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记者编辑大学生实习报告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13-1052799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8 10:24: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记者编辑大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好范文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 “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星级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

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可是我总不能说:“不好意思,没有”吧?这样的不安之下,耳边一个声音响起:小姐,请问可以交换一下名片吗?转过头,来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发完了……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应该是那样的情境下所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状况,也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次的峰会,政界,商界,房产届的名士着实见了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雅虎中国的总裁潘石屹。当时,正值潘石屹的“拐点论”被炒得火热,而他出现在峰会也可以说是提高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率的一个举措吧!

第二篇: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

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今天只这样淡淡把那段经历掀过,而那种感觉会让我一直记得。而且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

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则,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后来,又做了实习编辑,又有了第二篇文章发表……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欢迎登录teniu.cc[],内容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记者编辑实习报告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好范文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星级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

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可是我总不能说:“不好意思,没有”吧?这样的不安之下,耳边一个声音响起:小姐,请问可以交换一下名片吗?转过头,来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发完了……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应该是那样的情境下所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状况,也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次的峰会,政界,商界,房产届的名士着实见了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雅虎中国的总裁潘石屹。当时,正值潘石屹的“拐点论”被炒得火热,而他出现在峰会也可以说是提高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率的一个举措吧!

会议结束之后,走在那个充满着“高级”气息的贸易中心,心里面的感觉很复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生活,感受这样的生活。身上穿着和那些人一样的职业套装,但是自己清楚,并不是他们。那一天,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是我想要的日子吗?为了成为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奢华场所,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吗?偌大的北京城,我显得那么的渺小。之后,我又去了很多个会场,采访了莫慧兰,可是再也没有了第一次的那么多感触。每次辗转于公交车和地铁站,前往一个个高级会所,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都很好奇,他们是否是和我一样的人?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

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今天只这样淡淡把那段经历掀过,而那种感觉会让我一直记得。而且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

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则,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后来,又做了实习编辑,又有了第二篇文章发表……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范文中国,原创范文乐园.

第四篇:实习记者实习编辑实习报告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实习记者实习编辑实习报告。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07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实习报告《实习记者实习编辑实习报告》。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星级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可是我总不能说:“不好意思,没有”吧?这样的不安之下,耳边一个声音响起:小姐,请问可以交换一下名片吗?转过头,来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发完了……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应该是那样的情境下所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状况,也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次的峰会,政界,商界,房产届的名士着实见了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雅虎中国的总裁潘石屹。当时,正值潘石屹的“拐点论”被炒得火热,而他出现在峰会也可以说是提高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率的一个举措吧!

会议结束之后,走在那个充满着“高级”气息的贸易中心,心里面的感觉很复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生活,感受这样的生活。身上穿着和那些人一样的职业套装,但是自己清楚,并不是他们。那一天,我一直在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是我想要的日子吗?为了成为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奢华场所,就是我想要的未来吗?偌大的北京城,我显得那么的渺小。之后,我又去了很多个会场,采访了莫慧兰,可是再也没有了第一次的那么多感触。每次辗转于公交车和地铁站,前往一个个高级会所,观察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都很好奇,他们是否是和我一样的人?

我们副主任说,做产经新闻,起码要半年的时间才能熟悉这一行。很显然,我的实习期没有那么长。可是,我绝对不甘心只是这样默默无闻。每天强迫自己浸泡在“财经网”,“轻工网”,关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轻工新闻。这期间,我确实有过动摇。因为,面对当初去出版社还是报社的双重选择,我放弃了名气更大、待遇更好的轻工出版社,只因为,不想单纯的坐在办公室,只因为,心中的记者梦。纵然和我大学四年的英语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依然坚定的来了。但是当我面对所有在学校我没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我也确实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尽管,去实习之前,我无数次告诉自己,一次都要从头开始,在这里,没有人认识你,在这里,曾经的荣耀并不属于你。这样的心理暗示却依然没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这种落差,在当时,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独感。还好,我的孤独感并没有持续太久。

今天只这样淡淡把那段经历掀过,而那种感觉会让我一直记得。而且我坚信,那样的孤独记忆,一定是我收获的财富。我想,在大学积累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快产生了效果,和办公室的人关系日益亲密,兄弟部门也一样。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别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个月不到,我做到了。尽管,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我清楚的知道,经济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然则,这个时候,这些似乎变得不重要。后来,又做了实习编辑,又有了第二篇文章发表……

