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毕业生简历易犯的毛病[合集]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13-464544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3 14:37: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毕业生简历易犯的毛病

华东理工大学物流专业的应届生小王已经投出40多份简历了,可是至今没有电话通知面试;华东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硕士小雷品学兼优,可是挤了几场招聘会之后,工作依旧在天上飞。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咎于简历。

记者发现,应届毕业生们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往往杳无音讯,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第一份简历产生了怀疑:我的简历哪里不妥?怎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所谓旁观者清,记者细心翻阅了数十份应届生的简历,罗列了这个求职群体易犯的六个毛病,并一一给出解答妙方。

简历不“简”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记者观察到,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好不头疼。HR告诉记者,他们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

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非常困难。

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记者了解到,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历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然而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记者发现,“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有毕业生甚至认为,“我是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另外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则认为“只需要写最高教育经历”,其实,一般来说高中以后的教育经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等都必须详细罗列。

信息过全暴露安全隐患

与以上相反,一些毕业生的简历矫枉过正,信息过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了上去。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将挑剩下的简历乱扔,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附带的身份证复印件都有可能给意图不良的人可乘之机,极不安全。

此外,有些毕业生的简历写得太详细,罗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应该筛减的信息。比如有人罗列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有人详细罗列了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刊号,更有人将3年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项目全部写上,多达数百字,让简历繁复罗嗦没有重点,看起来较为压抑。

个性描述变成“形容词大本营”

很多应届生简历的最后一项都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然而这类描述几乎成了褒义形容词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个性外向活泼,沟通能力强,能与人和睦相处,好学谦逊,诚实正直,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能在压力下工作,喜爱音乐、运动……”HR在看到几百份描述相似的简历后,对这一项往往不太感兴趣了。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张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她索性筛除了“个人特点”一栏,可是HR们看了她干巴巴的简历后表示,她的简历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其实,个性特点是个人“软技能”的体现,这点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HR看个人特点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性格以及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合。比如一些公司倡导“环保与自然”,一些公司强调“工作即兴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公司更喜欢“创业精神”……于是,个性特点一栏的描写非常重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寻找到真正与自己职业价值观匹配的公司,也是将来是否能开心工作的保证。二是了解求职者的个性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比如招聘会计,需要对方细心缜密,对数字敏感;招聘文员,需要认真负责,听从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则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太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从事一些研发、设计类的职位,则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在压力下工作。

求职宣言“表忠心”

“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回报公司一份业绩”,“今天公司给我一份职业,明天我为公司开创一片事业”……很多应届生们为了“表忠心”,纷纷在简历最后写上求职宣言,让HR看了觉得非常可笑。

这里提醒应届生,在HR心中,广告标语式的“宣言”比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罢。也许朴实真诚的话语更能打动企业招聘官。

第二篇:应届生简历易犯的六个毛病

应届生简历易犯的六个毛病

华东理工大学物流专业的应届生小王已经投出40多份简历了,可是至今没有电话通知面试;华东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硕士小雷品学兼优,可是挤了几场招聘会之后,工作依旧在天上飞。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咎于简历。

应届毕业生们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往往杳无音讯,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第一份简历产生了怀疑:我的简历哪里不妥?怎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所谓旁观者清,细心翻阅了数十份应届生的简历,罗列了这个求职群体易犯的六个毛病,并一一给出解答妙方。

简历不“简”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好不头疼。HR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非常困难。

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历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然而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记者发现,“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有毕业生甚至认为,“我是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另外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则认为“只需要写最高教育经历”,其实,一般来说高中以后的教育经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等都必须详细罗列。

信息过全暴露安全隐患

与以上相反,一些毕业生的简历矫枉过正,信息过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了上去。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将挑剩下的简历乱扔,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附带的身份证复印件都有可能给意图不良的人可乘之机,极不安全。

此外,有些毕业生的简历写得太详细,罗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应该筛减的信息。比如有人罗列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有人详细罗列了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刊号,更有人将3年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项目全部写上,多达数百字,让简历繁复罗嗦没有重个性描述变成“形容词大本营”

