果您不介意,我想将它赎回。”

沈周问:“你说是你家祖传,可有什么证据?”

客人回答说:“在某卷某页,我曾记有某件事,应该还在的。”

沈周拿过书,翻到那儿一看,果然有此事,于是,他把书奉还。客人虽然再三追问,沈周也没有说出卖书者的姓名。事后,也没有去呵斥卖书者的偷窃之举,向他追讨损失。

核心立意;选择了放手。而这,让他们超越了所有艺术的伟大,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人格高度。

第二篇:安徽省合肥一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安徽省合肥一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监察机构从隶属于行政机构到独立,从名目繁多、职权不清到台院制和六部分察制,监察官从近臣系统演变为御史系统、言谏系统,监察范围从地方豪吏到整个官吏群体,监察触角深入行政、财经、司法、军事、文教、人事、仪制等各方面,其组织、功能和作用,处处适应着封建专制的需要,折射出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

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关乎监察系统的权威性,直接影响监察体系的整体效能。古代帝王认识到监察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预防和惩治权贵官僚的恣肆贪婪、削弱和牵制对中央政权不利的地方势力、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高度重视监察,把御史台(后为都察院〉的地位,提升到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的位置。极端君主制的发展,促使监察机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职权不断扩大,以至于无所不监,无所不察,保证了监察的整体、有序和监察效能的发挥。

为了确保监察的有效实施,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皇帝垂直领导体制。监察官不受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政官员的制约,只对皇帝负责,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监察官被称作皇帝的“耳目之司”,御史出巡是“代天子巡狩”,具有一职多能的监察权限,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种垂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监察权与被监察权的适当分离。如果监察权和被监察权由宰相或地方长吏掌控,或者监察权与被监察权虽然形式上分开,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或隶属关系,就会使监察权虚化和弱化。

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大系统组成,力图实现监督的全覆盖、无死角。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家纲纪与吏治,打击贪腐,纠弹非违,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实现对社会的调整。言谏是以臣对君的谏诤、谏议为表现形式,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约束君主的恣意妄为。言谏机构形成略晚于御史机构,兴于汉,盛于唐,衰于宋,终于明,从其消亡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专制制度越强化,言谏制度越衰减,宋朝“台谏合一”、明朝“科道合一”,不单是监察百官的台官和谏诤皇帝的谏官在执掌上的混同,而是削弱了言谏对皇权的制约功能。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监察体制的改革,古代监察机构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监察制度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监察机构从隶属于行政发展为专门的机构,这是在功用上对政治制度的适应。B.最高统治者对监察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导致监察官不仅拥有监察权,甚至拥有裁断权。C.深入中央和地方各权力领域进行监察的同时又与之相分离,是监察独立性的核心表现。D.作为权力制衡器,御史和言谏两大系统互相补充,被监察权越强,其制衡作用越明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层层递进,先概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特征和现实意义。B.文章由概括到具体,阐释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机构独立、垂直运作、目标全面等特征。C.文章以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性为着力点,内容包括机构设置和权力运作的独立。D.文章更深层面上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只有自上而下的监察,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关系到监察体系的整体效能,因此古代帝王提升了其权力地位和范围。B.监察权与被监察权相对存在,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被监察权,监察权也就失去存在的依据。C.言谏制度由于其特定的运作方式和监察目标,必然伴随着封建专制愈演愈烈而渐趋衰亡。D.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虽然不能照搬,但是当今的监察体制改革有必要参考其经验和教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万里长城 余光中

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后来收到元月3 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是长城。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堪培拉不见了,那一票美国人怎么全不见了?长城上更无人影。真的是全不见了。正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堪培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1972年2月1日深夜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万里长城”为题,不仅因为它是行文的线索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使文章先声夺人,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文化气息。

B.把蜿蜒雄踞山脊的长城比喻为一条未随古代飞走的龙,意在强调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因而不容许外国人捷足先登。C.“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作者用诗家语言含蓄交代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因。

D.“寄信”和“回家”两个片段中均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七十年代台湾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乡愁的忽视。

5.作者主张散文语言要有弹性,即对于各种句式、语气和语体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请结合文章最后一部分简要分析。6 分)

6.作者是怎样在虚实变换中展现“他”的流动起伏的情思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材料一: 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202_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复兴之路》等24部作品入选。今年的评审工作在“国家规格、政府标尺、大众审美、网络特质”定位基础之上,更加注重网络文学作品的品质,全面把握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之间关系。

据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介绍,今年的申报作品中,现实类题材明显增多,反映人民群众主体生活和当下人们精神心理的作品量多质升。如描写国企改革曲折历程的《复兴之路》,展现当下都市女性生活的《全职妈妈向前冲》,直面8 0后情感价值观的《糖婚》等。“原先那种网络文学不食人间烟火和幻想类作品一家独大的现象有所改变,题材、内容及风格开始出现多元化格局。”

20年前,文学与互联网“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学应运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发展,网络文学以强化原创为核心,不断推进影视、游戏、动漫、音乐等多种业态的衍生,极大丰富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摘编自张贺《202_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公布,申报数量再创新高》)附:202_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语(节选):

《天域苍穹》,作者风凌天下。作品以典型的玄幻穿越套路讲述了 一个逆天资质、不断突破而成就天域大业的曲折故事。作者设置了空间穿越的进阶模式,时空架构宏大。主角前世今生身份多变、性格鲜明,以不同“人格面具”和多重“金手指”推进故事,制造爽点,让读者产生代入感。语言表达时而幽默谐趣、时而厚重深刻,爱恨情仇故事桥段生动有趣,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凸显了玄幻类小说艺术魅力。材料二 :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网络文学这个行业,其中有着怎样的机缘巧合?