我不能肯定自己将来会在哪里,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与理想,与专业有多远,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两个月不到的实习,给了我一份对未来的期许。纵使自己并不喜欢,纵使自己并不擅长,纵使与专业毫无关联,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愿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第五篇: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

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合集五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 篇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在**网实习一段时间了,在这里实习有着太多的感受,我想我还是把我的感受写到我的实习报告里,在我的实现报告里写下我的实习心得,主要是体悟而已。

在这几天里,有所得也有所失,我逐渐习惯了上班,逐渐习惯了把上班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按点早起,吃早饭,习惯了穿正装,像这里所有上班的人一样,习惯了在小汽车和公交车、脚踏车和摩托车,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之间穿梭,并保证不碰到他们的衣襟一角,不和任何人有发生口角、争斗和说笑的机会。

有人向我抱怨实习工作的无聊和枯燥,有人向我抱怨实习没有工资,有人因为没有找到实习单位而怨天尤人,甚至有人半途而退......我不过是他们中的一个,很平凡的一个,我也曾抱怨过,也曾因为找不上实习单位而怨恨过,也曾为雪片般发出去的简历得不到回复而暗暗心焦过。现在是平静的七月的下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我平静如同这里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树木,在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奔波,像所有刚走出校门的人一样,在定量的工作面前学会了平静地看待这一切。我会默默地完成自己该做的工作,在电脑这个最忠实的伙伴面前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的时间,在定向的压力和窗外喧嚣的吵杂声中,我一件接着一件地、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份内之事,感到与从前真的是告别过了,起码在心态上,我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成熟。因为有所向往,在挣扎和内心的抗拒中,我服从着冥冥中命运的安排,在一件事情上饶有兴味地坚持着、痛苦并快乐着。

有人告诉我说,实习就是给人做无偿服务的义工,就是为他们做着他们早已做过而现在早已经做腻味了的事情。我不敢说自己是否就是那样的人,甚至这实习的本身,是否也在向我们暗示一些什么东西:无论自己做过的还是未曾做过的,你都要慢慢地平静地适应这一切。在这种半饥半饱的精神状态中,我想起了生活。是否就是因为我离生活太近,所以我才离自己太远;或者生活欺骗了我而我尚不自知,依然在自欺欺人地为他人作嫁衣裳?我不知道,我想起了普希金的诗歌,想起了他的鼓励和温情脉脉的关怀,虽然他已经远去。

在流放的日子里,普希金遍尝了下层**生活的苦难和艰辛,在这样一种沙皇监视的囧境之下,他为穷人而歌,为自己不曾泯灭的诗心而歌,在冰天雪地的行走中独自面对太阳每天升起的拷问而歌。在这样简练而朴实的诗歌语言背后,有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有他对苦难认识的深刻和对心灵家园的坚守,也许他一辈子都是党派斗争和婚姻不幸的牺牲品,可即使在这样一种艰难的生活中,他依然散发着自己对理想对朋友的关怀。是啊,我的朋友们啊,相信吧:“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我们往往会在这种直接和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太阳底下像苍白的远方湖面上的水鸟一样不知所措。而今天,我所要说的,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所感受的点点滴滴,我愿意把它写下来,和各位一起去分享这人生中应该或者必然所经历的,愿在这种成长中,让你们也能感受到现实生活的平淡,或者生活会欺骗了你,或者是你欺骗了生活。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助人为乐,自己快乐。是的,我感受到了。原来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以如此平凡的方式去帮助他人,并在这种互助中感受到人世生活简简单单的快乐和幸福。

我之所以能去**网实习,是得益于我的一位同学的推荐。这位同学现在和我一样,也是每天挎着包上班、下班,也和我基本做一样的枯燥无味的、甚至是单调重复的事情,但他却能像我一样乐此不疲,并在下了班之后和我一起分享实习的感受和体验,进而感到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形成了亲密的朋友关系。

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 篇2

实习对于我们这些即将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走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次毕业之前最为重要的励炼。

习惯了四年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习惯了最为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习惯了简单快乐;习惯了简单的悲伤;习惯了校园中的一切……而这时,我们要离开所有这些我们所熟悉的事物,离开这一切平静的。毕业了,我们,必须去独自面对外面世界的喧嚣。