很多应届生简历的最后一项都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然而这类描述几乎成了褒义形容词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个性外向活泼,沟通能力强,能与人和睦相处,好学谦逊,诚实正直,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能在压力下工作,喜爱音乐、运动„„”HR在看到几百份描述相似的简历后,对这一项往往不太感兴趣了。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张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她索性筛除了“个人特点”一栏,可是HR们看了她干巴巴的简历后表示,她的简历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其实,个性特点是个人“软技能”的体现,这点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HR看个人特点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性格以及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合。比如一些公司倡导“环保与自然”,一些公司强调“工作即兴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公司更喜欢“创业精神”„„于是,个性特点一栏的描写非常重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寻找到真正与自己职业价值观匹配的公司,也是将来是否能开心工作的保证。二是了解求职者的个性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比如招聘会计,需要对方细心缜密,对数字敏感;招聘文员,需要认真负责,听从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则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太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从事一些研发、设计类的职位,则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在压力下工作。

求职宣言“表忠心”

“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回报公司一份业绩”,“今天公司给我一份职业,明天我为公司开创一片事业”„„很多应届生们为了“表忠心”,纷纷在简历最后写上求职宣言,让HR看了觉得非常可笑。

这里提醒应届生,在HR心中,广告标语式的“宣言”比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罢。也许朴实真诚的话语更能打动企业招聘官。

华东理工大学物流专业的应届生小王已经投出40多份简历了,可是至今没有电话通知面试;华东政法学院的经济法专业硕士小雷品学兼优,可是挤了几场招聘会之后,工作依旧在天上飞。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原因归咎于简历。

应届毕业生们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往往杳无音讯,大家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第一份简历产生了怀疑:我的简历哪里不妥?怎样的简历才能受到HR的重视?所谓旁观者清,细心翻阅了数十份应届生的简历,罗列了这个求职群体易犯的六个毛病,并一一给出解答妙方。

简历不“简”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好不头疼。HR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非常困难。

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历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

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然而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记者发现,“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有毕业生甚至认为,“我是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另外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则认为“只需要写最高教育经历”,其实,一般来说高中以后的教育经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等都必须详细罗列。

信息过全暴露安全隐患

与以上相反,一些毕业生的简历矫枉过正,信息过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了上去。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将挑剩下的简历乱扔,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附带的身份证复印件都有可能给意图不良的人可乘之机,极不安全。

此外,有些毕业生的简历写得太详细,罗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应该筛减的信息。比如有人罗列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有人详细罗列了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刊号,更有人将3年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项目全部写上,多达数百字,让简历繁复罗嗦没有重个性描述变成“形容词大本营”

很多应届生简历的最后一项都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然而这类描述几乎成了褒义形容词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个性外向活泼,沟通能力强,能与人和睦相处,好学谦逊,诚实正直,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能在压力下工作,喜爱音乐、运动„„”HR在看到几百份描述相似的简历后,对这一项往往不太感兴趣了。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张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她索性筛除了“个人特点”一栏,可是HR们看了她干巴巴的简历后表示,她的简历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其实,个性特点是个人“软技能”的体现,这点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HR看个人特点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性格以及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合。比如一些公司倡导“环保与自然”,一些公司强调

“工作即兴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公司更喜欢“创业精神”„„于是,个性特点一栏的描写非常重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寻找到真正与自己职业价值观匹配的公司,也是将来是否能开心工作的保证。二是了解求职者的个性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比如招聘会计,需要对方细心缜密,对数字敏感;招聘文员,需要认真负责,听从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则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太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从事一些研发、设计类的职位,则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在压力下工作。求职宣言“表忠心”

“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回报公司一份业绩”,“今天公司给我一份职业,明天我为公司开创一片事业”„„很多应届生们为了“表忠心”,纷纷在简历最后写上求职宣言,让HR看了觉得非常可笑。

这里提醒应届生,在HR心中,广告标语式的“宣言”比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罢。也许朴实真诚的话语更能打动企业招聘官。

第三篇:应届生简历易犯的六个毛病 (9)

