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如何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3-67903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6 20:09: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如何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一、转换思维模式,提高认识

要使全体职员认识到宣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任务,但同时也是生产力,是通过一定的模式、不同的载体以及特有的效果转化而来的一种巨大的生产力,作用不可低估。宣传也是一种效果和渗透力较强的文化形式,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环节,宣传工作做好了,带给企业和单位的丰厚回报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还体现在员工的潜能发挥和凝聚力的加强方面,会使企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会迅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同。使施工部门尤其是外营项目部的宣传意识由从“只干活 不宣传”变为“既干活 又宣传”。

二、紧紧围绕大局,做好主题宣传。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局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水利事业首次被提到了战略高度,我局的水利事业也即将进入有一个高峰。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围绕“民生工程”这一总主题以及“艰苦奋斗”“创先争优”“三个一”“等副主题,紧密结合公司实际,保证宣传方向与公司的经营策略、管理方向一致,从而达到舆论宣传对生产的推动能力。今年也我局建局二十周年,各宣传员应围绕日常对建局二十周年所作工作进行主题宣传报道。

三、提升报道深度,不断增强施工企业舆论宣传水平

深度报道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是展现一个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外在的物化力量。提高报道的深度,既是把提升舆论宣传能力放在 1

突出位置的客观需要,又是在实践中提升舆论宣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按照“定位准确、中心突出、人物鲜活、事例真实、典型突出”的要求,着力“细节”宣传,以小切口诠释大事件、大主题。

四、练好内功,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

(一)强化六种意识,提升队伍素质。

要提升舆论宣传能力,必须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的新闻宣传报道队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就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学习意识和精品意识。要把六种意识体现在方方面面。这六种意识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只有牢固树立这六种意识,练好内功,建好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完善措施。

一支优秀的宣传队伍,必定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具体措施,因此我们要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完善宣传,1.要有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宣传组织机构,尤其是外营项目点更要重视宣传工作,以便及时协调和处理宣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以及方向的把握等。

2.各科室宣传员要负责提高本科室的稿件质量,各科室发表稿件需由各科室宣传员发往公司宣传员处。

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宣传人员提供参加各种会议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领导的工作思路、决策,以及单位的发展方向等。

4.在外营项目的宣传上,鼓励外营项目点自觉自主宣传。如果实际情况需要,尽量给宣传员提供实地采访的机会,以保证稿件的质量和真实感,同时也能使宣传人员的新闻意识、写作水平、采访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积极组织开展专门培训

1.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适时采取“送出去”的学习方式,以便使宣传人员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保证每季度采取一次“请进来”的传授方式,培训时间上可根据老师的时间和单位的工作情况决定。适时开展开展宣传员之间的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交流活动,有效畅通信息渠道。

2.鼓励宣传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自学,单位也可为宣传人员提供相关书籍,使他们能够及时充电,补充知识,通过多看、多问、多思、多练,提高写作能力和实战经验。

(四)健全激励机制

1、每年年终依据稿件发表数量进行“优秀通讯员”等宣传工作人员的评奖活动,予以优秀通讯员精神奖励和适当物质奖励,以增强通讯员的荣誉感,从而达到激励目的;

2、稿费发放建议标准:

稿费:

新闻稿件:10—15元/篇(800字以内10元,超过800字15元)照片:5元/幅

相同的文章、图片在不同的宣传媒介上发表、引用(公司内网、局

OA系统、小浪底报等)只计发一次稿费;稿件发表数量以局统计数据为准。

第二篇:67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文/张天国

一、聚焦重大主题,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舆论宣传强势

抓好重大主题宣传,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关键。企业各级主管和宣传人员,在把握正确导向后,要聚焦主题、突出主题,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一)紧紧围绕大局,做好主题宣传。当前,摆在中国铁建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抓住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所实施的加大基础建设投资规模的历史性机遇,这是施工建筑企业当前和今后必须牢牢把握的宣传主题,也是自觉主动地为大局服务,是提升宣传能力的内在要求和主要途径。做好了这个主题宣传,既是服务大局的需要,又是加强舆论宣传能力的需要。在组织这个重大主题宣传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和分析形势,让主题内容与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和企业所部署的经营策略、管理方向的需要相一致。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优主题宣传。做好做优主题宣传,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和落实到宣传的全过程,把镜头对准基层。基层管理者和普通群众,应该成为企业主管领导倡导的和宣传人员笔下及镜头中表现的主角。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形成主题共识。避免模式化的倾向,在增强主题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切实提高在企业内部的舆论宣传能力。三是注重实效,做强主题宣传。围绕“企强工富,内和外顺”和“进入中国铁建股份公司20强工程公司序列”的目标,分阶段、有重点地策划组织重大宣传战役和重大宣传活动,坚持提前介入、精心策划、制定方案、系列推出,在形成重大主题宣传强势中,切实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二、提升报道深度,不断增强施工企业舆论宣传水平

深度报道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是展现一个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外在的物化力量。提高报道的深度,既是把提升舆论宣传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客观需要,又是在实践中提升舆论宣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按照“定位准确、中心突出、人物鲜活、事例真实、典型突出”的要求,注重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比如,当前以京沪高铁为主的客运专线的报道,就要紧紧抓住安全质量、履约能力、信誉评价和特大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铁路大会战中涌现出的科技成果、典型人物等等,都是建筑施工企业主管领导和宣传报道人员必须关注的重大题材。同时,在组织主题宣传活动中,要把国家基建政策趋势说透,把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本质点穿,把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事件讲清,找准问题根源的实质,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

三、着力“细节”宣传,以小切口诠释大事件中的大主题

记得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中国铁建系统和新闻报道人员和全国众多媒体一起深入抗震救灾一线,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引领了舆论导向,疏导了情绪,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赢得了一致好评。这一生动实践,显现出了新闻舆论力量,不仅在中国铁建新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成为着力“细节”宣传,以小切口诠释大主题的范例。中国铁建在这次新闻宣传活动中,从客观报道入手,用“争做崖上蜘蛛人”、“杨鑫临行前掏出所有现金、银行卡交给妻子”、“苏前龙妻子行走地震灾区千里寻夫”等细节报道诠释出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主题,充分展现了中国铁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感人场面和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既从“细节”中把握了趋势,增强了舆论宣传的前瞻性,也从“细节”中激活了思维,增强了舆论宣传的思辩力,把“细节”引向纵深。

四、练好内功,打造企业宣传报道力量的主体支撑

提升舆论宣传能力,必须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的新闻宣传报道队伍。

(一)在强化六种意识中练好内功。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宣传队伍,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学习意识和精品意识。要把六种意识体现在方方面面。这六种意识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只有牢固树立这六种意识,练好内功,建好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在了解上情、把握下情中练好内功。新闻工作者是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主体。提高舆论宣传能力,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吃透两头。一方面,要对国家、行业相关理论政策、工作部署等上情进行分析解读,实现自身在思想认识上的再学习、再提高,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到群众中间听取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得到最真实的感悟。基层、生活当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素材,是培养企业优秀宣传报道人员的最好舞台,也为不断提升舆论宣传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空间。从普通职工中间不仅能够找到宣传报道的突破口和写作灵感,而且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埋头实干、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从而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和工作热情。

(三)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中练好内功。建筑施工企业的宣传报道人员大都是兼职的,还承担着新闻报道以外与企业管理相关的诸多工作。领导要求高,工作压力大,也没有受过新闻专业培训,专业素质不能与新闻媒体专业记者相提并论。因此,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当前,企业新闻宣传面临的情况,一些宣传人员拖着疲惫的身体承担着繁重的报道任务,却没有条件、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再加上一些企业对新闻报道人才只使用不重用,不仅打击了他们对企业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性,也直接导致了人才的流失。有的企业主管领导认为,新闻报道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可有可无的行当。

企业的主管领导要首先转变观念,加深对企业宣传报道工作的认识,从宣传报道人才的优选培养,到宣传队伍的优化升级,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和配套的改进措施。

五、防患于未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掌控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普通民众对媒体的作用逐渐认识和重视,一篇负面报道往往就能导致企业上下惊慌失措。近年来,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教训深刻。不少企业因此丧失了社会信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处于下风。发生事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企业并不懂得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常常为了一件完全可以化解的小事,因为在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处理方法上的无策而被无端放大,造成不可挽回的骨牌倒塌效应。