风凌天下:走上这一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生活所迫。当时腿上受了 一点伤,没有工作,家里也没有收入,想着反正也出不去,看了那么多年的小说,要不自己也写写试试。结果没想到一写就写到现在。

记者:作为一个有名的网络文学作家,您觉得以这样的身份,应该有怎样的社会担当? 风凌天下:什么高大上的目标真的是没有想过,唯一想到的就是我要让我的读者从我的书里看到我一直坚守的东西。比如说忠义、信誉、承诺、友情、爱情、爱国、爱家……我不能让我的读者看过我的书之后思想上发生偏差,我需要把最美好的一面传递给他们。这是我现在正在做也是一直的事情。

(摘编自孙梦圆《网文大咖风凌天下:我需要把最美好的一面传递给读者》)材料三: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得益于国内数字内容版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网络文学行业在202_年实现进一步发展。下半年,国内两大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和掌阅科技相继上市,标志着网络文学行业多年来的发展终于得到市场认可。在企业上市的同时,网络文学业务营收也进入全面盈利期。在行业内部,各网络文学平台对于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行业外部,听书作为网络文学的衍生业务,在202_年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CNNIC第41次调查报告:网络文学》)

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 0 1 7年,我国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用户及手机网络文学用户双双实现规模增长,增长用户均在4 0 0 0万户左右。

B.连续两年的数据显示,网络文学及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稳中有升,但后者提升幅度略低于前者,这与用户规模发展的情形一致。

C.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不只看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也要看网络文学企业的市场表现,以及听书等新型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

D.对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的提升,不能只是简单扩大网络用户数量,还要提升文学作品的质量,吸引更多网民成为网络文学读者。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材料一凸显了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网络文学的监督力度的加强,材料二从网络文学主体的角度表达了从业者的自觉和担当。

B.202_年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具有规格高、政府主导、大众参与等特征,强调要综合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

C.《天域苍穹》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语言风格灵活变化,故事生动,它的入选说明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多元格局。

D.风凌天下的创作道路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比如网络文学从业门槛低、专业要求低、创作自由,这样的环境有助于行业的繁荣。

E.网络文学离不开市场和企业,一方面企业担负着培育和开发的责任,另一方面没有市场的盈利,网络文学也不能长久地发展。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学生读者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什么。(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 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摧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等旱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等,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D.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韩 愈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注】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因论佛骨事反对崇佛被贬为潮州刺史,后遇赦改近地安置,为袁州刺史,途径韶州作《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绮罗春:酒名。江总:南朝陈大臣、文学家。虞翻:吴人,因直言获罪,孙权贬之交州。骨相屯:两汉三国相术中的骨相说风行;屯,艰难、困顿之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诗的第一句“再逢梅柳新”是写作者两次路过留居张端公处,蕴含感激之情。B.诗的第二句扣题点明“别”意,践行之酒“醉”而未散,可见依依难舍之情。C.诗中两次用典,一写张端公钦佩作者文才高妙,一写作者自比虞翻,意味丰富。D.第七句说张端公的政绩已被上奏,不久会被朝廷征拜至朝。这可能是咏别诗的常见客气话,无需拘泥地理解。

E.全诗以“留别”为诗眼,联联直写别事,联联皆含深情,作者感谢之意,张端公不舍之情,相得益彰,温馨动人。

15.请赏析本诗颈联“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并且“ ”,随后他表示要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不同的四时之景,给人带来无穷快乐,其中描写春夏景色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全市传统文化进校园文艺晚会上,我校黄梅戏社团自编自导演出了《天仙配》,两位同学将剧中的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如潮好评。

②整个青少年时代,我都保持着一种眺望与投奔的姿态,内心漂泊不定。我必须越过沧海,抵达彼岸,回到先人出发的地方,才能死得其所。

③苏霍姆林斯基经典教育著作平易近人,其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是通过非常朴素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④记者调查发现,出台近十年的“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原因之一是监管部门望尘莫及,惩罚力度越来越小,检查次数越来越少,最终默许了商家对塑料袋的肆意使用。

⑤刘恒义组织发起“善行使者·圆梦行动”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善行使者”不顾山高水长,一路穿越河北、西藏等7 省区,一路播撒爱心的种子。

