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
万事开头难,一年级是学生步入学校接受的第一次正规的教育,一切都是新的,一切也都是棘手的。但这个时期也是最关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范文,供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范文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现班有41名学生。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踏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做好准备,把需要的书本、学具摆放整齐;
听课:坐得端正、认真思考、仔细听别人发言等;
发言:先举手,老师允许后才站起来回答,回答问题响亮完整;
书写: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工整。
2、数学能力的培养,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积极思考等。
3、培养数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到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等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本学期本人的工作目标
我决定以一个新人的姿态从头开始。在平时的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极大的热情爱工作、爱学生,尊重身旁的每一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范文二
一、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进度:
1准备课1—5的认识0的认识
2比较5以内数的加法
35以内数的减法复习
46~10的认识6,7的加减法
5国庆假
68,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
7连加、连减加减混合8整理与复习实践活动
9分类、认识物体
10实践活动
11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2整理与复习
139加几8加几
147,6加几
15整理与复习
1611减几12,13减几
1714,15减几16,17,18减几
18整理与复习
19总复习
20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安排范文四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第二篇:教学工作安排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工作思路
上学期学校教学工作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以规范常规教学流程、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师生素养为目标,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为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流程,使学校教学常规趋于规范化,向精细化迈进,本学期进一步加强的教学常规管理与考核。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本学期针对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教学反思、听课学习、教师读书、基本功训练等进行了三次常规检查指导,每次检查后都认真总结、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着重改变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案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让师生明确作业的目的,提升学生作业质量,做到清晰整洁,格式规范。教师作业留批及时规范,激励性评语使用得当。及时收集信息,辅导改正。
2、加强随堂听课,督促教师按时按表上课。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有效性。校长室和教导处听推门课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正措施。教导处听课67节。
3、规范早自习、晨读、午诵、晚自习的辅导。要求教师有效利用好每个时间段,科学制定计划,细化到每一节课。
4、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分别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每课一次教后反思,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进行每周一次的工作思考。教导处跟踪指导,纳入教师评价。
5、做好考试工作。教导处集中组织了期中测试,同时要求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单元或阶段测试。对各类测试进行客观分析,总结了阶段教学效果,指导了教学思路。
二、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使课堂教学与教学业务的研究成系统有实效,积极组织系列教研活动。
1、教导处将课堂教学研究梳理成学期初学科组内交流研讨课、教师每人一节公开课、课堂教学竞赛三个交流研讨平台。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展示、锻炼、提升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2、规范教研组工作。提出备、议、讲、评的教研活动流程,要求教研组在活动中分析组内学科教师课堂,发扬并学习优点,改正不足。学科教师平均听课34节。
3、发挥教研组职能,让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师现状制定合理的教研组活动和小课题研究,已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拉近教师间课堂教学水平的差距。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本学期在校长室的引领下,为了提升一二年级学生的言语能力,开展了学生“画中有话”训练的研究,老师们在研究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素养,对教师进行了高效阅读教学培训指导,同时督促教师深入实践,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对教师进行了思维导图、康奈尔笔记法的培训指导,并落实对学生的训练。
5、初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教导处出台了学科建设方案,本学期,以完善学科教学常规为重点,为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6、邀请教研中心专家来校指导9人次,外派教师培训38人次,其中旗外7人次。