应届生简历易犯的六个毛病

『来源:网络』『2009-03-24』『浏览次数:2567』『关闭』

[字号:大 中 小]

简历不“简”

在应届生专场招聘会上,记者观察到,学生们的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好不头疼。HR告诉记者,他们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

板块顺序有悖于阅读习惯

求职简历的内容板块如何划分?其顺序怎样?这是首次撰写简历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的简历板块划分不一,顺序颠三倒四,让HR看起来非常困难。硕士毕业生小李的简历是这样的:第一板块是个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块是所获奖金,第三板块是实习经历,第四板块是项目经验,第五板块是教育经历,然后是个人兴趣等。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实习经历也丰富,因此将这两项内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记者了解到,虽然简历各个板块内容的撰写没有固定的顺序,然而HR有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HR首先想知道应聘者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何时毕业,然后才是实习经历以及学习期间的奖学金、特长等。但看过小李简历的HR却发现,她的内容顺序与阅读习惯相悖,看了一大半还不知道她的专业和毕业学校,在努力寻找基本信息的时候,也忽略了她的奖学金等突出优点。

一般来说,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项目经历、所获奖项/论文发表、英语/计算机能力、个人兴趣和特长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经历后添加求职意向或者面试时当场填写。

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写在哪里?你的籍贯是哪里?你何时毕业?你的求职意向是什么?硕士应届生为何没写明本科教育经历?”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然而这些看似最基础的信息,却频频被应届生遗漏。记者发现,“马大哈”们仅专注于实习经历、培训证书等闪光点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籍贯、年龄、求职意向这三项遗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对于毕业生的籍贯/户口等非常关注。有毕业生甚至认为,“我是应届毕业生,就不用写出生年月了”。另外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则认为“只需要写最高教育经历”,其实,一般来说高中以后的教育经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等都必须详细罗列。

信息过全暴露安全隐患

与以上相反,一些毕业生的简历矫枉过正,信息过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证号码也写了上去。在大型招聘会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司将挑剩下的简历乱扔,简历上的身份证号码以及附带的身份证复印件都有可能给意图不良的人可乘之机,极不安全。

此外,有些毕业生的简历写得太详细,罗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应该筛减的信息。比如有人罗列了大学四年的专业课程,有人详细罗列了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的时间、刊号,更有人将3年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项目全部写上,多达数百字,让简历繁复罗嗦没有重点,看起来较为压抑。

个性描述变成“形容词大本营”

很多应届生简历的最后一项都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描述,然而这类描述几乎成了褒义形容词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个性外向活泼,沟通能力强,能与人和睦相处,好学谦逊,诚实正直,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耐心,能在压力下工作,喜爱音乐、运动„„”HR在看到几百份描述相似的简历后,对这一项往往不太感兴趣了。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毕业生小张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她索性筛除了“个人特点”一栏,可是HR们看了她干巴巴的简历后表示,她的简历只有“骨头”没有“血肉”。

其实,个性特点是个人“软技能”的体现,这点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HR看个人特点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了解求职者的性格以及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符合。比如一些公司倡导“环保与自然”,一些公司强调“工作即兴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压的工作环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创新精神”,还有一些公司更喜欢“创业精神”„„于是,个性特点一栏的描写非常重要,真实地展示自我,寻找到真正与自己职业价值观匹配的公司,也是将来是否能开心工作的保证。二是了解求职者的个性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比如招聘会计,需要对方细心缜密,对数字敏感;招聘文员,需要认真负责,听从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则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太有创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从事一些研发、设计类的职位,则需要有创新意识,能在压力下工作。

求职宣言“表忠心”

“公司给我一个机会,我将回报公司一份业绩”,“今天公司给我一份职业,明天我为公司开创一片事业”„„很多应届生们为了“表忠心”,纷纷在简历最后写上求职宣言,让HR看了觉得非常可笑。

这里提醒应届生,在HR心中,广告标语式的“宣言”比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罢。也许朴实真诚的话语更能打动企业招聘官。

简历制作注意几点

『来源:网络』『2009-03-24』『浏览次数:1916』『关闭』

[字号:大 中 小]