⑥新时代的中国将与各国人民一道,一以贯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浙大杨灿军教授研究团队在成功研制出哈姆海生物清洗机器人以后,中国海上油气田钻井平台的钢管表面的海生物和铁锈的清洗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B.参加2 0 1 8年儿童阅读高峰论坛的百余位中外精英共同探讨了儿童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移动互联网如何促进儿童启蒙阅读的普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C.联合国安理会认为,一段时间以来,非洲和西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受到干旱、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遭遇严重饥荒,国际社会应继续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D.春节的文化内涵能否得到深度挖掘,春节文化消费市场能否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国民的文化自信力水平。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上次到你家请教问题,对你的失迎我一点都不介意,我知道你工作太忙了,倒是我屡次叨扰,心中着实不好意思。

B.高中三年,我遇到过很多困难,每次你都鼎力相助,令我至今难忘,你赠给我的照片我也一直惠存着,视若珍宝。

C.丁先生幼承庭训,数十年孜孜以求,终成一代学术大师,丁先生说:“我虽不敢言有所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总算没有折辱了祖上声誉。”

D.郑教授70岁寿辰,在国外工作的学生魏某发短信祝贺:祝贺先生为学有宗花甲成庆,德艺双馨恩泽广布。学生不能拨冗前往拜贺,深表歉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 0个字。6分)

需求量迅猛增长使野生药材成为稀有资源,“上山采药”的传统已变得不再现实,但是随之也带来很多质量问题。其中。中药重视道地药材,但很多异地种植根本无视“道地”,药效自然受影响。农药残留、土壤污染使得药材受到污染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但是我们要警惕,中医。因为只有真正能够入药的才叫药材,临床上才有效;临床上有效,中医才能被广泛接受而有发展。

21.把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长句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的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和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四、写作(6 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教育口号流布甚广又备受争议。它被很多人引用信奉乃至践行。于是,出现了针对儿童的形式、内容各异的早教班,也出现了诸如把小学课程提前教给幼儿、把初中课程提前教给小学生的超前教育。也有很多人反对,认为该口号反映的教育观念消极影响大,弊端甚多。

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安徽合肥一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1.C(A“从隶属于行政发展为专门的机构”属于组织上对政治制度的适应。B监察官有监察和裁断权是垂直领导的内容,不是结果。D.对于言谏系统而言,因为监察对象是君主,实际上是被监察权越强,其制衡作用越弱。)

2.D(“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错。言谏制度就是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度。)

3.A(因果关系有误。监察机构的独立导致监察体系整体效能的提高,是提升监察权力地位和范围带来的结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4分)4. B(强加因果。)

5.以典雅的书面语为主,夹杂方言、口语词汇。例如“一票”的使用。以诗入文,整散结合。

陈述语气、反问语气、感叹语气兼用,运用反复等修辞以增强语气。创造性地使用句式。比如“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万里长城万里长”。(一点1分,两点3 分,三点5 分。)

6.第一部分实中有虚,主要写“他”看到图片由平静转为愤怒、妒恨,中间穿插了“他”的经历背景。交代“他”对长城特殊的情感以及渴望登长城而不得的痛苦。

第二部分实写“他”寄信的遭遇,表达了“他”因人们不了解长城、不懂“他”对长城情深而起的愤怒。

第三部分先实写“他”步行回家,突然转为虚写“他”的内心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突出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心灵的孤寂和萦绕在心中的故土情结。

第四部分先实写“他”回家再见图片,后虚写“他”联想和想象发生在长城的古今事件。赞美了中华文化的永恒,暗示了自己的坚守。(每点2 分,3 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7.C(听书”不属于网络文学。)

8.BE(A“监督力度的加强”错,应为“引导力度加强”。C 《天域苍穹》走的是典型的玄幻穿越套路,不能说明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多元格局。D.选项中所列启示有诸多不当,比如“创作自由”“有助于行业的繁荣”等。)9.关注阅读目的。不仅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通过作品了解现实、体验生活,提升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关注作品质量。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低级趣味的作品,多读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多读有正能量的作品。(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

10.D(画线句子的标点如下: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11.A(侍郎是副长官。)

12.C“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错误,根据上下文,“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厉行节俭”有悖文意,原文为“过则如初”。)

13.(1)张商英多次毁镑蔡京“作为辅国宰相,心思却在逢迎君主上”,御史弹劾他说了不应说的话,他被免去现职做了亳州知府。(“劾非所宜言”也可译为“弹劾他所说的话都是不合适的”)

(2)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1 1分)

14.CE(C中“一写张端公钦佩作者文才高妙”有误,应该是对张端公的赞美。上下句一说对方,一说自己;另外,作为咏别诗,自吹自擂也不合适。E中“联联直写别事,联联直抒别情”不当,颔联即无此意。)

15.妙在炼字精巧:“急”写天色已晚,启程在即;“缓”写别情依依,不忍离去;对仗相反相成、工稳巧妙。妙在借景抒情:描写了“鸣笛”“落日”“清歌”的典型送别之景,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及朋友间的惜别之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5 分)

16.(1)忍尤而攘垢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B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来形容表演,不当。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使用恰当。平易近人,(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使用恰当。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此处使用不当。山高水长,比喻人品德高尚,声誉流传久远,也比喻恩德、情谊深厚。使用不当。一以贯之,指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使用恰当。)

18.D(A中途易辙,“浙大杨灿军教授研究团队”话题没有表述完整,主语转换为“中国海上油气田钻井平台的钢管表面的海生物和铁锈的清洗成本”。B成分残缺,“移动互联网如何促进儿童启蒙阅读的普及等问题”前缺少介词“就”。C表意不明,“非洲和西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歧义。)

