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案例 家校联手共育文明之花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13-761695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1 20:12: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案例 家校联手共育文明之花

家校联手共育文明之花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学校与家委会联手扎实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了更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并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2013年11月14日,我校组织“红领巾志愿者”站着整齐的队伍,在家委会成员带领下,高擎火红的队旗走进县城芙蓉广场,开展了“大眼睛在行动”活动。该活动是我校开展校外文明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志愿者们或寻找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用自带的相机记录下来,让身边的人引以为戒,杜绝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再次发生;或手拿铲子、抹布、垃圾袋,清理地上的果皮、纸屑和墙上的小广告。

2014年3月5日,学校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环保”活动,志愿者在家委会成员的引领下,拿着抹布、扫帚、塑料袋,来到了体育场清理草皮上的垃圾。家委会成员和孩子们的举动,吸引了在体育场锻炼的人们,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志愿队伍。

学校与家委会,每个学期都会抓住每一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也使他们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和实践能力锻炼。同时也带动了身边的人。“小手拉大手”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会,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内外悄然绽放。

第二篇:家校联手__共育新苗

家校联手

共育新苗

——靖边县第九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靖边县第九小学自2012年创办“家长学校”成立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殷切关怀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举办家长学校,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齐抓共管育新人的一致性,以基础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为实现坚持“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坚持办好家长学校,使之成为广大家长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协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窗口,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儿童的成长特点,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培养出心理健康、习惯良好的少年儿童,努力使我校工作更上一层楼。

家长学校围绕“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拓宽渠道,组织活动,提高素质,促进协作”这一工作思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家庭教育工作和家 长学校的办学水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建设,密切家校联系,规范各项制度,建立德育阵地。

1、组织结构健全。

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举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了家长学校的领导力量和组织机构,由校领导、社区领导、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组成了家长学校委员会,每年拟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活动,研究指导家庭教育开展。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工作中,为做到有章可循,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长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如《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等等,并严格执行,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活动、有辅导教师,有定期培训计划。

3、家校联系畅通。

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制度,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容易收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的效果。《学生素质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足迹、校报《靖边九小校报》、校园网、班级qq群等均已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载体。

二、家校合作,创新模式

我们确立了“一个体系、三条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一个体系即建立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德育教育网络的必要内容,并最终通过“校园网站教育平台”、“社区互动”、“家校联合”三个重要途径来实施。

(一)家校通,家通校

1、精心设计“家访卡”。每学年,我们对每位科任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家访卡,有教师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有家长学校有关领导和教师的联系电话,分别发放给每位家长,方便家长与学校教师及时联系,及时沟通。

2、设立“窗口”。我校专门设置了一个意见箱,家长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建议、牢骚、感激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而不必担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学校由专人负责,及时给予答复。

3、建立现代信息交流平台。

以校园网为媒介,让家长随时把握学校教育的动态。我校23个教学班

全部入网,通过通知等形式,让家长和学校保持信息畅通。信息主要功能体现在:家教方面的内容丰富家长的教育经验(个别家长的成功教育经验等);祝福方面的给家长送去亲切的问候和温馨的祝福(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提示方面的,提醒家长对当前教育安全形势保持高度的警觉安保期间的各种提示);服务方面的,教给家长生活常识、教子点滴。

以班级QQ群为媒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天保持和家长联系一次。主要是发布家庭作业,提出学科要求,指点教育疑难等。家长则可以通过校讯通给老师留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他们越来越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甘愿为学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校讯通为媒介,建立教育博客进行互动交流。我校全体教师都在校讯通建立教育博客,书写教育叙事,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博客吸引了家长的广泛关注,他们经常点评参与讨论,有的家长也和学生一起建立博客,书写自己多彩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素质。

通过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我校硕果累累。近年来,我校各个班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建立博客,书写校园生活。在学生的带动下,家长博客也异彩纷呈。书香班级、阅读小天使、书香家庭的家长专刊等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书香家庭的增多,使得我们家长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教育信念也更加坚定。

(二)社区互动,优化氛围

1、请进来,以学校教育为轴心,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1)每年都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我们把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长请来献身说法,交流他们成功的教子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建立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主要向家长汇报学校近期工作,讨论学校、社区、家庭中的教育热点、难点,提出教育管理的新思路。通过畅所欲言,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管理、评价方式、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引导家长了解、理解、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不定期举办家教沙龙。针对家庭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我们聘请有经验的家长和有关领导作嘉宾,实施学生与老师、家长与学生、学生的互动。

(4)、举办学校开放日。定期向家长开放课堂,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有力措施。每学期按年级分期分批请家长来校进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在开放日期间,家长可以到任何班级,听取任何老师的课,可以查阅老师的批改和备课情况;学校还组织家长代表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提高。

(5)、亲情家长会。邀请家长召开家长会,变传统的模式为对话模式。采取学生与家长对话,家长与老师对话,让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对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使学生的问题在互相教育、自我反省中解决,班级的问题在相互讨论中达到共识。

2、走出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资源。我们本着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资源,使学校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孤岛走向开放的社区的原则,组织了系列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教育活动。

利用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我校为县直小学,处在县城中央,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靖边县烈士陵园、靖边县敬老院、小河革命遗址是我校德育基

地,便于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办好家长学校。

(一)、以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提升家长的文学素养

1、用校园文化统领书香校园建设。学校 “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成于德”的核心理念中,兴于诗意在学校承诗文之风,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形式,使师生乃至家长浸润于国学之中,感受美文之韵,领悟智慧箴言,学习做人之道通过博览群书涵养智慧,涵养气质。学校发展的院景“书香满园,艺绽华彩的中原名校”中,也将书香满园纳入学校发展蓝图,力求用书香成就一代学子,让书香成就学校的辉煌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香引领着学校发展方向,浸润着二小师生及家长。

2、我们以“让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需要”这一国家级课题实验为抓手,全面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进程。建立班级图书角,每班三百余本书籍供学生畅游泳书海。课外阅读课程化,开放藏书几万余册的大图书室,供学生在每周三或周五的后两节课进行集体阅读,其余时间自主借阅。学校将学生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情况纳入常规检查之中,促使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开展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等儿童课程,每周至少晨诵两次,并将《三字经》、《论语》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这些项目,我们都采用家校互通的方式,让家长时刻关注和参与学生的读书中,并签字或者是书写读书感悟,促使了家长对文学经典和高雅美文的学习与吸收。