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掌控能力?笔者认为,企业有必要制订可行的《应对媒体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对事件进行有序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三条原则: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依据,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上报上级宣传部门的原则;及时确定新闻发言人的原则。对突发事件信息的公布必须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统一口径,并报上级批准之后,由新闻发言人在第一时间采取组织报道、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外发布信息。除新闻发言人按统一口径对外发布信息外,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向外界传播事件相关信息。

总之,在突发事件来临之际如何应对媒体,是新时期企业主管领导和宣传报道人员必须面对的新课题。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在有效应对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舆论宣传能力。

(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四公司)

第三篇: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推荐)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能否有效调控大众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要政治家办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江泽民同志要求,在坚持党性原则上,新闻媒体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些重要论述,都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体现了舆论引导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指路明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近年来,西方一些人士极力宣扬“媒体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平台”,是独立于政党、政府或利益集团的“第四种权力”。我们有的同志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论调的影响。其实,西方国家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其切身利益的新闻报道上,都是对新闻媒体实行严格控制的。比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实施“新闻媒体过滤器”计划,挤压美国国内与政府观点有抵触的新闻媒体的传播空间,限制记者的采访报道,并处罚“违规”记者和电视台。不仅如此,一些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经常不顾事实、凭空捏造、造谣生事。这些无疑都是对西方国家长期标榜的“新闻自由”、“媒体公正”的莫大讽刺。实际上,西方主流媒体所代表的正是幕后政党和大财团的利益,西方新闻学强调的“新闻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们的新闻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决不能在新闻宣传上出现任何偏差。今年,我们国家大事多、要事多、敏感事件多,江西各级新闻媒体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突出抓好敏感时

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及时掌握带倾向性、苗头性的敏感问题,加强正面宣传的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各媒体负责同志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做到不为浮云遮望眼、站稳脚跟不动摇。

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始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新闻舆论能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产生巨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各级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新闻宣传工作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当前,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江西也正在崛起的进程中奋力赶超。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要求新闻工作者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作为新闻宣传的着力点,为改革发展加油助威、凝心聚力。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总要求的新举措,大力宣传全省上下狠抓发展、加快发展的新进展,大力宣传我省经济回暖、逆势上扬的新动态,唱响“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舆论主旋律,唱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时代最强音。新闻宣传工作要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服务。新闻媒体是讴歌时代精神、伸张社会正义的重要力量,既能够传播信息、普及知识,也能够反映民意、开展监督,对于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职能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新闻宣传工作要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作为新闻媒体,要切实抓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努力化过激为冷静,化对立为理解,化怨气为信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做到及时准确、快速反应、先声夺人,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出正面声音,努力挤

压各种谣言的传播空间。在目前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要想隐瞒是不可能的,有反应比没反应好,快反应比慢反应好,主动反应比被动反应好。只有牢牢掌握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才能有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讲求新闻宣传艺术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新闻学角度来看,这里的“文”既是指新闻报道要有丰富的新闻事实,又是强调舆论引导要有娴熟的技巧和艺术手段。列宁曾说过,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听众。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讲究宣传的艺术,进行艺术的宣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实践证明,以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一些媒体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在于有权威、深度、及时的新闻内容,而且在于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节目形式和报道方式。我们的新闻作品要产生感染受众的效果,必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真实感人。要突出个性特色,少说套话空话;多一些深层次剖析,少一些浅层次的扫描,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镜头、笔头、话筒多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多用群众的鲜活语言,多用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报道,使我们的舆论引导工作更加可亲可信。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在把握好“度”上下功夫。“度”的把握依靠科学,“度”的体现讲究艺术。大到一个宣传战役、一篇社论的取舍,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的推敲,都是把握“度”的过程。舆论引导既要得力,又要得当,还要得法。要正确把握报道规模、报道数量和报道频率,研究受众的心理、心态和情绪,做到适度而不失度,避免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防止产生负面效果。