诚实信用

一些不明智的求职者为了使自己能在竞争中胜出,往往喜欢在个人简历中挖空心思“做点文章”,例如没有获奖的说自己获奖,英语四级都没通过的说自己通过了六级等等,企图能瞒天过海,认为只要能通过目前这一关“一切都好说”。其实哪位阅历丰富的人事经理没有看过数以千计的个人简历?他们对简历往往有敏锐的分析能力,任何遮遮掩掩或夸大其词的行为都终将会被看穿,更何况还有一次或多次面试的考验?再退一步说,即使瞒得了目前,能瞒得了以后吗?总有被发现的时候。而一旦被发现,就不得不重新开始找工作了。试想,这种从基础就不扎实的工作你能干得安心?因此,与其费尽心机,不如老老实实。短小精悍

“简历越长,求职者越无足轻重。”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一些大学生总认为简历写得越长,越能表明自己更有资历。其实不然,长篇累牍不等于有竞争力,短小精悍也不等于经历浅薄。现在一些求职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简历有个性,在篇幅方面做足文章,一份简历居然能做到六、七十页,真可谓是“骇人听闻”了。其实即使再优秀,可写的经历也不过几年,动辄几十页的简历,“作秀”的意义远大于简历内容本身。应届毕业生简历的正常篇幅是在两页A4纸以内,最好是能缩成一页。如果确实很优秀,有很多值得一写的东西,那么也不妨突破两页的界限。要记住,与所求职无关或意见不大的内容最好不要写,例如个人爱好、个人性格等根本就是不必要的,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也不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据调查,用人单位花在每份简历上的平均时间不到1.5分钟,要想在这短短的90秒内迅速抓住招聘者的眼球,简历不做到短小精练是不行的。如果一份简历,第一页是封面,第二页是求职信,第三页是学校介绍,第四页是院系介绍,第五页才开始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这样的简历,用人单位只看一次就会永远成为了历史。

重点突出

聪明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是懂得换位思考的。我们应当站在招聘者的立场上,认真想想招聘者在看我们的简历的时候会有些什么感受。一份接一份的简历会让招聘者看得头昏脑涨,如果一份简历比较长又没有层次感,那就很难引起招聘者的兴趣。因此,在写简历的时候要注意突出重点。重点的内容应当通过不同的文本修饰功能去表现,例如黑体字和粗体字等。有重点、有层次感的简历才能刺激招聘者那早已机械和麻木了的头脑,才能使你的简历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针对性强

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位,求职者应当事先经过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准备简历。不能盲目地将一份标准版本大量复制,投递任何一家单位的简历都是千篇一律,那样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应当备有几份不同的简历,在应聘某一企业的时候选择最合适的一份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单位总是关注应聘者与之相关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历,因此,要针对自己应聘的单位和职位列出自己这方面的专长,你学了什么,在这方面有什么实践成果等。例如,应聘广告公司就应详细写明你在某广告公司的兼职经历,并且最好把简历做成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就是对你能力的最好说明。又例如,应聘媒体行业就应该附上你在报社实习的成果,列出曾报道过的新闻,指出它们曾经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你的简历一定会鹤立鸡群。

说明客观

简历应该是客观的自我说明。简历的语言应当是站在第三人的立场上,用说明性的语言向用人单位进行介绍。不要在简历中进行主观性的描述,例如“善于沟通”、“富有团队精神”、“团结同事”、“能给单位带来××效益”等等。简历的行文要以简明的短句为主,切忌使用文学性、抒情性的语言。有些大学生改变不了以前写作文的坏毛病,不管在哪里都喜欢喊口号,例如“大学毕业,我决定投身社会的大熔炉里锻炼自己”、“我期望着一个大展身手的良机”,如果愿意,诸如此类的空话、虚话、大话尽可以放在求职信里,但不能放在简历上,因为这不是简历的语言。用人单位看了肯定只是一笑了之。因此个人简历没有写自我评价、个人性格等主观性内容的必要。

表达准确

错别字和病句是好简历的大敌,在制作简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字和句子表述的是否正确。一份简历能看出一个人的语言文字修养,而招聘人员考察应聘者的文字能力、细心程度