4、开展亲子共读,形成书香家庭。学校或者是教师给家长写信,号召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读书感悟,一起书写读书笔记。其中学生的读书热情感染了家长,小手牵着大

手进入知识的海洋;另外家长的督促、引领、示范和交流,让学生的读书成效更大,很多读不懂的、难理解的地方经过和家长的争鸣和交流后,都得到了解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读书兴趣。读完后,家长也在孩子的读书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孩子的稚嫩,家长的成熟,相互鼓励和借鉴,书香在家庭中弥漫,知识在家庭中激荡,文明在家庭中传播。

(二)、彰显校本艺术特色,提升艺术素养

响应特色教育号召,近年来,我校始终将打造艺术特色品牌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积极探索艺术教育规律,努力实践艺术特色理念,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教育效果,四年级学生刘鑫宇、詹德厚在“陕西农林科技频道”演出《陕北跑驴>获一等奖;学生美术作品《向日葵的花季》《冬天》《水上城市》等在“世纪之星”靖边县少儿书画大赛中获金奖;

在学校艺术特色基础上,我们利用教育教育的大背景,对家长进行了有效而持久的影响,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

1、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艺术提高学习。我校周五是学生进行艺术提高学习的时间,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学习视唱时,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打着节奏,一起认识五线谱,一起了解音乐方面的乐理知识。逐渐,家长的艺术素养提升了,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唱,会带领孩子唱出最优美的歌。学习器乐演奏时,家长也参与其中,根据老师的传授和要求,不时地指导和督促自己的孩子,渐渐有的家长的演奏技巧也提高了,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

2、每年一度的艺术节,家长艺术素养更上新台阶。2012年至今,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是一个展示的盛会、艺术的盛

会、文化的盛会、大教育观展示的盛会。有学生的儿童画、书法作品、电脑绘画、手抄报、布景画、小挂饰等,还有器乐、朗诵、歌舞等三台大戏。学校艺术门类空前集结,集中展示。为每个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中喜悦和成功也传递到每个家长的心中,在参与艺术节活动中,家长参与、指导、鼓励等,都促使他们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了艺术的素养的大步提升,例如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登台演出,有的家长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等都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三)、家校合力,深入开展“新八德”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从12年深入开展了“传承中华魂,弘扬新八德”主题教育,每年父亲节、母亲节,围绕“孝——生生不息的爱心”开展“做人从行孝开始”主题教育,“

3、15”到来之际,学校围绕“诚——求真务实的品质”开展了“诚实守信,和谐消费”主题教育,号召每个同学“反假冒伪劣,从我做起”。暑假期间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实践活动。寒假期间开展“我心目中的蠡县”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四)、实行家长培训制度,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创建和谐社会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家庭需要和谐的亲子关系。我校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继我校以往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又推出了如何“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动新亮点。

家庭和谐美满,孩子热爱学习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家长们觉得参加

这次活动受益匪浅,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掌握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还纷纷建议学校要多举行这样的活动。

1、定期举行家校交流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学校每一个月举行一次家校交流会,向家长宣讲办学理念和实践探索。让优秀家长进行典型发言,交流育子经验。提升了家长的育子水平,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使得他们都成长为现代家长。

2、以教师的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对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影响和培训。我们把教师礼仪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之一,从中增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意识,丰富和提升了他们和家长之间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和家长交流要做到温文而雅、彬彬有礼、以礼服人,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向家长提出希望,用生动的教育理论熏陶和感染家长,促使家校和谐,共同肩负起教育大任,形成了教育合力,增强了教育效果。

3、以树立良好教育形象为目标,让家长支持和认可学校。每一学期我们都举行评教活动,发放评教表,向广大家长广泛征询学校师德、办学宗旨、艺术特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长期聘请部分家长做学校的家长顾问委员会成员,随时监督和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随时听取和采纳来自家长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学校在规范化、现代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

我校就对家长学校的认识、家长培训、网上家校、个案跟踪等工作进行汇报,几年来,家长学校的办学由简单的家长会向家长培训、向正规化办学发展,建网校,开展个案跟踪,把家长学校融合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调动了领导、老师和家长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果,我们第九小

学的家长学校致力于提升家长的素质,优化家庭美德,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工作就是实实在在地落实“教育回报社会”。

各位领导对我校的工作和对家长学校这种好的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我校进一步用好《家庭教育》周报,充分发挥它在育人中的地位及作用。

以上是我校在开办家长学校先锋学校方面的点滴经验,正因为我们坚持了走向社会、联系家长的路线政策,我校教育教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整体推进。我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榆林市三爱优秀学校”、“靖边县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由于七彩活动这项课程的成功开发,使我校教育教学形成了活跃的学习氛围。

泰山不择杯土,故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其深。家校联手,让九小正谱写着新的教育篇章。最后摘用了我校一位家长发表于校报的一首诗:“家庭学校是一家,大爱无谓你我他!家校互动现绩效,各家联手填光华!教子有方是职责,教书育人师恩夸!协力育得群芳艳,敢叫铁树也开花!”

第三篇:家校联手 共育新苗

家校联手

共育新苗

——蠡县第二实验小学家长学校汇报材料

我第二实验小学自2005年创办“家长学校”成立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殷切关怀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举办家长学校,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齐抓共管育新人的一致性,以基础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为实现坚持“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和九大办学理念,坚持办好家长学校,使之成为广大家长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协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窗口,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帮助家长掌握儿童的成长特点,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培养出心理健康、习惯良好的少年儿童,努力使我校工作更上一层楼。

家长学校围绕“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拓宽渠道,组织活动,提高素质,促进协作”这一工作思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家庭教育工作和家 长学校的办学水平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建设,密切家校联系,规范各项制度,建立德育阵地。

1、组织结构健全。

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举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切实加强了家长学校的领导力量和组织机构,由校领导、社区领导、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组成了家长学校委员会,每年拟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期活动,研究指导家庭教育开展。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工作中,为做到有章可循,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长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如《家长学校章程》、《学习型家庭评定基本条件》、《家长委员会章程》、《家

长学校家庭教育培训制度》《家长学校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家长学校优秀家长考评制度》等等,并严格执行,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活动、有辅导教师,有定期培训计划。

3、家校联系畅通。

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制度,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容易收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的效果。《学生素质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足迹、校报《雏鹰起飞》、校信通等均已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载体。

