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关于乡镇审计发展的调研报告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3-96782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0 00:58: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乡镇审计发展的调研报告

上世纪九十年代,乡镇审计作为审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各项改革的实施,逐步成长壮大。乡镇设置了审计助理职位,建立了事业性质的审计机构,审计工作渗透至乡镇经济的各个方面并发挥了较大作用,得到了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据统计,202_年全市乡镇内审机构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195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463万元,促进

增加效益1398万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179条。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4起,建议给予行政处分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人。

但是,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近年来,乡镇审计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与不断辉煌的国家审计、日渐成熟的社会审计相比,乡镇审计正在弱化、甚至在一些地区面临被撤销的境地。

一、乡镇审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对象和范围正逐渐缩减。一是农村集体企业改制基本结束,企业审计已难以开展。改制后,多数企业已成为民营企业,少数集体资产参股的企业,集体资产一般不占主导地位,企业对政府的利润分配主要采取定额上缴或协议上缴的方式。何况乡镇审计机构在法律上不具备鉴证资格,企业可以不接受乡镇审计或不认可审计结果。二是机构改革和财税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乡镇审计的对象被削减。通过两轮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的数量已大幅减少。财税管理体制经过多次的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减少、逐步规范,国库集中收付覆盖范围不断向乡镇延伸,随着财权逐步上划,事权逐步下移,乡镇对财政资金的支配权、调控权越来越小,乡镇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的监督面变得窄小。三是乡村民主管理程度的提高,约束了对村级财务的审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要求加强民主管理,加大村组财务公开,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因此,随着民主管理的完善,村级财务将以村民内部监督为主,只有出现村委会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或其他经济法规,以及村委会或具有代表性的村民要求审计等情况时,才能依法对村级财务进行外部的审计监督。四是新文件的出台,村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机构产生了矛盾。农业部等三部门根据中办发[202_]17号文件精神,颁发了《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2_]12号),要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村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从全国范围看,有些地方的乡镇审计是农经部门的所属机构,而更多的地区则是单设机构。从审计独立性来讲,村账镇管后,农经部门一方面管理村账,另一方面又要实施审计,显然是不妥的。审计署虽没有出台文件对村官的审计进行明确,但乡镇审计对村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已有多年的实践。因此新文件的出台,造成乡镇在由谁对村官进行审计时无所适从。

(二)编制、经费、人员问题难以解决。乡镇审计的法律地位在较长的时期都没有得到解决,近几年一些地区才将其明确为内部审计性质。因此,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审计机构第一轮改革就遇到了撤并,审计人员的事业编制也随之被撤编。尽管乡镇党委、政府普遍认为审计机构十分重要,实际运作中,并没有撤消审计机构,但县级人事部门根据改革方案,无法给予列编,审计机构的性质、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工资标准等无法确定,成为“四不象”单位。同时,乡镇政府也进行了多轮的撤并,乡镇的规模扩大,所属事业单位人员也普遍膨胀,有的财政所近40人,有的审计机构也达到10多人。显然,减少事业单位、分流富余人员的乡镇“瘦身”计划仍将继续,审计机构的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

(三)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近几年乡镇审计机构已无法补充新鲜血液,在岗的审计人员绝大多数是财会专业毕业生,投资审计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难以对乡镇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建设开展审计;审计手段也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与会计信息化发展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审计监督力度不够,乡镇审计缺乏执法权,发现问题拿不出准备得力的处理措施,查处无力度,审计经费难以保障,往往是财政拨一点,其余自己解决,造成为收费而审计,审计成为走过场。审计报告也无深度,审计的影响力不断下降。

二、推动乡镇审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乡镇审计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首先要立足大局。要跳出审计看审计,分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乡镇审计的有效需求,用发展的眼光为乡镇审计准确定位,而不能为解决乡镇审计机构和人员的问题而片面强调自身的重要性;其次要依法发展。只有依法发展才是健康、长久的发展,要从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的角度理性思考乡镇审计发展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措施,而不能“病急乱投医”;第三要总结创新。要认真总结乡镇审计发

展近20年来的经验,调查分析乡镇审计工作的现状,寻找提高乡镇审计工作层次、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以有为促有位,而不能低水平生存、低质态发展。在具体措施上,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通过“小立法”,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乡镇政府、乡镇财税管理体制今后如何运作都有着较大的变数,因此,在大法中对乡镇审计予以规范是不可行的。各地可以通过“小立法”的方式,通过地方政府规章,甚至可以是规范性文件,解决一些本地乡镇审计工作中需要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乡镇审计的管理体制、职责权限、审计内容等,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一些具体的明确,指导基层工作的开展。