等内容就是从简历开始的,因此马虎不得。此外,要注意不要使用拗口的语句和生僻的字词,更不要故意卖弄文学水平,咬文嚼字。表达清楚、准确、规范、精练,是简历语言的基本要求。

设计美观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简历当然也需要包装。现在的大学生当然知道这一点,随便到哪个招聘会上看,都会觉得许多简历的设计确实非常有个性和创意。要想与众不同,首先要在外观上出众,才能抓住招聘者的目光。但需要注意的是,除非是广告艺术类的专业,如果不是出于专业的需要,简历不必弄得太花哨,只要简约、大方就够了,在简历的外观上花太多的心思完全没有必要,毕竟设计只是外表,而决定胜负的是内涵。

在设计的时候,不妨考虑给简历一个封面,简简单单就可以,如果没有封面,在众多“打扮入时”的简历面前不免显得有点“衣衫单薄”,相比之下好像缺乏求职的诚意。此外,设计要充分考虑内容文字的效果,如重点是否突出了?字号是否合适?行距是否紧密?既要考虑美观,又要考虑方便阅读是外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干净整洁

首先是打印问题。简历一定要打印,拒绝效果不佳的油印、复印。最好不要手写简历(这点与求职信是不同的),因为简历对版式的要求比较严格。如果用手写简历,没有把握做得美观,那么最好不要手写。打印的时候要用高质量的打印机,最好是激光打印机,并选用不低于80g的优质白色打印纸或复印纸进行打印。打印所用的纸型应当与求职信所用的相一致。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其他单位有信头的纸张进行打印。

其次是保洁问题。要注意保持个人简历的干净,见简历如见人,一个注意保洁的人,他的简历肯定也是干净的。

第四篇:内科医生易犯的十大毛病

内科医生易犯的十大毛病

人人都会有毛病,内科医生也不例外。有人言,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但作为医生,毛病应该是个例外。当前,医患关系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改善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钱包,另一方面也对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医生责任重大,人命关天。我们不能否认,也不能自负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不犯错,但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任由毛病放大;当我们在治疗患者的时候也该治治我们自己。

笔者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深感临床诊疗过程中“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重要性,总结了内科医生常犯的十大毛病,当与读者共勉。

一、和家属或患者闹翻脸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把和患者的关系弄僵。这么做,轻则失去患者的信任,重则产生医疗纠纷。临床中我们总会遇到患者不理解的时候,他们因病痛苦、急躁变化无常,轻则言语不敬,重则动手动脚,这些都应该容忍。许多病人躯体的变化也伴随着心理和情绪的变化,我们应该总能理解他们,即使是在病人不理解我们之后。患者家属不配合时有发生,但是家属也是就诊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国内,我们常常看的不是病而是一家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感受,并及时对他们的态度作出快速反应。治疗只是医疗活动的一部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交谈和教育也应该放到重要的位置。

二、自查房不及时,大查房不准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查房习惯,但查房不及时绝对不是一个好习惯。笔者认为应该先查房再调整医嘱。在美国,常常是看完一个病人接着处理医嘱,一个一个地来,但我们会在处理医嘱之前查完所有患者。实际上,不同的患者查房时机和查房次数不一样。笔者曾经的一位带教老师,早晨七点到病房,首先要过一下病人,该处理的及时处理,等到交完班后再仔细查看每一个患者,然后调整医嘱,在上午和下午下班前他还会再看一次病人,对于重病人上班时候隔段时间就前去查看。笔者觉得这样做十分恰当。

说到大查房,应该是主任或高级医师带队,全科医师和护士长整体出动的那种。对于这种查房,我认为首先要严肃对待,大家没有理由不参加,也不能中途无故退场,更不能在人群众中交头接耳讨论其他问题;其次查房前要把病历复习一遍:疾病分期、用药处置情况、疾病和症状缓解情况、目前还急需解决的问题