二、家校合作,创新模式

我们确立了“一个体系、三条途径”的家校合作模式,一个体系即建立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进 一步完善我校德育教育网络的必要内容,并最终通过“实验二小教育平台”、“社区互动”、“家校联合”三个重要途径来实施。

(一)家校通,家通校

1、精心设计“家校联络卡”。每学年,我们对每位学员制定了详细的家校联络卡,有学员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有家长学校有关领导和教师的联系电话,分别发放给每位学员,方便学员于学校及学员于学员及时联系,及时沟通。

2、设立“窗口”。我校专门设置了一个意见箱,家长可以随时将自己的建议、牢骚、感激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而不必担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学校由专人负责,及时给予答复。

3、建立现代信息交流平台。

以校讯通为媒介,让家长随时把握学校教育的动态。我校30个教学班全部入网校信通,通过发短信等形式,让家长和学校保持信息畅通。信息主要功能体现在:家教方面的内容丰富家长的教育经验(个别家长的成功教育经验等);祝福方

面的给家长送去亲切的问候和温馨的祝福(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提示方面的,提醒家长对当前教育安全形势保持高度的警觉安保期间的各种提示);服务方面的,教给家长生活常识、教子点滴。

以校讯通为媒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每天保持和家长联系一次。主要是发布家庭作业,提出学科要求,指点教育疑难等。家长则可以通过校讯通给老师留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他们越来越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并甘愿为学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校讯通为媒介,建立教育博客进行互动交流。我校全体教师都在校讯通建立教育博客,书写教育叙事,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博客吸引了家长的广泛关注,他们经常点评参与讨论,有的家长也和学生一起建立博客,书写自己多彩生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素质。

通过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我校硕果累累。近年来,我校各个班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建立博客,书写校园生活。在学生的带动下,家长博客也异彩纷呈。书香班级、阅读小天使、书香家庭《雏鹰起飞》校报的家长专刊等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书香家庭的增多,使得我们家长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教育信念也更加坚定。

(二)社区互动,优化氛围

1、请进来,以学校教育为轴心,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1)每年都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等。我们把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家长请来献身说法,交流他们成功的教子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建立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主要向家长汇报学校近期工作,讨论学校、社区、家庭中的教育热点、难点,提出教育管理的新思路。通过畅所欲言,听取

家长代表对学校管理、评价方式、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引导家长了解、理解、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3)不定期举办家教沙龙。针对家庭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我们聘请有经验的家长和有关领导作嘉宾,实施学生与老师、家长与学生、学生的互动。

(4)、举办学校开放日。定期向家长开放课堂,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学校,也是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有力措施。每学期按年级分期分批请家长来校进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在开放日期间,家长可以到任何班级,听取任何老师的课,可以查阅老师的批改和备课情况;学校还组织家长代表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提高。(5)、亲情家长会。邀请家长召开家长会,变传统的模式为对话模式。采取学生与家长对话,家长与老师对话,让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对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使学生的问题在互相教育、自我反省中解决,班级的问题在相互讨论中达到共识。

2、走出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资源。我们本着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放大德育教育资源,使学校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文化孤岛走向开放的社区的原则,组织了系列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教育活动。利用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我校为县直小学,处在城乡结合处,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校园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和果园,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张村营烈士墓、八里庄敬老院是我校德育基地,便于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办好家长学校。

(一)、以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提升家长的文学素养

1、用校园文化统领书香校园建设。学校 “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成于德”的核心理念中,兴于诗意在学校承诗文之风,以经典诵读为主要形式,使师生乃至家长浸润于国学之中,感受美文之韵,领悟智慧箴言,学习做人之道通过博览群书涵养智慧,涵养气质。学校发展的院景“书香满园,艺绽华彩的中原名校”中,也将书香满园纳入学校发展蓝图,力求用书香成就一代学子,让书香成就学校的辉煌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香引领着学校发展方向,浸润着二小师生及家长。

2、我们以“让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需要”这一国家级课题实验为抓手,全面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进程。建立班级图书角,每班三百余本书籍供学生畅游泳书海。课外阅读课程化,开放藏书几万余册的大图书馆,供学生在每周三或周五的后两节课进行集体阅读,其余时间自主借阅。学校将学生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情况纳入常规检查之中,促使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开展晨诵、读写绘、整本书阅读等儿童课程,每周至少晨诵两次,并将《三字经》、《论语》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这些项目,我们都采用家校互通的方式,让家长时刻关注和参与学生的读书中,并签字或者是书写读书感悟,促使了家长对文学经典和高雅美文的学习与吸收。

4、开展亲子共读,形成书香家庭。学校或者是教师给家长写信,号召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中,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读书感悟,一起书写读书笔记。其中学生的读书热情感染了家长,小手牵着大手进入知识的海洋;另外家长的督促、引领、示范和交流,让学生的读书成效更大,很多读不懂的、难理解的地方经过和家长的争鸣和交流后,都得到了解决,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和读书兴趣。读完后,家长也在孩子的读书笔记本上,留下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孩子的稚嫩,家长的成熟,相互鼓励和借鉴,书香在家庭中弥漫,知识在

家庭中激荡,文明在家庭中传播。

(二)、彰显校本艺术特色,提升艺术素养

响应特色教育号召,近年来,我校始终将打造艺术特色品牌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积极探索艺术教育规律,努力实践艺术特色理念,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教育效果,五年级学生唐一诺在《保定日报》发表节约环保征文获一等奖;学生美术作品《向日葵的花季》《冬天》《水上城市》等在“世纪之星”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获金奖;舞蹈《凯旋鼓》获第七届全国校园春节晚会银奖,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学生张远雪与主持人鞠萍互动。2009赵燕乔、武静老师指导的舞蹈《闪闪的红星》、陈颖、赵燕乔、武静老师指导的课本剧《狐假虎威》均获保定市“迎国庆文艺汇演”一等奖„„各项荣誉还有很多很多。

在学校艺术特色基础上,我们利用教育教育的大背景,对家长进行了有效而持久的影响,提升了他们的艺术素养。

1、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艺术提高学习。我校周五是学生进行艺术提高学习的时间,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学生学习视唱时,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打着节奏,一起认识五线谱,一起了解音乐方面的乐理知识。逐渐,家长的艺术素养提升了,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唱,会带领孩子唱出最优美的歌。学习器乐演奏时,家长也参与其中,根据老师的传授和要求,不时地指导和督促自己的孩子,渐渐有的家长的演奏技巧也提高了,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