我的理想,可能说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XX年参加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时候,我也为自己规划这样的职业。记得我当时把我的5年职业发展路径定为3个阶段,而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成为一名国内新闻的编译。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实习工作做是一名产经新闻的实习记者、实习编辑。这样的实习工作虽然让我的英语专业无从用起,虽然,之前的我对产经新闻几乎 “闻所不闻,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实习机会。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让我们从中学到我们在校园不曾接触的东西;任何一位在单位的前辈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亮点。

在3月9日上午结束了我大学期间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英语专业8级的考试之后,我只身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我的很多同学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后工作的地方,来到了这个人多车多,我一直并不喜欢的地方。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告诉自己:有一种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我的实习单位《消费日报》社。这是中国轻工业协会下属的一家政府性报纸,我们的文章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政府部门、给相关轻工企业看的,我们任务是给他们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提出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后来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与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诉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们实习情况是不是顺利,但是,我的实习生活在最初的阶段,可以用“迷茫”两个字来概括。实习的第二天,单位就给我配备了一台电脑,起初是欣喜,而后便是迷茫了。

除来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前辈们,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报社的工作似乎不同于其它,灵活性和独立性更强。因此,这个时候得我更无助。我就这么无所事事的上上网,聊聊天,把所有网站的新闻看一个遍……这样清闲的日子,让我心慌。我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甚至对于所有坐办公室的工作开始排斥,这样的清闲,我会崩溃。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如果仅仅是为了实习鉴定,如果仅仅是为了几句评语,如果仅仅是想要一个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只身来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获。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痛苦”的经历。为了尽快适应自己所在的部门,我开始了每天查阅各种经济新闻的日子。枯燥,厌倦,概念模糊。以至于那段时间,一见到报纸,我都有种想吐的冲动。满脑子全是什么又涨价了,什么新的劳动法实施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这些之前我绝对不可能去问津的经济新闻,如今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而从前习惯性阅览的文体新闻网站,都转变成了经济网站。

同时,由于并非新闻专业,因而对于各种新闻文体没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什么又是言论?我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于是,我上网搜集有关新闻专业知识的资料,听从前辈的指导,收集不同种类报纸的相关文章,将其分批分类。从最基本的模仿开始。

实习的日子,让我最先明白的是严谨。一篇最简单不过的300字的消息,却也包含着5w____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5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篇最简单的消息,也不能忽视掉她最起码的格式:要注明“本报讯”,后面紧跟着是记者的名字,而且,记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我在这里阐述这一点,只是想说明,不管一篇新闻稿是大是小,他的严谨性都是不变之处。在学校的时候,经过学生会几年的砺练,让我坚信一句话:没有什么事情小到不值得我们去挥汗,也没有什么事情我们尽了全力还不能做好。

另外,我们作为轻工业联合会下属的,主管轻工行业的政府性报社,经常会应邀出席各类轻工业产品的发布会,论坛等活动。之前,总是觉得可以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某个会议的现场,是无尚的荣耀。而当有一天,我们头走到我面前,交给我一份邀请函和一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后,我的第一次会议到来了。

首先要做的,是从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达到的地点。查清查具体的往返乘车路线,避免初来乍到的我“迷失”在这样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后,整装待发。

我的第一次会议,是新浪房产推出“乐居”理念的一次峰会。在一个商贸中心其中一家5星级酒店举行。一路询问之下,来到会场,有一种“蒙”的感觉。精致的会场,满是西服革履的嘉宾,耀眼的闪光灯……在签到处换取了“媒体”的出入证,掩饰着内心的喜悦,佯装镇定的步入会场,在媒体专区坐下,像模像样的拿出我的“采访本”,却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翻看着在签到处领到的峰会新闻稿,试图从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于到会议完全结束我依然处于“混沌”状况。

而这时,开始有人不停地交换名片。我的心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不安。名片?我现在是变不出名片的,可是我总不能说:“不好意思,没有”吧?这样的不安之下,耳边一个声音响起:小姐,请问可以交换一下名片吗?转过头,来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刚刚发完了……

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时的反应应该是那样的情境下所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我明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突发状况,也是作为一名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那次的峰会,政界,商界,房产届的名士着实见了不少。这其中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中国房地产界“炙手可热“的人物:雅虎中国的总裁潘石屹。当时,正值潘石屹的“拐点论”被炒得火热,而他出现在峰会也可以说是提高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率的一个举措吧!