等。查房是一个综合了陈述、讨论、聆听、学习和现场解决的过程。

三、查房不带听诊器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有时看不到内科医生带着听诊器查房了。这真是一个怪象。听诊器一直是内科医生的帮手,我们可以方便地用它获取第一手信息——患者体征的变化,我们用它来听诊心脏、肺、腹部以及血管。

是什么原因让内科医生置它于角落呢?是听诊器落伍了?还是听诊器太沉?绝不是。笔者认为首先是部分医生认识不够,他们常把诊断寄托在检验、检查上,认为用听诊器来获取的信息是主观的,可靠性差。然而,检查、检验获取的信息比较滞后,结果值波动也很大,这常常带给医生不准确的数据,从而误导医生,导致决策失误。其次是医生对听诊器可获取信息的熟练度不够,尤其是心内科,听诊是门难练的功夫。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才能融会贯通。此外,还有医生的懒惰情绪,这完全是对这门技术的亵渎和对病人的不负责。

四、不请示不汇报

这是年轻的内科医生最易犯的毛病。在开始,他们或者不熟知三级医生汇报制度,或者因为所在医院对这项制度的管理不到位,到了后期,医生们自认为懂了许多,于是常常自己私下做治疗决定和方案,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还有一点就是要讨论。请示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全科讨论,必要时还要组织全院讨论,例如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及放疗科参加的病例讨论会是需要的。要相信众人智慧胜一人。所以,新患者要请示汇报,危重病人要经常请示汇报,大查房的时候要全面汇报。

五、不是自管的病人不过问

笔者说到的这一点不是经常发生,但是如果发生了,肯定是有不好的影响。现在医院都是管床制、分组制。每个组的医生对所管床的患者负责。但是责任不能成为与其他组患者划清界限的理由。记得上学的时候,主任一次交班大发雷霆,原因是前一天下午某个患者的家属找管床医生,当时管床医生不在办公室,其他医生也许没有对这名家属的要求作出回应,于是他扔下几句骂人的话就走了,事后主任虽然没有追究,但是负面影响极大。所以,笔者建议,病房的每一个患者及家属我们都应该以礼相待。任何时候,如果不得不面对,即使不是自己责任范围的,也应该设法先稳住他们的情绪。

六、医嘱与执行不匹配,病历与医嘱不一致

病历文书应该是每家医院都十分重视的内容。规范是一个方面,相关文书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这时候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护士的文书和医嘱应该一致。从入院开始就应该如此,例如入院记录,用药以及转归等,尤其是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另外,病历内容也要和医嘱对应起来。有问题的要及时修正。毕竟,过后修改病历麻烦大,也存在很大风险。

七、不看病人下医嘱

不过问患者,不查看患者就下医嘱,同样风险很大。有时候即使自己很熟悉的患者,我们仍然要走或跑到床前巡视病人后再做决定、下医嘱。新入诊的患者应该及时查看,绝对不能拖延,这主要是因为病人入院资料一片空白,谁也不了解情况。夜班时间,护士的简单描述并不充分,或者根本不是她们描述的那样,这时即刻起床看病人是必须的。笔者不推荐口头医嘱,即使这类医嘱仍然行得通。

八、重病人检查不随人

我们时常会遇到比较重的患者要做个CT、MRI什么的,家属肯定会一同前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有脑部、心脏问题或者有呼吸障碍的时候,经治医生最好放下手里的活,也一同前往。笔者的一位同事就因为一名淋巴瘤患者做CT检查的途中出现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家属闹起了纠纷。

九、不读书不请教

医学发展快,医生经常读书是应该的,这样才能掌握最前沿的东西。其他可读的包括病例分析、共识、临床规范、指南、临床试验结果等。教科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所以读的内容要新。当然,老的东西也不能丢,且学习老的知识要“勤”,因为我们会经常忘记以前记忆过的知识。例如,血管解剖的知识、CT和MRI影像的知识,应该时常翻翻书,尤其是遇到有关病人,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另外,过一段时间,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系统系的学习。我们千万不要觉得翻翻书是丢面子的事,相反,对照和学习是严谨的表现。需要说明一点,学习时最好是找原始文献来看。笔者不建议年轻的内科医生们花费大把时间去听专家讲授的临床试验汇报和进展,他们应该是检索到原文献,然后仔细分析文章的试验设计,它们有哪些利弊,除了HR、P值、95%CI、中位获益时间,其他的呢?例如试验原由?基线一致?达到研究终点?NTT如何?是否有应用风险?亚组阳性数据可靠?经济获益比?伦理?人群差异?......,最后,对于一些阳性的结果,我们在临床中还要仔细领会。