(二)以《审计法》修订出台为契机,重新对乡镇审计进行定位。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82年宪法中明确在县以上政府设立审计机关,使乡镇审计无法成为国家审计,其中既是由于当时乡镇经济规模小的因素,也有着体制上较深远的考虑。但乡镇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也有所不顺,毕竟代表一级政府的审计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内部监督有所区别。笔者认为,根据新修订的《审计法》第十条的规定,可以把乡镇审计作为县级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一个派出机构管理数个乡镇,既可以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也可以根据乡镇政府的交办,开展审计工作。从人员上看,各个镇审计助理都是公务员编制,仅需要把他们的管理权限上划到县级则可,可操作性较强。也可以根据各镇经济发展状况,重新核定编制,以每镇3-5人为宜,各镇审计助理兼审计所所长,其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均纳入镇财政预算予以保证。

(三)转变思路,拓展乡镇审计发展的空间。新形势、新情况也给乡镇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努力把握。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力度,及时反映党委、政府富民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加强对各项农村实事资金、农业补贴资金的跟踪检查,防范资金被挤占挪用,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在健全镇级人大制度上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作用,建立代表乡镇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制度。要做好对企业服务的文章,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优化财务政策,促进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总之,要研究社会各界的需求,努力彰显乡镇审计的作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乡镇审计队伍。通过竞争上岗等措施,挑选出一支精干、高素质的乡镇审计队伍,对分流人员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规定,给予调岗、买断或其他渠道妥善安置。要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对审计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按照复合型人才要求,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努力使审计人员具备一专多能,能够适应现代审计工作要求。要加大对乡镇审计的指导力度,审计机关通过以审计代训,内审协会通过交流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二篇:乡镇发展调研报告

202_年我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工业支撑、项目带动、农业增效、城镇提升、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主线,围绕上述目标,202_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狠抓园区和项目建设。一是加快生物产业园区建设。经与希力药业沟通,明年企业将投资1.4亿元,在园区内实施希力药业搬迁扩能、三倍体丹参育种、生物化肥生产基地三个项目入驻工作;二是推进钢延产业园区建设。督促平安矿业加快钢延产业园区土地整理进度,并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引发的各种问题,保证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园区土地平整增加200亩、总量达到1000 亩;三是积极推进建龙公司投资5亿元的大棒材项目落地开工。

二、推进重点企业提产增效。加快生华矿业集团实质性整合,帮助企业尽快完成矿权过户手续审批等工作;继续推进博信矿业公司与帅宝矿业公司整合重组,使其整合建材矿山企业达到4家,并加快帅宝矿业一期工程建设,使企业年产200万吨石子生产线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大力扶持国大矿业、平安矿业公司发展,实现年产原煤40万吨、铁精粉5万吨目标;做大做强果品加工企业,支持市级龙头企业三兴食品有限公司3000吨果丹皮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产能和效益水平。

三、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一是大力推进造林栽果。在完成今年造林栽果苗木补植、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宣传与指导,做好202_年造林栽果摸底调查、地块规划设计以及苗木统计、调运、栽植等基础性工作,完成13个行政村、202_亩造林栽果任务,同时谋划果园水利配套等设施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加强与省国富投资集团、市侨联等扶贫部门的联系,并取得县扶贫办支持,围绕产业扶贫、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发展林果、药材种植为主,推进八道河、拨东两个村扶贫开发进程,争取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启动实施白毛甸子村扶贫开发,年内完成扶贫规划制定、上报以及贫困户、五保户信息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并发展规模化养殖户30户。

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四清”、“四化”为重点,启动实施国道112线、县级路半苗线沿线的荞麦岭、水泉甸子、土城头、平安堡等6个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和落实好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做好环境与大汽污染治理工作。支持建龙公司实施投资2亿元的排放设施改造项目,减少大气污染;加大对柳河周边非法采砂、公路沿线粉煤厂和群众私自焚烧秸秆行为的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染,有效改善镇区空气质量。

五、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好省、市、县各项惠农政策,保证种粮直补、退耕还林等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认真做好农村低保、重大医疗救助等工作,确保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狠抓安全生产、防火防汛、社会维稳、食品药品安全、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做好过境线路的征拆占工作。抽调镇村干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承平高速、京沈客专、电力22万伏3条过境线路涉及的征占补偿工作,特别是对需征占的矿山及早研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出现在的群体性事件,为项目如期施工提供保证。