三、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
1、本学期,教师做到了每月读一本书籍、每周一篇教学反思、每天一行粉笔字、每天30个钢笔字的基本功训练,以及对朗读等个人能力进行了训练。并组织了教师书法、朗读等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
2、组织了教师电教能力培训。
四、关注培养学生能力素养,1、扎实开展学生读书活动。本学期,根据教育局提供的《阅读书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建立读书档案袋。保证每周5课时阅读时间。开展书香班级评比、读书汇报评比、阅读之星等多种评比活动促进读书工作的开展。同时开展图书室进走廊、班级图书漂流新华书店校园售书等活动,倡导学生每学期购买一本书,保证了学生读书书源。
2、本学期在全体教师的参与下,学校开设了花样跳绳、空竹、足球、电子琴、黑白线素描、剪纸、毛笔书法、吉他、乒乓球、轮滑10门校本课程。推动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3、组织开展了学生书法、讲故事、朗读比赛活动,展现并提升了学生能力。
根据上学期工作,总结以下值得继续发扬的工作和仍需改进的问题:
一、突出工作:
1、教师备、讲、辅、批、考、研、学常规教学流程较上一学期有很大改进,老师们能正确认识常规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改进。
2、学生读书工作扎实开展。
3、有效开展了学期初教研组内研讨课、每人一节研究课、课堂教学竞赛等系列教研活动。
4、扎实开展了一二年级“画中有话”“看图写话”训练研究。开展了学生高效阅读、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训练的尝试。
二、存在不足:
1、课堂教学研究与提高只停留在活动组织与问题弥补上,没有有效的引导措施以及让老师们为之改进的目标。
2、学科建设工作只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深入开展。
3、教学常规仍有漏洞。
4、教研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5、教师电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培训力度不足。
6、校本课程建设长远规划不足,层次较低。
本学期工作思路:
1、持续不断抓教学常规工作,向教学常规精细化迈进。
继续加强教学流程,备、讲、辅、批、考、研、学的检查、评价,本学期将更多的侧重反馈指导及改进效果方面。
2、致力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研训体系,向课堂要质量。
教导处将课堂教学作为本学期工作重点中的重点。在上学期教导处组织学期初研讨课、每人一节公开课、课堂教学竞赛课的基础上,加大对常态课的关注,每天都有推门课。
加强教研组建设,细化常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导处深入教研组并参与上研究课,关注课堂实效性,理顺学校各学科教学的主导思路。
班子成员带学科教研组。
增加学习先进理念和方法的机会,外出学习、请进来。同时,鼓励并帮助参与竞赛及晋级等活动。
3、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物质条件:学科办公室、教室。
掌握本学科脉络,先进学科教学理念。
4、切实进行课题实践研究,继续 语文高效阅读、各学科思维导图使用(师生,教师备课)、康奈尔笔记法的使用、一二年级“看图写话”“画中有话”等专题的研究。目的是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掌握学科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5、合理规划校本课程,提升层次,有精品意识。
以原有13门课程为基础,从培养学生兴趣、素质为出发点。完成教材编写、课程层次(效果)提升,邀请专长的社会人士参与。
6、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基本素养,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提升外出培训的层次和效果。
基本功,反思。
外出培训。
7、继续做好师生读书工作。
保证书源;图书角建设;阅读指导;阅读记录袋使用;组织评比等活动。
教师每月精批1本书籍。
教学常规:
1、按时到岗(上班、上课、值自习、开会),及时签到,履行请假手续。
2、制定计划,熟悉学生,分析学生情况(成绩、习惯等),掌握教材知识体系,理清脉络,做到思路清晰,有措施。合理分配进度。
3、合理利用课下时间,保证备课时间,做到书面教案与课堂相符。
4、保证早自习、晨读、午诵、阅读、晚自习辅导效果,有计划、有内容、有检查。值多个班级要巡视,全面照顾。
5、书面作业留批有质量,用好练习册。作业、练习册全批全改,批阅规范。
6、分析命题,学会自己命题,做好阶段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7、
第三篇:主要教学工作安排
学 校 教 学 工 作 安 排
(2015-2016第二学期)
二月份:
1.落实各年级教师的分配、任课等各项开学准备工作。(教师任课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一览表、发放师生教学用书及各类表格等。)2.教导处制定学校教学、教导处、校本教研、教科研等各类计划。3.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会。(包括上学期六认真反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相关的活动计划。5.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研讨设计课程纲要。
6.各教研组活动。(分学科专题教研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与阅读;数学-解读教学新密码、课题组研讨;英语-拓展阅读、南京英语学习心得;综合社团活动回头看与新规划;体育-如何进行小学不同学段的足球教学)7.集体备课。
8.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9.教师交流、培训。(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经验交流)。10.教学常规检查。11.学生常规训练。
12.上级部门、兄弟学校专题学习培训。三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
2.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层及以上领导包组参与)
3.中层及以上领导听课、评课。
4.教导处收集检查上交各项工作计划并统计。5.参加区教研室相关培训。6.各教研组活动。
7.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精彩片段、案例研讨展评活动。8.教师培训。(教师教材培训、贺泽峰-硬笔书法培训、李春江-交互式白板多元交互、信息技术使用等)四月份:
1.常规检查。
2.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系列活动---学科课改课 3.教研组活动。
4.校级学生学科竞赛、展演。
5.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层及以上领导包组参与)6.听课、评课。7.学科阶段测试。