2、每年一度的艺术节,家长艺术素养更上新台阶。2006年至今,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是一个展示的盛会、艺术的盛会、文化的盛会、大教育观展示的盛会。有学生的儿童画、书法作品、电脑绘画、手抄报、布景画、小挂饰等,还有器乐、朗诵、歌舞等三台大戏。学校艺术门类空前集结,集中展示。为每个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中喜悦

和成功也传递到每个家长的心中,在参与艺术节活动中,家长参与、指导、鼓励等,都促使他们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了艺术的素养的大步提升,例如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登台演出,有的家长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等都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三)、家校合力,深入开展“新八德”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从07年深入开展了“传承中华魂,弘扬新八德”主题教育,每年父亲节、母亲节,围绕“孝——生生不息的爱心”开展“做人从行孝开始”主题教育,“

3、15”到来之际,学校围绕“诚——求真务实的品质”开展了“诚实守信,和谐消费”主题教育,号召每个同学“反假冒伪劣,从我做起”。暑假期间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实践活动。寒假期间开展“我心目中的蠡县”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四)、实行家长培训制度,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创建和谐社会以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家庭需要和谐的亲子关系。我校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继我校以往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又推出了如何“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活动新亮点。

2007年11月8日,我校邀请到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家庭”教研组的梁素欣教授,来我校和家长们面对面进行了一次,“让孩子爱上学习”的专题讲座。100多名学生家长在我校会议室听取报告。梁教授从三个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

一、孩子不爱学习是家长缺乏教育智慧的结果。

二、掌握四种好方法,孩子会爱上学:兴趣是根本;激发好奇心;给孩子梦想;培养自信心;

三、好习惯是孩子爱上学习的保障。并结合了中国国情,让父母了解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及在指导孩子学习方面的困惑,通过掌握科学和先进的方法达到家庭真正和谐,孩子爱上学习的目的。家长们认真的做笔记、听讲,这次报告会进行了八十分钟左右。

家庭和谐美满,孩子热爱学习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家长们觉得参加这次活动受益匪浅,通过这次活动家长们掌握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还纷纷建议学校要多举行这样的活动。

1、定期举行家校交流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学校每一个月举行一次家校交流会,向家长宣讲办学理念和实践探索。让优秀家长进行典型发言,交流育子经验。提升了家长的育子水平,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使得他们都成长为现代家长。

2、以教师的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对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影响和培训。我们把教师礼仪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之一,从中增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意识,丰富和提升了他们和家长之间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和家长交流要做到温文而雅、彬彬有礼、以礼服人,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向家长提出希望,用生动的教育理论熏陶和感染家长,促使家校和谐,共同肩负起教育大任,形成了教育合力,增强了教育效果。

3、以树立良好教育形象为目标,让家长支持和认可学校。每一学期我们都举行评教活动,发放评教表,向广大家长广泛征询学校师德、办学宗旨、艺术特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长期聘请部分家长做学校的家长顾问委员会成员,随时监督和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随时听取和采纳来自家长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学校在规范化、现代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

保定市关工委副主任吕志军、副主任马化民,在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祁印堂、县组织部部长刘建立、县文教局局长张永江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到我校参观指导工作。

我校就对家长学校的认识、家长培训、网上家校、个案跟踪等工作进行汇报,几年来,家长学校的办学由简单的家长会向家长培训、向正规化办学发展,建网校,开展个案跟踪,把家长学校融合到学校各项工作中,调动了领导、老师和家长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果,我们第二实验小学的家长学校致力于提升家长的素质,优化家庭美德,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形成与发展,这些工作就是实实在在地落实“教育回报社会”。

各位领导对我校的工作和对家长学校这种好的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我校进一步用好《家庭教育》周报,充分发挥它在育人中的地位及作用。

以上是我校在开办家长学校先锋学校方面的点滴经验,正因为我们坚持了走向社会、联系家长的路线政策,我校教育教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整体推进。我校先后被授予“河北省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校”、“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保定市德育先进学校”、“德育示范校”、“河北省德育校本课程实验校”、“平安示范校”(国家级)、“家长学校”、“园林式校园”、“警校共建”;由于《乒乓球操》这项课程的成功开发,使我校形成了浓厚的乒乓球运动氛围。

泰山不择杯土,故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其深。家校联手,让二小正谱写着新的教育篇章。最后摘用了我校一位家长发表于校报的一首诗:“家庭学校是一家,大爱无谓你我他!家校互动现绩效,各家联手填光华!教子有方是职责,教书育人师恩夸!协力育得群芳艳,敢叫铁树也开花!”

第四篇:家校共育案例

自己吃饭,我是最棒 ——家校共育案例

在顺德有一间私立幼儿园,为了解决小孩吃饭难问题,推行了一项家校共育的活动,名字叫“自己吃饭,我是最棒”的21天好习惯养成,对于完成任务的小孩,可以获得荣誉徽章。在一个月为期21天的时间里,家长分享孩子自己吃饭的照片到班级群里,班主任及时在班级向小孩汇总和反馈吃饭情况,表扬自己吃饭的孩子,在小孩当中树立榜样,同时家长利用微信群其他小孩自己吃饭的视频、照片鼓励孩子坚持自己吃饭。就是这样一个家校共育的方法,帮很多家长解决小孩吃饭的老大难。从这小小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家校共育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好方法。

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上了一堂心理课,让自己重新思考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本人认为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教育的政策法规,家长、社会的认可,单位提供的工作环境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知道外部因素不是教师个人所能左右的,所以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关键还是看三观。三观正确了,就能给教师一个正确的指引,能够正确地看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有恒心、有耐心、有爱心,给学生无私的爱,处理学生问题时不烦不燥,不操之过急,不怠慢;在同事关系中,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面对所谓的不公不正时,能看得云淡风轻,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对待领导安排的工作时不计较得失,充满热情,积极进取,尽职尽责。

总的来说,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态,以幸福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工作,就是一名幸福的老师。

第五篇:家校共育案例

【篇一】

【案例概述】

一天课间,我如往常一般刚踏进教室,就见几个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跑过来:“老师,xx的水杯摔坏了”“老师,地上都是水,走廊根本没法走”“老师,xx柜子里的书全掉在地上弄湿了”……而生活柜前,xx则一脸害怕,忙乱地不知所措。我走上前去,立刻把泡在水里的书本迅速捡起并且转移了摔坏的水杯。一阵打扫过后,我开始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原来,xx的生活柜里除了书包,还有书本、报纸、美术工具和小椅子,塞得满满当当,这才导致当她拉开柜门,水杯便不堪重负掉落的惨状。顺势地,我又随机检查了另外几个生活柜,情况虽好于xx,但也是杂乱无章。看来,我要想些好办法让这些生活柜变得井井有条。