十、不记录不总结

记录不是学习课本单独需要的,记录也不仅仅是病历记录。少见病、常见病的少见表现、治疗效果佳的病人都需要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整个病历,也可以仅仅是一个住院号或姓名,方便以后查询,或者患者的影像学的资料。记录为了什么呢?一是为了综合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进,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二是为了形成材料,为课题、文章、会议做准备,实际上还是为了交流。我们很多年轻的内科医生总是在面临晋级的时候才想到如何凑篇论文,却不知这些工作应该贯穿这个临床实践。所以,记录是一个习惯,这种习惯可能就是拿出一个单独的记事本,或者时刻准备着照相机翻拍CT片,或者定期到网络中心提取影像资料,到病理中心拷贝病理图像。

总之,学医是漫漫长路,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应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医疗是服务行业,医生是服务者,但我们的服务与其他服务业有着明显不同,一是结局具有不可确定性,二是服务不是简简单单的金钱交易。我们在期待大众的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在我们自己身上多做些工作。毕竟,我们的愿望是一致的,那就是让患者最大获益。

第五篇:应届生必看!这份简历几乎犯下了应届生求职所有的毛病....

应届生必看!这份简历几乎犯下了应届生求职所有的毛病....一个原本优秀的校园风云人物、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大学励志人物”因为简历表述的失败,几乎别被所有应聘公司的HR枪毙。而他简历中所表现的问题,在五小丁看过的众多应届生简历中几乎都有反映.....这是他的问题:

目前投过简历的公司:百度、腾讯、豌豆荚、豆瓣、网易。自认为大学并没有浪费时间,最近一个月感觉真是糟糕透了,性格爱折腾,大学三年混迹于各种学生组织,后来带着小团队做过创业项目。大三了,想去一些公司看看,投了几个基本没有任何回复,突然就有点迷茫了。这是之前各种忙碌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状态。。有过来人指点一二吗? 这是他的简历。

问题发出来后,从排版、格式再到内容遭到集体吐槽 首先是排版———

知乎/刘小敏:在我漫长(并不)的生涯中,所见过的所有以为自己用PS画出了一片简历新天地的同学们,几乎有99%都是: 画.虎.不.成.反.类.犬.重要的事情要加粗。

我能看出来题主所尽的努力与尝试。想必完成之后自己还挺满意,觉得一定能够在一大堆毫无新意的简历当中脱颖而出,勾住面试官的灵魂,从此当上总经理,赢取白富美……什么的。

我也相信题主在学习PS的道路上颇费了心思,否责也不会自信满满的在技能一栏里对自己的PS技能打分为6/10。天啦噜!你造PS是个多变态精分的东西吗吗?我都不敢给自己的PS技能打分6/10啊同学啊。

但是,题主有一点是十分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有“设计”简历的意识,只是方法不对所以悲剧。其他的答案们已经从内容上全方位的尽兴了碾压,我就不赘述了,今天我只讲观感。只有四个字:信息层次。什么是信息层次呢? 第一眼看到第一层次的信息,第二眼看到第一层次所对应的第二层级信息,不重要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以创造流畅的阅读节奏。

其实题主还是有一点信息层次的意识的,只可惜功力不够,反倒让人无处着眼。题主意图表达的信息层次:

题主实际造成的阅读节奏: 因此,我建议各位非设计类的选手,没有一定把控能力,就乖乖用单线程的结构,从上倒下从左到右,局部做点小区分什么的。比如:

良好的信息层次能够化繁为简,将庞杂的内容进行有序的归类,使阅读者能够轻松快速的得到需要的内容。在具体的表现上,通过文字形式的对比来实现。通过字体大小、字体粗细、颜色灰度等因素,将第一层级信息首先凸显出来。这个word就可以实现,把内容分一分,重要的四号加粗,次要的小五不加粗,再次要的小五灰色字,不要害怕字体弄成非黑色别人就会阅读困难,留够了行间距,一切都没问题;也千万不要花里胡哨一大堆颜色,最多加一种用来强调,理科生蓝色文科生橙色什么的,萌萌哒!