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新闻是求“新”的事业。新闻之“新”,不仅在于报道时效之新,而且更在于报道内容之新、方式之新。只有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才能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要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受众的信息需求出现从“被迫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的趋势。由于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一家媒体已经很难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能选择一部分受众作为自己的目标对象。这就需要媒体根据受众的差异、兴趣爱好对自身特色进行“定位”,运用差异化策略找到自己在社会和市场中的位置。目前一些媒体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同质化”现象,特别是一些子报小报越来越趋同于“一个面孔”,逐渐使读者失去了兴趣。各级各类媒体要深入研究群众信息需求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不断调整和充实传播内容,努力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要创新舆论引导的手段方式。经过不断改进,我们的报道形式、报道手法日益丰富,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但我们还要继续下大功夫,努力避免政策宣传文件化、工作报道概念化、会议报道模式化、典型报道脸谱化等现象,努力实现新闻宣传题材多样化、形式多样化、风格多样化。在报道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时,要突出新闻价值,使报道“有血有肉”;在报道典型时,要使典型既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又让人感到可信可亲可学;在报道重点工作时,既要全面准确又要生动鲜活,使同一主题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避免内容形式的雷同和单一。要充分运用现场画面、同期声、图表、评论等多种报道形式,增强新闻宣传的表现力。

要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当前,随着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传媒格局和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传播渠道逐步多样化,传播资源爆炸式地释放出来。以视屏传播为例,现在宽带视屏逐渐普及、3G应用前景广阔、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发展迅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造成了舆论格局的深刻变化,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包括社会舆论场、媒体舆论场、网络舆论场、手机舆论场在内的多个舆论场,特别是网上论坛、新闻跟贴、聊天评论等十分活跃,产生了明显的放大效应。这种趋势,很容易将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干扰主流舆论。我们要从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着力构建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于一体的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五、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队伍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要有效引导舆论,仅有良好愿望还不够,还要具备引导舆论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工作作风、责任观念和道德修养。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做好新闻工作,没有扎实的功底不行。在这方面,我国新闻界的许多老前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不仅是通晓马克思主义的著名报人,也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专家学者。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把学习当成终身大事,既要从书本中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既要向同行专家请教,又要以人民群众为师;既要钻研业务知识,又要了解和掌握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努力争做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努力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

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革命先驱李大钊说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美丑善恶,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用手中的笔,扬清激浊,扶正祛邪,全面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倾情谱写精彩纷呈的新闻篇章。

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古人提倡“立德、立功、立言”。只有首先做到立德,才能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功。广大新闻工作者要遵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的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和低俗报道,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新闻队伍良好形象的维护者,不断为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

第四篇:提高领导干部引导舆论能力

本报7月29日讯(记者王强)今天,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09年第三次学习会,对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网络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中学习。省委书记王珉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指出,正确面对、充分驾驭、有效引导媒体,是当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

上午,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作了《关于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同媒体打交道能力》的专题报告。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专业委员会主席刘正荣作了《关于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新信息环境的挑战与舆论应对》的报告。

王珉强调,要正确面对媒体,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要深入研究当前舆论引导格局中各类媒体的特点,深刻把握舆论动向和传播规律,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本领。首先,要善待媒体。在平等的基础上信任媒体,善于与新闻媒体交往、交流、交朋友。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正确对待媒体的舆论监督,善于通过媒体监督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树立形象。其次,要善用媒体。充分运用媒体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发布政府公共信息;大力宣传报道经济社会热点,为振兴发展营造强大声势;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推动科学决策的有效落实。再次,要善管媒体。严格执行党的新闻宣传纪律,深入开展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逐步完善新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思想教育等手段,实施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

王珉指出,要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处置。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有效处置社会事件特别是做好新闻处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下发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引导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健全机制,完善预案,提高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落实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争取第一落点,抢占引导先机。

王珉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媒体,提高应对和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当前,网络媒体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加深,舆论引导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社会矛盾网络化、个别问题社会化,任何一个个案都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深入了解和熟悉运用互联网媒体,正确对待网上舆论和监督,提高应对舆论特别是网上“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要高度重视网络宣传文化工作的管理。

王珉指出,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确保阵地巩固、导向正确。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和网评队伍的培训。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市(州)党委、长白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省委、省政府专职副秘书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驻我省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会。