【目标与内容】

1.分析事件原因,培养学生自理意识。

就今天的突发事件,利用午会时间进行指导教育。结合早上“水壶惨剧”让小朋友们帮助xx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小朋友都能说出是由于柜子不整洁,里面的物品没有放置妥当才会导致之后的诸多不便。接着,老师打开所有的生活柜,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生活柜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制定生活柜最佳摆放方案。

2.联系家庭生活,促使家长放心放手。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生活柜是学校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回到家,孩子们是否也能自己整理家中的柜子呢?许多孩子往往在校的表现优于在家的表现,虽然在校整理得整整齐齐,在家可能两手一摊,等着家长动手去做。通过该项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学会放手为学生创设自理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独立观察,自行设计书柜合理的摆放方法和位置,将学校的好习惯进行家庭生活中的延续。

3.制作自理短片,家校共享学生成果。

经过孩子的建议过后,家长已经可以完全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思路整理自己的书柜。与此同时,家长将孩子整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拍摄,不仅通过相机记录下孩子的点滴成长,并且增进家长与学生间的互动,使家长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在其他方面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视频记录,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家长的满足感与欣慰感将真正促使学生争做自理达人,在家庭生活中学会整理,加强自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因,制定方案,树立学生正确自理意识。

“水壶事件”后,我发现刚刚搬入低教区的二年级孩子还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空间,往往是随心所欲地往柜子里一扔了事,不仅仅是柜子,课桌的整洁度也是大不如从前。于是,我利用午会课进行一次短暂的班会,主题是:如何整理自己的空间。班会上,我先问了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认为刚在xx的水壶为什么会摔碎?”小朋友们纷纷说是因为柜子里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柜子门一打开,里面的东西就全掉出来了。于是,我打开了所有小朋友的柜子,让孩子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哪些小朋友做得好,哪些小朋友在这一方面差强人意。有些孩子看到自己杂乱的柜子时,顿时没了声音,低下头来。接着,我让那些柜子干净的小朋友来介绍自己柜子的摆放方式和原因,其他孩子也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想法。几轮下来,很快我们就制定出一个最好的方法:水壶靠右边,因为我们通常是右手拿水杯,很顺手;

小椅子竖起来,放在柜子的左边,这样中午走廊阅读时,抽出椅子又方便又不会弄乱别的东西;

书包放中间,并且往里放,每天只有放学时才需要拿书包,往里放可以避免包带掉出来。孩子们制定好生活柜整理方案后可兴奋了,一会儿就把柜子整理得井井有条。

整理不仅仅是生活柜,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整理。于是,我让孩子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整理,整理后又有哪些好处。孩子们思维活跃,一口气说了不少,也表示只有整洁的环境才会给生活带来便利。

2.走进家庭,提出建议,引导家长创设自理氛围。

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长期的过程。对于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为孩子打理好一切,却不知这恰恰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班会过后,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孩子回家自己观察家里书柜的样子。通过这项任务,让学生重新树立小主人意识,观察在父母管理下的书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孩子的言行好比一面镜子,家长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知道学校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果然,不少家长当天就发来微信,表示孩子从前从未有过整理书柜的想法,今天竟然站在书柜前有模有样的针对书本的使用频率等要素说起整改方案来。在此过程中,家长虽然作为一个旁观者,但也不断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学生的言行,让家长逐渐学会放手,为学生创设独立成长的空间,也是孩子自我提高中重要的一步。

3.实施建议,分享成长,激励家长关注自理能力。

制定好了方案,下一步便是实施。通过家长群,我鼓励家长将孩子整理书柜的过程和孩子对自己书柜摆放位置的方案说明录下来,制作成视频,在班级群中进行分享展示。提到“展示”两个字,不仅是孩子,家长的兴致也明显高昂起来,纷纷记录下孩子的整理过程。自那天后,班级群中便不断看到家长晒出孩子的整理视频,字里行间满满都是欣慰与自豪。渐渐地,家长不仅开始晒孩子整理书柜,更出现了孩子整理床铺、整理书桌等视频。群里的家长们一边点赞,一边形成了良性的群体,对于学生生活自理方面开始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既满足了孩子的真正需求,也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时间慢慢过去,教室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柜子杂乱导致杂物掉落的事故,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安排、整理,并养成了习惯。在家,也不再是一个两手一摊的小宝贝,对自己的空间有了责任意识和整理意识,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成效与展望】

1.及时教育,切合学生实际。

生活柜摆放不整齐导致东西掉出来,是学校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一件小事。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的小朋友都切实感受到了由于不整齐环境对生活带来的不便。教师的及时教育可以把握住学生在事件发生时的心态和状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更有效地将教育点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地帮助孩子建立自理意识。

2.形式新颖,培养学生及家长积极性。

真正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校园内,而是要融于学生家庭生活,渗透到学生日常的点滴之中。通过整理家中的书柜,将学校自理教育进一步延伸,将自理能力的培养形成家校合力。晒出整理视频,家长不仅收获了自己孩子的成长,更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了解其他家长的做法,激励家长在日常中不断放手,关注孩子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每一个成长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3.家校共育,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虽然教师在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此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教育,一步步循序渐进,使家长首先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到真正放心放手,让孩子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在与孩子制作视频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渗透的开始。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的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篇二】

刚吃过饭,准备外出开会。xx跑过来着急地对我说:“吴老师,xx和xx打架了。”这两位是班级中一直比较活跃的学生,xx是班级中出名的调皮鬼,xx学习成绩不错,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但是平时心胸比较小,不能吃一点亏的。开学到现在,学生的状态一直挺不错的,现在突然两个人打架,不知是怎么回事。