第三篇: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

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

达:%。

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

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元。,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

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

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第四篇: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紫金乡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紫金乡位于江孜县西北部,东连江热乡,西连重孜乡,南靠康卓乡,北以年楚河与藏改乡相望。乡政府位于日江公路沿线,平均海拔4050米,距离县城7公里。全乡总土地面积46.8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719户,3954人,劳动力2255人;全乡有11个党支部,253名党员,其中农牧民党员211人;现有耕地面积为12343.78亩,草场面积为10988.25亩,大小牲畜共有1368头。202_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76.17万元,第一产业收入3171.58万元,第二产业收入3168.75万元,第三产业收入2597.22万元;粮食年产量57.71万公斤,油菜籽年产量25.1万公斤。紫金乡建档立卡贫困141户580人,其中202_年已脱贫21户103人,202_年已脱贫98户412人,202_年计划脱贫19户70人,202_年计划脱贫6户9人。

近年来,紫金乡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构建了以禽畜养殖、传统手工业、规模种植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以龙头青稞良种包衣产业为纽带发展体系,因势利导,带动紫努、紫夏村以“特色旅游”为主导的服务发展模式,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先导和带动作用。

一、产业化发展现状

紫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总体要求,提出“各村产业全覆盖、特色产业重点培养”的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努堆村及周边青稞良种包衣及农机具租赁复合基地建设;二是持续抓好特色种植业、传统畜禽养殖和传统手工业发展;三是落实紫金湿地特色乡村旅游的建设。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依据地质特点、交通条件、文化传承等实际情况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按照“宜粮则粮、宜养则养、宜旅则旅”等原则,对我乡产业发展进一步合理规划,发展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基本做到了产业区域布局合理、结构调整科学、突出可持续发展势头。

(一)利用204省道交通便利条件,在沿线区域规划发展种养殖业。重点以沙棘苗培育、改良黄牛繁育和销售、藏鸡养殖和藏鸡蛋销售、江孜大蒜种植等为主。去年,努堆村以均价7500元的价格对外销售改良黄牛140余头,收入108万元,同时,上海援藏小组投资新建奶牛养殖场一座,带动3名贫困群众就业;努堆村还依托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带动群众发展大棚沙棘苗种植,培育沙棘苗28万余株,收入51万余元;帮玉村今年种植大蒜165亩,预计年收入80余万元,带动158名贫困群众增收;香普村藏鸡养殖产业为今年新建产业,养殖藏鸡200余只,日产蛋30余枚,目前藏鸡蛋销售收入1万余元,带动2户贫困户就业,年底为14户贫困户进行分红。

(二)利用紫金乡肥沃的土地资源,在努堆村及周边规划种子销售、农机合作社。我乡作为青稞产量大乡,每年种植青稞0.9万余亩,年产青稞600万余斤,努堆村作为紫金乡种植和产出青稞最大的村,于202_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主要发展青稞良种的销售和种子包衣,目前社员共有21名,拥有粮油加工厂房2间,库房1间,车库3间,种子包衣机2台、装载机1辆、运输车3辆、联合收割机3台,总资产达320万元。每年销售一级、二级种子收入达250万元,全村农牧民收入可实现125万左右,农机合作社年可实现收入30万元,每年为持股户分红202_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已吸收6名精准扶贫户为合作社社员,参与到运输、种子包衣、开收割机等工作中,每户年收益提高3000元。

(三)利用紫金湿地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在紫夏、紫努村规划发展湿地旅游林卡产业。紫金湿地涵盖紫金湿地、藏王宫遗址、紫金寺等景区,平均海拔4050米,距离日喀则市区85公里,距离县城7公里,距离乡政府2公里,土地湿地占地1450亩,是江孜之肺,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2_年我乡争取上海援藏小组支持,投资80余万元,购置帐篷、藏式桌椅、烧烤架等设备,以湿地风光、藏文化表演、湿地骑马观光、休闲林卡为主,发展特色旅游业,由紫夏、紫努两村成立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紫夏、紫努两村为经营主体各占股26.5%,两村47户建档立卡各占股47%,每年盈利60%用于建档立卡户分红,20%用于公益性投入、20%用于再经营。截止目前湿地林卡收入3万余元,直接受益户47户(建档立卡户及长期、短期就业户),间接受益户90余户。