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 篇3

在网实习初期,自己主要熟悉了该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网络新闻写作的特点,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期,自己跑了一些社会新闻,并练习修改通讯员稿件。

一般每天来到网站后,先浏览大众网以及相关新闻网站,和当地的报纸媒介,及时的了解新人新事新动向。如果老师有采访任务的话,就跟老师一起出去采访。但实际自己得到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时候靠自己出去跑。用网站一位曲主任的话说就是“没食的时候得自己出去找食吃”。

实习后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提高自己语言的简练性和概括性,自己尽可能多的练习修改通讯员稿件,老师也为自己提供了很多各式各样的通讯员稿件,使自己对事件类的,工作类的不同稿件的写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自己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多多出去跑新闻。

跑新闻在大众网被称为“扫街”。“扫街”是一件经常让人绝望的事情。首先在大街上找新闻点让你觉得很绝望,其次你跑完了写好稿子时,老师的话会让你很绝望,因为在老师的眼里,你跑来的99%的新闻都是以前报道过或者是报道烂了的话题。但为了能发现那1%,新闻就值得你一直跑下去。

自己出去跑,才能最大限度的,最全面的锻炼你的新闻能力。包括发现新闻,与人沟通,新闻写作等很多方面的能力。跟着老师去开个会,拿个材料,吃个饭。个人觉得,这些并不能在新闻技能上提高多少。

二、查阅《齐鲁晚报》等报刊去年当月的电子版了解新闻点。

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当月份可能出现的新闻点,提高跑新闻的针对性。虽然每天发生的新闻不一样,但对每年来讲,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特别是一些节日类,健康类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更需要关注前一年或几年当月的报道。

三、写新闻时,要认真地对待经手的每份新闻稿件,及时将自己所写稿件与老师们修改后的加以对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特别是语言的简洁度和概括力。

四、运用个人博客进行及时总结。

对于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感受,自己在个人的博客上以实习手记的形式进行及时的总结。

一些东西如果自己不思考总结的话,犯了的错还会再犯。思考是一个让自己学会学习新闻的过程,让自己在做新闻与做人方面都有所提高。

五、尽信师不如无师。

老师交给你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这并不说明自己可以不去思考了,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了。要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在自己的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

当然,在努力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同时,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

虽然在学校里学过消息的写作方法,但在实际写作中仍然出现类似“丢了导语”这样基本的错误。同时,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学校里面学的新闻理论还是很有用处的。

二、新闻写作以偏盖全。

刚开始,自己用报纸新闻的写法来进行网络新闻的写作,特别在标题的写法上走进了误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网络,他的新闻与传统的媒体有很大的不同.三、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差。

在开始修改一些通讯员稿件中,自己不能快速准确的提取最有效的信息,特别是工作性质的稿件,让自己觉得很头疼。

四、自己性格方面的一些问题。

在与人交流之前,自己会有一些顾虑。但当自己和别人交流完后,通常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其实只要你有礼貌,有诚意,大部分的被采访者还是比较配合。

整个实习过程中,最让自己愉快的还是结交了很多的朋友。网站内的新闻老师和实习的同伴们大部分都是80年后的一代,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交谈也比较随意自由。在与大家的交流中,自己也从别人的身上吸取一些优点,使自己每天都能获得一点点进步。总体来讲,自己还是在一个比较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度过了实习期的。

新闻在路上,新闻的学习也在路上。

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 篇4

应学校要求,本人于20××年5月26日开始在广州聘大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为期将近3个月的实习。非常荣幸被分配在考试组负责中高考板块,并由组长亲自指导。在此期间,学会熟练使用各种编辑的软件和技巧,初步了解SEO及html-css网页代码,并对关键词标题的选择有一定的想法,对于栏目的运营有初步的了解。在组长的指导和带领下,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一、实习目的:

1、学习编辑软件的使用,学会对关键词和标题的斟酌及把握。这是一个网编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你发表的文章的最基本的保证。

2、学习seo以及html-css网页代码。想要做好,就必须更进一步,seo的优化及html-css网页代码能够让你发表的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发的文章点击量高,也是一个网编最终的追求。