这时,正好看见他扶着xx要去卫生室。我及时的叫了停,查看了他的伤势。只见他后脑勺有个包,手臂上有一个乌青的牙齿印。看来,他吃的亏还是挺大的。要了解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必须要让他们两个人来了解清楚。通过询问,我了解到,xx今天是值日,看到xx的桌子底下有一张纸,就把它当作废纸撕了扔进了垃圾桶。xx听说后就去质问,这是他的手工折纸,于是就开始骂他。xx不让,就推了他一下,xx就开始抱住xx猛打。这头上的包和手臂上的乌青都是xx留下的。我还同时询问了几位在场的同学。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同时教育了两个人。“xx扫地时看到垃圾丢到垃圾桶是应该的,并没有做错,撕掉就没有必要了,遇到后来xx的质问,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假如没有撕掉,后面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如果xx无理取闹,你可以直接告诉老师或请同学评理。”“xx,这几天经常把在家里折的手工拿到学校里来,老师已经在昨天提醒过了,建议你不要拿到学校来,可你今天还是拿来,又没有保管好,掉在地上,说明这个对你来说并不是很重要。有什么事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说,火爆脾气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因为急着要去开会,我请来了双方的家长,并请数学杨老师做了处理。

第二天,我得到的结果是双方和平解决,孩子之间的事原本就没有什么大事,大人们不介意,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杨老师告诉我,在相互道歉时,xx很诚恳,而xx却显露出十分不愿意的样子。其实在我看来,xx倒是那个更需要教育的孩子。

xx的妈妈很要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比较粗暴,经常是一有错误就要打,而且一旦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和她交流后,她必定会在事后问过xx后又另外的说辞,她会为孩子开脱。这样也造成了孩子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事情,只要是自己有理由,就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这孩子下手太重,以前也发生过打架的事情,他会不计后果。虽然我没有看到这次他们的大家过程,但从xx的伤势和同学们日记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习xx真的是有点过分了。这样的孩子不仅要对他进行正确地引导,还要对她的家长进行分析利弊。

一、对孩子晓之以理,动用集体力量。

对xx来说如何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正视自己暴躁的脾气是首要的。通过讲文明小故事,开展文明礼貌用语大比拼在班级中开展文明礼貌的教育。开展发生事情不激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正确处理事情的能力。开展班级值日班长轮换制,让班级每天都有一位中心人物可以解决班级中出现的各类状况,让小事化无。定期进行班级现状分析,让大家来讨论班级中的事和人,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对错的能力。通过这些集体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善待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之间的矛盾可以用更文明的方式来解决。

二、

对家长预测未来,改变教育方式。

对xx的家长来说,改变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有所改变。于是我进行了家访。交流中,我明确指出遇到事情不能再以打一顿完事,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是孩子也学会用暴力来解决他遇到的问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一旦养成了这样的价值观,等到长大后也是动不动就要动手打人,到那时可不是小事了,希望家长能引起关注。不妨尝试用其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要计较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得失,有时吃亏并不是坏事,不要抓住了尾巴就不饶人,让孩子试着用另一种角度去看事物。建议在家里时经常和孩子聊聊同学的优点,对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思考,并做出正面的引导。对xx喜欢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这一习惯家长要进行有意识的纠正。当然,首先从自身开始,妈妈在教育xx到的时候先不能用打骂的方式,这样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有所改变。其次,平时对他的打人行为要进行严肃地教育,让他知道,不管是谁的错,文明人不能以打架来解决问题。

希望通过家校的合理,能使孩子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向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位心胸宽阔,友善待人的男子汉。

【篇三】

案例背景

“我的爸爸不要我了!”

这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伴着些许无助、带有一丝颤抖的呐喊,来自于我班上的一位孩子——xx。这个孩子来自于单亲家庭,自小与爸爸、爷爷、奶奶一同生活,虽然自小缺乏母亲的关爱,但家中老人与爸爸的陪伴也让孩子逐渐长成为一个大大咧咧,有些调皮的阳光小男孩。在过去三年的小学生活中,他经常与同学们嬉嬉笑笑,看似与其他孩子无二。

可是,自四年级初始,我却慢慢发现xx脸上的笑容正在逐渐减少,相比过往,更多的时间他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即便是在他原本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课上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呆在一边,看着别的孩子嬉笑玩耍,而与他相伴的更多的则是沉默。更有甚者,xx频繁地出现不完成作业、撒谎等现象。作为任课老师的我每每发现xx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便批评起xx来,而这时候他有别于过往的急于为自己辩解,只是默默地站在我的面前,低头接受着批评。我原以为对xx的批评似乎见到了一些成效,毕竟他已不再执念于自己的想法,已经能够接受批评了,可不曾想,我逐渐发现我的这种常规式的批评难以改变xx的作业情况,反之,xx一日日地愈加显得沉默了,脸上的笑容也渐行渐远。

终于在一个周四的早晨,xx又一次出现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当我耐下性子来询问他为什么几天来都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时,他先是保持沉默,一言不发,可当我不断追问他“爸爸最近有没有检查过你的作业?”时,xx不再沉默,而是近乎歇斯底里地哭诉,“我的爸爸不要我了!”

当我回顾xx这一阶段的表现,加之他那一声哭诉,我逐渐开始发现,xx异样的表现显然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而我自认为惯常的批评方式自然在他的身上是无法起到较大的成效的,反而只是让他把更多的心事愈发地压抑在心中,把自己闭锁起来。而与此同时,我也逐步了解到,在xx爸爸的家庭教育中,打骂即是教育,每每xx犯错或者作业没有及时完成的时候,xx的爸爸通常会以“棍棒”的形式展开教育。因而,当这个孩子后续又出现各种情况,诸如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我尝试着改变“批评”的方式,试图走进xx为自己营造的“闭锁圈”,把xx逐渐摆脱他内心的阴霾,让这微弱的光逐步重放光彩。同时,我也尝试着走近xx爸爸,让他也能够走出教育的误区,尝试放下“棍棒”的传统教育模式。

问题描述

其实,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难免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批评孩子,甚至是严厉地批评,这其中老师往往会强烈地指责孩子身上的问题,而部分家长会选择体罚孩子。诚然,批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可以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而惯常可见的批评无非是把孩子出现的错误数落一番,或者帮助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孩子默默接受这些批评后尝试改正自身的错误。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出现问题背后的心理因素呢?是否通过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家中的体罚真的可以把问题根治呢?恰如在xx的身上,我看到了家庭因素让一个原本阳光、大大咧咧的男孩的性格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时候作为教师与家长,面对由于家庭的情况发生行为变化的孩子,如果我们继续采用惯常的“批评”方式,可能只会把孩子继续推到深渊中,让孩子不断地用一些外在的方式,例如沉默来掩盖内心的真正想法。因此,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许严肃的批评可以掩盖问题的表面,但终究只是问题的一个遮罩,那么如何走入孩子的心中,从问题的根本出发,让“批评”成为一味良药而非手段,让慢慢变弱的光芒重新绽放光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过程指导