(四)利用藏式编制技艺流传已久的优势,在紫夏村规划传统手工业的发展。紫金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立足紫夏村传统手工业优势,积极争取强基惠民项目资金20万元,村“两委”班子带动88户村民入股9万余元,共注册资金29万元,成立了“孜庆夏民族手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民族特色服装、藏式褥子、藏靴、夏玛、卡垫、氆氇、银碗、戒指、寇、泥像的生产及销售。目前,该社共有藏式织架8台、羊毛织线机8台、大型缝纫机1台、梳毛机1台、丝毛机1台。生产工人共有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其中妇女20人。预计每年可销售单人床藏式褥子150对,双人床藏式褥子20个,年销售额可达19.9万元,可实现村内每户年增收400元左右,贫困户年增收1150元左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乡基础差、底子薄,受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引资融资能力较弱,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基础设施薄弱,抵御旱灾、洪灾、风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能力低,制约着产业化发展。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化进程迟缓。传统产业规模大,特色产业规模小,除传统的种植产业外,其它产业发展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龙头企业的拉动还不够大,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较为迟缓。

(三)创新开拓意识不强,制约产业发展。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创新开拓意识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产品结构质量不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

(四)群众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群众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不高,产业发展意识淡薄,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参与的热情,产业发展不平衡。

(五)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由于上级扶持资金有限,乡财政困难,群众经济收入不高,导致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优质产业化发展水平,使产业的效益与质量大打折扣,市场竞争力偏弱。

三、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以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 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结合市场多种因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优化我乡产业结构,全面振兴我乡产业发展。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全力做好县委、县政府打造年楚河绿色长廊建设服务工作。二是加快完善扎德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努堆村小康示范村和帮玉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的后续扫尾工作,乡卫生院升级改造,为我乡村旅游振兴进入快速转型夯实发展基础。

(二)扶持壮大龙头品牌,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以产业专合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品牌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健全农村产业合作社,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促使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为产业长效发展提质增效。

(三)加强人才培训质量,增强农民和企业的“造血”功能。一是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培育一批“土专家”,尤其要加大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产业管理人才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切实落实好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群众的教育力度,提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要充分发挥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交流谈心、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了解群众的思想,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为其树立自信心,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把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加快建设紫金湿地旅游产业示范带,促进乡村旅游进入快车道。在紫金湿地旅游范带区域,一是加快组织民间歌舞队伍的建设。开办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特色文化为旅游吸引力,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项目,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二是以开展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为引擎,扶助紫夏、紫努村加快建设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工作。

通过以党建为引领、以德治为首要、以法治为根本、以自治为途径,强化基层治理,抓好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第五篇:乡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薛城区沙沟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镇。

一、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沙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8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人口5.5万人。全镇特色产业主导产品为木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4100余人,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8.4亿元。自以来,重点培植了捷利林业等8家限额以上骨干企业,全镇发展民营企业24家,总数达到4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20户,总数超过1000户。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8项,合同利用外资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年均增长50%。先后招商引资了枣庄港、济正保健品、顺翔科技、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项目,捷利木业等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百万元项目20个,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项目12个,增加税收2200万元,为沙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重点骨干项目多。顺翔科技、枣庄港、济正保健品、捷利木业、超级市场等一批骨干项目、龙头企业促进了沙沟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1-9月份,全镇实际利用外资3.68亿元,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和117%。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大。为确保特色产业发展,自以来,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自至今,全镇共有总投资1.6亿元的济正保健品、总投资1.2亿元的枣庄港、总投资1.2亿元的顺翔科技、总投资1.2亿元的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企业,带动了沙沟镇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沙沟镇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企业少;第三产业层次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上级特色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今后,我镇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做好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结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逐步实现由农业、林业大镇向工业化城镇转变

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意识,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对引资落地项目,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项奖惩,确保建设见效。不断拓宽招商新空间,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做到引资一个,落实一个,建成一个,达效一个,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二)结合市区城市规划,切实扩大城镇建设规模

结合新城城区南扩、薛城城区南拓的市区城市规划,以个体经济为重点,发展私营经济主导型城镇。以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在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镇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高规划档次和建设水平。突出特色,强化功能,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工贸小区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城郊型城镇。

(三)结合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枣庄港建设,加快鲁南物流中心建设速度,继续加大张庄石榴山庄投入力度,积极挖掘镇内旅游资源,开展以铁道游击队基点村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加快城镇住宅示范区建设,大力改善住宅功能,搞好小康型住宅,使建设的总体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时因势利导,启动民资、外资,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在全镇形成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良好局面。

关于乡镇审计发展的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