第五篇:浅谈基层公安局长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类社会步入数字、信息化的当下,舆论和媒体这对孪生兄弟凭借与生俱来的特点和敏感触角,对公众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予以造势、叠加放大,如若任其渲染、炒作,不适时加以正面引导,极有可能引发大的群众性骚乱,更有甚者,政府和社会的管理职能弱化,境外敌对势力插手,造成局面失控。舆论和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之大,贵州“瓮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特别是当前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仇富”、“仇官”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习惯于“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理念被不完善的社会分配制度打破,部分群众对基层组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公安机关作为党委、政府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捍卫者,责无旁贷地站在社会矛盾的最前沿,老百姓的怨气和不满将直接发泄在公安机关身上。加之舆论和媒体在追求效益最大化时,往往对事件大肆渲染,混淆视听,以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者或决策者如何提高驾驭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是摆在当前亟待思考和认真面对的问题。

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者——公安局长,驾驭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将直接表现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危机化解上。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在最小的影响面把危机化解掉,这是公安局长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舆论和媒体自身具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够快速地把事实真相传送给公众,抑制谣言传播的时空,达到稳定公众心理反应的社会效果,同时也能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大肆渲染、过分夸张,特别是不实报道扩大危机的剧烈程度,增加危机的处理难度,这是其消极作用的一面。因此,把握好舆论和媒体的双重作用,是我们提高驾驭和引导舆论能力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也应当看到,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惯性于侦查破案、治安防范、社会管理,疏于掌握舆论和媒体的应对能力,往往在舆论和媒体面前表现出失语和无声。即便有些想法,也亦如寓言中“狼来了”那位心存侥幸的男孩。当灾难真正来临,却束手无策,为此我们曾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涉警负面报道,我市公安机关近两年就有数十名同志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不能再漠视舆论的威力和对媒体渲染的麻木。当务之急,提高驾驭和引导舆论能力之课,我们必须及时快速补上。

一、要具有敏锐的政治责任意识,时刻保持社会舆论洞察甄别能力和掌控力

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厅局长会议上指出:“严防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炒作,要组织专门力量,有的放矢加强以互联网为重点的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有关问题在社会上发酵,引发连锁反应,牢牢把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作为长期战斗在维稳和对敌斗争一线公安机关的指挥员,我们深知社会舆论的监督对规范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纯洁公安队伍具有双重积极作用。一方面,社会舆论监督让我们在阳光下规范执法而不致误入歧途。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监督也迫使那些混进队伍中的人不得不默默收起“滥芋”。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就会被社会舆论“打”得口舌难辩,遍体鳞伤。因此锻炼和提高公安机关指挥员对社会舆论的洞察甄别力和掌控力,刻不容缓。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公安局长,凭借公安机关掌握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从获得的社会舆论信息中认真甄别、筛选的基础上,正确评估社会舆论有可能给公安机关带来的风险,从而及早的制定预案,积极有效应对,未雨绸缪,准备充分,任何危机都会被及时化解。3月4日,我县开发区发生一起挖掘机司机将阻挠施工的农民故意轧死案件。公安机关快速出警,将犯罪嫌疑人及时抓获。因案发地系有争议的地块,于是有人借机炒作,声称施工老板故意指使挖掘机司机将人轧死,背后有保护伞,黑社会强行施工等等,死者家属也借机抬尸上访,要挟政府。原本平静的县城,一时间被网上帖子炒得沸沸扬扬。网监大队在网上巡查时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启动预案,会同县委宣传部,组织近二十名“刀笔写手”,进行“灌水”跟帖,踩压,使其原帖沉底。与此同时,笔者主动接受电视台采访,披露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在县电视台播出,还真相于民众。一场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成功化解。

二、反应迅速,及时应对社会舆论的各种发难,有效控制事态的蔓延

当社会舆论指向或发难时,公安机关的一把手切不可心存侥幸或熟视无睹,应及时应对。即便是真的危机来临也要直面应对,公众和媒体迫切需要在混乱的信息中看清事件真相。公安机关在此时做出恰当的反应,有利于减少舆论和媒体的指责和危害。因此,公安机关要在第一时间发出声音,表明姿态,不给舆论寻机的口实。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不绕弯子,措辞严谨,表述清楚,相信人民群众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2003年夏天,笔者担任分局常务副局长、分管110工作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一对青年男女在河边洗手

如何提高舆论宣传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