8.家长开放日活动。
9.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展示(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10.教师好课例、好学案、好试卷评比。
11.研讨学科课程建设,修正、完善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五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
2.听课、说课、评课、案例研讨。
3.教师高效课堂教学---党员、学科骨干示范课(名师工程)4.期中检测并进行质量分析。
5.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层及以上领导包组参与)6.各年级召开家长会。
7.检查教案、学生作业、阅读并进行展评。8.结对共建活动---校际间交流课 9.梳理学科课改路程,形成阶段性材料。六月份:
1.教师业务学习检查(听课记录、学习笔记)。2.学生作品展示(优秀作业、学科作品等)
3.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层及以上领导包组参与)4.学生读书汇报活动、拓展阅读抽查。5.教师高效课堂教学---青年教师成长课 6.六认真资料检查准备。7.校本、教科研、课题会及培训。
8.组织教师参加自制教具、课件、论文评比活动。9.制定期末考试复习计划。10.课题汇报实验课。七月份:
1.教师业务学习检查(听课记录、读书笔记、教案)。2.听课、评课。
3.做好期末复习检查工作。4.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5.做好学期工作总结、各教学、课题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6.再研讨完善学科课程体系。
一机三小 2016年2月
第四篇:2013月度教学工作安排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月度教学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教研组活动计划,学科教学计划;
2、学习中心小学教学常规;
三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街道教师基本功比赛;
2、组织开展语、数同课异构集体教研活动,常识、艺体组普听课活动;
3、组织参加春季田径运动会;
4、周作业、周备课、月度教学常规检查;
四月份:
1、我的读书心得比赛;
2、期中检测;
3、期中业务检查;
五月份:
1、各学科组比赛活动;
2、庆六一文艺汇演;
六月份:
1、制定复习计划,学困生指导方法交流。
七月份:
1、期末考试。
2、上交:全册教案及课件、试卷及分析、成绩册、听课记录、教研组活动记录、教研组活动总结。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一学期的辛勤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本人担任小学四(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反思。一学期来,为了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为了给学生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我自始至终以教好书、育好人为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事自己喜爱的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又充满快乐中结束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教学目的。我班学生学习成绩实际情况是:困难生多,优质生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我在肯定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坚持个性化教学。首先帮助学生找自己的优缺点,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方法。寻找优生的最佳学习方法容易,寻找困难生的最佳学习方法就比较难。而找不到困难生的学习方法就难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影响这些学生进步,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反思》。故此,我特别注意帮助困难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是以关心的态度对待困难生,困难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权利,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关心和爱,我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困难生时给于了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感受集体的温暖。再次实行分层次教学,突出中间,照顾两头,课堂上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带头作用,课后重点辅导困难生,使不同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二、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力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其做法是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设计题目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来进行,不能要求过高或过低;设计题目要根据大多数这个中间来进行,兼顾两头,特别是困难生要适当的多给予照顾、只要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自始至终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快乐地,主动地学习放在第一位.以此达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由于自己不断坚持和努力探索,由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于学生的密切配合,本学期我的教学效果明显,期中考核和期末考试,我所教的学科分别在年级的第三和第四,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学期来,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认真反思,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年纪较大,接受新事物较慢,使用现代化教学器材还不熟练。为此,在新的学期里,我仍需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继续保持默默奋斗的忘我精神,再接再厉,力争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