19.C(A.“失迎”,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B“惠存”,请保存,用于把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D.“花甲”,指60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拨冗”,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

20.示例:人工种植解决了药材的数量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异地种植和药材污染

可能毁在中药上(意思对即可)

21.示例一: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与团结力。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示例二:“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两例的要相连,都要放在最后。、四、写作(60分)

22.参照202_年新课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三篇:合肥六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1卷

合肥六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1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202_年的圣诞节,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打开报箱,都看到一封灰色的“讣告”:在一张俯拍自空中的黑白照片上,一幢Art Deco风格的摩天大楼,从纽约曼哈顿的街区耸起,宛如一座墓碑。照片中央一行大字标题:#LAST PRINT ISSUE(最后一期印刷版)。这就是美国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印刷版最后一期的封面。那墓碑般的大楼,是202_年和杂志本身一同被收购的前《新闻周刊》大厦。

②由此,杂志业多年偶像之一的《新闻周刊》,已经变得不可以被称作杂志了。到202_年年底,它已转变成为一家网站,一个移动应用平台,一家会议公司,但却不再是印在纸上的一个图文集合。塞迪称,走向数字化最终“解放”了杂志,它原有的品牌被印刷版的“形式”和“经济学”所束缚了。这准确道出了印刷媒体今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报纸和杂志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具备合理性。

③出产一份报纸是昂贵的。数据显示,美国报纸平均下来,管理成本占14%,纸张16%,印刷20%,发行9%,广告开销14%,最后留给内容生产的只有27%。可以看到,近一半的报纸运营费用被用在物理生产过程中,而不是编采活动上。当读者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获取新闻,印刷出来的报纸注定会变得较为昂贵,成为一种利基产品,甚或是一种奢侈品。

④当然,报纸步入黄昏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读者群的日渐匮乏。报纸要想继续存在,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支撑。然而,由于人们注意力的转移,以及年轻人未能发展出一种新闻阅读习惯,报纸的读者在不断萎缩。游戏、社交媒体、明星文化都在和报纸争夺注意力,NPR的首席执行官加里·奈尔甚至极而言之:30岁以下的人不读报,即使他们的年龄增长,也不会读。

⑤另外,报纸的商业模式日暮途穷。平面广告不断下滑,虽说数字广告正在缓慢地弥补这个缺口,但数字广告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平面广告下降的速度。结果是,所有报纸都面临大幅度的成本削减,因此牺牲的是新闻采编的力量。

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体到处扩散:博客、网络报纸、搜索引擎、新闻集聚服务和社交媒体,导致了内容生产和复制的便利;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报纸订阅和广告的下降,而这反过来,又使得即使最严肃的报纸也只能生产少量的原创内容。

⑦这正是格雷厄姆家族忍痛割弃他们已拥有四代的《华盛顿邮报》的原因。他们面对报业转型的惊涛骇浪无能为力,因为这样的转型要求的不仅仅是止跌补损、保持盈利,还需要投资未来。对未来的投资也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报纸的社会意义问题。所以《华盛顿邮报》的掌门人唐·格雷厄姆坦率承认,即使不出售,这份报纸也能生存一阵子,但是“我们想要的不只是活下来”。

(选自胡泳《报纸的未来》)

1.联系上下文,对②段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纸杂志选择数字化的形式,极大地拓展了报道的内容。

B.传统报纸杂志因生产制作成本所占比例偏大,难以为继。

C.印刷媒体今天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经济压力大,入不敷出。

D.数字化报纸会缩减成本,也会增加编采活动的资金投入。

2.下面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由《新闻周刊》最后一期印刷版说起,认为如果成本结构合理,传统的报纸就能生存更长时间。

B.④⑤⑥段紧承③段,分别从读者群、商业模式、互联网方面,继续分析传统报业日渐委顿的根本原因。

C.文章开头写圣诞节《新闻周刊》被收购,结尾写格雷厄姆家族忍痛割弃《华盛顿邮报》,形成首尾呼应。

D.①②段提出传统报业生存问题,③~⑥段分析具体原因,⑦段总结,得出观点。总体上属于总分总结构。

3.⑦段中唐·格雷厄姆说:“我们想要的不只是活下来。”请简要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苏轼《李君山房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宣子适鲁适:去往

B.季札聘于上国聘:聘任

C.然学者益以苟简苟:草率

D.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足“满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悦于人之耳目其皆出于此乎

B.拾其余弃以自补问征夫以前路

C.既已涉其流吾其还也

D.盖将老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在本文中,作者认为既能满足适用,又能让人看着心情愉快,并可以持续使用而不损毁的,只有书籍。

B.②段主要继续因为古人求书艰难,所以读书都十分刻苦,因而能成就非凡,超越当今的学生科举之士。

C.③段交代李氏山房的来历和藏书于此的目的,进而印证①段的观点,并赞美了李公择的“道德文章”。

D.④段交代作者希望读书终老的志趣,并说明作本记的缘起是友人所求和勉励当今学子珍惜读书机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译文:

(2)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

译文:

(3)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秋暮寄友人

贾岛

寥落关河暮,霜风树叶低。远天垂地外,寒日下峰西。

有志烟霞切,无家岁月迷。清宵话白阁,已负十年栖。

8.对本诗的有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一句,与此诗首联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颈联写自己虽有心吟赏烟霞,过着萧散自在的生活,但漂泊流离的现实生活,却让内心迷惘。

C.诗歌紧扣题意,前四句重在写景,表现“秋暮”特征;后四句意在抒情,体现于友人的情谊。

D.本诗体现“岛瘦”的艺术风格,意象清癯,意境缺乏杜诗的磅礴大气,语言平实,明白如话。

9.周汝昌先生认为“远天垂地外”是本诗“最奇的一句”,请作具体分析。(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①,②。③,④。⑤,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①,任重而道远。(《论语》)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贾谊《过秦论》)

③开琼筵以坐花。(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⑤,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其二)》)⑥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岁月深处,大地上的房子开过花

冯文柯

岁月深处,大地上的房子开过花。

公路从两排高矮无序的房子中间穿过。同伴告诉我,过了镇街,靠右拐,快要到了。雨还在下,镇子是湿的。抬头看天,粉末一样的东西飘到脸上。

我不知道自己一直在想我们要去的那个村庄。等我弄明白时,却无论如何想像不出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个村庄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对我来说都不重要。许多村庄在我的回忆中已经失落了,包括对我极其重要的村庄,比如我故乡的小村庄。多少年来,我在想像中再现它,再现它极其细微的部分,再现它朴实美好的一切。我在想像中依靠它来应对冬天的严寒,从它那里得到亲切和爱的感觉。一切都在变,现在,那个村庄变得连一口新鲜空气也没有了,我的心灵因此而疼痛。

可是,我们要去的村庄或许是不一样的,是一般中的个别,至少它不会再给我痛的感觉,因为我只是过客,一个过客而已。长长的镇街过去,拐弯,小镇没有跟来,镇街上的电器商店、农药商店没有跟来。它们是不会自己拐弯的,我回了一次头,看见小镇落在了身后。天空这时一下子伸展开来,远处,三条抛物线自然交合,固定出清晰又朦胧的圆滑山影;近处,两个三角形树冠在高于山影的地方红着黄着,引人注目。小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橘子树,我们在橘园中行走。

进入我们要去的村子,一切都静悄悄的。这种静是青灰色的,散发出幽幽气息,像炊烟,又像雾气,有来自民间的暖意,又有源于时间深处岁月之外的冷漠。我们在村子里遇见一位姓徐的中年人,他说自己刚刚忙着安顿橘儿,安顿完了,在村子里转转。橘儿,你听,是橘儿而不是橘子,就像叫儿叫女一样。同伴说,我们想看一看村子,这里与别的村子不一样。是不一样,走了几条小巷,随处可见被废弃的古老房子。

据说是明清时的建筑,房主盖了新房,这些老房空下来,很快要拆掉了。我的同伴向姓徐的中年人打听这些房子的历史,我独自到一个业已废弃的院落里去,在那里站了很久。古老的房子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门上,窗上,都镂空雕花,图案繁复美丽。可惜,没有人住,它们显得疲惫而又苍老。

天空仍然飘着看不见的雨。院落一角,短墙低矮,顶部摆着一串有花饰的半圆瓦。这该是房脊上的抱瓦吧,一片瓦上一朵花,花瓣茎叶棱角分明。在房子的最高处,花儿给谁看?青灰色的瓦,花儿没有着色,人是分辨不出的。给天看?给天上的云和鸟看?风从那些花旁经过,雨、雪、日光、月光和三百多年的灰尘都曾经在花瓣上落脚。

古老的房子曾经是人在大地上的居所。并不高穴堂皇的居所内部,有过幸福,有过温情,也有过苦难。生活是平庸的,世俗的,但平庸和世俗没有使人忘却尊严。田野上的人们在古老的房子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在形而下的低处劳作,把形而上的东西则安置在房子的最高处。

离开橘园里的村庄时,我带走了一页抱瓦。此刻,屋外阳光流动,稠稠的阳光在我面前积了厚厚的一层。我看着抱瓦被阳光照亮的部分,看着抱瓦上深刻的花儿,我觉得自己又一次穿过镇街,在两个三角形树冠后面的小村庄里游荡。那些古老的房子,在我面前就是一朵尚未凋谢的花儿。

(选自《散文》)

11.结合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和相应的感情变化。(6分)

答:

12.稳中画线句中的“形而下”“形而上”分别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分)答:

13.文中先写下雨后写阳光,请分析这几处描写有何作用。(6分)

答:

14.文章最后一句:“那些古老的房子,在我面前就是一朵尚未凋谢的花儿。”请结合全文,探究“花儿”蕴含了哪几层深意。(7分)