走近家庭,了解问题的背后

伴随着xx一天天变得沉默,我已然发现他的问题早已不是学习的单方面问题,但我并不明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变化。显然,这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是两种选择,或把xx严肃地批评一通,严厉指出他作业中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改正措施;

或者选择和xx平心静气地交流,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再试图结合原因帮助小杨。面对着xx的变化,我反复思考,担心批评只会让xx愈发沉默,不若尝试着了解xx问题背后的原因。最终,我选择了后者,选择走近xx和他的家庭。

面对xx的这种情况,我放下了作为学科老师对于学习所设置的第一地位,更多的是撇开了学习,与xx话起了家常,从衣食住行,到周末的娱乐活动,从每日上学路上的见闻到夜间所做的梦,事无巨细几乎都囊括其中,尤其是当我们聊到美食的时候,交谈的气氛愈加浓厚,xx的脸上也在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偶有淡淡的笑容。

虽然回过头来看,我与xx每一次交流的内容似乎都与学习无关,“批评”的味道似乎完全没有体现,但恰是在这样轻松的对话中,xx逐渐放松下来,不再保持沉默。我也在这若干个课间的交谈中逐渐了解到,以前xx爸爸还是很关心他的,只是每次只要xx犯错,亦或是作业完成不好,爸爸就会抄起手边的木棍对xx痛打。可如今xx爸爸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并且也正在重新组织家庭,加之爸爸新家庭中小弟弟的诞生,爸爸更是无暇顾及xx,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只能由家中的老人一手包办。虽然生活得到了保障,衣食无忧,但是原本就无法获得圆满的父母之爱的xx,在这个月似乎也渐渐与唯一的爱之稻草——父爱渐行渐远了。

在若干次的交谈后,xx也终于开口告诉我他心底的秘密,“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走了,她一个人去了外地,我很想妈妈,可是她每年最多只来看我一次……”、“爸爸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他根本不管我的作业,我只想爸爸陪我一起写作业,就算回来打我一顿也好!”、“爷爷奶奶经常为了我和爸爸吵架,我不想看到他们不开心!”“我爸爸只关心他的新家和小弟弟!”……

当xx诉说这些秘密的时候,他的眼神是充满忧伤的,自小失去母爱的xx,早已把父亲作为唯一的稻草,而现如今,这根唯一的稻草也似乎若即若离,而这种摇摇欲坠的不安的感觉让这个孩子内心产生了极大的不安,甚至恐惧。这也许就是xx发生变化的原因,他试图通过各种不正常的表现换取父亲的注意,希望父亲可以多关注自己。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xx逐渐发现父亲的身影离自己越来越远,而他渴求的爱也始终无法获得,他的内心愈发不安,原本开朗的性格也慢慢被隐藏起来,仿若一根原本燃烧正旺的蜡烛的烛光一点点减弱。

虽然我已经了xx的问题,但在走近这个家庭的时候,我还发现了孩子父亲身上的许多问题。作为单亲家庭,xx的爸爸负担起了xx的生活以及全部,无论是金钱的重担还是对孩子的关爱,都压抑着这个父亲。而每每遇到孩子在校出现问题,这个父亲往往会选择痛骂或者痛打xx,而面对父亲的责备,xx往往选择沉默。可如今,父亲就连往日的责骂、痛打都不再给予xx,孩子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对爱的缺失,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下一步选择了走近xx的爸爸。在几番沟通后得知,xx的爸爸目前是一位清洁工人,每天早晨3点多便起床了,工作辛苦但也并非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在经过一番沟通后,xx爸爸也在沟通中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关爱:

“老师,我一个人带儿子,有时候真的是忙不过来,谢谢你告诉我儿子的这些情况。”

“老师,我的儿子什么脾气性格我知道,有时候我就是太气了才会那么打儿子的!”

“我以为小孩子不懂,现在我知道了,我会尽量改改我的脾气。”

“我最近是关心的比较少,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我会注意的。”

诸如此类的对话仍有很多,从xx爸爸的话里话外都透露着对儿子的歉意和无奈,与此同时我也愈发地发现,xx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父亲的暴力教育,一方面也来自于近期无法感受到父爱,内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在xx爸爸一方面,其依然对孩子是充满了爱的,只是这位爸爸一贯不善于表达爱以及表达爱的方式有些偏激,加之家庭的变化,就更加让xx缺失了父爱。

携手家长,解开心灵的锁扣

自我了解到了xx出现问题的本因,xx的话语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父亲之于xx的重要性。因此我与xx爸爸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面对面交谈,不再把交谈仅仅停留在微信上,告知他孩子近期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成因。在这次交谈的末尾,xx的爸爸沉思了许久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发出这一声感叹,“我还是关心地太少了,太少了……”,从他的言语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并不是一个对孩子无爱的爸爸,也感受到他在得知孩子表现后的愧疚,而这也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为这对父子之间的情感依然存在。

在与xx爸爸的沟通后,我把xx的爸爸邀请到了学校,与过往的“请家长”不同,我没有在xx爸爸面前数落孩子的过错,而是告诉xx爸爸孩子近期有进步的地方,在那一刻,xx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讶。而与此同时,xx爸爸的眼中也掠过了一丝欣慰。随后,我给予了父子俩近30分钟接触的时候,起初xx爸爸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但是我能够感受到这对父子之间的情感依然是浓厚的。在此之后,我请xx直接表述想要对爸爸说的话,许久没有见到爸爸的xx起初一言不发,只是一味地看着地面,而当一阵风刮来,xx爸爸下意识地为孩子扣上了衣扣,询问他“冷不冷?”的时候,xx才低声说了一句,“爸爸,我就想你多陪陪我。”xx爸爸看着孩子,发出了长长的嗟叹声,点头表示同意。当xx爸爸点头表示同意的时候,我看到了xx的脸上露出了羞涩、久违而又真实的笑容。

与此同时,我私下与xx爸爸进行了数次的交流,当谈及过往的教育方法的时候,xx爸爸显然表现得有些羞愧:“我也不想打儿子,就是恨铁不成钢。我对我的儿子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xx爸爸的回答其实是在我意料之内的,诚然,每个家长教育的孩子的初衷无非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但是xx爸爸的做法让xx不敢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故而即便xx的爸爸近期频频不回家,xx也不敢把真实的想法告诉爸爸。

在xx与爸爸进行了几次深入交谈之后,xx爸爸也多次发给了我这样的信息:

“老师,我家xx最近怎么样?”