3、初次接触社会,体验从校园到工作的跨度,学会与同事相处融洽,并能作为一个团体共同完成任务。

4、端正你的工作态度,并且意识到工作与学校生活的不同,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年5月26日到20××年8月15日。

三、实习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

四、实习单位:

广州聘大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广州聘大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求职招聘服务提供商。成立以来,聘大一直秉承一切以“促进就业”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目前公司主要提供校园招聘、招聘会、宣讲会等在线服务。

公司对网编的'要求:

负责撰写网站文案、稿件、专题的策划和制作具有优秀的文字编辑能力,并善于对素材深入发展和整合,熟悉网络新闻传播点,对于互联网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执行力强,做事认真踏实细心良好的文字功底,知识面广,思维敏捷,独立完成工作能力。

五、实习过程

1、刚入门的网站编辑运营部

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被分在网站编辑运营部。这是一个相对而言以平稳的IP取胜的小组,对于新手入门是个不错的选择,在网站编辑运营部时,每天发完组长规定的关键词,并因此熟悉了编辑软件,对于后台如何发文章有了初步认知,尽管对于关键词和标题还是懵懵懂懂,但至少有了一定的认知。

在一段时间的熟悉后,对发范文也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发一篇好的文章要做到的几点:

(1)、适当的加图片、文尾加推荐,将好的文章整合做一篇汇总;

(2)、要有一个时间表,对于未来的热门关键词要学会布局谋篇,抓住时机,做未来热门的关键词和标题;

(3)、做具有价值能够解决用户问题并愿意转载分享的文章,这是很关键的,现在的网上垃圾文章非常多,我不愿意做垃圾的制造者,就必须做有用的东西;

(4)、做让自己看起来舒服和满意的内容,发到网上的文章要是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我想用户也看不下去的;

(5)、在文章中,留下属于你的专属印迹,网上的东西千篇一律,只有加入自己的元素在里面才能变得与众不同,甚至于脱颖而出。

2、考试组

在公司呆了一段时间后,迎来了中高考的高峰期,于是,我被调往考试组开始了自己的升华之旅。

(1)、中考真题

最开始我接触到的是中考真题,发中考真题的时候一度感觉自己就是一台机器,比起之前的范文,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讲究的是效率和时间点的把握,毕竟真题就在那里,每个人手中的都是一样的东西,谁先得到真题发出去,谁就占据了先机。此外,关键和标题则显得非常重要,百度排斥前篇一律的标题,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大众千篇一律的搜索习惯,在关键词和标题上下的功夫则必须更深。

(2)、中考成绩查询、分数线

中考真题过后,迎来的是中考成绩查询和分数线的高峰期,当然,这个与真题也是不一样的更新策略,在把握时效的同时,更新的幅度与频率才是关键。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章源的多样化,如果只盯着一个网站更新,注定晚别人一步,所以多重文章源才是抢先机的关键。

(3)、高考复习资料

在在高考的高潮过后,高考复习资料又开始了。在通过范文和中考真题、分数线、成绩查询的训练下,发高考的复习资料也开始变得得心应手,思路比起之前也是更加开阔,毕竟这也是将前两者的要求合二为一。

复习资料的时效性虽然不及真题之类,但却也得按照高三复习的顺序来发,所以第一轮复习是重点,而且复习资料也是相当多样化的,不仅仅是复习的知识点,每个点都要顾及到。

当然,规则是人定的,你希望带上属于你的什么特色就怎么样去做好你的文章。

就拿模拟题来说,我不喜欢一篇文章只有单一的一套试题卷,我就会选择多套试卷整合在一起,并在每套试卷前用小编的身份说上两句鼓励高三考生的话语,这样既显现出小编的灵气又不至于枯燥得只剩模拟题。

此外,标题和关键词的斟酌也更为重要,复习资料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也不好改动,那么标题则应该在原标题上有大幅度的改动,与热门关键词契合的同时再改变标题。

大学生编辑实习报告 篇5

文笔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来做一个作家或是记者,报社编辑也是不错的。我的专业就是中文,虽说不是很热门的专业,但是我还是会做到最好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我还要有写文章的素材,出去实习时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实习中既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事物,也可以锻炼我的实践操作能力。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我的实习生活已经过了有半个月时间了。