第四篇:芷江一中高考最后40天冲刺教师座谈会简讯

芷江一中高考最后40天冲刺教师座谈会简讯

202_年4月28日下午8.9节课的时间,芷江一中大会议室里高三全体教师还有曹校长,唐书记对应届高三最后四十天的冲刺进行了最后动员。

大会由年级组长杨华山主持,首先由各个备课组长对最后四十天的本学科任务做出了较详细的阐述,如语文组蒲老师就教学方法,学生心态。数学组李老师主要就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外语组甘老师就阅读理解和英语简答题的联系还有强调了教师最后阶段教学的要有耐心。文综组李光兰强调了学科间的协调还有学生的考试时间的分配和做题速度的问题。理综蒲真清老师提出了早读,学生心理辅导还有让老师跳进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等。在后面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的情况及任务安排进行了较周密的部署。

在后面唐书记提出前段时间听课心得以及一些个人观点如映像最深的是语文老师肖敏的课,分析到位。其次是蒲小华老师对考纲的解读等等还提出了一轮复习是全,二轮复习是钻,最后的三轮是链子等等。

会议的最后校长做出了总结性的讲话,提出了高考由考学生的自学变成了教师的教研,以及最后四十天对高三教师1200元的勉励金。最后提出成败取决于最后四十天的行动。

第五篇:高考冲刺阶段作文审题立意专题强化训练

高考冲刺阶段作文审题立意专题强化训练

平阳中学

万晓萍

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准确审题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精题精练,导练结合。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准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审题偏离甚至错误是常见的失误,学生对审题有畏难情绪,有些语文底子较好的学生也因几次审题偏离而不敢创新,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这种不安、畏惧的情绪极不利于高考复习和语文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在高考考前辅导阶段开设了这堂审题专题导练是当务之急,效果非常明显,也深受学生好评。

教学步骤: 一. 高考试题回放 [文题]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题解]

这是一道开放的作文试题,虽然试题没有给出明确的话题,但从材料看,应该与“声音”有关。这道文题很贴近学生实际的。只要是健全的人都不会对声音陌生。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各种视听载体广泛普及,再到街头随处可拨的越洋电话,全世界的视听资源都可以共享了。而且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具体的声音:父母的叮嘱声,老师的讲课声,自行车飞过的一串铃声,街头商贩的吆喝声,厨房里吵菜时香喷喷的嚓嚓声,电脑前快速击键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写,因为提示语的要求很清楚,“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这就值得好好体味和思考了。审题时,须注意提示中的几个短句:“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这些句子虚实相间,诗意盎然,使文题提示丰满起来。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关键句“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句中的关键词“真正牵动”“内心深处”,思考如何面对社会生活中、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才是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写这篇文章,应该感情真挚,任何的假话、空话、套话,任何的虚情假意,都与这样一个题目格格不入。

202_-3-28 1 [优秀习作]

小楼昨夜听风雨

听雨声,可以洗耳;听雨声,更可以净心。

——题记

喜欢听雨,因为雨声是一种与繁杂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天籁之声,永远牵动我内心深处那一份纯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小雨的柔,小雨的多情,小雨的缠缠绵绵。这种雨声不仔细听是听不到的;不静下心,心无杂念地听是听不到的。这种雨声好似夜晚的茉莉花飘出的淡淡清香,似有似无,虚无缥缈,想伸手去抓却早已不见了。听小雨声让我想起李清照,她的词与人一样,永远不给人一惊心动魄之感,给你留下的永远是淡淡的景,淡淡的愁,像缕缕腾起的略带香气的烟,听不到燃烧般的劈啪声,却永远牵动你的心。喜欢听小雨声,我好似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倚着窗儿,一夜听雨静无眠。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是大雨的洒脱,大雨的放荡不羁.大雨声似山洪爆发,似瀑布从高山奔腾而下,似大海激昂澎湃,毫不忌讳,毫不留情地冲刷着大地.这种声音使你犹如置身花园,各种各样的花香从四面八方扑来,有时呛得你透不气来。听大雨声让我想起李白,他手执一把剑迎倾盆大雨向着山顶一步步爬去,任依衫被树枝挂得破碎,任双脚被砾石磨得鲜血淋漓。他的诗风好似大雨一样豪迈澎湃,具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冲击力。而李白的人也是大起大落,生前用诗惊动世人,死后也是轰轰烈烈。

在嘈杂的社会听雨,用小雨拂去纤尘,用中雨冲走烦恼,用大雨震撼心灵。雨声,永远牵动我的心。

[教师点评]本文构思极为巧妙。以“小楼作夜听风雨”为题,点明了本文写作的重点,同时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正文分别以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写出对小雨、中雨、大雨的声音与词人的诗句及不同风格有机的联系起来,两种不同的声音,一实一虚,浑然一体,使得文章具有一种别致的魅力。

二. 实战演练 [文题]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一)立意点拨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是关系型话题,审题时务必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合题意的立意有以下几种: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并不矛盾,它们可以互相融合.在现代忙碌.紧张的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现代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甚至摈弃了优秀的文化传承,这是民族的危机,文化失去了根基,民族也将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时代是发展的,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不能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盲目自大,停滞不前,而应该与时俱进,谋取更大的发展.1.2.3.4.(二)学生精彩语段