“老师,今天xx校内的作业没完成,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没做好的原因,xx也知道自己时间浪费了很多,你看我这样和孩子沟通行吗?”

“老师,我家xx今天和同学好像有点矛盾,我想让孩子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看怎么样?”

之后的几天,xx竟然完成了全部的作业,并且自豪地告诉我,他的爸爸昨天检查了他的作业,并且还和他一起看了动画片,今晚还打算一起出去吃火锅呢!在xx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种幸福,这份幸福来自于父亲的关爱,而在这一个月中幸福感的瞬间降低也恰是xx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本因,亦或者说,这就是xx心灵的锁扣。

走进孩子,叩开问题的大门

xx自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爸爸的关心本就不多,虽然xx爸爸的承诺暂时打开了孩子的心门,但伴随着爸爸重组家庭的建立,xx的学习情况始终不甚稳定,这种不稳定也许就是由于孩子无法持续地从爸爸的身上感受到父母的爱,而这种爱恰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与xx的接触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因为我发现,自小对父母之爱缺乏的他,每每在课堂上遇到亲情话题的时候,xx总是选择一言不发,换言之,xx其实是非常渴望爱的孩子。因此,在课间的时间,我经常与xx进行交流,询问他近期有没有遇到有趣儿的事情、有没有和爸爸一起外出吃饭、有没有和哪位同学一起读了书……;

在课堂上经常表扬xx的爸爸,例如xx爸爸每天凌晨3、4点便起床工作,是一位十分伟大的爸爸,为了孩子的生活付出巨大的努力。通过这样的方式,xx爸爸的形象被不断放大,在xx的心中树立起了高大的形象。而xx在这样的接触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体会到父亲对自己无形的关爱。

通过这样的方式,爸爸的形象在xx的心中变得逐渐美好,在与xx的交流过程中,xx不再对爸爸充满失望,而是逐步能够关注到爸爸对自己关心的一面。在这对父与子的接触中,虽然爸爸依然难以做到每天回家,但孩子已然能够从平时的每一个细节中体会父亲的爱,例如当爸爸给他带回了某个小玩具,xx会得意带来学校,并告诉我“这是爸爸送我的礼物!”又如当爸爸在xx写作业的时候提醒他坐端正,xx第二天起便会非常注意书写的态度。

此外,xx的日常生活经常与爷爷奶奶为伴,虽然老人的唠叨时常让xx感到厌烦,但不得不否认的是,老人的关爱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地找回被关爱的感觉。

因此,面对xx的爷爷奶奶,相比过往对孩子的控诉,我更多的是在老人面前表扬xx,让老人知道孩子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面对这种情况,老人慢慢地对孩子有了些许的肯定,在家中也更乐于表扬孩子。

慢慢地,我发现在xx的身上似乎也慢慢地发生了一些转变,作业更认真了,也逐步回到了那个曾经的xx。也许,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纯净,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内心的殇,一些外在的行为仅仅是一种遮罩,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只看到这层遮罩,就会忽视了孩子内在的真正想法。

指导结果

在这一阶段,我并没有因为xx的各种错误而严厉地批评他,而是从孩子本身的想法入手、从家长的角度入手,去深入挖掘xx问题背后的成因。当我发现xx是因为父母之爱一个个接连缺失所导致的问题后,我选择了先走近xx以及他的家庭,再走进xx,用爱和疏导来让xx走出内心的阴霾。

如今,xx的学习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能够每天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更有甚者,xx的眼中不再只有父亲对自己的无爱,更多的是能够体会到父亲工作的辛苦和对自己的陪伴的爱。而xx与我的相处也逐渐发生了转变,xx逐渐愿意把原本压抑在心中的话和老师分享,我与他的对话不再仅仅是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像是一对好朋友的对话。

xx每天的变化也许是微弱的,作业质量的提升也是缓慢的,但孩子能够慢慢摆脱内心的“结”,而不是把这个原本的小结变成一团乱麻,而这远不是单纯的批评可以达到的,这应就是关爱的力量了。

案例反思

作为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亦或是家长,我们经常因为孩子的某些缺点、过错而批评孩子,无疑,这种批评的出发点自然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当我们振振有词地数落孩子身上的不足的时候,当我们严厉要求孩子想出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当我们向家长们一次次叙述孩子所犯的错误的时候,又是否真正地深入思考过孩子这些错误、缺点背后的故事呢?

恰如我班上的xx,他出生于一个破碎的家庭,这并不是他可以选择的,而家庭的因素却导致了他经常在无意识中用一些手段来包装自己,或者说,是用一些方法来唤起别人的注意,例如用不完成作业的方式来唤起父亲的关注,又如用动手打别人的方式来换取其他同学的注意。如果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尝试了解问题的背后,而是直接“就事论事”地对孩子进行一通“批评”,也许,在短时间内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孩子在老师的批评下完成了作业,看似改掉了坏习惯,但内心的问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我们的批评也许会让孩子用更多的方式来遮盖住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在“批评”孩子之前先等一等,缓一缓,再缓一缓?是否可以先深入地了解孩子出现问题的内在原因?是否可以多加思考,用更切实的方法来批评孩子呢?

记得曾听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寺庙中的小和尚因为家中母亲病重,但碍于寺规,不敢在半夜出寺回家探望母亲,就在墙角搬了一把椅子偷偷翻墙外出。老禅师还是发现了小和尚的这个“不守规矩”的行为,但他并没有声张,而是先询问了其他小和尚,然后把椅子搬开,自己蹲在墙角。第二天凌晨,小和尚果然回来了,当他原路返回的时候,发现踩到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一瞬间他非常惊恐。老禅师只说了一句话,“椅子太矮了,别摔着。老母亲的病好些了吗?”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是这个故事中的老禅师呢?同样的场景,也许有的老师会不由分说地批评小和尚半夜私自翻墙出寺的行为,更会在早会的时候进行“杀鸡儆猴”的教育,而有的老师则会像老禅师一样,先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再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帮助孩子,那么两类老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我想要成为的,则是第二类的老师,希望用最真切的批评方式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改变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很久前就听闻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谁没有挨过批评?凡是老师,谁没有批评过学生?”是呀,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我们都可以抱以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相信我们对待不同孩子的批评也会是不同的,因为每个孩子背后的问题都是不尽相同的。

如果我们可以由心出发,即便再微弱的光也可以重放光彩。

案例 家校联手共育文明之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