我的记者线上还是没有多少新闻,我只能自己想办法。在经济部不像在热线部,新闻不多,而且关键的是我没有新闻线索。正在寻找、整理自己要做的题目,确定题目以后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去外面跑,自己写了,算是自己策划、实施了。

星期四时我听到朱总和省会新闻部的王海科记者说去采访,要带一个实习生,我马上就给王记者说那带我过去吧。后来我就和他去黄河饭店在郑州市咪表听证会场了。当天去会场的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好多家,央视、中青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商报等都去了,因为咪表听证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由于装备比较简陋,还好王记者拿了一个mp3可以录音,我就带了一个笔记本。回来后就以自己做的记录写了段稿子,给王记者通过qq传过去了。感觉自己写的稿子还是很差劲,因为自己对这个案子本身不是很了解,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有些基本的内容都会出现差错。写的稿子基本的事实是比较清楚,但是不像新闻,那种导语与串词不熟悉,不是那种流畅的新闻报导。

星期五带我的记者说有一个会议要去,是“创新河南 产业河南”高峰论坛,主要是围绕《河南mba经典案例集》的编撰出版的,由大河报高级编辑王熙珩女士任总策划人的,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各行业企业老总参加的会议。我和施彩英记者、经济编辑部主任陈素红、摄影记者阎义文去的。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记录,施记者他们出去采访在会议上发言的比较著名的人物。中午在楼下茶座还对河南塞思口腔医院的何宝洁先生(塞思入编案例集)。回来后就以自己的记录写稿子,因为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记录的比较详细,自己又拿了录音笔,加上有一些相关的资料,稿子写的还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存在导语、新闻事件串词的问题。

我认为在实习时还是多比较自己写稿和老师的差距、注意看一些新闻观念比较新颖的报道(新京报、楚天都市报、中青报冰点周刊等)、见识记者真正的生活状态等是很重要的。我现在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里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和一个合格的记者的差距而努力,等我以后走上记者这个岗位会能更快的进入状态。

刚来,报社企划部的夏老师接待了我们,后来经过较慢长的等待(部门之间协调加上记者也比较忙)我们几个人被分到了新闻采访部。我是跟着经济新闻部的施彩英老师跑新闻,施老师因为培训加上也没有她那条线上的新闻,所以我就在报社看看报纸、打扫卫生、上网看看新闻和评论等。我现在为止发的唯一一篇稿子是马纪朝老师让我写的关于用手机给小灵通发短信有望不加106的新闻,我写好后马老师加了一些内容也修改了一些说法,到发表时弄得像一篇可以的新闻了。

没有来实习之前就听说实习的时候可以学到好多东西,现在实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自己还是感觉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或者说注意到了一些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细节。自己以前在学校的《学生工作》编辑部做过学生记者,平时对新闻还算比较关注,但都是一般性的关注新闻事件。现在自己也算一个将要入行的准记者了,只关注关注新闻事件是不够的。我注意到马老师每天来了之后就是在网上找新闻线索,我写的那篇就是他发现的觉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之后让我写的。

来报社后自己看新闻也比以前有心了,会想一些和新闻背后记者的工作情况,从发现新闻线索到采访、新闻见报之间的一些细节问题。

我觉得现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就是给市民的生活提供方便,服务读者。像商报这样只在省会郑州发行的报纸就应该抓住服务读者的功能。就像我写得那篇稿子,那是国家信息产业部7月10日发的一个公告,一般的市民可能不会看到,而且公告写得比较专业,不容易理解。经过我们记者对河南本地的情况(这是市民最关心的)核实与了解,把具体的情况告知给读者,就是为读者服务。热线部记者的工作就不用说了,报纸为读者着想了,才会让读者感到温暖,这样报纸读者的忠实度才会提高,报社有发展。

记者的生活是很累的,可是新闻媒体发出的声音必须保证采写是真实的,万一失实要保证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这一个环节上。这次实习结束了,不过我对这次实习的思考还没有结束,我感觉实习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素材的,写文章也不是那样的简单的,光有好文笔是不行的,还要学会怎么去写才能让大家接受,这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锻炼,我的写作能力还是会得到巨大的进步的,这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记者编辑大学生实习报告
TOP