1.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现代社会让你疲惫了吧?如果是,那么,请试着静下心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捧一本书,握一杯香茗,享受浩浩荡荡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02_-3-28 2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喘不过气来,极度激烈的竞争让人无所适从,随时都有从生命或职场的颠峰跌入低谷的危险„„这些现代病充斥着我们的心.那么,让我们细细品读诸子百家的妙语,在墨家那里找到生命的力度,让你体味生命的另一番风景—无论风吹雨打,生命之伞都可撑起一片蔚蓝的晴空;在佛家那找到生命的超越,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自己,从而心生一份宽容和仁慈;在兵家那找到生命的智慧,让你顿生“万物皆为我驱,万事皆为我用”的豪气。(真珍)2.花朝节.寒食节.腊八节.清明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这些节日已今不同昔.有些节日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些节日即使保留下来,也渐渐丧失了它们的文化底蕴.哪怕物质生活再丰富,我们也决不可以忘记悠久的传统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美丽的文化是民族的根基,丢弃了它们,我们将一无所有.。

(为民)

3.时下,出版界兴起了一股改编风:”三国”被“煮熟”;“西游”被“大话”;武大郎成了暴发户;白毛女成了商界英雄;孔乙己偷东西被称为“资源共享”;卖火柴的小姑娘成了促销高手„„难道纯正的传统文化真的不能在现代生活容身?(姗姗)4.202_北京奥运,它不仅是场体育盛会,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现文明古国深厚文化内涵的 舞台.那五个精巧的福娃,鱼.燕.藏羚羊.„„不仅向外国友人传达了热情.健康.繁荣之意,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的见证.(琴斯)5.当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时,四合院却逐渐消失了;当人们为西方的圣诞节而疯狂时,我们的端午节却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当义务教育普及时,人们却忘记了最基本的尊师重道;当现代生活越来越高档时,我们传统文化的光芒却逐渐暗淡了。

以上的种种难道不能让你我感到一种潜在的危机?难道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水火不容?(拉拉)6.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百家讲坛节目风靡一时,难道不能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7.朱军的”家父”**等(三)学生优秀习作

文化在呻吟

三(11)郑盈盈

遥望千年之前,先人们独倚江楼,茗香弥漫,青灯黄卷。然而这宁静淡泊的传统正离我们远去。城市的喧器像列车般轰隆隆地碾过,从没有停息。现代的我们到处奔波、庸庸碌碌,我们可曾静下心,倾听,文化在呻吟。

历史给予我们很多很多;而我们却熟视无睹,譬言传统文化,这历史馈赠的瑰宝,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挥霍中逐渐被淹没。

于是乎,“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水浒传》被讲成是3个女人与105个男人的故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产下无数“小孙悟空”。

于是乎,时下,一股名著改编狂潮一浪高过一浪,曲解名著,颠覆正史,大肆风行,数不胜数。

更有甚者,让屈原从汩罗江中跳下又跃起,让韩信从胯下钻进又钻出„„

我不知该如何面对,历史正在与千年之后的我们冷冷对望,你听见了吗?文化在呻吟。自认为高智商的我们是如何摧残璀粲的传统文化,华夏民族拥有如此光辉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难道你不骄傲?难道你不自豪?

知道吗?以上种种做法是从垃圾中淘金,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叛与亵渎,是一种文化的堕落,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危机!请善待文化吧!让我们继承与发展,还传统文化以真正的蕴涵吧!请不要再让文化呻吟了。

202_-3-28 3 君可知,我国的《孙子兵法》《论语》是美国权威人士的必读之物,而韩国这个海邦小国更是将儒家思想宣扬的淋漓尽致。而现代的我们呢,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却在质疑与颠覆自己的传统文化,折腾着要换龙图腾,这是多么深切的悲哀与不幸啊!

一个古老的民族正在淌血。传统文化正在呻吟,那些被我们引起为豪的传统文化正被现代生活所稀释,污染,然后呢,它们可想的命运之轮将驶向遗弃,抑或沉沦?

你听见了吗?那汩罗江上屈子的呻吟,他在悲痛,哀痛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你听见了吗?天姥山上李白在狂啸,他在笑,鄙笑我们的愚蠢与麻木;你听见了吗?桃源里的陶潜在哭,怒我们的喧嚣与可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假若鲁迅先生还活着,我不知他会怎样地彷徨怎样的呐喊。

你听到了吗?文化在呻吟.[教师点评]本文观点鲜明,作者运用正反对比,强有力的论证了“传统文化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现代生活的摈弃中呻吟、沉沦”观点,选例典型,内容丰富,有作者的思考和忧虑,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当传统融入现代

三(11)陈甜蜜

面对气势汹涌的“欧风美雨”和“韩潮”,有人为之惊艳,盛赞外来文化的魅力;有人为之惶恐,忧虑中国传统文化即将消失在大众眼前。不论是“哈韩”的人还是忧心忡忡的人,他们似乎都没有看到一点,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正日渐融入现化生活,并已在这片土壤上开花结果。

自古以来,中国人尊崇“诗书传家”,“琴棋书画”是读书人必修的四项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今天,“温良恭俭让”依旧是值得提倡的品质,古筝、围棋、书法、中国画也是许多孩子的爱好。自“百家讲坛”开讲以来,更是掀起了一场 “国学热”,易中天品三国,于丹抒发《论语》心得,这一切无不表明传统文化正成为现化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传统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城市中忙碌的人们带来一场心灵的洗礼。