本来打算给题主改造一下,但是这是个简历啊!作图我快打字我懒啊!翻翻刚好有之前在五百丁网站上定制简历,发出来示范一下好啦。虽然内容多,但读起来没有那么重的负担。这就是信息层次的功劳。尝试的时候不要忘记八个字:重复、对比、亲密、对齐。

然后是格式—— 阿汤鸡:

第一感觉:乱。你到底要干嘛? 意向职位呢?

你把社团活动排的那么靠前,是想告诉HR你想直接做管理吗亲?实习经历排前面啊摔!有含金量的实习>竞赛成绩>奖学金>校园活动,按这个顺序改。简历不要用生活照,去拍张证件照,不要过分PS。联系方式不要留微信、博客

注明出生年月、目前所在地、户口所在地

既然是应届生,你的成绩排名呢?如果成绩不好,就干脆不要写了,也不能算你错。如果成绩好干嘛不写!

执着、率真、爱折腾?我们不是要选秀啊哎呦喂!我们是要找人来干活的,你爱折腾自己接着创业去,别来折腾我们。改成正直、执着、有活力。别搞花里胡哨的,给我简简单单白底宋体 我教你这些干嘛。。

回到问题“为什么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1.没有期望职位,邮件过来我根本就不会打开,定期删除。

2.如果真的那么空,打开简历,还是没有期望职位,关掉,邮件删除。3.好吧,真的太空了,我还是看一眼吧,你的照片太不正式,格子衬衫(吐)还驼背噶严重(吐)关掉,邮件删除。

最后是内容——

知乎/护耳大脸:作为一个有过很多次校招和社招经验的企业负责人,我再次说明一个观点,在自己的简历上尽量不要用那些看似高大上的名词来吹牛逼。因为, hr不是傻逼!

实习期间的什么董事长助理,什么运营总经理……这种头衔就不要自己往脑袋上挂了,这种头衔,你在学校里对同学炫耀一下或许还能蒙蒙人,对HR说这种话就是只能降低你的印象分,觉得你很虚荣而且轻浮。请搞清楚一个事实: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董事长助理”这个职位,都是已经归入企业高层了!一般来说可以和VP平级,或者略低于VP!总监级应该是标配了。

没有人会相信你一个实习生就可以当董事长助理!你明明就只是一个行政打杂而已!

别给自己挂那种高大上的头衔了,好么?HR看了会笑,要么觉得你不知道天高地厚,要么觉得你是打肿脸充胖子的虚荣心过剩。再说一遍,董事长助理不等于行政打杂!!

还有,运营一个校园内部的服务团队,就别给自己挂什么“总经理”的头衔了,好么?

小小年纪弄的官气十足。

你成立正式公司了?就称自己是总经理?有企业资质么?有法人么? 没企业资质你称自己是什么总经理? 难道学生会主席可以称呼为学生会总经理? 搞笑么……

总经理这个头衔不是那么廉价的,不是你随便过家家就可以自封的,可以么? 你自己说着玩,和同学之间说着玩,可以。但是拿这种学校里的内部服务运营团队,来对HR说你当过总经理,只会让HR觉得你这人轻浮虚荣。

建议更换成“运营负责人”这样的称谓,更合适一些。我是HR的话,我只会觉得,这学生太敢吹了,浮躁,不踏实。……

最后总结,题主有北科大这样的重点大学的学历,原本是一个很好的优势!同时又拿过国家级的奖学金,是可以加分的(重点院校的国家级奖学金的管理很严格,还是含金量很高的!)

改掉浮躁和吹牛逼的坏毛病,新人就要踏实一些,会比较容易博得HR的好感。

毕业生简历易犯的毛病[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