北京申奥成功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如何举办一场“历史上最好的运动会”?“舞动的北京”出来了,是中国印同奥运标志的完美组合;运动项目标志出来了,是隶书在图案设计上的独特运用;奥运奖牌出来了,是中国人以金玉寓示奥运精神的智慧体现。最后,“祥云”火炬展现在世界面前,它犹如中华华表的化身,涌动的云彩传递着北京的祝福。202_,当奥运会开幕,中国传统文化定能让世界喝彩。

余秋雨曾说他不担心中国文化的消失。这是一种执着的信念,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信任。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传承,王朝更替、外敌入侵,都没能扯断这传承的纽带。传统文化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有无与伦比的强盛生命力。

现代的生活模式与文化与传统并不冲突,我们不应当人为地将它们对立,预示着种种可怕的“假如”。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不能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持,而传统文化也只有在现代生活中才能繁荣,获得新生。

迷人的色彩!

[教师点评]本文观点鲜明,语言虽平实,但环环相扣,全文自然流畅,而且选奥运例子典型、有说服力、有时代气息,引用余秋雨的名句使观点更突出,也表现了作者对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两者关系的深沉思考,对传统文化何去何从作出了明确、积极的回答,具有鼓舞力量。

[文题] 仔细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02_-3-28 4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审题点拨]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应从“环境的影响”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的。

[学生优秀习作]

是“朱”是“赤”皆在于“己”

三(12)李真珍

古人云:“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古人又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确,环境对事、物、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但我认为:一个人是“朱”是“赤”全在于个人本身的素质,环境只不过是一个外在的条件而已。

古往今来,大凡成大业者,都能如荷般出淤泥而不染,摆脱了环境的束缚。

你看,那个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那个“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害公、方正不容”的朝廷,仍能洁身自好,发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誓言。

屈原,他让世人证明:近朱者并不一定就赤,近墨者也并不一定就黑,能否洁身自好全在你自己。

再看,那个梦游天姥山,畅游祖国山水的箐莲居士--------李白。藐视权贵、向往自由。他让力士脱靴,让贵妃磨墨。他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做人的宗旨。

如果说,环境决定着一个人,那么,中国历史上将失去一个敢怒敢言、不畏权贵、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同样,李白也让世人证明是“赤”或“黑”皆在于你自己。

或许屈原、李白离我们有些远,那再来看看鲁迅-------一个以笔为剑清醒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文豪。黑暗的现实、世态炎凉的现状并没有让鲁迅埋没于四四万万个人的海洋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他对国人的警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行为准则。他用呐喊唤起黑夜中的人们。

如果环境决定人生,那么我们将同样失去一个在黑暗中清醒的伟大人物。因此,“朱”或“赤”全在于个人自己。

但丁,这个黑暗的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如果他被环境束缚,那样中世纪的黑暗还将笼罩多久?

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都向世人证明同一个道理:“朱”或“赤”全在于“己”。

三.课堂操练

写作要求:要求全体学生在40—50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进行限时专题训练。

[文题] 一把锁锁在门上。铁棒来了,猛力砸锁,但是打不开;钥匙来了,轻轻钻进锁孔,轻轻旋转,锁“啪”地开了。铁棒问为什么,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心。”

请全面阅读材料,可选择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这是一则寓言型的材料作文,文中的“铁棒”与“钥匙”都具有比喻意义,“铁202_-3-28 棒”比喻蛮干、不讲方法的人,“钥匙”比喻理解“锁”、巧干的人。还要认真思考关键句“因为我了解它的心”的含义。

四.教后小结

准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而审题偏离甚至错误是常见的失误,每年在高考中因审题失误的大有人在,学生对审题有畏难情绪,有些语文底子较好的学生也因几次审题偏离而不敢创新,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如202_ 年浙江高考卷作文题,其中“偏离题意”是普遍问题,离题情况有两种:(1)完全抛开话题或材料,一些学生不看试题要求,只顾自己写,不知道写什么。(2)偏离题意。“生无所息”“生有所息”,究竟是只写一个方面,还是兼顾两面?是写生活层面,还是写生命层面?立意不明,颇费猜解。如有些学生既否定“生无所息”,又否定“生有所息”,提出一个新的立意“劳逸结合”,或是“作”与“息”结合。有些考生的文笔与表达颇受阅卷老师青睐,可惜偏离题意,只拿了25—30分。相当多的考生因此而失分,提高审题仍是当务之急。202_年温州市第二次模拟考作文题“医治”,而有30%的学生因审题偏离而失分,文科语文作文平均分只有39分,明显偏低。学生因几次审题偏离而惶恐不安,自信心受挫。尤其是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这种不安、畏惧的情绪极不利于高考复习和语文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在高考考前辅导阶段开设了这堂审题专题导练是当务之急,我采用高考题与精题结合、点拨与训练结合、当堂限时训练结合的方式,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深受学生好评。

202_-3-28 6

合肥一中202_冲刺高考最后1卷作文审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